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地系统调查

绿地系统调查

绿地系统调查
绿地系统调查

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调查

:XXX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容

1.自然资料

1.1 地质地貌

1.2 气候

1.3 水文

1.4土壤

2.绿地资料

2.1 公共绿地

2.2生产绿地及防护绿地

2.3附属绿地

3、技术经济资料

3.1 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

3.2植物资料

三、实验方法

四、调查结果分析

五、附表

一、实验目的

了解石河子绿地系统状况,通过分析现有绿地系统的优缺点来完善石河子的绿地系统规划

二、实验容

1、自然资料

1.1 地质地貌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地槽北部,准噶尔地块南缘,区第四纪覆盖层厚度约700~2000 米,呈现西厚东薄中间厚的特征。行政区划面积全部分布于玛纳斯河冲积平原上,地形基本平坦,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北坡降12‰,东西坡降9‰,市区海拔430~520 米,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呈山麓斜坡堆积地表。北部扇缘地带,形成泉水溢出带,地下水埋深1 米左右,市区耕地大都分布在此位置上。市区西部自南向北残存着玛河故河道与干沟,北部零星分布着池塘和洼地。

1.2 气候

石河子市属干旱大陆性气候,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四季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干旱少雨,夏季日照时间长。最高气温值42.2℃,最低气温值-36.8℃,年平均气温6.8℃,相对平均湿度64%,年平均降水量198.8 毫米,年蒸发量1536.5 毫米,气压967.8 毫米贡柱,平均降雪日数40.9 天,无霜期166 日,市区日照2782 小时。年平均风速1.7 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春季以西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和南风为主,常年主导风向为南南风,其频率为夏季10%,冬季9%。

1.3 水文

石河子垦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区域河流均属陆河流,从东向西有塔西河、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八音沟河。各河均发源于天山山脉北坡中段伊连哈比尔尕山山脉,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用于农田灌溉。各河径流主要依赖于冰川融化和降水补给。六条河以玛纳斯河最大,全长324km,汇水面积5156km2,年径流量12.7 亿m3,为总径流量22.9l 亿m3 的55.4%。大南沟最小,年径流量为0.45亿m3,占总径流量的2%。各河多年径流量变化不大。区域地表径流主要以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冰川消融14.3 亿m3,积雪消融0.6 亿m3,降雨2.41 亿m3,地下水回渗5.7 亿m3

1.3.1地表水

该区域地表水全部来自山区,消耗于平原。据石河子水文勘测大队24 年的统计资料,六条河加上独立山溪,地表水总量为22.9l 亿m3。

1.3.2地下水

区域可利用的地下水主要位于平原区,据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平原的地下水资源由八个方面组成,补给由地表水转化而成地下水,计9.45 亿m3。

1.3.3泉水

据历史资料记载,50~90 年代泉水共减少2.6 亿m3,平均每年以600 万m3的速度递减。

1.3.4可选用水资源量

根据石河子水电局资料,总水资源量为34.88 亿m3,其中地表水为22.9l 亿m3,地下水11.97亿m3。可利用水资源30.93 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0.92 亿m3,地下水8.1 亿m3,泉水1.9l亿m3。

1.4土壤

石河子市地表土层由粘性土,砂土组成,局部土层含软弱淤泥质夹层、粉沙土等,西三路以西黄土层具Ⅱ级非自重湿限性,厚度约5~14.5 米,最厚处约25 米,其它场地土表层为黄土,局部呈弱湿限土,乌伊公路以北池塘周围及洼地有淤泥质土层,厚度约1~2 米。黄土层以下为戈壁砾石层,厚度达200 米至2000 米左右。土质以壤土为主,粘土和砂壤土较少,土壤肥力较差,含盐碱较少,PH 值为7.5~8.0。

2、绿地资料

2.1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能调节改善环境质量,同时美化环境,丰富城市景观,并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绿化面貌与水平。公共绿地主要包括公园、绿化广场、街头绿地。从总体上看,石河子市近几年的城市绿化建设成绩显著。截至2006 年,石河子市共建公园、广场、小游园等公共绿地斑块14 个,面积256.57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7 m2/人,其指标已达到国

家园林城市规定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 m2 的标准。但是公园绿地性质大多为综合性公园,缺少主题鲜明的专类性公园和植物造景为主的植物园。石河子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西公园建设较好,1951 年新城规划预留了这个公园的位置。50 年代作为苗圃地和蔬菜生产地。1965 年兵团石河子管理处组建园林大队公园队,设置专业部门管理,经过近20 年的经营建设,公园游览项目和文化、生活服务设施逐渐完善。西公园全园绿地面积58.6。社区公园及两大休闲娱乐广场,市中心游憩文化广场及市区东侧的世纪广场规模大,绿化面积广。

街旁绿地零星分布。公园及大型广场,如表4-1 所示。

2.2生产绿地及防护绿地

生产绿地也是干扰斑块。它以生产苗木为主,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生产绿地主要包括苗圃、花圃和果园林场。从1952 年3 月成立11 人苗圃班扦插5 分苗圃地开始,1953 年成立了园艺场造林队,育苗面积逐年增加1974 年西公园苗圃已发展成为生产、科研相结合的苗圃班。自从开展育林试验以来,从“三北”各省及境引种常绿树种和花灌木250 余种,成为引种最丰富的地区。石河子已繁

