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碳汇产业竞争态势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11
森林碳汇市场综述森林碳汇市场是指通过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再生以吸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而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碳排放抵消服务的市场。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森林碳汇市场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森林碳汇市场进行综述,探讨其相关概念、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概念解析森林碳汇市场的核心概念是“碳汇”,指的是通过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来吸收和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而森林碳汇市场则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市场机制,旨在通过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来实现企业或个人的碳排放抵消,并产生经济效益。
在这一市场机制下,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再生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态和经济模式。
二、现状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碳汇市场体系,主要包括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这些市场体系通过设立碳排放配额、实施排放交易和购买碳汇项目等方式,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碳排放抵消的途径,推动了相关生态保护和再生发展的进程。
在国内,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森林碳汇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出台一系列碳排放交易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文件,促进了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和运营中,为我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支持。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森林碳汇市场将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和挑战。
全球范围内的碳排放交易机制将会日益完善,各国将加大对碳排放的监管和管控力度,促进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逐步健康发展。
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将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进入。
科技的不断进步将为森林碳汇项目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碳汇资源的测算精确度和管理效率。
林业碳汇项目市场及收益分析目录一、市场概况 (1)二、行业政策及发展前景 (4)三、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5)四、林业碳汇项目收益性 (7)五、典型案例分析 (8)一、行业背景及市场概况碳排放,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向外界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过程。
碳排放是目前被认为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控制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制定通过了《京东议定书》、《巴黎协定》等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
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了中国的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远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目前各国主要通过实施两种市场化机制来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一种是碳交易,对碳排放权进行定价,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权交换以平衡各自的排放量,从而达到低成本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通过合适的碳定价,平衡企业成本增加并起到有效激励。
第二种是碳税,即对企业碳排放征税,芬兰、挪威、丹麦、瑞典、日本、法国已开征碳税。
欧盟于2022年6月通过了建立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草案的修正案,针对高耗能进口商品特别征收二氧化碳关税。
CBAM 将于2023年10月开启过渡期,并于2026年正式开始征收CBAM,这将对全球产业竞争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主要通过发展碳交易市场来实现减排目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启动交易。
截至2023年9月2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2.78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134.54亿元。
目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处于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行阶段。
按照碳交易的分类,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有两类基础产品。
