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0.51 KB
- 文档页数:4
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王浩东;赵锐;吴亮亮;林群英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24(43)2
【摘要】羊肚菌(Morchella)是一类珍贵的食药用菌,其栽培技术发展迅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本文对近年来羊肚菌在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等3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最新研究主要集中在栽培技术优化和生产应用方面,特别是营养袋配方的研究十分突出。
通过不断改进完善栽培模式,创造适宜于羊肚菌生长发育的小气候环境条件,使人工栽培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通过对最新研究的总结,可为我国羊肚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5页(P91-95)
【作者】王浩东;赵锐;吴亮亮;林群英
【作者单位】泗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江苏鸿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9
【相关文献】
1.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栽培技术
2.羊肚菌\"南农1号\"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3.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4.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5.羊肚菌白霉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精要》一、羊肚菌概述羊肚菌,学名Morchella,又称羊肚、羊肚菜、地鸡等,属于子囊菌门、羊肚菌科、羊肚菌属,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
羊肚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生长在北美、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和草原上。
在我国,羊肚菌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地区。
羊肚菌的分类与分布羊肚菌属下有多个种类,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差异,可分为东北羊肚菌、华北羊肚菌、华东羊肚菌、华中羊肚菌、华南羊肚菌和西南羊肚菌等亚种。
羊肚菌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时生长旺盛。
羊肚菌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羊肚菌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较高。
此外,羊肚菌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抗氧化、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作用。
羊肚菌的经济价值也十分显著。
由于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羊肚菌被誉为“菌中皇后”,市场需求量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羊肚菌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羊肚菌产量逐年增加,产值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同时,羊肚菌的深加工产品也逐渐走向市场,拓宽了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空间。
然而,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仍面临病虫害防治、产量不稳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
收稿日期:1996 12 15羊肚菌研究进展综述金若忠(辽宁省林科院食用菌中心 沈阳 110032)羊肚菌属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为春末夏初发生的珍贵食药用菌。
本属分布广泛,国内分布于云南、甘肃、湖南、四川、广东、江苏、青海、内蒙、河南、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国外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等地。
该菌常发生于各种杨树、栎树、苹果树下,以及云冷杉林下和各种阔叶树的采伐迹地,在许多真菌不能生长的胡桃属林下亦有发生。
羊肚菌多生长于石灰岩或白垩质土壤中,在腐殖质土、黑黄色壤土、沙泥混合土、砾壤土中均有出现,尤喜生于火烧迹地上,及旧苹果园,甚至认为苹果树的灰分和焦木块是羊肚菌的最好养分。
羊肚菌在欧洲被认为仅次于块菌的美味食菌,营养价值很高。
罗植柚(1985)对羊肚菌等5个不同种进行测定表明,每百克干样粗蛋白平均为28.31g,含19种氨基酸,平均含量为19.45mg 。
张广伦(1993)认为羊肚菌含维生素B 13.92mg,B 224.6mg,烟酸82.0mg,泛酸8.27mg,比多醇5.9mg,生物素0.75mg,叶酸3.48mg,B 120.00362mg,矿质元素粗柄羊肚菌每百克干样K 为2.8g ,P 为1.5g ,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的7倍和4倍,锌含量491.14ppm,为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1583ppm 为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
羊肚菌能增强人体应激能力,促进副肾皮激素的分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抑制肌癌 180。
1 羊肚菌的种类按E.Jacqaetant(1984)记载,羊肚菌属共有52种,国内戴芳澜(1979)中国真菌总汇记载有8种即小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M orchella angusticeps)、尖顶羊肚菌(M.conic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小羊肚菌(M.deliciosa)、开裂羊肚菌(M.distans)、高羊肚菌(M.elata)、羊肚菌(黄羊肚菌)(M.esclulenta)、硬羊肚菌(M.rigida)。
第18卷第1期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 l.18 N o.1 1999年3月 JOU RNAL O F YANAN UN I V ER S IT Y M arch1999羊肚菌的研究进展Ξ任桂梅 张少刚(延安大学生物系,陕西延安,716000)摘 要 详述了我国羊肚菌的种类、分布、生态环境、形态学、生理生化、人工栽培、深层发酵以及食药用价值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羊肚菌;生态环境;人工栽培;深层发酵羊肚菌又名羊肚蘑、羊肚莱、阳雀菌、编笠菌等。
隶属于真菌中子囊菌亚门(A scom yco tina)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 o rchellaceae),羊肚菌属(M orchella))。
羊肚菌发生于春末夏初季节,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食菌之一。
