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艺术概论复习总结

电影艺术概论复习总结

1 电影的特点
<1>心理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的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2>视觉残留现象——拟动现象: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 则被称为“视觉暂留”。是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其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 秒。是动画、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 运动感知失调:运动感知综合障碍
人的脑子会把静态画面连在一起,这就是间歇运动。(走马灯)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的不变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仍保持着 它的稳定性,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2 如何理解电影是创造幻觉的艺术? “电影是创造运动幻觉的机器,它创造的是现实的幻觉,但不是现实本身。” 由于电影运动的最基础的幻觉就吻合人的视觉机制本身所具备的天生固 有的功能,因此它对人的视听感知产生十分独特的作用。 “怎么看怎么像,怎么看怎么不是。”这个描述的价值在于它已经进入了幻觉的范畴,它形象地解释了巴赞对银幕影象与现实关系 的定义:“渐近线”。现实的本身指的是真是客观存在的世界、景象。

3 电影语言的基础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电影的视听思维方式是可闻可见的四维的思维方式(立体的空间+时间=视听运动)。“电影的立体空间是模拟的立体空间。”

4 电影的历史沿革: 卢米埃尔(1895年12月28日,他在巴黎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放映了自己拍摄的影片《工厂大门》、《火车到站》等,这一天被认为是电影的诞生日)梅利埃(法国电影导演 。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科学幻想片,如《月球旅行记》)格里菲斯(对早期电影发展作出极大贡献的开创性人物。他最著名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5 关于电影本性的几种说法: 纪实性(复制现实) 《苏州河》 ; 造型性 (《红高粱》)

6 电影的构成元素<1>文学剧本<2>影像(美术、灯光、色彩、摄影<3>声音(音响和音乐)<4>剪辑<5>导演创造<6>表演创作<7>观众的接受和评论

7 电影的前景:数字电影(数字化的成像技术,声

音存储技术)特性<1>在场:增加了电影的临场感,扩展了电影的立体空间 (《
骇客帝国》) <2>互动: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可以 主动地选择 (duck Natal Project)<3>游戏:可玩性的出现 <4>未确定性:“随机性” <5>过程性:“线性的叙事的方式得以打破”

8 电影文学剧本的几个基本要素 <1>视觉造型要素:电影是视觉艺术,富有造型表现力。这就要求剧本中所描述的一切,应该是可见的,可以通过电影表现手段展现银幕,直接作用于观众的 感官。在剧本的定稿中,每一个镜头、场面和段落都应该充分加以描写。剧作家可以运用专业术语(全景、中景、续前、叠化),但更重要的是对他想象中的银幕形象加以细致的描述。(《 罗生门》 、 《侏罗纪公园》)<2>声音作为剧本的元素:电影并非是单一的视觉艺术,有声电影发明以来,声音一直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剧本创作阶段必须将电影声音作 为重要的构成元素加以考虑 <3>蒙太奇思维:电影的创作必须以电影的方式—蒙太奇思维思考。电影剧本可供阅读,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拍摄,必须符合银幕表现的需要。所以美国电影导演金 ?维多说:“电影剧本应该用摄影镜头来写。”(《醒》)<4>构造心理的时空:电影艺术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可以进行时空重组,电影剧本创作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两大要素特点。 电影的空间:组合的、非现实化的空间 同一场戏中的不同镜头可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拍摄的但是通过镜头的组接实现了镜头的连贯性,心理上的空间一致

9 电影的时间 :放映时间 影像展示的时间 观众心理感受时间

10 剧本的构成
<1>意念/构思: 意念体现在电影中即为电影构思。它是电影剧作者酝酿和考虑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是电影剧作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从生活素材中选取、提炼题材,从题 材中发掘、酝酿主题,塑造人物、组织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矛盾冲突、剧情发展,以及大体上确定结构等。电影构思的周密、巧妙或疏漏、拙劣直接影响到剧作的质量。
<2>电影剧本的主题: 一个剧本的中心思想或信息被称为主题或核心,也正是表演大师康斯坦丁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谓的“超级目标”(《堕落的艺术》)
<3>人物与人物关系: 电影剧本的人物是指:由剧本描写所规定的社会环境中种种现实矛盾及特殊生活形式制约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就艺术对生活的把握而言,剧作者的胆识与才干, 集中体现于对人物形象的