㊀第3卷㊀第3期2023年9月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JournalofForestryandGrasslandPolicyVol 3㊀No 3Sep 202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㊀昆明㊀650224)㊀收稿日期:2023-0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异质性视角下西部家庭消费间接碳排放的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 (72264035)ꎻ云南省兴滇㊀㊀㊀㊀㊀㊀英才青年人才专项项目 数字经济对云南家庭消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减排机制研究 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㊀㊀㊀㊀㊀㊀究基金项目 数字经济对高碳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4Y625)㊀第一作者:易昌民(2000-)ꎬ男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林业生态经济ꎮE-mail:2624662098@qq com㊀通信作者:付伟(1986-)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ꎮE-mail:fuweiynlzd@163 com摘要: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ꎬ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ꎬ提出 双碳 目标ꎬ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打造世界最大的林业碳汇市场ꎮ文中以2001 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林业碳汇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来源ꎬ运用CiteSpace对林业碳汇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ꎮ结果表明:林业碳汇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ꎬ其发展历程为萌芽积累期㊁高速发展期和逐渐成熟期3个阶段ꎻ中国林业碳汇的演进路径经历了由基础概念的探讨向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ꎻ林业碳汇聚类的重点主题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以及乡村振兴研究ꎻ林业碳汇热点变迁为森林碳汇和林业碳汇概念ң碳汇项目和低碳经济ң生态补偿和碳储量ң碳中和ꎮ在此基础上ꎬ提出4点建议:1)促进林业碳汇的市场化ꎬ指导碳汇交易市场建设ꎻ2)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ꎻ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ꎻ4)加强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ꎮ关键词:林业碳汇ꎻ 双碳 目标ꎻ可视化分析ꎻCiteSpace中图分类号:F326 2ꎻS718 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3-0089-08DOI:10.12344/lczcyj.2023.02.04.0001易昌民ꎬ付伟ꎬ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3ꎬ3(3):89-96.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inChinaBasedonCiteSpace:ProgressandTrendYiChangmin㊀FuWei㊀ZhaoChunyan(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ꎬ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ꎬKunming650224ꎬYunnanꎬChina)Abstract:Globalwarminghasbecomeaglobalchallenge Chinaistakingactiveactionsinresponsetoclimatechangeꎬwiththeaimtoachievethe DualCarbon goals Oneoftheimportantactionsistobuildtheworld slargestforestrycarbontradingmarket AdoptingthebibliometricmethodꎬthepapertakestheChinaNationalJournalsFull ̄textDatabase(CNKI)asadatasourceanduseCiteSpacetopresentthecurrentsituationꎬhotspotsandprogressoftheresearchon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inChina Theresultsshowthat:1)thenumberofarticlespublishedonforestrycarbonsinksshowsafluctuatingupwardtrendꎬanditsdevelopmenthistoryisinthreestages:germinationandaccumulationperiodꎬhigh ̄speed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developmentperiodꎬandgradualmaturityperiodꎻ2)theevolutionpathofChina sforestrycarbonsinkshasgonethroughanevolutionaryprocessfromtheexplorationofbasicconceptstotheemergenceofmulti ̄thematicco ̄occurrencesꎻ3)thekeythemesintheforestrycarbonsinkscategoryareresearchonforestrycarbonsinksꎬresearchoncarbonneutralityꎬresearchontherealizationofecologicalproductvalueꎬandresearchontherevitalizationofruralareasꎻ4)forestrycarbonhotspotsarethekeythemesinthefieldofforestrycarbonsinks revitalizationresearchꎻ4thehotspotsofforestrycarbonsinkschangeintotheconceptofforestcarbonsinksandforestrycarbonsinks ̄carbonsinkprojectsandlowcarboneconomy ̄ecologicalcompensationandcarbonstorage ̄carbonneutralization Foursuggestionsareputforthꎬincluding:1)Facilitatingthemarketizeddevelopmentofforestcarbonꎻ2)Reinforcingthesupervisionoverforestcarbonsequestrationꎻ3)Carryingoutthemulti ̄facetanalysisoftheevaluationofforestcarbonprojectsꎻand4)Strengthentheinterdisciplinarycross ̄disciplinaryandacademiccooperationresearch Keywords:forestrycarbonsequestrationꎻ DualCarbon goalsꎻvisualizationanalysisꎻCiteSpace㊀㊀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环境议题ꎬ事关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共同目标的实现ꎮ中国一直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当中ꎬ并将系统性理念融入 碳达峰 碳中和 