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要

随着世界和中国人口在逐渐增加,耕地由于非农业项目占用而逐渐下降,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绝大部分耕地已经用于产量较高和需肥量较大的粮食作物。而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长期养分投入低于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丰富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内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肥仍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现。

关键词:化肥农业生产合理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world and China population in increasing gradually,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due to non-agricultural project and gradually declined, unit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under increasing pressure load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s facing serious challenges. In order to solve

grain safety issues, China's most farmland has been used in high yield and need to FeiLiang larger food crops. But Chinese much less haven't changed,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long-term nutrient input below, lead to soil nutrient depletion output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fertilizer inputs must be continuously increa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cess, enrich the content of the material and energy circulation, improve the yield per unit of area, improve cultivated land output, so in future a quite long period of time, fertilization will still b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The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level is not high, the whole parts remain blind fertilization phenomenon, fertilizer waste of resources is seriou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the benefit is reduced, cause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decline accelerated, pollution, soil quality recession, directly affecting grain yield, agricultural mention mass continued efficiency, farmers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ncome and reduce cost. Therefore, speed up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mprove fertilizer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system,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key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economical society concrete presently

Keywords: Fertiliz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asonable application

目录

摘要 (1)

前言 (4)

1、化肥的定义 (4)

2、常用化肥类别及种类 (4)

2.1氮肥 (4)

2.2磷肥 (4)

2.3钾肥 (4)

2.4复合肥料 (4)

2.5微量元素肥料 (5)

3、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5)

3.1增加作物产量 (5)

3.2提高土壤肥力 (5)

3.3增加有机肥量 (6)

4、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6)

4.1化肥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 (6)

4.2有机肥利用低未实现平衡施肥 (6)

4.3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 (7)

4.4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 (7)

4.5科学施肥知识普及不足对肥料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7)

5、化肥污染引起的问题 (7)

5.1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7)

5.2水体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8)

6、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8)

6.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 (8)

6.2加快新型缓/控释肥料研制与示范推广 (9)

6.3推广减少环境污染的合理施肥技术和措施 (9)

6.4建立土壤肥料和农田养分信息化体系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前言

本文大概讲述了化肥的定义、常用化肥类别及分类、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几方面简单阐述了化肥给农业生产中带来的危

害和影响、简单提出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的方法、达到减少农业生产的投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的目的。

1、化肥的定义

中文名称:【huà féi】

英文名称:chemical fertilizer

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学肥料的简称。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

2、常用化肥类别及种类

2.1氮肥

氮是蛋白质构成的主要元素,蛋白质是细胞原生质组成中的基本物质。增施氮肥能促进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形成,使叶色深绿,叶面积增大,促进碳的同化,有利于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在生产上经常使用的氮素化肥有:硫酸铵(硫铵)、碳酸氢铵(碳铵)、尿素等。

2.2磷肥

磷是形成细胞核蛋白、卵磷脂等不可缺少的元素。磷元素能加速细胞分裂,促使根系和地上部位加快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早成熟,提高果实品质。在生产上常用的磷肥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重钙)等。

2.3钾肥

钾元素的营养功效可以提高作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作物体内淀粉和糖的形成,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还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在生产上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2.4复合肥料

复合肥料是指在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只含其中任何两种元素的化学肥料。它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便于贮存和施用等优点。在生产上常用的磷酸铵、氮磷钾等复合肥。

2.5微量元素肥料

生物肥料是利用土壤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微生物经过分离繁殖制成的各种生物性肥料,又叫细菌肥料。如“5406”抗生菌肥,硅酸盐菌肥,绿环生物肥等。

3、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著名的育种学家,为“绿色革命”做出卓越贡献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NormanE.Borlaug于1994年在全面分析了20世纪以来农业生产发展的各相关

因素之后断言:“2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是来自化肥的施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资料显示,化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根据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大量试验结果,施用化肥,可提高水稻、玉米、棉花单产40%~50%,提高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单产50%~60%,提高大豆单产近20%。据推算在粮食总产中有35%~45%是施用化肥的作用。

中国人口在逐渐增加,耕地由于非农业项目占用而逐渐下降,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中国2004年谷物总产量达4.1亿t,人均占有谷物316.6kg,只相当于美国和法国的人均谷物占有量的1/3左右。这就是说,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和长期养分投入低于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的情况下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肥仍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3.1增加作物产量

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土壤普查,并科学细致地分析了土壤养分状况,先后开展了平衡施肥和测土施肥技术的推广。以梨树县为例,粮食单产由应用化肥前的1 500~3 000 kg/hm2,逐步提升至11 250 kg/hm2以上。1998—2008年11年间,全县的化肥施用量(氮)从115 kg/hm2增加至200 kg/hm2,相应的粮食产量由7.2 t/hm2提高至11.5 t/hm2,不仅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2-3]

3.2提高土壤肥力

每次生产投入农田的化肥,在当茬作物收获后,都有相当数量残留于土壤中(氮约30%、磷约80%、钾约50%),大部分则可供下茬以及往后种植的作物持续利用,这就是易被人们忽视的化肥后效。连续多年合理施肥的结果,化肥后效将叠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将增加,促进作物单产不断提高,不但能保持耕地的肥力,而且会越种越肥。作物的产量越高,残留在土壤中的根茬等有机物也越多,相应的微生物活动也越旺盛。

