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171.18 KB
- 文档页数:2
2010年第4期 (第38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No.4.2010 (Todal No.38)
文章编号:1007—7596(2010 Jo4—0183—02
水利科技发展调研报告
刘凤荣 ,张祥敏 ,李洪娟 ,张丛风。
(1.泥河水库管理处,黑龙江兰西1515001;2.黑河市爱辉区水务局,黑龙江黑河164300)
摘 要:爱辉区属于农业县区,工业规模非常小,财力单薄,从政府角度看,许多事情都应办,但财政上却力不从心,使得政府拿不出 钱来搞科技,只能继希望于国家和省的投入,建立水利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渠道。笔者试图由现实出发从理论上探索区域 水利科技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水利科技;发展;调研;课题选项;资金投入 中图分类号:TV211.3 文献标识码:B
1水利科技发展的现状
爱辉区属于农业县区,工业规模非常小,水电、热电和外
贸是主要支柱性产业,并且控制在市一级的财税范围内。在
这么狭小而财力有限的空间内却负担着两级政府复杂的运
行,机构健全而重叠,因此过去爱辉县时的财政盈余,都未能 把水利科技工作挂在领导干部的心上。如今靠转移支付的
县区财政已无暇关注科技,水利科技更是无从提起,也就无
法谈到发展,所以在国家相关科技政策措施落实上,几乎是 空白。
2001~2009年以来,水利科技投入的渠道仍然以省厅对
宋集屯水库水稻试验田项目投入为主,但每年的投入都非常
小,9 a累计与投资16.7万元,主要用于旱育稀植节水灌溉和 水稻节水控灌技术。
经过几年的试田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果,形成寒
区水稻节水灌溉的基本用水制度和灌溉定额,测定了灌溉制
度与产量,不同灌溉方案与产量,密度与产量,不同灌溉方案 与产量,以及不同灌溉方案的生态效应等的数理关系。从一
定层次来说对我区的水稻种植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2抓好水利科技发展选项的机遇
1)应以人饮安全项目为依托,推广变频调速器在农村饮
水工程中的应用和饮水井成井过程中推行电测物探找水技
术。
依托国家的人饮工程投入的便利条件,通过联合与地质 勘测第五分院合作推广电测找水技术,投入资金8.2万元,
实践结果精度达到88%,大大降低了成井风险,减少了经济
损失,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广泛推广变频供水设备取代压力罐 调节供水也取得来很好的成效,但限于资金的额度、进展缓 慢,成果与实践不匹配的现象非常突出。
2)加强学术成果、科技推广体系及科技队伍建设 多年来,由于水利科技一直处于弱势状态,既有地方政
府不够重视的主观条件,也有地方财政拿不出钱加以支持的 客观因素,因此在大的科技成果上为零,但学术论文却成果
显著,自2001年以来,在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共发表了120 余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爱辉区的水利学术水平和取得的成 果。就总体而言,爱辉区水利基础建设还相当薄弱,科技推
广仍处于被动阶段,领导层的漠视,地方的零投入现状,科技
发展创新体制和机制的不切实际与虚无,整个社会环境中某 些领导干部的唯政绩论、唯关系论,从整个体系的各个层次 和阶段都阻滞甚至湮灭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尽职 心,从而直接和间接地削弱和压制了水利科技的健康发展。
科技队伍建设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组织部门的推动 下,建立了科技队伍的梯队结构,同时也对科技人员进行了
极为有限的培训,受训几率10 a间的时段内为15%左右,欠
账太多,对于水利科技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理论、观念,阶段性 的接触都成为技术人员的一种奢望,资料室充斥着2O世纪 1982年之前出版的技术资料,以这种观念和做法,水利科技 发展基本机制与体制的出现仍将遥遥无期。
3总经经验和做法
由于水利科技发展体制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科 技投入整个机制还没有走上轨道,如果说经验那就是没有投
入就不会有领导重视,就没有项目建设,就没有技术人员的 事业进取心,就没有机制和体制的建立,就没有科技以展与
创新。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爱辉区水利仍然借助现在的
[收稿日期】2010—03一O1 [作者简介]刘凤荣(1974一),女,黑龙江海伦人,工程师;张祥敏(1973一),男,吉林榆树人,工程师;李洪娟(1973一),女,黑
龙江巴彦人,工程师。
一
183— 2010年第4期 (第38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No.4.2010 (Todal No.38)
