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_以泌阳凹陷为例_蒋恕
- 格式:pdf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6
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核桃园组油气成藏再认识罗家群;张永华;谢春安;张磊【期刊名称】《地质科技通报》【年(卷),期】2022(41)3【摘要】泌阳凹陷下二门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部,区内已发现下二门油田。
该油田在核三上段至核二段下部为纯油藏,核二段上部为具气顶的油藏,核一段和廖庄组为纯气藏。
经过40多年勘探开发,在下二门地区油气藏的发现难度越来越大,油气勘探陷入瓶颈期。
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区勘探规模,取得新的油气发现,需要对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再认识进而决定其下一步勘探方向。
利用最新勘探和油藏资料,通过烃源条件分析、油源对比、天然气成分分析及油藏精细解剖,重新认识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泌阳凹陷深凹区的核二段泥页岩发育广,生烃指标较好,已进入低成熟阶段,具备较好的生油条件;下二门地区各层系油气与深凹区的源岩关系明确,表明油气以顺层运移为主,即核二段低熟油应该来自深凹区核二段低熟烃源岩,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原油分别来自深凹区核三上段和核三下段的成熟烃源岩;下二门地区核二段产出的天然气为低成熟伴生气,明显不同于深层凝析气,并非深层油气沿断层调整而来;下二门地区深层油气资源量大,但目前已发现储量规模有限,这预示着该区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因此,总结下二门地区的油气成藏特点及成藏模式,不仅可为该区油气勘探提供指导,而且可为我国东部类似断陷湖盆含油构造的进一步勘探提供借鉴。
【总页数】8页(P1-8)【关键词】油源对比;油藏解剖;成藏模式;下二门;泌阳凹陷【作者】罗家群;张永华;谢春安;张磊【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2.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理研究3.近岸水下扇扇中厚砂体储层构型及对剩余油控制——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四砂组2小层为例4.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油气成藏机制探讨5.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 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多年来,泌阳凹陷作为“小而肥”的典型而广为人知,各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比较充分,但是随着油气成藏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的勘探方向不断改变。
目前,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寻找陡坡砂砾岩体形成的各类岩性油气藏成为该带的主要方向,与整个凹陷相比较,这一区带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并不成熟,油气分布规律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油气成藏模式指导该区带的勘探,所以,分析这一区带的油气成藏规律,是指导下一步陡坡带油气勘探的关键。
6.1 成藏条件6.1.1储层发育特征6.1.1.1.储层概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自西向东发现双河油田、赵凹—安棚油田和下二门油田。
双河油田、赵凹—安棚油田储层主要为核三段扇三角洲砂体,下二门油田储层主要为核二段侯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
双河油田储层为平氏扇三角洲砂体,纵向上基本包括了核三段所有砂组。
具有岩性粗、分选差、成熟度低、横向变化大、非均质强的特点。
靠近边界断裂的扇三角洲近源水下分支河道为块状砂砾和泥质的混杂堆积,泥岩隔层薄,储集性能差,含油情况不好。
扇体中部为远源水下分支河道和河道间沉积,岩性主要为砾状砂岩,储集物性变化较大:孔隙度33.71~0.97%,平均18.34%,渗透率0.01~15.8×10-3μm2,平均0.9658×10-3μm2。
扇端砂岩厚度变薄,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物性较好,孔隙度15~20%,渗透率0.14~2.0×10-3μm2。
赵凹—安棚油田物源为平氏扇三角洲和栗园扇三角洲砂体,西北部赵凹地区储层主要为中深度层系的平氏扇三角洲砂体,岩性和物性与双河油田东部相似,南部安棚油田储层主要是栗园扇三角洲砂体,主要发育在核三下亚段,垂向上,随着时代的更新(从大仓房组至核三上亚段),石英含量由41.00%增加到68.49%,岩屑含量由39.90%减少到13.24%,长石含量相对比较稳定(15%~20%)。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页岩油富集机制何涛华; 李文浩; 谭昭昭; 王亚; 张文博; 章新文【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11页(P1259-1269)【关键词】页岩油资源; 富有机质页岩; 藻类有机质; 盐度; 氧化还原环境; 泌阳凹陷【作者】何涛华; 李文浩; 谭昭昭; 王亚; 张文博; 章新文【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26658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1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三塘湖盆地、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江汉盆地和南襄盆地等),累计可采资源量高达80×108 t,是今后重要的石油接替战略资源[1-7]。