3.3增加有机肥量

化肥的施入提高了粮食产量,产品(籽粒、秸秆)经人、畜的利用和转化,其废物就变成有机肥。化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又能通过自身的残留物(根、茎、叶)作为有机肥源反补土壤,培肥地力。另外,农业生产投入的化肥养分相当数量保存在有机肥中,使有机肥成为化肥养分不断再利用的载体。

4、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的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4.1化肥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

近20年来中国为促进农业发展,日益重视化肥的施用,平均每年以157.7万t的速度递增,化肥施用总量由1984年的1 482万t,增加到2004年的4 636.8万t,约占世界化肥消费量的30%,居世界之首。2004年比2003年增长16%以上,其中钾肥增长幅度最大达到52%。但是,若按单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为320kg/hm2,居世界的中上水平。

有关专家预测,至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按人均粮食占有量400kg 计算,粮食总产量应达到6 400亿kg。即使按每公斤化肥(养分)增产10kg粮食计算,单就粮食生产这一项就需要增加化肥1 400万t。预计到2030年中国化肥需求总量将突破6 000万t。

中国化肥除总量不足外,品种结构也不尽合理。2004年化肥总施用量的4 636.8万t中,氮2 831.4万t,五氧化二磷1 338.1万t,氧化钾467.3万t,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0.10,钾肥明显不足。复合肥1 203.8万t,仅占化肥施用总量的25%。

4.2有机肥利用低未实现平衡施肥

有机肥主要是指农业收获物中的养分通过各种形式重新用于农业生产的再循环或再利用部分。有机肥料的资源量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中国实际用于农业的有机肥料数量折合养分约为1 800万t左右,仅约占资源总量的34%,约占农田养分投入总量的30%。未被利用的部分成为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物间施肥不平衡造成养分间的不平衡,即指普遍重视施用氮、磷化肥,轻视钾肥施用,忽视中微量元素施用。目前,土壤钾素缺乏严重,尤其是粮田多年不施钾肥,或少量施钾肥。根据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缺乏各种微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15 733万hm2。缺乏中量元素的面积合计为6 000万hm2。

不平衡施肥和过量施肥带来了以下一些问题:影响到作物间的均衡增产,肥料利用率降低,同时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二是过量施用氮肥对农产品的品质带来不良影响。

4.3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了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缓/控释肥料,以及有机废弃物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一些进展。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所谓新型肥料,多数科技含量不高,增产效果不稳定,甚至没有增产

效果。例如微生物肥料存在缺少高效菌株、作用机理不清、发酵工艺落后等问题。在缓/控释肥料方面,至今尚未形成规模产业,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效果不十分显著,在包膜选材、工艺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有机废弃物产业化方面,尤其是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粪便利用上,缺乏一套包括脱水、发酵除臭等处理的投资少、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及相应的设备。

4.4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化肥试验网在全国建立的100多个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由于经费等原因,至今仅有10多个试验在坚持工作。全国规模的肥效试验和肥料长期定位试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缺乏这些信息的积累和延续,必将导致肥效不清、投肥方向不明,加剧盲目施肥的发生。其次,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进行土壤普查和肥料效益试验距今已经20多年,其间中国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种植制度、耕作措施、作物产量、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目前就全国而言,存在着土壤肥力不清,肥料效益不明,施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4.5科学施肥知识普及不足对肥料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由于人们科学知识普及不足,许多人对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肥料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影响肥料科学的普及和科学施肥的实现。社会上和宣传中常见的误解:一是把有机肥与化肥对立起来,认为有机肥生产的农产品一定好于化肥生产的农产品。二是把铵态氮、硝态氮和尿素态氮对立起来,认为施用硝态氮一定会加重蔬菜硝酸盐含量和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

5、化肥污染引起的问题

5.1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大量使用化肥对大小河流和水源造成了污染。过量的氮、磷特别是氮肥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及亚硝酸盐,经水冲击流入河道,使其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污染

3—P0.015mg/L,无机态大小河流。据有关资料表明,当水体中磷达到一定浓度PO

4

氮含量大于0.2mg/L时,就可能出现“藻华”现象,我国东海海域发生的赤潮现象就与此有关。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使水质混浊,透明度降低,阳光入射深度和强度降低,溶解氧减少,大量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使水生生态系统和水功能严重阻碍破坏,给水产养殖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长期过量而单纯施用化学肥料,会使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2水体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使用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对大小河流和水源造成了污染。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渗透等方式进入地下水的硝酸盐是人体饮用水源重要污染源之一。农产品是人们摄入硝酸盐的另一个途径。硝酸盐本身毒性不大,但它在人通过口腔和胃内细菌还原为危害很大的致病、致癌物质——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曾引起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磷矿石中含镉1~100ppm,含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6、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6.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

针对测土配方(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以有机肥为基础,提出氮、磷、钾、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的施用技术。)施肥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等环节的公益性和配方肥生产、供应等环节的经营性,应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发体系、示范推广体系、生产供应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建立“测、配、产、供、施”一条龙的科学施肥服务体系,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惠及广大农民。

