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龄的那些称谓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1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大全)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9岁.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外傅之年:儿童10岁.12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2.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
4.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5.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6.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7.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8.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
9. 而立:指三十岁。
10. 不惑:指四十岁。
11. 知天命:指五十岁。
12. 花甲:指六十岁。
13. 古稀:指七十岁。
14. 耄耋:指八十岁。
15. 期颐:指一百岁。
除了以上常见的别称,还有一些不太常用的,如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等。
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可以表示年龄的范围,如青壮年、中年、老年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别称和词语的使用可能因地域、时代、文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勺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
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年龄称谓趣谈:
不满周岁——襁褓
2-3——孩提
女7——髻年
男8——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舞勺之年
15-20——舞象之年
女12岁—金钗之年
女13岁——豆蔻年华
女15岁——及笄年华
女16——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20岁——桃李年华
女24岁——花信年华
女30——半老徐娘。
关于古人年龄的称谓词语
1. 弱冠:指20岁的年龄,即青年初期。
2. 不惑:指40岁的年龄,即人生中看破红尘、认清道理的时期。
3. 耳顺:指50岁的年龄,即智慧和经验积累丰富的年龄。
4. 古稀:指60岁的年龄,即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经历了许多事情,但依然健康。
5. 花甲:指70岁的年龄,即人生中的精神和身体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需要更多的关爱和照顾。
6. 古来稀:指80岁的年龄,意味着人生的积累和经验已经很丰富,但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7. 长寿:指90岁以上的高龄,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长寿年龄,也是生命力和精神力量的体现。
关于年龄的古今称谓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根据年龄来称呼他人的习惯。
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称谓,蕴含着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尊重和期许。
1. 古代称谓:
- 童子/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
- 小儿:泛指儿童。
- 童稚:指年幼的儿童。
- 后生:指青年男子。
- 贤达:指有德行和学识的年轻人。
- 老成持重:形容年长者成熟稳重。
- 老松高僧:对年高德劭的长者的尊称。
2. 现代称谓:
- 婴儿/孩子:指刚出生到青春期前的儿童。
- 少年/青年:指青春期到20多岁的年轻人。
- 中年人:通常指35-60岁的人。
- 老年人/长者:指60岁以上的人。
- 老人家/老人:对年长者的尊称。
无论是古今,人们都十分重视对年龄的体现。
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对年龄的划分,更体现了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尊重与关怀。
它们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馨香之花,代代相传。
古人年龄段的称谓
表示古人对年龄段的称谓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至三岁的儿童。
垂髫:三至四岁至八至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至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女。
束发:十五岁左右的男子。
及笄:十五岁左右的女子。
弱冠: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而立:三十岁的男子。
不惑:四十岁的男子。
知命:五十岁的男子。
耳顺:六十岁的男子。
古稀:七十岁的老人。
杖朝之年:八十岁的老人。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的老人。
鲐背之年:九十岁的老人。
期颐之年:百岁之人。
这些称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和意义的认识。
关于年龄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大全)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9岁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指数之年:9岁。
10岁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12岁金钗之年:女孩12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15岁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我国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
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
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杖家之年、知命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
杖乡之年, 耳顺之年、70岁杖国之年、古稀、
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各种年龄的雅称不满周岁,称之襁褓。