殖试验成功的树种有樟子松、油松、日本落叶松、朝鲜落叶松、新安落叶松、千头柏、蒙杜松等10 种。花灌木种类有朝鲜莲翘、莲翘木本八仙花、红丁香、四季锦代花、花木兰、各种乡线菊等35 种。繁殖苗木树种有树、榆树、丁香、白蜡、山楂、海棠、松树等31 个品种。目前石河子城区生产绿地面积95.45hm2,其中有苗圃70 hm2。

防护绿地是城市绿地的另一类景观,这些景观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干扰因素。既有引入斑块又有残留斑块,具有镶嵌度高、景观元素类型多种多样、异质性大的特点[18]。这类景观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中去,改善生态环境,是一种开放空间,开敞度大,以近自然的特色与魅力吸引人们去享受去体验,并提供开放游憩的功能。但目前其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但不宜兼作公园使用。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等,多为带状。石河子城区四周都有防护林带,基本构成环城的防护林网。西面防护林建于1957 年,第二年就已成林。东防护林建于1958 年春,5 年成林。北面以过城的乌伊公路护路林带作为防护林,1958~1960 年起建,未成林。1963~1965 年重建,三年成林。但因干旱缺水,断代现象较多。城区南面是石河子乡大片农田防护林。目前石河子城区共有防护林绿地面积170.91hm2。

2.3附属绿地

2.3.1小区附属绿地

居住区绿地指城市居住用地社区公园以外的绿地,包括组团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共建绿地、小区道路绿地等。这类绿色斑块在城市中占地比重大,分布广泛,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石河子市居住区绿地面积为62.89 hm2。

2.3.2单位附属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石河子市单位附属绿地面积为245.4 hm2。全市现有花园式单位96 个,占绿化单位的57%,绿化合格单位122 个,占绿化单位的71%。

2.3.3道路绿地

道路绿地是人类塑造的一种特殊的绿色廊道,是承担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传输通道。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看,绿色廊道形成后能很好地改善城市环境,绿廊是防护、阻断、过滤、连通污染物的屏障,还具有美化生境的性能。由绿廊交织而成的网络具有更重要的生态意义。石河子市共有道路绿化面积66.03 hm2,占道路总面积的39.2%,全市主次干道25 条。街道主要配置的树种为:樟子松、油松、云杉、山楂、大叶榆、大叶白腊,并在

路中心分车带栽植花卉绿篱、形成花草绿林一条街。

以上各种类型的绿地虽然渊源不同,所占比例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创建更美化、优化、净化的城市家园、因而在衡量城市的系统水平时,应对它们加以综合。

3、技术经济指标资料

3.1 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市民游憩绿地空间需求的研究,《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包括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两类。城市人均绿地指标不低于9 m2,其中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7 m2。这两项只在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结构中专用于绿化的两个地类,如果加上其他各类城市用地中的绿化用地,总计城市绿地率要求达到30-40%。传统的绿地系统规划的量测方法是实地调查或利用地形图和历年累计的文字资料进行人工判读、着色、绘图和表格法近似量算来获得绿化用地面积计算、绿地率等数据,工作效率较低,精度不易保证,很难准确的反映整个城市的绿化状况,而“绿化覆盖率”这一概念除了利用航片外,几

乎无法取得。我国进入80 年代后,随着人类越来越重视地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建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也在不断调整,除了GBJ137-90 的要求人均城市绿地不低于9m2/人外,各地都制定了标准。城市绿地率在新建城区中应不小于30%,老城区应不小于25%。经济达到发达水平,人均6-10m2的公共绿地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游憩的需要,而我国人均公共绿地目前为5.54 m2,只接近于下限值。

3.2植物资料

3.2.1 绿地植物构成

3.2.1.1种类构成

石河子市地属温带阔叶混交林带,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被均是抗旱、抗寒、抗风沙的园林植物,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主要植物种类构成,如表4—3 所示。

目前,石河子市绿地植物种类多分布在市区几个公园和道路上,其它类型的绿地植物种类较少。石河子市基调树种为樟子松、白、旱柳、雪岭云杉、圆柏等,骨干树种为白腊、红皮云杉、垂柳、海棠、榆叶梅、月季等,草本植物以三叶草为主。

3.2.1.2群落结构

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植物群落结构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的植群落结构。除公园和个别单位附属绿地为乔、灌、草三层植物群落结构外,其它多以单层乔木为主,少数可见乔、灌两层。

树木种类表见表4-3

三、实验方法

3.1收集资料

从谷歌地图截取石河子全貌地图

3.2画图

用CAD软件画好石河子市的路线图

3.3整理资料

3.4设计石河子的绿地系统图

四、调查结果分析

4.1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现有绿地系统用地897.25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3%,人均10.7 平方米。主要分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六类。

4. 城市绿地类型分析

总体来看,石河子市公共绿地和道路绿地建设较好,但要缩小公共绿地单个斑

块面积的差异,增加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斑块数量,扩大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单块斑块的面积并使其均匀分布。

4.3石河子市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

(1)尽管石河子市绿化基础较好,各种类型绿地较丰富。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商服工建、住宅小区占用绿地面积较多,因此绿地总面积增加幅度较慢。单位庭院绿化及公共绿地趋于饱和。

