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资本价值核算理论研究-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7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一、《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界的侵蚀以及自然环境下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的分析中。
阐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产和生活状态。
同时,他也提出了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劳动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自然观和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思想,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基础。
农业生态学会首任理事长陈凤英认为,自然和人类是一体的,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但排放量和消耗量是有限的。
马克思通过对自然资本价值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的探究,既揭示了人类活动如何破坏了自然环境,引起了现代环境危机,又为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同时,马克思强调自然的生态循环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批判,为新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1、关于资本主义生态破坏的批判吴秉彝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已经成为引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无限制的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而这种追求必然产生一系列污染、破坏、浪费、消耗等负面影响。
2、关于自然生态循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徐忠发等学者认为,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然生态循环,对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作用在于它的稳定性和循环性。
马克思分析人类理性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提出了自然的生态循环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丰富了自然生态循环对于人类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3、马克思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和创新刘加平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提出了“从人类本质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小化”的新思路。
三、结论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资本论》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马克思对自然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人的生产生活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绝对化的经济发展目标所对生态环境的摧毁,同时也为生态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思想深度的基础。
引言生态系统不仅维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各类直接与间接的生态系统服务,由生态系统提供的有形生态资源与无形生态系统服务所共同组成的生态资产,被视为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运行的基础[1, 2]。
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由于生态资产往往被视为廉价或免费资源为社会经济系统所利用,其价值没有在市场中得以体现或被严重低估,导致对生态资产粗放开发使用现象十分普遍。
如何实现对生态资产的合理使用与可持续管理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3]。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干扰加剧了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导致生态资产供给与再生能力下降,城市化进程是影响生态资产的一个重要因素[4],城市化过程中伴随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附着在其上的生态系统带来显著影响,导致生态资产受损加剧,也为未来生态资产的可持续利用带来不确定性[5, 6]。
面对上述情况,究其本质还是生态资产的价值并未在市场中得以合理体现,生态资产市场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将生态系统视为一类重要资产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认可[7, 8],生态资产不仅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支持,还服务于一定的经济目标,产生价值和效益,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基础;而生态补偿是调节生态资产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9, 10]。
通过对生态资产进行评估与核算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为制定有关生态资产补偿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撑与科学依据[10]。
因此,开展有关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面的研究,将对确保生态资产安全、实现生态资产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关于生态资产评估核算方面的研究进展1.1 关于生态资产的概念与范畴国际上多强调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的概念,认为自然资本是所有为人类提供商品与服务的自然资源储存的总和,包括诸如森林在内的可再生的资源和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11, 12]。
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规律和矛盾。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学界对《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展开了深入研究。
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内对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有必要对国内关于《资本论》生态思想的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为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马克思关于生态环境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探讨其对当代生态问题的启示和现实应用,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揭示《资本论》生态思想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理解,为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探讨其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为构建美丽中国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资本论生态思想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并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危机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之一,其生态思想代表了马克思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方式,引导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对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环境的剥削和破坏,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资本论生态思想还有助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供启示,为推动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社会提供理论指导。
生态资本调研报告生态资本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生态资本的概念、特征以及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的方式进行数据和信息的收集。
