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财政学》课后练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导论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B、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C、消除收入分配不公D、促进经济的稳定的增长

2、?财政分配的主体()。

A、国家B、家庭C、企业D、个人

3、?从财政分配的实际情况来考查,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A、社会产品的全部B、剩余价值的全部C、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社会产品中的一部分4、?财政属于()范畴。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5、在财政分配中,()居于主动的支配地位。

A、企事业单位B、居民个人C、国家D、中央政府

6、财政分配的依据是国家的政治权力,因此财政分配具有()特点。

A、强制性和自愿性B、无偿性和有偿性C、有偿性D、强制性和无偿性

7、混合产品的供给,()。

A、只能由政府来提供

B、只能由社会成员来提供

C、既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来提供

D、只能由市场主体来提供

8、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花园

C、教育

D、桥梁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配置资源的主体。

A、市场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10、同时具备效用的不可分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征的物品是()。

A、私人物品

B、公共物品

C、纯公共物品

D、准共公物品

11、财政调节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维护国家职能

12、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历史条件

D、文化条件

二、多项选择

1、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主要区别是()。

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

C、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行驶其职能的物质需要D、财政分配的集中性、强制性和无偿性

2、财政分配对象,从价值形态看有()。

A、全部社会产品价值B、剩余产品价值M部分C、包含有折旧基金C部分D、职工劳动报酬的V部分3、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手段有()。

A、税收B、转移支付C、收入政策D、发挥财政监督机制

4、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发生在()。

A、政府决策失误

B、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C、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D、寻租行为

5、下列项目中,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A、国家征税

B、发行国债

C、销售商品

D、国家投资修建青藏铁路

E、王鸣到北海旅游

6、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的特征表现为()。

A、竞争性

B、非竞争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E、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7、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主要表现在()。

A、公共产品

B、外部效应

C、完全竞争

D、收入分配不公

E、经济波动与失衡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职能

D、维护国家职能

E、监督管理职能

9、在现实生活中,财政配置资源主要运用的财政手段是()。

A、税收

B、投资

C、财政补贴

D、国债

10、()属于纯公共物品。

A、国防

B、高速公路

C、医院

D、灯塔

E、家用热水器

11、下列各种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有()。

A、行政管理

B、国防

C、普及教育

D、基础科学研究

E、生态环境保护

三、判断

( )1、财政是一种分配,但并不等于说分配就是财政。

( )2、财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财政产生后,国家也就随之出现了。

( )3、国家产生以后,创造出了财政这种分配形式。

( )4、国家的产生是财政从一般分配中独立出来的原因。

( )5、财政分配的主动权和支配权在国家,即国家是财政分配活动的决定者和组织者。

( )6、历史上财政收支都是货币形式。

( )7、在外部效应中,工厂进行污水、废气排放时所产生的效应属于正效应。

( )8、当市场出现垄断现象时,仅靠市场机制的调节,是难以达到资源配置最优的。

( )9、由于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所以需要政府介入或干预。

( )10、政府干预是对市场失灵的矫正,因此政府干预总是有效的。

( )11、政府职能的“越位”有利于提高市场的效率。

( )1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13、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

四、名词解释

财政社会公共需要公共物品市场失灵资源配置职能

五、简答题

1、财政产生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

2、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3、怎样区分纯粹的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或混合公共物品?

4、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六、论述

1、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2、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3、论述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第二章财政收入

一、单项选择

1、财政收入的规模从根本上讲取决于()。

A、商品交换的规模

B、生产发展的规模

C、社会消费的规模

D、基建所需资金的规模

2、中外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税收B、债务收入C、上交利润D、规费收入

3、()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A、农业B、工业C、商业D、建筑业

4、我国财政收入从价值构成上看主要来自()。

A、CB、VC、MD、V十M

5、财政收入中,来源于M的收入,是通过()来实现的。

A、发行公债B、征税C、上交利润D、罚没收入

6、我国经济所有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外资经济

7、企业的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应归( )分配。

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8、财政收入中,占比重最大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入

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

9、财政收入中的罚没收入是属于()。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入

C、债务收入

D、非税收入

10、在财政收入的分类中,能反映国家产业结构的是()。

A、按取得收入的依据分类

B、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分类

C、按收入来源构成的经济成分分类

D、按收入来源的产业部门分类

11、从经济成分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国有经济收入

B、集体所有制收入

C、私营经济收入

D、三资企业的收入

12、从产业部门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13、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取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资产收入

D、其他收入

二、多项选择

1、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

A、税收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非税收入

E、利润

2、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有()。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府的分配政策

