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64.06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护理对烧伤病人的重要性及临床护理观察作者:范巧云赵丽香刘海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病人心理护理重要性的临床观察。
方法:通过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担忧和疑虑,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以利于早日康复。
结果:经过精心治疗护理特别是加强心理护理,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无感染发生,无留下任何后遗症。
结论: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已成为现代护理模式和护理程序中一项重要内容,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达到增强疗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烧伤;心理护理;护理观察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会因各种原因被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如火焰,热力,热蒸气,热金属等等)。
因此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为了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使烧伤创面尽快愈合,让病人尽快恢复生活和工作,我院近两年中对治疗各种中、小面积烧伤36例进行心理护理,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们对36例烧伤病例进行心理护理,36例病例中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0岁。
致伤原因:火焰、热水、热气、热金属、电火花、酸碱等化学烧伤。
烧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四肢、躯干、会阴部等。
烧伤面积(九分法):5%TBSA以下者11例,6%TBSA-10%TBSA者20例,11%TBSA-20%TBSA者3例,均为浅Ⅱ度~深Ⅱ度的各种中小面积烧伤,其中浅Ⅱ度21例,占58.3%,深Ⅱ度15例,占41.7%。
2 方法和讨论2.1 心理护理的概念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指导,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积极影响或改变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应的身心状态[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正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一例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技能。
下面是我在一例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体会:
病人是一名45岁的男性,因为煤气罐爆炸导致面部、上肢和胸部烧伤。
在入院后,病人的烧伤面积进行了评估,确定为II度深度烧伤,面积约为20%。
病人的痛苦非常强烈,需要给予镇痛和安神药物,并且需要进行密切观察,以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在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首先,我们需要在保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的同时,进行烧伤面积的清创和换药。
由于烧伤面积较大,清创和换药需要十分小心谨慎,以避免二次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患者的卫生,每天对病人进行一次淋浴,并及时更换床上用品和衣物。
此外,我们还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和饮水,以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脱水。
病人需要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同时需要监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
烧伤患者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陪伴,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和恐惧感。
我们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总之,护理烧伤患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需求。
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烧伤患者护理常规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组织。
【护理评估】1.根据病情或医嘱每2-4 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2.做青霉素、普鲁卡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3.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按医嘱迅速补液及用药。
4.协助医师进行清创、换药、并做好健康皮肤护理。
5.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少量多餐。
6.保持室温,夏季26~28℃,暴露疗法时可提高至32℃,有条件者可用空调。
【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与烧伤创面渗出过多、血容量减少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头面部、呼吸道或胸部等部位烧伤有关。
3.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烧伤导致组织破坏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皮肤完整性受损有关。
5.焦虑:与烧伤后毁容、肢残及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1.维持有效循环血量①烧伤较轻者,可口服淡盐水或烧伤饮料。
②重度烧伤者: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
2.维持有效呼吸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病人深呼吸、用力咳嗽、咳痰,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②给氧:氧浓度40%左右,氧流量4-5L/分。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①包扎疗法护理:保持关节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注意观察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如脉搏、颜色、温度。
②暴露疗法护理: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创面干燥,定时翻身或使用翻身床。
4.防治感染遵医嘱及早应用抗菌药物,正确处理创面,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防止交叉感染。
营养支持,增强抗感染能力。
5.心理护理耐心解释病情,鼓励病人参与社交活动,减轻心理压力,放松精神和促进康复。
【健康指导】1.宣传防火、灭火和自救措施。
2.烧伤部位在1年内避免太阳暴晒,指导康复训练。
3.合理膳食,加强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交流技巧在烧伤病人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烧伤大多数是发病突然,病人及家属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由于特殊的致伤原因,患者心理变化复杂,如担心功能的缺失、外表的改变及经济原因等,入院后存在恐惧、焦虑、绝望等情绪。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及不同的病程时期须采取不同的交流技巧。
交流技巧可分为语言交流技巧和非语言交流技巧[1],语言是感情交流的工具,沟通心灵的纽带,是护患交往的桥梁。
非语言是指人的仪表、体态行为语言。
非语言交流是通过眼神、动作、表情、姿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是无声的、持续的,它有着辅助治疗的意义和加强护患关系的作用[2]。