但勘探开发现状远不及预期,因为我国页岩油仅在南襄盆地和渤海湾盆地有小规模实验性产出(勃页1井,初产8.22 m3/d;泌页1井,初产23.60 m3/d;泌页2井,初产28.10 m3/d),且日产量衰减严重,距离大规模开发的道路还很漫长[3,8-11]。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在我国页岩油开发中率先取得了突破,为页岩油勘探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前人研究结果显示该凹陷页岩层系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生物化石丰富,藻类发育,孔隙度平均为5.78%,平均基质渗透率为2.51×10-3 μm2,镜质体反射率Ro主要分布在0.5%~1.3%,脆性矿物含量为68%~83%,均反映该页岩层系具备形成丰富页岩油的良好物质基础、储集条件及可压裂性[11-19]。
但勘探实践显示,平均单井页岩油产量不足3.0 m3/d[20],表明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生烃和页岩油富集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富有机质页岩中是否发育丰富的生油组分并已进入生油阶段?生成的油都保存在页岩中或大部分已排出页岩?页岩油都富集可采?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页岩油有利区的筛选及进一步的页岩油勘探开发。
泌阳凹陷构造控油作用探析
梁亚南;苏桂芝;于群达;陈李斌
【期刊名称】《石油知识》
【年(卷),期】2005()2
【摘要】泌阳凹陷位于豫西南的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属南襄盆地的一个次级凹陷,面积约1000km^2,是一个奠基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缝合带之上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
其基底为下元古界秦岭群和二郎坪群变质岩系,沉积盖层主要为新生界地层,局部可见中生界上白垩统。
全国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评价凹陷资源量为3.38亿吨。
石油勘探工作始于1975年,迄今为止,已发现双河、赵凹、下二门、王集、新庄等10多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亿吨。
近二十年的勘探实践证明,在断陷盆地的地质条件下,构造对油气的生、运、浆、散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作者从构造控制生储盖层的发育和油气藏的形成分布作用出发,阐述了泌阳凹陷油气富集的原因。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泌阳凹陷;地质构造;控油作用;储层;生油岩;烃源岩
【作者】梁亚南;苏桂芝;于群达;陈李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
【相关文献】
1.泌阳凹陷新生代构造控油规律研究 [J], 翟中喜;陆建林;胡望水;夏东领
2.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 [J], 王新新;戴俊生;马洪坤
3.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新生界构造演化与控油作用 [J], 丁小辉
4.歧口凹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控油气作用 [J], 魏真真; 王丙贤; 杨静
5.泌阳凹陷构造控油规律分析 [J], 曾小阳;赵得力;孔凡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复杂断块群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孙冲;任玉林;吴官生;丁艳红;王艳【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8(030)003【摘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的烃源岩主要是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三段的暗色泥岩砂泥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干酪根为Ⅰ型和Ⅱ1型;储层以下第三系核三段细砂岩为主.孔隙度一般20%~35%.渗透率(150~900)×10-3μm2;油藏类型以断块油藏、断鼻油藏和断层一岩性复合油气藏为主.北部斜坡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演化、断裂发育、沉积相和温压场流体势控制.构造演化和流体势控制油气的运聚方向,断裂和砂体的展布控制油气运聚模式和富集程度.【总页数】7页(P29-35)【作者】孙冲;任玉林;吴官生;丁艳红;王艳【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梯级堤坝与斜坡带复杂断块油藏勘探——以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王集鼻状构造为例 [J], 彭国力;刘鹏;李朝勇;李讴2.泌阳北部斜坡地区复杂断块群成像技术探讨 [J], 李会宪3.高精度三维地震在泌阳凹陷北部复杂断块群勘探中的应用 [J], 张永华;罗家群;田小敏;胡东海;朱景修;李连生4.泌阳富油凹陷北部斜坡带浅层复杂断块群油气勘探 [J], 邱荣华5.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以泌阳凹陷北部斜坡为例 [J], 李磊;李满顺;贾艳霞;严以胜;殷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S5层序油气勘探目标优选胡受权【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年(卷),期】1998(9)1【摘要】通过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的取芯井资料,对下第三系核三上段S5层序各体系域作了单井相分析,确定了各种沉积微相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据此进行了联井剖面相分析,进而确定了各种微相的纵横向变化规律及其组合关系。
