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可译性-2019年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20.39 KB
- 文档页数:8
诗歌的可译性
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阐释过程 , 无论是首先理解原文文本还 是最终以译入语再现 , 实质都是译者通过有限的阐释来接受信息 和再现信息的完整的阐释循环的过程。 二十世纪阐释学派代表人 物伽达默尔一反传统阐释学努力把握作者和文本原意的客观主 义精神 , 宣称作者“本意”是不存在的。 文本创造出来后 ,就是脱
离了其作者的独立的存在。 阐释者的任务是探究文本而非寻求作 者的认同。在这一理论的关照下 , 追寻作者本意的努力是徒劳无 益的。而翻译作为一种阐释行为无疑具有最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和 不可能性。译者无法诠释和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 , 译本反映的是 译者自己理解和感受的文本世界 , 而非作者笔下的世界。这无疑 给翻译这样一个明晰的阐释过程蒙上了一层迷雾 , 也对译者的工 作提出了质疑 : 译本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忠实原作 ?译本到底可不
可译?
诗歌因为其自身特有的模糊性和朦胧性以及对特定语言形 式的依赖 , 在伽达默尔诠释学理论的关照下 ,诗歌翻译就具有更
加明显的不确定和不可能性。诗歌作为一国语言文字的精品 , 往 往韵律和谐、富于乐感、锤词炼句、旨意深远 , 集中体现了特定 民族语言文字的美妙和魅力。 雪莱说: “诗唤醒和拓展人的心灵 ,
它使它能够容纳成千种未曾领略过的思想组合。 诗揭去罩在世界 隐秘世界之上的面纱 , 它使熟悉的事物变得仿佛并不熟 悉。”
(1967:10 -19) 诗歌是诗人心灵的自白 , 具有朦胧性和多义
性,是无法诠释和翻译的。 同时, 由于诗歌独特魅力植根于特定语
以另一种语言形式再现的诗歌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魅力和朦胧美。
美国诗人 Robert Frost 曾说过, “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
”。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锦瑟》 历来由于其诗意的晦涩
和模糊性而成为阐释和争论的焦点。其诗曰
这首诗典故极多。题目“锦瑟”语出《古今乐志》 : “锦瑟 之为器也 ,其弦五十 ,其柱如之。 ”“庄生晓梦迷蝴蝶”语出 《庄 子》:
“庄周梦为蝴蝶” (钱牧斋、何义门 ,2000:347-348) 。“望 帝春心托杜鹃”寓指蜀国望帝杜宇与其宰相鳖灵之妻乱伦之典 而“月明”“珠泪”“蓝田美玉”也都有据可考。全诗意境朦 胧、虚幻而美丽。 诗人用这些美丽朦胧的语言符号要表现什么含 义?由于“时间行程中读者的态度、感情、观点和价值发生了变 化”, 因此历代以来不同的学者对《锦瑟》的含义有不同的阐释 西 言文字形式的土壤之中 , 许多人认为离开了这种特定的母体土壤
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和理解 , 即相对含义而言的不同意义解说。 由于篇幅所限 ,仅列举
两种论说来分析。
1. 悼亡论
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诸多学者认为此诗是李商隐为悼念 亡妻而作。锦瑟是亡者平日所用之物 , 因而诗人睹物思人、托物 起兴。朱彝尊声称 :
此悼亡诗也。 瑟本二十五弦 ,弦断而为五十弦矣 , 取断弦之
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三字 , 意其人年二十五而殁也。
蝴蝶、杜鹃 ,言已化去也。珠有泪 ,哭之也。玉生烟 ,已葬也 ,尤言
朱彝尊引经据典 , 将诗中“锦瑟”、“蝴蝶”、“杜鹃”、
珠泪”、 “玉烟”等细节和意象全部归入其悼亡之意旨。
说有理有据 , 不失为对原诗含义的合理诠释。
2. 自伤生平论
以何焯为代表的另一些学者认为李商隐在此诗中自伤生平 感叹年华虚度 ,一腔才华付诸东流。 何焯认为 : “庄生句言付之梦 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 ,沧海、蓝田言埋蕴而不得自见 , 月明、日 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 ,尤可悲也。 ”《李商隐评传》 指出《锦
瑟》实际上是李义山一生遭遇踪迹的概括 : “首联概括本诗的基
写青年时代的仙游生活 ; 另一方面又虚写诗人自己青年时代绮丽 美好的理想在冷酷的现实生活中逐一幻灭 ,化为泡影 ,晚年回忆 埋香瘗玉也。” ( 祝朝伟、张柏然 ,2002:58)
其言
本主题思想。 中四句是纯系自伤生平之辞。 ‘庄生'句一方面实 起来真是既辛酸又甜蜜。‘望帝'句谓我满腹忧愤 , 惟有假诗篇
蓝田'句和尾联则突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寂寞。” ( 同 上 58)
两种阐释论说见仁见智 , 但是各自立论看起来似乎相去甚
中他开篇明意 , 声明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在这个“作者已死”
兰?巴特) 的时代“重建作者原意”、 “关注解释文本最终可信的 正确性问题” (1967:2) 。赫施认为 , 作者的原意才是决定文本理
解正确与否的关键 ,只有寻找到这种客观的作者原意 , 阐释才充 分有效 , 否则意义将是不合法的。赫斯把对文本的理解分为“含 义”
(significance) 和“意义” (meaning) 两层。 他指出: “一件 文本具有特定的含义 , 这特定含义存在于作者用一系列符号所要
, 因此, 这含义也就能被符号所复现。 而意义则是指 含义与某个人、 某个系统、 某个情境或与某个完全任意的事物之 间的关系。像所有其他人一样 , 在时间行程中作者的态度、 感情、 观点和价值标准都会发生变化 , 因此他经常是在一个新的视野中 去看待其作品的。毫无疑问 , 对作者来说发生变化的并不是作品 的含义 , 而是作者对作品含义的关系。 因此,意义总是包含着一种 以曲传。
远、难以决断。而理解原文文本只是翻译的第一步 , 那么诗歌似
乎是真的不可译了 , 作者本意真的不可寻了 ?