有机肥既是培肥地力的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也是均衡提供作物养分的供应者。增加土壤有机质既能长期维持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又能提高土壤的吸附能力,减轻或除去有毒物质。针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和作物秸秆的过剩,推广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害化、资源化与产业化技术;建立有机肥料商品化生产和施用质量标准体系;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实现有机养分再循环,实现有机废料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高效使用,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6.2加快新型缓/控释肥料研制与示范推广

研制低成本、高性能包膜材料研制和高效缓/控释作物环境友好型专用肥料,制定缓/控释肥料环境评价和质量标准;在肥料浪费比较严重的地区和作物上推广新型缓/控释肥料生产和使用技术,实现节本增效,为无公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中国肥料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6.3推广减少环境污染的合理施肥技术和措施

科学施用氮肥、磷肥的目的是减少氮素、磷素损失,控制可能造成的环境面源污染。加大科学施肥技术普及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推广氮肥深施、秋施或混施技术、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以水带氮技术,提高氮肥利用率;

推广以轮作周期为订单式施用磷肥、水溶性磷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氮肥和磷肥混和集中施用技术,节约磷肥资源,提高磷肥的利用率,达到增产效果。推广行之有效有效的科学施肥实用技术,如秋灌溉施肥技术,坐水施肥技术,喷灌、滴灌施氮肥、微肥技术。

6.4建立土壤肥料和农田养分信息化体系

加强和完善国家土壤肥力监测基地建设,实时掌握全国和各主要农区主要作物对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反应和施肥的增产效益。借助于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逐步建立国家和地方不同级别的土壤肥力和肥料资源监测管理网络和全国土壤肥料信息化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中心,形成全国性的土壤肥料信息交流和管理系统。实现肥料资源在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状况等信息的快速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明确不同经营方式和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变异规律及其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其单位面积产出率的影响;结合中国国情,应用GIS、GPS、RS等技术,在充分了解土壤养分变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根据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情况,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养分的投入量,针对规模经营和分散经营两种基本经营模式,分别建立切实可行的养分精准管理和精准平衡施肥技术,实现肥料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合理施用和有限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最大发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志新.浅谈化学肥料性能与科学施用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0(4):29.

[2] 宁拴和.浅谈科学施用化肥[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6):77,80.

[3] 庆学.化肥安全使用及肥料混施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9(9):35.

[4] 江建飞,邢素芝.农田土壤施用化肥的负效应及其对策[M].农业环境保

护.1998,17(1)40—43

[5] 牟树森.土壤环境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6]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张树清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11页)

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11页)

摘要 随着世界和中国人口在逐渐增加,耕地由于非农业项目占用而逐渐下降,单位面积耕地的负载压力越来越大,使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绝大部分耕地已经用于产量较高和需肥量较大的粮食作物。而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长期养分投入低于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的特点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加化肥的投入,丰富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内容,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因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施肥仍将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国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水平整体还不高,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盲目施肥现象,肥料资源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降低,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污染生态环境,加速土壤质量衰退,直接影响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科学施肥体系,提高肥料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也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具体现。 关键词: 化肥农业生产合理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world and China population in increasing gradually, cultivated land

2.4复合肥料 (4) 2.5微量元素肥料 (5) 3、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 (5) 3.1增加作物产量 (5) 3.2提高土壤肥力 (5) 3.3增加有机肥量 (6) 4、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6 4.1化肥总量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 (6) 4.2有机肥利用低未实现平衡施肥 (6) 4.3新型肥料研发进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 (7) 4.4土壤肥料基础研究薄弱施肥的盲目性大 (7) 4.5科学施肥知识普及不足对肥料的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 (7) 5、化肥污染引起的问题 (7) 5.1水体富营养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 (7) 5.2水体农产品质量下降危害人体健康 (8) 6、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8) 6.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 (8) 6.2加快新型缓/控释肥料研制与示范推广 (9) 6.3推广减少环境污染的合理施肥技术和措施 (9) 6.4建立土壤肥料和农田养分信息化体系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前言 本文大概讲述了化肥的定义、常用化肥类别及分类、肥料在农业发展中的影响和重要地位、我国肥料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化肥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提高肥料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几方面简单阐述了化肥给农业生产中带来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