三、调研结果1. 生态资本的概念和特征生态资本是指由自然系统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和资源的总称,包括水、土壤、气候、动植物物种等。
生态资本具有以下特征:(1) 不可替代性:生态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不可替代,无法找到替代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存在性价值:生态资本不仅存在于人工环境中的自然元素,也存在于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3) 品质价值:生态资本的品质对其价值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可追溯性:生态资本的变化和消耗是可以追溯的,人类对其的利用和保护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2. 生态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生态资本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生态资本提供了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提供各种生态服务:包括水资源供给、气候调节、土壤肥力维持、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护等。
(3) 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生态资本的保护能够保障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的能力。
3. 生态资本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生态资本的应用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产业: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利用生态资本进行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 生态保护: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生态资本的保护和管理,遏制生态资本的消耗和破坏。
(3) 公众参与:提倡公众参与生态资本保护和管理,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四、发展策略和建议针对生态资本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1) 制定和完善生态资本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大对生态资本的保护力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及其应用案例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理解和量化自然资本的重要方式,有助于科学决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探讨。
1. 被动模型(Passive model)被动模型是通过反映生态系统服务对可替代商品或劳务需求的依赖关系来估计其价值。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替代成本法(Replacement Cost Method)和恢复成本法(Restoration Cost Method)。
替代成本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给人类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来估计其价值。
例如,湿地提供水处理服务,如果将这些服务交给水处理厂处理,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经济成本。
通过对比这些替代成本,我们可以估算出湿地提供水处理服务的价值。
恢复成本法主要用于评估已经受到损害的生态系统的价值。
这种方法通过确定修复生态系统所需的经济成本来估计其价值。
例如,一片受到污染的湖泊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来进行水质恢复,通过计算这些成本,就可以估算出湖泊提供的水质净化服务的价值。
2. 治理模型(Governance model)治理模型是通过研究管理生态系统的成本和效益来估计其价值。
这种模型主要关注管理生态系统的制度和政策措施,以及相关的监管和管理费用。
例如,一个国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可能会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包括资源保护法、木材采伐许可制度等。
通过计算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成本以及相应的效益,可以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
3. 边际成本模型(Marginal Cost model)边际成本模型是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边际效益来估算其价值。
边际效益是指每单位生态系统服务提供增加所带来的附加效益。
这种模型主要关注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相应的效益。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要在一块土地上建设一座水库,这样可以提供洪水调节和供水服务。
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通过比较建设水库和不建设水库两种方案的边际效益来评估水库的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方法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方法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生态产品是指自然界中由生物生长或自然过程形成的有用物质,包括空气、水、土壤、矿产资源等。
对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生态产品的价值概念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包括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
直接利用价值主要指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生态资源,如水资源、农产品、矿产资源等;间接利用价值则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各种生态服务所产生的效益,如净化空气、保持土壤肥力、调节气候等。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生物体和非生物体都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服务,它们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意义在于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对生态系统的认识,为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可以量化不同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促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也为生态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目前,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方法和生态效益评估方法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行为,通过调查问卷调查、市场调查等方式,综合评估不同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
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方法则是针对生态系统自身的内在功能和作用,通过生物学、地理学、气象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量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生态效益评估方法则是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考虑不同生物体和非生物体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方法研究
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方法研究主要涉及对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经济价值的分析和评价。
常用的技术方法包括环境经济核算(绿色GD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等。
其中,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法(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是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生态学模型,核算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量,再通过替代算法确定单位价格后得到总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
GEP=EPV+ERV+ECV
