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 格式:xls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
以“四化”为引领,打造“1+1+N”现代配电管理体系摘要:以“四化”(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信息化驱动、透明化管控)为主要手段,打造“1+1+N”(“1+1”为运维检修部+供电服务指挥中心,N为网格)的现代配电管理体系新模式。
关键词:供电企业;网格化;智能化;信息化;透明化1 配网管理指标体系提升目标以“网格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信息化驱动、透明化管控”为主要支撑手段,构建运维管理目标化、运维落地网格化、运维管控穿透化、计划管理精细化、故障应急标准化的“决策、指挥、执行”三位一体的现代配电管理体系。
全口径供电可靠率提升到99.99%,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压缩到1.7小时,总停电时户数压降至17000。
配电主、分线路年平均跳闸次数均下降20%、配变年平均停运次数不超过1.6,手机APP、无人机、机器人等移动作业智能化巡检率达到100%,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达到90%、FA应用率均实现100%。
业扩不停电接火率达到100%,不停电作业示范区占比达到30%以上,不停电作业占比达到90%以上。
营配贯通一致率达到100%,95598抢修工单压降20%以上,停电信息通知到户率达到100%,频繁停电投诉压降40%以上。
日常业务线上化、工单化驱动100%,数字化两票实用化率达到100%,供服系统实用化指标达到100分。
2 基于“四化”的“1+1+N”现代配电管理体系构建构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建立职责清晰、流程明确的网格管理机制,实现网格化运维。
推广“智能化应用”新技术,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应用,提升不停电作业能力水平,强化配网运维人员红外测温、局放、无人机、巡检APP、机器人等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应用,落实数字化两票等配网业务数字化转型试点各项工作,为现代配电管理体系建设做好技术支撑。
夯实“信息化驱动”新根基,依托配网“总指挥长”抢修指挥一体化管理体系,贯彻“抢修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控”的工作理念,由总指挥长综合协调各部门、各班组,充分融合配网调度、抢修指挥、营销服务各环节相关业务,实现配网调度管理、配网状态监测、配网抢修指挥、服务指挥、现场处理的全过程管控。
信息技术XINXIJISHU2021
年第
10期
低压配电网台区健康状态综合评价与分析方法秦丹丹1,郑高峰1,刘 丽1,李龙跃1,梁晓伟1,孙
伟
2
(;
.
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230000; 2.安徽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合肥230000)
摘 要
:
针对传统方法分析和评价低压配电网台区健康状态方面存在随机性强、准确率低和主观性
强等缺陷,文中研究了一套适用性较强的方案。该方案基于大数据平台,主要采用回路阻抗近似算法 来解决传统分析方法随机性强和准确率低的问题,文中还采用综合赋权法对低压配电网台区健康状 态进一步的评价,解决传统评价方法主观性强的问题。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文中采用的分析方法比传 统分析方法准确率高约11%,
评价方法更加合理准确
,能有效的为下一步的低压配电网台区优化改
造措施提供基础。关键词:
大数据;低压配电网台区;回路阻抗;综合赋权;权重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 -2552(
202;
)10-0149-07
DOI:
10.13274/j. cnki. hdzj.
2021.10. 02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health status in power
grid of
low voltage
distri
bution network
QIN Dan-dan1 , ZHENG Gao-feng
1 , LIU Li1, LI Long-yue1 , LIANG Xiao-wei1 , SUN Wei
2
(1. Anhui Electric Power Co. , Ltd. , Hefei 230000, China; 2. Anhu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efei 230000, China)
Abstract : Regarding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methods in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low-
2020.10.DQGY63象、故障机理不确定等问题,将变压器划分为不同状态,采用向量机与二叉树相结合判断变压器的状态。
文献[7]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架空输电线路运行状态评估方法,两者虽然采用了人工智能方法,但识别过程仅仅是定性分析。
基于上述文献,本文以实用化和适应性强为目标,考虑各部位状态对设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配电网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定量评价配电设备状态。
本文所提方法解决了之前评估方法无法对设备状态进行整体评价、检修策略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实现了配电设备状态评价理论模型的实用化,可对一段时间内某地区配电设备运行状况进行风险评估。
1 配电设备运行状态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用加权和的方法递归合并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8]。
在配电网中设备健康状态评估中,变压器是运维人员重点关注的设备。
表0 引言配电网电力设备是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
对电力设备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估计架空线路的停运概率、对配电变压器实施故障诊断,实时预测提高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水平,对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评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并未具体量化各因素对设备状态的影响程度,且所研究的方法仅仅适用于单个设备,对其他设备的适应性较差。
文献[2]提出了新的基于云模型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却没有将设备故障的因素考虑进去。
文献[3]采用灰色层次评估方法,针对变压器数据的突变和渐变建立了评估模型。
文献[4]运用灰靶加权理论,按照设备故障的严重等级将变压器划分为不同的状态。
配电网自动化项目综合评价研究配网自动化是实施智能化配电网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必然需要,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分析配电网自动化工程所需的技术条件,及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综合影响,从经济、技术、社会综合效益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最后应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以某县的配电网自动化工程项目为实例做综合评价研究。
配电网自动化模糊层次综合评价1引言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能够解决之前仅依靠变电站出口负载情况和调度员经验进行配网调度的传统作法,减少配网调度的盲目性,增强科学性、准确性和安全性;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为调度运行人员调度操作和电网方式分析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因此对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是有必要的。
2因素分析实现智能化配电网,而配网自动化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必然需要,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对配电网自动化工程进行评价时,需与经济、技术和社会综合效益等方面联系在一起,进行整体分析。