在美国被称为“陆地鱼”,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它是人体营养的高级补品。
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等需求量很大、价格逐年上升(在国际市场上,每公斤去柄干品高达153德国马克)。
由此可见,羊肚菌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菌。
人工栽培虽有长出子实体的报道,但栽培试验的重复性差,至今尚不能投入商品化生产。
羊肚菌的子实体仍来自野生菌。
然而近年来对其栽培感兴趣者越来越多。
为了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笔者现将多年来收集的羊肚菌诸多特性的研究综述如下,以供栽培研究者参考。
1、种类与分布Em ik Jacouetan t教授在《L es M o rilles》(1984)一书中记载,羊肚菌属共有28个种。
,分布于亚州、欧州、北美州及大洋州等国家。
《中国真菌总汇》记入8种羊肚菌。
但根据目前报道资料统计,我国现有羊肚菌12个种:小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黑羊肚菌)M orchella ang usticep s Peck、尖顶羊肚菌(圆锥羊肚菌、羊肚子、阳雀菌、蘑菇菌、鸡足磨菇)M.con ica Pers.、粗柄羊肚菌(粗腿羊肚菌、皱柄羊肚菌)M.crassip es(V en t)Pers.ex F r.、小羊肚菌(美味羊肚菌、鲜羊肚菌、阳雀菌、狼肚菌)M.d eliciosa F r.、羊肚菌(圆顶羊肚菌、羊肚子、编笠菌、可食羊肚菌)M.es2 cu len ta(L.)Pers.、普通羊肚菌M.vu lg a ris(Pers.)Boud、高羊肚菌M.ela ta F r.、硬羊肚菌M. rig id a K ro m bh.、开裂羊肚菌M.d istans F r.、褐赫羊肚菌M.um brina.、白羊肚菌M orchella sp、紫变羊肚菌M.p u rp u rascens。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长,但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超过22℃,便会很快死亡。
因此,羊肚菌最好选在冬季种植,即入冬后温度约18℃时栽培,低温有利于羊肚菌储存营养;到第2年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温度适宜后子实体便可大量形成。
通常情况羊肚菌栽1年培1季,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建议搭建荫棚防晒保温,否则会影响出菇数量和品质,严重者导致绝收。
一、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一)温度羊肚菌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菌丝生长适温为18~20℃,若超过35℃,菌丝受到严重损伤,停止生长;2℃以下,进于休眠状态。
子囊果分化适温为4~16℃,若超过16℃则很难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长,其中8~18℃环境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高于18℃品质较差。
(二)水分与湿度羊肚菌子囊果极不耐干旱,强光和干燥环境下即停止生长。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0%。
(三)空气羊肚菌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
经常通风,有利于菌丝生长,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
(四)pH值羊肚菌生长最适的土壤pH值为6.5~7.5。
(五)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线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则需要光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术(一)栽培时间羊肚菌一般冬种,该菌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直接影响其生长,从业者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栽培场所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无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场所。
选好栽培场所后,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
种植前半年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搭建大棚与安装水管喷头根据资金情况建设相应的大棚或设施。
因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光照,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铺设遮阳网。
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
董爱荣;吴庆禹;何力;王文革;庞丽杰;赫崇新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30)004
【摘要】根据子实体、菌丝、子囊、子囊孢子以及侧丝的形态特征,将从帽儿山采集的羊肚菌确定为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并进一步对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腐质土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温度为25℃;最佳pH值5~6;最佳C源为蔗糖;最佳N源为酒石酸铵;半光最适其生长.【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董爱荣;吴庆禹;何力;王文革;庞丽杰;赫崇新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尚志市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省尚志市国有林场管理局;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39
【相关文献】
1.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天津地区栽培适应性分析 [J], 李淑芳;刘建华;陈晓明;杨士春;张志军
2.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栽培技术研究 [J], 隋明; 谢慧蓉; 李俊儒; 张凤英; 刘根娣
3.大别山区野生羊肚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王航;张琦;余祖华;黄维金;刘永东;杨忠品;王秋颖
4.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经济价值 [J], 高晓杰;杜军华;刁治民;张晓东
