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羊肚菌栽培、示范与推广研究现状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0.85 MB
- 文档页数:105
羊肚菌高产栽培技术羊肚菌属于低温型菌类,子实体喜好低温,在5~25℃均可生长,但在低温下菌丝生长状态最好,温度超过22℃,便会很快死亡。
因此,羊肚菌最好选在冬季种植,即入冬后温度约18℃时栽培,低温有利于羊肚菌储存营养;到第2年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温度适宜后子实体便可大量形成。
通常情况羊肚菌栽1年培1季,采取冬种春收的栽培模式,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建议搭建荫棚防晒保温,否则会影响出菇数量和品质,严重者导致绝收。
一、羊肚菌生物学特性(一)温度羊肚菌为低温型真菌,温度是影响羊肚菌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菌丝生长适温为18~20℃,若超过35℃,菌丝受到严重损伤,停止生长;2℃以下,进于休眠状态。
子囊果分化适温为4~16℃,若超过16℃则很难分化;子囊果在6~25℃均能生长,其中8~18℃环境中生长的子囊果品质较好,高于18℃品质较差。
(二)水分与湿度羊肚菌子囊果极不耐干旱,强光和干燥环境下即停止生长。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70%~80%,子囊果形成和生长发育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宜为85%~90%。
(三)空气羊肚菌是好气性菌类,菌丝生长、子囊果形成阶段均需新鲜空气。
经常通风,有利于菌丝生长,及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
(四)pH值羊肚菌生长最适的土壤pH值为6.5~7.5。
(五)光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光线会抑制菌丝生长;子囊果的分化和生长发育则需要光照,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
二、羊肚菌栽培技术(一)栽培时间羊肚菌一般冬种,该菌的生长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种植地的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都直接影响其生长,从业者可根据市场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栽培场所羊肚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选取地势平坦,无污染、排水方便、水源近、避风、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场所。
选好栽培场所后,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
种植前半年内禁止使用化学农药。
(三)搭建大棚与安装水管喷头根据资金情况建设相应的大棚或设施。
因羊肚菌菌丝生长不需光照,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散射光,因此需铺设遮阳网。
羊肚菌栽培技术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高蛋白菌类。
羊肚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餐桌上的佳肴。
然而,由于其生长习性和生境的限制,让其市场供应量非常有限。
为此,研究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种源选择在羊肚菌的栽培过程中,种源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经过筛选的菌丝体最为适合用来当菌种。
首先,菌丝体的颜色要均匀,无明显的色斑;其次,菌丝体的质地要偏硬,即手感较轻时菌丝体不易断裂。
二、基质配置基质配置是羊肚菌栽培技术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常用的基质有木屑、秸秆、玉米棒等,其中以木屑为主要原料。
将木屑与其他物质混合后,形成的基质应呈现出黏性,即能够用手捏成形状,同时又不会纷散。
三、菌种接种羊肚菌的菌种一般采用混合菌种法,即将不同羊肚菌品种混合在一起接种。
羊肚菌的菌丝体一定要与基质充分接触,否则会出现部分区域无菌状况。
在接种前,先将菌丝体培养在无菌条件下,以确保菌种无污染。
四、光照和通风羊肚菌喜欢光照,但也不能太强烈,应该选择适宜的阳光照射时间和强度。
通风也非常重要,能够将基质内的湿气释放掉,避免发霉。
在栽培过程中定期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五、温度管理羊肚菌的生长温度一般为15℃~25℃,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生长速率和质量。
在春季和秋季栽培羊肚菌,为了保证生长的进展应该使用温度为22℃左右的地下室或温室。
六、收获羊肚菌的生长期为50~70天左右。
当菌盖中心向上凸起,并出现黄色露珠时,即表示菌体成熟,可以进行采收。
需要注意的是,在收获之前应该先清理采摘区域,避免菌体被污染。
羊肚菌的采摘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在实际的栽培过程中,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例如CO2含量、水分调节、施肥等。
在这里,我们只是简单的介绍了羊肚菌的基本栽培技术,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羊肚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1. 羊肚菌研究现状国内外对羊肚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分类学研究:针对羊肚菌的分类、分子鉴定及系统进化等研究。
(2)生物学研究:包括羊肚菌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生化特性等研究。
(3)营养和功能研究:以羊肚菌为主要食用之一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其营养成分、食用价值及生理功能等研究。
(4)防腐保鲜:羊肚菌在自然条件下易受,因此对其保鲜防腐效果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2. 羊肚菌的产业发展现状目前,羊肚菌产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生产商数量众多,但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商产品质量不稳定。
