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20
思修第六章讲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思修第六章的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
2. 掌握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言,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哪些矛盾,为什么存在这些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5分钟)。
(1)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学习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师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内涵和特点,包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3. 梳理(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特点和内涵,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根源和特点。
4. 练习(30分钟)。
(1)个人思考。
让学生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展开个人思考,思考这些矛盾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矛盾。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个人思考的结果展开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观点,共同探讨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及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及内涵2. 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3.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三、教学难点1. 如何将人生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1.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及内涵- 举例说明人生价值观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性2. 分析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人生价值观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影响3. 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提出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强调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三)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某大学生在面临人生抉择时,如何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人生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
(四)课堂讨论1. 讨论题目: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2. 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五)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强调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及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3.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PPT内容:1. 封面:大学生思修课程《人生价值观的培养》2. 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四、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4. 教学重点: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及内涵、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5. 教学难点:如何将人生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正确的人生价值观6.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授新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总结7.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2018级XX专业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
2.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及具体实践方法。
3. 大学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教学难点:1. 如何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思想道德修养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课程背景及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
二、宪法精神与法律制度1. 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分析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内容,如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维护宪法权威,树立法治观念。
三、思想道德修养1. 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意义及作用。
2. 分析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诚信、礼貌、责任感等。
3. 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具体实践方法,如学习道德模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
四、人际关系处理1. 讲解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信任、宽容等。
2. 分析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矛盾和冲突,如沟通不畅、误解等。
3. 提供解决人际关系的策略,如换位思考、主动沟通等。
五、实践环节1. 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协作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大学生活中的经验与感悟,为学生提供借鉴。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与体会,反思自身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论文、案例分析等。
一、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二、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第一课: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 适应人生新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活与高中生活的区别,明确大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2.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在大学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
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方法和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课: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 理想的重要性:阐述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2.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分析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 坚定信念:强调信念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三课: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1. 爱国主义精神:阐述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2.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 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课: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1. 人生价值的内涵:阐述人生价值的定义和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 人生价值与个人发展:分析人生价值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3. 创造人生价值:探讨如何创造人生价值,引导学生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
第五课: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1. 道德理论的概述:介绍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道德理论。
1.2.2积极的人生态度【导入】这个暑假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大火,在电影院不仅可以听到孩子们的自发背诵让人热血沸腾,也能看到大人们忍不住的潸然泪下与诗人共情。
影片将真实的历史和盛唐文化,用现代的方式演绎出来,不仅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李白与高适,年少相识,两个人都想在这盛世中大鹏展翅,却在现实的阻拦下举步维艰。
李白年轻时诗名远扬,却报国无门,但他在这番际遇下留下了无数首流传千古的绝唱。
而高适的一生更是举步维艰,人到中年始终籍籍无名,半年里被提拔到淮南节度使,只是因为国家危乱无人可用。
在解除长安的围困后,他选择了纵马回乡,功成身退,归来仍是少年。
影片中无论是高适、李白、王维、杜甫,他们都在不同的选择下,成就了不同的人生。
(该段部分文字来源于“有书”,作者有书时珏)他们用诗句和历程告诉我们,人生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懈的追求、豁达的心态、卓越的才华,逆境中,我们只有调整心态,积蓄实力,静待时机时机,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或许渺小的我们无法和李白、杜甫等相提并论,但是他们身上那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却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当我们心怀理想的时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更有利于我们实现理想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人生态度的相关问题:1.认真认真的人生态度包括认真的思考人生、认真的确立目标、认真的对待生活、认真的面对生活。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句名言是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发表演讲时提出来的。
“认真”二字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也包藏着无限的可能。
但是近几年网络中却出现了“躺平”“摆烂”等热词,很多年轻人戏称自己为“佛系青年”,这反映了年轻人的一种消极心态。
虽然人生道路很长,但是关键就几步。
走好人生之路,需要大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得过且过、放纵生活、游戏人生,否则就会虚掷光阴,甚至误入歧途。
2.务实有句话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理想再远大,如果不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付诸实践,如果天天躺在床上做春秋大梦,你的理想能实现吗?不能。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1. 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2. 如何在个人修养中融入道德与法治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1. 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 道德:指人们在行为上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具有自律性、社会性、普遍性等特点。
- 法治:指国家、社会和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具有规范性、权威性、强制性等特点。
2. 道德与法治的内涵- 道德内涵: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 法治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者制定给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自身必须遵守的规定、命令、条例。
3. 道德与法治的相互关系- 道德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遵守道德的保障。
- 道德与法治相辅相成,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如道德失范、违法乱纪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大家还记得吗?2. 学生回答问题,复习所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1. 道德与法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 社会交往:遵循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
- 工作实践: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为社会创造价值。
思政教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其核心观点和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方法。
2.难点:如何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多元化现象,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详细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基本特征和实践方法,通过PPT、板书等多种手段,突出重点、解析难点。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理解其具体应用和实践方法。
4.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课堂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鼓励学生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PPT:使用PPT展示教学内容,呈现清晰、直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配合PPT使用板书,突出重点、难点,方便学生笔记和复习。
3.录像:播放相关录像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4.互动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方式: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检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人生价值观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人生价值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人生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如何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人生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二、讲授新课1. 讲解人生价值观的概念和重要性a. 介绍人生价值观的定义,强调它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b. 阐述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如:指导人生方向、激发人生动力、提升人生品质等。
2. 讲解如何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a.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 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理想。
c. 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d.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e.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生价值观。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自己人生价值观的感悟。
2. 调查身边人的人生价值观,分析其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人生价值观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