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考试说明(2018)

地理考试说明(2018)

地理考试说明(2018)
地理考试说明(2018)

地理考试说明(2018)

一、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终结性考试,指导思想是体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并能全面准确地考察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命题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根据2011年制定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命题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即与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二)科学性原则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表述力求准确、严密、简洁、不发生歧义。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体现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性质,避免“繁、难、偏、旧”试题,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全卷且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三)地理性原则

试题要力求体现地理的学科特点,加强对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能力的考查,加强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规律、相互联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的考查,突出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创新性原则

试题设计体现时代性和鲜活性,选取与地理学科相关的最新资讯做为背景资料,注重生活中的有用地理、生活实践和热点问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表现试题内容,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适当增加试题的人文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三、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生物、地理试题合为一套试卷,满分100分,生物、地理各50分。

(二)考试时间

90分钟。

(三)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综合题两种类型。选择题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综合题是通过资料、图表等各种背景资料填绘、分析、比较、综合问答问题。两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综合题60%左右。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按照7:2:1分布。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范围

《地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下全册和八年级上下全册

(二)各部分所占比重

七年级上下两册试题分值约占试卷总分值的40%,八年级上下两册试题分值约占试卷总分值的60%。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地球与地图

1.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2.地图

●知道地图的三要素,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判读经纬度。

●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世界地理

1.海洋与陆地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

系。

2.气候

(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居民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4.地域发展差异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运用地图归纳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5.认识区域

(1)认识大洲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认识地区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关系。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某地区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举例说出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运用资料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认识国家

●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联系该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举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举例说出某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中国地理

1.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2.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自然环境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2)自然资源

●举例说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

3.经济与文化

(1)经济发展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地域差异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了解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5.认识区域

(1)位置与分布

●运用地图说出某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某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描述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

●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题型示例

选择题

例1:小文在上学路上,看到马路边停放着一辆牌号为“鲁A﹣F2619”的汽车。你认为小芳看到的这辆车来自()

A.山东省 B.湖北省 C.重庆市 D.四川省

考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解答:鲁是山东省的简称,由此可判定,小芳在上学路上,看到的牌号为“鲁A﹣F2619”的汽车来自山东省。

点评: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层次。解答这类问题,主要方法就是熟记地理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答案:A。

例2: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甲 B.乙 C.丙D.丁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

解答:A.甲图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不符合题意。B.乙图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故不符合题意。 C.丙图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应为盆地。故符合题意。D.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应为山顶。故不符合题意。

答案:C。

点评:此题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内容,突出了地理的学科特色,主要考察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属于理解运用层面。解答这类问题,主要方法就是学会地理常见图表的分析方法。

综合题

例3.读东南亚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岩岛是我国固有领土,它位于南海。图中表示南海的字母是。

(2)国家A的名称是,海峡E的名称是,是沟通洋与洋的重要通道。

(3)国家B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国。

考点:东南亚主要的半岛、岛屿、海峡、河流、国家和物产。

分析: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该地区地理位置重要,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解答:读图可知,(1)图中表示南海的字母是F。(2)国家A的名称是缅甸,海峡E 的名称是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重要通道。(3)国家B为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

答案:(1)F;(2)缅甸;马六甲海峡;印度;太平;(3)天然橡胶。

点评:此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以地理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为主,属于较容易的题。

例4.读日本和欧洲西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示意图中的A是岛,西欧示意图中的B是半岛。

(2)欧洲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试举一个你熟悉的旅游景点:。(3)西欧人的餐桌上常见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说明西欧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中的业所占的比重较高。试从气候条件分析该产业发达的原因。

考点: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概况。

分析:日本和西欧都有许多优良的港口,海洋运输业发达,日本和欧洲西部的国家主要属于发达国家;日本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欧洲西部地区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解答:(1)日本示意图中的A是本州岛,西欧示意图中的B是亚平宁半岛;(2)西欧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3)西欧人的餐桌上常见羊腿、奶油、奶酪等食品,说明西欧地区农业中的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较高。欧洲西部主要有

两种气候类型,即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适合发展畜牧业。

答案:(1)本州;亚平宁;(2)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3)畜牧业;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降水均匀,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合发展畜牧业。

点评:此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识图题是地理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灵活多变。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各类地理图表信息呈现的特点,学会准确、全面地从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并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获得完整、综合性的地理信息。

例5.阅读图(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大兴安岭、塔里木盆地、长江。

(2)山脉①是,它与淮河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以北耕地类型主要为,该线以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3)A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甲、乙两幅气温与降水量图中,能反映A地区气候特征的是图。“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对(填字母)地区自然景观的描述。A,B两地区主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

(4)自然环境对民居有较大的影响,a,b两地区中,丙图所示的民居主要分布在地区,该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级阶梯上,它是世界上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列举两例你认为导致该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

考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解答:(1)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塔里木盆地位于天山和昆仑山之间,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注入东海,据此标注即可。(2)山脉①是秦岭,秦岭、淮河以北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该线以南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3)A地区是西北地区,其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甲图所示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地区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对B青藏地区自然景观的描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4)a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丙图所示的是窑洞,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世界上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形成的自然原因是黄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

答案:(1)

(2)秦岭;旱地;水稻;(3)干旱;甲;B;畜牧业;(4)a;二;水土流失;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答好本题需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等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