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成品油市场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212.38 KB
- 文档页数:7
⽯油化⼯产业论⽂15篇(⽯油化⼯产业现状及竞争⼒分析)⽯油化⼯产业论⽂15篇⽯油化⼯产业现状及竞争⼒分析⽯油化⼯产业论⽂摘要:中国的⽯油化⼯产业现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撑着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能够持续⾼速的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在国际化市场上,不仅仅是中国,整个⽯油化⼯产业都要⾯对前所未有的调整。
唯有把握住时代的发展契机,确⽴适宜的发展策略,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才能真正提升我国中国⽯油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同时也是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油化⼯产业⽯油论⽂⽯油⽯油化⼯产业论⽂:⽯油化⼯产业现状及竞争⼒分析⼀、中国⽯油化⼯产业的现状中国市场经济的系统加强和优化,中国政府增强了监管,中国的⽯油化⼯产业进步所必备的⽐较公正的市场⼤环境可以说初步达到。
国家先后颁布了相关领域的⼀系列法规和规范,推动解决炼油和⼩炼油问题,坚决地志在制⽌⼟法炼油,增强原油配置系统的运营;实施成品油的集中批发,保证成品油流通秩序,梳理和优化成品油在零售领域的规范性;在价格⽅⾯,致⼒于推动原油的价格以及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价格同步,建⽴起公平的市场⼤环境,使得中国的⽯油化⼯发展有⽐较好的发展环境。
近些年,国家在中国⽯油化⼯⼯业的改⾰领域投⼊了⽐较⼤⼒度的重新组织,⼤⼤提升了相关⾏业内⽯油化⼯⼯业企业的综合竞争⼒。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在⽯油化⼯⾏业领域的改⾰,成功组织建⽴了中国⽯油和中国⽯化两个最⼤的国有集团公司。
进⼊21世纪后,中国⽯油和中国⽯化两⼤集团公司的主要发展⽬标集中在和国际⽯油化⼯产业的接轨上,参考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运营制度,分别建⽴了股份制,⽽且在中国和海外纷纷上市。
⼆、中国⽯油化⼯⼯业的发展机遇(⼀)国际环境在世界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背景下,⽯油化⼯⼯业上下游产品的需求保持着⽐较稳定的增加。
⽽因为美国经济的复苏,以及中国在经济⽅⾯过去三⼗年的迅速增长,带动了全球经济。
天然气价格回升,油气贸易强劲增长证券研究报告所属部门।行业公司部报告类别।行业周报所属行业।石油化工报告时间।2020/8/16分析师白竣天证书编号:S1100518070003*******************川财研究所北京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28号中海国际中心15楼,100034上海陆家嘴环路1000号恒生大厦11楼,200120深圳福田区福华一路6号免税商务大厦32层,518000成都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市高新区交子大道177号中海国际中心B座17楼,610041——石油化工行业周报(20200816)川财周观点本周EIA原油库存下降451万桶,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减少4座到172座,美元指数下跌0.34%,布伦特原油价格持平,WTI原油价格上涨2.97%,NYMEX天然气价格上涨11.61%,连续2周上涨30.35%。
美国NYMEX天然气价格在6月创出10年来新低之后,最近2周上涨30%。
美国48州天然气库存基本与2016年历史高点持平,因疫情导致的需求下滑对库存的影响有限,且总体来看天然气库存的增长低于同期原油库存的增长,天然气价格因此回升。
因国内LNG市场价格与美国NYMEX天然气价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下半年国内工业需求逐渐恢复,将带动天然气需求增长,预计国内LNG市场价格将结束半年来的下滑趋势。
近期国际石油公司(IOC)发布二季度业绩,油气开采和成品油板块的业绩下滑创历史记录,但油气贸易业务却出现强劲增长,这与我们4月份深度报告中对原油储存和海运行业的判断一致。
超低油价给予原油储存较大的套利空间,原油储罐空间紧张后带动海运价格大幅提升。
本周尿素期货出现明显回调,但现货价格继续上行;纯碱现货价格小幅上涨;环氧丙烷及软泡聚醚的价格维持高位。
市场综述本周表现:本周石油化工板块上涨,涨幅为0.14%。
上证综指上涨0.18%,中小板指数下跌0.78%。
个股方面:本周石油化工板块上涨的股票较多,涨幅前五的股票分别为:恒泰艾普上涨17.49%、杰瑞股份上涨11.15%、新潮能源上涨10.93%、富瑞特装上涨10.32%、安控科技上涨7.59%。
一日本石油状况概述1石油资源极度匾乏日本受国土地形的限制,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只有日本海沿岸几个为数不多的油田(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2%),日本几乎是个石油纯进口国。
2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来源集中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达48.7%。
此外,日本石油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89.4%来自中东地区。
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0%)5个国家合计占了82.6%(2004年)。
3石油战略储备丰富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规定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
1978年开始实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在全国建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3年,国家储备达到92天用量 (4844万千升),石油公司储备为77天用量(4005万千升),共计169天的储备量(图l)。
