核桃举肢蛾的综合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5.91 KB
- 文档页数:1
核桃生产中常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一、核桃主要虫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1.核桃举肢蛾主要危害果实,幼虫蛀入危害,在青皮内蛀食多条隧道,充满虫粪,被害处青皮变黑,危害早者种仁干缩、早落,晚者变黑,俗称“核桃黑”。
1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第2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化蛹,成虫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幼虫一般在6月中旬为危害盛期。
卵期4~5d,幼虫在果面仅停留3~4h后就蛀入果内,在果内30~45d后脱果。
该虫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在5~6月成虫羽化期,降雨量少于30mm,发生就轻,反之则重。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
8月前病果及时摘除;入冬前彻底清园,翻耕土壤消灭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采用性诱剂诱捕雄成虫,减少交配,降低子代虫口密度。
(2)药剂防治。
成虫出土前在树内盘撒毒土,25%的辛硫磷微胶囊施药后要浅锄;产卵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每隔10~15d 用25%西维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Bt乳剂等进行树上喷药。
2.木尺蠖暴食性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吃光叶片,仅留叶柄,严重影响树势。
1年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缝、堰埂中越冬。
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7月中旬,8月为幼虫严重危害期。
成虫趋光性强,白天不活动,夜晚交尾产卵;初孵幼虫吐丝借风转移危。
8月中下旬老熟幼虫脱果,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1)蛹密度大的地区,在早秋或早春,结合整地、修地堰,进行人工刨蛹。
(2)于5~8月成虫羽化期,用黑光灯或堆火诱杀。
(3)抓卵孵化期和低龄幼虫期喷药,25%灭幼脲悬浮剂5000倍或5%氟铃脲乳油1500~2000倍等。
3.黄刺蛾类小幼虫仅食叶肉,残留叶脉,稍大食叶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叶片千疮百孔。
1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茧(洋辣罐)内与枝杈处、粗皮上越冬。
6月中旬羽化,6月中下旬产卵于叶被,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
低龄幼虫群集危害,长大后逐渐分散,老熟后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1)剪除越冬茧,并将被青蜂寄生的茧挑出,加以保护利用。
核桃举肢蛾综合防治措施作者:高其富,刘兰杰,李发亮来源:《果农之友》 2016年第12期核桃举肢蛾是核桃生产中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几年来,核桃举肢蛾在章丘核桃老产区发生普遍而且严重,造成大量落果,一般减产在15%左右,严重的减产在30%以上。
现提出防治对策,供广大果农参考。
1 农业防治秋末或早春深翻树盘,或用硬刷子刮刷老树皮,消灭土中或树皮缝中的越冬幼虫;或在4月底幼虫出土前用地膜覆盖地面,阻止幼虫出土,减少越冬代幼虫基数;生长季节及时摘除虫果,每3~5 天及时捡拾落果一次,集中处理,减少一代幼虫基数。
核桃带青皮堆放处应及时清扫处理,核桃处理后的青皮也要及时处理,消灭其中幼虫。
2 生物防治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果园内散养鸡鹅,啄食落果内或土中做茧幼虫。
3 药物防治5 月初成虫羽化出土前,用50%辛硫磷颗粒剂5千克与50 千克细沙土混合均匀撒入树冠下,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0 倍液加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树冠下土壤喷雾,然后浅耕土壤,深5~10 厘米,使土药充分混合,提高防治效果。
这两种药剂是目前防治此虫进行土壤处理残效期最长的药剂,且效果好;也可用菊酯类或吡虫啉等药剂。
在 5 月中旬、5 月底、7月上旬、7 月底,越冬代或一代成虫羽化期的前期和后期,及时喷药防治,可用2 000 倍菊酯类农药或1 500 倍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加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若喷药后遇雨,应及时补喷。
山谷或郁闭果园可于成虫发生期施用烟剂,熏杀成虫。
药剂防治时最好集中时间大面积统一防治,可提高防治效果。