工作的全过程ꎬ强化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ꎮ林业在保障生态环境ꎬ改善民生和适应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ꎬ并取得了良好成效[1]ꎮ林业碳汇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碳汇形式之一ꎮ最早对林业碳汇问题的研究探索始于1965年ꎬ主要源自国际科学理事会(InternationalCouncilforScienceUnionsꎬICSU)领导的国际生物计划(InternationalBiologicalProgrammeꎬIBP)[2]ꎮ早期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ꎬ如森林碳汇的测量及其空间和时间维度的动态变化ꎮ近年来ꎬ随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文书相继起草和签署ꎬ后京都时代已经开始ꎬ林业碳汇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学界关注ꎮ 巴厘路线图 及«哥本哈根协议»«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的逐步实施ꎬ以及碳汇测量技术和市场交易标准的日益成熟ꎬ使得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和产业迅速发展ꎮ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ꎬ林业碳汇已成为碳减排的重要选择ꎬ呈现了林业碳汇在国际碳市场上的地位ꎮ面对气候变化与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ꎬ林业碳汇不可忽视ꎮ经过近40年的发展ꎬ中国的林业碳汇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复杂研究领域ꎬ逐渐成为政策设计和文献研究的中心议题ꎮ林业碳汇研究项目和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数量大幅增加ꎬ但全面㊁系统的文献计量分析依然不足ꎮ鉴于此ꎬ本文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整理了2001 2022年发表的408篇与本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核心期刊文章作为原始数据ꎬ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方法进行定量研究ꎬ绘制相关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㊁关键词聚类等知识图谱ꎬ并分析和挖掘其研究主题㊁热点和趋势ꎬ以期为林业碳汇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关于林业碳汇研究的文献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ꎬ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和文献计量学相关分析方法ꎬ按照定量研究的基本思路ꎬ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各类知识图谱ꎬ从而对我国关于林业碳汇研究主题㊁热点㊁趋势等内容进行整体分析ꎮ1 1㊀文献来源文献检索范围包括中国知网(CNKI)提供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中收录的 SCI EI 北大核心 CSSCI CSCD 来源期刊ꎬ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ꎮ为了确保文献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ꎬ能够搜集到全部的林业碳汇相关文献ꎬ检索时采用高级检索功能ꎬ以 森林碳汇 和 林业碳汇 为主题词依次进行检索ꎬ初步检索出502篇文献ꎮ为了保证已得数据的准确性ꎬ再对检索结果进行0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手动筛选ꎬ进一步通过人工判读文献标题和摘要等ꎬ除去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或非学术类论文ꎬ据此针对初步检索到的502篇文献制定了5个纳入/排除标准ꎻ最终保留了408条文献数据ꎬ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后续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ꎮ1 2㊀研究方法选用CiteSpace6 1 R6版作为分析工具ꎬ导入最终保留的文献数据ꎬ运用文献计量学中知识图谱技术可视化分析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样本文献及知识网络结构ꎮ首先ꎬ对检索得到的文献数据进行初步解析ꎬ再根据作者对文献数据的精读与理解ꎬ建立起发文时间切片及其相关知识图谱ꎬ从而掌握林业碳汇研究概貌ꎻ其次ꎬ利用关键词聚类和突变词等功能ꎬ从研究主题㊁发展路径和研究热点3个方面归纳林业碳汇研究的进展和演进趋势ꎻ最后ꎬ对林业碳汇研究进展及趋势等内容进行解读ꎬ评析林业碳汇研究的整体动向和研究前沿ꎬ并指出未来林业碳汇领域的研究方向ꎮ2㊀林业碳汇研究文献的数量化分析按年份划分文献的分布程度ꎬ可以呈现出某一年对某一特定研究课题的研究关注度和研究热度ꎮ在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前ꎬ先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自带的统计工具对论文数据的年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ꎬ绘制出了林业碳汇领域的文献分布图(图1)ꎮ在2005年以前ꎬ该领域的文献产出基本为每年1~2篇ꎬ而2005年之后发表的论文数量开始快速增加ꎬ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ꎮ基于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变化情况ꎬ可以按该领域发表文献数量分为3个主要阶段ꎮ图1㊀2005 2022年林业碳汇领域研究文献分布图2 1㊀林业碳汇研究的萌芽积累阶段(1990 2005年)㊀㊀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较长的萌芽积累阶段ꎮ在研究之初ꎬ林业碳汇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对有限ꎬ增幅并不明显ꎮ第1篇相关文献发表于1990年ꎬ标志着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起点ꎻ次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拟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ꎬ旨在到21世纪中叶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低50%ꎮ自那时起ꎬ缔约方每年都会举行会议ꎬ各国学者对林业与碳汇问题持续关注ꎬ从而推动了相关研究的连贯性ꎬ并时有学术论文发表ꎮ但总体而言ꎬ2005年以前很少有文献在期刊发表ꎬ且作者多为国外学者ꎬ国内研究者尚未对该领域给予足够关注ꎬ相关研究成果较为匮乏ꎮ这个阶段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较少ꎬ反映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问题并未得到学术界充分关注和重视ꎬ科研成果总体不多ꎮ2 2㊀林业碳汇研究的高速发展阶段(2006 2010年)㊀㊀自2006年起ꎬ国内林业碳汇研究的论文数量较前期明显增加ꎬ特别是在2006 2010年出现爆发式增长ꎬ于2010年达到峰值ꎮ这一趋势与2005年«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紧密相1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关ꎬ因其规定的强制性减排义务ꎬ使得当时的发达国家着手减少其碳排放量ꎬ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ꎮ在此背景下ꎬ中国也开启了林业碳汇从理念到实践的深入探索ꎬ这一转变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热情ꎬ推动了林业碳汇研究文献数量的快速增长ꎮ2 