二2008—2010上半年日本石油相关数据三浅谈日本石油工业发展趋势21世纪初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四大挑战:全球竞争化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的挑战,石油资源配置的挑战,盈利空间减少的挑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第三大尤油气消费国,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1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世界石油石化业界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
降低生产过程单耗、能耗的本身就有利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国际上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一些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也相继问世。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的生产高效廉价乙烯的新工艺,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可降低裂解温度大幅度地节省能耗,日本正将该项技术作为“21世纪化学工艺技术开发计划”的研究项目,有一批大公司联合参与开发。
2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在炼油工业方面,日本加快了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成熟和正在开发的工艺技术有生产清洁汽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醇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另外还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
2024年辽宁省成品油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成品油市场作为我国石油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辽宁省成品油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辽宁省成品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市场概况辽宁省成品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根据统计数据,辽宁省成品油市场销售额持续增长,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同时,辽宁省也是我国石油进口和炼油产能的重要地区之一。
成品油市场供需格局比较平衡,竞争较为激烈。
二、市场驱动因素1.经济发展加快: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成品油市场的需求。
2.政策支持:国家对能源结构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同时,政府在成品油品质标准、质量监管等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为市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石油产业链优势:辽宁省作为重要的石油产业基地,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完整的石油产业链,这为辽宁省成品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市场机遇与挑战1.市场机遇: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成品油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将带动辽宁省成品油市场的转型升级,同时,市场对高品质成品油的需求也将增大。
2.市场挑战: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辽宁省成品油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产品质量等方面。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对传统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下降,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四、发展策略1.建设知名品牌:成品油企业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通过提供高品质、可靠的产品,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
2.改善产品质量:成品油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转型升级:成品油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积极开拓新能源汽车领域。
持续衰退的日本炼油业2015.3一、90年代后日本炼油业持续20年的产能衰退日本炼油业的发展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与日本乙烯工业类似,日本炼油业也大致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1)50年代~70年代初,战后日本经济保持10%~20%的高速增长,国际油价维持低位,日本抓住历史机遇,化工行业实现从煤化工向石油化工转变,在58年到70年的13年时间里石化产值增长13倍,原油消费量也有超10倍的增长。