生物肥料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我国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生物肥料的现状:发展生物肥料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等重要意义,同时也介绍了生物肥料的种类和生物肥料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本人认为我国的生物肥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物肥料化肥农业发展 1 引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肥料的施用量将日益增加。从目前的肥料分类来看,肥料主要包括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无机肥料(俗称化肥)。凡以有机物质作为肥料的均称为有机肥料,通常所指的有机肥料主要是指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就地施用的一切自然肥料,所以又叫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物肥料实际上是利用微生物的有关性质,如对氮素的固定、对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态养分的分解、对作物生长的刺激等作用,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素养分或提高土壤中难利用矿物态养分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这类肥料的特点是所含营养成分比较单纯,大多数是一种化肥仅含一二种肥分。施入水中易被分解,很快见效,因此又称其为"速效肥料"。包括有氮肥、磷肥、钾肥和钙肥等。无机肥料为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机肥料不但是现在也是将来现代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肥料生产、使用和进口大国,我国每年的化肥消耗量已超过3000万吨,但长期施用化肥,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湖、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日益严重,地下水的硝酸盐浓度也急剧增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始考虑适当减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用量。 可见化肥和农药的大量应用对于人类而言利弊并存,为兴利除弊,科学家提出了“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在农田里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化学杀虫剂,而使用有机生物肥料和采用微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作为无公害的生态农业措施之一的生物肥料应用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它生产出的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2 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 生物肥料在我国生产和应用已有50多年历史,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速度来看是较慢的。50年代大力推广应用大豆、绿肥根际固氮菌。当时全国各地差不多每个县都有菌肥厂。这个时期的生物肥料生产只求产量,不顾及质量,持续时间很短。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全国许多地方又恢复生物肥料生产和推广细菌肥料,大部分采用发酵生产。与50年代相比,质量有了提高,但后来许多地方用炉灰渣替代草炭作吸附剂,产品质量下降,农民就不愿意使用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发布时间:2014-04-08 15:35:41来源:中国产业洞察网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物质材料,其保证程度关系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的少数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原料都来自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68种,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约占世界矿产总价值的14.6%,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面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严重不足。 经济快速增长下我国矿产危机日益明显,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式,主要表现有:①我国矿产资源需求量很大,已探明的主要矿产严重短缺;②矿产资源利用率不高,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突出。为了缓解我国矿产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成为亟需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利用的现状,指出了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十年来我国主要矿产资源在高效清洁利用领域取得的进展及主要技术突破;最后,对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1、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矿产分布不均,优势矿产大多用量不大,而一些重要的支柱性矿产多为短缺或探明储量不足,需要长期依赖进口。(2)贫矿多富矿少:低品位难选冶矿石所占比例大,如我国铁矿石平均品位为33.5%,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以上;锰矿平均品位仅22%,离世界商品矿石工业标准(48%)相差甚远;铜矿平均品位仅为0.87%;磷矿平均品位仅16.95%;铝土矿几乎全为一水硬铝石,分离提取难度很大[9]。(3)大型-超大型矿床少、中-小型矿床多:以铜矿为例,我国迄今发现的铜矿产地90 0余处,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仅占3%,中型矿床占9%,小型矿床多达88%。(4)单一矿种的矿床少,共生矿床多,据统计我国的共、伴生矿床约占已探明矿产储量的80%。目前,全国开发利用的139个矿种,有87种矿产部分或全部来源于共、伴生矿产资源。鉴于我国矿产资源“三多三少”的特征,加上认识和技术上的不足,我国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综合利用率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矿业的粗放式经营,人们大多对我国的矿产资源情况缺乏正确的认识,综合利用意识淡薄,矿山企业盲目开采,对共(伴)生矿物及尾矿等不利用或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分别仅为30%和35%左右,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我国金属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仅为约1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利用率;我国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总体偏低,如粉煤灰的利用率为48%,煤矸石为38%。在品种上,我国综合利用的矿种只占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矿种总数的50%左右。在数量上,我国铜铅锌矿产伴生金属冶炼回收率平均为5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在80%以上,相

有机肥利用现状

有机肥料利用现状 摘要: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磷、钾等无机养分,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人们一度对有机肥重视不够,施用面积和施用量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下降,施肥效益递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绿色食品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机肥的施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施用有机肥不但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更能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全面了解新形势下我国有机肥资源及其利用现状,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30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农作物秸秆、绿肥、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商品有机肥和农家肥5类有机肥资源及利用情况调研,根据有机肥资源的统计方法分析了有机肥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有机肥发展和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有机肥;分类;利用现状;问题;对策 1有机肥料种类划分依据 有机肥料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制的自然有机物肥料的总称。有机肥料来源极为广泛,品种繁多,几乎一切含有机物质,并能提供多种养分的物料,都可称为有机肥料。我国素有积制和施用有机肥的传统习惯,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进行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一系列措旎,举世闻名。 在实践中广大农民长期积累了“养、种、积、造”有机肥料的经验和划分有机肥料种类的方法,农业科技工作者也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国著名的肥料学家彭家元教授曾经指出:“肥料之分类以性质、给源、有机质之有无或效能之迅速等作为分类标准均可”,至今,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机肥料分类标准。为此,1990年农业部首次在11个省(区)开展有机肥料调查研究。为提高调查数据有效性,可利用性和可比性,又利于全国汇总,在吸取前人的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有机肥料资源、特性及积制方法,全国有机肥料可分为:粪尿类、堆沤肥类、秸秆肥类、绿肥类、土杂肥类、饼肥类、海肥类、腐殖酸类、农用城镇废弃物、沼气肥等10大类,每一类又分为若干个品种。 2有机肥利用现状 2.1农家肥利用情况 一是堆沤肥。主要是农户在高温季节利用杂草、废弃物和作物秸秆积制的堆沤肥。二是厩肥(不含沼渣、沼液肥)。三是沼渣和沼液。主要以猪、牛、鸡等畜禽养殖的粪便和养殖场的废弃物作为沼气池原料,沼气是主要产品,沼渣、沼液是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渣可做底肥或追肥。沼液用作叶面肥喷施。沼气肥是现在农业生产中的无公害有机肥料,兼治害虫,肥效显著,受到农民的欢迎。四是土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现状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泛指由地质作用形成于地壳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形式存在,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金、银、铂、钯等贵金属矿产;铀、镭、钍等放射性金属矿产;铊、铟、镧、铈等稀有金属矿产;菱镁矿、滑石等冶金辅助矿产;钾盐、硫、磷等化工矿产;高岭石、膨润土、蒙脱石等非金属材料矿石;各种石料、石灰岩、石膏、石棉等建筑材料矿产;红宝石、蓝宝石、翡翠、玛瑙等宝玉石矿产和地下水(热)资源等。 矿产资源为人类提供了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王安建,王高尚,2002),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地质属性,其在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有限的。 产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目前,全球已经发现矿产资源200余种。根据王安建等同志的观点(王安建、王高尚,2002),矿产资源空间分布受地质规律控制。液态和气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型沉积盆地内,铁、铜、铝等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造山带中,煤则兼有之。具体分布与特点如下。 (一)矿产资源的全球分布 截止2000年底,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21亿吨,各地区储量及其所占世界份额差别很大。人口不足世界3%、仅占全球陆地面积4.21%的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为925亿吨,占世界储量的65%,是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石油储量总和的近两倍、亚太地区的15倍和西欧地区的37倍。尽管前苏联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也分布着相当数量的石油,但其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中东地区的1/7至1/11。全球现有石油资源空间分布的极其不均衡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是地球演化过程中自然地质作用的结果。 与石油相比,天然气的地区分布相对均衡一些。2000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50万亿立方米。前苏联占世界总量的37.75%,中东地区与之相当,接近世界总量的35%,居第二。亚太地区、西欧地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储量变化在5.2至11.1万亿立方米之间,不足世界总量的28%。 全球煤炭资源空间分布较为普遍。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9842亿吨。其中,亚太地区、前苏联地区和北美洲储量相近,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9.7%、26.1%和23.4%。西欧地区分布122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2.4%;非洲和南美洲较少,中东地区几乎没有煤炭。 铁矿床遍及世界各地,空间上主要分布在东欧-前苏联、亚太和南美地区。2000年底全球剩余探明铁矿储量(含铁量)723.5亿吨,其中东欧-前苏联地区和亚太地区,分别占世界铁矿储量的45.6%和31.2%。南美、北美和西欧分别占世界的8%、5.8%和6.5%,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匮乏。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的发展概况

