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汉学漫步----伊藤道治与古史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6
韩儒林的元史研究各科学术的开展,都是由一代代学人的成绩不断积累,一步步地前进的,其中出色学者创造的成绩,能在本学科的开展中开拓一个新阶段,为后来者树立学习的典范和奠定继续前进的根底。
在我国蒙元史和西北民族史学科,韩儒林〔1903—1983〕先生就是这样的出色学者。
韩先生字鸿庵。
1903年11月2日生于河南舞阳县黄林村。
父业农,二伯在村塾教书,幼时他随二伯就读于村塾,十一岁人初等小学,十三岁考取舞阳县立高等小学。
1919年,考进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法文班。
1922年冬,留学预备学校改为中州大学附属中学,法文班并人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随班转到上海就读。
1923年春,因参加抗议法方校长实行奴化教育的活动被驱逐出校。
同年夏,考取北京大学预科乙部,获河南省官费资助,得以赴北大求学。
1925年秋完成预科学业,升人哲学系本科。
1927年夏,因军阀混战,官费断绝,被迫辍学回乡,经前留学预备学校教师推荐,先后在河南省立二中、一中任教。
]929年夏,他以两年的薪俸积余为学费回北大复学,1930年夏毕业。
在北大读书的后期。
韩先生对史学,特别是元史和西北史地之学的兴趣越来越浓重。
这门学问是清代后期的显学,清末洪钧?元史译文证补?的刊行又使我国学界获知大量前所未闻的外国史料。
于是有不少学者步其后尘,利用外国史料和中国史料相参证进展研究,延续到民国初期仍保持兴盛之势,出了屠寄、柯劭态、丁谦等名家的大型著作。
然而,由于这门学问涉及多种语言文字和制度文化,而那时我国学者大多未能掌握必须的语文工具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所用外国史料全靠别人为之转译,名物制度的考证常有错误。
其成就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外国东方学家。
因此,先进学者如王国维、陈垣、陈寅恪等先生均主张兼究外国学术,走中西会通的道路。
他们都有研究蒙元史、西北史地和中西交通史的论著,为这一学术新方向之先导。
陈垣和陈寅恪先生为北大学生开设的这些方面课程,对韩先生有很大的影响,他常去请教,并按照师长们的指点阅读外国东方学家的著作,深为他们利用新材料、采用新方法获得的成就所吸引,例如史籍中各种译名的审音勘同,他们用汉语古音与他种语言互相比对进展解释,简单明了,与我国学者常用的音差、音转、急读之类说法相比,另是一种境界。
战后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述评:1946~2006石立善叙言日本的朱子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1]。
这种传统,使日本的近现代朱子学研究具有与众不同的基础与风格。
自二十世纪以后的朱子学史之整体观之,日本学者用功最勤,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近年,台湾学者编辑了两种朱子学研究的论著目录——《朱子学研究书目(1900—1991)》[2]与《朱子研究书目新编1900~2002》[3],虽然其中所收的日文论著条目在记述与分类方面尚有不少遗漏与讹误,但基本上网罗了一百年来日本学术界的主要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朱子(名熹,1130~1200)的思想、史学、文学以及学术渊源、事迹、门人与后世的展开等几乎所有的领域中看到日本学者的足迹。
日本的朱子学研究,无疑是整个朱子学研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管见所及,到目前为止,介绍日本的朱子学研究的综述性文章有五篇:后藤延子《朱子学研究の現状と課題》[4]与岛田虔次《战后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的概况》[5],华国学《战后日本朱子学研究评述》[6]、高令印《现代日本朱子学》[7]、钟彩钧《现代日本学者有关中国朱子学研究之概况》[8]。
其中,后藤与岛田的综述过于简略,无法了解具体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史的变迁。
华、高、钟三人由于语言上的障碍、知识背景的欠缺,以及所掌握的学术资讯极为有限,他们的文章也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与此相比,有关欧美[9]与港台[10]、韩国[11]的朱子学研究的评述,则比较深入而具体。
因此,我们亟需对日本的朱子学研究作一全面而详细的了解。
战后,日本中国学界的结构与方法论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有关朱子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基本上都是出版于战后。
战后的朱子学研究领域,其整体格局、研究群体、研究方法、问题意识均与从前不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么,至今为止的六十年来,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特点何在?在研究史上又具有怎样的位置与意义呢?在本稿中,笔者将1946年以来日本的朱子学研究史分为以下六期:“1946年~1950年代末的研究”、“1960年代的研究”、“1970年代的研究”、“1980年代的研究”、“1990年代的研究”、“2000年以后的研究”,对其间出版的单行本(包括丛书)作一综合性述评,以描述其内容的特色与整体变迁的脉络。
《中国法》及其作者让•埃斯卡拉蒋隽许多人生前名声显赫,而身后却寂寞无闻,让·埃斯卡拉(Jean Escarra)即是其中之一。
作为20世纪前叶法国民商法和比较法学的巨擘,埃斯卡拉曾于1921年至1930年在华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法律顾问,并随后多次来华。