我科自1999年实行整体护理以来,两者密切结合,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27~58岁,平均41岁。
烧伤面积22%~87% ,合并呼吸道烧伤16例,患者从入院至康复出院,心理护理过程中加强交流技巧的运用,除1例患者因烧伤面积大,愈后瘢痕严重存在抑郁情绪外,其余患者均心理健康。
2 烧伤休克期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应热情、主动、以平静的目光注视患者,倾听患者的叙述。
避免忙乱,通过有条不紊及娴熟的操作给患者安全感,使其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配合。
进行自我介绍时,要语调缓和,谈话态度自然。
对一些操作,如呼吸道烧伤需行气管切开者,术前进行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3 烧伤感染期由于烧伤病程长,且此期病人经历频繁的换药、手术,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因此在护理查房或做治疗时,可以采用触摸的方式进行非语言交流,如帮助患者拉被子、查看创面愈合的情况等,用微笑面对每一位患者,把自己良好的情绪传递给患者, 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 使患者将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从心理上减轻患者清创时的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同时可采取语言激励,如在清创时可说“你的创面已经在愈合了,不错,要继续配合治疗啊” 给患者介绍好的典型病例以树立其治疗信心, 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4 烧伤修复期烧伤进入恢复期,瘢痕增生及功能缺失给患者心理上造成很大创伤,这时护理人员要表示同情,主要介绍瘢痕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功能锻炼方法,态度应和蔼耐心,不可急功近利。
2012年第9期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175-02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护理陈金娥*张麦俊*摘要:目的:总结对面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的措施。
方法:175例伴有面部烧伤的患者采用心理调查、咨询分析,查找心理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并同时加强常规护理。
结果: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身心恢复健康。
结论:良好的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的前提;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和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价是保证面部烧伤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
关键词:面部烧伤;心理护理*宁夏医科大学总院(750004)2012年2月7日收稿烧伤多为突发事件,加之面部又是身体的特殊部位,瞬间意外即改变了患者日常生活形态,面部烧伤创面愈合后皆遗留由程度不等的外观改变,轻者遗留色素沉着,重者有瘢痕增生或挛缩及功能障碍,给患者身心带来伤害,其康复过程漫长。
患者在皮肤康复不同时期伴随由不同的心理反应。
本文通过2011年1月-2011年12月对175例面部烧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较全面的总结出了心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75例中:男138例,女37例;年龄12岁-78岁。
少年组32例,青壮年组102例,老年组41例。
致伤原因:热液烫伤124例,火焰及电火花灼伤35例,其他烧伤19例。
其中伴其他部位烧伤169例,气管切开24例。
烧伤面积:3%-100%,Ⅱ°、Ⅲ°伤。
175例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效果良好。
2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面部伤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其主要思想演变过程为痛苦、紧张、恐惧、焦虑、孤独、悲观、绝望、抑郁等,对治疗极为不利。
我科针对患者的一系列思想演变过程,及时查找原因,然后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2.1引起患者思想演变过程的原因2.1.1痛苦、紧张、恐惧心理:伤后疼痛刺激,陌生感的环境及生活习惯都须重新适应,因此容易产生痛苦、紧张、恐惧心理。
2.1.2苦闷、烦躁、焦虑心理:烧伤来院后,自己的学习、工作均发生改变,青少年害怕耽误学习,恋爱;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害怕毁容不敢见人,或担心失去恋人、配偶等;老年人则担心为子女增添负担,成为累赘拖累儿女等。
因此容易焦燥、烦恼,自制力下降,男性患者多表现为暴躁、易怒,女性患者则多为抑郁哭泣,这些情绪都会造成机体免疫力降低,不利于病情恢复。
2.1.3孤独寂寞心理:患者受伤入院后常常感到被命运捉弄,感叹命运的不公,感觉被生活抛弃,与爱人和亲友分开有强烈的孤独寂寞感、沉闷压抑、郁郁寡言,对周围的一切冷漠麻木。
2.1.4敏感多疑:由于是面部烧伤,因此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现状、发展和预后十分关心,异常敏感,极力想从医护人员及家庭的谈话、表情、情绪等细微变化中窥测到自己病情的发展和变化。
听说医生找家属谈话或听人避开自己低声细语就以为病情恶化,担心医生技术不高而延误病情,害怕护士发错药、打错针影响疗效等。
2.1.5期待心理:因是意外伤,部位又是身体的关键部位,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常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高明的医术和良好的护理上,期待医生能妙手回春,往往会表现向不同医务人员询问有关病情,希望得到完美的答复:治好后能不留瘢痕、和伤前一个样。
2.1.6悲观绝望心理:烧伤创面愈合后,伴随着不同深度烧伤呈现出愈合后不同症状。
浅Ⅱ°烧伤后的色素沉着,俗称“大花脸”;深Ⅱ°的瘢痕增生,俗称“大红脸”;并多半有紧绷、发皱和痛痒难解的症状,严重者伴有瘢痕挛缩,影响功能。
这时患者往往会产生悲观绝望心理。
2.1.7自卑心理:患者愈合后遗留由色素沉着、瘢痕增生、瘢痕挛缩伴有的容貌改变,再加上外出为防晒,总要蒙面、戴口罩,会受到路人的旁观侧面,从而又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2.2心理护理措施2.2.1面部烧伤入院者多为急诊患者,入院后我们应迅速热情接待病员,建立优良的医疗环境,给患者以安全、舒适感,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安心接受治疗。
2.2.2运用文明礼貌用语耐心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
接触患者时应亲切大方、诚恳和谒、有问必答、周到细致。
应称呼患者的名字或职称以示尊重,并耐心细致地介绍自己及科室护士长、主管医生情况、医院的环境,说明自己将会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通过心理交谈,减少患者恐惧和不安心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一般来说,谈话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患者的知识水平,选择一种适当的谈话内容与技巧,这样有利于患者对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
我们要有目的地与患者交谈,从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给患者讲解烧伤后的病理生理特点、皮肤功能,所给予的治疗及愈后情况,焦虑情绪带来的危害等,让患者对本病有了科学的认识,消除疑虑、恐惧、悲观情绪,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2.2.3在做治疗或护理过程中技术应娴熟,一举一动都要给患者以安全的暗示与保证,消除敏感多疑心理,并且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体贴和重视、情绪安定的接受治疗。
2.2.4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多巡视病房,主动与患者谈心,倾听患者的主诉,掌握其思想变化,对不良的心态反应及时疏导和帮助。
劝慰患者尽可能通过交谈形式把自己的苦闷倾诉出来,使之心情愉快的配合治疗。
并引导患者多谈自己各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虚心听取患者对医院及科室的看法、希望和要求,有利于缩短医护人员与患者距离。