结合各体系域砂砾岩(或泥质岩)等厚度图或砂泥比等值线图(砂体密度图)进行了平面相分析,研究了各体系域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研究区S5层序油气最有利的体系域为TST,其次为HST和RST。
在TST中,最有利相带为河口砂坝和水下分流河道,其次为前缘席状砂和滑塌性重力流扇,而分流河道较差。
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S5层序TST提出了三个油气有利区块,并进行分析与评价。
【总页数】7页(P16-22)【关键词】泌阳断陷;下第三系;陆相层序;油气勘探;勘探目标【作者】胡受权【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8【相关文献】1.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地层学 [J], 胡受权;颜其彬;郭文平2.泌阳断陷下第三系陆相层序中油气生储盖及其组合特征——以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J], 郭文平;胡受权3.试论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陆相层序中岩石地球化学旋回[J], 胡受权; 颜其彬4.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J], 胡受权;郭文平;刘树根;童崇光5.陆相层序界面识别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探讨——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J], 胡受权;颜其彬;张永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成盆机制及其成盆史
胡受权
【期刊名称】《桂林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8)001
【摘要】泌阳断陷成盆史经历了晚白垩世初始断陷期,早第三纪主断陷期和晚第三纪拗陷期三个发展时期,主断陷期是泌阳断陷发生,发展的主要成分期,可进一步划分为强烈断陷,稳定断陷,断陷消亡3个发展阶段。
【总页数】8页(P8-15)
【作者】胡受权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3
【相关文献】
1.北黄海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探讨 [J], 王后金;王嘹亮;冯常茂
2.贵州南部中泥盆统油气地质条件及成藏史分析 [J], 王津义;王彦青;彭金宁;刘光祥;高林
3.陆相断陷湖盆深盆油气藏研究--以泌阳凹陷中南部为例 [J], 陈春强;李连生;温志新;李辉;朱军
4.扬子陆块区东南缘碳硅泥岩型铀矿床与断陷红盆控矿机制 [J], 张字龙;漆富成;何中波;李治兴;王文全;于金水
5.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活动与烃源岩成烃史分析 [J], 闫相宾;金晓辉;李丽娜;马晓娟;赵春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技术与方法卜旭强【摘要】在已钻遇的砂砾岩体展布范围的约束下,通过断层转换带控制砂砾岩体物源供给通道研究、地震相分析确定扇体范围、属性分析预测扇体展布等手段,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发育的小型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断层转换带的位置控制了砂砾岩体的物源供给通道,影响了古地貌形态,从而形成了沟扇对应的沉积格局,混沌属性能较好地刻画砂砾岩体的分布,且砂砾岩体堆积速度越快,成层性越差,则地震相反射越杂乱,混沌属性值越高.【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泌阳凹陷;断层转换带;砂砾岩体;混沌属性【作者】卜旭强【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1 地质概况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泌阳县和桐柏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 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夹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凹陷。
构造单元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
泌阳凹陷的砂体较为发育,北部自西向东发育古城、张厂、杨楼、王集和侯庄砂体,其中侯庄砂体为泌阳凹陷分布面积最为广泛的砂体;南部发育长桥、桂岸、平氏、杨桥、栗园、梨树凹等砂体,其中平氏砂体最大。
泌阳凹陷40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早已证实,南部陡坡带发育大量的砂砾岩体,这些砂砾岩体是凹陷重要的油气储集体,与鼻状构造相互配置能够形成构造-岩性油气藏[1],是泌阳凹陷含油丰度最高的油藏之一。
2 已钻遇砂砾岩体的特征在我国东部断陷盆地内,凹陷边缘斜坡带和陡坡带都可发育由砂砾岩混杂堆积的扇体,尤其是陡坡带,各种类型的扇体交织堆积,往往形成扇群[2-3]。
