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幸福课第二讲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3
幸福课2科学家针对心理学家在1967至200037年间等发表的论文显示,研究消极方面的心理学文章是研究积极心理学文章的21倍,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不起作用的东西上,这不是新现象,马斯洛在1954年谈到过这种现象:心理学这一学科对于消极方面的研究远比对于积极方面的研究成功,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短处,他的缺点、他的过失,但很少谈到他的潜能,他的长处,他的实际愿望和精神高度。
好像心理学愿固步自封,研究人类的阴暗面。
如如果一个人一天中21小时郁郁,而只有一个小时感觉良好会怎样?或有一天感觉良好便有21天觉得焦虑会怎样?你会说这个人需要帮助,而我想说,心理学需要帮助现在世界的抑郁症比1960年高十倍,抑郁症最客观的诊断方式就是自杀率,现在抑郁症人群的平均年龄小于15岁集中研究有用的东西才重要,因为有用的集中研究会成为现实,有益的现实。
因为快乐,并非只对痛苦的否定,摆脱我正在经历的抑郁或者焦虑并不意味着我同时就变得快乐了,情况并非是这样,问题不会被这样解决。
预防在今天来说非常重要,预防困苦最有效的方法,不管是抑郁还是焦虑,实际上是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的心态。
——这解释了为什么要专注于积极心理学世界有这样一个趋势,对消极心理的研究越多,世界并没有因此而变好,相反,越来越糟乐观不是那种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而是乐观的相信事情会被圆满解决。
他们的乐观是这样的:“好吧,也许这次不成功,它以后会成功的,我从刚发生的事学到了东西。
”他们对生活有信心,觉得有意义,有时它是宗教信仰,但却不总是这样。
这种信仰是做他们相信的事,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就是现实主义,因为我们的内心需要理想主义帮助他人有着积极意义,由此,我们便进入了自助和助他人的上升式螺旋成功的人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从不单干,他们有社会的支持,他们不会说:我够能干可以自己做,他们说,我够能干,我可以请求帮助,他们能承认自己的弱点,有勇气。
社会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适合的人,那些你向他们请求帮帮助便会给予回应的人。
幸福课第一讲:理解幸福一.积极心理学1.积极心理学的起源我们所讲的幸福课的内容来自于积极心理学,而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质上是,对当时各种心理学派系的不同意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称之为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为什么是“第三势力”?因为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有斯金纳、华生、桑代克,这是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的总和。
外界给与我们一个刺激,我们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面对同样的刺激,我们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这些不同的反应方式的总和就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华生的经典名言就是: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适合的环境,我会随机地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商人等,不管他们的天赋、才能、种族如何。
所以在行为主义者的眼中,人的心理是后天习得的,包括我们性格的形成以及规则的习得等正常心理,也包括抑郁、焦虑等异常心理。
人的心理是环境的产物。
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创建者包括弗洛伊德、荣格以及阿德勒,这是第二势力弗洛伊德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多年的临床分析,提出其精神分析学说。
他认为:我们的一生几乎被幼年期的发展状况所决定,这一时期的创伤经历将会伴随我们一生,严重的创伤还会形成神经症或变态人格。
我们的心理由意识和潜意识组成,意识如同冰山一角,只是我们心理的很小的一部份,而潜意识则主宰我们大部分的日常活动,但是我们很难觉察到它的存在,它偶尔会以口误、笔误或梦境的方式表达。
我们的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就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如食、色,甚至是乱伦;超我是处于意识层面的道德规范和理想;本我和超我之间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而自我则负责调节二者之间的矛盾;当自我不能调节这种矛盾时,就会引发神经症。
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其的异议出现。
首先是对行为主义的异议,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就像一只被击打而四处滚动的台球,被增强,奖惩驱动。
第一节课笔记1.幸福课的研究属于积极心理学研究范畴2.重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所以休息时间的重要性不可被忽视3.这节课不仅是包括信息还包括transformationinformation:we have a container which is our mindinformation is about taking data,taking science ,taking information and putting it inside the formTransformation: is about taking this form and changing itIn other words,it's not just the information that goes in .It's also the shape,the interpretation,the preception and the focus,and that is determined by the shape of the form.Knowledge is about informationWisdom is about trannformation.4.soul grows more by subtraction than by addition做减法比做加法让灵魂成长的更快本项课程的关键是让人们突破那些枷锁In pursuit of knowledge,everyday something is acquired;in pursuit of wisdom,every day something is dropped.rmation is always better than ignorance,what is wrong is the belief behind the information,the belief that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the world6.saying the biggest mistake is not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Asking questions is very important7.