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作者:赵春新;张智强;段东方

作者机构:重庆大学,重庆400045;重庆大学,重庆400045;重庆大学,重庆400045

来源: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ISSN:1006-9135

年:2011

卷:000

期:010

页码:31-34

页数:4

中图分类:TU528.2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聚合物;VAE乳液;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

摘要:采用化学发泡的方法研究影响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在水灰比0.53、发泡剂掺量5.O%、搅拌机转速3000r/min、搅拌时问60s时,纯水泥泡沫混凝土性能最优.28d于表观密度为294kg/m2,抗压强度为0.848MPa,导热系数为0.069W/(m·K)。研究掺加vAE乳液对泡沫混凝土的影响,在水灰比0.48、水泥质量0.5%的调凝剂碳酸锂、0.3%稳泡剂、5.O%的发泡剂、料浆温度27℃~29℃、搅拌速度3000r/min、搅拌时间60s、VAE掺量2.4%时,28d干密度为364.3kg/m3,抗压强度为1.58MPa.导热系数为0.072W/(m·K),比同密度下不掺VAE乳液的28d抗压强度增加了41.1%,明显起到了增强作用。通过SEM对泡沫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变得更加细小均匀。导热系数降低。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试验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试验作业指导书 SDZH/QMD1-58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凝结时间、抗渗压力、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粘结强度、耐热性、抗冻性试验。 2 依据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984-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无机防水堵漏材料》GB 23440-2009 《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200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与耐久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试验规程》DL/T 5126-2001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JC/T 681-1997 3 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 2)电动抗折试验机 3)压力试验机(300kN) 4)砂浆抗渗仪 5)电子拉力试验机(2000N) 6)电子天平(0.1g) 7)冻融箱:温度控制范围不应小于(-15~20)℃ 8)沸煮箱 4 标准试验条件 4.1试验室试验及干养护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4.2养护室(箱)养护条件:温度(20±3)℃,相对湿度≥90%。 4.3养护水池:温度(20±2)℃。

4.4试验前样品及所有器具应在4.1条件下放置至少24h。 5 取样 5.1 组批 对同一类别产品,每50t为一批,不足50t也按一批计。 5.2 取样 在每批产品或生产线中不少于六个(组)取样点随机抽取。样品总质量不少于20kg。样品分为两份,一份试验,一份备用。试验前应将所取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先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合格(液料经搅拌后均匀无沉淀;粉料为均匀、无结块的粉末。)后再按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6 试验步骤 6.1配料 按生产厂推荐的配合比进行试验。 采用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低速搅拌或采用人工搅拌。 S类(单组分)试样:先将水倒入搅拌机内,然后将粉料徐徐加入到水中进行搅拌; D类(双组分)试样:先将粉料混合均匀,再加入已倒入液料的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如需要加水的,应先将乳液与水搅拌均匀。搅拌时间和熟化时间按生产厂规定进行。若生产厂未提供上述规定,则搅拌3min、静止(1~3)min。 制备的砂浆分二次装入试模用插捣棒从边上向中间插倒25次,最后保持砂浆高出试模5mm,将高出的砂浆压实,刮平。试件成型后立即放入养护室养护,24h(从加水开始计 算时间)脱模。如经24h养护,会因脱模对强度造成损害的,可以延迟24h脱模。 7d龄期砂浆试件的养护:脱模后试件立即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水中养护继 续养护至3d龄期,再放入试验室干养护至7d龄期。 28d龄期砂浆试件的养护:脱模后试件立即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水中养护继续养护至7d龄期,再放入试验室干养护至28d龄期。 6.2 凝结时间 按6.1配料,按GB/T 1346-2001进行,采用受检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材料取代该标准中试验用的水泥。 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标准养护箱内养护至起始时间之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标准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

什么是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 早在1920年,国外曾以天然橡胶胶乳配制水泥砂浆,后逐步又用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的各种乳液作为外加剂,对水泥砂浆及混凝土进行改性。1974年第六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首次讨论了关于聚合物水泥的化学作用过程。1981年在日本召开的第三届聚合物水泥的国际会议上将聚合物水泥列为独立研究方向。 我国采用聚合物研制化学注浆材料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发的品种有甲凝、丙凝、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不饱和聚酯等,并于60年代在水电、交通、煤炭、建筑等方面进行工程实践,取得了成功。70年代我国开发聚合物水泥材料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均有大幅度提高,相继有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氯丁橡胶、丙烯酸醋等问世。随着我国高分子化学工业的发展,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在聚合物水泥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有更大发展,聚合物混凝土及聚合物水泥砂浆在建筑工程中被大量采用,并获得优异效果。 聚合物加入混凝土或砂浆中,其形成的弹性网膜将混凝土、砂浆中的孔隙结构填塞,并经化学作用加大了聚合物同水泥水化产物的粘结强度,从而有效地对混凝土和砂浆进行改性。不仅增加了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强度,还使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获得较大提高,增强混凝土和砂浆的密实度,减少了裂缝,因而使抗渗性获显著提高,且增加了适应变形的能力,适用于地下建(构)筑物防水,以及游泳池、水泥库、化粪池等防水工程。如直接接触饮用水,例如贮水池,应选用符合要求的聚合物。从发展前景以及提高防水工程质量的角度来看,其潜能和作用不可低估。 1.材料要求 (1)水泥 按本章17-1-1-2节的要求选用水泥。 (2)聚合物 用于水泥材料的聚合物分为三类:

各种聚合物改性剂介绍

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道路改性沥青。目前,所使用的改性沥青多为 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剂主要有热塑性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橡 胶类丁苯橡胶(SBR)、热塑性树脂类聚乙烯(PE)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 A) 及 废旧橡胶粉等。 SBS 改性沥青以优良的高、低温性能和回弹性能,应用最为普遍,但改性成 本也较高,一般只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建设,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同时,由于SBS 改性沥青是通过搅拌、剪切等物理方法将SBS 分散于沥青中,SBS 与沥青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混溶,而SBS 与沥青之间的密度、 极性、分子量以及溶解度等参数的性质的差异又较大,使得绝大部分SBS 与沥青 热力学不相容,高温储存容易分层变质。需要对其进一步改性以提高相容性和储 存稳定性,这无疑又增加了工艺的复杂性。 SBR 能够改善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并以其较为突出的低温延展性在寒区公 路应用最为广泛。而利用废旧橡胶粉改性沥青还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有 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改性沥青用PE 一般是指低密度聚乙烯和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其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而且价格低廉,尤其是利用回收废旧塑料(农用地膜、食品袋等) 改性沥青不仅利于环保,减少“白色污染”,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但PE 改性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差,需要现配现用,并需要使用昂贵的大型细化分散设备将其送至施工现场,这就造成使用不便并增加额外投入,影响到聚乙 烯改性沥青的推广应用。 EV A 和沥青的溶解度参数非常接近,与沥青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有效地改 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在改善沥青低温性能方面优于PE。 在聚合物改性沥青中,改性剂如热塑性橡胶类SBS、橡胶类SBR、热塑性树 脂类PE、EV A 等都是石油化工产品,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尽,油价不断上涨,势必使得聚合物改性沥青的价格不断上涨,路面造价不断提高。因此,为降低工 程造价,寻找价格相对较低、改性效果较好的新型改性剂成为目前改性沥青的重 要研究方向。 相对于成本较高、改性工艺较为复杂的聚合物改性沥青,酸改性沥青具有价 格低廉、加工简单、沥青性能改善明显等优点,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酸改性方法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已经用了20 年左右来生产AC-30 和AC-40 沥青。在1992-1993 年,酸改性和酸加聚合物改性沥青在整个美国开始使用。美 国AMAP 在2004-2005 曾对改性沥青做过一项调查,其调查选项是多选,调查 结果显示:SBS 改性的为67%,SB 改性的为48%,SBR 胶乳改性的为39%,其他聚合物改性的为3%,化学改性的(含酸改性)为12%,18%是其他改性。而 其在2005-2006 的调查结果为:SBS 改性的为80%,SB 改性的为45%,SBR 胶乳改性的为45%,其他聚合物(EV A 等)改性的为19%,化学改性的为12%,酸2我国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探索道路改性沥青。目前,所使用的改性沥青多为 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剂主要有热塑性橡胶类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BS)、橡 1改性的为16%,16%是其他改性。 在2004-2005的调查中,化学改性与酸改性是放在一起统计的,而在2005-2006 的调查中,化学改性与酸改性被分开统计,酸改性的比例增加为16%。由此可见,酸改性在美国沥青改性中的使用比例在逐渐提高。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研究进展 引言早在90 年前聚合物改性砂浆和混凝土的概念就已 被提出了,但直到20 世纪70 年代后此类材料才得到较快发展,正值欧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修建的混凝土 结构进入修补加固的时期。从某种程度上说,聚合物在水泥 基材料中的应用是伴随着混凝土结构的修补加固而发展起来的。随着近年来我国兴建的混凝土结构进入维修加固期,聚 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在我国的研究应用也有了较快发展。聚合 物的掺入可以提高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强度、粘结性能、抗 渗透性、耐腐蚀性等,因此聚合物被广泛用于提高建筑材料 的性能。用于修补混凝土结构表面缺陷的聚合物改性水泥砂 浆(PMCM ),可分为乳液类和胶粉类。对大量应用于PMCM 中的聚合物的调查表明,通过乳液聚合的聚合物应用最为广 泛并且能够被接受。用于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中的常用聚合 物乳液主要有丁苯类乳液(SBR)、丙烯酸类乳液(PAE)、环氧类乳液(EE)、氯丁类乳液(CR)、苯丙乳液(SAE)、醋酸乙烯酯-乙烯共聚物乳液(VAE )、支化羟酸乙烯酯乳液(VA-VEOV A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 )等。一、新拌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1、工作性聚合物 的种类、掺量对新拌砂浆的工作性影响显著。有研究发现,