砂砾岩扇体主要发育于断陷湖盆的初始缓慢沉降末期和加速沉降初期[4-6],发育部位以盆地的陡坡带居多。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王集油田核三下段成藏规律王红漫;张海萍【摘要】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中段,由于断裂系统发育、多物源砂体相互叠置、地震资资料品质较差等因素制约了该区深层系滚动勘探开发.本文通过开展小层细分对比、精细构造解释及新老钻井动静大衣态分析等手段加强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发现与浅层一样,深层油气同样富集在王集宽缓鼻状构造背景之上,但成藏条件明显不同:①深层源于西北张厂三角洲砂体与北东向断裂容易形成复合圈闭,导致油气主要赋存于鼻状构造西翼及轴部南段;②剖面"椅式"、平面"弧形"的北东向断裂系统由于倾角变缓处使断层能够有效封堵,形成油气富集带.根据这一研究成果部署勘探,不但新钻井效果显著,滚动探并成功率高达79%,发现一批新油层,而且老井重新评价,解放了一批油层,新增探明储量430万(此处无法识别),含油面积6.9km2,有效的指导了深层系滚动勘探开发.【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37)007【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王集油田;深层系;"椅式"断裂;成藏规律【作者】王红漫;张海萍【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化河南油田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研究发现,王集核三下段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层-岩性复合油藏及断块油藏,油藏类型受构造和储层展布共同控制明显,不同构造位置油藏类型不同(图2)。
断层-岩性复合油藏位于鼻状构造的西翼及轴部的南段,明显受张厂远源三角洲控制,由浅I V油组到深V II油组,张厂砂体由西北向东南展布范围越来越大,最大范围到鼻状构造轴部南段偏东的EW 27井区,凡是向东北侧缘尖灭砂体均能与北东向f2~f8d等系列断裂形成复合圈闭。
断块油气藏主要位于鼻状构造轴部附近,由少量北东东向调节断裂与主断裂交切形成。
鼻状构造南段储层受张厂三角洲控制,北段受王集-侯庄三角洲控制。
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油气成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探讨胡受权;陈萍;闫福旺;季玉瑶
【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
【年(卷),期】2001(015)002
【摘要】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生、储、盖层的发育,与陆相层序中的体系域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不同的陆相层序样式可构成不同的生、储、盖层组合.综合考虑陆相层序地层特征及其生、储、盖层组合,将泌阳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成藏类型归纳为3大类、8亚类、10种.油气成藏类型在体系域中的分布,以水进体系域较全,其次以水退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较少.从陆相层序各体系域中成藏类型的空间展布规律来看,水进体系域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胡受权;陈萍;闫福旺;季玉瑶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3
【相关文献】
1.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界面模式新论: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J], 胡受权
2.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体系域与油气藏成藏类型 [J], 胡受权;颜其彬
3.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体系域模式: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 [J], 胡受权
4.断陷湖盆陡坡带油气成藏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探讨 [J], 胡受权;郭文平
5.断陷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模式研究─—以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 [J], 胡受权;郭文平;刘树根;童崇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夏东领;尹伟;李治【摘要】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历史控制了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的成藏与演化.古近系核桃园组核二段沉积时期-核-段沉积末期,油气小规模充注,形成早期古油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构造抬升,油气大规模充注,形成中期南部陡坡油气聚集带,是南部陡坡带核三段原生油气藏的主要成藏期;新近系凤凰镇组沉积末期,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导致部分早,中期古油藏遭受破坏与调整,是形成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时期.总体而言,早、中期隆起背景控制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富集,晚期构造调整决定南部陡坡带的油气分布.南部陡坡带浅层系发育的小规模隆起构造、大型隆起构造翼部发育的岩性圈闭及基岩裂缝型圈闭,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值得重视的目标.【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0(032)003【总页数】6页(P247-251,256)【关键词】成藏期次;成藏过程;南部陡坡带;泌阳凹陷;南襄盆地【作者】夏东领;尹伟;李治【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20;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北京能源之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泌阳凹陷是在东秦岭褶皱带上形成的一个中、新生代箕状扇形断陷盆地[1],面积1 000 km2。