3㊀林业碳汇研究成熟发展阶段(2011年至今)㊀㊀在2011年ꎬ文献数量略有下降ꎬ部分原因是在经历了一段研究热潮后ꎬ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朝着更深入㊁更具体的方向和领域发展ꎬ这种文献数量适度减少是正常的学术发展趋势ꎮ2012年后ꎬ国际上发展中国家开始履行国际碳减排义务ꎬ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积极参与到林业碳汇研究中ꎮ2015年ꎬ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作出了各自的碳汇承诺ꎮ到2020年9月ꎬ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了 双碳 目标ꎬ这一重要举措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林业碳汇的广泛关注ꎬ相关的讨论和研究也形成了一波小高潮ꎮ因此ꎬ这一时期关于林业碳汇的研究依然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议题ꎬ且研究深度不断提升ꎬ逐步迈向了稳定且成熟的发展阶段ꎮ3㊀林业碳汇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3 1㊀林业碳汇研究的演进路径分析一个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ꎬ有助于清楚了解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发展脉络和方向ꎬ并根据其演变轨迹预测该主题的未来趋势ꎮ借助CiteSpace软件的 TimelineView 功能可以将这种演变轨迹及相关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呈现ꎬ有助于更直观地了解主题演化的路径ꎮ同时ꎬ利用该软件还可以将关键词的关联程度按每一行的主题进行聚类分析ꎬ并通过选择对数极大似然率的算法对每个聚类予以标注ꎬ列出林业碳汇研究轨迹中排名前10的关键词聚类(图2)ꎮ图2㊀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㊀㊀林业碳汇研究的演进过程体现在2个层面:一是依据时间线图谱中各聚类按年度划分的具体内容与主要关注点ꎬ以深入了解各聚类的发展重心ꎻ二是看具体时间期限内ꎬ哪些关键词类别作为该时期的研究热点被学者重视ꎮCiteSpace聚类生成的林业碳汇领域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谱ꎬ清晰地展示了关键词首次在各聚类中出现的年份以及聚类间的相互关系ꎮ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从基础概念的探讨到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ꎮ图2所呈现的关键词分布ꎬ可以清晰地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演进轨迹ꎮ在早期的林业碳汇研究中ꎬ关键词主要集中在森林㊁碳汇㊁林业和气候变化等基础概念上ꎮ这表明在该时期ꎬ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林业碳汇的基本概念和其在应对2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气候变化中的作用ꎮ这些基础概念的研究为后来的深入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核心节点 林业碳汇 和 森林碳汇 最早出现在2006年的文献中ꎮ这意味着在这个时期ꎬ研究者们开始将焦点转向林业碳汇的具体研究和实践应用ꎮ随着时间的推移ꎬ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关键词逐渐丰富起来ꎬ涉及碳交易㊁生态补偿㊁碳密度㊁森林经营㊁固碳潜力㊁碳储量㊁天保工程和碳汇经济等多个方面ꎮ这些关键词的涌现ꎬ反映了研究者们对林业碳汇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拓展ꎬ也表明学术界开始关注林业碳汇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问题ꎬ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碳交易㊁如何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㊁如何提高森林的碳密度和固碳潜力等ꎮ系统生成的聚类结果表明ꎬ碳汇㊁森林㊁林业碳汇㊁森林碳汇㊁生态补偿㊁碳中和等聚类之间的连线丰富ꎬ显示出林业碳汇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多主题共现的现象ꎮ这种多主题共现的特点进一步体现了当前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多元化和交叉性ꎮ从2020年以来的文献数据中ꎬ可以看到碳排放权㊁生态扶贫㊁乡村振兴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碳达峰㊁碳中和等新关键词的出现ꎬ反映了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ꎮ其中ꎬ碳排放权㊁碳达峰㊁碳中和等关键词表明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在实现碳减排的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ꎻ而生态扶贫㊁乡村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关键词的频繁出现ꎬ则反映了林业碳汇研究在助力脱贫攻坚㊁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ꎮ3 2㊀林业碳汇研究的重点主题将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排名前10的聚类模块划分为4个主题ꎬ分别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㊁乡村振兴研究(表1)ꎮ这一分类不仅凸显了林业碳汇研究的广泛性与深入性ꎬ而且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林业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ꎮ㊀㊀主题一是林业碳汇研究ꎮ该主题包括#0森林碳汇和#1林业碳汇2个概述性聚类ꎬ主要关表1 林业碳汇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聚类序号聚类名称㊀㊀重点主题#0森林碳汇林业碳汇#1林业碳汇#2碳汇市场碳中和#3气候变化#4固碳潜力#6碳汇经济#5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7影响因素#8生态产品#9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键词是森林经营㊁清洁发展机制㊁林业项目㊁杉木ꎬ表明了林业碳汇在减排增汇方面的重要性[3]ꎮ此聚类的研究重点是林业碳汇的发展现状和潜力ꎬ森林碳汇价值的核算ꎬ以及林业碳汇的供需和市场交易ꎮ张华明等[4]讨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项目的碳汇成本㊁中国通过碳汇项目发展林业的机会以及中国森林碳汇政策的创新机制ꎮ张颖等[5]认为中国的森林碳汇研究仍然缺乏明确的预算ꎬ单从国家生态系统的安全角度研究是不充分的ꎻ考虑到森林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资产属性ꎬ森林碳汇在平衡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ꎮ因此ꎬ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ꎬ必须高度关注林业碳汇的发展ꎬ并充分发挥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ꎮ主题二是碳中和研究ꎮ其中ꎬ#2碳汇市场涉及了 