在中国,埃斯卡拉倾心学习中国文化,于我国古代典章、文物、哲学、语言等无所不窥、多所通晓,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和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安守廉(William Alford)教授赞为“欧洲中国法顶尖专家及中国法国际先驱之一” 。
他是位多产的作家,其主要作品“在当时就已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且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涤荡后仍不失为一家之言”。
有别于普通西方汉学家,埃斯卡拉对中国的认知不单单来源于书面识读,而更主要的是其长年履华经历所致,尤其是其国府顾问的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独到的、极具史学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他所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著述是研究民国时期的立法、司法以及法学教育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然而,这样一位精通中国法并与民国法制有密切关系的西方汉学先驱,至今在我国仍鲜为人知晓,更遑论对其予以深入研究。
这里,笔者谨以法学所图书馆珍藏之埃斯卡拉代表作《中国法》(Le droit chinois )为主,在查阅有关资料和与国内外相关学者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尽量将埃斯卡拉其人及其作品全面、准确地呈现出来,以期还原这位隐没于历史长河中的早期汉学大师的形象,并为我国学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海外汉学家乃至民国法制本身提供一点线索。
一、《中国法》之版本Le Droit Chinois一书并无统一中文译名,曾经先后有《中国法(中国法学通论)》、[1]《中国法制史:概念和演变、立法和司法机构、科学和教育》、[2]《中国法:概念与沿革,立法与司法制度,法律学科与法学教育概况》[3]和《中国法》[4]等几个译法。
比较而言,北平法文版所附中译名应该更具权威性。
自1936年在中国和法国以法文首版以来,本书在中国始终未曾得到译介,但却先后被译成英文和日文而分别于波士顿和东京出版。
“究天人之际”??关于《“究天人之际”??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究天人之际”??作者:未知内容提要上古时代“巫史同源”,天人相与的大主题,即是史家的份内事;本体论上的探讨,虽朴拙,但坚守之。
文字盛世后,一是史以文存,“文史不分”;二是经学独尊,史附于经。
受此两股变动之冲击,史学日渐把守不住本体论上的向度――先是让“天人之事”陷入汉唐谶纬神学之股掌,后又转手令其沦为宋明理学之专利。
迄至近世,史学“科学化”急流勇进,但偏好“阶级关系”之时代倾向,又让史学诸家讳言天人。
相反,受近现代“人本主义”激变的史学思潮,重人轻天,终让“天人和合”之史学本体论传统,卒成绝响。
故此,21世纪的“大众化”史学,基于“人性论”层面上的已有成就,重建宇宙本体论,它既要引入科学的“天命观”,和合天人;又要培育起基层民众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历史学的现代发展;更要“送史下乡”,启蒙乡村,合理改写中国民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史学天人关系宇宙本体论人性论??〔中图分类号〕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1-0132-05?おお?21世纪以来,中国史界已在“补课”和“超越”两点上――补“实证史学”之不足,超越西方史论――达成发展共识。
(周祥林:《21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三大趋势――“21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研讨会”侧记》,《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但取长补短也好,后来居上也罢,源头未清,则流绪何堪!相反,基于中国传统史学的生发原型、初始学性及其“元问题”和问学本旨的历代衍变,逐一检讨史学本体论的建构流变史,进而拷问并重整史学“现代化”的本体论根基,当属关键。
??一、天人相与:“巫史同源”的古风及其意义??近世以降,学者论及中国“史原”,皆已关注“巫史同源”的原始习俗。
例如,梁启超先生要将三代时期列为中国学术的“胚胎时代”,证据就是说它孕育了中华民族一切的道德法律和制度学艺,而其学术特点,“全在天人相与之际,而枢纽于两者之间者,则祝与史皆有力也。
日本教育史目次[非表示]• 1 変遷o 1.1 奈良時代から平安時代までo 1.2 鎌倉時代から室町時代までo 1.3 江戸時代初期・中期▪ 1.3.1 元禄文化▪ 1.3.2 儒学▪ 1.3.3 諸学問の発達▪ 1.3.4 享保・寛政・天保o 1.4 江戸時代後期(幕末期)▪ 1.4.1 主な藩校・私塾・郷学▪ 1.4.2 国学・蘭学o 1.5 明治▪ 1.5.1 教育制度の確立▪ 1.5.2 主な郷学校▪ 1.5.3 学問の発展o 1.6 第二次世界大戦後• 2 年表• 3 脚注• 4 参考文献• 5 関連項目• 6 外部リンク奈良時代から平安時代まで[編集]古代日本の教育について、多く知られているとはいえない。
しかし、山上憶良の「貧窮問答歌」などにも見られるように、親が子を思い、そのために何かをしてやりたいという気持ちは時代が違っていても変わることはなかったようで、資料の残っている以前から、親や大人たちが子どもや若者が1人前になっていく上で、何かの手助けや指導をしていたことは想像に難くない。
諸学問の発達[編集]『大和本草』(国立科学博物館の展示)儒学の影響により、現実的で合理的な思考が発達し、歴史学をはじめとする実証的な学問が芽生えた。
また、国文学にも目が向けられ、古典の研究がさかんになった。
歴史学の分野では、1657年に徳川光圀が大義名分論に基づく紀伝体の『大日本史』編纂を開始し、1906年(明治39年)に完成した。
中国歴代の正史の体裁を採用した史書で幕末の尊王論に大きな影響を与えた。