其中,GEP表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EPV表示生态系统物质产品价值,ERV 表示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ECV表示生态文化服务价值。
EPi、ERj、ECk 分别表示第i类生态系统产品产量、第j类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量和第k 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量;Pi、Pj、Pk分别表示第i类生态系统产品的价格、第j类生态系统调节服务功能的价格和第k类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的价格。
此外,为了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还需要充分了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发展脉络和实践动态。
早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可以追溯到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评估,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引发决策者的广泛关注。
如需更多关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方法研究”的详细信息,建议阅读生态学相关论文或咨询该领域专家。
农业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与定价模型概述农业生态资本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支持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和功能。
这包括土壤、水、气候、植物和动物,以及提供支持和保护农业生产的自然服务。
农业生态资本是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所依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资源和服务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例如,土壤、水和气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各种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到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因此,对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定价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是指评估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资源和服务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这包括直接的经济价值,例如作物和牲畜的产值,以及间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例如土壤的保持和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保护。
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实现。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市场方法、投影方法和调查方法。
市场方法是指利用市场价格评估农业生态资本的价值。
例如,通过作物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评估土壤和水资源的价值。
投影方法是指通过建立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模型来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物理学和生态学的原理,考虑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调查方法是指通过调查人们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需求和偏好来评估其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等方式来实现。
农业生态资本的定价模型农业生态资本的定价模型是指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资源和服务的价值量化为具体数字的模型。
这种模型可以帮助各种决策者理解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以实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
农业生态资本的定价模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
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资本化方法和生产函数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指评估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服务的价值。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环境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服务的贡献,来评估它们的价值。
资本化方法是指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种资源和服务的价值转化为资产价格。
生态价值调研报告生态价值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进行调研和评估,对于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与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以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分类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根据生态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可以将其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等。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生态系统在许多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功能和服务。
首先,生态系统能够提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维持着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
其次,生态系统还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土壤等功能,维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
第三,生态系统还能够提供食物、水资源、木材、草药等各种经济资源,对于许多人们的生计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最后,生态系统还具有文化、美学和精神价值,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四、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方法评估生态系统的价值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和自然资本评估等。
其中,生物多样性评估主要通过统计和分析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从而判断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经济计算的方法,评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对于人类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自然资本评估则着重于生态系统作为资本的价值,以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五、案例分析:一座城市的湿地保护以中国的“杭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通过对其生态系统价值的评估,可以看出湿地对于人们的经济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湿地作为自然的水库和净化器,为城市提供了优质的饮用水和水资源的调节功能。
其次,湿地作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城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模型引言生态资本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湖泊、草原等。
生态资本对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的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模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模型构建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明确评估目标在进行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之前,需明确评估的目标。