C、价格变动

D、政府的职能及范围

E、技术进步

3、财政收入中非税收收入的形式包括( )。

A、企业收入

B、债务收入

C、专项收入

D、规费收入

E、罚没收入

4、目前我国直接来自V的财政收入有()。

A、个人所得税

B、居民购买国债

C、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

D、国家出售高税率的消费品

5、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债务收入包括()。

A、国家公债

B、向外国政府的借款

C、企业债券

D、银行债券

6、下列属于规费的项目有()。

A、工商执照费

B、商标注册费

C、公证费

D、结婚登记费

E、诉讼费

三、判断题

( )1、增加科技投入可以促进财政收入加速增长。

(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对财政收入状况起着决定作用。

( )3、国家征税与国家发行公债是同等性质的财政收入形式。

( )4、政府公共财政收入是政府以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依据财产权力,主要以税收形式筹集的财政收入。( )5、财政收入中来自C的部分,过去主要是国有企业上缴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

( )6、财政收入中的纵向公平是指,财政收入应当使负担能力不相同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相同的财政收入负担。( )7、发展经济,广开财源的原则是社会主义财政筹集财政资金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 )8、财政收入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同比例的增长,这种增长只是名义增长。

四、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财政收入规模

五、简答

1、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那些。

2、按照财政收入的来源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3、为什么政府一般不宜从C的部分取得财政收入。

4、社会产品价值中V的部分,能不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为什么?

5、简要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变动的过程的原因。

六、论述

1、从价值结构的角度,分析增加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

2、论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第三、四章税收原理与税收制度

一、单项选择

1、国家向纳税人征收税款凭借的是()。

A、国家的政治权力

B、财产所有权

C、国家的经济垄断地位

D、生产经营权

2、一种税和另一种税区分的主要标志是()。

A、纳税人

B、纳税环节

C、课税对象

D、税率

3、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是()。

A、纳税环节

B、课税对象

C、纳税人

D、税率

4、被称为经济自动稳定器的是指()。

A、幅度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统一比例税率

5、我国目前实行的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

A、13%

B、17%

C、6%

D、10%

6、增值税是一种()。

A、价外税

B、价内税

C、收益税

D、行为税

7、()是对生产、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或购买金额征收的一种税。

A、营业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关税

8、衡量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指标是()。

A、企业利润和企业所得税的比例关系

B、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C、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工资

D、税收收入占总产值的比例

9、下列税种中,那些属于流转税()。

A、营业税

B、屠宰税

C、房产税

D、印花税

10、那种税属于财产税类()。

A、车船使用税

B、资源税

C、印花税

D、契税

11、下列商品课税中,税负最容易转嫁的是( )。

A、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B、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C、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小的商品

D、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

12、我国的土地增值税开始实行( )超额累进税率。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13、下列税收转嫁方式中,属于纳税人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自我消化税款的是()。

A、消转

B、税收资本化

C、前转

D、后转

14、消费税实行的征收办法为( )。

A、价内税

B、价外税

C、价内价外税

D、超额累进税

15、按()分类,可将税收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A、课税环节

B、税收缴纳的形式

C、计量标准

D、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16、下列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关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增值稅

17、对需求弹性大而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服务)征税所造成的税负宜采用的税负转嫁方法应该是()。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18、我国营业税采用()。

A、定额税率

B、累进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

D、比例税率

19、企业所得税是()。

A、流转税

B、财产税

C、从量税

D、直接税

20、在销售收入中,只允许扣除外购生产资料中的非固定资产项目(或其已纳税金)的,称为()增值

税。

A、消费型

B、收入型

C、增值型

D、生产型

21、某高校教授2010年5月工资收入5000元,当月又取得稿酬6000元,则该教授本月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为()。