不同种类聚合物乳液的减水率都能达到20%以上,减水效果明显,其中SBR 的减水效果更优。即使是同种聚合物,由于聚合物乳液的性质不同,对改性砂浆流动性的影响也不相同。通常,随着聚灰比(聚合物与水泥的质量比)的增加, 乳液改性砂浆的流动性提高,工作性改善。聚合物乳液的掺 入能提高新拌砂浆的工作性,这是因为乳液中的表面活性剂 及稳定剂在改性砂浆中引入了较多气泡,砂浆中水泥颗粒的 堆积状态得到改善,水泥颗粒的分散效果提高。乳液的憎水 性和胶体特性使新拌改性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从而降低 了对其进行长期湿养护的必要。通过在聚合物改性砂浆中掺 入纤维素醚、改性无机矿粉可以进一步提高新拌砂浆的保水率。2、含气量已有研究表明,聚合物乳液改性砂浆的含气 量高于空白普通水泥砂浆,这是因为掺入的聚合物乳液中的 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在新拌砂浆中引入了较多气泡。适当的 引气有助于改善新拌水泥砂浆的流动性,提高其抗渗性和抗 冻融性,但过量的气泡则会降低砂浆的强度。一般聚合物乳 液改性砂浆的含气量为5%~20%,有些甚至高达30%。控制改性砂浆的含气量,常用的方法是在乳液中掺入适量的消泡剂。有研究表明,不掺消泡剂的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水泥砂浆的含气量为43.6%,而当掺入0.5%的消泡剂后含气量大幅降低至8.0%。考虑到消泡剂可能会影响水泥与增强材料之间的粘结,有些文献研究了其它降低含气量的方法,例如在拌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研究进展 摘要:介绍了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种类、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有良好的性能:高的抗折、抗拉强度、好的柔韧性,高的密实度和抗渗性等,当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主要有 3 种, 即: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混凝土,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学科的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种类;改性机理;研究现状;前景 0 引言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是指一类聚合物与混凝土复合的材料,是用有机高分子材料来代替或改善水泥胶凝材料所得到的高强、高质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性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普通混凝土虽然抗压强度高,但也存在着较多缺点,比如抗拉和抗折强度较低,干燥收缩大,脆性大。在水泥混凝土中加入少量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可以使混凝土获得高密实度,改变混凝土的脆性,拓宽了混凝土的使用领域,能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 1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分类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按照制备方式,可分为聚合物浸渍水泥混凝土(PIC),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和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三种。 1.1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聚合物浸渍混凝土(PIC)是将已经水化的混凝土用聚合物单体浸渍, 随后单体在混凝土内部进行聚合生成的复合材料。聚合物浸渍混凝土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侵蚀能力。用于浸渍混凝土的聚合物单体主要有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丙烯腈等。这种混凝土适用于要求高强度、高耐久性的特殊构件,特别适用于输运液体的有筋管、无筋管、坑道等。聚合物浸渍混凝土因其实际操作和催化复杂,目前多用于重要工程。国外已用于耐高压的容器,如原子反应堆、液化天然气贮罐等。 1.2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 聚合物胶结混凝土(PC)是以聚合物为唯一胶结材料的混凝土,又称之为树脂混凝土。大部分情况下是把聚合物单体与骨料拌和,把骨料结合在一起,形成整体。聚合物混凝土所用的聚合物主要有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沥青等,混凝土的胶结完全靠聚合物,聚合物的用量约占混凝土重量的8%左右,这种混凝土具有高强、耐腐蚀等优点,但目前成本较高,工艺复杂, 经济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均很差[2],只能用于特殊工程(如耐腐蚀工程)。 1.3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是将水泥和骨料混合后,与分散在水中或者可以在水中分散的有机聚合物材料结合所生成的复合材料。制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将聚合物用水分散后,以乳液或聚合物水溶液的形式加入,聚合物胶乳在混凝土水化过程中影响混凝土水化过程及混凝土的结构,从而对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起到改善作用。另一种是先将聚合物与水泥或其他分散介质进行预分散,以干拌砂浆的形式使用。混合料与水拌和时,聚合物遇水变为乳液,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乳液脱水,形成聚合物固体结构[3]。此外,聚合物还可以纤维或者纤维增强塑料的形式,或者起外加剂的作用在混凝土中获得了应用。聚合物水泥混凝土由于操作简单,改性效果明显,成本较低(相当其他两种聚合物混凝土成本的1/10),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国内外用于水泥混凝土改性的聚合物品种繁多,但基本上是三种类型:即乳液(乳胶、分散体)、液体树脂和水溶性聚合物。其中乳胶是使用最广的,主要分为三类: 1)橡胶乳液类。主要有天然乳胶(NR)、丁苯乳胶(SBR)和氯丁乳胶(CR) 甲基丙烯酸甲脂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概述 1概述 高分子聚合物作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新材料,因其综合性能优越、成形工艺相对简便以及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因而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然而.高分子材料又有诸多需要克服的缺点。以塑料为例,有许多塑科品种性脆而不耐冲击,有些耐热性差而不能在高温下使用。还有一些新开发的耐高温聚合物又因为加工流动性差而难以成形。再以橡胶为例,提高强度、改善耐老化性能、改善耐油性等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诸如此类的同题都要求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用以强化或展现聚合物某些或某一特定性能为目标的工艺方法.通称为聚合物改性(poly-mermodification)。可以说,聚合物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就是在不断对聚合钧进行改性中发展起来的。聚合物改性使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或者被赋予新的功能,进一步拓克了高分子聚合物的应用领域.大大提高了聚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 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多种多样,总体上可划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及纤维增强复合改性、化学改性、表面改性及其他方法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标如下。

1)功能性使某一聚合物具有特定的功能性,而成为功能高分子材料,如磁性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含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分子分离膜等。 2)高性能使聚合物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抗蠕变、硬度和韧性等,获得全面或大部分提高。 3)耐久性使聚合物的某些性能,如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耐药溶剂性、耐应力开裂性、耐气候性等,得到持久的提高或改善。而成为特种高分子材料。 4)加工性许多高性能聚合物,因其熔融温度高,熔体流动性差,难以成形加工,采用改性技术,可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 5)经济性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题下,采用较低廉的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与聚合物共混或填充改性,可降低材料成本,增强产品竞争能力;另外采用共混或填充改性手段,还可提高某些一般聚合物的工程特性.如采用聚烯烃与PA、ABS、PC等共混,或玻璃纤维填充PA、PP、PC等就是典型的范例。 2共混改性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产生与发展,与冶金工业的发展颇有相似之处。尽管已经合成的裹台物达到了数千种之多,但能够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只有几百种,而能够大规模工业生产的以及广泛应用的只有