(2)城市公园及各类公共绿地在规划和城市建设上步伐缺乏统一性。东公园、开发区公园、北湖公园、南公园等绿地建设,没有进行长远规划,缺乏长远的分期建设实施目标措施,进行缓慢。

(3)市区小区建设开发步伐很快,住宅小区绿化配套建设受资金制约,建设步伐不统一,水平不高,园林管理粗放,较为缺乏配套齐全、景观丰富的集中公共绿地,以满足居民对环境的多种功能要求。

(4)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对整个城市环境面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个单位院区的绿化趋于饱和,但普遍存在绿化形式单一、景观单调,并缺乏园林绿化的装饰点缀,绿地面积和绿地质量发展极不平衡,从而影响绿化质量水平的提高。另外,新建单位的绿化面积偏小,铺装面积较大,也不利于绿化环境效益的提高。

(5)生产绿地不足,前几年有所增加,但是近几年对苗圃建设重视不够,资金短缺,造成现有苗圃质量、数量日益下降,仅占规划建成区总用地的2%~3%,与标准相差甚远。苗圃中乔、灌、花、草,数量少,品种单调,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对各类园林植物的需要。现有温室面积小,品种单一,抚育管理粗放,对选育,引种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对城市绿化建设有一定的影响。

4.4建议

(1)“绿核+绿廊+绿网”的绿化模式最符合石河子市的规划模式,绿色廊道(道路绿地、防护林绿地)连接绿色斑块(公园、广场、居住区、附属绿地)并与城郊农田、林网等自然环境构成开放式的绿色网格结构(绿网)。

(2)分项规划中,继续完善公共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的建设;居住区绿地规划重点放在居住区绿地的配套附属设施上;道路绿地规划应注意树种、植被的选择和合理搭配。

五、附表

表4—1石河子市公园及大型广场绿地现状(2006 年)一览表

表4—2 石河子市1996 年-2006 年度绿地指标变化一览表

数据取自2000-2005 年石河子市统计年鉴

表 4-3 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主要植物种类构成资料取自石河子市城市建设志(1950-2000))

绿地系统分析

上海世博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1 项目背景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公园的规划用地,北临黄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东至世博园区东部水门,规划用地面积约29公顷,另外相关设计用地包括公共活动中心用地和演艺中心用地,总面积约42公顷。基地中无系统、连续的绿化景观,滨江生态系统均被破坏,环境污染、废水及码头的堆场使整个滨江原始的生态系统不复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湿地生态群落。基于此种立地条件,该设计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和塑造,充分考虑会间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间和会后城市休闲公园绿地双重功能的相互冲突,建立集生态、展示、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园林景观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绿地生态系统。 2 系统布局 2.1 系统的形成 在整体骨架设计中,设计者以滩的形式及扇骨形状均匀分布于基地的乔木林为主体结构,,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创造了上海世博会南园规划景区-公园-黄浦江心-北园规划景区的序列性景观(如图1),由南到北自然过渡,起到系统与外环境骨架衔接的作用。

图 1 设计构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网络引发创作灵感,进一步联想到山水自然线条的构图形式,最终确立中国扇的上层植物结构形式配以流畅的地被网络,形成一轮黄埔江边亮丽的植物虹。横向上强调布局的弧线分区与直线守边相结合,竖向上通过对风向、遮荫及视线等因素的综合考虑,穿插形成整齐的南北向条状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拟为折扇的扇面,按风向走势而特意设置的乔木引风林比拟为扇骨,这样整个滩的景观构成了一幅生动而赋有韵味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如图2)

图 2 2.2 系统的渐变 纵观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分区,由西向东依次为生态湿地区、休闲游艺区、公共活动中心区、世博中心轴、演艺中心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如图3),与此功能结构相吻合的植物规划分别为:西部以湿地水岸植物景观为主,中部一轴两心区域突出了世博园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顶花园景观,东部开创了世界独一无二的空中立体花园的新地带。由西向东无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渐变的痕迹。 图 3 西端后滩基地保留着原生的滨江湿地,能在黄浦江边创造一段生态湿地,展现自然的水陆交界景观,有着特殊的示范意义。因此设计中选取了较为生态的滩的自然结构模式,局部设置生态湿地展示区,以保证与基地西端生态湿地的联接,达到滨江景观带的整体延续性,形成一个自然循环的微生态环境。 特色林地景观模拟自然界森林、花岛等景观,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体现植物自然的个体美及群体美。在具体组织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中结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综合设置,模拟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态势。

城市绿地满意度调查

城市绿地市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是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为在城市规划中使绿地更好地位百姓服务,我们特此展开了这次绿地市民满意度调查。您的意见将会成为我们宗贵的信息,非常感谢您抽出时间填写这份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 A.18岁以下 B.18-35岁 C.36-60岁 D.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A.高中及以下B大专或本科C.硕土及以上 *4、您的职业( ) A.学生 B.职员C退休D.农民E.其他 *6、您对西安市城市绿化的满意程度( )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非常不满意 *7、您觉得城市的绿化状况对您的日常生活核工作有影响吗? A.影响很大 B.一般 C.不影响 D.没留意 *8、您认为当前西安市绿化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色彩单调 B.种类少 C.季节变化少 D.分布不均 E.其他 *9、您觉得西安市城市绿化植被的品种是否多样? A.很多 B.较多C一般D较少 *10、您觉得西安市城市绿化功能最重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多选题] A.降噪 B.遮荫 C.除尘等净化功能 D.美化 E.其他能 *11、您觉得这些功能哪方面最能满足您的需求? [多选题] A.降燥 B.遮荫 C.除尘等净化功能 D.美化 E.其他 *12、您平时会关注城市中植被的情况吗? A.非常关注 B.较关注C偶尔关注 D.从不关注