发现和创造。一个剧本要想超脱平庸而获得新鲜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必须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艺术绘画的核心位置上。(《南希的早晨》)
<4>情节及其作用: 情节“
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情节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它 是由事件的各种可能的联系组织提炼而成,反映一定社会生活的动向,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组成部分。
<5>剧作结构:电影剧作的结构是指:电影剧作艺术的基本手段之一,指安排影片内容和组织材料的形式。一般包含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几部分。一部影片的结构受其内容制约, 不同题材的内容在与它相应的结构形式中才能充分体现。虽然电影剧作的结构只属于剧作的形式部分,但它与题材、主题、人物等内容要素一样,同样是电影剧作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 A 因果结构 B时空顺序结构 C时空交错结构 D戏剧史结构 E悬念/心里式结构 F解构式结构 《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G散文式结构
<6>语言 <1>电影剧作语言的分类 A、描绘性语言B、对话C、旁白与独白 <2>对话的艺术功能 l交待说明 l推进剧情 l塑造人物性格:注意人性的多样化 (《犬夜叉》) <3>对话的基本要求 l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逻辑,具有个性特点;l符合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具有动作性;精炼、简明、生动,必要时蕴含丰富的潜台词;l与画面及其他表现元素(如音响、音乐等)配合l由于电影主要诉诸视觉,并且有镜头转换迅速和多场景的特点,一般对话不宜过多

11电影剧作语言的分类 A、描绘性语言B、对话C、旁白与独白

12对话的基本要求 l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逻辑,具有个性特点;l符合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具有动作性;精炼、简明、生动,必要时蕴含丰富的潜台词;l与画面及其他表现元素(如音响、 音乐等)配合l由于电影主要诉诸视觉,并且有镜头转换迅速和多场景的特点,一般对话不宜过多

13 电影摄影的概念内涵
电影摄影师运用摄影机、镜头、胶片把对象及其动作记录下来的过程。电影摄影基于视觉暂留原理,采用24格/秒拍摄速率,通过正确曝光,把现实对象的形状、体积、颜色、质地及其在 时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记录下来电影摄影的两类表现手段
① 摄影技术表现手段
l摄影技术实现的介质:摄影机、光学镜头、胶片材料(感光材料)
l摄影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照明技术、曝光控制、滤光镜的使用
② 摄影艺术表现手

段l光线 l色彩 l动向 l构图

14影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A透视效果
被表现在电影画面中的客观景物因所处空间远近位置不同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的形状、长短、大小、色彩、明暗、虚实的有规律的变化。它能在二度
空间的平面上造成三度空间的幻觉。 是真实地再现客观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B立体感
也称“立体形状”。人们对客观世界中各对象占有三度空间(长度、宽度、高度)形状的视觉感受。立体形状是物质世界对象的特征之一。当它们被表现在二度空间的画平面上,能使人们 感知如三度空间的实体。这是摄影造型的重要任务之一。立体形 状的表达与透视规律有关,与拍摄角度、光线方向、影调、线条以及色彩结构有关。
C空间感 也称“纵深感”、“远近感”。
l指造型空间(空间深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中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距离、大小的视觉感受。是客现世界对象与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也是物质世界三度空间的特征之一。表现空间感与 各种透视规律有关。表现空间深度是摄影的造型任务之一。
l指戏剧空间。即电影情节于其中展开的空间。如电影中不同景别,不同时间、地点场景的镜头所表现的空间,以及镜头的组接所构成的综合的整体空间。
D质感
对物体材料结构性质的视觉感受。人们通过物体的表面结构、表面色彩、表面亮度认识客观对象为木质的,金属的、玻璃的等等。
E表面结构
各种物体由于材料结构(质地)不同所显现出的表面特征。一切物体的表面结构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粗糙的、光滑的和镜面的。
F轮廓形式
是个体或群体对象的外缘,对象的结构面与背景的分界线。亮的物体处在暗的背景上;暗的物体处在亮的背景上;有明暗变化的物体分别交错处理在明暗变化、或是中间影调的背景上; 用亮轮廓或暗轮廓区别对象与背景;用色别、明度、饱和度以及冷暖、动静、虚实对比,处理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影响对象轮廓形式的因素有照明条件、物体反光率和色彩、拍摄位置、 焦点控制以及滤光器的运用等。
G色彩
色彩的冷暖,色彩明亮感,色彩的倾向性,饱和度,色彩平衡 ,滤镜的使用,使用数字化后期处理技术,可以对胶片的颜色进行任意的调整。
H阴影 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阴影
I空气
空气中不同介质,如水气,微粒,对光的折射、吸收及散射。