国内外微生物肥料--发展概况 一、微生物肥料的定义 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可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导致村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产量增加,代表品种是要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的微生物生命活动作用使作物增产,但它不仅仅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了它们所产生的次生代射物质,如激素类物质对植物的刺激作用,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者能够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病虫害而使作物产量增加。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作用机理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很多,如果按其制品中特定的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如根病菌肥、固氮菌肥)、放线菌肥(如抗生菌类、5406)、真菌类肥料(如菌根真菌)等:按其作用机理又可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等:按其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又可分为单纯的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的功效主要是与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有效性有关,或与作物吸收营养、水分和抗病有关,概况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土壤肥力,这是微生物肥料的主要功效之一。如各种自生、联合、共生的国氮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多种解磷、解钾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将土壤中难溶的磷、钾分解出来,从而能为作物吸收利用。 2、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刺激作物生长,许多用作微生物肥料的微生物还可产生植物激素类物质,能刺激和调节作物生长,使植物生长健壮,营养状况和得到改善。 3、对有害微生物的生物防治作用,由于在作物根部接种微生物肥力,微生物在作物根部大量生长繁殖,在为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限制了其它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机会。同时有的微生物对病原微生物还具有拮抗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1)

四川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及其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童左贵 310106349181 指导老师:冯超群 摘要: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我国国土辽阔,从北纬53.30至4.15,南北跨49个纬度;从寒温带至赤道带,从东经73.40至135.20,东西跨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直到欧亚大陆的中心,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4亿亩,约占亚洲大陆陆地面积的22.1%,为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我国享有充分自主权的领海海域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可以管辖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是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从土地利用的类型的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若把我国分为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大部分,即从大兴安岭起,经河套鄂尔多斯高原中部、盐池、永登和湟水谷地,到青藏高原东南划一界限,该线东南部,是我国耕地、林地、淡水湖泊及城镇居民点、铁路等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农、林、渔业集中的主要产区,土地垦殖系数较高。东南部在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农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南,则以水田农业为主。该线西北部,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冰川和永久积雪、咸水湖泊及草原,为我国主要牧区,垦殖系数低。 从我国地形情况来看,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形相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是推进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最为重要的工作方向,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需要矿产企业、综合利用观念以及基础化的资源保护工作等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够整体上促进我国综合利用效果突出。那么,基于这一方面而言,针对现今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分析,以此提出相关的改进对策,为促进我国取得良好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标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就我国矿产资源的存在现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储存量比较大,但是贫矿多,富矿少,众所周知矿产资源本身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现今开采多一点,则意味着将来的实际运用将会少一点。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尤其是我国在竭力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矿产资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利用之一,必须能够在当前矿产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创新综合利用的途径和方法,以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浪费现象的出现。 1、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就我国而言,已经发现的矿产种类数量达到172种,而且80%的矿产其储存量已经被探明。总体上而言,我国矿产资源的种类总体上可以划分为能源、金属、非金属以及水汽等矿产资源,这些矿产唔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实际开发利用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但是相同的则是我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力图能够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和工程科学建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此外,则是矿产资源在综合利用的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则是矿产资源的二次利用,二次矿产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围绕第一次矿产资源开采和选矿利用工作完成后,对于周围存在的废石、煤矸石、选矿废水、尾矿、废气等各种废弃物运用相关的技术进行二次使用,实现废弃物的充分使用,有效的降低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矿产资源的二次利用,能够在资源经济与管理手段充分使用的基础上,减少对资源开采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就目前的应用而言,资源的二次利用是价值开发较大的资源综合使用方式之一。 2、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 2.1资源保护力度仍需加强,产业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则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产的相关企业普遍存在着急需促进自身船业结构升级的现状。这主要是,我国矿产资源在全力资源市场中价格竞争力本身是比较弱的,而且在现今全球产能总体过剩的条件下,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出现跌落的问题。而且,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相关的工业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矿产企业的竞争力交托,而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于矿产资源能源的需求量也是比较大的,