2.1经济性经济性是推动配电网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配电网通过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经济性评价,可以提高配电网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保证供电企业的经济生命力,2.2技术性配电网设备技术装备水平是反映配电网资产情况的重要属性,是实现企业优质供电、提升企业服务效率的主要手段,2.3社会综合效益社会综合效益是推动配电网健康发展的外部要求,配电网作为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与用户紧密关联,因此其建设发展的好坏对改善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优质供电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自动化工程项目综合评价3.1建立指标体系在对配电网自动化项目进行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效益、技术水平、社会综合效益方面考虑,建立配电网自动化工程评价指标体系。
3.2配电网自动化工程项目综合评价研究——以某县配电网自动化工程为例(1)计算指标权重向量(2)配电网自动化项目综合评价按照评价等级高低,将配电网自动化项目评价等级分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五个等级。
2019年第6期总第385期表2所示。
6结束语对影响配电网健康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多维度的分层分级配电网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有效准确地评估方法,结合主客观赋权方法,对县域电网现状进行量化评价,得出河南各地县域电网状况评估结果,为电网发展规划和投资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根据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确定县域电网发展评价的流程,并结合河南县域电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例评价。
参考文献[1]唐睿.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富平配电网综合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3.[2]胡仁.多属性决策方法在配电网评估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3]池丽钧.城市配电网运行水平和供电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4]张姝,谭熙静,何正友,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复杂配电网健康诊断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41(13):7-13.[5]杨小彬,李和明,尹忠东,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能效指标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21):146-150,195.[6]冯新龙,孙岩,林声宏,等.配电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广东电力,2013,26(11):20-25.[7]翁嘉明,刘东,何维国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运行方式多目标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4):56-61.[8]叶彬,葛斐,陈学全,等.配电网发展协调性评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2,24(5):154-160.[9]王敬敏,施婷.智能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9(6):65-70.[10]张超,王主丁,王骏海,等.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及评估软件开发[J].供用电,2012,29(6):1-7,39.[11]徐志飞.中压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12]贺静,苏卫华.中压配电网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供用电,2010,27(3):21-23,34.[13]金辉,于音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压配电网评价[J].供用电,2011,28(2):30-33.[14]叶云.配电网综合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1.[15]张锋.有序用电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16]马跃.基于序关系分析法的妈湾电厂节能评估[D].华北电力大学,2014.[17]张心洁,葛少云,刘洪,等.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4,38(1):40-46.[18]曹阳,孟晗辉,赵力,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农村低压配电网综合评方法[J].电网技术,2007,31(8):68-72.[19]赵云飞,陈金富.层次分析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4,24(9):85-87,95.[20]李晓辉,张来,李小宇,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现状电网评估方法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14):57-61.[21]孙岩.配电网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3.(责任编辑:张峰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成立5月2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成立揭牌仪式暨大数据发布会在京召开。
县级配电网建设后评价的方法及必要性摘要: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方电网计[2010]135 号《关于印发<配电网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针对目前县级配电网项目无后评价及评价方法不理想,研究出县级配电网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及必要性。
为今后配电网建设后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评价;协调性;方法1 县级配电网建设后评价的必要性电网建设项目的后评价,是项目竣工交付业主一段时间后对项目整体立项研究、实施准备、建设管控过程和生产运行等全过程及其技术水平和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相关效益、效果、影响等进行评价的一项工作,是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后评价对电网规划、投资决策、实施成效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县域电网建设经验,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流程,为今后县级配电网的发展建设及投资重点指明方向。
2 配电网建设后评价方法2.1 综合协调性评价法综合协调性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多个指标、模型以定量地描述电网建设的协调性。
主要从县级配电网建设是否与该县的电力系统协调、是否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是否与该县主网电源建设的协调等三个方面去评价。
1、与该县电力系统的协调性评价方法(1)与电源建设的协调性(2)与电力需求的协调性2、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性评价方法(1)数据标准化方法对评价指标采用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进行标准化处理。
设表示第i个指标在第j年的值,则公式为:通过上述得到各指标在各年的标准化矩阵rij 。