15电影摄影元素的构成
1.景别
①景别的划分
②景别的种类
2.镜头
①镜头的含义:镜头是指电影摄影机从开机到停止的这一段时间录下影像的胶片长度,它是画面的构成基础
②镜

头的三种典型关系
l关系镜头:以全景系列镜头为主,交代环境,地点,人物,气氛等
l动作镜头:以中近景及近景系列为主,表现人物表情、对话 、反应,呈现细节
l空镜头:主要
作用在于渲染气氛
④镜头的轴线关系 内反拍 外反拍
⑤镜头的进展
导演和剪辑师正是试图把握观众的这种本能的反应:去展现观众想看的东西
3.光线
①光线的相关概念:光线是摄影画面创作的灵魂
①光美学效应:光是物质基础 ②亮度与反差 ③场景气氛④人物造型 ⑤视觉基调与影调
②光线的功能
l完成摄影画面曝光工作,实现影像确立 l揭示被摄主体的体态、体积、轮廓、等视觉特征 l帮助画面构图 l决定场景气氛效果 l为影片确立视觉基调、构成画面视觉造型风格
③光线的处理应用技巧
l全片的光线风格的明确 l光线(照明)分寸的掌握 l环境光线、人物光线的照明方式 l场面光线的控制 l景别与光线的选择
④光线的风格
l逆光处理 l散光处理 l侧光处理
4.构图
①摄影构图的特点
l掌握画面的运动特性掌握画面的整体效果性 l掌握画面的时空限制性 l掌握画面的多视点、多角度 l画面、画幅比例固定性
②视觉元素分析
A、几何中心和视觉中心 B、构图产生的四种主要形式 C、地平线位置 D、透视关系 E、人物关系 主动与被动、人物地位、 F、背景与前景的处理
5.角度
①决定角度的三种关系
l距离关系(透视) l方向关系(背景) l高度关系(核心问题)
②角度的五种功能
l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l体现人物关系,斜事关系
l表达人物形象 l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l决定影片视觉形式风格
③角度的处理
l平角度 l仰角度 l俯角度
6.色彩
7.运动
物体发生空间位置、旋转、缩放即形变,这里还包括运动的趋势

16景别的意义
l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
l景别是镜头画面的空间表达形式
l景别体现场景中的人物关系和构成风格
l景别是一种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
l景别是构成全片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
l景别与画面的节奏关系

17镜头的进展
导演和剪辑师正是试图把握观众的这种本能的反应:去展现观众想看的东西

18 电影美术的概念
电影美术的作用 电影美术是专门为影片造型进行设计和制作的一种美术创作。美术创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影片的艺术水准。所以,电影美术师应在电影导演的总体构思下,与摄影、演员等共同合作完成影片的造型表现。设计和制作出有时代、地方特色,有生活气息、有性格特征的景、物和人,以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19.声画同步
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

动作相一致。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
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20.声画分离
指声音来自镜头画面之外,即以“画外音”的方式出现,观众在这个镜头里听到声音信息并非来自看到的影像信息,这时,观众必须对两种信息进行“加工”,才能够完成正确的接受,而不至于产生困惑。和“声画合一”相比,“声画分立”在接受时更有难度。

21.声画对位
指相应的声音与影像在内涵上并不一致,虽然二者所描述的对象有可能是同一个。例如一个人说话声音慈善,表情却是令人生畏的假笑,声音与表情逆向发展,表明是个伪君子。则其音画虽是合一,效果却是对位的

22.声音的表现力
1.对空间的扩延 2.对时间的扩延 3.对人物的扩延

23蒙太奇的心理基础
①库里肖夫效应
②蒙太奇的心理基础
a.视觉注意原理
b.完型心理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
<2>相似原则
<3>接近原则
<4>闭合原则
<5>完型原则
<6>连续原则
c.潜意识欲望

24电影剪辑的蒙太奇技巧
1.由镜头连接而形成的蒙太奇
①空间组合 景别 角度 构图
②时间组合
③动作组合
2.由镜头内部组合而形成的蒙太奇

25电影导演的职责
1.筹备期:选定剧本(初稿——限制分发)
确定演员
确定工作版
寻找外景地
演员代理人处理完财务和支票细节,试装
全体剧组人员会议
2.制作期
道具、灯光、美术到位、化妆
设定机位 走戏
说戏
拍戏
3.后期制作
样片
毛剪
精剪
录音