*13、您觉得相关管理部门是否应该给城市中植物挂上标牌? A没必要 B.无所谓 C.有必要 D.美化 E.很有必要 *14、您接触城市绿化的形式有哪些? [多选题] A路旁 B.公园 C.植物园 D.小区绿地 E.其他 *15、您居住的小区绿地质量如何? A.非常 B.较好C一般 D.差 *16、您工作的场所(工厂、企事业单位等)绿地质量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7、您所去的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医院等)绿地质量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8、您觉得西安城市道路两侧绿化质量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9、您所在的生活区域的公园数量情况? A很多 B.比较多 C.一般 D.较少 E.很少 *20、您每周前往城市绿地(小区花园、公园)等的次数为? A.0次 B.1-3次 C.3-5次 D.5次以上 *21、您觉得西安市城市绿化地带维护情况如何? A.非常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22、您认为城市绿地布局是否合理? A是 B.否 *23、您对西安市城市绿化现状是否还有建议? 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完成我们的调查问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一章城市绿地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植种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 :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 ·城市绿地:城市中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 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覆盖率:城市一定范围内绿化覆盖率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有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 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分,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 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 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 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 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 4.网络分隔 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产与发展 ·古代城市绿地规划

郑州市公园绿地调查报告

郑州市公园绿地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年级: 小组成员: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10日 1 目录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4 一、引 言 (5) (一)选题背景: (5) (二)相关概念界定: (6)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6) (四)课题研究内容: (7) (五)研究目的: (7) (六)研究方法: (8) (七)研究意义: ................................ 8 二、调查结果分析 .. (9) (一)样本基本情况 (9) (二)满意情况 (10) (三)发展障碍 ................................. 12 三、结论与建议 (14) (一) 主要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14

(二)合理化建议 ................................ 15 参考文 献 .......................................... 18 附 录 (19) 2 中文摘要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郑州作为花园城市,并有“绿城”的美誉,因此,此次以郑州市各个公园为对象来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郑州公园问题调查与分析 3 Abstract Urban park green space of urban green system a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driving up a bridge between the man and natur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urb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how to improve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build affinity with the landscape features, has become a relationship to the urgent task for

重庆城市绿地管理系统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58764460.html, 重庆城市绿地管理系统设计 作者:牛千周廷刚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1期 摘要通过ArcGIS Server、.Net 2005以及SQL Server2000设计了重庆城市绿地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对重庆主城九区绿地进行划分,论述了系统的数据分区和数据结构。利用系统的6大模块对绿地数据进行管理、组织和统计,介绍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运用数字化绿地概念实现了 重庆市绿地管理系统的绿地查询、绿地管理以及绿地统计功能。 关键词绿地管理系统数据分区 ArcGIS Server Net2005 SOA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城市绿地是人工绿化的绿色地域系统。由各种公园绿地、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机关单位绿地等共同组成的绿地地域,称为城市绿地系统。它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① 传统的绿地管理的方法多是手工的,管理烦琐,效率低下,不能保证城市绿地管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和合理性。在城市绿地的管理、规划与综合利用过程中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②通过将GIS引入到绿地管理系统当中可以提高办公效率,增加管理合理性,改善办公条件;建立绿地管理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减少差错,减轻办公人员工作强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通过较强的查询、检索功能,可以及时地为科研和行政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促进管理体制改革,使各项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③ 2 系统开发规划 2.1 重庆绿地管理系统构架 当前,向用户提供软件和信息资源的新方法,是把软件功能和数据需求制作成一种服务,而不是在多个地方冗余的提供同样的软件功能或数据资源,这种方法或模式称之为面向服务的架构(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在计算处理中,术语SOA表述了一个使用松散耦合的软件服务支持业务处理和软件用户需求的软件架构。在SOA环境中,所有的资源被当做独立的服务,不必知道其底层平台实现就能访问这些服务。它使信息管理部门从以应用为中心转变到以过程为中心。利用SOA, 信息管理部门可以把多种应用灵活地组合为各种业务服务,以支持真正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部门还可以在不影响其他SOA应用的情况下改变或升级应用。④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展 摘要:由于人们对于城市景观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规划工作由于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也面临新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城市当前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系统规划;发展趋势 Abstract:Because people to urban landscape and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current urban planning work, planning work for conceptual change and focus at the same time, also facing a new development. Cit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defini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n China. Keywords:Urban green space;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1 城市绿地系统的概念 对城市绿地系统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前苏联援建项目的影响,每项工程都要做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也就是工程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在城市的总体规划中也包含了该项工程所需的卫生防护绿地和为城市人口游憩服务的公共绿地[1]。作为最初的城市绿地系统,其主要思想是“从城市整体出发,发挥园林绿地卫生防护、文化休息、美化城市综合功能”,其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一直强调“既照顾点,如公园、小游园等;也照顾线,如行道树、绿带、防护林等;更照顾面,如街坊小区庭院绿地,要点线面相结合。既重视城市内部的绿地,又要注意郊区的绿化,要内外结合。既要建设丰富多彩的大型公园,也要建设仅供附近居民休息散步的中小型公园绿地,要大中小相结合[2]。”可见,当时虽然没有直接指出“绿地系统”的概念,但城市绿化的建设思路已从城市整体出发,考虑到点线面相结合、内外结合、大中小相结合等问题。 城市绿地系统的定义是在2002年颁布的《园林基本术语标准》中明确规定的,定义指出:“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该定义说明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系统,并承担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