2.2.5根据烧伤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和175内蒙古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9-0176-01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朱凤琴*关键词:膀胱癌;膀胱灌注;心理护理*湖北宜昌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443003)2012年2月7日收稿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癌首诊时70%—80%是浅表性膀胱癌,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方法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但大多数病例术后一年内易复发,因此膀胱内灌注化疗是防止膀胱癌复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积极的心理护理对其树立战胜疾病,重拾生活信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膀胱灌注化疗前的心理护理膀胱癌患者是一组特殊的患病群体,开展膀胱灌注化疗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因大多数肿瘤病人术后对疾病认识不同,思想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顾虑,尤其是本病容易复发,需要长时间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加之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社会背景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态度和蔼诚恳,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让患者与家属了解膀胱灌注的目的及治疗方案,耐心的向病人介绍膀胱灌注治疗的重要性及基本知识,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告之膀胱癌并不可怕,只要坚持灌注化疗是可以缓解病情并治愈。
另外给患者介绍膀胱内灌注化疗只是局部治疗,很少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副反应,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2膀胱灌注化疗时的心理护理每次做膀胱灌注时应告诉病人膀胱灌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嘱病人灌注前晚保证充足的睡眠,清洁会阴部,灌注前2h 禁水,禁流汁饮食,灌注前嘱患者排尽尿液,选择无刺激性12号硅胶尿管在常规无菌操作下充分润滑后轻柔的插入膀胱,排尽残余尿液,将稀释好的药液缓慢注入膀胱,再注入10mL 空气,以免药物残留在尿管内,同时防止拔出尿管时药物残留在尿道引起尿道狭窄,返折尿管末端轻轻拔出。
嘱病人平卧、俯卧、左右侧卧,每隔15min 交替更换卧位。
药液在膀胱内保持2h ,以利于药液与膀胱黏膜广泛接触而充分发挥药效。
2h 后嘱病人自行排出尿液,多喝水,加速尿液生成,减少化疗药物对尿道黏膜的刺激。
灌注后若病人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
3膀胱灌注化疗后的心理护理病人回家后嘱加强营养,进易消化、富含蛋白质(蛋、奶、鱼、瘦肉、豆制品)、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丰富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酒、茶、咖啡、油煎、油炸食物。
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大小便通畅,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使心情舒畅,有利于身心健康,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总之,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是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关键,然而由于疗程长,加上患者心理、生理、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患者中断治疗,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降低膀胱癌的复发率起着重要作用。
个性特征进行心理疏导。
有Ⅲ°伤的患者因担心面貌变形、视器功能丧失成为残废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
在护理过程中应给他们介绍类似患者的成功治疗经验,同时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治疗时间安排新老患者搭配,对遗留瘢痕及视器功能丧失患者,我们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讲解英雄人物事迹,逐步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
对青少年患者,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视现实,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
对中老年患者,我们用坦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理解。
让他们懂得既然不幸已经发生,就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恐惧、焦虑、绝望都不利于病情恢复,只有振作精神配合治疗,才能早日康复。
对经济有困难患者,我们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收入,建议医生为其选择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可通过向患者建议向报社记者讲述自己的遭遇号召医院、社会捐款、捐物;以表达医院、社会对患者的一片爱心,尽可能让患者安心治疗。
3效果观察与体会175例面部烧伤患者经治疗及施行心理护理措施,患者消除了思想顾虑,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175例患者均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能利用自身优势勇敢面对生活。
主要体会为。
3.1创造良好舒适的医疗环境、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
只有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后,才能更深入细致地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然后安慰疏导患者,患者才能对你所言信服。
3.2要提出全面准确的护理计划:要想很好的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就必须掌握烧伤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针对患者的烧伤严重性、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家庭状况、个性特征及经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阶段的心理护理计划,给予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3.3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是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是面部烧伤患者康复的关键。
3.4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反馈更有利于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整,是面部烧伤患者康复的根本保障。
心理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主要有:心理症状的改变、社会生活的适应、人际行为的适应、性格方面的表现、生理健康方面的改变等。
3.5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患者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给药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给予患者适时的心理指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出现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同时增加新老患者之间的交流,这样可以让新患者直接看到老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增加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最终达到心理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