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227例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321.63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经我诊治的妇科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于对照组单纯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治疗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以米非司酮药物进行联合治疗,采集两组患者的瘤体体积变换程度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瘤体体积减小率平均值为80.59%,对照组患者的瘤体体积减小率平均值为60%,实验组患者的瘤体体积减小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更为明显;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48.0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在子宫肌瘤的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中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促进瘤体形态的改善和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妇科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微创;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全称子宫平滑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在妇科疾病诊断中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1]。
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改变所导致的激素自我调节能力的紊乱,子宫肌瘤的发病年龄逐渐呈下降趋势。
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中药、介入、激素、手术等多种方法,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在手术治疗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由于其微创、能够保留子宫、不影响生育的特点而更受欢迎[2]。
但在临床中受到电极针的限制,对于形态较大的子宫肌瘤的治疗仍有局限性,且常出现并发症。
有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和发展都与孕激素、雌激素受体有较大关系,而米非司酮为孕酮受体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对于肿瘤的生长和发展起到抑制作用,最终达到使肿瘤体积缩小的目的[3]。
故开展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中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具有可行性,现将数据整理汇报如下。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36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对各式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36例子宫肌瘤(最大肌瘤直径<5cm,浆膜下除外)患者在b起监视下,将射频凝固器插入子宫肌瘤内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功率设置为25w,作用时间5~16min。
结果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各式子宫肌瘤的效率93.1%,治愈率76.4%,好转率12.8%,无效率3.9%。
结论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上,射频消融技术疗效确定,安全微创,值得推广。
【关键词】射频消融技术子宫肌瘤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63-0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死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肿瘤,发病率为25%左右,[1-2],射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再发率高,子宫全切除术是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但当前子宫肌瘤患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为此患者往往要求采用保留子宫机能的射频手术治疗方式[3],故对于美观、微创及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也日渐明显。
射频是一种高频振荡电流,使组织产生生物热效应,对组织没有电解作用,不会引起肌肉收缩。
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作为一种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子宫肌瘤的治疗方面已日渐被认可和推广,它使不宜和不愿手术的患者亦能获得治疗机会。
本文收集2005年3月~2008年11月间笔者所在医院疏浚的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病例36例,对其病变特征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性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2008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36例,单发肌瘤15例,多发肌瘤21例(不超过4枚),最大肌瘤直径<5cm,浆膜下肌瘤除外,年龄(40.6±11.9)岁,体重(59.1±10.4)kg,无严重心肺疾病,近3月内未采取其它治疗措施。
1.2 方法1.2.1 仪器西安半边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bt-rf-b型射频治疗仪,工作频率(550±50)khz,发生器功率0~60w,治疗子宫肌瘤的功率参数预置为25w,治疗电极锐刀具,远端0.5~1.2cm裸露,其余部分均被绝缘材料包裹。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20名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所有病患均为随机抽取,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普通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微波消融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变化程度、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和在治疗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疗效与射频消融相当,但安全性要更高,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关键词: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