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general.8.why positive psychology?(1)the importance of focusing on what works.(2)happiness is not the negation of unhappiness.(3)prevention through cultivating capacity.第二节课:why we should study this course? Reason one questions create reality1 以下是那些孩子共同有的特征。
幸福解码——哈佛《幸福课》主讲夏哈尔博士教你快乐人们都想追求幸福,获得快乐。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
心理学上用主观幸福感这个术语来定义幸福。
对于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评价标准,我们用它来衡量生活。
当这个标准与真实生活状态相吻合或接近时,我们就会对生活感到满意。
当这个标准与我们的真实生活相差较远时,就不满意。
这种对生活的满意度就是幸福感。
满意度越高,我们越幸福。
主观幸福感还与另一个因素有关,那就是我们的情绪体验,我们的积极情绪体验越多,我们的幸福感就越高。
当前,我们的幸福感如何?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
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而且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2005-2009年对155个国家及地区的“幸福感排名”调查显示,中国大陆位列125位,香港排名81。
在国内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
2010年8月10日,在首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9万参与者中,90%的被调查者有孤独感,46.9%的受访者对生活满意度不太高,19.1%的人甚至表示对生活非常不满意。
种种数据还表明,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越感到不幸福。
据调查,2010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地级以上城市为:杭州、成都、长沙、昆明、南京、长春、重庆、广州、通化、无锡。
北、上、广、深等城市全都榜上无名。
什么偷走了我们的幸福?为什么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我们却越来越不幸福?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对现代中国人幸福感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爱比较、缺乏信念、不善于发现阳光面、不知道奉献、不知足、相互不信任、过于焦虑,成为了造成幸福感下降的重要原因。
怎么提升幸福感?在哈佛大学公开课最受欢迎的《幸福课》里,主讲塔尔·宾-夏哈尔博士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系统讲解,告诉我们如何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大学生心理健康——幸福心理学》课程教案施青青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26课时课时安排第一章 3课时第二章 2课时第三章 3.5课时第四章 2.5课时第五章 3。
5课时第六章 3.5课时第七章 2课时第八章 3课时第九章 3课时二、课时教案第一章幸福的理论与概念(3课时)教学内容:1.掌握幸福的概念,形成对幸福的全面正确的认识2。
掌握幸福的不同理论并学会正确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定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引子——学习幸福心理学能带给我们什么,活动:情景测试第一节幸福的概念1.1.1 体验论:以“快乐(hedonic)就是幸福”为核心命题,认为幸福就是愉快的情绪体验,可通过比较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何者占优势来判断。
1.1。
2实现论:以外界标准界定的幸福,认为幸福是基于观察者的价值体系和标准,而不是基于行动者的主观判断。
1.1。
3 本课程观点:幸福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体验,可以通过心理测量来把握,包括三个方面: 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
第二节幸福的理论1。
2。
1认知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人幸福和痛苦是由其特质或者认知方式决定的。
1。
2.2判断理论:幸福感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1.2。
3态度协调论: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当一个人的三个认知成份都协调是就具有幸福感,相反,就会痛苦。
1。
2.4体内生化论:人的任何生理现象都由体内的生物物质和化学的原因,幸福也不例外。
1。
2.5目标理论: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
复习与作业要求:学习幸福的概念,体会不同学派不同学者的定义。
了解幸福对于每个人的成长的意义,要求其个人写出一个自己感受幸福的故事. 考核要点:幸福的定义辅助教学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的课外实践第二章幸福的生理基础(2课时) 教学内容:1.了解人之所以产生幸福感是和人的生理反应直接相关的。
2。
认识增强神经递质的自然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幸福的生理基础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辅以团体活动.第一节幸福感产生的生理机制2.1.1多巴胺2.1。
哈佛幸福课主要关注如何理解和促进人的幸福。
课程结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幸福观和行为模式,并教授他们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积极心态、人际关系、意义和目标等途径来提升幸福感。