大规模的生产商由于缺乏品牌建设,产销结构及信息透明度等问题,也存在较大发展难题。
另外,目前国内外的羊肚菌综合利用率仍不够高,尚未形成完整的羊肚菌产业链,大多数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而在品牌建设、产品质量、营销网络及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3. 羊肚菌产业发展建议(1)加强品牌建设。
针对各地不同的羊肚菌所处环境、生长条件等,选取优质品种进行培育,并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品牌效应的企业,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环保生产。
推行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科学技术创新。
加强羊肚菌研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探索羊肚菌的应用前景,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加强标准化建设。
制定相关产业技术标准及规范,规范羊肚菌产业发展,建立羊肚菌产业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羊肚菌产品品质安全。
(5)拓展多元化产业链。
深入开发羊肚菌的多元化应用,如生物食品、医药等领域,将羊肚菌产业拓展至多个领域,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食用菌概述与现状•标准化栽培技术意义•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构建•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实践•病虫害防治与绿色防控策略•质量安全评价与监管体系建设•总结与展望: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录食用菌定义及分类定义分类国内外发展现状对比国内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发达国家在食用菌的育种、工厂化栽培、精深加工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注重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市场需求与前景展望提高产量和品质稳定性优化培养料配方选用优良菌种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需求,科学配制培养料,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精准控制环境条件标准化生产流程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030201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高效、环保、智能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食用菌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食用菌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1 2 3野生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估传统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应用品种选育与改良策略原料选择与配方优化原料选择与质量标准01配方设计与优化02替代原料研究与应用03根据食用菌的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精确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控制湿度调节pH 值管理氧气供应与二氧化碳排放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提高,通过喷雾、通风等手段调节环境湿度。
监测并调整培养基的pH 值,使其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以满足食用菌生长对酸碱度的要求。
确保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为食用菌生长提供充足的氧气并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发酵工艺参数控制菌种制备及接种方法探讨菌种来源与选择制备过程接种方法配方调整针对不同食用菌种类和生长阶段,调整培养基配方,提高产量和品质。
培养基成分根据食用菌生长需求,选用合适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原料。
羊肚菌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羊肚菌隶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属低温高湿性真菌,它是世界公认的著名珍稀食药兼用食用菌,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机锗,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尤其抗癌作用明显。
由于羊肚菌栽培周期短、效益高,近年来在国内外市场上热度不断升级,收购价格干品基本保持在1000~1500元/kg。
但因其出菇不稳定、重复性差,导致一些种植户或企业亏本,有的年份几乎绝收。
1. 菌种选择羊肚菌菌种易退化,性状不稳定,如果菌种选择不当,就会造成羊肚菌出菇不稳定,或者不出菇。
因此,购买羊肚菌菌种一定要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制种企业。
1.1 菌种制作注意事项羊肚菌菌种容易老化变异,因此应避免母种肆意扩繁;不能随意选择可栽培的子囊果自行分离用作栽培生产中的母种。
人工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栽培试验,检验其性状,经过系统筛选,才能应用于规模化栽培。
应尽量选择当前已实现人工栽培的菌株,进行菌种生产。
目前人工种植的羊肚菌多以六妹羊肚菌和梯棱羊肚菌为主。
六妹耐寒性较好,更适宜北方种植,在我国南方这两个品种均可种植。
1.2 选择菌种的方法选择来源清晰、可以栽培的羊肚菌。
