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洋岗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doc
- 格式:pdf
- 大小:255.48 KB
- 文档页数:3
地质实习报告汇总5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我们不能只想着偷懒,我们应该为了自身的理想而奋斗,为了自身将来而奋斗。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勤奋的人的,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一篇XX市滦县地质实习报告,希望大家能认真学习。
一.XX市滦县地质实习的目的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
2.了解馒头山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4.用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二.实习地点介绍XX市滦县地处XX省北部,滦河西岸,地处东经118°16′,北纬39°35′,西北距北京220千米,西南距XX136千米,西距唐山35千米,东距秦皇岛82千米。
全县下辖滦河街道、古城街道、滦州镇、响嘡镇、东安各庄镇、雷庄镇、茨榆坨镇、榛子镇、杨柳庄镇、油榨镇、古马镇、小马庄镇、九百户镇、王店子镇,共2个街道、12个镇。
截止到20xx年,全镇常驻人口71.5万人。
地处燕山南麓滦河西岸。
地理位置为东经118°14′3”——118°49′45”,北纬39°34′39”——39°58′25”。
东西长50.9千米,南北宽43.8千米。
东与卢龙、昌黎隔滦河相望,南和滦南县相接,西邻丰润、古冶区,北靠迁安、迁西二市县。
三.实习体验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此次XX市滦县地质实习,我了解到XX市滦县的地势是北高南低,沙河以西及白龙河、横河以东为山丘区,面积395.75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为219.41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2%,主要山脉有罗家岭、青龙山、魏峰山、风山、横山等。
境内最高峰城山峰海拔高程535.7米,一般山丘海拔高程200—30米之间。
【筑业课堂】教你如何看懂地质报告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
(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土质的好坏。
一般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的为好土,低于180kPa 的可认为土质不好。
(4)回填土的承载力一般为60~80。
一些层数低矮的丙丁类建筑,例如单层砖房住宅、单层大门、荷载比较小的临时建筑(构筑)物,基础可以落在回填土上。
(5)看基础砌筑标高即确定埋深。
基础尽量浅埋。
基础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
"基础的冰冻深度和±0.000的绝对标高"两项一般要求明确写在结构总说明中。
2、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及确定基础埋置标高设计人员第一步应该以报告中建议的最高埋深为起点,用铅笔画一条水平线从左向右贯穿剖面图,看看此水平线是否绝大部分落在报告建议的持力层土质标号层范围之内。
1如果此水平线完全落在该范围之内,则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
2如果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内,小部分(小于5%)落在该范围之外(落在不大有利的土质上),这时本着基础宜浅埋的经济原则,判定建议标高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但日后与勘察单位一起验槽时,要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处理这局部的不利土层。
一般的处理措施是局部换填或是局部清掉,视具体情况加豆石混凝土或素混凝土替换。
3此水平线绝大部分落在该范围之外,则建议标高不适合作为基础埋置标高,须进一步降低该标高。
3、重点看结语或建议中对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即饱和软土,但不包括黄土)在地震强度的作用下的液化判别其重要性已经上升为抗震规范中的强条。
一般来说,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在强震时不会发生整体倾覆,即使遇上罕遇地震,建筑一般也是坍塌而不是倾覆。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有关地质地貌实习报告4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__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第一章引言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
学会编绘、编写相关地质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
实习任务:综合阅读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绘制1幅构造纲要图、编写地质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
图幅名称为《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
金山镇地质图涵盖了长7.7km、宽6km,即面积为46.2k㎡的地域范围。
地区是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平原地区,北西方向海拔最高为1800米左右,南东方向海拔最高为800米左右。
自西北到东南地势有高到低,并分布河流,在河流下游分布有若干城市和乡镇。