哈佛幸福课的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以及如何处理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之间的关系。
2.积极心态:培养乐观、自信和感恩等积极心态,以及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
3.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家人、朋友、同事和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4.意义和目标: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实现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来提升幸福感。
在哈佛幸福课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讨论、反思和练习等方式来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并从中获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
总之,哈佛幸福课是一门旨在帮助人们提升幸福感的综合性课程,它涵盖了多个领域的知识,并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和技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掌握提升幸福感的途径,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Part three Way to cultivate a mental attitude that will bring you peace and happinessChapter firstby far到目前为止;远,非常(与比较级或最高级连用)fate/feɪt/ CET4 TEM41.N-UNCOUNT Fate is a power that some people believe controls and decides everything thathappens, in a way that cannot be prevented or changed. You can also refer to the fates. 命运I see no use arguing with fate. 我认为与命运抗争没有什么用。
...the fickleness of fate. …命运的变化无常。
2.N-COUNT A person's or thing's fate is what happens to them. 命运; 遭遇The Russian Parliament will hold a special session later this month to decide his fate. 俄罗斯议会本月晚些时候将举行一次特别会议来决定他的命运。
He seems for a moment to be again holding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in his hands. 有那么一刻他似乎又把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conviction/kənˈvɪkʃən/ CET4 TEM41.N-COUNT A conviction is a strong belief or opinion. 坚定的信念It is our firm conviction that a step forward has been taken. 我们坚信已经向前迈进了一步。
浙江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2007年1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研究型大学实践教育教学新形式和新途径,为学生自主化、研究化、高效化、国际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第二课堂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浙江大学教务处和学校团委素质拓展认证中心是浙江大学本科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该学分的审核、确认、检查等工作。
各学院主管本科教学的副院长和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负责本学院该学分的管理工作,学院本科教学管理科和学院团委具体组织实施第二课堂活动.第二章第二课堂范围及学分认定办法第三条根据《关于制订2006—2008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浙大发教[2006]1号)规定,浙江大学本科学生在完成必修、选修和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外,必须修读第二课堂活动至少4个学分以上方能毕业。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发表学术成果等方式获得以上学分。
学生第二课堂的表现作为《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的成绩记入学生档案.第四条学校承认的各类第二课堂活动项目:1.国际、亚洲、国家、省(部)、学校、学院和学会(协会、行业)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1 —2.国家、省(部)、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3.国际、亚洲、国家、省(部)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竞赛;4.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类科技、学术和文化节(周)活动项目(须向学校主管部门申报批准);5.自主实验技术创新项目与实验竞赛;6.就业实习或实训;7.社会实践、社会工作和国(境)外交流;8.论文、专利等成果发表;9.全校公益性服务项目(限于学校认定的服务项目);10.其他经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活动或项目。
参加各类活动获得的第二课堂计分方法详见附件.第五条第二课堂所获分数与学分的换算方法如下:1.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累计分数达到3分及以上,视为获得第二课堂的全部4个学分;2.分数达到3分不到4分者,《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考核成绩为合格;3.分数达到4分不到5分者,《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考核成绩为良好;4.分数达5分及以上者,《实践能力与素质拓展》课考核成绩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