色泽正常,没有发黄、吐黄水现象,菌落边缘正常,没有出现扇形或缺刻现象,菌袋没有受到高温或闷气伤害,能正常形成菌核,能够形成大量菌霜,最好通过多种途径购买菌种,进行比较筛选。
2. 栽培季节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羊肚菌的栽培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因地制宜。
羊肚菌是低温品种,整个生育期温度要求在18℃以下为宜,最佳种植期应在地温稳定在18℃以下,若播种过早,地温偏高,会影响羊肚菌的菌丝活性和生理变化,最终影响出菇和产量。
所以一般采用“冬种春收”的办法。
3. 选地整地3.1 选地羊肚菌既是一种腐生菌,又是一种土生菌。
选择土质疏松、利水透气、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泥炭土最为合适,避免在粘性重、透气差、土壤贫瘠的土壤上栽培。
羊肚菌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羊肚菌,学名为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资源,被誉为“中药之王”。
羊肚菌具有补肾壮阳、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药用价值,因此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采集方式对羊肚菌的野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羊肚菌的数量急剧减少,种群逐渐衰退。
为了保护羊肚菌资源,推动其可持续利用,研究者们开始探索羊肚菌的人工培育技术。
通过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可以在自然条件下实现羊肚菌的生长,不仅有效避免了对野生资源的破坏,还能够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研究羊肚菌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字数:209】.1.2 研究意义探索羊肚菌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的意义重大且迫切。
通过引入无基料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缓解市场供需矛盾,降低商品价值,使更多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羊肚菌。
无基料栽培技术也可以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侵蚀,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研究羊肚菌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将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羊肚菌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栽培方式中容易受到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影响的问题。
通过研究羊肚菌生长习性以及大田无基料栽培技术原理,能够有效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质量,为种植者提供更加便捷、稳定的栽培方案。
本研究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创新技术支持,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索,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羊肚菌产品。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正文2.1 羊肚菌生长习性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一、生态条件1、温度羊肚菌生长以 3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为发生期,4 月为集中点, 菌丝在 3℃~25℃下均能生长, 最适宜 15℃~18℃, 低于 3℃或高于 28℃生长停止或死亡。
孢子散发适宜 15℃~18℃, 孢子萌发适宜 18℃~22℃。
子实体在10℃~18℃内均能生长, 最适宜 12℃~16℃。
若昼夜温差大 , 可促进子实体的形成, 但低于或高于生长范围不利于子实体的正常发育。
2、湿度羊肚菌适宜在土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 营养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要求不严, 在 50%~70%均能生长,含水量以60%~65%为宜, 人工栽培羊肚菌的培养基含水量以60%~65%为最适宜, 超过 70%后菌丝停止生长, 低于 50%菌丝生长纤细、微弱, 子实体生长适宜空气相对湿度85%~95%, 从种到收一直保持土质表面的湿润才能生长。
3、光照羊肚菌营养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 光线过强会抑制菌丝生长, 菌丝在暗处或微光条件下生长很快, 但光线对子实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子实体发育阶段光线有重要作用, 羊肚菌子实体有向光性, 往往是朝光线方向弯曲生长。
若覆盖物过厚, 树林过密, 或全天太阳直射的地方都不适宜子实体生长。
4、空气羊肚菌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无明显反应,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空气较敏感, 氧气过低不会出菇。
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 0.3%时, 子实体会出现生长无力, 体型瘦小畸形, 或无菌帽乃至腐烂。
5、pH 羊肚菌生长适宜的 pH 值与其它食用菌基本相同, pH 在 5~8 之间都适应菌丝生长, 最适宜pH6~6.5, 若pH 下降到 3 以下或高于 9 以上菌丝生长停止或死亡。
6、营养羊肚菌是一种营腐型的土生菌, 它对营养要求不高, 充足的营养物质反而对子实体形成不利。
这与其它食用菌生长发育恰好相反, 无论是菌丝生长阶段, 或子实体生长阶段, 内在的营养物质不需充足, 外界的环境条件才是促进子实体发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