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的唐河—栗园断裂和东缘的栗园—泌阳断裂[2],沉积最厚处位于2组断裂的交会处。
沉积地层主要为新生界,最大厚度达8 000 m,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古近系核桃园组,以较深湖相的泥岩、砂岩及白云岩沉积为主。
根据凹陷的古构造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自南向北可划分为3个带(图1),即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和北部斜坡带[3]。
图1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构造纲要Fig.1 Structure outline in Biyang Sag, Nanxiang Basin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紧邻生油中心,油源丰富。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王集油田核三下段成藏规律王红漫;张海萍【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1(037)007【摘要】王集油田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中段,由于断裂系统发育、多物源砂体相互叠置、地震资资料品质较差等因素制约了该区深层系滚动勘探开发.本文通过开展小层细分对比、精细构造解释及新老钻井动静大衣态分析等手段加强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发现与浅层一样,深层油气同样富集在王集宽缓鼻状构造背景之上,但成藏条件明显不同:①深层源于西北张厂三角洲砂体与北东向断裂容易形成复合圈闭,导致油气主要赋存于鼻状构造西翼及轴部南段;②剖面"椅式"、平面"弧形"的北东向断裂系统由于倾角变缓处使断层能够有效封堵,形成油气富集带.根据这一研究成果部署勘探,不但新钻井效果显著,滚动探并成功率高达79%,发现一批新油层,而且老井重新评价,解放了一批油层,新增探明储量430万(此处无法识别),含油面积6.9km2,有效的指导了深层系滚动勘探开发.【总页数】4页(P60-63)【作者】王红漫;张海萍【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中国石化河南油田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三角洲沉积与油气成藏研究 [J], 钟俊义2.梯级堤坝与斜坡带复杂断块油藏勘探——以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王集鼻状构造为例 [J], 彭国力;刘鹏;李朝勇;李讴3.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王集-新庄地区储层物性特征 [J], 钟俊义;翟光华4.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油气成藏研究 [J], 钟俊义;郑浚茂;王振付;陶宗普;李倩5.泌阳凹陷北部缓坡带核桃园组油气运聚成藏过程 [J], 张鑫;陈红汉;龙昭;刘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向华;朱又红【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5(026)005【摘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发育有岩性、背斜和断块3类油气藏.对于自生自储型的岩性油气藏来讲,上翘尖灭砂体与鼻状构造背景的构造等高线近于正交,形成了大面积砂岩上翘尖灭或侧缘上翘尖灭岩性油气藏.此类油气藏大体有3期油气充注,但以中晚期充注为主.背斜油气藏油源为核桃园组二、三段烃源岩的混源,油气先后沿层状砂体向下二门背斜运移并聚集成藏.廖庄组沉积末期是古背斜+岩性油藏形成期;上寺组沉积末期的断裂活动改造了早期油气藏,并形成了新的断层+岩性油气藏.北部斜坡因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活动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复杂断鼻、断块圈闭.此类油气藏油气源自南部的深凹,廖庄组沉积前由深凹向北作侧向运移,廖庄组沉积后经断层向浅层运移,具有晚期成藏的特征.预测凹陷南部断裂陡坡带是岩性油藏的有利地区,东部是寻找背斜油藏的有利地区,北部斜坡带是断块油藏的有利地区.【总页数】6页(P668-673)【作者】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向华;朱又红【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1【相关文献】1.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J], 余功铭;王德发;张绍华;曾庆才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J], 夏东领;尹伟;李治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安棚油田深盆油(气)藏 [J], 胡望水;李宗贤;黄玉欣;邱荣华;王敏;杨道庆;夏东领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油气充注幕次及成藏年龄确定 [J], 朱颜;李风勋;陈红汉;赵莹彬;李丽娟;郑融;卜旭强5.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以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例 [J], 赵贤正;蒋有录;金凤鸣;刘华;杨德相;王鑫;赵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050428 [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03AB13012)。 [作者简介]蒋恕(1976),男,2000年大学毕业,博士,现主要从事石油地质研究工作。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以泌阳凹陷为例