国文学では、真言宗の僧であった契沖が下河辺長流の影響をうけ、万葉集を初めとする古典の研究に専念し、国学の基礎を築いた。
天文学の分野では、幕府の碁方であった暦学・天文学者の渋川春海(安井算哲)は平安時代以来使われていた宣明歴の誤差を、元の授時暦と天体観測によって修正した貞享暦を1684年(貞享元年)に幕府に建言して採用され、初の天文方に任命された。
第15卷第11期2016年11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 15 No. 11Nov.2016明末清初汉籍东传背景下的《武备志》入日考赵凤翔\关增建2(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200240)摘要:书籍交流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日之间持续了上千年,汉籍东传日本则是和汉书籍交流的主体。
《武备志》成书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东传日本的一部重要的兵学著作,通过和汉史料的记载,特别是通过《西湖二集》中一条新史料的发掘,笔者认为,考证《武备志》东传日本的时间当在1628—1631 年间,由江浙海商通过私人海上贸易的方式,经由琉球传入日本。
本文的最后考察了和刻本《武备志》,并注意到清末和劍本《武备志》回流中国这一史实。
关键词:明末清初;《武备志》;曰本;《西湖二集》;和刻本中图分类号:D922. 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6132(2016)11 -0025 -05绪论自公元607(推古15)年日本女帝推古天皇向中国 委派“遣隋使”“求买书籍”始,至1868年(明治元年)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五政复古”诏书实行明治维新止的1200多年,和汉之间以书籍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就未 曾中断过,而汉籍东传日本无疑是这一时期中日书籍交流的主体,日籍西传中国作为客体,数量则极为微少。
早在9世纪末藤原佐世编纂的《本朝见在书目录》著录的汉籍已达1578部,19世纪中期森立夫等人编撰的《经籍访古志》著录江户末期日本保存的汉籍善本尚有662种,流布日本的汉籍数量之大可见一斑。
关于汉籍东传日本的研究,日本史学界已然作了大量 系统性的研究,并有诸多研究成果问世,中国史学界的 研究起步虽晚于日本,但研究成果亦颇丰。
在众多研 究中,尤以日本学者大庭修®和中国学者严绍璗@等 人的研究影响最为深远,中国学者王勇基于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丝绸之路”概念,提出了中日“书籍之 路”的说法。
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乔福锦【摘要】作为孔子一生事业之象征,<春秋经>产生于华夏古典文明第一次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体例与形式、取材与内容、大义与微言等方面观照,这部以编年史形式出现的儒学经典,与现代学科系统中的文化史,有诸多相通之处.<春秋>一书于后世之历史影响,是这部经典之作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切体现.文化史视野中的<春秋经>的现代诠释,对于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史的撰写,亦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9页(P118-126)【关键词】孔子;《春秋》;文化史;东周;精神资源【作者】乔福锦【作者单位】邢台学院,法政历史系,河北,邢台,05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3《春秋》为儒门六经之一,也是孔夫子一生事业之象征。
作为中国文化之圣人,孔子对自己的评价是“述而不作”,然而与《诗》《书》《礼》《乐》《易》五经乃上古文献整理之结果不同,《春秋》一经,虽有传世文献为历史依据,却是寄托着作者人生理想的经典之“作”。
传统的《春秋》之学,在儒家学术门类之中,极其特殊,也最为难治。
两千余年来,论争从未间断。
其中《春秋》一书之性质,又是各种学术纷争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今文学派认为:“《春秋》是为万世作经,不是为一代作史”;[1]2古文学派则本“经承旧史”说,认定《春秋》是据“旧章”而传“述”的史著,[2]14缘此而走向极端者,甚至有“断烂朝报”之说[3]10550;徘徊于两派之间的折衷之论,亦难获多数学人认同。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改变了传统经典解释的固有思路,关于《春秋经》性质之认识,也随之发生转变。
最为流行的进化观点认为,《春秋》仅是“略具雏形”的早期编年体史书;另一种观点,则将其看成“政治学”或“政治哲学”著作。
虽然中西学术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简单类比与过度阐释,均会伤害《春秋》文本原义,但近百年的历史已然证明,中西学术之深层对话,不仅可为华夏固有学术难题之解决找到参照方式,也是传统学术资源开掘的重要途径。
2005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书目【作者】陈才智辑文学史及总论1.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2. 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3. 郭丹《中国古代文学史专题》(上下册)学林出版社,2005年7月。
4. 林传甲,朱希祖,吴梅著《早期北大文学史讲义三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本书辑录早期北京大学开设“中国文学史”课程的讲义三种,即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朱希祖的《中国文学史要略》以及吴梅的《中国文学史》,感性而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初出现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文学史以及首开文学史教学的北京大学的风貌。
