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1831 油藏分布特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面积约1000km 2,基底埋深达8000m,是一个南深北浅的扇形断陷。
根据泌阳凹陷的古构造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约占凹陷有效勘探面积的55%~60%,构造上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主要有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或北东东向)两组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断块和断鼻构造。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源条件充足,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深凹区核三段湖相暗色泥岩为其主要的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门限浅,生烃潜力大;储集条件好,储集体为斜坡带北部多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呈朵叶状、指状向南部凹陷区延伸展布,砂层厚,分布稳定,与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既是斜坡带的主要储集体,又是油气侧向输导的良好通道;圈闭条件好,构造与储层配置好,在北部斜坡带多个鼻状构造背景下的断块、断鼻、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构成了斜坡带主要圈闭类型;盖层及圈闭保存条件好,凤凰镇组的区域盖层、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的遮挡条件和斜坡带北部地层圈闭中的稠油封堵条件共同构成了斜坡带优越的封盖遮挡条件。
1.1 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构造带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发育、交切关系复杂,以断鼻、断块油藏为主。
从整体上看,北部斜坡带总体表现为“四隆加一洼”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1]。
多组断裂系统相互交切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和与砂体配置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廖庄期末的差异抬升作用更是增加了北部斜坡带圈闭与烃源岩之间的势能差,使油气由势能高的构造低部位向势能低的构造高部位加速运移,局部构造上首先向鼻状构造轴部运移,而后沿鼻状构造轴线向高部位运移。
北部斜坡带勘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张舒婷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 南阳 473132摘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由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构造特征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鼻状构造主体是油气主要聚集带;成藏模式受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多样性,断裂系统控制区块内油气富集和分布;现阶段滚动增储的主要潜力方向是微幅度构造油藏、隐蔽构造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备较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根据区块油藏特点和项目开发方式,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2
【摘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
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
类9亚类油气藏。
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
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
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
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缝网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比较——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藏压裂改造为例[J], 黄朝阳;胡小琴;孙国辉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J], 陈祥;严永新;章新文;刘洪涛;薛
秀丽;罗曦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J], 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
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
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胡咏;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罗家群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3(024)001
【摘要】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藏主要发育于该凹陷东南部深凹区的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其成藏样式可分为安棚-赵凹型和下二门型两种主要类型.安棚-赵凹型油气藏样式的最大特点是油气具3期充注过程,且以中、晚期为主成藏期.下二门型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形成破坏再形成的过程,核桃园组一段和廖庄组沉积时期形成早期背斜油气藏,但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遭受改造或破坏,至上寺组沉积末期,形成现今油气藏格局.除上述两种主要样式外,该区还可能存在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罗家群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1
【相关文献】
1.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分析 [J], 程学峰;曾小阳;吕金博;王新颖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J], 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
向华;朱又红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安棚油田深盆油(气)藏 [J], 胡望水;李宗贤;黄玉欣;邱荣华;王敏;杨道庆;夏东领
4.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J], 黄艳辉;高先志;刘震;林社卿;罗家群;朱颜
5.泌阳凹陷梨树凹区块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 [J], 罗家群;蒲洪果;李丽娟;朱伟鸿;钟家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5(027)002【摘要】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大部分已经成熟,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南部和北部扇三角洲体系大多数都伸入生油区内,形成纵向交互叠置的多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和断裂系统构成,在砂体内部,由于孔隙结构分布差异导致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成藏从核一段沉积末期-廖庄组沉积期开始,延续到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时期,而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剥蚀期是主要的充注成藏时期.根据油气成藏特征,在泌阳凹陷划分出3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分别为早期成藏晚期连续叠加成藏模式、早期成藏晚期断层调整成藏模式和早期运移、断层调整、晚期充注成藏模式;在油气成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北部斜坡带和南部陡坡带仍有较大勘探潜力.【总页数】4页(P158-161)【作者】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TE132.11【相关文献】1.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二次勘探潜力分析 [J], 蔡佳;罗家群;李连生;姜华;李国良;廖计华;夏存银;陈少平2.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孙冲;何祖荣;庞长英;丁艳红;郑俊峰;沈建3.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J], 李新;倪艳南;刘菲菲;张学军;郑融4.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白森舒;彭金宁;刘光祥;王彦青5.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赵贤正;朱洁琼;张锐锋;鱼占文;王吉茂;郭永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油田2009年重点勘探区块毕店——张厂地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电性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