聚合物改性

主要复习题 1.在聚合物共混物中,控制分散相粒径的方法有哪些?答:P36 2.写出共混物熔体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式,并画出共混物熔体的粘度与剪切 速率的关系曲线的三种基本类型。答:P23 3.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与哪些因素有关?答:P15 4.PVC/ABS 共混体系的制品较纯PVC和纯ABS制品具有哪些优越性?P53 答:ABS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具有冲击性能较高、易于成型加工、手感良好以及易于电镀等特性。PVC则具有阻燃、耐腐蚀、价格低廉等特点。将PVC与ABS共混,可综合二者的优点。 5.简述共混物形态研究的染色法、刻蚀法及低温折断法三种制样方法。P9 6.PET、PC、ABS、PPO、POM、PPS、PES、PSF、PP、PE、BR、PMMA、CR、CPE分 别代表什么聚合物? 答:PES--聚苯醚砜;PSF--聚砜;BR--1,2-聚丁二烯橡胶;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R--氯丁橡胶。 7. PVC、CPE、MBS、NBR、SBS、TPU、ABS、EPDM、PC、PET分别 代表什么聚合物? 8.鉴于PE对烃类溶剂的阻隔性差,为提高PE的阻隔性,可采用PE/PA共混的 方法,简述其阻隔原理。答:P59 9.简述在PP/PE共混体系中,PE使PP冲击性能得到提高的机理。答:P57 10.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请简述之。答:P108 11.聚合物填充改性的主要填充剂品种有哪些?答:P78 12.什么是结晶性聚合物和非结晶性聚合物?指出PS, ABS, PC, PO, PA, PET, PSF, PAR, PBT, POM, PPS这些聚合物品种中哪些可归属于结晶性聚合物品种? 13.如何区分两相共混物中不同相之间的相容性? 14.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硅橡胶为甲基硅橡胶,简述它的制备原理 并写出它的化学反应式。怎样解决甲基硅橡胶的力学性能较低和耐油性差的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说明书

说明 1. 路面设计原则、设计依据及标准、路面结构设计及路面材料要求等 1.1.路面设计原则 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当地筑路材料供应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路面结构方案,使路面设计在使用年限内满足本路段的交通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按以下原则进行路面设计: 路面设计依据交通量、道路等级、交通组成等基础资料,考虑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密切结合湖南省等级公路路面施工技术经验及施工区域的气候条件,本着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结合路基工程进行综合设计。 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对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路面设计方案中积极、慎重地加以运用。 1.2.路面设计依据及标准 1.2.1.路面设计依据 现行的国家或部颁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0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湘交基建【2010】355号文《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干线公路建设管理的通知》、《湖南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湘交基建【2011】486号文等;《关于将祁阳木梓圩至金洞牛头山公路祁阳境内非城镇段路面设计变更的函》、《关于将祁阳木梓圩至金洞牛头山公路公路路面设计变更的函》(祁木牛字【2014】1号) ◆沿线筑路材料调查及试验成果; ◆沿线土质调查、地下水位情况调查结果; ◆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本项目实测轴载调查。 1.2.2.路面设计标准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结构设计基准期为20年。 1.3.路面结构设计 1.3.1.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实测轴载调查,本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属于重交通荷载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按特重交通荷载等级。 故本项目采用以下路面结构 城镇段 土质路基路面结构层(总厚度77厘米): 表面层: 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下面层: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封层: 1cm沥青表处封层 上基层: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6cm厚3%水泥稳定碎石 垫层: 15cm厚天然砂砾 石质路基路面结构层(总厚度62厘米): 表面层: 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下面层: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封层: 1cm沥青表处封层 上基层: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下基层: 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6cm厚3%水泥稳定碎石 老路加铺路面结构层(总厚度44~48厘米): 表面层: 4cm厚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下面层: 5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封层: 1cm沥青表处封层

聚合物改性总结

零、绪论 聚合物改性的定义:通过物理和机械方法在高分子聚合物中加入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类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高聚物的共聚、接枝、嵌段、交联,或将上述方法联用,以达到使材料的成本下降,成型加工性能或最终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使材料仅在表面以及电、磁、光、热、声、燃烧等方面赋予独特功能等效果,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聚合物改性的目的: 所谓的聚合物改性,突出在一个改字。改就是要扬长补短,要发扬和保留聚合物原有的优势,抑制和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赋予聚合物新的性能。 聚合物改性的三个主要目的: ①克服聚合物原有的缺点,赋予聚合物某些高新的性能与功能 ②改善聚合物的加工工艺性能 ③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 总之,聚合物改性就是要在聚合物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与生产成本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聚合物改性的意义: 1.新品种的开发越来越困难(已开发的品种数以万计,工业化的三百余种。资源限制、开发费用、环境污染) 2.使用性能的多样化、复杂化,要求材料有多种性能及功能,单一聚合物难以实现。 3.聚合物改性科学应运而生——获取新性能聚合物的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的主要方法: 共混改性;填充改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化学改性;表面改性 聚合物改性发展概况 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1942年,采用机械熔融共混法将NBR掺和于PVC之中,制成了分散均匀的共混物。这是第一个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聚合物共混物。 1948年,HIPS 1948年,机械共混法ABS问世,聚合物共混工艺获得重大进展。 二者可称为高分子合金系统研究开发的起点。 1942年,制成了苯乙烯和丁二烯的互穿聚合物网络(IPN),商品名为“Styralloy”,首先使用了聚合物合金这一名称。1960年,建立了IPN的概念,开始了一类新型聚合物共混物的发展。IPN已成为共混与复合领域一个独立的重要分支。 1965年,Kato研究成功OsO4电镜染色技术,使得可用透射电镜直接观察到共混物的形态,这一实验技术大大促进了聚合物改性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堪称聚合物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1965年,热塑弹性体SBS、SIS问世,并用相畴(domain)理论加以解释。制得了在室温下具有橡胶的高弹性,塑料加工温度下可进行加工的新型材料,聚合物改性理论也获得重要进展。 一、共混 1.共混改性:①化学共混、物理共混、物理化学共混 物理共混(blend)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简单的机械共混; 物理/化学共混(就是通常所称的反应共混)是在物理共混的过程中兼有化学反应,可附属于物理共混; 化学共混则包括了接枝、嵌段共聚及聚合物互穿网络(IPN)等,已超出通常意义上的“混合”的范畴,而应列入聚合物化学改性的领域了。 ②根据物料形态分类:熔融共混、溶液共混、乳液共混 熔融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加热到熔融状态后进行共混。优点:①原料准备操作简单。②熔融时,扩散对流作用激化,强剪切分散作用,相畴较小。③强剪切及热的作用下,产生一定数量的接枝或嵌段共聚物,促进体系相容性。 溶液共混是将聚合物组分溶于溶剂后,进行共混。 乳液共混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的方法。