高其富,刘兰杰,李发亮(山东省章丘市林业局山东章丘250200)。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药物防治•娄天坤李玉荣高其富糾隗学玲(济南市章丘区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山东济南250200)摘要:核桃举肢蛾越冬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20日左右,幼虫孵化初盛期在6月初,选用1500倍高效氯氨菊酯或2000倍甲维盐,经过两次树上药物防治,果实受害率能降至5%以下,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为科学防治核桃举肢蛾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关键词: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药物;防治因为对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认识不清楚,防治不科学,近几年来核桃举肢蛾在章就区严重甦,果实受害率35%~75%,损失巨大。
为此,我们于2018年至2019年系统科学开展了核桃举肢蛾在章丘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项目通过了山 东林学现WW究结果汇报如下。
1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1.1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核桃举肢蛾在山东省章丘地区每年发生3代,每代从卵到成虫死亡发育历期42~48d。
越冬代幼虫从4月底开始在茧内化蛹,越冬代成虫从5月10日左右开始出现,截止于6月15日左右,历时一个多月。
第一代幼虫期从5月20日至6月25日左右,第一代老熟幼虫从6月15日开始结茧化蛹,到7月20日左右结束,第一代成虫从6月25日开始羽化,大约到7月25日结束。
第二代幼虫7月初开始孵化,至8月中旬结束,第二代成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第三代幼虫(越冬代)从8月中旬开始孵化,9月10日左右开始下树结茧越冬。
1.2核桃举肢蛾的生活习性1.2.1越冬核桃举肢蛾以老熟幼虫在残果内、残果和地表接触处、土壤缝隙中、土下l~3cm、落叶下结茧越冬。
1.2.2趋性成虫有较弱的趋光性,特别是对白光。
成虫从上午8时左右就开始飞出活动,一般下午最活跃,特别是傍晚,成虫多在叶背活动,后足不论静止还是活动均展开摇动。
成虫对糖醋趋性。
1.2.3交尾繁殖雌雄成虫于每天下午16时左右开始交尾,19时左右结束,17时左右为交尾高峰期,阴天时早些,晴天时晚些。
交尾开始时,雄成虫尾部插入雌成虫尾部,l~2s后雌雄侧身并排,雌雄成虫头尾同向;交尾时间l~2h不等,有二次交尾现象。
关中地区核桃种植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水果种植技术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的实施,核桃做为关中地区乡土树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和支柱产业。
本文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关中地区常见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作以介绍。
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中地区常见核桃虫害有举肢蛾、扁叶甲、小吉丁虫等。
虫害对核桃生长危害严重,如果防治不当,将造成核桃减产,严重时可使核桃树大量死亡,直接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一、核桃举肢蛾防治核桃举肢蛾,属鳞翅目举肢蛾科昆虫,俗称核桃黑或黑核桃。
在土壤潮湿、杂草丛生的荒山沟洼处尤为严重。
主要危害果实,是降低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
主要防治方法:1.消灭虫源:土壤结冻前彻底消除树冠下部枯枝落叶和杂草,刮掉树干基部老皮,集中烧毁。
翻耕树下土壤,可消灭大部分越冬幼虫。
在受害幼果脱落前,及时剪、摘深埋,以减少翌年的虫口密度。
2.耕翻土壤:采果至土壤结冻前或翌年早春进行树下耕翻可将举肢蛾消灭在出土之前,耕翻深度约15厘米,范围要稍大于树冠投影面积。
结合深翻可在树冠下地面上撒施5%辛硫磷粉剂,每亩用2千克,施后翻耙使药土混匀。
3.药剂防治:成虫羽化前,树盘覆土2-4厘米厚,或地面撒药,每亩撒杀螟松粉2-3千克。
在幼虫孵化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用15%吡虫啉3000-4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2000倍液,10%高效氯氢2500倍液。
二、核桃扁叶甲核桃扁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又称核桃叶甲。
以成虫和幼虫取食叶片,食成状或缺刻,甚至将叶全部吃光,仅留主脉,形似火烧,严重影响树势及产量,有的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1.消灭越冬成虫:春季刮除树干基部老翘皮烧毁,去除越冬成虫。
2.黑光灯诱杀4-5月成虫上树时,用黑光灯诱杀。
3.药剂防治:于4-6月,喷10%氯氰菊酯2500倍液防成虫和幼虫,效果良好。
三、核桃小吉丁虫核桃小吉丁虫,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昆虫。
果树医院2020年第2期絃就至肢SE的台技朮要点栗奉泉(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林业站,271504)张明海(东平县州城街道办事处)核桃是人们喜爱的“四大干果”之一,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对人体有益,可强健大脑。