蒋 恕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王 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海相或陆相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得益于沉积型或者构造型坡折的存在,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通过在泌阳凹陷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方法和技术,该方法和技术以层序地层学“点线面体面线点”的研究思路为主线,以地震解释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手段,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地震地质的相互验证,最后结合成藏条件分析进行隐蔽油气藏预测。[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断陷盆地;湖相盆地;坡折;油气勘探;泌阳凹陷[中图分类号]TE132.14;P618.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3027305
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必须要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技术,才能提高复杂多变的隐蔽油气藏的发现率[1]。基
于高分辨率的地震勘探技术以及结合露头、测井分析和储集层预测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为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2~4]。在国内外,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
南非的Pletoms盆地和Bredasdrop盆地、中国东部东营凹陷和辽河东部凹陷等隐蔽油气藏的预测等[5~9]。
但是这些盆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成功主要得益于沉积型或构造型坡折的存在及坡折带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理论[10,11]。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控盆断裂为陡倾平面状,这种边界断层导致上盘旋转旋斜,只发生变
位,而不发生明显变形,往往形成枢纽型斜坡[12],其缓坡带没有明显的坡折带,不具备形成下切谷的条
件,加上盆小,盆底扇不典型,难于识别,对这类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是一个挑战。
1 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许多实践证明了层序地层学运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是可行的,但是其在不同类型断陷盆地中,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传统层序地层的研究流程是“点线面体”,前人在运用中要么过多依赖地震剖面,要么过多强调等时地层格架中沉积体系空间配置,近年来加强了反演技术在隐蔽油气藏预测中运用,总结出的预测隐蔽油气藏方法往往不系统[13];尤其对应泌阳凹陷这类盆地无明显的坡
折带,低位体系域的划分或初始湖泛面的识别困难,非典型的盆底扇地震反射特征不明显,因而在层序地层界面上识别一些特殊反射的地质体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点;而特殊地质体的识别和检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盆非常困难,为了验证找寻的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提取、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是重要的保障;另外,成藏条件分析是决定特殊地质体能否成藏的关键所在。为此,笔者采用如图1所示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强调先“点线面体”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然后在有利区带内从面到点,自始至终紧密地将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 勘探实践2.1 层序界面的准确识别与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在野外露头、岩心、单井层序界面识别、结合高精度三维地震剖面地震同相轴反射特征的基础上,
273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第27卷 第3期JournalofOilandGasTechnology(J.JPI) Jun.2005 Vol.27 No.3图1 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技术路线结合凹陷的演化特征,将泌阳凹陷核三段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核二段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图2是过B96井-B71井-B65井-B127井等的北西向连井地震剖面的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剖面。从图2可明显看出,地层从西北向东南单一倾斜,西北部斜坡上断层和边界断层走向和倾向一致,原始沉积时单一倾斜斜坡上没有坡折。从地震剖面上显然易见不具备下切谷发育的条件,同时也不具备控制低位体系域发育的坡折带或断坡带。