聚合物改性水泥

聚合物改性水泥 水泥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水泥的种类较多,其组成有所区别。普通水泥主要成分的名称、化学式: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水泥依照成分的不同,也可分为多种: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我们常用的水泥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及硅酸盐水泥,一般使用的是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袋装的重量为50kg。 国家于2001年4月对水泥的标号制定新的标准。通用水泥新标准是: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六大水泥标准实行以MPa表示的强度等级,如32.5、32.5R、42.5、42.5R等,使强度等级的数值与水泥28天抗压强度指标的最低值相同。新标准还统一规划了我国水泥的强度等级,硅酸盐水泥分3个强度等级6个类型,即42.5、42.5R、52.5、52.5R、62.5、62.5R。其他五大水泥也分3个等级6个类型,即32.5、32.5R、42.5、42.5R、52.5、52.5R。 国家建材局经测试,得出新水泥标准的强度等级与老水泥标准的水泥标号之间存在如下表中对等关系: GB175-92 GB175-1999 725(R) 62.5(R)

625(R) 52.5(R) 525(R) 42.5(R) 425(R) 32.5(R) 1、普通水泥的缺点:粘结强度低, 干缩变形大, 抗渗性、抗裂性、抗冻性差等, 其使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传统水泥砂浆或混合水泥砂浆等抹灰材料所暴露出的缺陷, 如墙面空鼓、开裂、脱皮而引起墙体渗漏、透风、剥落等问题, 在建筑中越来越显得突出。普通水泥砂浆抹灰材料, 通常施工时拌合的水泥砂浆和易性较差, 容易产生空鼓现象, 致使留下透风渗水空隙和通路; 普通水泥砂浆的粘结力不高, 容易造成界面粘结不牢、开裂、脱落等质量问题; 普通水泥砂浆不饱满、不密实不能有效地形成具有防水抗渗作用的整体不透水层。普通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典型的脆性材料,抗弯拉强度与变形能力低,抵抗车载疲劳与外界侵蚀的能力较弱, 2、聚合物水泥砂浆分类:聚合物混凝土砂浆可分为聚合物浸渍砂浆( PIM)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 PCM) 和聚合物砂浆( PM) 三类。PIM 性能优异, 但存在工艺技术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PM 也因聚合物的用量大、价格高而不能广泛用于普通的建筑工程中;PCM 则克服了PIM 的工艺复杂、PM 的聚合物用量大的不足,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CM 是采用水泥基通过聚合物改性, 当水泥与水反应形成水泥石的同时, 聚合物乳液本身脱水干燥在骨料表面形成了有自粘性和 粘结性的聚合物薄膜, 封闭了水泥石空间骨架的毛细通道和细微裂缝, 将水泥石和填骨料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PCM 具有优良的防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摘 要] 采用化学发泡的方法研究影响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在水灰比0.53、发泡剂掺量 5.0%、搅拌机转速3000r/min 、搅拌时间60s 时,纯水泥泡沫混凝土性能最优,28d 干表观密度为294kg/m 3,抗压强度为0.848MPa ,导热系数为0.069W/(m ·K )。研究掺加VAE 乳液对泡沫混凝土的影 响,在水灰比0.48、水泥质量0.5%的调凝剂碳酸锂、0.3%稳泡剂、5.0%的发泡剂、料浆温度27℃~29℃、搅拌速度3000r/min 、搅拌时间60s 、VAE 掺量2.4%时,28d 干密度为364.3kg/m 3,抗压强度为1.58MPa ,导热系数为0.072W/(m ·K ),比同密度下不掺VAE 乳液的28d 抗压强度增加了41.1%,明显起到了增强作用。通过SEM 对泡沫材料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泡沫混凝土孔结构变得更加细小均匀,导热系数降低。 [关键词]聚合物;VAE 乳液;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泡沫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赵春新 张智强 段东方 (重庆大学,重庆400045) 1前言 泡沫混凝土具有轻质、保温隔热、隔音耐火、抗 震、防水等性能,已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1-4]。但传统的泡沫混凝土强度低、脆性大、易塌模开裂[5],改善其脆性增加其塑性变形能力尤为重要。高聚物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优良的弹性、可塑性、机械性能(抗拉、抗弯、抗冲击等)。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 乳液)是一种典型的高聚物,无毒无味,属于绿色环保产品,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成膜性、粘结性和广泛的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粘合剂、涂料、地毯、纸张处理及水泥改性与建筑、包装等领域[6-7]。目前,将VAE 乳液添加到水泥泡沫混凝土中,对改善其性能具有重大意义[8],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2 试验部分 2.1 试验原料 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42.5R 普通硅酸盐水 泥;外加剂:有机盐类稳泡剂、透明液体状化学发泡剂、调凝剂碳酸锂,均为市售化学纯产品;聚合物:市售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VAE 乳液)。 2.2试验设备 GFJ-1.1搅拌分散多用机、5E-DHG 电热恒温干 燥箱、KZJ-500型电动抗折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KRM-1型导热系数测定仪、TESCAN VEG - A ⅢCMH 扫描电镜。 2.3试验方法 本试验采用化学发泡法。发泡机理为[9-11]:发泡剂在 水泥浆体的碱性环境中发生分解反应,在短时间内生成大量气体,气体与料浆混合后,料浆包裹住气泡产生体积膨胀。试验中聚合物改性泡沫混凝土试件的制备过程为:将发泡剂与VAE 乳液及水等液体类原料按照一定搅拌速率搅拌1min 左右,将水泥与适当比例固体外加剂混合均匀加入到液体类原料中,按照一定搅拌速率搅拌2min 左右,然后注入试模,静停发泡,养护。 试验中采用的40mm ×40mm ×160mm 试件,使用 KZJ-500型电动抗折试验机测试其抗折强度,微机 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其抗压强度;采用KRM-1型导热系数测定仪测试200mm ×200mm ×60mm 和 200mm ×200mm ×20mm 试件的导热系数,并用TES -CAN VEGA ⅢCMH 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 3 试验结果与讨论 3.1 水泥泡沫混凝土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大量研究发现,影响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度的 主要因素有:温度、水灰比、发泡剂掺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等[12-14]。本试验在一定发泡温度下,研究了上述因素对水泥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相关试验结果如下。 3.1.1水灰比的影响 保持水泥的量不变,掺入水泥质量0.34%的调凝 剂碳酸锂、5.0%发泡剂SY 和0.3%稳泡剂YS ,在室温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本文展开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层加铺改造的研究,以分析适合我 国国情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结构和性能,从而对今后 高速公路沥青加铺工程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1加铺层结构的设计 当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设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国外的设计 方法大多为经验法或半经验法,而我国路面设计则以理论方法为主, 与国外设计方法相差较大。所以,能够采用理论方法结合试验路研究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设计方法。当前国内外 对以控制荷载型和温度型反射裂缝为标准的加铺层设计方法以及旧水 泥混凝土路面破裂稳固后加铺沥青层的设计方法的研究都较少。所以,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方法实行探讨,完善加铺层 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为对旧水泥混凝 土板实行压浆或换板处理后加铺面层。第二种为对旧水泥混凝土板实 行破碎稳固处理后加铺面层。该方法具有施工简便、工程费用低、对 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实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直接加铺沥青面层设 计时,主要考虑满足两方面的指标要求,一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经过加铺后达到强度要求;二是沥青加铺层能够满足防止荷载型及温 度型反射裂缝的要求。所以,在设计时要实行以下两项内容的计算: 1.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计算 对沥青加铺层厚度的确定是以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荷载应力及温度 应力的综合疲劳作用不超过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为标准,临界荷位为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缝边缘中部。沥青面层可由单层或双层组成, 视具体情况增加调平层。C级以上交通的公路加铺沥青层的结构厚度,一般宜为100~180MM,其他公路宜为70~100MM。