(2)70年代~80年代中期,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世界石油危机打断了日本炼油业高速发展的进程,日本经济增速也下降到10%以下,原油需求出现了大幅下滑。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的不利影响,日本企业进行了深刻的调整和改革,石化产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实行多元化经营,淘汰部分产能,并在这一时期培育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私人资本大公司。
(3)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开始迅速增长,日本化工企业进军新兴市场,大量出口石化产品,日本原油需求又呈现新第二次高速增长。
(4)90年代末至今以后,中国、中东和东南亚等地的炼油和石化产业开始快速发展,日本石化产品外销的潜力不断被挤压,加之国内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日本的原油消费量逐年呈现下滑态势,炼油业至今仍处于第二个衰退期。
二、日本原油供应安全与战略储备日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原油消费大国,而该国原油几乎完全依赖于进口,使得日本的石油安全态势极为严峻。
80年代日本从中东各国进口原油比例保持在61%~71%之间,1990年以后该比例开始大幅增长,平均以每年730万吨的速度增长。
1997年日本从中东地区进口量占其总量的82.6%,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是日本最大的三个进口来源国家;从亚洲各国进口量占14.6%。
到了2007年日本从中东进口原油的比重上升到了86.7%。
日本对中东石油严重依赖,而中东地区政治局势动荡,这对日本石油及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2024年浙江成品油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成品油是指通过炼油工艺加工后得到的石油产品,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多种类型。
浙江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成品油市场发展迅速。
本文将对浙江成品油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1. 浙江经济概况浙江经济发展迅猛,拥有多个重要港口和产业园区。
其经济活力为成品油市场提供了强大支撑。
2. 浙江成品油市场概述浙江成品油市场包括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多个品种。
在浙江,成品油的需求量巨大,市场具有潜力。
3. 2024年浙江成品油市场规模分析3.1 汽油市场规模浙江汽油市场需求量居高不下,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近年来,浙江汽油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3.2 柴油市场规模浙江柴油市场需求量也很大,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领域。
浙江柴油市场规模相对稳定。
3.3 润滑油市场规模浙江润滑油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主要用于工业和汽车维护。
润滑油市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
4. 浙江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浙江成品油市场存在多家大型炼油企业和分销商,竞争激烈。
其中,国有石油公司和外资石油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私营企业的发展也较为迅速。
5. 浙江成品油价格分析浙江成品油价格受到国际油价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近年来,浙江成品油价格波动较大,但整体趋势稳定。
6. 浙江成品油市场发展前景浙江成品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品油市场需求将继续增加。
结论浙江成品油市场规模庞大,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浙江成品油市场前景广阔。
燃料油的产地世界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南美、非洲、俄罗斯、中国等,凡有炼油厂的地区基本都有燃料油产出。
在九十年代,我国主要从新加坡、泰国、日本和南韩等亚洲国家进口燃料油。
随着国内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和对品种需求的增加,进口来源地扩大到欧洲、南美洲以及中东地区,主要有新加坡、韩国、日本、台湾、菲律宾、中东和美国西岸,近两年来,由欧洲直接运送到中国的数量有所增加。
以下就几个主要产地的基本情况作简单介绍:韩国韩国共有5家炼油厂,包括位于岱山现代炼油厂,位于仁川的仁川炼油厂,位于蔚山的SK炼油厂,位于YOSU的LG-CALTEX炼油厂和位于ONSA的双龙炼油厂。
目前,现代炼厂产出的燃料油基本为直馏180CST,SK炼厂出口的燃料油也以直馏油为主,其他炼厂生产的180燃料油以调合油为主,也有部分直馏油。
南韩年出口总量约为240万吨。
新加坡黄埔市场进口燃料油近一半来自新加坡,这包括从马来西亚和印尼海上锚地驳运的燃料油。
这个地区的燃料油主要是调合油,并且以船用燃料油为主,其比重和粘度都接近符合中国多数用户规格的上限。
新加坡有4家炼油厂可生产燃料油,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发电厂。
当地每年交船用燃料油的数量曾超过200万吨,但近几年有所下降。
巨大的市场需求、其优良的港口条件,以及其规范化管理金融支持使新加坡成为亚洲的燃料油贸易中心。
台湾台湾中油(CPC)的炼油厂每月可出口6-8万吨180CST燃料油。
其油的特点是粘度低、密度小,凝固点低,因其良好的品质而深受国内用户的青睐。
台塑炼厂投产后,高硫燃料油的产量有所增加,每月出口可达15万吨。
俄罗斯俄罗斯生产的燃料油基本上是直馏180CST燃料油,通称“M-100”,年出口量可达300-500万吨。
该油品的特点是低含硫(一般在1.5%以下)、低粘度(一般在160CST以下)和低密度(一般在0.96以下),价格一般比相同含硫量的韩、日低硫油低,但高于中东、台湾等地的直馏油。