排放交易 市场化 碳排放权 等高频关键词ꎻ#3气候变化聚焦于 碳达峰 碳减放 新造林 等高频关键词ꎻ#4固碳潜力汇集了 碳储量 碳汇潜力 实物期权 等高频关键词ꎻ#6碳汇经济则包括了 低碳经济 碳交易 碳汇评价 等高频关键词ꎮ由此可见ꎬ碳中和研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ꎮ为此ꎬ中国已明确提出了 2030年达到碳达峰ꎬ2060年实现碳中和 的战略目标ꎮ需采取加强森林资源管理ꎬ鼓励企业参与造林活动ꎬ重视发展生态林业等措施ꎬ通过以林业碳汇为主的各种方式助力实现碳中和ꎮ然而ꎬ林业碳汇市场是一种政策诱导性㊁3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需求拉动型的市场ꎬ中国的碳交易体系在参与主体和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ꎬ碳汇变现平台也需要积极探索[6]ꎮ主题三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ꎮ该主题包含了#5生态补偿㊁#7影响因素㊁#8生态产品这3个聚类ꎮ其中#5生态补偿聚焦于 农户生计 供需分析 机制构建 等高频关键词ꎬ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重要参与者ꎬ其生计问题直接关系到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和持续性ꎮ同时ꎬ曹先磊等[7]建议ꎬ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基于市场经济的作用机制ꎬ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层面上对林业碳汇的生态补偿进行实现和优化管理ꎮ此外ꎬ#5生态补偿和#8生态产品这2个聚类各有侧重点ꎬ生态产品的价值直接由其稀缺度和满足度决定ꎬ当人类逐渐意识到行为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使资源也变得稀缺时ꎬ自然资源的边际效益将逐渐增加ꎬ生态产品的价值就会降低[8]ꎮ总体而言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为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桥梁ꎬ需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来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ꎬ打造属于自己的平台ꎮ主题四是乡村振兴研究ꎮ该主题只有#9乡村振兴1个聚类ꎬ包括 低碳农业生态扶贫 林农 等高频关键词ꎬ体现了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政策导向和治理重心ꎮ发展低碳农业是符合农业经济自身规律的需要选择ꎬ也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9]ꎬ表明了学者对于林业碳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ꎮ曾维忠等[10]研究发现ꎬ随着碳汇项目进一步落实ꎬ森林碳汇扶贫绩效逐渐提升ꎬ扶贫效果日益凸显ꎮ近年来ꎬ更多学者对森林管理中不同主体ꎬ包括林务员㊁林农及农村精英等ꎬ在提供碳汇意愿㊁能力和碳汇可用性差异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11]ꎬ促使森林管理者对经营碳汇林意愿及其参与碳汇项目的相关文献增多ꎮ因此ꎬ鼓励农户开展低碳经营的同时继续动员林农参与建设林业碳汇项目ꎬ有利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更有利于乡村振兴ꎮ3 3㊀林业碳汇研究的热点变迁使用CiteSpace突现词检测得到各时间段10个表现力最强的突现词(图3)ꎬ不仅可以反映研究热点的演变ꎬ还可以反映近年来的研究趋势和未来的发展动向ꎮ而排名前10的高频关键词间的突现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重视气候变化问题㊁强调林业碳汇对减排贡献的背景密切相关ꎮ图3㊀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热门突现词(排名前10位)㊀㊀突现词在不同时间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强度ꎬ可以反映出林业碳汇研究领域的热点变化情况ꎮ由图3可知ꎬ在研究的初期ꎬ特别是在2001 2008年ꎬ 森林 碳汇 和 林业 成为了该领域内的主要热词ꎮ而后ꎬ自2005年起ꎬ碳汇项目 逐渐受到广泛关注ꎬ并于2011年达到高峰ꎮ通过遵循减排流程ꎬ开发符合特定条件的项目ꎬ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ꎬ这为达成碳减排目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12]ꎮ此外ꎬ尽管目前我国森林碳汇交易主要聚焦于项目层面[13]ꎬ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市场的逐步成熟ꎬ碳汇交易有望从项目层面扩展至更49㊀第3期㊀易昌民㊀付㊀伟㊀赵春艳:基于CiteSpace的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㊀㊀广泛领域ꎬ从而使我国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ꎮ因此ꎬ林业碳汇项目在未来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ꎮ在2010年后ꎬ 碳汇林业 和 低碳经济 开始逐渐受到关注ꎬ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紧密相关ꎮ气候变化㊁碳排放等全球性环境挑战ꎬ进一步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深度融合ꎮ此外ꎬ 生态补偿 的热度也从2016年开始迅速提高ꎬ显示出一种持续增长的趋势ꎮ毛显强等[14]认为ꎬ生态补偿是通过增加破坏环境的成本和保护环境的收益来减少环境损害ꎬ最终减少外部失衡ꎬ增加外部储蓄ꎬ保护了生态环境ꎮ而狭义的生态补偿是指提供经济补偿来修复治理环境污染和资源损害[15]ꎮ生态补偿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补偿规则的制定㊁补偿模式的选择㊁政策结果的评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ꎬ而目前的文献仍具有盲点[16]ꎬ需要不断加强对碳汇生态系统补偿机制的研究ꎬ特别是建立生态补偿标准方面ꎬ这使得 林农 的突显强度也不断提升ꎮ而 碳储量 自2017年开始热度逐渐增强ꎬ成为林业碳汇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ꎮ通过有效和及时的碳储量评估来比较碳储量变化的收益和损失ꎬ对于增进碳汇研究㊁减缓气候变化㊁合理规划能源结构和保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7]ꎮ然而ꎬ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ꎬ目前很难定量预测不同地区的碳储量差异ꎬ关于碳储量的估算方法仍有巨大的研究空间ꎮ另外ꎬ从突显强度来看ꎬ 碳中和 的突显强度最高(5 90)ꎬ是林业碳汇研究领域受广泛关注的研究前沿ꎮ4㊀结论与展望4 1㊀结论本研究对2001 