聚合物水泥砂浆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研究及应用 1 前言 早在1923年,英国人Gresson就把聚合物应用于路面材料而获得专利。到1924出版了关于现代聚合物改性材料的正式的文献。从那时起,近70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大量的关于聚合物用于改性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研究,而且对聚合物用于水泥基材料的兴趣也越来越来大。在这一领域里研究开发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有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等。如日本对新型高性能聚合物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应用已有40年的历史,并已为此制定了部分标准(JlS6203);德国交通部筑路局对用于桥面的混凝土修补而附加的技术协议和规范(zTVSIB90)特别制定了聚合物改性砂浆(混凝土)供货的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TLBEPCC,TPCC),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还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1990年在上海举行了第6届国际聚合物混凝土会议,大大地加速了我国在这一方面研究与应用的进步。 2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改性机理 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研究之所以如此大的进展,就是因为这种材料通过改性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了解其改性机理对研究和开发这类材料尤其重要。 众所周知·水泥砂浆作为一种复合材料,骨料和水泥基之间的界面过渡区是材料的薄弱环节。在界面过渡区,水灰比高、孔隙率大、氢氧化钙和钙矾石多,晶粒粗大、氢氧化钙晶体取向生长。要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就必须改善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和性质。聚合物对水

泥砂浆的改性作用,其实质也是改善材料的界面过渡区,从而使材料获得别的材料所不具有的性能。 (1)聚合物具有减水的效果。其表现在配制具有相同流动度的砂浆时,掺有聚合物的砂浆的水灰比要低于普通砂浆的水灰比。这是因为聚合物和矿物掺合料粉煤灰一样的形态效应,因为聚合物的固体粒径很小,其直径一般在0.05~5um之间。这样的颗粒也可像粉煤灰的颗粒一样,既可起到滚珠的作用,又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从而能起到减水效应。 (2)在砂浆中掺加聚合物后,氢氧化钙也会沿着聚合物固体颗粒生长,有利于打乱氢氧化钙的取向生长。另外,由于聚合物的特殊性,它会在高于其最低成膜温度下凝聚成膜,形成的膜能将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包围起来,连成一个整体,可以有效的降低氢氧化钙对材料耐久性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聚合物沙浆中的钙矾石比普通砂浆中的钙矾石要短和粗。进一步观察可发现聚合物的加入有效的改善了砂浆的孔结构,由于聚合物的形态效应及其自身的特殊性,起到了胶结、填充等作用,使砂浆的平均孔径变小,大孔变成小孔隙,孔隙分布的均匀性下降了,微孔隙率提高了。 (3)由于聚合物成膜的过程发生在水泥水化的过程中,水分用于水化以及被蒸发,聚合物就在整个基体中形成一个坚韧、致密的网络薄膜状网络结构,分布在水泥砂浆骨架之间,填充空隙,切断了与外界的通道,进一步改善了材料的性能。 (4)聚合物还能和水泥水化产物发生化学作用。如丙烯酸甲脂能与水泥水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反应。其原因是因为丙烯酸中脂基能在碱性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发生水解生成羧酸根