广州绿地系统调查分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年级:2011级 学号:20112090706009 姓名:邓沛飞 日期:2011年12月26日

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现状的了解,运用案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植物配置,就如何建立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植物配置;建议;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具有自动调节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绿色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小气候和美化景观等方生态效应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植物配置是营造城市生态绿地景观的手段之一。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后的生态效应是否显著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的配置。因此,合理规划绿地,以生态统筹“绿色空间优先”,合理配置植物,使其形成稳定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1广州城市的背景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的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市域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又使岭南文化得以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交融发展.形成今天广州城市文化兼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广州人文资源丰富.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岭南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近年来,其绿地系统规划贯彻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模式,更趋人性化、大众化、生态与环境美兼得的局面,以“依法治绿、生态优先、系统整合、因地制宜、城乡结合、整体协调”为原则,“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为基本思路,旨在构建“翠拥花城”的生态化城市。即以广州市域“山、城、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云山珠水”,营造“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生态城市,形成典型的“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山水城市风貌,“云山‘珠水”是广州的美誉。 2广州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

郑州市公园绿地调查报告

郑州市公园 绿地问题调查报告 系别: 专业年级: 小组成员: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10日

目录 中文摘要 (3) Abstract (4) 一、引言 (5) (一)选题背景: (5) (二)相关概念界定: (6)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6) (四)课题研究内容: (7) (五)研究目的: (7) (六)研究方法: (8) (七)研究意义: (8) 二、调查结果分析 (9) (一)样本基本情况 (9) (二)满意情况 (10) (三)发展障碍 (12) 三、结论与建议 (14) (一) 主要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合理化建议 (15)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中文摘要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进步推动了公园绿地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只有重视在公园绿地布局分析、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绿地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绿地管理与旅游发展、应对灾难性气候等方面的思考,才能更好的促进公园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郑州作为花园城市,并有“绿城”的美誉,因此,此次以郑州市各个公园为对象来分析城市公园绿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郑州公园问题调查与分析

Abstract Urban park green space of urban green system as the important constituent, driving up a bridge between the man and nature,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urb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ark green spac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how to improve the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build affinity with the landscape features, has become a relationship to the urgent task for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ly then takes the in park green space layout analysis,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patial layout relations, park green space design and planning research, the green management Key word:Urban park green space shade park proble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绿地现状调查报告 前言: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校背靠重庆市永川区境内,地处东经105°38"—106°05",北纬28.56---29.34。位于黄瓜山(海拔约540m)东侧,面临卫星胡,处在离永川区中心15km的卫星胡度假区内。整个校园坐落于三山相应的峡谷和湖滨地带,现有用地54.29平方米,海拔304m—403m。该调查场地是校区内安全管理处及学生宿舍前小游园,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绿地现状调查报告,分小组测量结果显示如下: (一)自然条件 1.从气候要素分析,重庆属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春夏之交总是晚上下雨。夏季炎热多伏旱,最高温度达40,一般在35左右,下雨也会比较闷,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所以夏季应注意灌溉,冬季温暖,,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秋季阴雨绵绵。该调查区域气候变化多样,在四面围合的中心,风劲较强,形成独特的小气候环境。 2.地形地貌方面,此基地地形为梯田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较为平整的地块,主要表现为园路和草坪,第二部分为排水渠,主要表现为高起的小桥,第三部分是草坪绿化带,主要表现为桥左右地坪较缓的绿化带。 3.土壤是山地黄壤,由于平时对土壤的养护管理不够,加之土壤相对比较贫瘠,植物在相对较差的环境中,加之人为的践踏破坏,生

长状况不是很好。 4.面积大约平方米,适合小游园的规范面积,能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 5.从使用性质来看,它减缓气候压力,丰富环境,为同学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基地建设规划的利与弊,及建议 1.优势 该调查区域位于校园内一块比较大的绿地,利于植物造景和多种景观的形成。游园中1.5m的小路布置在起伏的绿篱中,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适合人们休闲娱乐。 2.劣势 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周围有化粪池,影响人们的游园心情; 植物杂乱,没有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有裸露的井盖及管理设施,影响景观环境;植被后期为辅较差,草坪质量较差,没有形成较好的植被景观;功能分区不够合理,公共设施较少且规划较为随意,不利于人们的正常休息。 3.建议 第一,加强对裸露井盖等的遮掩。第二,移植多种类的高大乔木,加强植物景观的层次性,通过数量的增加形成相对较封闭的环境,增加游园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整合一些植物的组织形式,加大组织的利用率。第三,宜修建一些小凉亭,适量增加休闲座椅和强身设施。第四,于加强对植物的后期维护,根据地形地貌及气候,选择适宜的植