5. 游国恩《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讲义》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5月。
本书是作者20世纪40年代在武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时的讲义。
全书共分4卷,包括:周前、周、秦、两汉、三国和宋文学。
6. 李中华《中国古代文学风貌与文学精神》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本书包括学术思潮与文学风貌、封建政治与文人遭遇、宗教民俗与文学蕴含、文学观念与时代精神、文学体式与考证等五部分。
7. 李定广《古典文学新视角》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
本书是用当代新理论、新视角来研究、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系列成果结集。
作者特别注意采用中西结合的理论观照,其文章大都有新颖的观点,或推翻前人成说,或发前人所未发,或解决旧问题,或提出新主张。
既新人耳目,又言之有据。
8. 汪小洋、孔庆茂《科举文体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3月。
科举文体,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使用的文章体裁、体式。
作者从这一角度研究科举制的内涵、科举取士的观念及科举制下文学的发展。
9. 陈飞主编《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10. 齐裕焜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11. 熊礼汇《中国古代散文艺术史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珞珈语言文学学术文库”。
书号书名其他题名著者7-205-05835-X温情毛泽东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7-5355-4170-4中国美学思想史敏泽著7-207-05426-2胡雪岩灵活变通官商之道胡雪岩原典7-207-05805-5纪晓岚随机应变方圆之道纪晓岚原典7-207-05807-1刘罗锅大智若愚糊涂之道刘罗锅原典07-207-06402-0西方生命美学局限研究王晓华著7-207-06419-5西方现象学美学局限研究汤拥华著7-207-06450-0道德哲学与社会伦理(意) 丹瑞欧·康波斯7-207-06452-7形而上学(意) 鲁伊吉·博格里7-207-06453-5生命伦理学导论(美) 托马斯·A·香7-207-06483-7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研究汪树东著7-207-06485-3修辞学散论沈卢旭著7-312-01770-3同调与同伦原理黄保军7-5317-1779-4先知的箴言蒋林7-206-04559-6一部英国的“傅雷家书”-教子信札切斯特菲尔德伯爵7-206-04587-1福利(英) 诺曼·巴里著7-206-04589-8自由主义(英) 约翰·格雷著7-206-04590-1官僚制(英) 戴维·毕瑟姆著7-206-04591-X社会达尔文主义(英) 彼得·狄肯斯著7-80643-965-X喻世明言(精)冯梦龙7-5328-3461-1《论语》《孟子》词典王世舜主编7-222-04320-9品评生活麻辣烫汪雁著7-222-04322-5感受学习快乐郑杭生主编7-222-04327-6虚拟实践论张明仓著7-80714-070-4我的命运我主宰翟鸿燊著7-80647-652-0出奇致胜的106条法则处处占上风安军编著7-81036-936-9坚持林婷煜著7-81036-936-9尊重林婷煜著7-5320-8783-2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J orge Larrain著7-5325-3941-5周易全解修订本吕绍纲, 金景芳著7-5608-2918-X论康德与黑格尔里夏德.克朗纳7-5608-2921-X形而上学的巴别塔张志扬7-5608-2922-8当代法国哲学导论(上下卷)高宣扬7-5608-2923-6利科的反思诠释学高宣扬7-5608-2925-2布迪厄的社会理论高宣扬7-5608-2926-0法国近代哲学冯俊7-80676-766-5她赢你也赢(美) 盖尔·埃文斯著7-80681-605-4从而立到不惑(日) 重茂达著7-81095-470-9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文版)Friedrich Nietzsch 7-88846-063-1催眠圣经--启动你的内在潜能廖阅鹏7-80696-163-1先秦名学研究翟锦锃著7-216-04168-2美丽女人主编灿烂7-216-04169-0幸福女人主编灿烂7-216-04183-6成功女人主编灿烂7-216-04184-4健康女人主编灿烂7-80702-169-1沃伦·巴菲特记事本里的管理定律谷金编译7-207-06421-7社会形态论朱进选著7-206-04585-5多元文化主义(英) C.W.