5.羊肚菌生物学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J], 张建军;贾乐;李广贤;周学标;朱其松;李景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疆野生羊肚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初探吴新宇;李格;郑群;樊新民【摘要】Taking the strain of Xinjiang Morchella angusticeps Peck as material, we primary studied its optimum liquid culture conditions, including suitable culture way, pH value, light condition, medium componen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logical yield of mycelium was highest while the strain was cultured in rotary brown shake flask, and the most suitable pH value was 7.5. Medium 4, with 200 g soybean sprouts (boiled to juice), 20 g sucrose, 5 g corn flour and 1 000 mL sterilized water, was optimum for the mycelium growth of Xinjiang M. angusticeps Peck.%以新疆野生黑脉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实验室中进行液体培养,对其在培养时的培养方式、最适pH值、光照条件、培养基及其营养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在棕色瓶内进行旋转式摇瓶培养是最佳培养方式,最适pH值为7.5,最适培养基为4,即黄豆芽200 g(煮汁)、蔗糖20 g、玉米粉5 g、水1000 mL。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3(000)016【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黑脉羊肚菌;液体培养;菌丝【作者】吴新宇;李格;郑群;樊新民【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新疆,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新疆,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新疆,832003;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新疆,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9黑脉羊肚菌[1]是一种食用兼药用价值很高的大型真菌,其氨基酸含量为各食用菌之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副肾皮激素的分泌、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血管硬化、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肌癌180等诸多作用。
两株野生羊肚菌的分离与菌丝生长特性比较孙军德;郑惠雨【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羊肚菌子实体分离出两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M1和SM2,对其菌丝在PDA培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并从碳源、氮源、温度、pH值等方面,研究菌丝体的培养特性。
结果表明:同一培养基上,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存在差异;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值为7.0。
%The mycelia of Morchella esculenta strains SM1 and SM2 were isolated using standard tissue culture method from fruit bodie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Myeelium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on the PDA medium in terms of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ource, temperature, medium pH val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strains of myeelial growth in the same medium have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best carbon source for SM1 and SM2 mycelial growth is glucose, nitrogen source is peptone, 20 ℃ i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the tested temperature, the optimum pH value of 7.0.【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3页(P8-10)【关键词】羊肚菌;菌株;生长特性;碳源;氮源【作者】孙军德;郑惠雨【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1108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羊肚菌因其菌盖表面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
羊肚菌不同系列菌株引种试验目录1.内容概括................................................2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31.3 国内外研究现状.........................................32.羊肚菌系列菌株介绍......................................4 2.1 羊肚菌系列菌株概述.....................................5 2.2 引进菌株来源及特点.....................................62.3 本地菌株与引进菌株对比.................................73.引种试验设计............................................8 3.1 试验地点选择...........................................9 3.2 试验材料准备...........................................93.3 试验设计思路及方法....................................114.羊肚菌系列菌株引种试验过程.............................12 4.1 菌种活化与培养........................................12 4.2 栽培管理..............................................13 4.3 生长发育观察..........................................144.4 产量与品质分析........................................165.羊肚菌不同系列菌株引种试验结果分析.....................165.1 数据分析方法..........................................175.2 试验结果..............................................185.3 结果讨论..............................................206.羊肚菌系列菌株引种试验的优缺点及改进建议...............216.1 引种试验的优点........................................226.2 存在问题和挑战........................................226.3 改进建议和未来展望....................................241. 内容概括本试验旨在系统研究羊肚菌(Gastrodia elata Bl.)不同系列菌株在引种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生长特性,为羊肚菌的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付博;王家哲;李英梅;张淑莲;郝哲;张锋【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22(31)5【摘要】为明确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分离法获得羊肚菌霉菌性枯萎病病原菌纯培养物,进行菌落形态、孢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结合ITS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明确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pH、温度和碳源。