鹿特丹鹿特丹现为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其炼油能力占荷兰总能力的一半以上,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也是欧洲石油贸易中转与调合的基地。
菜籽油市场调查报告1. 市场概述菜籽油是一种由油菜籽榨取而成的植物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油,菜籽油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
本报告旨在对菜籽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消费者偏好等相关信息。
2.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菜籽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预计到2025年,全球菜籽油市场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
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市场,占据了总消费量的60%以上。
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菜籽油消费者。
3. 市场分析3.1 主要消费国家菜籽油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亚洲地区的中国、印度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家,其市场规模占据了全球的相当大比例。
欧洲地区的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也是重要的菜籽油市场。
在美洲地区,美国和巴西等国家的市场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3.2 竞争格局菜籽油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国际大型食品企业和本土企业。
在全球范围内,如卡夫亨氏、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在菜籽油市场占据一定份额。
同时,一些本土企业也在各个国家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3.3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菜籽油的偏好在不同国家存在差异。
一些消费者更注重菜籽油的健康属性,对低胆固醇、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产品更为青睐。
另一些消费者则更关注菜籽油的口感和烹饪用途,对颜色、味道和油脂稳定性等因素更加关注。
4. 市场趋势4.1 健康风潮推动市场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菜籽油作为一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植物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预计在未来几年,市场对于健康菜籽油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4.2 市场竞争加剧菜籽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品牌和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品牌声誉、产品质量和价格等因素将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竞争要素。
4.3 出口市场增长潜力一些菜籽油生产国家逐渐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通过出口菜籽油来拓展销售额。
日本、韩国成品油市场分析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2004年6月
日本、韩国是石油消费国,原油主要依赖进口,对成品油市场采取逐步开放
战略,通过立法以及设立分销商经营资质等手段,对成品油流通实施比较严格的
监管,有效地保护了国内石油工业,保证了石油供应安全,成品油市场竞争有序。
一、日本、韩国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一)日本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2002年,日本国内成品油销售量为2.4亿吨。全国有石油精炼企业19家,
其中,12家为专业精炼企业,7家为精炼与销售一体化企业。全国有成品油批
发企业11家,其中,前3家的市场份额为53%,市场集中度较高。到2003年
3月底,全国有加油站51294座(1994年最多时为60421座),平均单站加油
量4680吨;其中,使用批发商品牌的有4.1万座,占加油站总数的80%,品牌
集中度可见一斑。日本的加油站普遍提供便利店、汽车维修保养等服务,这些服
务逐步成为加油站的主要利润源。日本流动加油点从1977年的5000个左右逐
步减少到2000年的1900个左右,到2001年已经全部取缔。从1998年起,日
本开始发展自助式加油站,到2003年3月底发展到2522座,约占加油站总数
的5%。日本人认为,与欧美国家比日本的自助式加油站比例偏低,以后还要加
快发展。
2002年日本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份额构成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
(二)韩国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2002年,韩国成品油销售量为10500万吨。韩国有成品油精炼企业5家,
成品油流通渠道以中间商为主,中间商市场份额达88.2%,炼油企业直接销售仅
占11.8%。截至2002年底,韩国有成品油代理店329个(具有批发权的企业,
既可以从事批发经营,也可以从事零售经营,以批发经营为主),登记加油站11138
个,实际营业加油站10828个,平均单站加油量6000吨左右(考虑流动加油点
因素);其中,使用四大炼油企业品牌的加油站占95.8%,分布情况是:SK占
35.7%,LG占26.8%,现代占19.9%,S-OiL(双龙)占13.4%。1993年11月韩
国取消了城市公路旁2公里半径内只设1个加油站的限制,目前加油站数量增加