沃特森著7-222-04318-7成功从沟通开始周向军, 孙世明著7-208-05155-0自我的他性当代中国的自我(美)流心著7-309-04301-4咨询学余明阳编著7-80681-545-7东瓯三先生集补编胡珠生编7-202-03769-6张申府文集张申府著7-81097-037-2一般管理的先驱亨利·法约尔孙国强著7-81097-039-9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陈荣平著7-81097-041-0诺贝尔殿堂里的管理学大师赫尔伯特·西蒙靳涛著7-306-01970-8民法总论(第二版)傅静坤7-306-01972-4商事法学(第二版)张民安7-306-01991-0知识产权法(第二版)李颖怡7-306-02443-4侵权法(第二版)张民安7-207-05327-4曾国藩制人攻心之道东野君译著7-218-04757-2重大政策剖析与反思钱再见7-218-04758-0乡镇机构改革挑战与对策金太军7-218-04759-9公共政策执行梗阻与消解金太军7-218-04760-2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金太军7-306-02440-X破产法王艳梅7-5607-2896-0先秦政治婚姻史崔明德著7-5607-2907-X绿色政治思想(英) 安德鲁·多布森7-5607-2915-0公众政治论王振海著7-222-04293-8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英汉对照肖宪编译7-222-04323-3拿起法律武器何珊君著7-311-02518-4谁主沉浮2005年世界政治王勇, 冯康波编选7-311-02518-4大国之道2005年中国政治刘亚军, 沙勇忠编选7-5429-1386-7经济法雷裕春主编7-80696-113-5永恒的延安精神郭德宏主编7-80671-148-1百年沧桑中国国民党史严安林著7-5607-2929-0兵法精典新解褚玉兰, 张大同编著7-81088-282-1数理经济学谢胜智著7-81084-422-9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亚伯拉罕·匹赞姆, 7-306-02039-0会计综合实习与分析(第二版)(附资料)苏淑欢7-306-02276-8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余锦华7-306-02410-8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漆小萍7-306-02435-3工商行政管理教程曹英耀7-306-02448-5新编物业管理法戴霞7-80677-952-3顾客投诉管理与处理技巧张震浩, 刘尧坤, 覃7-218-04776-9酒店营销方案与公文实战范本周帆7-218-04777-7化妆品营销方案与公文实战范本周帆7-218-04779-3家电营销方案与公文实战范本周帆7-222-04221-0农业 农村 农民工作探索王学仁著7-80714-069-0富豪都是逼出来的翟江?7-5436-3280-2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中国农产品质量刘志杨编著7-208-05488-6价值发现中国基金经理的万云著7-309-02681-0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尹伯成7-313-02398-7财政与金融主编朱海洋7-5325-3884-2上海总商会组织史资料汇编复旦大学历史系编7-5427-3036-3像狼那样聪明绝顶我们和世界杰出舒天戈编著7-5427-3037-1谁说大象不会思考当代世界成功企仲侯编著刘艳良编著7-5427-3038-X老虎跳起了华尔兹世界顶级CEO的成7-5429-1394-8财务管理学竺素娥主编7-5429-1399-9会计学班景刚主编7-5429-1403-0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小企业会计实务操编7-5429-1405-7新编基础会计实验秦洪珍, 李晓东编著7-5429-1409-X国际结算与信贷徐莉芳, 王晓博编著7-5429-1411-1国际金融与管理叶耀明, 周平海主编7-5429-1412-X国际经济合作李奕滨, 周华主编7-5429-1415-4会计学基础袁细寿, 罗焰主编7-5429-1416-2企业理财策略黄惠琴, 范益琪, 陈7-5608-1459-X工程经济学(第三版)黄渝祥7-5608-2912-0从摇篮到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唐纳7-80668-841-2热点 难点 焦点沈正超、庞元、上海市房地产经济学7-80681-622-4当代保险学严黎昀, 崔惠贤编著7-80706-006-9王永庆经营之神打造成曾蒙著7-80706-008-5杰克·韦尔奇GE总裁的企业再曾蒙著7-81058-804-4汽车信贷与保险吴霖生7-81098-285-0广告心理学课程辅导张家平编著7-80697-371-0企业文化实践企业文化实施推张云初, 王清著7-80697-372-9企业文化资源企业文化整合塑张云初著7-216-04177-1开一家赚钱的书刊文具部李杰, 王继德编7-216-04178-X开一家赚钱的电器店肖军, 黄晓红编7-5394-1675-0瓷器2任力编7-5394-1675-0瓷器1任力编7-5394-1675-0杂项5任力编7-5394-1675-0瓷器3任力编7-5394-1675-0瓷器4任力编7-81097-042-9传统管理的革命者迈克尔·哈默、踪家峰, 郝海著7-5611-2789-8现代图书馆建筑公共·大学·社迈克尔·J·克罗斯比7-306-02411-6新闻写作的艺术与技巧李法宝7-80701-204-8赴加拿大读研究生全程指导手册吕晓琦编7-312-01753-3教育学新论王守恒7-222-04321-7追寻考试成功许斌著7-222-04329-2趣味考据贰王子今编7-311-02518-4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李军7-305-04291-9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朱丽·汤普森·克莱7-309-04288-3沪港学生佳作选评主编岑绍基, 于成鲲7-309-04347-2博览学余明阳7-309-04372-3数字图书馆操作与实务张永忠7-5325-3712-9目录版本校勘学论集王绍曾7-5429-1374-3零售管理王琍编著7-5429-1401-4新闻出版企业会计赵艳玲主编7-5608-2967-8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工程建设与管理高茂远7-80676-762-22004上海文化漫步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7-81097-029-1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万俊人著7-5361-3078-3近代汉语简论魏达纯编著7-5361-3103-8先秦两汉语言学史略吴辛丑著7-207-06470-5汉语认知功能语法屈承熹著7-218-04830-7简明应用写作学冯国光7-312-01510-710天背会大学英语四级词汇(修订版)邢方亮7-312-01682-020天背会大学英语四六级词汇邢方亮7-312-01683-920天背会考研英语词汇邢方亮7-312-01751-7情绪英语脱口Show李洪涛7-312-01752-5生活英语EasyTalk李洪涛7-312-01761-4日语文学作品读解与翻译赵平7-312-01764-9英语佳句荟萃朱胜超7-5328-4754-3实用论辩艺术姜燕著7-219-05234-0公文写作、处理与病例评改马伟胜编著7-5436-2970-4海尼曼英汉双解词典张德玉编译7-313-03887-9剑桥商务英语证书高级考试指导翁凤翔主编7-5062-6766-7英语应试不可不知的1100个单词(第四版)默里?