近年来,东平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优质核桃基地建设步伐,使核桃产业成为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优化生态环境的一项支柱产业,现在优质核桃基地近20万亩,种植核桃已经成为许多果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核桃举肢蛾是核桃生产上主要虫害之一,以幼虫蛀入硬壳内取食种仁,使青皮变黑或皱缩,果仁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品质,极大地损害了果农的经济效益。
现将核桃举肢蛾的发病症状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1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症状核桃举肢蛾以幼虫为害果实,幼虫蛀入核桃果实后,在果皮下串食为害,留下纵横的甬道,虫道内充满排泄物,蛀 入孔处出现水渍状果胶,初期透明,后期逐渐转变为琥珀色,被害处果皮被串食成空洞,被为害的果皮发黑,并开始向内凹陷,核桃仁的发育受到影响,变黑呈干缩状,使整个果皮全部变黑、皱缩变成黑核桃。
老熟幼虫一般在8月中下旬开始脱果,此时被害核桃青皮变黑、果肉变质腐烂。
老熟幼虫脱果时,先咬破果皮掉落地面,然后在地面爬行寻找适宜场所,入土结茧越冬,脱果期为1个月左右。
2核桃举肢蛾的发生特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随海拔和气候条件而异,高海拔地区每年发生1代,低海拔地区每年发生2代。
垦复、扩盘和林粮间作的核桃树危害轻,但在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果园内危害严重。
一般浅山区轻于深山区,丘陵坡塀地又轻于浅山区;阳坡轻于阴坡,沟外轻于沟内,耕地轻于荒芜潮湿地。
在温度适宜时,土壤湿度低,会导致该虫的发育历期延长,存活率下降。
春末夏初降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土壤含水量保持在85%左右时,越冬幼虫化蛹、羽化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核桃举肢蛾的发生量多,危害严重。
核桃举肢蛾在羽化期若遇到降雨,且气温较高,会大量发生;而且在含水量较高且疏松的沙质土壤或壤质土壤内的发生率最高。
核桃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您知道核桃种植过程中有哪些病虫害吗?现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核桃,核桃不仅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利于强健身体,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长寿果”,今天要说的就是核桃主要病虫害以及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您知道核桃种植过程中有哪些病虫害吗?现今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核桃,核桃不仅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而且还有利于强健身体,可以说是中国人的“长寿果”,今天要说的就是核桃主要病虫害以及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常见病虫害1.1病害1.1.1核桃细菌性黑斑病主要危害核桃的果实、树梢、叶片等部位,发病前期表现为叶脉处出现黑色斑点,斑点扩大,直到叶片枯萎,严重时会导致核桃果实腐烂,产量降低。
1.1.2核桃炭疽病主要危害核桃的嫩梢、果实等部位。
初期的表现为:果实上有黑褐色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致使果实凹陷,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
1.1.3核桃褐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灰褐色斑点,斑点会连接成片,使叶片发生枯萎;核桃褐斑病也会对核桃的嫩梢造成影响,嫩梢被感染后出现椭圆形的褐色病斑,停止生长;核桃褐斑病感染果实时,出现明显的褐色斑点,之后会使得果实凹陷,最终导致果实全部腐烂。
1.1.4核桃腐烂病主要危害核桃的树皮,造成枝条枯萎。
发病后树皮出现龟裂,影响树干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树枝枯死。
1.1.5核桃枝枯病主要危害一至二年生核桃枝条,严重时导致枝条枯死。
发病初期枝条表面呈灰褐色,严重时会导致核桃树体死亡。
1.2虫害1.2.1举肢蛾主要危害核桃果实、叶片等部位,使果实出现凹陷,最后导致果实干缩而发黑,致使核桃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核桃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1.2.2核桃小吉丁虫主要蛀食核桃一至二年生枝条,影响核桃的正常生长与水分输入。
1.2.3长足象以核桃果实为食,从幼虫时期就开始吃食果仁,导致核桃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
2防治措施2.1病害2.1.1核桃黑斑病合理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保障核桃的生产需求;出现核桃黑斑病的相关症状的时候,要及时阻断病源的传播;密切关注核桃的后期生长情况,病情加重时要及时处理;选择适合的药剂,比如说波尔多液等预防核桃黑斑病,清除病菌,提高核桃的产量。
核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核桃树属于胡桃科植物,在海拔400~1800 m的丘陵及山坡地区均可生长,在中国种植范围广、数量大。
核桃树可以作为绿化植物,也可用于打造防护林。
核桃树为上等木材,其木质富有弹性、质地坚硬,是木制品生产、加工中的上等好材。
核桃与榛子、腰果、扁桃并称“四大干果”。
