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电极方法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8.61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流原位修复中的应用作者:邓博元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1期摘要: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针对生物膜技术的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流原位修复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膜技术;污染河流;原位修复;应用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提速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引发了河流等地表水的污染,而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诸多具有毒副作用的有机化合污染物进入土壤系统后,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了二次污染,加剧了水源污染的程度,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虽然我们采取了一定的物理和化学修复方法,但是这些费用高昂且操作程序复杂的方法并不安全。
如何对被污染的河流进行原位修复已经成为对人民生活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本文论述了生物膜技术的内涵及应用原理,提出了应用生物膜技术开展被污染河流的原位修复的倡议,对污染河流的治理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一、生物膜技术的内涵生物膜技术是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它采用固定膜法,实现了污水水体自净过程的人工化,能有效去除废水中具有溶解性和胶体状的各种有机污染物。
其核心处理技术有:生物滤池处理技术、生物转盘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和生物流化床技术等。
这种新兴的环境生物技术对排入河流的耗氧有机物、氮、磷等有毒物质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不会引发对河流的二次污染,安全可靠。
二、生物膜技术的应用原理生物膜技术主要是利用了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分解或者吸附功能,能够实现对河流等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海洋中的危险性污染物现场去除或降解的生物工程技术。
其工作原理及流程如下:(1)筛选具有特殊生理生化功能的植物或特异性微生物来修复受污染的水体;(2)设计应用生物膜技术来治理被污染水体的过程并使之科学合理。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或减少污染源向环境的直接排放。
膜电极名词解释
膜电极是一种用于电池或化学反应中的电极材料,通常被制成半透膜或纳米纤维素等材料。
与其他电极材料相比,膜电极具有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因此在电池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膜电极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额外的电子转移途径,使电池的电荷储存和化学反应更加高效。
膜电极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电极材料组成,这些电极材料可以是金属、聚合物或纳米材料。
在电池设计中,膜电极通常被用于控制电池的化学反应,例如在电池中引入
气体或离子,改变电池的电解液浓度,以及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等。
除了电池设计中的应用外,膜电极还受到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水处理中,膜电极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在海水淡化中,膜电极可以用于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从而制备出低污染的饮用水。
膜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制备和化学制备等。
物理制备方法通常通过溶解、溅射或蒸发等方法将电极材料沉积在半透膜或纳米纤维素等材料上。
化学制备方法则通过化学反应将电极材料固定在膜表面。
膜电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研究价值。
未来,随着膜电极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制备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提升,从而在电池、水处理、海水淡化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工业化技术的发展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污水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排水质量的清洁性内容。
在污水处理工作中积极使用微生物技术,可有效改善污水处理的过程,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使用,简化整个污水处理过程,同时降低污水治理的难度,有效控制环境的污染。
本文针对微生物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使用效果,满足具体发展要求。
关键词:微生物技术;城市;污水处理引言:近些年来,微生物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中,使用微生物技术完成对污水的处理,不仅提高了环境保护效果,同时也保证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传统污水处理工作中,其施工存在复杂性的问题,而在合理选择微生物技术后,可以提升实践效果,降低污水处理难度,满足污水处理要求。
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通过提高对微生物技术的重视,改善污水处理的环境。
使用微生物技术,促使污水处理可以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1水污染现状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地发展,保证其城市化整体建设进程在加快,虽然使人们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但是也导致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加重。
目前的城市化建设中,各种工业生产的污水对城市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虽然污水问题包含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与降水三大类型。
但是对环境污染伤害最大的污水为工业体系制造。
由于工业污水存在多种化合物,最终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其中包含着糖类、油、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
部分物质已经超出自然水土的自我净化能力,各种微量元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水环境,造成大面积生态污染问题出现。
工业排放中的氮、磷元素对植物和动物都有着较为严重影响,因此亟需针对污水问题进行处理,降低有毒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2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微生物可以对环境中的各种物质完成不同程度的转化,所以在污水处理行业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工生产废水环保处理方法研究摘要:化工生产废水的特点是排放量大、毒性大、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高、色度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治理难度大等,但同时废水中也含有许多可回收利用的资源。
本文详细介绍了化工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并综合论述了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处理效果,总结了各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化工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实现工业生产废水的安全高效再利用,对保护环境,健康发展化工行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化工生产废水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深度处理法1、概述化工废水是指化工厂生产产品过程中所生产的废水,如生产乙烯、聚乙烯、橡胶、聚酯、甲醇、乙二醇、油品罐区、空分空压站等装置的含油废水,经过废水处理后,一般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现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需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经过进一步深度处理后,达到工业补水的要求并回用。
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对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作为循环水的补水或动力脱盐水的补水,实现污水回用。
2、处理方法2.1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废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包括油膜、油珠)的方法。
化工废水常用的物理法包括过滤法、重力沉淀法和气浮法等。
过滤法是以具有孔粒状粒料层截留水中杂质,主要是降低水中的悬浮物,在化工废水的过滤处理中,常用扳框过滤机和微孔过滤机,微孔管由聚乙烯制成,孔径大小可以进行调节,调换较方便;重力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淀性能,在重力场的作用下自然沉降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气浮法是通过生成吸附微小气泡附裹携带悬浮颗粒而带出水面的方法。
这三种物理方法工艺简单,管理方便,但不能适用于可溶性废水成分的去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和传质作用来分离、去除废水中呈溶解、胶体状态的污染物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废水处理法。
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引言概述:实验室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场所,但实验室所产生的污水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实验室污水的处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见的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膜法和电化学法。
一、生物法1.1 微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如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
1.2 活性污泥法:通过将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
1.3 植物处理:利用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能力,如人工湿地和植物滤池等。
二、物理法2.1 沉淀法:通过加入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如絮凝剂和沉淀剂。
2.2 过滤法:利用滤料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拦截下来,如砂滤和活性炭过滤。
2.3 离心法:通过离心机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分离出来。
三、化学法3.1 氧化法:利用化学药剂氧化有机物质,如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等)。
3.2 沉淀法:利用化学药剂使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如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铁。
3.3 中和法:通过加入酸碱药剂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使其达到中性。
四、膜法4.1 微滤法:利用微孔膜将污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和微生物截留下来。
4.2 超滤法:利用超滤膜将污水中的胶体颗粒、悬浮物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下来。
4.3 逆渗透法:利用逆渗透膜将污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有机物和无机盐截留下来。
五、电化学法5.1 电解法:通过电解污水,利用电化学反应去除有机物和金属离子。
5.2 电吸附法:利用电极上的电荷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5.3 电解沉淀法:通过电解和沉淀结合的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
结论:实验室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
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膜法和电化学法是常见的实验室污水处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在实验室污水处理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处理方法,并结合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应用,以实现高效、经济和环保的污水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