布朗伯格7-5325-3836-2关中方言古词论稿朱正羲著7-5608-2237-1现代德语实用语法(第四版)王兆渠7-5608-2713-6高级管理学(21世纪)尤建新7-5608-2906-6大学英语(全新版)(练习册5)倪惠民7-80668-864-1语言研究论稿赖先刚著7-80681-596-1中国古文字学基础何立民, 朱顺龙编著7-81095-170-X心声与价值观大学英语读写训J anet M.goldstein 7-81095-322-2英语词汇学教程读本王之江, 汪榕培, 吴7-80665-547-6绝妙好词周密选编7-80665-568-9跟鲁迅学改文章朱正7-81088-286-4线性代数涂晓青, 李捷编著7-306-02445-0中年警钟谌建平7-5633-5112-4不容分庭抗礼星河著7-5633-5113-2未来鼠世界杨鹏著7-5633-5114-0水星的黎明凌晨著7-207-06428-4绘图中国情歌宣森编绘7-5317-1653-4第51幅油画茅捷著7-5317-1757-3皇太极大帝孙文圣著7-5317-1776-X生命中不可错过的智慧(美) 罗伯特·弗格汉7-5442-3027-9菊花香终结篇(韩)金河仁著7-5339-2131-3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小说选上宋兆霖选编7-5339-2132-1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小说选下宋兆霖选编7-5339-2133-X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散文选宋兆霖选编7-5339-2134-8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诗歌选宋兆霖选编7-5317-1778-6爱情相对论江映瑶7-80713-065-2插图本品读水浒传主编傅光明7-80713-080-6黑白足球刘广迎著7-222-04258-X古文导学李必雨编著7-222-04324-1历史的根部丁国强著7-222-04325-X苍老的聪明丁国强著7-222-04326-8从《红楼梦》看中国文化成穷著7-222-04340-3到德宏去撒野罗宁主编7-5399-2159-5隧道陈际川著7-5399-2165-X暗流陈际川著7-80657-834-X二十年后(法国) 大仲马著7-80679-824-2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方文山著7-5436-3262-4遗忘玻璃鞋李静著7-81036-905-9深藏我心的爱恋yuniko著7-81036-973-3只在梅雨天爱你许佳著7-208-05538-6爱上葡萄酒吴书仙著7-208-05539-4嫁给葡萄酒吴书仙著7-208-05549-1达·芬奇解码马丁·伦恩著7-5320-9858-3大学文学钱理群, 李庆西, 郜7-5321-2790-7金戈铁马程郁, 张和声著7-5325-3918-0杜诗释地宋开玉著7-80676-769-X金鱼缸白石千7-80681-474-4少年维特之烦恼(德) 歌德著7-80681-549-X百万英镑马克·吐温中短马克·吐温著7-80681-616-X羊脂球莫泊桑中短篇小(法) 莫泊桑著7-5313-2852-62004年中篇小说韩忠良主编7-5313-2853-42004年文学批评韩忠良主编7-5313-2854-22004年纪实文学韩忠良主编7-5313-2855-02004年短篇小说韩忠良主编7-5313-2856-92004年翻译文学韩忠良主编7-5313-2858-52004年散文韩忠良主编7-5313-2859-32004年网络写作韩忠良主编7-80673-642-51405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祝勇著7-5411-2285-8金斯伯格文选-深思熟虑的散文比尔?摩根7-80574-921-3赎罪魔鬼三部曲之一紫色残阳著7-80598-612-6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著7-80636-764-0现代“经济人”批判陈孝兵著7-201-04946-1青蛇李碧华著7-5306-3908-0我的年代魏微著散文海外版编辑部编7-5306-4128-X冬天的情话2003-2004年散文7-5309-4028-7岁月的秋千刘英, 李小娟编译7-5309-4029-5美丽的邂逅陈静, 刘希敏编译7-5309-4068-6温柔的痕迹王雪, 张建萍编译7-5309-4217-4窗外的风景张建萍, 李晶晶编译7-5354-2947-5沉沦·迷羊郁达夫著7-5354-2982-3梦断关河凌力著7-5354-2983-1暮鼓晨钟凌力著7-5354-2988-2背影·你我朱自清著7-5354-2991-2市井雨陈汉柏著7-5354-2992-0三峡最后的见证董宏猷, 胡世全著7-5354-2994-7贪婪耶利内克文集(奥)艾尔芙丽德·耶7-5366-7081-8花痴日记冬之篇刘墉著7-80686-329-X摄影大师的夜间与弱光拍摄秘决李弗罗斯特7-5404-3366-3音乐短章J.K.