评估目标可以是生态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可以是其对社会福利的贡献度等。
步骤二:确定评估指标评估指标是衡量生态资本价值的关键,应选择与评估目标相关的指标。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生态服务价值、生态可持续性指数等。
步骤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评估模型的基础。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包括生态系统的面积、物种多样性、经济价值等数据。
步骤四:指标权重确定根据评估目标的重要性,确定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步骤五:模型计算将收集到的数据代入评估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生态资本的价值。
常用的模型包括生态服务评估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
步骤六:结果分析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生态资本的价值。
分析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用于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应用案例为了验证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模型的可行性,我们以某地区的湿地为例进行应用。
通过对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可持续性指数进行评估,计算湿地的综合价值。
结果表明,湿地的生态资本对当地的水资源保护、旅游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贡献。
结论基于生态经济学原理的生态资本价值评估模型能够科学评估生态资本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然而,模型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数据获取难、权重确定主观性等问题。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1] 刘燕. 生态经济学[M]. 商务印书馆, 2009.[2] Costanza, R., d'Arge, R., de Groot, R., et al. 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 Nature, 1997, 387(6630): 253-260.我们的团队我们是一支专业的生态经济学研究团队,致力于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和可持续发展研究。
生态资本理论研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生态环境的资本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即在此环境背景下,结合中国的国情,对生态资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在生态资本的计量方面,我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研究怎样在考虑了人们的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对生态资本的公益性价值进行计量。
在对生态资本投资的论述上,我们论述了怎样进行投资?并对投资的结果进行了效益分析。
同时提出怎样实现投资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资本经营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上,我们论述了企业只有以经营生态资本为基础,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以上的基础上,对生态资本理论进行宏观分析,就是对生态资本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生态资本为动力。
因此,生态资本理论是个系统的理论,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资本化是其动力。
对生态资本价值核算理论研究论文关键词:生态资本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论文摘要: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化,人类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以往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本变得日益稀缺,阻碍着经济的发展速度。
因此,各国纷纷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由此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进行生态资本价值核算,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其目的就是使人们正确地看待经济增长成本,注意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注意到了对社会经济的正面效应,没有反映负面效应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环境恶化、资源缺乏、生态失衡和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之中。
因此,改革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资源环境进行核算,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经济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三者共同作用。
“绿色发展”就是以“绿色GDP”为发展目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服务费用,在保障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多地以人力资本代替资源资本和环境资本,提高物质和能源的使用效率,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低能耗、低污染。
1生态资本内涵生态资本定义生态资本是相对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实物资本与金融资本)而言的,表现为生态系统所有的资源生态潜力、环境自净能力、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整体有用性等生态质量因素的总和,是具有生态价值的资本。
生态资本按空间构成关系可分为三类:(1)地质资本,包括矿物资源和化石资源;(2)地理资本,包括土壤资源、水力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3)星际资本,包括光能和风能。
而应纳入生态资本价值核算体系的只包括地质资本和地理资本这两种数量有限的资源。
生态资本的特征生态资本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要素之一,同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生态资本的特征也具有二重性:一是具有生态资本的本质属性,具有自然生态功能,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使用价值;二是具有资本的共同属性,即以保值增值为目的,遵循市场供求与竞争规律,表现为生态资本的价值。
但是,生态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生态资本具备其它资本所不具有的特征:(1)整体增值性。
资本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由于生态资本受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制约,保持生态系统内各因子的平衡协调,是实现生态系统整体价值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的前提;(2)长期受益性。
通过合理利用生态资本,其使用价值与价值将不会永久丧失。
并且,可再生资源还能依靠其自生的累积性,使生态资本自动增值,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3)双重竞争性。
生态系统各因子是在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中得到发展的,遵循共生、相生相克等自然生态竞争规律;同时,生态资本又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存在着市场竞争,遵循市场竞争规律;(4)开放性与融合性。
生态资本既具有生态环境系统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又具有一般资本的融合性与扩张性,生态资本经营可以采用产权主体多元化、利益共同体等方式;(5)极值性。
生态资本能够承载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经济功能的需求,但是,生态资本对人类的需求并不是无限满足的,其承载力具有一定的极值,超过极值进行开发和利用,将会导致资源环境的退化;(6)不动性与逃逸性。
生态资本既具有资源环境的空间固定性,又具有一般资本规避风险的逃逸性。
低回报率的生态资本会转移地域或变换形态,流动到回报率较高的领域,引起生态资本的资本功能性逃逸;(7)替代性与转化性。
在一定条件下,生态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间能够相互替代或相互转化;(8)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严格的区域性。
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和匹配都不一样,而“因地制宜”是合理使用生态资本的一项基本原则。