我国肥料利用及发展

我国肥料利用及发展 1 化学肥料利用状况 我国化肥使用发展很快,从2000年以来,我国化肥施用总量每年增长3.4%左右。2010年我国农田(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1亿hm2计算)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为346 kg,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目前世界平均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约为120 kg(蔡荣, 2010)。因此,我国化肥总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由于化学肥料本身性质和土壤环境条件及农业措施等综合影响,化学肥料利用率很低。我国氮肥利用率为30%~35%,磷肥利用率为10%~20%,钾肥利用率为35%~50%,因肥料养分利用率低所造成的养分资源浪费是十分惊人的(李庆逵等, 1998)。2010年我国氮肥总用量为2353.7万吨,氮肥累积利用率为45%~60%,氮肥的损失平均高达45%,相当于损失氮肥1059.2万吨,折合成尿素为2302.5万吨,按尿素价格为2000元/吨计算,则因氮肥利用率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达460.5亿元(张民等, 2004)。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农业成本,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地下水和农产品的硝酸盐污染、氨和氮氧化物通过光化学反应对臭氧层可能的破坏等(Yan et al., 2008; 刘宗岸等, 2012; Soares et al., 2012)。据赖力等(2009)研究表明,2005年全国化肥施用环境成本共计188亿元,约占当年农业增加值的1.5%。可见当前施肥模式下的成本是相当大的。 由于经济、交通、地理位臵等原因,我国各地单位面积施肥量差异很大,整体上东部地区投入高、西部地区投入低,且经济作物施肥量增长很快。2010年全国各省平均施肥量超过500 kg/ha的有天津、福建、广东、海南,施肥量在400 kg/ha以上的有北京、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西、陕西,而贵州、西藏、青海等地平均施肥量不足200 kg/ha(中国统计年鉴2011)。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施用氮肥,到80年代开始大量施用磷肥。据统计,1991年我国施用的化肥N:P2O5:K2O比例为1:0.45:0.13,1995年为1:0.43:0.17,2001年为1:0.52:0.20,氮、磷比例较稳定且基本趋于合理,但是由于钾肥资源匮乏,钾肥用量一直偏低,与我国农业部的产业规划最佳施用比率1:0.43:0.30还有一段距离,与北美地区的1:0.38:0.45相比还相差很多,而且有机肥的比例急剧下降,大量秸秆直接燃烧,作物养分配比不合理(朱兆良等, 2006; 高祥照等, 2001)。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和 依赖程度与日俱增。而当前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存在诸多问题,如矿产资 源勘探步伐跟不上开发利用的速度、违规开发、乱采滥挖现象严重、矿产资源开 发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上述问题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 发展,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如加快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合理规制开发行为等,以期为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纳言献策。 关键词: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环境污染 矿产资源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能源支持,由于其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 得对其利用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如何合理的利用和开发矿产资 源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位 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却不容乐观,并且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对矿产资源的依 赖日益加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妥善处理二者之 间的关系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挑战。 一、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矿产资源勘探步伐跟不上开发利用的速度 矿产资源的勘探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而且存在很大的风险,从矿址的定位到对确 定的矿产地的调查评价、普查、详查,再到勘探提交可供开发的储量,是一个极为艰苦的探 索过程,而且成功率平均在百分之五以下。在这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 此低的成功率和艰难的勘探过程,使得我国矿产资源勘探的进程缓慢。而长期以来,我国的 经济一直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极高,而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快 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由此,造成了矿产资源勘 探与开发利用速度不协调的局面。 2、违规开发、乱采滥挖现象严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家就矿产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有水快流”的口号,由此开启了 对矿产资源近乎疯狂的发掘、采挖历程,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矿山、矿区纷纷崛地 而起,分散的、小规模的、毫无章法的开采,造成了矿产资源开发消耗严重,大量优质资源 因开发的不合理、不科学而被破坏。矿区的环境也遭到严重的损害,尤其是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另外,乱采滥挖还给安全生产造成了巨大的隐患,由于没有合乎规范的矿山开采设备, 透水、瓦斯爆炸等矿难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小 规模的违规开发还给正规的大矿开发造成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大矿区开采效率的低下和浪费。 3、矿产资源开发的不合理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对矿产资源的开发本身就是一项破坏性极大的工程,如果不加以合理的开发,那么对当 地的资源环境会造成很大的破坏。而在全国范围内因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 污染的情况不在少数,我国矿产资源的平均总回收率仅有30% -50%,绝大部分矿山的综合利 用率指数达不到25%,对工业用矿废渣的利用率也仅有29%,如此低的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势必会造成我国矿产资源的浪费。在环境方面,矿产的开发严重的破坏了地表环境,对矿区 周围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损害,矿山废石、废渣、废水的随意堆积排放既造成了耕地 资源的被占用破坏,还污染了当地环境。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 1、加快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因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所有以往矿产资源的勘探大多由国家来组织,而国家对矿产勘 探的垄断,严重的妨碍了社会力量参与到矿产勘探中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应推进地 质勘探工作的改革,推行地质勘探公益性和商业性双结合的勘探模式,充分发挥调动企业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公益性勘探,要着眼于全国性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灾害与环境调查、 海洋地质调查以及地学高新知识和前沿理论研究等为基本任务。并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