纪伯伦7-5404-3449-X西方音乐Hans Heinrich Egge 7-80665-552-2名画解读陈龙海编著7-80665-574-3名碑解读陈龙海编著7-80665-576-X名印解读陈龙海编著7-5611-2804-52004/2005国际设计年鉴彼得·柴克7-213-02961-4热贡艺术马成俊著7-308-03898-X中国当代电影陈晓云著7-312-01765-7给画基础素描周晓萍7-80646-663-0中国艺术思维史金丹元著7-5351-4043-2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戏曲路应昆7-5351-4045-9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流域美术史邵学海7-80665-497-6谁想当皇帝森钲升著7-80665-555-7我们的元宵彭国梁, 杨里昂主编7-5411-2341-2影响历史的99位名人周啸天主编7-5633-5111-6出埃及记吴岩著7-5317-1670-4赵匡胤董云卿著7-5317-1671-2朱元璋房文斋著7-5339-2135-6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录宋兆霖选编7-5339-2136-4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传略宋兆霖选编7-5347-3651-X古埃及《文明探索》丛书编7-222-04281-4云南之谜朱净宇著7-222-04287-3消逝与诞生记交通局长的楷周勇著7-222-04295-4清末民初的云南社会云南省档案馆编7-222-04346-2中国喜文化殷伟, 殷斐然编著7-214-03889-7面对面的杀戮乔安娜·伯克著7-5325-3866-4秦制研究张金光著7-5325-3892-3中华文史论丛总第七十九辑李国章, 赵昌平主编7-5325-3985-7不落的文明走进钱岗古村程存洁著7-5608-3000-5香港室内设计之父·高文安唐婉玲7-5608-3001-3餐厅住宅设计专家·洪约瑟唐婉玲7-5608-3002-1样板房设计专家·梁志天唐婉玲7-5608-3003-X设计项目管理专家·戴立君唐婉玲7-5608-3004-8酒店艺术陈设专家·徐少娴唐婉玲7-80661-490-7皇帝与秀才皇权游戏中的文(美)史景迁著7-80678-230-3生肖与名人白丁, 郭永生编著7-80681-546-5明清之际温州史料集陈光熙编7-80681-592-9苏报及苏报案1903年上海新闻周佳荣著7-81095-545-4德国简史教程姚宝编著7-202-03746-7梁启超中国近代名人传记丛编马勇编7-5411-2339-0震撼人心的99个瞬间周啸天7-5411-2342-0改变生活的99个梦想王一茗7-5411-2343-9影响文明的99个地点何平7-80550-667-1鲁迅与中外美术李允经著7-80696-103-8近代华北区域社会史研究主编江沛, 王先明7-5351-3905-1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下游的徐舒与吴越毛颖7-5351-4044-0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长江流域人才地理王会昌7-5613-3079-0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大战回海因茨·古德里安著7-306-02463-9通用物理实验王克强7-312-01688-X高等数学狄成恩7-312-01766-5高等数学(应用篇)潘凯7-309-04306-5数学模型谭永基7-5062-6868-X轻松解读科学奥秘-生化学超入门生田 哲7-5608-2814-0线性代数(新世纪)黄保强7-5608-2879-5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系列教材)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7-5608-2933-3基础物理学上册罗江龙编著7-5609-3304-1结构力学题解曾又林7-218-04775-0医药保健品营销方案与公文实战范本周帆7-222-04319-5寻觅健康法门杨云凤著7-309-04329-4意外妊娠的预防及其处理程利南7-5062-6465-X健康密技100招主妇与生活社7-5608-2842-6新编血液病防治必读何浩明7-5349-2801-X最新版世界园林植物与花卉百科全书克里斯托弗?布里克7-80693-811-7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许冲勇编著7-5611-2696-4新古典主义威廉·T·贝克7-5611-2734-0佐佐木叶二景观设计作品集佐佐木叶二著7-5611-2756-1室内设计视觉表现基础二维图形、三维莫琳·米顿著7-5611-2788-X公共空间澳大利亚Images出版7-5611-2803-7样态空间任文东主编7-5335-2513-2景观设计与手绘表现广州市科美设计顾问7-5335-2551-5夜饰台湾电新KTV广州市薪传广告传播7-306-02418-3计算机组成原理莫正坤7-306-02432-9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与题解黄远林7-306-02447-7车辆保险知识与案例罗向明7-306-02460-4信息应用基础张建民7-312-01139-X精度理论与应用金泰义7-312-01768-1数字逻辑张辉宜7-5390-2497-6现代都市小庭园大卫·史蒂文斯编著7-309-02516-4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7-309-04320-0八位微控制器原理,应用及技术手册董柏明7-309-04343-X随机过程基础应坚刚7-309-04374-X模拟数字电路基础实验孔庆生7-5608-1071-3建筑施工(第二版)(函授)赵志缙7-5608-1233-3中国桥梁项海帆等7-5608-1708-4建筑工程制图(第四版)陈文斌7-5608-1776-9建筑工程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王德芳7-5608-2106-5建筑装饰工程设计(第二版)章迎尔7-5608-2838-8Protel 99SE 应用教程-印刷电路板设计李启炎7-5608-2998-8地下工程张庆贺7-5608-3012-9基础工程复习与习题全解袁聚云7-5609-3335-1机械制造基础牛宝林7-5609-3344-0*数字逻辑(第二版)欧阳星明7-5609-3348-3计算机网络教程吴德林7-5609-3349-1机械原理——基础篇杨家军7-5306-4034-8汉字中的古代建筑陈鹤岁著7-5618-2078-X电脑立体构成田罡7-5618-2081-X电脑图形构成苏静7-5607-2904-5西方环境运动(英) 克里斯托弗·卢7-5608-2999-6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变革仇保兴7-80696-084-8昆仑旅行日记温世霖原著单价版别出版日期丛书名分类内容提要CNY28.00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1A本书集中采访了二十多位毛泽东同志的亲属和B本书对中国的美学思想史做了深入的研究。