结果表明:从羊肚菌病样中共分离出4株病原真菌Y1、Y2、Y3和Y6,该4株病原真菌的菌落形态一致,菌丝呈白色绒毛状、较致密,微凸起,菌体生长较慢,不分泌色素。
分生孢子无色透明、长棒状、具1个隔膜,大小(3~5)μm×(19~25)μm,菌丝无色、具分隔、直径约2~4μm。
对菌株Y1、Y2、Y3和Y6(登录号分别为MW922714、MW922715、MW922716、MW922717)的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大小分别为550 bp、545 bp、552 bp和556 bp,经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菌株Y1、Y2、Y3和Y6与Diploospora longispora和Paecilomyces penicillatus在自举值99%水平上聚在同一个进化分支。
综合菌体形态和分子鉴定结果,菌株Y1、Y2、Y3和Y6鉴定为长孢卵单隔孢霉(Diploospora longispora)。
该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佳pH 5.5~6.5,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最佳利用碳源为蔗糖。
【总页数】8页(P640-647)【作者】付博;王家哲;李英梅;张淑莲;郝哲;张锋【作者单位】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陕西省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1【相关文献】1.粗柄羊肚菌分子鉴定及羊肚菌属真菌系统发育分析2.一株秦岭羊肚菌属真菌的分离和分子鉴定3.羊肚菌真菌病害调查及分离鉴定4.海南省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1号、4号小种的生物学特性5.羊肚菌菌盖干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培养特性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特性及菌核培养特征的初步观察
李素玲;尚春树
【期刊名称】《山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8(026)002
【摘要】对两种野生羊肚菌菌株M1和M2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菌核产生的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结果表明,M1与M2相比,前者菌丝的生长势强;VB1可促进菌丝体和菌核的生长;菌核的形成与否形成的早晚可作为鉴别菌株的标志之一。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李素玲;尚春树
【作者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7
【相关文献】
1.培养基基质对羊肚菌菌丝体和菌核生长特性的影响 [J], 李素玲;刘虹;尚春树
2.探析羊肚菌菌丝体富硒培养条件优化及其菌丝体硒多糖抗氧化活性 [J], 张跃非
3.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与野生菌核多糖的降血糖比较试验研究 [J], 陈艳秋;周丽洁;李玉
4.桦褐孔菌人工培养菌丝体、菌核及野生菌核成分比较 [J], 杨丹;刘文利;陈艳秋
5.羊肚菌菌丝体、菌核培养的试验 [J], 王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羊肚菌细菌性病害的特征及防控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比真菌小很多很多,一般长1~3μm,宽0.5~0.8μm,肉眼不可见,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种不同样子的细菌,球形的、杆状的、螺旋状的等等。
细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在我们身体、皮肤以及口腔、肠道内也大量存在;当然,土壤环境中也存在着数不胜数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它们参与稻草、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以及各种动物昆虫尸体的分解,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简单化合物后再被真菌、植物等利用,在生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分解者角色,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没有细菌的存在,世界上的植物落叶、动物尸体将堆积如山长期存在。
但羊肚菌的从业者可不喜欢细菌。
细菌可在整个羊肚菌生产环节影响羊肚菌的生产,菌种制备过程中遭遇细菌污染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出菇环节的细菌病害则尤为明显和残酷,将造成严重的直接损失。
下面就先谈谈细菌对羊肚菌子囊果的侵袭现象及防控办法。
栽培生产中,羊肚菌细菌性危害主要是对子囊果的侵袭,特别是遭遇高温高湿天气时,容易从羊肚菌子囊果的菌柄部位开始侵袭,被昆虫嚼食过的受伤部位也是细菌容易发生的地方。
由细菌引起的羊肚菌病害常可在子囊果菌柄或菌盖表面形成脓状粘液,以菌柄特别是菌柄与土壤交接的地方发生细菌性侵染的概率最大;羊肚菌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可与害虫咬食、钻蛀等有关,形成交叉侵害和易感部位。
羊肚菌细菌病害最明显特征是:受感染的菇子往往会产生一股难闻的腥臭味。
整体表现为子囊果或发病部位萎焉、菌柄发红、停止发育、菇体变软、腥臭等。
手摸过的病害菇子,酸臭味久久不散。
防控办法:目前未有任何关于羊肚菌细菌性病害的研究报道,因此短时间内很难有针对性的药物出现。
根据细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和传播特性,可在预防和防控上努力控制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首先是土壤环境的预处理,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环境,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洁净,但通过土地轮作、杂物清理、污染物清理、石灰预处理、暴晒等途径,可将土壤中的可能有害微生物基数降低到不发病或无害状态。
作者简介翟强(1965-),男,山东金乡人,实验师,从事植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6!09!13羊肚菌隶属于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
羊肚菌以其菌盖表面生有许多小凹坑,外观极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菌,肉质脆嫩可口,在欧洲仅次于块菌。