该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平原、山峰,丘陵、河流等.完成作业情况如下表格:金山镇读图报告1总计3第二章地层读图例可知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
在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间缺失上泥盆统(D3),在中二叠统(P3)与下白垩统(K1)之间缺失二叠纪上统(D3)和三叠纪(T)、侏罗纪(J)三叠统(T3)及侏罗系。
依据地质图知,前者为平行不整合、后者为角度不整合。
其中,据角度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K1-K2及P2-D1两套构造层。
据平行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P2-C1及D2-D1两套亚构造层南部岩层较陡峭,倾角达到了70度。
D1:下泥盆统砂岩,为河流沉积,主要出露在金山镇地区东南角河北村背斜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
D2: 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南角与北西偏角落处,面积较大。
主要岩性白云岩,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
C1:下石炭统泥灰岩。
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核部。
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
C2:上石炭统细砂岩。
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
迁钢市地质图读图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已经完成了迁钢市地质图的读图报告。
以下是我的报告:1.地质图概述地质图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地壳构造、矿产资源、地质地貌等地质信息的专业图件。
迁钢市地质图是以迁安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质图,它展示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质地貌、矿产资源等信息。
2.地质图内容(1)地质构造: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断裂、褶皱、岩性等地质构造信息。
通过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构造活动程度等。
(2)地质地貌: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山脉、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地貌信息。
通过地质地貌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貌演化历史、地貌类型等。
(3)矿产资源:地质图上标注了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包括煤矿、铁矿、金矿等。
通过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类型等。
3.地质图解读(1)地质构造: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分布着一些断裂带和褶皱带。
断裂带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北部,而褶皱带则主要分布在地图的东南部。
这表明该地区曾经经历过地壳的挤压、拉伸等构造活动。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岩性的信息,如花岗岩、砂岩等。
这些岩性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和岩石组成。
(2)地质地貌: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是由山地、丘陵、河流和湖泊组成的。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部,丘陵则分布在地图的东部,而河流和湖泊则分布在地图的中部。
此外,地图还标注了一些海岸线的信息,表明该地区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这些地貌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地貌类型、地貌发育历史等。
(3)矿产资源:从地质图可以看出,迁钢市地区主要是煤矿和铁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煤矿主要分布在地图的西北部,而铁矿则分布在地图的东南部。
此外,地图上还标注了一些金矿等其他矿产资源的信息。
这些矿产资源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类型等。
4.地质图的意义地质图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读图可以了解到地球地壳构造、矿产资源、地质地貌等信息。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
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
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
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篇2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努力,我们不能够只想着偷懒,我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自己将来而奋斗。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勤奋的人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实习一2009.09.07凌河地区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该图为凌河地区地形地质图,图件比例尺为1︰20000 ;工作区面积为×××。