美国阐释学理论学家赫斯 (E.D.Hirsch) 在其代表作 解释的
有效性》一书中 , 质疑伽达默尔作者本意不可探寻的观点。 在书
(罗
表达的事物中 关系 ,这种关系的一个固定的、不会发生变化的极点就是本文含
义。”(耀斯 ,1997:16-17) 即在理解和诠释过程中 非本文含义 , 而是本文对作者来说的意义。 赫斯进一步指出 ,人们
之所以认为含义是不确定和不可探究和复制的 , 主要有两个原因 :
, 人们误将含义体验的不可复制性视为含义本身的不可复制性 二, 将确切理解的不可能性误认为是理解的不可能性。“含义和 意义”、“含义体验的不可复制性和含义本身的不可复制性”、
确切理解的不可能性和理解的不可能性”这三对往往为人所 忽略的定义的区分肯定了文本理解与阐释的可能性。 我们把赫斯 这种作者与文本关系的观点扩展到翻译领域来理解诗歌与读者 也即译者的关系 , 由诗歌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而产生的诗歌不可译 论无疑就站不住脚了。
然而赫斯提出 , 人们往往混淆了含义体验的不可复制性和含 义本身的不可复制性的界限。 含义体验是指诗人在特定的历史时 间创造《锦瑟》时特有的思绪和情感 , 这是无法复制的。但是诗 歌本身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是可以复制的。 它的“含义存在于作者 用一系列符号所要表达的事物中” ( 耀斯 ,1997:16-17), 因此也 就能被其它形式的符号所复现。“如果含义是不可复制的话 , 它 也就不会被人们各有所异地具体化 ,这样, 它也就既不会被理解 ,
也不会得到解释” ( 谢天振 ,1999:56) 。因此含义具有确定性和可
复制性,对于原诗不同的阐释和论说并没有改变文本的含义 , 改 变的是意义。诗歌含义是可以诠释和复制的 , 因而也是可以翻译 , 发生变化的并
在此基础之上 , 赫斯进一步明确区分了确切理解的不可能性 和理解的不可能性的区别。理解是可能而且多样的 , 也就是随着
时间行程中读者态度、 感情、 观点的价值标准变化”而变化的
多种“意义”。 《锦瑟》歌咏的对象对于悼亡论者来说是英年早 逝的亡妻 ; 自伤生平论者却认为是诗人自己。在这两种论说
下, “庄生”与“望帝”既是来生与飘逝的拟像 , 又是才华浪掷、
人生虚度的惆怅。 而最后被埋葬的蓝田、 美玉既喻指诗人的亡妻 ,
又指诗人自己的如玉才华。诗歌的理解具有朦胧多样性 , 即相对 于确定不变的含义 , 不同的诠释者会产生多种合理意义。由于这 诸多合理意义的存在 , 某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的、确切的理解
是不可能的。但是不可能性并不代表着不正确性。正因如此 , 才
有历代译者多年来孜孜不倦 , 力求创造出在最大限度上再现原诗 所有信息的译本 , 让译入语读者得以理解和欣赏异域语言和文化 的美丽。
面分别是悼亡论和自伤生平论两种阐释的译本
The Sad Zither
Why should the zither sad have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each strain evokes but vanished springs:
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
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
In moonlit pea rls see tears in mermaid的。
s eyes; 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r rise!
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
It seemed long- lost e 'en when it was felt then.
(许渊冲译 )
在这首诗中 ,“sad zither ”、“dim morning”、
heart ”、“cuckoos cry ”、“tears in mermaids
eyes
象的复制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
Jeweled Zither
Vain are the jeweled zither 's fifty strings:
Each string,each stop,bears thought of vanished
things.
The sage of his loved butterflies day-dreaming:
The king that sighed his soul into a bird:
Tears that are pearls,in ocean moonlight streaming:
Jade mists the sun distils from Sapphire Sward:
Why need their memory to recall today?
A day was theirs,which is now passed away.
(John A.Turner 译)
在这首诗里 ,“bear thought of”、“vanished things ”
“sigh his soul into a bird ”、“ jade mists ”及“ a day
was theirs ”和“ passed away”等词的使用,无不展示了诗人对逝
去年华的感伤与惆怅。amorous
”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