1种类据EmileJacguetant在《LeMorilles》一书中报道,羊肚菌属共有28个种,分布于法国、德国、美国、印度、中国等地。
戴芳澜等在《中国真菌总汇》记载,已知羊肚菌属菌物在中国有8个种:小顶羊肚菌M.angusticeps(Peck)Boudier;尖顶羊肚菌M.conica(Pers.)Boudier;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Krombh.)Boudier;小羊肚菌M.deliciosa(Fr.)Jet;开裂羊肚菌M.diatans(Fr.)Boudier;高羊肚菌M.elata(Fr.)Boudier;羊肚菌M.esculentaPers.exSt.Amans;硬羊肚菌M.rigidaJet[1]。
这些羊肚菌种类主要分布在云南、甘肃、湖南、四川、青海、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江苏等地。
2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羊肚菌营养丰富,含有多糖、酶类、氨基酸、吡喃酮抗生素、脂肪酸类等。
粗柄羊肚菌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粗脂肪含量为3.82%,由4种脂肪酸组成,其中亚油酸占56.0%,油酸占28.41%,硬脂酸占2.02%,软脂酸占13.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优势,是羊肚菌具有药用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羊肚菌的蛋白质含量为22.06%,含19种氨基酸,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47%,比一般食用菌25%~40%的水平要高;此外,羊肚菌还含有几种稀有氨基酸,如C!3!氨基!L!脯氨酸、氨基异丁酸和2,4!二氨基异丁酸,这是羊肚菌风味独特、奇鲜的主要原因。
羊肚菌菌丝体蛋白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张强;吴彩娥【摘要】In this study, Morchella esculenta protein was extracted by alkaline dissosution and acid precipitation from Morchella esculenta mycelium obtained by liquid-state fermentation, and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n vitro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ossibility in food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 ha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4. 1, contained 7 kinds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which accounted for 38. 09% of the total amino acids, exhibited excellent emulsifying ability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admirable foaming ability and stability. The protein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of the total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 of (6.93 ±0.05)mg·mL-1 and VC equivalent of (11.74 ±0.48) mg·g-1, and also the reducing power, with IC50 value of (4. 24 ± 0. 16) mg·mL-1 and VC equivalent of (10. 15 ± 0. 48) mg·g-1 . Furthermore, the protein exhibited different scavenging effects on DPPH, superoxide, hydroxyl and ABTS radicals.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rotein could be served as an excellent mater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and health care products.%为了探讨羊肚菌菌丝体蛋白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中应用的可能性,以液态发酵生产的羊肚菌菌丝体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菌丝体蛋白,对其理化特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收稿日期:2006—02—28作者简介:高成华(1980-),女,辽宁法库县人,助教,主要从事酶的提取纯化、食用菌及植物组织培养等方面研究.【实验技术研究】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高成华,吴 雪(抚顺师专,辽宁抚顺113006) 摘 要:从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碳源、氮源、酸碱度、温度、光照等方面探讨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羊肚菌菌丝适宜在PDA 固体培养基以及黄豆芽———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pH 范围为6~7,最适温度为25~33℃之间,并且在光照条件为弱光时羊肚菌菌丝生长状况较好.关键词:羊肚菌;菌丝体;生物学特性中图分类号:Q93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88(2006)04-0104-04羊肚菌又名羊肚菜,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特殊、食药兼用的珍贵真菌.目前,大规模商业人工栽培羊肚菌有一定困难,但有资料显示,60年代以来,美、法等国开始大规模生产羊肚菌菌丝体,用以制造调味品,在市场上颇受欢迎.这说明羊肚菌菌丝体的应用价值也是相当高的,而且,羊肚菌菌丝体的生产较子实体的生产要容易[1].因此,深入了解羊肚菌菌丝的生物学特性,进而使菌丝体的产量增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本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材料由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微生物教研室提供.1 实验方法[2]、[4]111 不同固体培养基试验(见表1)表1 固体培养基种类及配方培养基名称配 方查氏(M1)蔗糖30g ,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氯化钾015g ,硫酸镁015g ,硫酸铁0101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7葡萄糖硝酸盐(M2)葡萄糖20g ,硝酸钾1g ,磷酸氢二钾015g ,硫酸镁015g ,氯化钠015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 =7高氏一号(M3)淀粉20g ,硝酸钾1g ,硫酸铁0101g ,磷酸氢二钾015g ,氯化钠015g ,琼脂20g ,水1000m L 淀粉铵(M4)淀粉10g ,硫酸铵2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1g ,碳酸钙3g ,氯化钠1g ,琼脂20g ,水1000m L PDA (M5)土豆200g ,蔗糖20g ,琼脂20g ,水1000m L ,pH =7112 不同液体培养基试验(见表2)113 不同碳源试验按照表1中葡萄糖硝酸盐培养基配方,以硝酸钾为氮源进行碳源试验,记录 表2 液体培养基种类及配方培养基名称配 方PY P (I )土豆20%,酵母膏011%,蛋白胨011%,葡萄糖2%,硫酸镁011%,磷酸二氢钾011%MY P (II )麦芽汁30%,酵母膏011%,蛋白胨011%,硫酸镁115%,磷酸二氢钾011%CYG (Ⅲ)玉米粉2%,酵母膏011%,葡萄糖011%,硫酸镁015%,磷酸二氢钾011%黄豆芽———玉米粉(Ⅳ)黄豆芽(煮汁)100g ,玉米粉30g ,磷酸二氢钾015g ,硫酸镁013g ,水1000m L 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碳源.114 不同氮源试验仍采用113中的固体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为碳源,进行氮源试验.