2022年的CNKI数据库中关于林业碳汇的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ꎬ得出以下结论:1)从研究文献的量化分析来看ꎬ林业碳汇的发文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ꎬ可以划分为萌芽积累期㊁高速发展期和逐渐成熟期3个阶段ꎮ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㊁深度都不相同ꎬ总体呈现从定性到定量㊁从静态到动态㊁逐步深入的趋势ꎮ2)从研究的演进路径来看ꎬ中国林业碳汇研究经历了由基础概念的探讨向多主题共现的演变过程ꎮ碳排放权㊁乡村振兴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及碳中和等关键词的出现ꎬ为进一步理解和探索林业碳汇领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ꎮ3)从研究的主题来看ꎬ林业碳汇聚类的4个重点主题是林业碳汇研究㊁碳中和研究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㊁乡村振兴研究ꎬ充分说明林业碳汇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ꎬ但同时也面临着学术研究范围偏向的问题ꎬ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学科交叉融合ꎬ推动林业碳汇研究的全面发展ꎮ4)从研究的热点变迁来看ꎬ研究热点从森林碳汇㊁林业碳汇等概念探讨和界定逐渐向碳汇项目㊁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㊁生态补偿与碳储量转变ꎬ目前碳中和成为研究前沿ꎮ相关研究越来越强调合作与系统性ꎬ不再是片面强调生态效益ꎬ而是逐步扩展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ꎮ4 2㊀展望近年来ꎬ中国林业碳汇研究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ꎬ但是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㊁林业碳汇市场机制不成熟㊁碳汇计量监测技术难度大等依旧是难题ꎮ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4个层面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1)促进林业碳汇的市场化ꎬ指导碳汇交易市场建设ꎮ目前ꎬ中国的林业碳汇大部分是无偿或低价使用ꎬ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森林植被覆盖率降低等问题日益突出ꎬ对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ꎬ所以林业碳汇应逐步走向市场ꎮ培育和发展碳汇市场主体ꎬ包括碳汇交易平台㊁碳汇评估机构㊁碳汇投资机构等ꎬ为碳汇交易提供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服务ꎻ同时ꎬ制定相应的碳汇交易制度和规则ꎬ明确碳汇交易的流程㊁标准㊁监管等ꎮ另外ꎬ林业碳汇交易仍然存在一些风险和局限性ꎬ需要进一步明确林业碳汇的法律权属ꎬ提高碳汇投资和交易59㊀㊀㊀㊀林㊀草㊀政㊀策㊀研㊀究㊀第3卷的效率ꎬ以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发展ꎮ2)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ꎮ林业碳汇的准确计量和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ꎬ需要精确的数据支持ꎬ包括森林的面积㊁类型㊁年龄㊁生长状况等ꎮ为了获取㊁更新和分析这些数据ꎬ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㊁物力和财力资源ꎮ此外ꎬ森林碳汇的计量还受到气候变化㊁森林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ꎬ这无疑增加了监测的难度ꎮ未来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森林碳汇技术研发ꎬ并加强森林碳汇的监管ꎻ要提高森林碳汇的可持续性ꎬ推动森林碳汇的国际交流与合作ꎻ进一步完善森林碳汇政策ꎬ以及推动森林植被恢复和森林碳汇管理ꎻ健全林业碳汇核算方法与框架ꎬ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的技术研发和能力建设ꎮ3)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ꎮ为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ꎬ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政策ꎬ明确补偿标准㊁补偿对象和补偿方式ꎬ确保补偿资金的有效利用ꎻ加大资金投入ꎬ通过政府财政㊁社会资本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ꎬ为生态补偿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ꎻ加强监管和评估ꎬ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ꎬ确保补偿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ꎮ同时ꎬ健全林业碳汇项目评价体系是提升林业碳汇能力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ꎬ需要注重林业碳汇项目与其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ꎬ积极探索林业碳汇项目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路径ꎬ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ꎬ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ꎮ此外ꎬ关于林农自身的感知行为㊁林业碳汇项目中各类利益相关者链接以及环境的复杂程度等方面的研究仍有不足ꎬ在此后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到碳汇项目和林农的损失ꎮ4)加强跨学科交叉与学术合作研究ꎮ强化林业碳汇领域的跨学科交叉和学术合作交流是提升全球林业碳汇能力的关键ꎮ经过了数十年的探索ꎬ中国的林业碳汇研究已处于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ꎬ国内学者对于林业碳汇的研究方向与国家生态政策主导方向具有一致性ꎮ后续研究应加强作者㊁机构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学术交流合作ꎬ以吸引更多学者参与相关研究ꎬ拓宽林业碳汇领域的研究视角ꎬ共同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应用ꎬ丰富研究范式ꎬ进一步推动此领域的发展与演进ꎬ促进国家 双碳 目标的达成ꎮ参考文献[1]生态环境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摘编)[J].环境保护ꎬ2022ꎬ50(21):45-56.[2]李顺龙.森林碳汇经济问题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ꎬ2005.[3]李怒云ꎬ袁金鸿.林业碳汇自愿交易的中国样本:创建碳汇交易体系实现生态产品货币化[J].林业资源管理ꎬ2015(5):1-7. [4]张华明ꎬ赵庆建.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森林碳汇政策创新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ꎬ2011ꎬ27(11):74-77.[5]张颖ꎬ李晓格ꎬ温亚利.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中国森林碳汇潜力分析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2022ꎬ44(1):38-47. [6]陈建成ꎬ关海玲.碳汇市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2014ꎬ24(增刊1):445-448. [7]曹先磊ꎬ张颖ꎬ石小亮ꎬ等.