聚合物共混改性(小字)

1.试述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获得预期性能的共混物。 2.试述共混改性的方法:1.熔融共混;2.溶液共混; 3.乳液共混; 4.釜内共混。 1、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1)均相体系 (2)两相体系①海—岛结构 ②海—海结构 答:其一是均相体系;其二被称为“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其三被称为“海-海结构”,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2.均相体系的判定:如果一种共混物具有类似于均相材料所具有的性能,该共混物就可以认为是具有均相结构的共混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的标准.如果两种聚合物共混后, 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 3、简述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的概念 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分散混合: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过程. 4 P17— 18 , 一个分散相大粒子(大液滴)分裂成两个较小较小的粒子再进一步分裂。展示的分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重复破裂过程。 (大液滴)先变为细流线,细流线再在瞬间破裂成细小的粒。其展示的分散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 5、影响共混过程的5答:a. 调控共混温度,改变剪 ,使We 值增大,进而使形变增大; ,使We 值增大,易于变形.液滴的变形到达,使We 值增大,进而使液滴(分散相)的形变增大; σ下降,使We 值增大,进而使液滴的形变增大; 的影响; ⑥熔体弹性; ⑦液滴破碎的判据:τ(19λ+16)/16(λ+1) > σ/R ,式中τ为剪切应力. ⑧流动场形式的影响 (2)双小球模型: ①剪切应力、分散相内力:增大剪切应力或降低分散相内力有利于分散相颗粒的破碎分散; ②粒径大的分散相颗粒易破碎分散,发生分散相粒径的自动均化过程; ③在分散相的破碎分散过程中,分散相颗粒会发生伸长变形和转动.当伸长变形的分散相颗粒转动到剪切应力平行的方向时,就难以进一步破碎了。 7、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对聚合物熔体黏度进行调控 P35—37 答:①调节共混温度; ②调节剪切应力; ③用助剂进行调节; ④改变相对分子质量. 8、简述总体均匀性与分散度概念 总体均匀性: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分散度: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用分散相平均粒径表征。 9、简述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P54 答:熔体黏度与组分配比是影响分散相粒径的重要因素;共混过程中共混体系所受到的外力作用(通常是剪切应力),对分散相粒径也有重要影响;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分散相物料的分散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分散相粒径。 10、简述聚合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1)温度 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分子间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聚合物物态 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结晶或熔融时,密度发生变化。根据Macled 方程,密度变化会引起表面张力变化,密度增大,表面张力也增大;因而,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相变时,表面张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晶体的密度高于熔体的密度,相应的,结晶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熔体的表面张力。这种变化,会使表面张力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受到影响。 (3)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大,表面张力也大。 (4)内聚能密度及溶解度参数 内聚能密度 2i ii C δ=;表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两者彼此有关联; 溶解度参数 14.043 .0m V K δφσ =;表面张力随溶解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11、简述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层厚度与相容性的关系 答:溶解度参数接近的体系,或者B 参数较小的体系,相容性相应的较好,界面张力较低,界面层厚度也较厚。 12、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有哪些类型? 两类,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 13、试述影响共混体系熔融流变性能的因素 答:因素主要有:剪切速率、温度、粘弹性、共混物组分含量、第三组分(调节剂)。 答:(1)玻璃纤维的直径的影响:用于PA 增强的玻璃纤维直径在10—20μm 左右; (2)玻纤长度的影响;(3)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影响;(4)玻纤含量的影响 16、表面处理作用机理 答:(1)提高碳纤维的表面能(实质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含氧量),减少纤维与基体、树脂表面能之差值,以达到改善基体与纤维间的浸润性,实现纤维与基体间的有关粘结; (2)通过一定处理后,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大量可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及氢键或范德华力结合的活性基团,可明显提高CFRP 层间剪切强度; (3)改善碳纤维表面物理状态,及增加表面粗糙或在纤维表面生成凹凸结构,以通过机械契合或者说“锚固效应”达到好的界面性能 17、如何提高极性尼龙和非极性聚烯烃弹体的相容性?给出至少3种表征PA/POE 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 答:(1)添加相容剂,作用机理是富集在两相界面处,改善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 (2)固体物性表征:热分析法(DSC)、膨胀计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热力学表征:熔点降低法,吸附探针法和反气相色谱法等. 18、试述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答:表面改性技术是采用化学的、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热处理技术。