城市公园绿地调查报告调研目的doc

城市公园绿地调查报告调研目的 篇一:邯郸城市公园调研报告 建筑调研实习报告 城市公园调研之 邯郸滏阳公园、龙湖公园调研报告 摘要:公园是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通过实地勘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随机访谈)、查阅文献、观察记录的方式对邯郸市滏阳、龙湖公园设施,环境,园物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考察,学习了公园值得借鉴之处,同时发现了公园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园问卷调查娱乐设施卫生环境园物管理建议 前言 1、调研的基本情况说明 公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陌生,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公园作为城市居民室外休息、观赏、游戏、运动、娱乐的设施,补充现代社会人类偏重于物质文明生活的缺陷,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享受自然的生活,陶冶情操。 公共绿地由城市公园、滨水绿带、城市道路绿地构成。

其中城市公园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休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服务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发展至今,城市公园绿地的种类、布局、形式、功能等越来越丰富,其中包括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专业公园,街旁绿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小型公园。它作为城市的主要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传播场所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特别是现在城市社会生活紧张忙碌,环境质量也不太好,公园在给城市提供好的环境的同时也是在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放松休闲娱乐的空间和场所,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公园建设的是否合理,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调查了邯郸市的滏阳、龙湖公园,公园都在正常开放阶段。调研手法:实地勘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随机访谈)、查阅文献、观察记录。 2、 (1)现状调研及分析现状调研及分析我们去公园,一方面进行实地勘察,一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与公园游人进行访谈了解。滏阳公园 位于邯郸市滏河大街南段,始建于1992年,是一座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论文

学校名称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调查报告 报告题目: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xxxx年x月xx日

临安城市绿地调查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张梦蝶园林131班201304010104)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问题逐步恶化,噪音、污染等问题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正视这些问题,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也愈发重要,引起了创建和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热潮。在此情况下,临安仍能荣获县市级“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 二、调查目的 了解临安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及绿地系统结构、布局、景观特色、植被状况等三、调查对象 临东公园、苕溪公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大学路、科技大道、环城北路、浙江农林大学 四、调查方式 采取实地勘察测量方法 五、调研成果 公园绿地篇 社区公园——临东公园 临东公园位于临东桥的一头,是临东小区的社区公园,同时也是是苕溪带状公园的一个节点。全园建设面积6000余平方米,绿化品种多达200余种,保留现有的地势地貌和植被分布。植物配置上采用相对集中的丛林式造景手法,以色叶树种为基调,确保建植后的山体植被季相分明,林相突出,结构明显。山顶是一座仿传统斗拱古建筑重檐的还乡亭,与太庙

山安国楼、功臣山功臣塔呈三足鼎立之势,空间景观视线成一体,使临安城内最富人文和历史底蕴的两座山,通过“还乡亭”与苕溪巧妙牵手。全园铺装采用各色花卉铺装,如松竹梅三君子,体现了临安的区域特征文化。但是作为一个社区公园,服务设施不足,没考虑到行动不便的老人活动,也没有儿童活动区。 花卉铺装——松花卉铺装——竹花卉铺装——梅 小区游园——吴越人家、林水山居 吴越人家分成南北两个区。南区的小游园靠近南区西入口,属于外向式游园,并与会所相结合,有微地形变化,故采用自然式布置。会所西面主要是老年活动区,亭廊结合植物景观,形成一个相对安静而又开阔的静区。会所东面主要是儿童活动区,地形相对平坦,设置了沙坑和一些游戏设施。外向式的小区游园将绿化空间从居住小区引向“外向”空间,丰富了街道景观的功能。北区的游园位于虽处于北区中心,是内向式的绿化空间,但位置靠近主入口,三面围合,一面开敞,提高居民的可达性,同时却也减弱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的地形优势,采用了山水格局的布置,也体现了临安的山水城市的特征。 林水山居的小区游园也是一个内向式的绿化空间,受到周围别墅群的环保围合,形成的空间环境比较安静,较少收到外界人流、交通的影响,增强了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该游园以水做主题,有静有动,有湖有溪,有宽有窄,形式多样,景观丰富。临湖还设有亭廊,提供休憩观赏场所。但是总体儿童活动范围较小,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 林水山居吴越人家北区吴越人家南区 风景名胜公园——钱王陵 钱王陵是唐末五代吴越王钱鏐的陵墓,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临安市“红色之旅”景点。钱王陵属于风景名胜区,位于锦城镇太庙山山脚,南接衣锦街,东邻浙江农林学院老校区,占地11300 平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 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及分类作者:佚名 时间:2008-10-13 浏览量: 内容提要:在分析一般城市绿地分类方法的同时提出新的分类法,进一步阐明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的原则及依据。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属性作了论述。 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由各类城市绿地互相联系组合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内容丰富多样,国内各地区和城市各有差异。在绿地的分类上也是方法多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作了研究和探讨,但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或出于自己研究目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概念含混、依据不一、内容交叉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组成及绿地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探讨出一种新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并进一步明确各类绿地的含义内容和空间特征,为今后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1城市绿地与绿地系统的含义 城市用地构成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绿地”,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绿地”,《辞海》释义为“配合环境创造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而形成一定范围的绿化地面或区域”;或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由此可见,“绿地”包括三层含义: ①由树木花草等植物生长所形成的绿色地块,如森林、花园、草地等; ②植物生长占大部的地块,如城市公园、自然风景保护区等; ③农业生产用地。而城市绿地则可理解为位于城市范围的绿地。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许多城市所做的绿地规划赋予城市绿地的含义只是前两个方面,不包括城市范围的农地,即狭义的城市绿地,也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城市绿化用地”或“城市园林绿地”。 所谓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 .2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 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因国家不同,其内容各有差异。如: 前苏联城市绿地系统一般包括城市居住区与市内公园、花

