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一)现状与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 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 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的比例由5.7%上升为6.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 400多万人。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1982年至1990年为初露端倪阶段。总体上,当时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不高,如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只有4.9%。

1990年至2003年为萌芽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一个全国性的老龄化时代到来。200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

2000年至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7%左右上升至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彻底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

2020年至2050年为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12%上升到20%以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高度老化。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今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中国老年人口的负担系数是不断上扬的趋势。世纪之交时,大概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10个左右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而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100:300。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中国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的过程。按国际通行的标准,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是进入了老年化时期。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趋势。美、德、法、英、日等发达国家早已跨人老龄杜会,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96%,已进人老龄社会。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复杂。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十分严峻,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劳动力供给格局、社会保障体系、传统家庭结构等都造成持续冲击。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处理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与那些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中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2000年全国人口第五次普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43亿,相当于老龄人口位于世界第二的印度的2倍,第三的美国的2.5倍左右。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34亿人;到2050年,增加到4.3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2.3%,占亚洲的35%,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总和还多。 2、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年均递增3%,远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68%,大大高于欧美等国,也略快于日本。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和预测,65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人口趋势》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 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 分点)。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 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和政策实践

世界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及政策实践 ——国外养老模式案例研究及经验启示 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据联合国统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0—100亿,其中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65岁以上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15亿,将很快超过5岁以下儿童的人数;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必须重新规划自己的退休计划,或推迟退休,甚至不退休,以维持稳定收入。控制人口的增长已迫在眉睫,而老龄化问题是人口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对社会而言,迅速膨胀的老龄人口并非一笔财富,而意味着沉重的财政负担,比如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费用超过6000亿美元。标准普尔公司在近期题为《2010年全球老龄化》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这一事实,将成为勾勒未来国民经济健康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其他力量能与其相比。”该报告警告,很多国家并未准备好负担未来这么多退休人口的养老和医疗费用;未来几十年内,假如这些国家政府未能在针对老年人口的投入政策方面作出深度改革,持续增长的国家负债水平将大大增长。 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有日本、意大利、德国等,其高达25%以上,而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7%。按这个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控制人口老龄化问题已刻不容缓,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状况及程度 1.老年人口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快。据官方统计,截止到2012年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2亿,预计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亿,同时也将第一次超过全世界儿童(0—14岁)的人口数。根据联合国专题项目的研究估算,到2050年每5人中将会有一个老年人,到了2150年,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图1,2)。 (图1)2010-2015世界人口老龄化历史数据及预测数据(单位:亿人): (图2)部分国家65+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0%增加到20%的年数: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014年04月09日10:41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徐光瑞韩力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首先,我国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 2012年,我国大陆总人口达到135404万人,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100403万人,占全部人口的74.1%,较2011年下降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2714万人,占当年全部人口的9.4%,比重较2011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多。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从1982年的62517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00403万人,年均增加1262.9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1982年的61.5%增加到2012年的74.1%,年均增加0.4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也在稳步增长,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 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 从国际比较情况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8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为4980.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5.1%,低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为1.17亿人,占全部人口比重为8.7%,高于世界0.9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总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三个国家之和的近3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老龄化速度有所加快。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219.3万人,而2002-2012年年均增长333.7万人,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114.4万人;从占比来看,1982-2002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加0.12个百分点,而2002-2012年占比年均增长0.21个百分点,近十年年均增量较之前二十年多增0.09个百分点。 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34.4%和34.9%,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 其次,老年人口分布不均,老龄化呈现转移趋势。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性。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对严峻,西部地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小。从时间走势来看,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正逐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中,有北京、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人口老龄化下财政政策改进探讨 【第一章】人口老龄化税收政策健全导论 【第二章】人口理论与财政理论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现状及问题 【4.1 4.2】人口结构预测与预测人口红利情况 【4.3 4.4】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财政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的国际借鉴 【第六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调整与完善 【参考文献】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3.1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成因 3.1.1 人口老龄化的规模现状 国际上如果一个地域内60 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当地总人口的10%,或者65 岁以上的人达到了总人口数的7%,那么就称之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比例达到了14%就称之为进入老龄社会。 依据上述标准,我国在2000 年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