2生态资本价值理论生态系统依照其是否凝结人的劳动可分为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目前的经济价值核算体系不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价值核算,导致生态资本价值被低估和人类对资源环境需求的过度膨胀,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自然生态系统是否具有价值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劳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要素价值理论和供求价值理论等主要价值理论都对此有着不同的认识。
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于价值的确认和计量中。
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衡量物品是否具有价值的唯一标准。
如果生态资本具有价值,该价值就是物化在资源和环境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们的抽象劳动与生态系统相结合,生态系统就具有价值;相反,当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环境没有投入抽象劳动时,该生态系统也就不具有价值。
而生态资本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生态资本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在实际中,不管人们是否承认没有投入人类劳动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否具有价值,该生态系统都是客观存在的,发挥着具体的生态服务功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化,没有投入劳动的生态系统或部分投入劳动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价值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但是,劳动价值理论在生态资本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着困难。
效用价值理论效用价值论认为价值就是人们对物品效用的感觉和评价,效用是价值的源泉。
自然生态系统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求,具有价值。
但是,效用价值理论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它仅能为生态系统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的确定和计量提供可行的方案。
要素价值理论要素价值理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等非劳动要素与劳动要素一样共同创造价值并参与到价值分配中,所以自然生态系统同样也具有价值。
但是要素价值理论模糊了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科学定义。
供求价值理论供求价值理论认为有需求的东西就具有价格,供求决定价值,供求关系是价值规律的内涵。
该理论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稀缺的资源,通过市场可使得其价值能够充分得以体现,在价值确认和计量上具有可行性。
总的来说,自然生态系统也具有价值,并且与人工生态系统一起组成生态资本,参与到价值创造的经济活动中去。
3生态资本价值核算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了一套资源环境与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SEEA)。
该体系能准确地表现资源和环境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以最简明的经济指标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SEEA核算法通过把资源和环境账户作为SNA(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的卫星账户,然后与核心账户(货币型账户)对接形成一体化核算。
由于资源和环境是物质型账户,需要先将环境账户和资源账户转换为货币型账户。
目前生态资本价值的核算方法有以下六种。
补偿价值法补偿价值法根据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凝结抽象劳动后的资源环境具有价值,从补偿角度看生态资本价值(w)包括三部分:W=C+V+m式中,C、V、m分别为补偿、保护与建设某项资源环境所投入的物化劳动价值、活劳动价值和活动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该法以实际投入的补偿支出计量资源环境的两大价值,应用了历史成本属性,可靠性较高但相关性不足。
同时,没有收入劳动的资源环境与少量投入劳动的资源环境同样也具有价值的观点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对这部分资源与环境不进行计量的话,资源环境总价值易被低估,造成资源环境的滥用。
因此,补偿价值法主要适用于资源环境补偿增值的计量。
总经济价值法总经济价值法根据效用价值理论,将资源环境价值(TEV)按效用不同分为两大类:使用价值(uv)和非使用价值(NUV,又称存在价值);又将UV细分为直接使用价值(DUV)、间接使用价值(IUV)与选择价值(OV)。
其计量关系为: TEV=UV+NUV=(DUV+IUV+OV)+NUV式中,DUV是指资源环境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表现为物质性服务功能,可直接根据市场价值法计量;IUV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但可为生产和消费创造必要条件,表现为环境容量和舒适性功能,可采用生产函数法、损失规避法、预防支出法等计量;OV是人们愿意保护现有资源环境以备未来使用的支付意愿,相当于消费者为一项未使用的资源环境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表现为资源环境的自行维持功能;NUV为人类对资源环境的永久享用价值与资源环境潜在功能价值的合理评估。
目前DUV与IUV可应用于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等属性进行直接或间接计量,比较可靠;OV与NUV均仅能采用价值评估法进行计量,计量的主观性强,可靠性低。
因此,在进行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时,只要同时符合可定义性、可靠性与相关性要求,就应将其拥有的或控制的资源环境确认为自然资产,并同时确认相应的生态资本。
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化法根据地租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将预期的资源环境在未来一定年限内产生的两大价值(即预期的租金或收益)按社会贴现率折现后的现值作为资源环境价值。
其计量公式为:V=V1+V2V1=qRo/rV2=A(1+K)/(nQ)式中,V为资源环境价值;V1、V2分别为资源环境的商品价值与服务价值;Ro为基本地租或基本租金;r为地租率或平均利息率;q为资源等级系数;A为投入总额;Q为受益资源总量;n为受益年限;K为资金利润率。
该法应用了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属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资源环境的未来经济利益。
租金或预期收益资本法主要适用于融资租人、借人资源环境的价值计量。
边际机会成本法(MOC)边际机会成本法基于效用价值理论,该理论认为任何经济活动的成本代价不仅包括对生产各个要素的消耗,而且也包括由于外部不经济行为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代价。
因此,理论上任何资源环境产品的价格P等于其边际机会成本(MOC),MOC又等于资源环境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MPC)、边际资源耗竭成本(MUC)与边际环境成本(MEC)之和。
即:P=MOC=MPC+MUC+MEC生态资本价值(V)=MUC+MEC=P-MPC.式中,MPC常用生态价格定价法或影子价格法计算,较为准确、简便;P为资源环境产品的现行市价。
该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性资源环境价值的核算。
总和价值法该理论认为生态资本价值核算方法应该从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全部论述中去寻找结果。
这部分学者认为,生态资本价值不单单是指直接投入其中的人的劳动价值,还包括生物有机体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价格,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地租。
也就是说,生态资本的价值等于人类直接投入的劳动、生物有机体的使用价值与所有权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级差地租之和。
投人生态系统的人的劳动包括投入人工生态系统的劳动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劳动,是抽象的一般社会必要劳动;生态有机体的使用价格实际上是生态系统服务所有权与使用权转移的货币表现,它是经济所有权存在,生态系统被所有者控制,生态系统因所有权规律而产生一种现象,即当社会需要交换资源环境时,生态系统由于有用性而获得价格;生态系统服务级差地租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差别为基础的地租。
替代价值法替代价值法根据效用价值论,将不能直接进行价值计量的资源环境,按其各项主要功能分别选用合理的计量方法进行功能替代,计算各项功能的价值,将总价值视为资源环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