较快,出现总量过剩和布局不合理现象,加油站的便利服务从布局上看也比较零
乱。1997年成品油市场放开前批发企业必须与炼厂合资合作才能批准经营,市
场放开后供应商和进口商数量增加,批发企业总量也急剧增加。韩国产业资源部
注意到了分销企业总量过剩和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当前主要靠市场竞争、城市功
能区划或道路变更来自然淘汰,有些加油站特别是无品牌的加油站已经出现自然
减少的趋势。2002年,韩国有流动加油点7085个,主要销售煤油和燃料油,2002
年开始出现经营萎缩,预计流动加油点在大城市将逐步减少。
2002年韩国成品油流通状况图
资料来源:韩国产业资源部
二、日本、韩国成品油市场监管体制与法律制度
(一)日本情况
日本成品油流通的管理部门是经济产业省,炼油企业、进出口企业、批发企
业、加油站都要得到经济产业省注册批准才能经营,只能销售符合政府规定质量
标准的成品油,违规经营将被注销经营资格且一定年限内不得申请经营成品油业
务。加油站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危险品管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一站一
证。
日本对石油行业上下游分开立法,上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
法》,规定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的批准程序等。下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业法》,
规范石油炼制、进口和销售等业务。
(二)韩国情况
韩国成品油流通的主管部门是产业资源部,从事炼油和石油进出口的企业必
须符合规定的资格条件,并到产业资源部注册,代理店(批发企业)经营由省级政
府负责按注册条件注册,加油站经营由市县级政府负责注册。一般代理店的设立
条件主要是:注册资金1亿韩币,不少于700吨的库容,不少于50吨的运输设
施。加油站的设立条件以汉城为例:不少于40吨的储油设施,不少于4个加油
枪。
韩国规范石油勘探开发上游领域的基本法律是《石油开发法》,规范石油炼
制、进出口和销售等下游领域的基本法律是《石油事业法》。《石油事业法》规定
了成品油从业者的具体资质条件,规定成品油从业者要承担石油储备的义务,保
证成品油供需平衡、稳定,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此外,两国在成品油油品质量标准、环保标准、安全标准、石油储备、消防
和危险品管理等方面也都有比较健全完善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日本《汽油及
其它燃料油质量控制法》规定,禁止销售不合格的汽油和其他燃料油产品,零售
商承担质量控制责任,进口商和炼油厂承担质量再担保责任,对加油站采用质量
合格标识体系。
三、日本、韩国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做法
(一)日本的主要做法
日本于1955年加入GATT,1995年转入WTO。1996年4月以前,日本一
直实施作为《石油业法》的特别法规而存在的《特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
对进口成品油实行注册制,规定成品油进口商必须具备替代生产能力(即当进口
中断时能在国内生产同类油品)、储备能力(即当市场供应紧张时能用国内设施
储备的同类油品保证市场供应)、质量调整能力(即有能力将进口油品的质量调
制成符合国内质量标准要求的油品)。符合这三项条件的企业实际上只有国内较
大的炼油企业和炼油销售企业。通过该法的实施,日本油品进口商的数量很少,
国内市场被几家大型炼油企业所控制。与此同时,对成品油零售商实行注册管理,
要求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保证书才能经营,从而保证国内炼油企业的产品
占领市场。1996年,为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日本政府废除了《特
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取消了零售商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保证书
的制度,对成品油进口商实行资格审查制度,限制规定有所放宽,但保留了储备
能力和质量保证两项条件,有效地防止了国外成品油的大量涌入,合理保护了国
内成品油市场。日本通产省于1996年4月和1998年10月先后两次提高了进口
成品油的质量标准,世界上多数炼油企业在短期内都难以达到该标准要求。
日本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步骤
(二)韩国的主要做法
韩国在开放成品油市场之前,先在SK、LG、现代、双龙和仁川公司等五大
石油公司之间引入竞争机制,推动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增强国内石油公司的市场
竞争能力。1992年7月,对国内加油站实行商标注册管理制度,规定加油站只
能经营其注册商标的汽油和柴油。加油站可以选择的注册商标仅局限于国内几家
大型石油公司,从而使国内石油公司控制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1993年11月,
取消加油站的间距限制。国内五大石油公司开始大举兴建加油站,使加油站总量
从1992年的4953座激增至1997年的1.06万座,单站加油量下降,经营成本升
高。1996年,取消国内加油站的商标注册管理制度,开始实行进口商资格审查
制度。1997年1月,放开国内成品油价格和销售毛利限制。国内石油公司之间
的竞争加剧,成品油出厂价大大降低,利润向零售环节转移,一些批发商也转向
零售市场。尽管独立零售商可以通过自己的品牌经营进口成品油,但成品油销售
网络仍然为国内五大石油公司所控制。主要因为,一是大部分加油站欠石油公司
的债务;二是政府规定销售商必须具备相当于60天销量的成品油库存,多数零
售商或批发商的储备能力不能满足60天的要求,大部分成品油仓储设施都掌握
在五大石油公司手中,从而零售商只得继续经营国内石油公司提供的油品。2001
年9月1日,允许加油站经营多个品牌的油品。而此时,国内石油公司已经基本
控制了韩国成品油销售网络。
韩国逐步放开成品油市场的步骤
2020年2月26日星期三08:53:17
2.26.202008:5308:53:1720.2.268时53分8时53分17秒
Feb. 26, 2026 February 20208:53:17 AM08: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