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本文全面概括了学术失范的种种行为,深刻探讨了发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众多方面原因并针对各种原因导致的学术失范提

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从而制止一系列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鼓励学人戒除浮躁,专心于真正的学术研究之中。

[关键词]学术失范原因对策

当前学界和社会所关注的学术失范,系指背离学术规范的行为。在行为层面,学术失范表现为种种学术腐败行为,体现于科研活动的诸环节、诸方面[1]:一是夸大其词,自吹自擂。主要表现在谋求职位、申请项目、申报奖项时,虚构学术经历,夸大学术贡献,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追求数量,粗制滥造。主要表现在论文一稿多投、项目多头申报、低水平重复他人工作,将一篇论文稍作修改后多次发表的行为也可归入此类;三是不当引文,抄袭剽窃。主要表现在引用他人观点时不注明或者有意隐瞒,甚至直接抄袭、剽窃他人论文或成果,坚持本人在没有贡献的文章成果中署名也可归入此类;四是伪造数据,欺世盗名。主要表现在篡改实验数据、伪造性能指标、骗取审稿同行、验收专家认可,骗取学术声誉。

有针对性地根治学术失范现象,是实施学术规范的第一步,也是加强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2]。因而本文探讨了学术失范的原因及其对策,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学术规范的重视,从而制

止一些学术失范现象。

一、学术失范现象的原因分析

学术失范并非简单地由某个单一原因所引发的学风问题,而是一种由多种原因、经长期发育而形成的复杂社会现象。

(1)“量”是学术评价的重要指标:我国学术评价和学术管理的最大弊端是学术评价过分量化。以某种既定级别的论文、著作、科研项目的数量来评价学术水平。一些单位评定重要岗位津贴,一般都规定了短期在某一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几篇文章,出版多少专著,完成哪一类课题等。于是出现大量低水平重复和抄袭剽窃的文章,伪学术刊物对此现象更是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2)学术失范是成本低,收益高的活动。学术评价中对“量”的要求可以说是学人们发生学术失范行为的一个外部因素,而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术失范行为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操作难度不大,拼拼凑凑,粘粘贴贴,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篡改编造研究数据等是一般学术道德失范者所为,他们所付出的成本就是花点时间在电脑前做做“手工劳动”和花点看得见的金钱而已,而他们的收获可能是获得学位,也可能是拿到职称,还可能获得荣誉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利益等等,当然他们也有风险,但这样的风险太小了,我们来试着计算一下吧:学术腐败者受惩风险=知情人的揭发×知识产权所有者维权×专门人士调查核实×有权部门的处罚×……,我们假定每一项发生的概率有十分之一,这样看来受惩风险就万分之一的

概率都不到,可见学术失范者受惩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

(3)学术机构体制缺乏独立性:政治在学术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术机构仍实行官本位体制,无论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还是学术刊物都是通过政府行为建立和创办的,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发展起来的,这样就使得政治得以过分介入,在没有很好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一些自我学术良知丧失的人,利用政治权利与学术相互“寻租”,使学术失去自由探索的本性,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尊严,败坏了学术风气。

(4)单位与学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从目前状态看,发生造假事件的单位是不愿意扩大事态,个人与学校或科研单位是利益共同体,学校和科研单位一样有着一系列的考核指标,个人受惩无疑会使单位蒙羞,影响其在学术界的荣誉和地位,进而影响其短期内的竞争力,因此一般情况下,学术单位不会主动揭发和惩处本单位的学术失范行为,对于外单位的学术失范行为一般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5)由于利益驱动,编辑行为失范,为一些粗制滥造、伪劣造假、抄袭剽窃之作混入出版传播领域打开了方便之门。不仅如此,有些编辑甚至参与了学术腐败,这样使得大众对编辑群体产生了不信任感,甚至被指责为学术腐败的“帮闲”与“帮凶”[3]。

二、学术失范现象的对策

引发学术失范的历史原因十分复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也就不

能仅限于某一种。只有多种途径并进,多种治理方式和手段并举,才可能取得显著而持久的效果[4]。

(1)广泛宣传、坚持执行教育部颁发的学术规范。教育部制定并已颁发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被称为“学术宪章”,是我国由政府制定的第一部有关学术规范的法规。与此同时,教育部还拟定了《及说明》和《及说明》,这就为匡正学风、规范学术行为提供了可供遵循的学术行为准则。为了这部学术宪章及有关规定能够实际地得到遵守,高等学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广泛宣传这部“学术宪章”及相关规定,使每个学人都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次,对于学人遵循学术规范的情况进行记录,列入对学人的考察范围。再次,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及与之配套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对违反规范的学人,视情节轻重而给予相应惩处。

(2)强化学术道德教育。学术失范不能仅仅依靠道德呼吁来进行匡正,但又不能离开道德,甚至问题的解决应当以道德为基础、为前提。道德在这里要解决的是大是大非,也就是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的问题。使学人在心里树立起行为的基本界限,奠定自己的道德底线。首先,要引导、教育、培养学人的羞耻之心。以守范为荣,以失范为耻。目前的情况是:个别学人已经泯灭了学术良知,失去了道德底线;另一些人道德底线虽未失去,却也已经淡化和模糊起来;更多一些人则是由于私心作怪,抵挡不住不良风气的

感染,也发生了某些不端行为。不论哪种情形,都有一个道德问题存在。道德底线的软化或被突破,也就成为违法行为观念形态的心理基础。

(3)创新完善相关制度。这里主要涉及到职称评定制度、各种奖励制度、职务(如博导等)晋升制度、津贴分配制度等。这些制度在要求上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要求申报者提供相应的学术成果,却在实施过程中过分量化而忽略了学术成果本身的内涵和价值。顾名思义,学术成果应当是进行学术研究的结果,它们是学人长期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刻苦研究的成绩,是思想及实践的结晶。它们应当由学人学识、心血、能力、时间以及精力的付出所换取的。故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制度,同时学者应该养成清静品格,少一点浮躁、躁动,超越一点功利,提倡一种诚信、为学术而耐得住寂寞和挡得住浮华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曾如珍,刘琳.当前学术失范现象分析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6):126-128

[2]高一箴,朱天慧.关于学术失范现象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6(2):160-162

[3]曾伟明,辛均.规范编辑行为扼制学术腐败[j].南昌高专学报,2006(3):79-81

[4]王晓田,张朝民.治理学术失范需要多途并进.社会科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