它包括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渗金属等);表面涂层(低压等离子喷涂、低压电弧喷涂、激光重熔复合等门薄膜镀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和非金属涂层技术等。这些用以强化零件或材料表面的技术,赋予零件耐高 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导电、导磁等各种新的特性。使原来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腐蚀介质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推广价值。 1.试述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获得预期性能的共混物。 2.试述共混改性的方法:1.熔融共混;2.溶液共混; 3.乳液共混; 4.釜内共混。 1、共混物形态的三种基本类型(1)均相体系 (2)两相体系①海—岛结构 ②海—海结构 答:其一是均相体系;其二被称为“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体系,且一相为连续相,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其三被称为“海-海结构”,也是两相体系,但两相皆为连续相,相互贯穿。 2.均相体系的判定:如果一种共混物具有类似于均相材料所具有的性能,该共混物就可以认为是具有均相结构的共混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作为判定的标准 .如果两种聚合物共混后,形成的共混物具有单一的Tg,则就可以认为该共混物为均相体系。 3、简述分布混合与分散混合的概念 分布混合:又称分配混合,是混合体系在应变作用下置换流动单元位置而实现的. 分散混合:既增加分散相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又减小分散相粒径,改变分散相粒径分布过程. 4 P17—18 ,一个分散相大粒子(大液滴)分裂成两个较小较小的粒子再进一步分裂。展示的分散过程是逐步进行的重复破裂过程。 (大液滴)先变为细流线,细流线再在瞬间破裂成细小的粒。其展示的分散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 5、影响共混过程的5 答:a. 调控共混温度,改变剪,使We 值增大,进而使形变增大; ,使We 值增大,易于变形.液滴的变形到达,使We 值增大,进而使液滴(分散相)的形变增大; σ下降,使We 值增大,进而使液滴的形变增大; 的影响; ⑥熔体弹性; ⑦液滴破碎的判据:τ(19λ+16)/16(λ+1) > σ/R ,式中τ为剪切应力. ⑧流动场形式的影响 (2)双小球模型: ①剪切应力、分散相内力:增大剪切应力或降低分散相内力有利于分散相颗粒的破碎分散; ②粒径大的分散相颗粒易破碎分散,发生分散相粒径的自动均化过程; ③在分散相的破碎分散过程中,分散相颗粒会发生伸长变形和转动.当伸长变形的分散相颗粒转动到剪切应力平行的方向时,就难以进一步破碎了。 7、采用哪些方法,可以对聚合物熔体黏度进行调控 P35—37 答:①调节共混温度; ②调节剪切应力; ③用助剂进行调节; ④改变相对分子质量. 8、简述总体均匀性与分散度概念 总体均匀性:分散相颗粒在连续相中分布的均匀性,即分散相浓度的起伏大小。 分散度:分散相颗粒的破碎程度;用分散相平均粒径表征。 9、简述影响分散相粒径的因素 P54 答:熔体黏度与组分配比是影响分散相粒径的重要因素;共混过程中共混体系所受到的外力作用(通常是剪切应力),对分散相粒径也有重要影响;两相之间界面张力对分散相物料的分散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分散相粒径。 10、简述聚合物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1)温度 表面张力的本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由于分子间力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聚合物的表面张力也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且与温度呈线性关系。 (2)聚合物物态 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结晶或熔融时,密度发生变化。根据Macled 方程,密度变化会引起表面张力变化,密度增大,表面张力也增大;因而,结晶性聚合物发生相变时,表面张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结晶体的密度高于熔体的密度,相应的,结晶体的表面张力高于熔体的表面张力。这种变化,会使表面张力与温度的线性关系受到影响。 (3)相对分子质量 ;分子量大,表面张力也大。 (4)内聚能密度及溶解度参数 内聚能密度 2i ii C δ=;表面张力和内聚能密度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两者彼此有关联; 溶解度参数 14.043.0m V K δφσ=;表面张力随溶解度参数的增大而增大。 11、简述共混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层厚度与相容性的关系 答:溶解度参数接近的体系,或者B 参数较小的体系,相容性相应的较好,界面张力较低,界面层厚度也较厚。 12、共混体系的相容剂有哪些类型? 两类,非反应性共聚物,反应性共聚物。 13、试述影响共混体系熔融流变性能的因素 答:因素主要有:剪切速率、温度、粘弹性、共混物组分含量、第三组分(调节剂)。 答:(1)玻璃纤维的直径的影响:用于PA 增强的玻璃纤维直径在10—20μm 左右; (2)玻纤长度的影响;(3)玻璃纤维表面处理的影响;(4)玻纤含量的影响 16、表面处理作用机理 答:(1)提高碳纤维的表面能(实质是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含氧量),减少纤维与基体、树脂表面能之差值,以达到改善基体与纤维间的浸润性,实现纤维与基体间的有关粘结; (2)通过一定处理后,可在碳纤维表面形成大量可与基体形成化学键及氢键或范德华力结合的活性基团,可明显提高CFRP 层间剪切强度; (3)改善碳纤维表面物理状态,及增加表面粗糙或在纤维表面生成凹凸结构,以通过机械契合或者说“锚固效应”达到好的界面性能 17、如何提高极性尼龙和非极性聚烯烃弹体的相容性?给出至少3种表征PA/POE 共混物相容性的方法。 答:(1)添加相容剂,作用机理是富集在两相界面处,改善两相之间的界面结合。 (2)固体物性表征:热分析法(DSC)、膨胀计法、动态力学分析法(DM)。热力学表征:熔点降低法,吸附探针法和反气相色谱法等. 18、试述聚合物表面改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答:表面改性技术是采用化学的、物理的方法改变材料或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或组织结构以提高机器零件或材料性能的一类热处理技术。它包括化学热处理(渗氮、渗碳、渗金属等);表面涂层(低压等离子喷涂、低压电弧喷涂、激光重熔复合等门薄膜镀层(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和非金属涂层技术等。这些用以强化零件或材料表面的技术,赋予零件耐高温、防腐蚀、耐磨损、抗疲劳、防辐射、导电、导磁等各种新的特性。使原来在高速、高温、高压、重载、腐蚀介质环境下工作的零件,提高了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