关键词毕店;解释;显示级别;地化
中图分类号te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0-0116-02
0 引言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挟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形态。
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北部斜坡带3部分,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造较少。
经过30年的勘探,已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赵凹、井楼、王集、新庄、古城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和斜坡区。
虽然泌阳凹资源探明率达到72.1%,但近年的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中部深凹区不论井网密度很低,尚未有大的发现,因此泌阳凹陷中
部深凹区成为河南油田希望之所在。
本文对深凹区成藏匿条件进行简单的探讨,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藏条件分析
1.1 油源条件分析
1.1.1 生烃条件良好
泌阳凹陷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同时又是生油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烃源岩系。
这套巨厚的烃源岩系最厚达350m,分布面积达860km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2167%),母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ⅱb型次之,而ⅲ型者极少),地温梯度高(平均为4.1℃/100m),生油门限浅(1 600m),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油条件,油源十分丰富。
1.1.2 油气显示良好
1)岩屑录井显示良好
统计本区三口探索井,共发现显示187.5m/25层,其中油浸级
4.0m/1层,油斑级32.8m/13层,油迹级18.5m/8层,荧光级13.0m/4层。
2)钻井过程中槽面油气显示活跃
本区多井在钻井过程槽面均见到油花气泡。
其中bd井气测异常:∑c:6.43%↑99.83%,c1:1.202%↑84.54%,该层钻井液静止时间18h,计算油气上窜速度19.6m/h。
钻井液密度由1.12mg/cm3加重到1.31才基本达到近平衡钻进要求
3)试油获得一定量原油
本区所有试油井均不同程度获得原油,其中m井:射开厚度1层5.2m,测试日产油1.03t,水0,累产油4.53t;酸化后抽汲日产油
1.03t,累产油15.6t。
bd井射开厚度4层13m,φ3mm油咀放喷,日
产油10.5m3的高产工业油流。
良好的油气显示说明本区有油气运移、储存的历史,说明本区具有成藏的油源条件。
1.2 储集条件分析
1.2.1 砂体发育
泌阳凹陷在核三段沉积时期发展到全盛期,古湖盆水体加深扩大,造成湖盆南缘地形高差增大,陡峭的古地形控制了凹陷内不同砂岩体的形成。
中南部地区位于古沉积湖盆短轴陡坡一侧即南部边缘,靠近深凹区,紧邻南部山地,地势陡峭。
由于风化作用加强,古桐柏山、古伏牛山为凹陷不同砂体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同时,源自南部山区长桥、平氏、杨桥、栗园方向的古丑河、清水河及三夹河等水系发育,由于地形坡度大,距离物源近,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快速沉积了阵发性洪水所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形成了一套
岩性粗、分选差、厚度大、横向变化迅速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发育有长桥、平氏、杨桥、栗园、梨树凹等砂体,以平氏扇三角洲的规模最大,构成了双河油田和赵凹-安棚地区的主要储集体。
其中栗园冲积扇紧邻沉降中心,而平氏扇三角洲则离沉降中心较远。
凹陷北部发育有古泌阳河,古唐河,这两条水系均为常年流水河流,为该区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1.2.2 储层物性较好
深凹区砂岩储层碎屑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少量重矿物及片状矿物,重矿物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多数小于0.1%,但种类
较多,主要有石榴石、锡石、锆石、榍石、绿帘石、角闪石、磷灰石等,重矿物组合有石榴石+锆石+锡石、石榴石+锡石+锆石和锆石+石榴石+锡石3种。
来自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的储层岩性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均较高,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可见少量含砾
砂岩;来自南部平氏、杨桥扇三角洲的储层岩性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均较低,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根据深凹区核三段ⅲ砂组含油岩心的物性分析资料表明,连通孔隙度在
10.12%~19.1%,平均孔隙度为14.05%,渗透率为0.031μ
m2~0.342.83μm2,平均渗透率为0.11193μm2,碳酸盐含量在
0.1%~20.82%,平均碳酸盐含量为6.71%。
1.3 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1.3.1 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
泌阳凹陷是典型的富油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发育有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南北两大物源体系伸入其中,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
继承性发育的鼻状构造带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
凹陷内存在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断鼻、断块、断背斜等多种类型的圈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泌阳凹陷深凹区目前已经发现了泌101、泌354等滑塌浊积体油藏,因此,深凹区具备形成浊积砂岩透镜体圈闭的地质条件。
1.3.2 圈闭落实,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通过对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井震反演与属性分析,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了相与微相研究,对岩性圈闭进行有效
识别和综合评价。
通过地发现油层和显示层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在层位标定与速度分析基础上,以相干断层解释技术为指导,完成时间剖面的对比解释,进行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并采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对比解释成果进行验证。
总之,本区既存在着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巨厚的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因此三者合我之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与有好的成藏圈闭条件相结合,使之具良好的成藏条件。
2 油藏类型分析
在深凹区由于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和较深湖相沉积类型,构造不发育,因此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
在深凹陷区,bd井试油获得高产,从砂体图、储层反演预测及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看出,砂体范围不大,向四周尖灭。
其特征是砂体表面被非渗透性(泥岩、泥质白云岩)包围而形成圈闭。
生油岩生成的油气直接输到储集体中,由于封闭条件优越,一般原始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大,明显高于其它油藏类型的压力系数(0.9~0.95),具有自喷能力。
从钻探情况来看,深凹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的控制。
3 结论与建议
泌阳深凹区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多井钻井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显示,试油也获得一定量的原油,个别井甚至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但至今仍未发现具有价值的油田,这主要是因
为本区圈闭主要为岩性圈闭,透镜体圈闭。
该类圈闭地层相变快,地震特征不明显,目前在地震资料上具有圈闭特征属性的地质体钻探索结果与实际工资存在着误差。
因此为寻求本区突破,必须加强地震地质研究,寻找适应本区地质特点的储层识别、追踪技术,圈闭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广弟.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