A、1285元

B、997元

C、1057元

D、1345元

二、多项选择

1、税制要素包括()。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减税和免税

E、纳税环节和纳税期限

2、按课税对象不同,可以把我国全部税种分为()。

A、流转税

B、所得税

C、资源税

D、财产税

E、行为税

3、减免税的主要形式有()。

A、附加和加成

B、减税和免税

C、起征点

D、免征额

4、按照计税依据我国税收可分()。

A、从价税

B、从量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5、我国现行所得税类的主要税种有()。

A、增值税

B、营业税

C、企业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6、我国现行的财产税类有()。

A、土地增值税

B、契税

C、车船税

D、房产税

7、纳税义务人违反税法的行为主要有()。

A、欠税

B、抗税

C、偷税

D、漏税

8、?违反税法应负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中实施的行政处罚措施有()。

A、由税务机关追缴偷税、欠税、骗税等应纳税款

B、加收滞纳金

C、罚款

D、没收非法所得

9、我国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为()。

A、销售货物

B、转让无形资产

C、加工修理修配

D、进口货物

10、我国消费税现采用()两种税率。

A、差别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统一比例税率

11、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 )。

A、生产型增值税

B、消费型增值税

C、收入型增值税

D、发展型增值税

12、一般来说,可能由商品购买者承担税负的转嫁方式是( )。

A、前转

B、后转

C、混转

D、消转

E、税收资本化

13、下列税制中,属于所得税类的有( )。

A、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C个人所得税D、营业税E、农(牧)业税

1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从量税B、从价税C、价内税D、价外税E、货币税

15、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价内税B、价外税C、直接税D、间接税E、地方税

16、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为标准分类,税收分为()。

A、直接税B、间接税C、中央税D、地方税E、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7、税收的性质是()。

A、取之于民

B、还之于民

C、强制性

D、无偿性

E、固定性

18、税制三要素是指()。

A、纳税人

B、纳税对象

C、税目

D、税率

E、税源

19、我国现行税率分为()。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全额累进税率

D、超额累进税率

E、定量税率

20、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税收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信用性

E、不确定性

三、判断题

( )1、税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税收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以存在,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 )2、我国的税收制度,经过多次变革,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建立起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复

合税制。

( )3、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普遍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 )4、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 )5、计税依据中不准予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 )6、当今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单一税制。

( )7、行为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 )8、税目是税收活动的中心环节和核心要素,在其他要素确定的条件下,税目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纳税人税收负担的轻重和国家税收收入的多少。

( )9、现行的流转税主要由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组成。

( )10、负税人是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11、当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大于起征点时,对超过部分征税。

( )12、当课税对象大于免征额时,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 )13、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 )14、按照目前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规定,消费税属于地方固定收入。

( )15、按照目前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规定,增值税属于中央固定收入。

( )16、按照目前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规定,资源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 )17、征税对象反映征税的深度,税率反映征税的广度。

( )18、我国目前的流转税体系中,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

( )19、超额累进税率具有累进幅度比较缓和,负担合理的优点。

( )20、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四、名词解释

税收税负转嫁税收制度纳税人税负归宿负税人税率起征点免征额

五、简答

1、简述税收的形式特征及税收的作用。

2、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因素。

3、简述税收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4、简述增值税的特点。

5、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如何选择申报缴纳方式?

六、论述

1、试论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如何加快推进当前的税制改革。

七、计算

1、某洗衣机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2月发生以下经营业务:

(1)批发销售洗衣机一批,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0万元。

(2)向个体户销售洗衣机一批,价税合并收取销售额80万元。

(3)购进原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和进项税额分别为240万元、40.80万元,专用发票本月已通过税务机关的认定。另外支付运费1.3万元,并取得承运单位开具的普通发票。

(4)购进生产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和税款分别为120万元、20.40万元。

要求:计算该洗衣机厂2010年2月应纳的增值税。

2、中国公民孙先生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任职,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其2006年度的收入情况如下:孙先生每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8000元;一年取得董事费收入5000元;转让自有房产两间,取得转让收入80000元,转让过程中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5000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房产原值为50000元;取得国库券利息收入2000元;取得银行存款利息收入3000元。

要求:(1)请问孙先生在2006年度应就哪几项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2)分别计算孙先生各项应税所得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计算孙先生2006年度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3、周先生为计算机方面的高级工程师,2010年度的个人收入包括:每月工资5600元;5月份转让一项专利取

得转让收入50000元;6月份到国内某理工大学讲学一次,收入8000元;10月份到美国讲学,美国方面支付薪金折合人民币20000元,并已按美国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1500元。

要求:试计算周先生2010年度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4、假设你在25岁在浙江参加工作,每月工资5500元,年底一次性发放奖金12000元;你在30岁时存款达到20万元,花费80万元买了普通住宅一套,其中贷款30万元;35岁花费10万元买了一辆小汽车,贷款5万元;38岁时发表小说获取稿酬6000元;在你40岁时,中了5万元彩票奖。

要求:试计算你到60岁退休共缴纳了哪些税?税额分别是多少?总额是多少?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单项选择