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

成都市绿地系统调查评价与改进建议方案 景区开发与管理093-1 曹裕梅 一、概况 ㈠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水系河流 4、地质土壤 5、气候条件 6、生物资源 7、旅游资源 ㈡社会经济条件 1、城市沿革 2、成都园林绿化的历史发展 3、行政区划与人口 4、经济发展 二、城市绿地现状与分析 ㈠城市绿地发展概况 ㈡城市绿地结构布局现状分析 ㈢城市热岛效应分析 ㈣绿地规划现状 三、现状主要存在问题 四、改进方案构想 ㈠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㈡规划的依据 ㈢具体措施 五、参考文献资料

一、概况 ㈠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介于东经102o54’~104o53’和北纬30o05’~31o26’之间,全市东西长192km,南北宽166km,幅员面积12390km2。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成都是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大陆地区机构、央企、外企西部或西南区域总部驻地主要城市之一。 2、地形地貌 全市地势差异显著,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m之间,最高处大邑县双河乡海拔为5364m,相对高差在1000m左右;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第四系冲积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垦殖指数高,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750m上下,最低处金堂县云台乡仅海拔387m。成都市东、西两个部分之间高差悬殊达4977m。由于地表海拔高度差异显著,直接造成水、热等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同,不仅西部山地气温、水温、地温大大低于东部平原,而且山地上下之间还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市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为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带来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水系河流 成都市市域范围内河流众多,主要分属岷江、沱江两大长江一级支流流域。岷江入口断面以上集雨面积23037km2,沱江入口断面以上集雨面积3403km2。市域内岷江流域面积10670km2,沱江流域面积1312km2,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85.8%和10.6%。除岷江正流、沱江正流从境外流入外,其余均发源于本市西部山区。境内河网主要由岷江、沱江两大水系组成,以岷江水系为主,呈复合的纺锤状,河网密度约 1.22km/km2,居全省首位。西南部河流属岷江水系,河渠密如蛛网,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漫延至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的南部地区逐渐汇流,南河和府河分别从新津县和双流县出境。东北部河属沱江水系,由鸭子河、湔江等沱江支流组成,均发源于西部山地,进入平原后向东流,至金堂县与自广汉入境的北河汇流成沱江后,从五凤镇出境。两大水系之间,有毗河、青白江沟通,使岷江部分水源注入沱江。 成都市降水丰沛,年均水资源总量为244.80亿m3。主要特点:一是河网密度大。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km/km2,加上驰名中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库、塘、堰、渠星罗棋布。2001年有效灌溉面积达36.6万km2。全市水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61.5万kw。二是水质优良。成都地处长江流域主要由大气降水、地下潜流和融雪组成,在流入成都平原之前,河道主要在高山峡谷之间,受人为污染极小,因而水质格外优良,绝大部分指标都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级标准。 4、地质土壤 成都市土地类型多样。按地貌类型可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地;按土壤类型可分为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黄棕壤等11类,按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可分为耕地、园林地、牧草地

临安绿地调查报告

临安城市绿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公园绿地 指向公众开放、以供人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调查内容:1.公园绿地与城市系统性,包括服务半径、主入口、城市体系。 2.公园绿地的自身系统性,包括服务设施、景观设施、空间变化、植物配置。 3.总结公园绿地的基本特征。 调查对象:人民广场 人民广场除具有绿地的一般美化、净化作用外,在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游乐休憩:约1000平方米 内置游乐、休憩和健身设施,考虑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 政治文化:约10000平方米 政府举办的宣传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 广场内分布较广的座椅,造型优美,可供游人休息和观赏。 服务设施 主要有儿童娱乐设施,全民健身设施,休息设施等。