记录一次菌丝密度、菌落颜色,并测量一次平板菌落直径,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氮源.115 不同pH 值试验根据表3数据,混合配制成5个pH 梯度缓冲液.记录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pH 值.116 不同温度试验 表3 缓冲液的配制 单位:ml pH 56789磷酸氢二钠1013012163161471914520100柠檬酸91907137315301550 选取3个温度梯度(17℃、25℃、33℃),将接种后的土豆加富培养基在3个温度下遮光培养.记录第8卷第4期2006年12月 辽宁师专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T eachers College V ol 18N o 14Dec 12006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温度.117 不同光照试验将接种后的土豆加富培养基分别置于强光(直射光)、弱光(散射光)的条件下培养,进行不同光照试验.记录计算筛选出最适合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光照条件.2 结果与分析211 羊肚菌菌丝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效应由表4、图1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所配制的5种固体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其中,在PDA 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葡萄糖硝酸盐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表4 羊肚菌菌丝在不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效应培养基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日平均伸展速度(mm/d )M1++浅黄绿710M2+++纯 白818M3++纯 白813M4+纯 白817M5+++浅 黄910 注:(1)菌丝密度“+++”、“++”、“+”分别表示浓密、较密、稀少,下同.(2)菌落日平均伸展速度为5次重复的平均值,下同.212 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效应由表5、图2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体在所配制的4种液体培养基中均可生长,其中,在黄豆芽———玉米粉培养基中生长最好. 表5 羊肚菌菌丝在不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效应培养基菌丝体干重重复1(mg Π100m L )菌丝体干重重复2(mg Π100m L )平均I122710012361001231150Ⅱ167910013251001502100Ⅲ404100442100423100Ⅳ185710015031001680100213 不同碳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由表6、图3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3种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说明这3种碳源均可为供试羊肚菌菌丝所利用.其中,菌丝在以葡萄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此外,蔗糖是这3种碳源中较好的碳源,而淀粉作为碳源相对于另外两种较差. 表6 不同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碳 源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日平均伸展速度(mm/d )葡萄糖+++浅黄绿910蔗 糖+纯 白814淀 粉++纯 白710214 不同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7、图4(见106页)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3种不同氮源的培养基中均可生长,说明此3种氮源均可为供试羊肚菌菌丝所利用.其中,菌丝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而硝酸铵、硝酸钾作为氮源相对于硫酸铵较差.215 不同pH 值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8、图5(见106页)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pH 为5~9的范围均可生长,pH 为5时,菌丝长势较弱,pH 为6~7时,菌丝长势最强,当pH 为8~9时,菌丝长势又变弱.因此,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pH 值为6~7.表7 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氮 源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日平均伸展速度(mm/d )硝酸钾+纯 白1119硝酸铵++纯 白1115硫酸铵+++纯 白1212501高成华,等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216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9、图6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17~33℃范围内均可生长.其中,菌丝在17℃时长势很弱,在25~33℃之间时长势均很强.因此,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5~33℃.217 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由表10、图7可知,供试羊肚菌菌丝在强光、弱光两种条件下均可生长,但在强光处长势弱,在弱光处长势较强.因此,羊肚菌菌丝适宜在光线弱处生长.表10 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光 照菌丝密度菌落颜色菌落日平均伸展速度(mm/d )强 光++纯 白1110弱 光+++浅 黄11183 结论羊肚菌菌丝进行平板培养时,如用封口膜封口,则菌丝生长一段时间后,长势变弱,此时,若去除封口膜,则长势又变强[5].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封口一段时间后,菌丝缺氧,影响生长,去除封口膜后,菌丝获氧,长势又变强,但易于导致杂菌污染[6].