一、地形特征分析:该区海拔最高点为SE方向的团堡山顶峰,高度1162米,NW 方向次高点峰岭,海拔1150米,有山峰六个,主要分布在该区北部。
最低点为SW石村一带,高度为200米左右。
相对高差南部960米左右,北部350米左右。
工作区北部与南部各有一列山脉,均呈现自东向西依次递降的趋势,但南部山脉递降幅度大于北部山脉。
该区中部地形呈现两山夹一沟势态,垂直主河道,沟谷十分发育,沟谷数目可达12条之多。
分别为,北部山区自西向东有牛溪河、羊沟、黑水、白水、岩沟、牙溪、北沟;南部山区自西向东有无名沟、洪溪、黄水、麻溪、南沟。
该区整体地表形态为,东部较高,西部较低,北部较高,南西部略低的簸箕型地表形貌,簸箕底部发育有流向为NE——SW的较大河流一条,其分枝小河流很多。
从地形来看,应以河流的下蚀作用和溯源侵蚀为主。
区内分布有居民居住点4个,其中石村居民点相对较大,人口较多,交通较为便利。
其他村庄分布于600米~900米山坡之上,人口较少,交通不便。
二、地层分析:凌河地区出露的地层可分为四个时代,由老到新分别为,中泥盆统(D2)白云岩砂岩、下石炭统(C1)页岩煤层、中石炭统(C2)页岩砂岩、上石炭统(C3)薄层石灰岩、下二叠统(P1)泥灰岩、上二叠统(P2)页岩砂岩、下白垩统(K1)砾岩、上白垩统(K2)砂岩。
白垩统地层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NE和SE 地区;石炭统、二叠统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中部地区;泥盆统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NW地区。
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中泥盆统与下石炭统之间缺失上泥盆统的地层;二叠系上统地层与白垩系下统地层之间,存在大量地层缺失,存在两个“地层不整合”接触现象。
三、地质构造分析据读图分析可知,凌河地区白垩系(K)上、下统地层应该为水平岩层,其他地层均为倾斜岩层,而且,北部岩层倾向与地表坡向倾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大于地表坡角;南部岩层倾斜方向与地表坡向相反。
凌河地形地质图读图报告⒈该地质图的比例尺为1:20000,图区面积约9.72km2。
图副的正上方为正北。
该区的地形地貌特征为:东北部和东南部及北部地势较高(海拔1000~1162m),中部及西部较低(海拔200~300m),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凌河从东向西流经该区的中部,南北两岸有数条支流汇入凌河。
⒉由图例可知,本地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为:中泥盆统白云岩、砂岩(D2);下石炭统页岩、煤层(C1);中石炭统页岩、砂岩(C2);上石炭统薄层石灰岩(C3);下二叠统泥灰岩(P1);上二叠统页岩、砂岩(P2);下白垩统砾岩(K1);上白垩统砂岩(K2)。
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缺失上泥盆统(D3)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下白垩统砾岩(K1)与上二叠统(P2)之间缺失三叠系(T)和侏罗系(J)的地层,存在沉积间断,为不整合接触。
⒊根据地层分布和露头形态特征,该区的K1和K2新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东南和北东及北部的山顶,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K1和K2为水平岩层。
出露的D2、C1、C2、C3、P1、P2老地层分布在图区的中部及凌河的两岸岸坡上,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现不同的交截关系,应为倾斜岩层。
根据“V”字形法则,在凌河的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即岩层向南倾斜,倾角大于坡角。
在凌河的南岸岸坡,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而地层界线的弯曲度比地形等高线的弯曲度小,表明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即岩层向南倾斜。
⒋根据地层出露和分布特征及岩层产状,该区的下石炭统(C1)与中泥盆统(D2)之间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下白垩统K1与下伏老地层(D2、C1、C2、C3、P1、P2)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⒌该区的地质构造比较简单,K1和K2为水平岩层,D2、C1、C2、C3、P1、P2为倾斜岩层。
暮云岭地形图读图报告一、缘起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我们需要用到地形图。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我们针对暮云岭地形图撰写一份读图报告,以加深我们对地形图的认识和理解。
二、读图过程1.地图概述暮云岭地形图是一张完整的山区地形图,采用比例尺1:50000,图件编号为N48E122,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
地图上有明显的等高线,山峰密布,河流纵横,湖泊分布广泛。
2.地形特征暮云岭地形图的地形特征主要是以山地为主,里面有很多山峰,山主峰海拔2289米,峰顶陡峭,山体坚硬,山麓上有着峡谷和狭长的山脉。
由于山脉众多,形成了不少干流河流,主要的河流有暮云岭河、小坦河、鹿头河等。
流域内的水质清澈,山林密集,鸟类和野兽很多,是自然保护区的理想地。
3.地图元素暮云岭地图的主要元素有等高线、河流、湖泊、地名、交通等。
(1)等高线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整幅地图最核心的元素之一,它用来展示山区的地形高度,每一条等高线都表示了一定高度的海拔。
等高线间隔为50米。
(2)河流河流是地图上的一大亮点,不少河流都有明显的特征,如:源头、支流、河谷、河流弯曲等。
(3)湖泊暮云岭地图上的湖泊很多,其中面积较大的有六个,形状各异。