尽管子宫肌瘤通常不具有恶性潜能,但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疼痛和压迫相关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传统的手术切除子宫肌瘤的方法存在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以及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风险,因此寻找一种非侵入性、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22年8月~202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名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配给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6~49周岁之间,平均年龄32.8±4.5岁;实验组患者年龄分布在27~48周岁之间,平均年龄31.6±4.3岁。
纳入标准:试验期间我院收治所有患者均经过妇科检查和B超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1]。
排除标准:患者拒绝参加临床研究或是危重症患者,经临床医生评估不宜参加者。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治疗方法,通过影像学技术准确定位目标组织,确定治疗区域和探针插入路径,并对治疗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万晓丽;夏秀英;罗晓;廖芸;许洪梅
【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
【年(卷),期】2013(0)10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72例直径<5.0 cm子宫肌瘤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判定疗效。
结果治疗后6个月,子宫肌瘤消融的总有效率为88.9%;治疗后月经过多、贫血、痛经等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卵巢性激素、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治疗前后
无明显变化;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使瘤体缩
小或消失,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影响生殖器官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方法简单、安全。
【总页数】3页(P1052-1054)
【关键词】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作者】万晓丽;夏秀英;罗晓;廖芸;许洪梅
【作者单位】乐山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3
【相关文献】
1.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 [J], 卢少红;杨进琼;陀子能
2.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 [J], 都静平;孙风起
3.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J], 孙立娟; 李伟
4.射频消融术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J], 吴蕾;古航;朱莉华;原继荣;邵雨
5.改良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 [J], 冯淑娴;赵振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芦婧;袁玉卡;姜晓晶(审校)【期刊名称】《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年(卷),期】2014(41)3【摘要】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妇科常规体检的普及,子宫肌瘤发病率居高不下。
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其中射频消融是一种临床显著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其通过破坏肌瘤组织缩小肌瘤体积,同时不伤害其他组织及器官,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正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现从原理、适应证及禁忌证、术中麻醉及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其处理、疗效评价、术后病理变化及实用性等方面对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作一简要概述。
%As the medical level is increasing and the popularity of gynecological routine examination for the women ,the incidence of uterine fibroids becomes higher and higher.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reat the uterine fibroids. The radiofrequency thermal ablation (RFA) is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which provides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rovement in myoma volume reduction by destroying the myoma tissues without harming overlying organs or tissues. Now it is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clinicians as a simple,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his article shows a brief overview from the principle,indication and contraindication,method of intraoperative anesthesia andsurgery,complications and treatment ways,the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the changes of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and practicability of RFA of uterine fibroids.