投入一切机会,推动县域应用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围绕工程
实践开展的水利科技,具体经验和效果简介如下: 3.1 通过电测找水代替主观臆断确定井位
爱辉区大部分地区属于山丘区,加之水文地质情况复 杂,地下水埋藏情况及水量都不能通过主观判断得出,这样
就给井确定井位带来困难。在没有采用电测找水方式确定 井位以前,我区以往打井一般都是首先查找项目村屯附近到
村屯以往打井资料,其次向当地年长的老乡了解情况,再由
有经验的钻井工人实地察看地形地貌,最后确定井位。由于 没有科学的定性定量的分析,仅凭主观判断,难免造成将井
打到完整岩石上,形成“干眼”,或是打井出水但水量不能满 足需要,最终形成废井,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
从2001年人饮工程国债项目实施起,我区打井采用电测找 水方式确定井位,采取聘请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和
黑龙江省第五勘 院两家单位负责电测找水工作。到目前
我区通过电测找水确定井位的工程41处,其中已实施打井 的工程32处,通过实际打井与电测找水资料相对照,实施打
井中与电测找水勘探结果相符的28处,向付率88%,这样就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电测找水并不属于新科
学、新技术,主要用于地质勘探,但在我区作为打井工程前期 工作中的必要一项还是从近几年开始的,由于应用效果显
著,我区在今后的人饮工程建设中将继续采用,并不断积累
经验,进一步完善,提高其准确性。 3.2通过采用变频供水设备代替压力罐调节供水
从2001年人饮工程国债项目实施起,我区部分人饮工 程采用变频供水设备调节供水,截止到目前已安装变频供水
设备l7台。该设备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机泵的软启动,系 统恒压供水,消除了启动电流对机电设备和脆弱农村电网的
冲击,对过流、过压、欠压、过载、短路有很强防御性和自动保 护功能,即延长了机泵的使用寿命,保持系统稳态运行,又维
持了电网的供电安全。整个系统以水量为因变数自动调速 变频运转,实现恒压供水,并实行可选择手动、半自动、全自
动、等多种操作方式和分时段、定时限运行模式管理。参数
设定简单一般只需6个参数使用者设定(其余已内设置)。 该设备的应用打破了气压调节设备确定“四个一”标准(一
井、一泵、一罐、一房),除去了压力罐内锈等造成的二次污 染,同时由于噪音很小采取就近把设备放置在井附近的农户 家,不需建井房(以一定水量抵消看管费用)。该设备从根本
上节约了寒带冬季管理房建设费、取暖费和专人看管费,从
而使运行管理费大大减少,供水成本也得以降低,这是农民 最想要的。我区的西峰山乡新建村通过使用变频设备前后
对比,节约电费50%,极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推广意义显
一184一 著。在以后的人饮工程建设中,特别是新建自来水工程,应
该采用变频供水设备。
4水利科技发展的主要设想
黑河市爱辉区地处中温带末端,气候寒冷,气候年际变
化大,时空上东旱西涝,同时从地形地貌上属于丘陵漫岗的 地理特征,整个辖区1.44万km ,耕地8.14万hm ,人均耕地
1.49 hm ,居全国之前列,这样的地区特点从整体决定了本地 区的基本治水思路,即为东灌西排,而局部灌排结合。科研
主攻方向在基础领域着重研究抵御寒冷的技术措施及其应 用,在应用技术上,着力加强寒区条件下农业生产各项指标
与水利要素间的因果关系数理统计与分析及其应用,主要是
墒情各指标与灌排制度之间的数理关系及勘测方面的研究, 地下水动态预测系统的建立等等方面。
为了实现这些设想,需要政策投入体制、人才等要素条 件的支撑,政策应该放宽,减少行政指令对科研具体干扰,给
技术负责人以更加灵活、自由的资金、人事、工作的活动空 间,在投入上地方应该在不给予支持的前提下减少挤占挪
用,这应作出一种政策固定下来,而体制上则应加强监管,完
善科研项目论证验收制度,健全科研项目的公示发布制度及 技术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在人才保障上应在一定范围摒除
保就业、裙带就业的保守思想,精简人员,定岗定责,下岗分 流,补充血液,有的放矢地实行人员轮训,只有如此,科技发
展才有希望,不然还会一直耗下去。 当前为了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调研中发现水利
科研项目在以下几方面有所需求。 1)适应种植结构调整,研究寒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旱灌
节水技术。 2)为保证旱田井灌区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亟待建
立地下水测报和监控系统。 3)寒区棚室滴灌灌溉定额的测定及与下垫面的数理关
系。 4)当前社会环境土地政策条件下水利投入体制与机制
建立的研究。
5)灌溉水价的测算体系。 6)引黑龙江提水灌溉的可行性研究。 7)中小水库富营养化及水质监控研究。 8)县域水利信息系统建立。
9)水利对当地农业贡献率的研究。 10)办公自动化建设和科技人员培训。 为此今后在水利科技选项上应从以上l0个方面做好可
行性研究与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