正向指标是代表增长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评价就越好;逆向指标则相反。
(2)赋权方法在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上,本文选用AHP 法和熵权法取其综合权重。
AHP法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复杂决策系统的指标权重确定方法,所得到的权重建立在人为判定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其原理是通过决策系统层次化,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模型判断矩阵,并通过一套定量计算方法为决策提供依据。
熵权法是客观地确定指标权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
现代配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摘要】安全、可靠和经济是对电网供电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电网结构是否合理的基本指标;由于规划方案一般按照负荷预测水平确定,而负荷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规划电网在满足负荷当前需求的基础上,还应该满足一定阶段内负荷不同增长模式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电网的整体一致性,需要对电网的配合协调性作量化分析。
【关键词】配电系统;评价指标;可靠性;经济性;稳定性;协调性;符合预测0引言配电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复杂系统,涉及因素众多,不能仅从单一指标上实现配电系统整体水平优劣的评价,需要将反映配电系统的多项指标(如可靠性、经济性等)的信息加以汇集,得到一个综合指标,以此来从整体上反映配电系统的综合情况,这就是配电系统的综合评价。
1供电安全性配电网的供电安全性是指在供电的任意一个时间断面,针对一组预想故障,电网能够保持对负荷正常持续供电的能力,即电网有能力避免较大面积的供电中断,并保持线路等设备的负载和电压幅值在允许的限制范围内。
在规划中一般只需考虑全年最大负荷时的供电安全性。
在判断电网供电是否安全时,涉及到电网当前和发生预想事故后两种状态,需要考虑如下两方面因素。
(1)部分设备停运时,电网能否通过开关操作尽量减少负荷停电;(2)电网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抗大面积停电事故。
由于配电网大多闭环设计、开环运行,且存在大量的分段和联络开关,使网络具有明显的变结构特性。
因此,电网发生事故之后,一般部分或全部的非故障区域负荷可以通过开关操作恢复供电。
配电网的这种结构特性对于提高电网的供电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2供电可靠性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的向电力用户提供电力和电量的能力。
电网的可靠性包含充裕性的意义,即电网稳定运行时,在电网元件容量、母线电压和系统频率等的允许范围内;考虑电网元件在计划停运以及合理的非计划停运条件下,向用户提供全部所需的电力和电量的能力。
基于灰色理论的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应用研究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影响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的因素进行总结,构建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和配电网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构造了基于灰色理论的配电网建设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应用举例验证本文所研究内容对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有实用价值。
灰色层次分析法配电网综合评价体系1引言配电网的建设发展水平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有直接影响,同时它也是影响电力系统节能降耗程度的关键,要克服配电网发展建设中的障碍,就要对配电网建设工程进行整体的综合评价,以发现、分析配电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配电网建设进行设计指导上具有重要意义。
2配电网的定义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网、配电网和用电四部分组成,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与用户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是保证电力系统整体供电质量的关键部分。
配电网的定义按功能确定,即由供电企业直接向用户供电的电网,都可认为是配电网。
电力生产过程通常包括发电、变电、送电、配电和售电五个基本环节。
由发电厂、输配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及其生产过程联结起来的有机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而电力系统中,由送电、变电、配电设备及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所组成的部分称为电力网,简称电网。
为了方便研究和计算,将电网分为送电网和配电网两部分。
一般来讲,将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称送电网;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称为配电网,其作用是将电能分配给用户。
它由配电变电所和配电线路组成,配电网的供电电压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以3~10kv电压的高压大功率用户直接供电;二是经10kv专用变压器或公用变压器降压后以380/220v向低压、小功率用户供电。
3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模型依据配电网建设工程的特点,甄选出关键指标,构建如下配电网建设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3.1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首先由专家打分对同层次的两两指标进行比较,采用1~9比例标度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各层矩阵的特征向量,再做归一化处理,求出各层指标的权重用w表示,并进行归一化检验3.2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首先通过专家打分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根据配电网工程的性质以及该指标在过去出现过或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确定最优值,由各指标的最优值构成理想方案,将其作为对比方案,再由专家对各指标进行满意度打分,构造由参考序列和被比较序列构成的矩阵,通过邓氏关联度公式,计算建设方案中的指标与该指标最优值的灰色关联系数,邓氏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如下:3.3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将得到的指标权重与灰色关联系数结合,得底层指标灰色关联度,将其作为上一层的基础指标,再对上一层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计算直至最高层,备选方案与理想方案的关联度数值应在\[0,1\]内变化,关联度越接近1,表示与理想方案的接近度越大,关联度越接近0,表示与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越小,建设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灰色关联度公式为μ=we,其中,μ表示合成灰色关联度,w表示指标权重,e表示灰色关联矩阵,由此得到建设方案的评价结果。
rcm评估体系针对目前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及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尚未将配电网信息集成和电气设备运行状况与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相互耦合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提出一种计及信息集成共享和电气设备状态评估的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及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为一体的优化集成模型。