【总页数】4页(P256-259)【作者】芦婧;袁玉卡;姜晓晶(审校)【作者单位】116027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连市阜康综合门诊部;116027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指南(2017) [J], 超声引导经皮热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全国多中心研究协作组2.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分析 [J], 李士红3.超选择子宫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J], 靖丽华4.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丽娟5.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丽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227例临床观察李晓婷 魏娟娟 施正洪【摘要】 目的 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适合射频消融治疗患者227例,静脉麻醉,超声定位监视下射频消融刀刺入子宫肌瘤瘤体内,进行射频消融,见瘤体超声图像呈强回声结果。
结果 227例患者子宫肌瘤射频消融术经过顺利,术后有效率95%。
术后并发症:出血、腹痛、发热等。
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不改变卵巢、子宫的血液供应,不影响卵巢、垂体的激素分泌,对子宫、卵巢功能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其中育龄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为20%~30%。
目前,临床多使用药物、开腹手术、介入治疗及腹腔镜肌瘤剥除方法,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应用。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选择适合病人利用射频消融治疗仪器治疗子宫肌瘤,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病人227例,年龄30~45岁,均经超声证实为子宫肌壁间肌瘤(180例)、粘膜下肌瘤(25例)、不带蒂的浆膜下肌瘤(22例)。
1.1.2 手术适应症 单发肌瘤,直径≤5cm,多发肌瘤,数目≤3个,直径<3cm(子宫体为3个月妊娠大小),月经干净后3~7d,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取出宫内节育器,常规妇科检查作者单位:上海国正医院邮 编 200000 收稿日期 2012-04-12无妇科急性炎症,无心肺功能异常,无严重贫血及凝血功能障碍,对有不规则流血者,分段诊刮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术前生命体征均正常,心电图无异常,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白带常规无异常,血红蛋白<8g/L,先纠正贫血再消融治疗,做好术前告知。
1.2 手术方法 我院采用DS98F-D型妇科射频消融治疗仪,功率20~50W,治疗前30min肌注地西泮注射液10mg,654-2注射液10mg/5mg,肌注曲马多50mg,治疗前1h禁排尿,治疗前30min~2h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电极板置于患者腰骶部,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麻醉适宜后,外阴、阴道常规无菌消毒,1%利多卡因5~10ml行宫颈局部阻滞麻醉,1)选择合适的探头针:当肌瘤直径小于3cm,选小号探头针,3~5cm选中号探头针,大约5cm选大号探头针。
根据肌瘤的具体位置选择具有一定弧度的治疗探头针。
2)功率选择:正常治疗时,功率选择为30W,据肌瘤软硬程度选择,质硬肌瘤阻抗大,质软肌瘤阻抗小,功率大时传导范围小,功率小时,传导范围大。
3)如宫内有环,应先取出节育环。
注意避免取环钩刮子宫内膜及宫颈管引起出血、感表2 两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组别例数胰岛素用量夜间低血糖发生例A组20 16.6±5.6 0B组20 22.8±6.2 33 讨论2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种进展性疾病。
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早期时相缺失,晚时相代偿性增高、后延。
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出现空腹高血糖,由于早期胰岛素释放减少,分泌峰值延退,导致餐后血糖持续升高。
所以维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健,当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失败后与胰岛素联合治疗首适方案[1]。
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3~6h达到血药高峰浓度,作用只能维持13~18h,具有峰[2]值。
甘精胰岛素是新一代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在人胰岛素A链上的21位用甘氨酸取代了天冬氨酸,B链末端增加了2个精氨酸。
经过修饰后,甘精胰岛素六聚体内部的集合力(即稳定性)增加,在酸性(pH值4.0)环境下呈溶液状态,当注射到皮下(pH值7.4)后形成微沉淀物,缓慢释放出单体的胰岛素,可维持长达24h的作用,却无明显峰值[3]。
从而产生长效作用的、平稳的、无峰值的血药浓度/时间特性,能作为理想的基础胰岛素使用。
由于甘精胰岛素作用时间可持续24h而无明显峰值,所以较NPH更不易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4]。
阿卡波糖是α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或减慢碳水化合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控制餐后高血糖,故对血糖改善有“消峰去谷”的作用。