图2 泌阳凹陷过B96井-B71井-B65井-B127井的连井地震剖面的高精度层序地层解释图尽管无坡折型断陷湖盆低位体识别不像坡折带型断陷湖盆低位体系域特征明显,但只要层序界面划
274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6月分得合理、准确,仍能够在层序界面上初步识别出一些特殊反射特征的特殊地质体(类似盆底扇),从图2可以明显看出层序界面之下的削截和界面之上的下超、上超,高位体系域前积现象明显,SB41层序界面上有一个呈双向下超反射结构的地质体。2.2 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特殊地质体的找寻通过沉积相分析和等时地层格架内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分析,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时期,山高水深,风化作用强,沉积物源丰富,具有近源、多源、广布的特点。南部发育平氏、杨桥近岸水下扇体系和栗园、梨树凹等小型冲积锥砂体,北部有古城、张厂、王集、侯庄三角洲沉积体系。这些砂体均深入深凹区,与生油层大面积接触,形成了烃源岩和储集砂体的良好配置,油气总体由深凹区沿深入其中的砂体向四周砂体根部方向运移。由此可见,深凹区及其边缘的砂体离烃源岩最近,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特点,深凹长时间持续的排烃能顺利进入深凹区砂体。因此,深凹区及其边缘是寻找隐蔽岩性油气藏的重点区域,在层序地层学中是低位体系域砂体发育的有利地带。为了不漏掉小的地质体,在有利区带内对测线进行加密,在层序地层界面上找寻特殊反射结构的地质体。图3是SB52层序界面之上一个特殊地质体H32LST3在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上的反射特征,虽然没有坡折型断陷湖盆湖底扇及斜坡扇那样典型,但双向下超的反射特征仍然存在。
图3 泌阳凹陷SB52层序界面上某特殊地质体H32LST3的反射特征2.3 特殊地质体的振幅透视特征从图3虽然可见特殊地质体的反射特征,但层序界面上找寻的特殊地质体是否可靠有待于进一步论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获得了长足进展,成为一种新的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技术,也成为直观、快速识别隐蔽圈闭的有效手段。1987年埃克森石油公司首先使用了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并在国外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应用,尤其在英国北海地区的应用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不仅加快了三维构造解释的速度,还成功地识别出河道、扇、浊积体等隐蔽圈闭目标。为了能形象地看出特殊地质体的轮廓并验证特殊地质体的可靠性,笔者在Landmark系统的Poststack/PAL模块中输入特殊地质体所在区域的数据体,输出层序界面拉平后能够反映特殊地质体的地震属性的数据体(通过实践表明均方根振幅在泌阳凹陷对特殊地质体有较好响应);然后在Earthcube模块中透视该数据体,通过调整离拉平的层序界面的厚度差来突出特殊地质体。鉴于特殊地质体厚度小,同时为了突出特殊地质体的展布特征,本次采用俯视图透视特殊地质体。图4为H32LST3特殊地质体的均方根振幅透视特征,图4中东北角即是该特殊地质体,其振幅大小与周围明显不同,其与在地震剖面上追踪的该特殊地质体的位置、面积及展布特征是一致的。2.4 特殊地质体的岩电及含油性特征尽管从地震剖面及振幅透视初步形象判定了该特殊地质体的存在性,但该特殊地质体的岩性如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特殊地质体顶底界面等深图和特殊地质体的等厚度图,看是否有井钻遇该特殊地质体,查明钻遇特殊地质体井段的岩电特征。图5为钻遇H32LST3特殊地质体的B188井、B189井岩电特征图,从图5中可见钻遇井段岩性主要为砂岩、含砾砂岩及泥岩,其中B188井含砾砂岩比B189井稍多,这是由于该特殊地质体物源不仅有来自东北侯庄三角洲的远源物源,还有东部下二门近源物源,B188井离东部物源近,故含砾砂岩稍多;另外,这两口井都有较好的油气显示,证明该特殊
275 第27卷第3期蒋恕等: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 图4 H32LST3特殊地质体的振幅透视特征地质体物性和含油性较好。2.5 特殊地质体储集层反演在三维地震数据体中追踪的特殊地质体和振幅透视显示的特殊地质体,虽然可以从形态上说明特殊地质体与周围地层不同,测井和录井虽然能对特殊地质体岩性及含油性作初步判断,但不能说明特殊地质体储集层分布状况。为了进一步判断特殊地质体找寻的可靠性以及储集层预测的需要,利用测井约束反演能将测井纵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横向连续好的优点结合起来的特点,对特殊地质体所在区域开展测井约束反演工作。图6,7分别是H32LST3特殊地质体测井约束反演的波阻抗剖面图和平面图,从图中可看出该特殊地质体作为储集层可靠,其东北部波阻抗较大,反映了东北部物性及储集性能好。2.6 特殊地质体成藏条件分析
图5 钻遇H32LST3特殊地质体井段的岩电特征通过将特殊地质体和沉积体系叠合起来,研究其是否处于有利相带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图8是H32LST3特殊地质体和H32层序低位+湖扩体系域沉积体系叠合图,从图中显然可见该特殊地质体处于侯庄三角洲和下二门扇三角洲交汇处前缘,而且该特殊地质体紧邻东南部深凹生油中心,油气可以充分充注该特殊地质体;另外,东北部为特殊地质体的构造高点,而且该部位没有钻井,反演也表明该部位为有利的储集层,因此可在该部位部署一口探井。
图6 Line1013测线上H32层序特殊地质体H32LST反演剖面 图7 H32LST3特殊地质体砂体波阻抗平面图3 结 论层序地层学在有坡折带的陆相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取得了一些成功案例,而在无坡折型断陷湖
276 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