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388.50 KB
- 文档页数:20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杨占国(自然资源部沈阳督察局,辽宁沈阳110013)[摘要]从土地资源的功能上讲,主要有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
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上看,土地的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背景下得以强化,而土地的生态功能却在退化。
从大的方向上看,“建设用地不足就挤占耕地、耕地不足就挤占生态用地”,这种趋势并没有大的改观。
突出表现就是在发展空间上城市与乡村间、工业与农业间等的博弈,在发展权和用地指标上地方与中央间的博弈。
为此,必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发挥国土空间的规划管控作用,进一步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为各类开发建设、生产经营提供平台、边界和依据。
要严格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强化督察监督与执法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地。
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土地管理[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20)04-0065-05从土地的功能上讲,大而言之就是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土地使用的理想状态就是地尽其力、各展其能,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描绘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从土地的价值上讲,民间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说法,可见土地中有民生;从中国历史上把土地作为管理客体的各种土地制度,如井田制、阡陌制、一条鞭法、“耕者有其田”“打土豪分田地”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制度中,可以看到社会文明进步的身影和脚步,也就是说土地中还有文明。
一言以蔽之,用马克思的话来讲,那就是:“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⑴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分析土地涉及许多权利,如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
自1987年深圳响起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锤”起,土地就作为生产要素正式进入了市场,与房产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一起成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土地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科学规划、信息不透明、存在腐败问题以及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效率。
我们亟需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执法,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需要加强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措施,科学规划土地利用,避免盲目开发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公开透明度也是重要的举措。
加强信息公开,使各方对土地资源管理情况了然于心,促进社会监督。
强化反腐倡廉意识,防止腐败问题在土地资源管理中滋生蔓延,确保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督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处力度,确保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解决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加科学、规范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分散,存在多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
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存在着职责不清、协调不力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着漏洞和不明确的地方,导致在实践中容易出现执法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中缺乏独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监管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由于监督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可能存在滥用权力、违法违规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学术论坛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 冬(宽甸满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 丹东 118200)摘要:土地资源是指可以用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土地。
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资料和劳动对象。
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资源遭到掠夺和破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要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当前土地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有效发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问题;对策1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配置现状我国现代土地资源管理形式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明显的是需要在城镇化建设中调整现有资源的比重。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调整中,也需要比较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缺陷。
从上世纪末我国大中城市数量的发展形态来看,分布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这对我国城市的综合建设有很大的调整。
在重构现代土地制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调整。
我国资源配置的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1 公共土地资源配置现状从我国城市化资源配置的现状来看,其主要特点分为以下两点:一是城市化网络密度不足,交通道路比低,大部分交通城市组织不完善,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经济的作用主要在于交通干线的治理。
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而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城镇的发展。
二是绿地面积小。
从我国现代娱乐文化用地和绿地的比例来看,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差异。
到上个世纪末,现有的城市建设面积只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
其中,全国绿化覆盖率超过城市总体建设的35%,但实际绿化面积远未达标,相关娱乐场所占用面积较大。
就我国高校分布而言,名校大多集中在京津两地,其他地区则少得多。
两地高校分布占全国三分之一之多。
从长远来看,这一局面极大地制约了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方针,需要进行全面调整。
我国土地整治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逐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土地整治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土地整治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一些地方存在大规模开发建设低效率、低产出的情况。
大量农村生产用地被非农业建设所占用,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2. 土地资源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地被非农业用地所替代,土地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土地利用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2%以上。
3. 土地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在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污染。
4.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不合理。
在一些地方,由于土地规划管理不够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碎化,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整治和保护工作。
5. 土地整治政策不够精准。
一些地方对于土地整治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二、应对措施1. 加强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
完善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资源利用,严格保护耕地,防止非农业用地侵占。
健全土地使用、流转、承包等制度,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2. 推行土地资源保护与修复。
加大对于土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快修复受污染的土地资源,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土壤修复技术的评估标准和监测体系。
3. 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加大土地执法检查力度,加强对于跨区域、跨地域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监管,保障农村耕地资源的保护。
4.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政策的落实力度。
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壮大,土地资源利用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执行和监管问题等,已经成为当前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
土地资源的利用规划不够科学和合理,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
一些地方政府在规划执行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违规建设和违法占地行为屡禁不止。