1、在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国防支出

B、抚恤事业支出

C、自然灾害支出

D、补贴支出

2、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是指国家财政用于文教科卫等事业部门的()。

A、事业费支出

B、人员经费支出

C、建设费支出

D、公务经费

3、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分类,占财政支出比例最大的()。

A、经济建设支出

B、债务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国防支出

4、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属于()支出。

A、补偿性

B、消费性

C、转移性

D、投资性

5、()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预防性支出D、创造性支出

6、衡量和考察财政支出的指标通常是以财政支出的()来表示。

A、绝对量B、相对量C、实际指标D、效益指标

7、财政支出在世界各国都呈现出()的趋势。

A、上升B、降低C、平衡D、下滑

8、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过程。

A、发放补贴B、利息支出C、回笼货币D、资源配置

9、在效益分析中,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采用()。

A、成本——效益分析方法B、最低费用选择法C、公共劳务收费法D、零基预算法

10、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A、自有资金B、企业资金C、国家预算资金D、信贷资金

11、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只是()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财政补贴D、财政透支

12、人口因素和文化背景等因素,属于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的()。

A、经济性因素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技术性因素

13、财政补贴在财政支出中是()的组成部分。

A、消费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4、转移性财政支出将直接影响()。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15、财政总支出中,最主要的支出是()。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16、消费性财政支出中包括()。

A、流动资金支出

B、支援农业支出

C、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17、属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项目是()。

A、基建支出

B、国防支出

C、文教支出

D、卫生支出

二、多项选择

1、安排财政支出必须坚持的原则有()。

A、收支平衡的原则

B、量入为出的原则

C、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

D、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原则

2、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

B、经济建设支出

C、科教文卫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3、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可分为()。

A、积累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补偿性支出

4、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说法正确的有()。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增长理论

B、它是皮考克和威斯曼“替代效应”的理论基础

C、美国财政学家马格斯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理论

D、美国财政学家罗斯托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理论

5、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包括()。

A、行政管理费

B、公安支出

C、武装警察部队支出

D、司法检察支出

E、外交支出

6、国家可以利用()等多种手段支援农业。

A、减税

B、预算安排支农奖金

C、财政贴息

D、增加工资

7、社会保障包括:()。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E、法律援助

8、下列属于消费性支出的是()。

A、挖潜改造支出

B、行政管理费

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

D、文教科卫事业费

E、地质勘探

9、用于文教卫生事业的支出属于()。

A、生产性支出

B、非生产性支出

C、社会消费性支出

D、投资性支出

E、转移性支出

10、政治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政局是否稳定

B、政体结构

C、行政效率

D、宏观经济政策

E、人口因素

11、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

A、补助支出

B、捐赠支出

C、债务利息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

E、社会文教支出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包括()。

A、机会成本分析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最低费用选择法

D、公共定价法

三、判断

( )1、购买支出可以直接增加当期的社会购买力,并由政府直接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运用得当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 )2、社会保障支出和国防支出属于财政转移性支出。

( )3、财政支出根据经济性质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 )4、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提高。

( )5、国债还本付息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

( )6、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只适用于私人部门。

( )7、我国的政府投资占社会投资的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

( )8、当购买支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占较大比重时,财政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较大,执行国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较强。

( )9、政府采购为非商业性采购,它不是以盈利为目标,也不是为卖而买,而是通过购买为政府部门提供消费品或向社会提供公共利益。

四、名词解释

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财政贴息政府采购制度

五、简答

1、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内容和意义。

2、影响财政支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有哪些?

4、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5、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

6、瓦格纳法则。

六、论述

1、试论在财政支出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

2、结合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第六章国债

一、单项选择

1、国债是国家以()的身份利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分配方式。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债务人或债权人

D、债务人和债权人

2、国家公债是国家依据()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

A、信用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对等

3、国债作为国家信用,具有信用的共同特征,这就是()。

A、无偿性

B、偿还性和非强制性

C、有偿性

D、强制性

4、国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国家职能的扩张

B、加强财政的地位

C、财政赤字

D、稳定经济

5、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不包括()。

A、动用财政结余

B、发行货币

C、增加税收

D、发行公债

6、公债的发行主体是( )。

A、企业

B、银行

C、国家

D、个人

7、能够使公债收入跟其他财政收入明显区别开来的是公债的( )。

A、自愿性

B、灵活性

C、有偿性

D、直接返还性

8、将公债划分为中央公债和地方公债,其划分的依据是()。

A、举债的方法不同

B、举债的主体不同

C、流通与否

D、发行的区域不同

9、国家出售公债可以()货币量和总需求。

A、增加

B、减少

C、稳定

D、加速

10、目前,世界各国一般将()年之内的债券看做短期债券。

A、一

B、二

C、三

D、十

11、按公债()分类,可分为自由流通公债和非自由流通公债。

A、还本付息方法

B、流动方式

C、偿还期限

D、发行的地域

12、国家依据有借有还的原则取得的财政收入,称为()。

A、财政透支B、发行国债C、银行信贷D、基建投资

13、国债的功能之一是()。

A、弥补财政赤字B、扩大外贸规模C、削减行政管理费D、降低利率

14、还债的收入来源最终还是()。

A、罚没收入B、规费收入C、企业收入D、税收收入

15、国债规模首先受()的制约。

A、认购者负担能力B、政府偿债能力C、企业还贷能力D、居民消费能力16、国债是由()直接举借的债务。

A、中央政府B、地方政府C、国有企业D、居民

17、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设立偿债基金B、依靠财政盈余C、通过预算列支D、举借新债18、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指()。