碳交易视角下森林碳汇生态补偿优化管理研究进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ꎬ2017ꎬ33(4):430-435. [8]刘江宜ꎬ牟德刚.生态产品价值及实现机制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ꎬ2020ꎬ36(10):207-212.[9]刘静暖ꎬ于畅ꎬ孙亚南.低碳农业经济理论与实现模式探索[J].经济纵横ꎬ2012(6):64-67.[10]曾维忠ꎬ成蓥ꎬ杨帆.基于CDM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的森林碳汇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ꎬ42(4):9-17.[11]李嘉成ꎬ董捷.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行为及福利效应研究:基于社会资本异质性的视角[J].林业经济ꎬ2021ꎬ43(6):21-34. [12]张小全ꎬ谢茜ꎬ曾楠.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ꎬ2020ꎬ16(3):336-344.[13]季然ꎬ宋烨.我国碳汇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林业经济ꎬ2020(5):81-83.[14]毛显强ꎬ钟瑜ꎬ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ꎬ2002ꎬ12(4):38-41.[15]吕忠梅.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法的更新[J].科技与法律ꎬ2005(2):111-118.[16]李国志.森林生态补偿研究进展[J].林业经济ꎬ2019ꎬ41(1):32-40.[17]谢和生ꎬ何亚婷ꎬ何友均.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㊁问题与政策建议[J].林草政策研究ꎬ2021ꎬ1(3):1-9.69。
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积极推动碳市场的建设,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碳市场;现状;问题;对策引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备受瞩目。
自2012年以来,中国在多个城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逐步探索碳市场制度的运行和推广,并于2021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尽管中国在碳市场的运行中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和经验,但全国碳市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因此,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的发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推动我国实现可持续低碳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中国碳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中国碳市场的发展现状我国碳市场建设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1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2年至2020年,开展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CCER是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标准(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的缩写。
具体指的是我国境内特定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用于控排企业清缴履约时的抵消或其他用途。
其中2015年,CCER 进入实质交易阶段。
2017年,我国CCER备案被暂停;但存量CCER仍在各大试点交易。
第三阶段2021年7月16日开始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
2021年1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允许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碳减排量用于抵销控排企业碳排放配额的清缴。
随着时间的推移,碳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增长,为中国的低碳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林业行业的碳排放减排探索林业行业的低碳发展和碳市场机遇林业行业的碳排放减排探索 -- 林业行业的低碳发展和碳市场机遇在当前全球范围内,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各个行业都面临的重要挑战。
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产业,也不例外。
本文将探讨林业行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探索,并分析其低碳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一、林业行业的碳排放现状分析林业行业在生产、运输和消费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其中,森林采伐、木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
此外,森林管理不善、森林火灾等也会进一步加大林业行业的碳排放量。
二、林业行业碳排放减排的路径与措施1. 提升林业管理水平通过改善林地管理和森林保护工作,减少森林采伐的规模和频次,进而降低了林业行业的碳排放。
此外,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也对碳排放的减少有着重要的作用。
2. 推广低碳循环利用的木材加工技术引入高效、低碳的木材加工技术,可以降低木材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同时,开展循环利用,将木材废料转化为生物质燃料或生物质制品,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3. 建设碳汇林和生态林通过推动碳汇林和生态林的建设,增加林地的碳储量,有效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碳汇林是指引种优势树种、提高林木密度以及开展适度人工干预,以增加森林碳储量。
而生态林建设则注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高整体碳吸收能力。
4. 开展碳交易和碳抵消林业行业可以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将自身的碳减排成果转化为可交易的碳减排配额,从而实现碳减排成果的经济价值。
此外,林业行业也可以通过恢复林地、植树造林等项目来获得碳抵消的收益,进一步刺激低碳发展。