新型肥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肥料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型肥料的兴起及使用虽已有时日,却一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未来的新型肥料将以高效化、专用化、长效化、功能化和低碳化为发展趋势,缓控释肥、硝基复合肥、水溶性肥、海藻生物肥等新型肥料因符合这一趋势,逐渐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近日,AgroPages 邀请中国雷力、澳洲埃尔夫(RLF)、美国优马公司(BHN)、韩国东部福阿母韩农(Dongbu Farm Hannong)、爱尔兰BioAtlantis、阿联酋RNZ 集团等活跃的新型肥料企业,就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型肥料的推广模式,以及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产品优势,市场拓展情况进行了探讨。 新型肥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北京雷力:新型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具体表现在:技术新、功能新、用途新和材料新。近年来,新型肥料在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各种新型肥料层出不穷,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那些注重技术创新、拥有核心技术、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并能解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新型肥料,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新型肥料未来的市场主要在经济价值高的作物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区域,具有明显的效益优势。

RNZ:高水平的肥料需求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受传统肥料支配的市场结构,现在的市场对新型肥料更加开放。新时代的农民对费用- 效益比更加关注。新肥的增长潜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滴灌区域稳定增长;精准农业意识在增强;水肥一体化正在被应用到像抗虫棉、蔬菜、甘蔗及水果及蔬菜作物上;传统肥料与新肥的成本差距在缩小;农民的购买力在增加;水溶肥应用简单;农民更加关注质量与生产力。 澳洲埃尔夫:随着全球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农民希望种植更加优质的作物、获得更多更可持续性的收获,这就给我们的技术型产品提供了发展空间,无疑有益于我们高端产品的品牌推广。 BioAtlantis:消费者及零售商对无残留水果及蔬菜的需求,驱动了叶面肥及无残留植保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这些产品通常适用于水肥一体化的喷施过程。海藻提取物是目前在农业市场上增长最快的新型肥料产品之一,当作物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海藻肥能进一步提升产率,来确保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新型肥料的市场推广模式 澳洲埃尔夫:RLF 通过一种被称为综合肥料管理的产品模式,重新分配农民的肥料预算,把RLF 的产品整合到一种新的现代化的农业肥料实践中去。让农民可以通过使用RLF 的产品,以及用一种生产效

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现状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途径 2

