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护理学导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二)课程编码:

(三)学分:2

(四)总学时:36

(五)授课时期:第二学期

(六)适用对象及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

(七)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八)后续课程:外科护理学

(九)课程性质: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学专业入门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的基本性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学科框架,以及护理学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概况,具有一定的专业框架知识,系统而全面的领悟护理专业的独特理论体系及模式,并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为学生在护理专业实践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课程目标

(1)了解护理学的发展历史、护理专业所涉及的伦理、法律问题(2)熟悉护理学的基本理论、护理工作的基本方法。

(3)理解护理学基本概念、护士的职责、病人的权利。

2.能力目标

(1)会运用沟通技巧与服务对象进行良好沟通。

(2)能运用护理程序正确评估患者的需求,判断存在的健康问题,正确选择护理措施、制定护理计划并付诸实施。

(3)思想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热爱护理专业,建立积极的专业情感,培养良好的护理道德。

(2)启发学生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护士的自身价值。(3)能够养成求真务实、严谨慎独的工作态度和规的护理行为习惯。(4)能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1.主要的护理理论;

2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3病人的不同需要;

4应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

5文化在护理中的含义;

6不同成长发展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7病人的压力及其来源;

8.正确应用护理程序;

9进行病人教育

四、课程基本容与要求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二)熟悉: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工作畴,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了解: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护理的概念,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护士的角色,护士的特征要求,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二)重点讲解: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工作畴,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三)一般介绍: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健康及有关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

(二)熟悉: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三)了解: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健康及有关概念,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疾病的概念,预防疾病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初级卫生保健。

(二)重点讲解:影响健康的因素,健康的测量指标,生存质量,疾病发生的原因,患病行为及心理,角色与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

(三)一般介绍::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第四章成长与发展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需要的概念,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二)1.熟悉: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特征,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2. 熟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容,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1.了解: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2.了解: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二,教学容:

因与《护理心理学》容部分重复,安排自学。

第五章压力与适应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压力的概念,压力源的概念,压力反应的概念。(二)熟悉:压力的意义,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压力的适应,压力的应对,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与应对。

(三)了解: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

二、教学容

因容与《护理心理学》部分重复,安排自学

第六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医护关系的概念,医护关系常见问题及原因,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二)熟悉: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护患关系的意义,护患关系的基本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医护关系的模式。

(三)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人际吸引。

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护患关系常见的问题及解

决方法,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医护关系的概念,医护关系常见问题及原因,促进医护沟通的方法及策略。

(二)重点讲解: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护患关系的意义,护患关系的基本容,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医护关系的模式。

(三)一般介绍: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人际吸引。

第七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

一、目的与要求

二、(一)掌握:护患沟通的概念,护患沟通的目的,护患沟通的特征,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二)熟悉: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交流的层次,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三)了解: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特征,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护患沟通的概念,护患沟通的目的,护患沟通的特征,护患关系中常用的沟通技巧,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二)重点讲解:沟通的基本要素,沟通交流的层次,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三)一般介绍:人际沟通的概念,人际沟通的意义,人际沟通的特

征,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第八章科学思维法与临床护理决策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评判性思维概念,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

(二)熟悉:评判性思维的组成、特点、层次、标准,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步骤、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与循征护理。

(三)了解:思维,科学思维,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评判性思维概念,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定义。

(二)重点讲解:评判性思维的组成、特点、层次、标准,护理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评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临床护理决策的类型、模式、步骤、影响因素,临床护理决策与循征护理。

(三)一般介绍:思维,科学思维,发展临床护理决策能力的策略。

第九章护理程序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二)熟悉:护理评估的概念,评估的容和方法,资料的分类,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形成过程,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

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过程,护理质量评价。(三)了解: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容

(一)详细讲解:护理程序的概念,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二)重点讲解:护理评估的概念,评估的容和方法,资料的分类,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形成过程,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过程,护理质量评价。

(三)一般介绍:护理程序的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

第十章护理理论及模式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罗伊的自护理论,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二)熟悉:护理理论,其他护理理论。

(三)了解:理念,护理理念,理论概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