A、发行市场B、流通市场C、国债市场D、证券市场

19、债务依存度是指()。

A、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

B、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C、当年公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

D、当年公债累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20、弥补财政赤字的可靠办法是()。

A、动用历年财政节余

B、发行公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向中央银行透支

二、多项选择

1、国债的功能为()。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建设资金

C、救济受灾地区的人民生活

D、调节经济运行

2、一国国债的适度规模取决于如下因素()。

A、国家基本建设规模

B、认购人的应债能力

C、国家的偿债能力

D、国债的使用效益

3、按国债筹措和发行期限,可分为如下几种()。

A、短期国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长期国债

D、中期国债

4、在债务管理中,衡量国债负担与限度的指标一般有以下几个( )。

A、国债负担率

B、国债依存度

C、国债偿债率

D、国债利率

5、国债的发行价格有( )。

A、批发价发行

B、折价发行

C、平价发行

D、零售价发行

E、溢价发行

6、国债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固定收益出售方式

B、公募拍卖方式

C、连续经销方式

D、直接推销方式

E、综合方式

7、国债偿债资金的主要来源有()。

A、预算直接拨款

B、预算盈余资金

C、发行新债偿还旧债

D、建立偿债基金

8、财政收入中的公债收入包括()。

A、发行公债和国库券

B、发行金融债券

C、发行股票

D、向外国政府借款

E、向国际组织借款

9、公债的特点有()。

A、稳定性

B、有偿性

C、自愿性

D、强制性

E、灵活性

10、以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可将公债分为()。

A、中央公债

B、地方公债

C、发行债券

D、自由公债

E、国家借款

11、以下对公债和国债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公债包括内债和外债

B、公债的主要部分是内债

C、公债仅局限于内债

D、国债是公债的主要部分

E、公债包括中央债和地方债

12、政府可选择使用的公债偿还方式主要有()。

A、一次清偿法

B、抽签偿还法

C、市场购销法

D、以旧替新法

E、公募招标方式

13、国债的结构能够包括以下内容()。

A、应债主体结构

B、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

C、国债期限结构

D、国债币种和面值结构

14、表示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有以下哪些()。

A、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

B、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额

C、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D、当年到期需支付的利息

15、国债顺利发行的利率取决于以下的因素()。

A、市场利率

B、银行利率

C、政府信用

D、社会资金余缺的状况

三、判断

( )1、公债即国债,它是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也是唯一形式。

( )2、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无本质区别。

( )3、永久公债又称不还本公债,是发行时不规定还本日期,仅按期支付利息。

( )4、国债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 )5、税收具有有偿性,而国债是无偿的。

( )6、发行国债所带来的不利后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二是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 )7、在充分就业情况下,即使不考虑债务的还本付息问题,国债发行也必然会挤出一部分民间投资或消费,减少民间部门的资本形成率和经济效率。

( )8、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或公债。通常将中央债称为国债,地方债称为公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 )9、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即借债的方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 )10、国债负担率反映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国际公认控制标准为60%。

四、名词解释

公债国债内债外债国债负担国债限度国债余额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国债市场

五、简答

1、简述国债与其他财政收入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国债与银行信用的联系和区别。

3、什么是国债市场?国债市场有哪些功能?

4、发行国债应遵循那些原则。

5、优化国债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6、偿还国债的资金来源。

六、论述

1、如何正确认识国债的功能和作用?

2、试论国债发行市场与国债流通市场的关系。

3、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

4、试述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国债市场。

第七章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体制

一、单项选择

1、国家预算是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政府年度(),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法律文件。

A、财政收支计划

B、国家的基本财政政策

C、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D、中央财政收支情况分析

2、我国的国家预算是由()组成。

A、中央财政部门预算和地方财政部门预算

B、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

C、省预算和中央预算

D、省级预算和县级预算

3、我国现行的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

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划分税种,分级核算

C、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分成

D、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4、我国的地方预算分成()级。

A、3

B、4

C、5

D、6

5、现行预算的收入分为中央预算收入、地方预算收入和()。

A、中央预算的临时收入

B、地方预算的非固定收入

C、中央和地方预算共享收入

D、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其他收入

6、我国从()起全面实行分税制的预算管理体制。

A、1998年

B、1990年

C、1992年

D、1994年

7、预算外资金具有自主性、专用性和()的特点。

A、独占性

B、排它性

C、分散性

D、集中性

8、我国预算年度的起始期限为( )。

A、当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B、当年的4月l日至次年的3月31日

C、当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9月30日

D、当年的7月l日至次年的6月30日

9、各级政府预算草案必须经( )审批后才能生效。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各级政府