核桃仁营养丰富,每100 g核桃仁就含有15~20 g蛋白质,另外含有10 g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较高,包括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例如铁、磷、钙、维生素、胡萝卜素等,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稳定,经济效益良好。
但是,在核桃树种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的病虫害,影响核桃树的正常生长,阻碍核桃树开花、结果,使核桃树的材料与食用价值大打折扣,降低核桃树种植效益。
所以,应当加强对核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采取科学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危害。
1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必要性中国核桃树种植范围广、数量大,广泛种植于中国各地区,且种植历史较长。
受各种因素影响,核桃树主要病害为腐烂病、溃疡病、黑斑病、碳疽病,主要虫害有蚜虫、天蛾类食叶害虫、银杏大蚕蛾、核桃举肢蛾、云斑天牛等[1]。
各种化学药剂能对核桃树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但是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破坏土壤和水资源。
另外,过多的使用化学药剂会影响到核桃品质及食用安全,难以被市场所认可。
因此,应当积极引入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来防治核桃病虫害。
通过农业、生物、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减少对化学药剂的使用,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避免给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升核桃品质,增强其绿色性、有机性和健康安全性,使核桃更受市场认可,提升核桃树种植效益[2]。
2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针对核桃树种植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病虫害,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措施。
2.1农业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是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中最基本的技术手段,适用性较广,防治效果较好。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防治摘要阐述了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症状与形态特征,介绍了其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核桃举肢蛾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举肢蛾;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防治措施济源市很多核桃园发现有核桃举肢蛾,主要为害核桃的果实,果实受害率达70%~80%,甚至高达100%,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是核桃减产绝收的主要害虫之一。
对核桃病虫害的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防治可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要组织专门力量,摸清虫情,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为核桃产业发展打好基础。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将核桃举肢蛾发生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1 主要危害症状核桃举肢蛾幼虫在青果皮内蛀食多条隧道,虫道内充满虫粪,被害处青皮发黑,被害后的30 d内可在果中剥出幼虫,有时1个果内有10余条幼虫。
早期被危害的坚果种仁干缩、早落;晚期被危害的坚果种仁瘦瘪变黑,全果被蛀食空则变成黑核桃,脱落或干缩在树枝上,致使核桃产量严重受损[1]。
2 形态特征卵初产时呈乳白色,孵化前为红褐色,圆形,长约0.4 mm。
幼虫头褐色,体淡黄色,背面稍带粉红色,被有稀疏白刚毛。
腹足趾沟间序环,譬足趾沟为单序横带,成熟时体长7~9 mm,每节都有白色刚毛。
成虫为小型黑色蛾子,翅展13~15 mm。
翅狭长,翅缘毛长于翅宽。
前端1/3处有椭圆形白斑,2/3处有月牙形或近三角形白斑。
足白色,胫节和跗节具有环状黑色毛刺,后足特长,休息时向上举,并不时摆动。
腹背每节都有黑白相间的鳞毛,腹部银白色[2]。
蛹黄褐色,蛹外有褐色茧,常黏附草末及细土粒,纺锤形,长4~7 mm。
3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发生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随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而异。
高海拔地区每年发生1代,低海拔地区每年发生2代。
在河南地区每年发生1~2代,均以老熟幼虫于树冠下土中或杂草中结茧越冬,少数可在干基皮缝中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