26.格式塔心理学
接近原则
相似原则
闭合原则
完型原则

27巴拉兹视觉文化论---电影:使人成为可见的人
1巴拉兹提出视觉文化的基础是电影。他把电影看成古代印刷术文 化向现代视觉文化转变的转折点,认为电影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文 化———视觉文化的萌芽。
印刷术传播的文字文化是非物质的、抽象的理性文化,而视觉文 化传播的是感性的、活泼的、有生命力的文化
2“视觉文化”的特征
①视觉文化的语言共通性
②视觉文化的感性特征
③视觉文化的虚拟性 沉浸,非真实。
电影为大众逃避现实、通向想象的乌托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3“视觉文化”成为大众文化

28 “视觉文化”的特征
①视觉文化的语言共通性
②视觉文化的感性特征
③视觉文化的虚拟性 沉浸,非真实

29视觉文化的发展


①技术的进步两个趋势
时间对空间的征服
速度的提高
②虚拟化
③多元化
④个性化
⑤平等化

30电影影像本体论:电影如何再现时空的真实性
A.深焦镜头保持了现实空间的真实
B.电影中最真实的是空间的真实
C.从摄影上讲,电影的特性是严守空间的统一性
D.被摄物体的位置与所占空间在摄影中极为重要
E.知觉真实就是空间的真实

31单画面中的蒙太奇
①单镜头画面内部的冲突──这便是潜在的蒙太奇
l线画方向(线条)的冲突
l景次(相互间)的冲突
l容积的冲突
l质地(由各种不同程度的光照射条件下的容积)的冲突
l空间的冲突
②蒙太奇的要素
l触觉 l嗅觉 l视觉 l听觉 l运动 l情绪

32吸引力蒙太奇
吸引力是戏剧的一切进攻性的要素,即能够从感觉上和心理上感染观众的那一切要素。这种针对观众的某一种特定的情绪所施加的感染,则是经过经验的检验和数学般精确计算的。
不是静态地去“反映”特定的, 为主题所必需的某一事件,不是只通过与该事件有逻辑关联的感染力方案来处理这一事件,而是推出一种新的手法───任意选择的、独立的(超出特 定的结构和情节场面也能起作用的)、自由的、然而却具有达到一定的终极主题效果这一正确取向的蒙太奇───这就是吸引力蒙太奇。

33垂直蒙太奇
“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说在这种蒙太奇中,不单单要依据某一个单一的特征──运动、光、情节片断,等等,将一个片断跟另外一个片断结合起来,并且还要通过这些结合好的片断系列来 进行那许多条线的运动;而这些线每一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进程,与此同时,每一条线的结构进程又同整个作品的结构进程不可分割。”“蒙太奇的总的运动就是这样在把所有这些多 种多样的主题和音部交汇成一个单一的总的累积运动的过程中”“同步性的这两个领域之间的联系环节和共同语言,当然是运动。”“我们说明了同步性可以有‘日常生活的’同步性、韵 律的同步性、旋律的同步性、调性的同步性

34 如何理解蒙太奇思维,谈谈蒙太奇思维对新媒体的影响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核心:蒙太奇思维和理性蒙太奇
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哲学基础───黑格尔哲学
A.蒙太奇思维
l蒙太奇不仅是一种电影技术手段,而首先是一种揭示思想意识观念的手段
l蒙太奇的形象性问题必须以一定的思维结构和思维体系为前提
l蒙太奇思维只能通过集体意识来确定
l蒙太奇思维强调镜头内部与镜头之间的冲突问题
B.理性蒙太奇
l理
性蒙太奇的实质在于力图驾驭思想,

通过两个或数个画面撞击产生出来思想
l理性蒙太奇打破了影片的叙事、语言秩序的统一和综合性,通过杂乱的片断冲突、对立来传达故事之外的含义。
新媒体的研究需要蒙太奇的思想
l蒙太奇的组合首先在媒体自身内部对各种元素进行了重组
l各种媒体也按照蒙太奇的法则在进行组合
l数字化不仅仅在组合媒体,也在试图组合人类的感觉

35 直接电影与真实电影的区别
①直接电影的纪录片工作者手持摄影机进入一个紧张的状态,而充满希望地等待危机或非常事件的发生;真实电影的看法则是试图促进危机与非常事件的发生
②直接电影的艺术家们不希望出头露面,反而对视而不见之处抱有热情 ;真实电影则认为电影作者经常是个自我申明的参入者,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
③直接电影的艺术家扮演的角色是个不涉入的旁观者;真实电影的作者对煽动者保持拥护的态度,担任了挑动者的任务。
④直接电影提倡在摄影机拍摄到的事件中找到它的真实,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到摄影机;真实电影则是专注于一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也即在人营造的环境中发掘出隐藏的真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