D、各级财政部门

10、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财权与事权相对称

C、兼顾公平与效率

D、体制相对稳定

11、现行分税制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为( )。

A、中央固定收入

B、地方固定收入

C、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D、调剂收入

12、现行分税制将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须的税种划分为( )。

A、中央固定收入

B、地方固定收入

C、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D、调剂收入

13、在下列预算年度中,属于历年制预算的是( )。

A、当年的4月1日到次年的3月31日

B、当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C、当年的10月1日到次年的9月30日

D、当年的1月1日到12月1日

14、经常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事业收入

15、资本预算的收入形式主要是(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事业收入

16、现代财政预算最早出现于(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日本

17、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必须采取一定形式公诸于众,并置于人民的监督下,这是财政预算的( )。

A、公开性

B、法定性

C、时效性

D、完整性

18、我国预算的批准权力机构是()。

A、各级政府

B、国务院

C、各级财政部门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划分财力和财权的依据与基础是( )。

A、收支范围的划分

B、职权范围的划分

C、事权的划分

D、投资权的划分

20、我国分税制把增值税划为( )。

A、中央税

B、地方税

C、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D、直接税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收支的划分方法通常采用( )。

A、统收统支

B、分税制

C、分级包干

D、包税制

22、我国现行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是( )。

A、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B、划分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C、预算包干

D、分税制

23、按照政府间职能分配的原则,以下职能不应由中央政府承担的是( )。

A、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经济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消防工作

D、本国某城市申办奥运会

24、下列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的是()。

A、关税

B、消费税

C、所得税

D、契稅

二、多项选择

1、国家预算是()。

A、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B、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法律文件

C、国民经济的计划草案

D、社会综合发展计划的基础

2、国家预算的组成与()密切相关,原则上一级政权有一级预算。

A、不同地区人口的多少

B、国家政权结构

C、社会经济发达程度

D、行政区划

3、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包括()。

A、自主性

B、独占性

C、专用性

D、分散性

4、我国预算外资金主要包括()。

A、地方财政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B、合资企业拥有的各种基金

C、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D、农村集体的公积金

5、?依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主要承担()的支出。

A、国家安全和外交

B、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

C、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协调地区发展和实施宏管调控

6、国家预算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而筹集分配财政资金的工具,具有以下特征()。

A、法律性

B、年度性

C、公开性

D、统一性

7、地方预算由以下哪些级次的预算共同构成( )。

A、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

B、设区的市预算

C、乡(镇)预算

D、县预算

E、村预算

8、中国分税制改革有待完善的问题有()。

A、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

B、税收管理权限划分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C、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

D、税种划分不科学

9、下列税种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 )。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地方银行所得税

D、个人所得税

E、铁道部集中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财政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B、财政预算是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

C、财政预算反映着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

D、财政预算是财政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E、财政预算应该公之于众

11、我国分税制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按税种将财政收入划分为()。

A、中央税

B、地方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E、中央地方共享税

12、2002年起,我国分税制中,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税种有()。

A、增值税

B、资源税

C、所得税

D、消费税

E、证券交易税

13、我国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有()。

A、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

B、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C、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D、配套改革和其他政策措施

E、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以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

三、判断题

( )1、为了保证各级政府的经济和政治任务,原则上是有一级政权就应建立一级预算划定一定的收支范围。( )2、国家预算由财政部审查,国务院审批。

( )3、国家总预算由财政部汇编,地方总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汇编。

( )4、批准后的国家预算需要调整的,必须由同级党委会审批,任何其他个人不得肆意违反。

( )5、在不变动预算支出总额的条件下,局部地改变资金的用途,进行局部预算调整,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流用范围,并经过一定的批准程序。

( )6、国家财政的预算要经过国家立法机关的审查批准才能生效,是国家重要的法律文件。

(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和地方总预算草案。

( )8、我国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 )9、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帐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 )10、分税制改革的核心是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发挥国家财政的职能和作用,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 )11、中国的预算年度采用跨年制。

( )12、资本预算的支出形式主要是指用于文教和行政国防等方面的经费开支。

( )13、经常预算的支出形式主要是指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开支。

( )14、财政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资金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财政预算执行的总结。