已经达到了7%,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4 年起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1 世纪我国的老龄社会现状不会出现改变,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20 年)被称之为“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阶段(约30 年)被称之为“加速老龄化”社会,第三阶段就达到了“稳定的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30 年,我国将会有 3.6 亿老人,也就是说10 个人中60 岁及其以上的老年人就会有2.5 个。 1.老龄人口数量多、基数大 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 年11 月,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 1.78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13.32%.其中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 亿,占我国人口总量的8.92%.如下图3-1 我国65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直成上升趋势,并且我国从2005 年起65 岁以上的人口就已经过亿,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图中可以看出,1982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 4.9%,到2012 年,该比例已上涨为9.4%,而老年人口数也从1982年的4991 万人上涨为12714 万人。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庞大,将会带来巨大的养老、医疗等的压力,会对财政平衡带来挑战。 2.老龄化人口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在进入90 年代以后不断加快。从90 年

温州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的调查研究可行性报告

《温州人口老龄化现状和影响的调查研究》 可行性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作为21世纪三大世界性社会问题之一,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目前,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亿。包括我国,已有60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象。作为国际社会衡量各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老龄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着日益严重的影响。而我国由于在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逐渐退出劳动领域,步入老年人口的行列,他们的生活状况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和谐发展的影响力日益显著。 温州作为沿海发达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人大市”近在眼前。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温州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老龄人口以每年约 2.5%的速度增长。2007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

99.1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3.01%,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达17.09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7.24%【1】。未来五年,温州市老龄人口将呈现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的特点。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将给温州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公共设施、福利制度等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和加强老龄工作的要求。因此,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是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又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当前,温州刚刚步入人口老龄化的门槛,因此,必须正视和重视温州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充分认识潜在的养老危机,“未雨绸缪”,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化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国外人口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策 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的老年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今,不同的是,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了。在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水平和速度因地区不同而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即使在同一地区内,人口老龄化的水平和速度也是差异极大。有研究显示,在欧洲和北美的发达国家,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相对较高,人口老化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然而,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却是发展中国家。现在,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口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也是世界总人口增长率的两倍,但是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即使在那些老年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很低的国家中,老年人口的人数也在迅速增长。《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2】就预测,2000-2030年间,有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增幅将高达372%,如新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个全球性问题,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然而,现阶段,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期,仍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体现出其独有的特征:未富先老、规模更大,速度更快,赡养负担更重,二元结构明显。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特有的巨大挑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增加的过程。这是一种人口增长趋势,是老年人口相对增长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是各个国家都需要面对的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地,人口老龄化最先产生于发达国家,它是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科学技术进步等的必然结果。表现在老年人口数量上,则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加大;表现在人口结构上,则是结构呈老龄化状态。 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40%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年轻型社会;当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30%与40%之间时,认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成年型社会。从表中可以看出,老年型社会的年龄中位数要高于30岁,老少比也大于30%,此时六十五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要高于7%。从而,根据国际划分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超过7%时,即可认定是老龄化社会。除此之外,衡量老龄化的指标还有以下几种。老年抚养比(又称老龄人口抚养系数或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数与成年劳动力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龄化问题。平均年龄与年龄中位数的作用类似,都是用来反映某一年龄阶段的密集程度。当平均年龄偏高时,说明整体年龄偏高,老年人口密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深。而年龄中位数也是同样的道理,年龄中位数越大也能说明老年人口程度密集,也能反映老龄化问题。 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现状 1.我国老龄化增速快于世界 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 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世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我国由6.1%上升至11.5%,无论从增长速度和比重都超过了世界老龄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 发达国家老龄化进程长达几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国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而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

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2.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GNP己达1~3万美元,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人均GNP达一万美元的占36%,一万至三千美元的占28%,而我国在2002年只有980多美元,就提前进入了老龄化。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老龄化的加速对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压力。 3.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进入老龄化 据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65岁及以上占全国人口比重,平均为8.2%,比2000年人口普查7.0%高1.2个百分点;按地区分,老龄化程度以上海最高达13.4% ,进入8%以上的地区是浙江11.2%,北京10.8% 、天津10.7%,江苏9.9%,重庆9.2%,湖北8.8%,湖南、广西、四川均为8.6%,山东8.5%,安徽8.2%,辽宁8.1 %,陕西8.0%,共14 个省市总人口达6.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4%。西北地区和云贵藏等17个省区均在8%以下,呈现了经济发达地区率先跨入了老龄化社会。按城乡分组,2000年人口普查,城镇老龄化比例