广场中的山水自然山水景色的提炼与浓缩,是把自然的景色人工化。 植物配置 银杏 棕榈 柳 葱兰 美人蕉 栀子花 海桐 常春藤 地肤 矮牵牛 苏铁 孔雀草 鸡冠花 万寿菊 木槿 桂花 紫鸭趾草 凤尾兰 百日草 半枝莲等。 植物首先满足功能要求并建筑、园路、水景等环境相协调;以乡土树种为基调树种;积极引入外来树种;乔、灌、草结合。 公园绿地的基本特征: 1)与城市系统整体相协调,联系紧密,绿地与周围环境配合,自然融合在城市之中。 2)兼改造环境的生态功能和休闲娱乐文化宣传功能与一体。 3)自身功能体系完备,各种设施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服务群众。 4)体现当地乡土特征,帮助展现城市魅力。 5)植物配置多用乡土树种,植物种类丰富,搭配合理。 6)注重空间的变化,使人感到强烈的领域感和场所感,有景可看。 2.附属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校园绿地系统现状调查报告 在进行校园绿地规划之前,我们通过实地调研,观察场地基本情况等方法,获取了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绿地的基本资料。 一、儋州校区自然环境简况 1、地理概貌: 整个校区坐落于海南省西部的儋州市宝岛新村,周围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偶有散乱低矮山丘,比较近的几座分布在学校东面和南面。校区整体地形相对较平坦,北部教学区比南部的宿舍区稍高,以登峰路为中心,往东西两个方向,地势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西部的农学院基地方向比东部稍高。 2、水文及其生态状况: 学校南北两侧分别有一条河流,自西向东流淌,其干流在学校西侧分支,演变成为环绕学校的两条小河,其中南侧的水量较大,沿学生宿舍区----美食街流走;北侧河流流量稍小,从植物园和南药园之间穿过校园,最后与南面的河流在学校东北部汇合。由于南部河流在进行驳岸翻修,放闸没有蓄水,东湖干涸,但只有少量草本植物生长在底部。北部河流的堤坝于2009年受台风影响,被大水冲毁,此后并未修缮;加之流量偏小,植物园旁的人工湖常年缺水,其底部植物自然衍生出不同种类,且乔灌草层次丰富,植被茂盛。且南北两侧河道,除了河流本身,还有许多相连的水田、池塘,周围又环有林木,水鸟多栖息在附近。 3、气候和土壤: 地属海南岛的亚热带气候,旱季雨季分明。夏季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冬季温暖湿润,适合热带亚热带植物生长。偶有台风侵袭,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破坏力。当地土壤情况,由于该地区开发深度较浅,因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的不是十分严重,自然植被虽然被人工植被代替,但由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其恢复能力较强,即使是在生产用地的经济林里,也有野生地被。该区土地利用率高,农业生产发达。土地利用格局主要为林业用地、香蕉林和农田,其次为宅基地、乡镇工业用地和花圃用地。 4、生态环境概况: 校园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人类开发的影响。虽然周围大量的植被、环校的水体,都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人类开发力度过大,人群活动频繁,树木、草丛中已无大型哺乳动物,仅有鸟类、鼠类、蛇类、蛙类及昆虫类小型动物。以作物为特点的人工植被主要为水稻、橡胶、水果种植。 二、校园绿地现状调查 将校园视为小镇,则儋州校区的绿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1、公园绿地: (1)位于校园东北侧的植物园和南药园:可将其视为公园。该场地范围较大,内有丰富植物。园内沿园路设有简单座椅和廊架,没有太多的服务设施,游园以游览为主。与植物园相连,外侧河边有开阔草地,设有少量石桌石凳,平时使用率较高,多为傍晚锻炼和散步的去处,也做游园之后休憩停留的地点。南药园以药类植物为主,全园分区,沿河呈带状分布,园内没有任何可供休憩的设施。 (2)位于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的带状公园:(由三部分组成) ①位于新教楼前的广场:由于校区内缺乏硬质铺装的场地给人们活动,加之该场地内

城市绿地调查分析

儋州市绿地现状分析 摘要:街道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骨架,它是城市活力所在城市的建设会对道路绿地带来一定影响道路绿地具有遮荫、减噪、滞尘、造氧和美化道路等功能道路绿地的类型及其应用的植物种类、数量及配置都对现代都市的美化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儋州市街道绿地存在景观差、功能弱、生态脆弱等诸多问题,要改善儋州市绿地系统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对街道绿地进行多方面的整顿治理。 关键词:街道绿地中心地段现有问题改进措施 正文: (一)绿地现状分析 那大是儋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南西部的交通枢纽、风景旅游区的服务基地、以发展金融、商贸和高新技术工业为主的、具有优良人居环境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在1988年版规划的基础上,那大市区布局结构逐步调整为:“一条轴线,两个工业区,三条环路,四个广场,五个居住区、六个公园和一个城市中心区”。由此,那大市的绿地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即:街道绿地、公园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及其他附属绿地组成。 当前儋州市区绿地沿一条主轴线——中兴大街向南北展开。该大街东起美扶,西至工业大道,全长约7.3公里,红线宽度60米,横断面为四块板形式;除途经现有的体育中心、市政府广场外,还串联了城市所有的居住区和中心区,

为市区主要的生活性干道和景观主轴线。市区主要公共绿地有:“四个广场”——在市中心区内,位于解放路和东风路交叉口处设置商业广场;在中兴大街西段,利用规划的公共绿地布置市民广场;在中兴大街中段,利用政府大楼门前的广场绿地布置行政广场;在交通大道北端,布置火车站广场——均分布于各主要道路沿线。因此,街道绿地是城市环境的骨架,它是城市活力所在城市的建设(老城区改造、道路拓宽和改造等)会对道路绿地带来一定影响道路绿地具有遮荫、减噪、滞尘、造氧和美化道路等功能道路绿地的类型及其应用的植物种类、数量及配置都对现代都市的美化和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街道绿地是儋州市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角色。 儋州市街道网络以中兴大街为中轴,市区沿内环路(由文化路、南京路、儋耳路、龙华路、大通路组成)展开。围合面积约4.0平方公里,该范围是城市核心部位,对中心区的交通组织有疏解分流、不受过境车辆穿越的作用。 通过对该范围的调查研究,共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道路绿地未能很好的适应道路的性质及功能。不同公路的等级、宽度、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