( )15、我国实行分级预算,最低一级为县、自治县、县级市、市辖区级预算。

四、名词解释

国家预算复式预算经常预算?(经费预算) 资本预算(建设预算) 预算调整预算外资金国家决算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转移支付制

五、简答

1、简述国家预算的原则。

2、预算调整方法包括的内容。

3、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内容和特点。

4、简述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

5、简述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变化。

6、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收支划分的标准。

六、论述

1、试述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试述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及其完善措施。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在收入总额中,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 (2)工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上升;农业各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关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 (3)除预算内收入,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外收入上升。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下降。不同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中国的税收收入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与无偿获得各类收入不同的是政府还可以通过借债获得债务收入。 (6)财政级次是根据政府行政级次来划分的,有几级政府,便有几级财政。 1.财政学形成过程中推动的人物。 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其《国富论》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公共选择学,布坎南,阿罗,《民主财政论》;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利茨 2.财政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早起财政思想;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现代财政理论。 3.经济学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怎么样,非客观的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联系。回答是什么,会怎样,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形成的过程与内容) 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试卷四

模拟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治理垄断所产生效率损失问题的措施是( ) A、征税 B、反垄断立法 C、公共定价 D、取消区域间的竞争壁垒 3.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筹集应主要由()承担。 A、农民个人 B、国家财政 C、银行贷款 D、社会集资 4.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量为( )。 A、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B、单个消费者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纵向加总所得到的总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点所决定的产品数量。 C、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的加总。 D、每个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与公共产品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数量中的最大数量。 5. 如果假定各个人收入的边际效应是一个常数,()原则意味着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收取等量的税。 A、比例牺牲 B、最小牺牲 C、均等牺牲 D、以上都不对 6.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7.政府在为自然垄断产品定价时,会产生企业亏损问题的定价方法是( ) A、边际成本定价 B、二部定价 C、平均成本定价 D、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定价 8.竞争市场上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需要为目标的公共定价主要针对以下产品() A、奢侈品 B、耐用消费品 C、高档消费品 D、生活必需品 9.关税依其课税对象的性质属于()。 A、所得税 B、流转税 C、财产税 D、资源税 10.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 A、财政性资金 B、信用资金 C、企业资金 D、闲置资金 11.政府预算由()负责审批。 A、财政部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地方政府

财政学期末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债的功能之一是()。 A、弥补财政赤字B、扩大外贸规模C、削减行政管理费D、降低利率 2、财政分配包括()。 A、组织收入B、安排支出C、发行公债D、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 A、满足国家职能需要 B、满足政府职能需要 C、满足社会成员需要 D、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4、下列属于典型公共物品的是( ) A、收费公园 B、高等教育 C、国防设施 D、高速公路 5、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产品 B、社会产品价值 C、剩余产品 D、剩余产品价值 6、下列税种中,属于共享税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关税 7、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事业单位 8、弥补财政赤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银行透支 B、发行债券 C、增加税收 D、发行货币 9、从价税与从量税是按照下列那个标志进行的分类() A、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B、按税收管理体制 C、按课税标准 D、按课税对象的性质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1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在() A、物价水平保持不变 B、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 C、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D、劳动力充分就业 12、综观财政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可以归结为()的冲突与权衡 A、政府与市场 B、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C、失业与通货膨胀 D、公平与效率 13、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的规模() A、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B、中央收入占GDP比重 C、地方收入占GDP比重 D、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14、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15、西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及运筹资金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 A、保障项目单一 B、社会保障资金没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B、社会保障支出依法由企业来安排D、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有明显的宏观调控动机 16、高等教育需要实际是一种() A、私人需求 B、团体需求 C、纯公共需求 D、准公共需求 17、财政补贴通过直接影响()来影响经济 A、资源配置结构 B、相对价格结构 C、供给结构 D、需求结构 18、国债利率水平应当() A、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2017年秋季《公共财政学》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公共财政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纯公共物品 答:纯公共物品有两个特征,第一,非竞争性,即多一个人受益不会增加任何成本。第二,非排他性,即要将个人排除在享受纯公共物品之外,通常很难做到或不可能做到。 2.财政收入 答:所谓财政收入,是指公共部门为供应财政支出的需要,自家庭、企业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 3.消费税 答:消费税是以消费品(或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的统称。 4.外部性 答:许多产品的生产或消费,可以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和经济利益,这些成本或收益在企业或个人进行经济决策时往往不予考虑,成为外部化了的成本或收益,这就是外部性。 5.财政投资 答:财政投资是指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资金为来源的投资活动。 6.横向公平 答: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公共财政的职能主要包括什么? 答: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是公共财政的三大职能。 2.公债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公债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当政府职能日益扩大,仅凭税收不能满足开支以至出现赤字时,它就必须举债;二是社会上要有充足的闲置资金,可供政府借贷。 3.财产课税主要包括哪些税种? 答:财产课税是以一定的财产额为对象,向拥有或转让财产的纳税人课征的税。财产税主要包括一般财产税、特别财产税、财产转移税。 4.政府的收入再分配项目主要包括什么? 答:有两种主要的收入再分配项目:公共援助项目——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群提供救济;社会保险——向退休人员、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业者和病人提供保险金。 5.为什么在有些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还要干预市场? 答:第一,竞争性市场可能无法产生社会满意的收入分配。第二,有人认为,即使拥有完全信息的个人,也不能对他们消费的产品做出很好的判断,这样政府强迫人们消费某些物品(称为有益物品)就有了理论依据。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案例分析复习题