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导致了地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平衡性,也给土地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浪费。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作为指导土地利用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研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矛盾,为改善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研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当前规划制定、执行和监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供依据。
通过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浪费严重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引导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和实施。
探讨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能够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均衡性提供参考,推动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朝着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根源与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的对策与措施。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一面土地资源紧缺,一面土地资源的浪费,一面对土地无序开垦,一面对土地抛荒弃种,面对这样的问题,土地资源的利用需要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管理,这也就成为当代人必须承担的重要工作。
本文就针对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对策一、土地资源管理重要性我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列但是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来看资源进行直接管理,因此政府应该领导各个相关部门对用地管理以并不是十分丰富尤其从人口的占有率上看我国处于一种土地资及监督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与健全让土地资源的供应符合市场需源的相对紧缺的状况,这种情况下要想合理的分配和规划土地实求进行宏观的统一管理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就必须要做好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二、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的问题1、“双轨制”土地管理滋生众多问题沿用原有管理体制,针对划拨使用的土地资源资产所实行的管理机制,这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模式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问题。
首先,各利益全体(小群众集体、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个人)等在国家法律之外进行大量的土地隐形交易,导致国有土地资源严重流失。
其次,引发土地寻租,滋生腐败。
地方政府拥有对土地拥有无可争辩的支配权,领导无论于公于私,都可以通过强制行政力划拨城市土地使用权,整个利益链条中必然产生腐败。
最后,造成国家对土地调控的效果不佳。
土地管理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宏观调控被变相的“绑架”,国家难以从市场上获得真实有效的土地信息。
2、城市发展缺乏合理长期规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科学、合理、正确、长期的规划不仅能够促进城市市容市貌的改变,而且对于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协调各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条件。
国外一些著名的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无不是精心规划历经百年而不衰,但是中国的城市规划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完成的。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2.水土流失严重• 3.土地沙漠化严重• 4.城镇建设占地加剧• 5.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6.生态环境恶化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1996年底我国耕地数量为13003.85万hm2,截止到2003年底,耕地面积变为12339.22万hm2,净减少664.63万hm2,平均每年净减少94.95万hm2,累计净减少率为5.1%,年净减少率为0.74%,且年净减少率呈递增趋势。
•2004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0.095 hm2减少到0.094 hm2。
全国建设占耕地万14.51 hm2,灾毁耕地6.33万hm2,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20.47万,hm2生态退耕73.29万,以上4项共减少耕地114.59万hm2。
注:1hm2=1公顷=15亩耕地面积减少解决对策•总体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由县政府组织,联合农业、国土资源、工信、财政等部门,聘请相关专家,召集各乡镇相关负责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认真分析,科学对全县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进行总体规划,各乡镇对其土地资源使用进行详细规划;规划过程应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与合理布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年水土流失面积116万16%;到1998年,水土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失沃土50多亿吨,全球每年流失260亿吨表土,国要占20%,损失土地中的养分相当于我国1984年的化肥产量。
水土流失解决对策•高标准修筑控制性工程———拦沙坝,并在区内修建谷坊,营造水保林,拦堵泥沙,改善生态环境。
可以有效保护下游的农田和水利设施。
成立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负责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引言: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44亿亩,其中,除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地等难以开发用地外,可真正用于人口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加上20世纪以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已使用土地资源的无统筹开发,土地利用问题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基于“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之上,土地资源问题更为突出。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和城市占地面积日益扩大现象日渐明显,而在此背景之下,城乡土地利用交叉,矛盾不可避免。
一、我国土地资源当前的现状我国疆域辽阔,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很低,真正可开发利用、质量较高的土地数量有限。
并且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参与,部分地区耕地退化,土地利用率低,我国土地现状不容乐观。
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中国国土地面积144亿亩。
其中,耕地约20亿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9%,林地18.7亿亩,占12.98%,草地43亿亩,占29.9%,城市、工矿、交通用地12亿亩,占8.3%,宜农宜林荒地约19.3亿亩,占13.4%。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发达国家1公顷耕地负担1.8人,发展中国家负担4人,中国则需负担8人,其压力之大可见一斑。
2.难以开发利用土地比重大。
在全国国土总面积中,沙漠占7.4%,戈壁占5.9%,石质裸岩占4.8%,冰川与永久积雪占0.5%,加上居民点、道路占用的8.3%,全国不能供农林牧业利用的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6.9 %。
3.土地质量较差,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
在现有耕地中,涝洼地占4.0%,盐碱地占6.7%,水土流失地占6.7%,红壤低产地占12%,次生潜育性水稻土为6.7%,各类低产地合计5.4亿亩。
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
4.可利用土地“散、乱”一方面从农村原本面貌和特点来说,村庄布局零乱,规模偏小,居民点布局分散,受地貌、交通影响较大。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的资源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是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和认识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价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利用;问题;对策导言就土地的功能而言,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它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土地利用的理想状态是发挥其力量,展示其能力。
即党的十八大报告所说的: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适宜的生活空间、优美的生态空间。
从土地的价值来看,民间有“依山傍水”之说,说明人们生活在土地上;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明的进步,即土地上有文明,如井田制度、千亩制度、鞭子法,犁有自己的土地,土地被土地和土地分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之,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因此,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其向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趋势性问题分析土地涉及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多种权利,自1987年深圳市启动土地使用权拍卖以来,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一起,成为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劳动力市场和技术市场。
事实上,所有涉及土地的经济和行政行为都是围绕上述权利进行的。
2019年,国家自然资源监管总局部署耕地保护监管任务时,明确要求监管工作要“看动态、看问题、看趋势、看变化”。
通过督察发现,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博弈。
1.1城乡博弈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特大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面貌也在日新月异。