2至3岁,称之孩提。
10岁以下,称之黄口。
女性:12岁,称之金钗之年。
13岁,称之豆蔻之年。
16岁,称之碧玉年华。
20岁,称之桃李年华。
24岁,称之花蓓年华。
男性:20岁,称之弱冠之年。
30岁,称之而立之年。
40岁,称之不惑之年。
50岁,称之天命之年。
60岁,称之花甲之年、杖乡之年、耳顺之年,也称本命年。
又为“耆”,即进入老年之境。
“耳顺”,源于《论语·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70岁,称之古稀之年、杖国之年,亦称“有寿”。
“古稀”源于杜甫的《曲江二首》之二中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7岁,称之“喜寿”。
宋张即之的草书“喜”字,见《三希堂帖》,形似七十七,故名。
80岁,称之杖朝之年。
在日本,为庆贺80岁,称之“伞寿祝”,伞的简体字由“八”和“十”二字组成。
庆祝81岁寿辰,称之“半寿祝”,“八十一”三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半”字,故名“半寿”。
80~90岁,称之耄耋之年。
88岁,称之“米寿”。
因“米”字拆开,其上下各八,中间是十,可读作八十八,故名。
90岁,称之鲐背之年,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背。
99岁,称之“白寿”。
因“百”字去掉上边的“一’堤“白”字,“百”数去一为九十九,故有此雅称。
100岁,称之期颐之年。
意思是这时饮食起居期待子孙奉养照顾了。
“耄耋”、“期颐”源于汉时戴圣所辑的《礼记·曲记篇》:“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八十曰耄,九十曰耋……百年曰期颐。
”“百岁”又称“上寿”,源于我国《庄子》一书中“人上寿百岁”,故名。
108岁,称之“茶寿”。
因“茶”字上头为“廿”,下半部似“八十八”,相加得一百零八,故称“茶寿”。
110岁,称之“百十”大寿。
指大草寿字,其上部为九十九,下部的“寸”字为“十一”,相加为“一百一十”。
此寿字象义:人人能度“百十”岁。
【语文知识点】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在古代,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年龄也可以说得这么美!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
”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弱冠”。
早在周朝,男子二十岁时要行成人礼,其仪式主要是加冠礼,还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权力参与管理、报效国家、参与祭祀。
“弱”则指“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
”是指体格还不够强壮。
在实行加冠礼的时候,男子还要把头发盘起来,做成发髻,因为要戴帽子。
俗称“上头”、“上头礼”。
笄,即簪子。
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
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行礼时间多为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和男子冠礼一样要三加或者二加。
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
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对每一个年龄段的称呼具体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年龄,原来有那么多雅称乡⼟⼈⽂地理 九个头条初度出⽣年时,出⾃《楚辞·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来称⽣⽇为初度,出⾃《元史》“朕初度 之⽇,群⾂⽏贺。
”⾚⼦初⽣的婴⼉。
《孔颖达疏》:“⼦⽣⾚⾊,故⾔⾚⼦。
”襁褓本意是背负婴⼉⽤的宽带和包裹婴⼉的被⼦。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
孩提两三岁的幼⼉。
《孟⼦·尽⼼上》:“孩提之童⽆不爱其亲者”的“孩提”指可以提抱⽽未能独⽴⾏⾛的⼉童。
龆龀 tiáo chèn⼉童换齿的年龄。
《韩诗外传》:“男⼋⽉⽣齿,⼋岁龆齿;⼥七⽉⽣齿,七岁⽽龆齿。
”即指七⼋岁的⼉童。
⾖蔻本是植物名,代指⼗三四岁少⼥。
杜牧《赠别》诗:“娉娉婷婷⼗三余,⾖蔻梢头⼆⽉初。
”后因称谓⼥⼦⼗三四岁为⾖蔻年华。
舞勺之年男孩⼦⼗三到⼗五岁期间。
《礼记·内则》:“⼗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
成童舞象学射御。
”勺,⼀种乐舞,古未成童者习之。
及笄⼗五岁少⼥的年龄。
语出《礼记·内则》“⼥⼦…⼗有五年⽽笄”。
笄,谓结发⽽⽤笄贯之,表⽰已到出嫁的年岁 。
志学之年⼗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吾⼗有五⽽志于学。
”后称⼗五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成童的年龄,⼗五到⼆⼗岁。
《汉书》:“⼉⽣亹亹,束发修学,偕列名⾂,从政辅治。
”垂髫 chuí tiáo⼉童,古时⼉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乐”。
幼学⼗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年⽈幼,学。
”郑⽞注:“名⽈幼,时始可学也。
”因称⼗岁为“幼学之年 ”。
后引申为幼时的学业。
总⾓幼年⼉童的年龄。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之宴”。
黄⼝本指雏鸟,因出⽣时,嘴为黄⾊。
后指代幼⼩的孩童。
《淮南⼦·泛论》:“古之伐国,不杀黄⼝。
”⾦钗之年⼥⼦⼗⼆岁的年龄。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歌》:“头上⾦钗⼗⼆⾏,⾜下丝履五⽂章。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地产忽悠大全-超精辟偏远地段---------远离闹市喧嚣,尽享静谧人生郊区乡镇---------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紧邻闹市---------坐拥城市繁华挨着臭水沟-------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挖个水池子-------东方威尼斯,演绎浪漫风情地势高-----------视野开阔,俯瞰全城地势低洼---------私属领地,冬暖夏凉楼顶是圆的-------巴洛克风格楼顶是尖的--------哥特式风格户型很烂----------个性化户型设计,紧跟时尚潮流楼间距小----------邻里亲近,和谐温馨边上是荒草地------超大绿化,满眼绿意边上有家银行------紧邻中央商务区边上有个居委会----中心政务区核心地标边上有家学校------浓厚人文学术氛围边上有家诊所------拥抱健康,安享惬意边上有家小卖店-----便利生活触手可及边上有个垃圾站-----人性化环境管理边上有火车道-------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边上什么也没有-----简约生活,闲适安逸友不贵多,得一人可胜百人; 友不论久,得一日可喻千古; 友不择时,得一缘可益一世!有朋自远方来, 是缘,是运,也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