因此,本文显示,阿卡波糖联合甘精糖胰岛素,有易于控制空腹、餐后血糖,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050[2] Rosenstock J,Dailey G,Massi Benedetti M,et al.Reduced hypo-glycemia risk with insulin glargine:a meta analysis comparinginsulin glargine with human NPH insulin in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lare,2005,28(4):50-55[3] Reinhart L,Panning CA.Insulin glargine:a new long-actinginsulin Product[J].Am J Health syst pharm,2002,5(7):643-649[4] 魏爱生,王甫能,陈苹,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糖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2(4):325-326·9031·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年第33卷第10期染。
4)探头介入:超声检测定位,肌瘤位置明确后,治疗探头针经阴道、宫颈置入病灶,遵循“纵切进针,横切定位”的治疗原则,探头针尖部距肌瘤边缘应在0.5~1.0cm左右,直径3cm大小子宫肌瘤介入一次,4~5cm肌瘤介入是均等的两个点,治疗时,治疗仪产生蜂鸣,每秒一次,达到治疗效果时,治疗仪自动报警停机。
超声观测瘤体治疗区域形成了强回声反射,当强回声光团形态与肌瘤未治疗前形态趋于一致时,即说明治疗比较充分,粘膜下肌瘤需百分百治疗,浆膜下肌瘤治疗百分之八十即达预期治疗效果,肌瘤的细胞组织达到完全脱水、凝固、变性、坏死的程度,这时瘤体缩小10%~20%左右。
多发肌瘤按先后壁、后前壁、先宫底、后宫体的原则治疗。
5)治疗后的处置与观察:治疗后留观2~4h,观察患者有否流血、腹痛、发热等反应,应用抗生素5~7d,缩宫素10U一日两次肌注,共3~5d,肌瘤较大者可酌情使用米非司酮片。
1.3 疗效判断 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超声诊断,据肌瘤最大直径判定疗效,观察差肌瘤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与血供情况。
1)治愈:肌瘤完全消失,临床恢复正常;2)显效:肌瘤体积缩小≥50%,临床症状好转;3)有效:肌瘤体积缩小20%~50%,临床症状好转;4)无效:肌瘤体积缩小≤20%,或肌瘤增大,临床症状无改善。
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2 结果227例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60min,留院观察1~3d,术后3个月、6个月随访,直径为1.5~3.0cm肌瘤患者180例,治愈98例,显效8例,无效2例,直径3.1~5.0cm肌瘤患者47例,治愈10例,显效33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7.7%。
术后部分患者感腹痛、少量阴道出血、对症处理后好转,无大出血、膀胱或肠穿孔等副损伤。
3 讨论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几乎占育龄妇女的20%~30%,多见于30~50岁的妇女。
传统的治疗措施包括子宫切除术、肌瘤剔除术及药物治疗方法等。
子宫切除术虽能彻底根治肌瘤,但同时也导致生殖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内分泌失调等一系列后遗症。
近年来对生育年龄妇女保留子宫的重要性又给予了新的评价。
而肌瘤剔除术术后有20%~30%的复发率。
因此,探讨试用保守疗法来治疗子宫肌瘤的报道越来越多,而药物治疗仅有短期控制作用,且副反应多。
我院采用射频消融刀治疗子宫肌瘤,经初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粘膜下肌瘤,治愈率100%,肌壁间和不带蒂的浆膜下肌瘤,治愈率95%以上。
射频是一种高频震荡电流、通过作用于组织,以欧姆损耗和介质损耗两种形式,使电能被组织吸收,并使组织温度升高而产生高热,对人体组织有较强的穿透力及热效率,应用于临床的射频波为:中波、短波、超短波,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因此治疗时不需要任何防护。
人体组织在射频电流的作用下,可表现为导体、电介质、磁性物质等性质。
射频波通过电极导入组织,再经过弥散电极形成一定回路,使电极针周围组织中的等电荷负离子受高变电流的影响而发生离子的高速运动,产生生物热,当局部温度达到45~50℃时,使细胞内的蛋白发生变性,双层脂膜溶解,细胞膜崩解,同时细胞内外水份丧失,导致组织坏死,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变性、坏死,瘤体内血管闭锁,并且破坏瘤体内神经及雌孕激素受体,并激活免疫系统特别是吞噬系统,最后被机体吸收或排除。
手术过程中超声全程检测定位,控制消融的范围,B超对术前诊断、术中引导、术后疗效判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不改变卵巢、子宫的血液供应,不影响卵巢、垂体的激素分泌,对子宫、卵巢功能无不良影响。
该手术经自然通道进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因此,不需要开腹,能免除手术损伤和痛苦,术中不切除正常组织,保留子宫或盆底结构的完整性,特别是对年轻妇女不仅保留生育器官和生育功能,而且维持了女性正常周期性内分泌变化和健康的心理。
因子宫肌瘤有假包膜阻隔热能,不会造成正常组织的损伤,刚治疗完的肌瘤在B超图像上可以看到明确的包膜,所以说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是非常确定的。
保留了子宫的完整性,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为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与其适应症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对于大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治疗效果有限,并且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高。
如果肌瘤超过5cm,治疗效果很可能达不到完全抑制其生长,更不可能使其完全消除;又如多发性子宫肌瘤超过5个以上时,1次治疗不可能全部完成,可能需要分几次进行;再如浆膜下子宫肌瘤位置不好,自凝刀很难到达治疗部位;另外子宫腺肌瘤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定要严格地掌握适应症并注意穿刺要点,特别是肌瘤过大、过多、过偏者,应谨慎对待,绝不可勉强。
由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需在宫壁进行穿刺插入自凝刀,因而有发生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及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的危险。
为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手术一定要在B超监视下进行,应由具有熟练操作技术并具有一定B超检查经验的医师主持手术;子宫前壁及侧壁肌瘤治疗时治疗刀刺入一定要准确,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膀胱及子宫血管;术中及术后可适量使用缩宫素,以减少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