三、林业行业的低碳发展带来的机遇低碳发展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对于林业行业而言,低碳发展能够为其带来以下机遇: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低碳发展将推动林业行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借助低碳农业、高效木材加工、绿色生态旅游等新模式的引入,林业行业有望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生态经济转型升级。
林业碳汇报告
林业碳汇报告是一份关于林业碳汇的详细分析和评估的报告。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森林和林木生长过程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树木、土壤和其他植物组织中的过程。
林业碳汇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碳汇潜力评估:通过对各种林地和森林类型的调查和研究,评估其潜在的碳汇能力。
这可以包括计算林地面积、树木生长速率和碳吸收量等指标。
2. 碳汇管理措施:报告通常提供关于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和林地的碳吸收能力的建议。
这可以包括保护现有森林、进行森林恢复和再造、采取林地经营和保护措施等。
3. 碳汇监测和评估:报告还会提供关于监测和评估林业碳汇的方法和技术的详细介绍。
这可以包括使用遥感和地面调查技术进行碳储量测量和监测等。
4. 碳交易和市场机会:林业碳汇报告还可以提供关于碳交易和市场机会的信息。
这可以包括介绍碳交易和碳市场的基本原理、检验碳市场中的林业碳汇项目和机会等。
林业碳汇报告的目的是帮助政府、组织和个人了解林业碳汇的重要性,并提供指导和支持他们在碳汇管理和保护林地方面的决策和行动。
这种报告可以促进可持续林业和碳减排,从而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森林碳汇市场综述森林碳汇市场是指通过森林、植被和土地使用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碳捕获与储存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市场。
随着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严重,森林碳汇市场愈发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森林碳汇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现状截至目前,欧洲碳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其中包括了部分森林碳汇。
同时,许多国家也在推动建立自己的森林碳汇市场。
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国内碳交易市场,并尝试将森林碳汇纳入市场机制。
国内,我国多个省份也已经开始探索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
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关注起碳排放和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市场的建立将会成为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未来,森林碳汇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交易量和服务对象,从而促进全球碳交易的发展。
在碳交易市场中,森林碳汇也将逐渐成为交易品种之一,为市场带来更多的交易机会。
三、挑战与问题(1)计算碳汇量存在不确定性。
森林碳汇市场中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计算森林碳汇量,这关系到森林碳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计算碳汇量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需建立科学的计量评估体系来解决。
(2)不同国家的标准不一致。
不同国家对森林碳汇计算的标准不尽相同,这也给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不小的难度。
(3)滥用风险增加。
滥用森林碳汇市场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由于森林碳汇是不可再生资源,滥用市场将造成生态环境和经济问题。
(4)市场监管不足。
目前国内尚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市场相对不成熟,交易相对集中。
总之,森林碳汇市场将在未来成为全球抗击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制定适当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强合作与科研,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共同推动森林碳汇市场的发展。
林业碳汇调研报告林业碳汇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碳排放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林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汇,具有吸收和储存大量二氧化碳的能力,对于减缓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林业碳汇的现状和潜力,进行了本次林业碳汇调研。
二、调研目的1.了解目前我国林业碳汇的总体情况;2.调查了解各地不同类型林地的碳汇特征;3.评估林业碳汇的潜力和影响因素。
三、调研方法1.收集和整理了相关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对我国林地面积、各种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存储碳量进行了分析;2.选择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不同类型林地的土壤样本,并通过实验室测试,获取了土壤碳储量数据;3.访谈了一些相关专家和从事林业工作的人员,了解了他们对于林业碳汇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1.我国林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平均每公顷林地贮存的碳量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2.针叶林和乔木林地的碳汇能力相对较高,而灌木林地和竹林的碳汇能力相对较低;3.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对于林地碳汇的影响较大;4.政策支持、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是促进林业碳汇发展的关键。
五、建议1.加大对林业碳汇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力度,提高林业碳汇的发展速度;2.加强林地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林地碳汇能力;3.加强科研力量,探索新的技术手段,提高林业碳汇的潜力;4.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支持。
六、结论林业碳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具有较大的潜力。
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强科研和加强宣传,推动林业碳汇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