我国烤烟肥料利用率现状及提高肥料利用率途径 摘要:我国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的现状,化肥价格剧烈增长的情况下,合理施用化肥成为保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综述了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优质烟合理施肥,研制开发新型烟草专用肥等综合性技术措施,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 关键词:肥料利用率,现状,对策,利用率 China tobacco fertilizer utilization status and raise fertilizer utilization way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nitrogen loss situation of low, serious, sharp increase of fertilizer prices,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becomes the key to ensur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asant incomes, summarized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rate and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of fertilizer use, the high quality tobacco fertilization, development model special fertilizer for tobacco and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measures, and increase crop yield and nutrient use efficiency of crop pro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ion. Keyword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 utilization rate 烤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卷烟工业重要的基础原料。我国烤烟种植范围广,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大,加之烤烟生长有其自身的营养规律和特殊的品质要求,形成了烤烟特有的施肥技术和施肥特点。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烤烟施肥技术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为了提高我国烟叶质量,满足卷烟工业要求,必须进一步研究改进烤烟施肥技术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1.我国肥料利用率的现状 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国是生物密集 型农业,农业增产对化肥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每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达4 300万t,占全球化肥使用量的l/3,居世界第一。从1980年起,我国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单位面积用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我国用占全球9%的土地消耗了占世界总量32%的化肥[1]。我国化肥利用率低养分损失造成经济上的直接损失仅氮肥每年损失折合人民币达380多亿元[9],在我国,化肥(含农药)占农业成本的2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肥料的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5%,钾肥为35%~50%。我国的肥料施用还处于以速效性肥料分次施用为主体的施肥阶段,而速效性肥料不仅利用率低,而且成本高、污染严重,也很不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应用缓效性肥料和专用复合肥料。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为28%~41%,平均为35%;据估计,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50 年代, 我国烤烟施肥以农家肥和饼肥为主, 每公顷烟叶产量1500kg 左右。由于肥料中各种营养元素齐全, 烟叶质量较好。50 年代末期, 由于全国性原料缺乏, 烟叶生产上以增加产量为主, 烟叶质量受到一定影响。60 至70 年代, 单位面积产量出现盲目增高趋势, 烟叶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这一阶段烟草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品种上, 主要是采用了多叶型品种, 高密度、多留叶; 在施肥上, 以施用氮素化肥为主, 轻施磷钾肥, 土壤养分不全, 以至营养元素比例失调[3]。这一时期我国烟叶质量较差, 上中等烟比例减少, 低次烟增加。由于烟叶质量变劣, 直接导致出口量锐减。在烟叶生产质量处于低谷的形势下, 我国烟叶生产者普遍存在“恐氮心理”, 只采取降低氮肥措施, 未从均衡营养、全面协调营养供给等方面入手, 结果造成烟叶营养不良, 发育不全, 烟叶质量难以达到卷烟工业的要求[6]。我国每年损失的氮素在1 500万吨左右,价值超过400亿元。国际上,发达国家粮食作物的氮肥利用率一般在40%~60%(Ladha et a1.,2005)[5] 。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我国主要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对我国十八种大宗矿产开发利用状况作了调查。这十八种矿产是煤、铁、锰、铬、铜、铅、锌、钨、锡、钼、锑、铝土矿、镍、金、稀土、硫、磷钾,结合国土资源部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的成果作了分析。这十八种大宗矿产开采利用状况分析,完全可以反映我国矿产开采利用状况。 (一)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作用和支柱作用。我国正在成为煤炭出口大国。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煤炭品种齐全,可以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华诚金属网()了解,我国煤炭资源总量10142亿吨,保有储量1292亿吨,基础储量5949亿吨,资源量2901亿吨(均为1999年资料,下同),位居世界第三位。晋、陕、蒙三省区占全国的65%,经济发达的东部十省市仅占7.8%。按煤种分,低变质烟煤34%,中变质烟煤33.2%,贫煤、无烟煤18.8%,褐煤14%。我国煤矿遍布全国,相对集中于山西,陕西、内蒙、河南、河北、山东、辽宁、黑龙江、贵州、安徽等省区。重要的矿山有大同,乌海、准葛尔、石咀山、太原、潞安、平顶山、铜川、开滦、兖州、阜新、抚顺、铁岭、鹤岗、七台河、双鸭山、鸡西、淮北、淮南、六盘水、阳泉、平朔等。现有矿山35751个(2000年统计数,下同),其中大型143个,中型373个,从业人员444.1万人,占全国矿业从业人数的46.0%,占了矿业的半壁江山,。产煤10.15亿吨。我国的煤矿呈典型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大型的国有矿,一方面是众多的民营地方小矿山。受煤炭赋存条件的制约,我国仅有16处重点露天煤矿,生产能力5280万吨,年产3458万吨,仅占全国煤产量3%,大大低于主要产煤国家40%露天矿的比例。九五期间,由于科技进步和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原煤年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特大型企业17个,占全国原煤总产量的22.7%,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近年来,我国煤炭出口量稳步增长,2000年出口5884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份额的12%。 (二)铁矿 钢铁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材料,2001年我国钢产量1.49亿吨,为世界第一位。我国铁矿石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贫矿多,富矿少,共伴生组份多,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印度的富矿相比,缺乏成本竞争优势,需要长期从国外进口铁矿石。 我国铁矿石保有储量119.48亿吨,基础储量211.76亿吨,资源总量456.38亿吨。居世界5-6位。其中品位大于55%的铁矿石仅占3.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作业:对你所在村的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可有所侧重)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因此,在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时,必须对土地利用现状作深入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找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P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P2示例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P1 土地利用现状评述内容(所有小点为超连接)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分析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 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主要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人口、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规划区土地利用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二、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变化分析:

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和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报,分析、比较 规划区域各类土地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 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是研究各种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占全规划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区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四、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 1、土地利用程度分析主要有以下计算指标: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农业利用率=农业用地(农林牧渔业用地)/土地总面积*100% 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建设用地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垦殖率=(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00% 土地复垦率=(废弃土地复垦利用面积/废弃土地总面积)*100% 人均城镇用地=城镇用地/城镇人口(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人口(平方米/人)路网密度=公路里程/土地总面积(公里/百平方公里) 2、土地生产率分析:单位土地经济密度=国民生产总值/土地总面积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某作物产量(产值)/某作物播种面积单位农业用地总产量=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单位耕地面积产量(产值)=作物产量(产值)/耕地面积;单位水面水产品产量(产值)=水产品产量(产值)/水面面积; 五、土地利用生态条件分析建立有人工调控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复合的土地生态系统,并在其运转过程中使自然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相互促进,从而使土地发挥最大、更好的利用效益。 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和建议分析 (1)人均耕地拥有量、耕地增减状况、原因,如何保护耕地; (2)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生产率与利用率与同类地区比较处何种水平,原因何在?比较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与自然生态系统生产潜力,判断利用自然条件的程度。如何发挥潜力? (2)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利用率、生产率状况,原因何在?如何改进? (3)农业土地利用与自然适宜性是否相匹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滑坡、塌陷、泥石流等灾害是否加剧,原因、措施 (4)土壤、水体是否受到工业污染,程度、来源、措施; (5)交通用地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