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

人口老龄化现状趋势的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正在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在不断加剧,这必将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标签: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 前不久听取了市老龄委殷志刚教授关于“上海老龄化现状趋势及‘十三五’老龄工作目标”的报告。报告中涉及的一连串数据都指出了上海在老龄化的进程中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因此,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直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必须重視的时刻。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不仅老龄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也是世界第一。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于2011年4月28日由国家统计局宣布,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至2012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社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尚不发达的背景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其必将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 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是相关的。但是由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生育率被迫下降,因此导致了我国在国家财力尚未非常强大的时候就面临老龄人口比重过高的威胁。世界上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的人均GDP基本都大于10000美元左右,而我国进入老年化国家时仅达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尚缺乏应付老龄化挑战的实力。 由于生育率水平的不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农村要高,特别是上海等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超前,使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使得一些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加快。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域上看,汉族地区快于少数民族地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人口老龄化发展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年龄人口决定劳动力供给,而劳动力供给又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缩减意味着可就业人口的减少,在一定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条件下,劳动

人口老龄化论文

浅谈人口老龄化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预测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 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2014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净增加999万,约1000万,增长6‰,高于自然人口增长率5.21‰,老龄化加速。其中:60-65岁老年人口7487万,占老年人口的35%,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55万,占老年人口的65%。 全世界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只有中国。2亿老年人口数几乎相当于印尼的总人口数,已超过了巴西、俄罗斯、日本等人口大国的人口数。如果作为一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也能排世界第四位。 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预计201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5%,2012年和2013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形成的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翻番到32%,到2050年会再翻一翻,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潮”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中国老龄化的主要特征是增速快、规模大、未富先老。虽然与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时间不长,但近几年大有愈演愈烈趋势,一方面中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政策,导致年轻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自然增长速度,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很多人称之为“银发浪潮”或是“人口海啸”,中国老龄化问题已经引发全球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影响 不言而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首先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特别是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导致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比例发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从宏观上来看抚养老年人口的主要承担者是劳动力人口,其主要指标是劳动力对老年人口的总负担率。老年人口规模与劳动力总负担率密切相关,老年人口规模小,退休金和养老金支出倾向低,劳动力的负担相对较轻,反之则相反,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应该看到,中国今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老年负担系数不断上升,由2000年11.07%急速上升到2030年21.66%,仅30年间增大了近2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老龄化负担的增大引起老年退休金、养老金、老年医疗保健费用、社会福利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国家财政支出的急剧上升,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需要提供社会福利、老年医疗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等多种社会的服务。这样,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大,减少了生产部门的投资规模,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这对于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一般而言,年龄结构的老龄化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因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消费群体日益扩大,消费支出呈现逐渐上升倾向。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从中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来看,老龄者的家庭用品、保健费、医疗费以及交际费等支出的比例显著提高。但是,将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由于收入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10预防陈欢2010223641 摘要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江泽民提出“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方针后,中国的经济就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以很快的速度赶超着西方国家的生活水平.但是西方世界历史在2007年达到颠峰,人口老龄化问题随之出现。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精神物质得到进一步保障,人口平均寿命逐渐向后延迟.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出现,相继的问题随之出现。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是极赋挑战性的,也是非常棘手的。能否处理和解决好此问题,是关系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下个目标的关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加快解決 Abstract From the new China was founded to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o jiang zemin put forward "all taking economic construction as the center"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China's economy is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ing, fast catch up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to life level. But the western world history in 2007. It reached its peak,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ppears. And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reached a well-off standard, spirit material further security, life expectancy gradually backward delay.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nevitable, have problems arise. Such a question for a developing nation, it is vastly challenging, is very difficult. Can deal with and resolve this problem, is related to the our country achieving a goal down the key. Key words:population aging Speed up solve 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年龄达到老龄,而不是指单一群体或个人年齢。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10%65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酌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而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0%并逐渐缩小,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龄人口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到2004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数的10.97%。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二.中国人口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上升到2000年的8811万,占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且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将会日趋明显.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特征 1.老龄人口步伐趋快性,趋多性。 2.老龄人口的“贫富差距”性。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早出现在富人区,因为他们可以享受艮好的医疗设备,也有比较充足的物质精神保障。而贫民则沒有这些保障,平均年龄和富人相比就相对要低得多. 3.老年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农村老年人口高于城乡人口,出现倒置现象;再者便是发展地区高于落后及发展中地区,导致一些地区出现老年人口集聚的现象。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认为中国以如此快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中国迎首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专家忧“未富先老”危机 “跑步前进”的人口老龄化,正使我国遭遇各种问题。一是人口年龄结构迅速转变,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2011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进入负增长的历史拐点,2013年将降到9.36亿人,劳动力供求格局开始改变。二是“空巢老人”现象突出。最近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50%,2013年将突破1亿人。农村“空巢留守老人”规模庞大。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他们当中许多人存在孤独、苦闷、抑郁甚至厌世等心理问题。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2013年将达到2300万人。失能老人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将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翟振武指出,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备先老”和“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随着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式微,“居家养老为主,机构供养为辅”成为我国养老保障服务的发展方向。但因人力、物力、财力、认识和制度等准备不足,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匮缺,导致“未备先老”。 比如,按照国际通行的5%的老年人需要机构养老这一标准,我国至少需要1000万张养老床位,但现在不到300万张,缺口达700多万张。这些床位中,绝大多数是农村敬老院的床位,需求量较大的城市仅占50万张左右。另外,真正需要进养老机构的是高龄、失能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目前具有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非常少,大部分养老院仅提供一般的生活照料。 “‘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未富先老’。”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先老”是指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劳动力供应衰减、价格上升,使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加速上涨。“未富”意味着短时间内我们不会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形成足够显著的竞争优势,因此处于“比较优势真空”阶段。如果对这一问题应对不当,有可能陷入发展徘徊不前的“中等收入陷阱”。 哲人说,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当前,汹汹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态势,给“未富先老”的中国带来巨大考验和压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制度和服务体系,人口结构迅速老化将“窒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源自:李晓宏,新华网,2013年04月14日)