如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市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228.5平方公里[2],473.33平方公里[3],2017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4.65倍,是10年前的2.07倍。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果这样的一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严重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
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总体1、土地过垦,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已经利用和基本利用的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7.6%,可以说我国绝大部分可利用的较好土地已开发利用,后备资源短缺。
其中,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城市用地等都面临着开发利用粗放以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2、土地资源破坏严重,肥力下降,土地环境退化关于土地资源面临严重的退化情况,其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化速度加快、土地盐碱化蔓延、土地次生潜育化加剧、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3、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拥有量仅是世界人均拥有量的l/4。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的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工矿城建民房挤占耕地,致使耕地资源锐减。
4、用地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我国农业用地占已利用土地面积的95.68%,非农业用地仅占4.53%。
而且农用地中耕地占14.21%,牧草地占35.27%,林地占20.35%,园地占0.79%。
其中耕地、林地比重较低,牧草比重较大。
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土地结构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些年来全国普遍兴起的果园热、桑园热、鱼塘热,盲目扩大规模,不仅占用许多高质量的宝贵耕地,而且个别地区由于产、运、销不配套,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面临的挑战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征更加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用地规模失控;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外延式发展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被征用。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标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介绍:在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国土面积的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将以深度和广度的标准,探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思考和借鉴。
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1. 土地面积不足- 人均耕地面积少- 城市化进程加剧土地资源短缺2. 土地利用不平衡- 区域之间土地资源利用差异大- 农业用地过剩,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3. 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 大规模围垦和填海造地破坏生态环境- 低效用地和浪费用地问题突出4. 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的土壤污染- 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系统二、改进对策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合理安排城市和农村用地布局2.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 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管理法规- 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力度,打击违规用地行为3. 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高效农业,提高农田利用率- 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品质4. 实行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 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三、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入地思考和行动。
我认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土地的生态和环境价值。
保护生态环境、重视生态修复和保育,是实行生态优先原则的关键。
我相信,只有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可持续和健康。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地域辽阔,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土地资源利用率却不是很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更加紧张,加之土地浪费现象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度低等问题的出现,使得相关部门不得不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
文章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标签: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措施引言在人类生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土地资源是维持人类生产生活的最为基本的物质资料。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是人口数量众多,使得人均土地占有量比较低,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 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前景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用地变得日益紧张,而且在过去的土地规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了很多浪费土地的现象,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的下降。
由于土地总数量是不变的,为了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控制好用地规模,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减少土地浪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好用地保障。
此外,粮食的供给需要大量的土地,所以保护土地,保证土地资源良好利用,对于社会稳定也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应该正视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找到责任人并进行查处,对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给予完善并积极落实,在用地批准方面应该从长远的角度出发,相关负责人应该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实现科学利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利益最大化。
2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人均土地占有量偏低相比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土地资源还是比较多的,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使得人均土地占有量偏低。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但是地形地貌较为杂乱,并且气候多变,这就致使我们国家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难以充分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所以,有关部门就需要对我们国家的土地资源合理管理与利用,充分结合当前下国家发展的现状,将我们国家可实际利用的稀缺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进一步推进国家经济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稳步增长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鉴于此,本篇文章就对我们国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存在问题;对策;探究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城市周边的村镇等逐渐成为了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所占有的空间规模也随之扩大,这就导致了城市的空间规划、人口的增加、土地的经营等矛盾逐渐加剧,如何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以及利用等问题成为了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应当在建设规划起始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平衡保护问题,从而最大化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发展与规划相关工作中,必须注重自然生态的均衡性发展,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目标,有效提升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土地资源相关责任部门要树立全局性的土地资源意识,在保证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使城市的经济建设、自然生态能够得到稳定地发展。
1 我们国家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现状1.1 管控观念过于落后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而当今的管理者的观念较为落后,并没有以长远发展的眼光看待土地资源利用率。
利益应当是工作者所追求的,但应当将其放在国家发展的后位,正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者的思想偏差,导致了当今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管理者的观念落后,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短浅的目光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滞后和价值作用的发挥。
如何保证土地资源更好发展并进行科学规划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只有将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才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使国家更加稳定的立足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