案例1: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当火车驶过农田的时候——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20世纪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A.C.庇古。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车)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和阿尔钦同游日本。他仍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思考: (1)、什么是外部效应?在这个案例中外部效应是正的还是负的?体现在哪些方面? (2)、市场失灵有哪些表现? (3)、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4)、为什么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优势? (5)、政府主要通过什么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列明政府活动的主要范围。 案例:2: 阅读以下案例资料,根据资料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文化三农等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按照教育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2003-2007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达2.43万亿元,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年均增长18.8%,较好地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3-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情况 单位:亿元 2008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8937.91亿元,比2007年增长25.5%。中央财政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主要用于: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增加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免费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教科书,并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加强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和中西部地区初中校舍建设,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附属生活设施。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一二年级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中职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支持三批共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高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全面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继续支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等。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 财政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财政学期末判断题解析

1.基尼系数是指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对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进行税负转嫁。× 3.税收豁免是指在计算应税所得额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 例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较快,认购国债的能力随之增强,国债的规模因此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5.零基预算的特点是按计划决定预算.按预算计算成本.按成本分析效益.按效益衡量业绩。× 6.税收的固定性具有连续性的含义。√ 7.税收的起征点比免税额的优惠面更加广泛。× 8.所谓税收效应就是指以尽可能少的征收费用获得尽可能多的税收收入。×9.税收是历史上最早的财政范畴。√ 10.税收的主体是国家。√ 11.所谓税收的社会政策,主要是指所得税政策。√ 12.税负转嫁的最早方式是变化商品的价格。√ 13.财政支出是指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计划性安排使用,是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 14.财政支出的目的可分为政治,社会和经济三种目的。√ 15.财政支出的原则是指导人们开展财政支出活动的准则。√ 16.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主要标志是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17.固定资产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在较长时间内为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物质资料√ 18.基本建设支出是国家财政用于固定资产的资金支出× 19.国家对农业的投入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和银行信贷两条渠道来进行的√20.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支出,是财政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手段√ 21. 财政分配主体是国有企业。× 2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是政府。× 23. 行为课税大都归入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财政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贯穿政府部门经济活动的一条主线是(C) A.政府税收 B.财政收入 C.财政收入和支出 D.财政支出 2.下列属于典型公共需要的是(A) A.行政支出 B.高等教育支出 C.基础更新投资 D.更新改造支出 3、购买性支出比重大反映政府财政履行(B )职能较强。 A、稳定经济 B、资源配置 C、收入分配 D、收支平衡 4、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属于( B ) A购买性支出 B补助支出 C捐赠支出 D利息支出 5、财政支出梯度增长模型是( B )提出的。 A瓦格纳 B怀斯曼与皮考克 C马斯格雷夫 D罗斯托E鲍莫尔 6、瓦格纳法则研究的对象是( C ) A财政收入规模 B财政收入结构 C财政支出结构 D财政支出规模 7、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称为(B) A预防性支出 B创造性支出 C可控制性支出 D不可控制支出

8、财政资金的耗费与社会效果的对比关系称为(D ) A宏观效益 B微观效益 C经济效益 D社会效益 9、从宏观角度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是(A ) A机会成本分析法 B成本-效益分析法 C边际收益分析法 D最低费用选择法 10、下列哪种条件下,政府应减少公共部门支出( B ) A、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B、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C、公共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边际效益 D、公共物品支出的总效益=私人物品支出的总效益 11、效益/成本比率值的最低限是(A )A、1 B、0 C、2 12、下列关于净现值与贴现率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C ) A贴现率越大,净现值越大 B贴现率越小,净现值越小 C贴现率越小,净现值越大 D两者毫无关系 13、财政支出项目如果无法用货币直接量化的,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