关键词:配电网;oms;pms;omci评估体系;rcm评估体系配电网运行方式评估体系的编制主要包括配电网正常运行方式和设备检修方式两大评估体系的编制。
由于配电网在经济调度运行过程中,其所需要分析的数据信息和调度控制管理的设备较为繁多,检修任务非常重。
因此,在制定配电网经济运行与设备检修方案模式时,不仅要考虑不同调度方案和检修任务间存在内部协调必要性,考虑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的安全约束及检修部门进行设备检修中存在的信息互通共享,同时还要考虑配电网经济调度运行方案、设备检修时间、以及检修过程中电力负荷转移协调等方面的问题。
配电网运行方式及设备检修评估体系的编制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节能经济高效运营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1]。
一、配电网经济运行与设备检修模式优化必要性分析供电企业希望通过科学合理、高效节能的经济调度运行及设备状态检测优化措施方案,及时掌握配电网系统的运行工况状态和电力设备存在的危险点及老化趋势,尽可能排查电力设备现存的各种安全隐患,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及确保配电网具有较高的经济调度运行工况水平。
供电企业传统的经济运行与设备检修模式的编制工作中,主要依靠配电网电力调度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知识,对电网经济运行及检修计划制度的静态编制,在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等方面均很难满足现代智能配电网节能经济调度运行的需求。
随着地区配电网容量、结构、规模等的不断扩大,配电网经济运行及设备检修模式编制工作的复杂程度也会大大增加,往往需要对多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也就是说供电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善系统的配电网经济运行及设备检修评估的优化指标体系方案。
配电网评估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摘要】电网现状评估是配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的重要参考,因此,配电网评估系统的建立对配电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评估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接着分析了配电网评估理论体系,列出了配电网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基于理论体系的分析结果,详细地给出了配电网评估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软件结构和功能结构。
本文提出的配电网评估体系结构设计方法能够为配电网评估系统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评估;体系结构;结构设计前言伴随着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配电网的建设需求与日增加,同时,配电网建设呈现出覆盖范围广、规模大、涉及的相关因素众多等特点,这些因素促使配电网的规划改造和建设成为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逐渐增大,配电网规划设计问题逐渐成为了电力工程师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3]。
为了实现配电网建设的经济或安全最优,就需要对配电网的运行水平进行全面的、准确的评估。
因此,配电网评估能够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大大地减少了依靠人工判断所带来的建设不合理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4-6]。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构建准确而实用的配电网评估系统对配电网具有重要的意义。
1.配电网评估的概念与基本原则配电网评估是配电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用于尽可能全面、可靠地评价配电网各方面运行情况,为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改造提供可靠参考的重要手段。
配电网评估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准确性和规范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定义清晰明确,统计来源和方法无歧义,重复计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明确。
评价指标的分类、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调查表式等应有统一的规范性要求,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评价指标应方便不同地区之间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状态下配电网规划建设情况的相互比较,突出导向性效果。
(2)可靠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有可靠的统计数据渠道,具有可操作性,对于暂时不能统计又十分必要的指标可先设置,随着公司信息系统的完善而后进行统计。
基于投资效益评价模型的配电网投资预评价摘要:本次配电网投资预评价通过研究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分析配电网项目效益评价的各项指标,构建配电网工程项目投资的效益评价模型,对“十二五”已实施的投资项目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地客观分析,即后评价,同时,又对“十三五”将要实施的项目方案进行比对优化评价,即预评价,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得出余姚市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情况结论。
通过对项目全面的总结评价,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和完善配网项目投资决策水平,以期实现促进配网项目管理的程序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强化配网项目管控能力,提升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配电网;项目投资;投资效益;项目管理;预评价0.概述随着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电网运营维护、建设改造成本逐年提升,供电公司投资效益日益面临巨大压力。
如何合理安排投资时序、精准把握投资项目,有效规避运营风险、稳步提升电网经济效益,避免无效、低效投资,成为供电公司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次通过构建配电网工程项目投资效益评价模型,分析配电网项目效益评价的各项指标,研究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对2014-2016年已实施项目的执行过程、投资效益、建成效果进行客观地、系统地分析(后评价),同时,又对2017年将要实施的项目方案进行比对优化评价(预评价),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得出余姚市供电公司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情况结论。
通过对配电网项目全方位的评价,提高配电网项目投资效益水平,以期促进配网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强化配网项目管控能力,提升项目投资效益的目的。
1.配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配电网投资效益评价模型包括两部分内容:(1)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合理选取指标,对每个指标进行详细定义并给出计算方法。
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用于评价年度配电网总体投资效益的,二级指标根据一级指标衍生而来,用于评价单体项目投资效益。
(2)投资效益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