(全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2006年2月23日发布、以2005年为基准)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862亿元,占基金收入的75.5%,比上年增长31.6%,增长速度比基金收入增长快3.5个百分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之所以高速增长,人口迅速老龄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目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引起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众多。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外政治环境、人口本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等的不同,人口老龄化在发展的原因、起步的时间、速度以及达到的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生育率下降相当快,加上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中国的人门老龄化步伐极为迅猛。以60岁为老年人口的起点标准来衡量,1990年中国人口尚处于成年型(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6%),而到2000年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1%)。这仅仅是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第一阶段,而在第二、三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将更为严峻。与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或地区相比,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具有的特点(陈友华,2002)。 一是速度快、时间短。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统计,世界上先期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所需的时间:日本为25年,英国为45年,美国为60年,瑞士为85年,法国为门5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据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由2000年时的10.1%迅速上升到2025年的20.1%与2050年的31%,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达到高峰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为31%,从绝对数上看,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极其庞大,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左右。届时,中国总人口预计是2000年的1.1倍,而同期60岁及以上人口预计是2000年的3.4倍,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增长速度。 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在人口老龄化的同时,老年人口内部年龄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在老年人口中低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中年与高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进程而来的是老年人口的迅速高龄化。根据预测,本世纪上半叶,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数量将迅猛增加。按中死亡率方案预测,8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在2050年老龄化高峰到来时,其绝对数量将达到1亿左右。 三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不均衡。受历史上出生率与死亡率波动的影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是不均衡的,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有突发性。无论从

中国人口老龄化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二是老龄化发展迅速。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中国只用27年就可以完成这个历程,并且在今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都保持着很高的递增速度,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国家之列。 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由东向西的区域梯次特征,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快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是城乡倒置显著。,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五是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属于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而中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对各个领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这里主要考察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影响。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一是被抚养人口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今后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扩大,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对个人消费是有影响的。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消费结构。三是人口老龄化对于储蓄也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从而,减少了资本积累。从总体上看,不仅减少资本的积累和持续储蓄,使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社会扩大再生产。 四是在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人口老龄化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由于人口老龄化,出生人口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重的上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总结一是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 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 ,我国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 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到,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 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此外,政府财政面临收入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的直接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 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

从而影响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产业转型升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到顶峰,此后明显下降。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 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 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 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 据测算,到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