羊肚菌菌丝在PDA 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在葡萄糖硝酸盐固体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羊肚菌菌丝体在黄豆芽———玉米粉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最好;对于羊肚菌菌丝,葡萄糖是最好的碳源,蔗糖是较好的碳源,而淀粉作为碳源,相对于以上两种要差一些1此外,羊肚菌菌丝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说明对于羊肚菌菌丝,硫酸铵是最好的氮源,而硝酸钾和硝酸铵作为氮源效果不如硫酸铵好;羊肚菌菌丝生长适宜的pH 值范围是6~7,在这个范围内,菌丝长势很强,羊肚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5~33℃,在这个温度范围之间,菌丝长势较强;而最适宜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光照条件是弱光条件,在这种光照条件下,菌丝长势很强.参考文献:[1]张松,等.菌丝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2,9(1):18-21.601辽宁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2]肖锋,王得贤,杨冬梅.温度、pH 值、光照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1999,19(5):13-15.[3]吴庆禹,等.羊肚菌的生物学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30(4):28-30.[4]尤国信,张健.不同营养物质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1995,14(1):15-17.[5]任桂梅,等.羊肚菌的研究进展[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1):57-64.[6]王章淮,等.羊肚菌栽培新技术与深层发酵技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4):29-33.(责任编辑 刘守华,于 海)(上接8页)师除厚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涉猎与之相关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尤其是邻近学科的知识.数学教师只有具备宽广的知识,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创造的火花.北师大孙瑞清在《关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数学能力包括认知数学事实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建构数学模型具有数学应用的能力、数学思维品质的个性特征的影响等.因此,高职数学教师首先应具备的数学能力是在认知数学事实的基础上,以解决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为核心,以数学思维品质为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综合的动态的开放系统.总之,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所应具备的数学能力.313 先进的教育素质高职数学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更要要求数学教师具有“现代先进”的教育素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也呼唤高素质的数学教师.一节数学课不再是只要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设计,而是面对计算机、面对投影大屏幕、面对学生个体的主动思维,或许还要粉笔加黑板的全新的系统的立体化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传统的“讲———听———练”模式,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法,给学生更多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决定于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见,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硬件和软件固然重要,但最为关键的是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尽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辟现代信息创新教育.数学教师通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能力保证.利用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式,数学教师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参与到信息教学系统运作中去,发挥对教学过程设计监控、评价和组织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有力工具提高现代教学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学质量.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和关键要素,在新的信息技术社会化时代,数学教师应率先推进信息化的进程,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变,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素质,实现跨越式发展.314 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活动品质和个性等特征.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数学教师应特别重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修养.因为数学的科学性、逻辑性、条理性、概括性、抽象性较强,相应地数学学习的难度也较大,数学教师必须做到情绪稳定、意志坚强、勇于面对挫折.对教师来说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有助于教师充满活力、信心、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各项工作.当今社会速度快、节奏快,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同时也给教师在心理上造成负担和压力.因此,教师要勇敢地面对教育、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失败、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真正成为新时代的教师.总之,高职数学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及专业学术知识与实践相统一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适合社会需要的“创造型”、“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参考文献:[1]黄秦安.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 ].数学教育学报,2004,(4):24-27.[2]冯素芬.论高职数学教师的素质[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59-61.[3]王燕荣,邓鹏.高师数学教师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其新要求[J ].零陵学院学报,2003,(2):19-21.[4]梁宝兰.提高教师素质迎接新世纪挑战[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5):36-39.(责任编辑 高亚华,朱成杰)701高成华,等羊肚菌菌丝生物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