(4)地名地名是地图上的重要标识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识别出各个地区。
地图上的地名主要反映了周围的主要地形和地貌特征。
(5)交通地图上的交通标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暮云岭山区的连接状态,了解交通不便地区的地形特征。
三、读图体会通过仔细地阅读暮云岭地形图,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自然环境。
整个山区地形独特、河流弯曲、湖泊众多,地形多样化,都反映了暮云岭地区的独特性。
同时,这也让我感受到,我们要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使所有美好的自然景色都得以保留,人类和自然共生发展。
四、总结通过对暮云岭地形图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
地形图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的反映,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山区的地貌特征,了解到区域环境的变化。
读图报告首先可以得知,该地区名为黑龙口,隶属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I-49-64)。
该图的经纬度范围从东经109°30′到110°00′,北纬34°00′到34°20′。
该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比例尺为1比10万,采用6°分带投影,该区域位于第19带。
本图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40米。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总局于1978年编绘,并于1979年制图和出版。
黑龙口镇地处秦岭山脚,丹江源头,商州西北边陲,距州城50公里,自古便是商洛出深山进平原的关口要道,亦是商贾游客必经的驿站。
现在的黑龙口312国道、101省道穿境而过,交通更为便利。
全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境内群山环绕,沟岔纵横,山川兼具,七盘河、韩峪川、闵家河三大流域分布其中。
黑龙口镇依山傍水,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高山松柏盖顶,浅山油松戴帽,半山果树缠腰,山下树阴笼罩的绿化体系。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铅、锌、金为主,土特名产以核桃、樱桃、板栗、豆角、麻油见长,黑龙口的豆腐更是誉满商州,名不虚传。
全镇辖19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19个行政村分别是小商塬村、前街村、后街村、松沟村、秦岭铺村、秦川村、秦峰村、罗湾村、胡村、里程村、梁坪村、中坪村、铁炉子村、东峡村、西峡村、刘村、泉源村、青兴村、牛山村,全镇5157户,20713人。
下面将从普通地图几大要素详细介绍该地区:一地理要素:1.水系要素:流经该区域的主要河流有:商水、褒水、东沟河、北站河、王家河、沮水、黄沙河、商惠渠、歪坝河、褒水、沙子河等。
由图可以明显看出,该区域南部的水系较北部更为发达,因此南部地区居住更为集中、人口更为密集。
尤其商水、褒水及黄沙河流域地区,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在部分河流上方还建有水闸及拦水坝,这对于灌溉、发电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2.地貌要素:该图采用等高线法(即水平曲线法)来表现地面起伏形态。
地形图读图报告怎么写:地形图读图报告慕云岭地形地质图暮云岭地形图构造描述如何看地形沟与坡篇一:地形图读图报告专题地图报告【专题地图的类型】社会人文地图——经济地图数据特征——定量数据【比例尺】1:500000【图名】主图:图1: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龙岗区)附图:图2: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及构成图3: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图4:深圳各区主要经济指标对比【专题地图的主要内容及表示方法】该图表现了龙岗区的综合经济情况,将龙岗区分成若干个区划单位(以行政区划为单位),采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了各区划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总值(单位:亿元),用柱状图形的高低表示了统计的数据大小,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总值的数量差异。
该图用质底法表示了各区划单位的人均生产总值(单位:万元),用不同底色以显示龙岗区不同行政区人均生产总值质量差别。
另外,根据相关附图了解到国内生产总值分布情况,固定投资总额及深圳各区主要经济指标,突出了龙岗区的经济状况与全国和深圳各区的对比。
由此可以看到全国与各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由该图的了解到的龙岗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信息为:国内生产总值最高——布吉(55.32)固定资产投资最高——布吉(9.85)国内生产总值最低——南奥(3.5)固定资产投资最低——南奥(1.66)人均总产值最高——葵涌(3.25)人均总产值最低——龙岗(1.44)【优点】色彩设计合理,清晰美观,用色彩区分质量差异,显示了良好的和谐性。
提高了层次结构及对比度。
统计图及文字说明在外形、大小、色彩上丰富多样,活跃了版面,增强视觉平衡效果。
【缺点】数字标明不清晰,在一个行政区域内要标示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总产值三种数据,易混淆,可在人均总产值数据下标注实心圆点标记以区分其他数据。
附图是对主图的概括与补充,占次要地位,但该图中统计图数量过多,所占幅面过大,且结构复杂,不易读。
没有突出主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