日本文学总结作家、身分、作品、受賞した賞と作品、作品の特徴(風格、スタイル)第1課なぜ文学は人生に必要か桑原武夫:日本のフランス文学・文化の研究者。
俳句を論じた「第二芸術」(『世界』1946年)は論議を呼んだ。
『フランス百科全書の研究』『ルソー(卢梭)研究』(1951年、毎日出版文化賞)、『宮本武蔵と日本人』など。
第2課ひとすじの道東山魁夷:日本画家、随筆家。
代表作「残照」「道」「朝明けの潮」ほか、随筆に(『わが遍歴の山河』『風景との対話』等がある。
第3課月夜瀬戸内晴美:女流小説家。
昭和31年「女子大生・曲愛玲」で新潮同人雑誌賞を受賞し、32年「新潮」に発表した「花芯(かしん)」がポルナ(色情文学)と評され、一時文壇を遠ざかり、35年伝記文学に新局面を開いた「田村俊子(としこ)」(第一回田村俊子賞)で再起、才能が花開く。
38年、「夏の終り」で第二回女流文学賞を受賞し、作家としての地位を築く。
以後、「かの子撩乱」、「美は乱調にあり」等強烈な女たちの伝記的小説や私小説系の作品「みれん」、「不惑妬心」などを多数執筆。
第4課砂漠への旅森本哲郎:評論家。
主な著書に『文明の旅』、『あいまいな言葉』『サハラ幻想行』『ことばへの度』などがある。
「砂漠への旅」は『四季の旅--花のある風景』(1978.4ダイヤモンド社)によったものである。
第5課友情について中村光夫:評論家、劇作家、小説家。
11年『二葉亭四迷論』で文学界賞を受賞し、新進評論家として認められた。
戦後も『風俗小説論』をはじめ多く作家論を発表、またカミュの『異邦人』・政治小説などのテーマをめぐり、38年小説『わが性の白書』や戯曲『パリ繁昌記』『汽笛一声』を書き、話題となった。
42年『贋の偶像』で野間(のま)文芸賞受賞、57年文化功労賞。
第6課美しい別れ渡辺淳一:小説家。
札幌医学大学部卒医学博士。
『死化粧』で新潮同人雑誌賞受け文壇にデビュー。
45運命の力に翻弄される人間のか弱さを描いた『光と影』で直木賞を受賞し、55年には「長崎ロシア遊女館」で吉川英治文学賞を受賞。
国际汉学漫步----伊藤道治与古史研究国际汉学漫步----伊藤道治与古史研究章节内容:伊藤道治与古史研究(三至五节)页第三节金文与西周史的研究Ⅰ伊藤先生对于金文和西周史的研究604 以1987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国家的支配结构---西周封建制度与金文》为界,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古代王朝形成》中第二部分《西周史研究》﹑《中国历史》第1卷中的西周史部分等。
2第二阶段为80年代以后,代表作《中国古代国家的支配结构》。
Ⅱ西周史研究604 简介:“西周史研究”是《中国古代王朝形成》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殷代研究”),共由四章组成。
以下为四章简要内容:●第一章节:西周王权的消长---西周的封建制度是随着周族的东进,为了604 治理新支配的地域,而且也是为了确保其交通路线而进行的,古典中所传的姬姓诸侯有其一定的可信性。
●第二章节:邑的结构及其支配---封建以土地及民的支配为基本,亦以赐605 与土地和民的形式而进行。
土地和民,原则上是一体的,诸侯国并不是一邑即一国,而是在领内拥有许多小邑,应称之为“邑土国家”。
在西周中期以后,周势力后退,被局限于黄河,渭水沿岸。
随之而来的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地域中,大大小小的诸侯领主变成了寸土必争,土地争夺频繁地发生,进而依据领主间的势力而被合并。
随着周势力的后退,对于周王朝来说,由于能够赐与的新土地的减少,所以有关土地的赐与只好用把直辖地内住民的管理权委给贵族的形式来进行。
对于贵族实行这样的优厚政策使得周王朝的力量愈加愈弱,王权衰落,失去了统治力。
606●第三章节:西周的封建制度---西周前期,王的命令权可以深入到诸侯内部。
可是到了后期,却以大贵族为中心,贵族势力得到显著发展,王臣变为大贵族私臣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以西周封建制度为核心,与土地所有权相关联,相当详细的户籍和地籍被保存在王室里,王室把握着其实情。
土地与农民为一体,构成了血缘亦等于地缘的社会。
到了后期,其村落社会开始分裂,发生了农民一个个与领主相连结的倾向。
(总之,文中认为封建的实质是对土地及民的赐与和领有)●第四章节:姬姓诸侯封建的历史地理性意义---大家族集团是殷周社会的基础组织,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在西周前期,随着周人不断地向东方、南方的进出和移动,大家族集团也每每一次次的被分裂。
到了穆王以后,随着周人势力向东向南进出的停滞,留在洛阳和长安的家族集团,家族意识又被重新重视在内部也形成新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
古典文献中所说的宗法制,大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推行于社会之中的,这也是保持家族集团力量的必要方法。
这一章则主要论述了西周封建的地域及其动机的问题。
607 Ⅲ七十年代,伊藤道治发表过的有关金文的论考●1973年发表的---《永孟铭考》一是对1969年陕西省兰田县发现的永孟铭文的全文进行了详细的考释;二是对永孟铭文和西周中期以后一般的册命赐与金文的记载格式上的差异,作了分析讨论。
三是对以永孟铭文的发现为契机,对过去所进行的根据人名来分群分组及编年上的难点和结症进行了讨论,其所列之器达39件之多。
●1978年《东洋史研究》第37卷1号上发表的《裘卫四器考》文中通过对1975年陕西岐山县发现的裘卫四器铭文的诠释,讨论了西周中期领主间盛行的土地转让买卖,认为随着土地转让买卖的盛行,使得在原有的庄园式的领地支配外,又开始了新的小规模地主式土地支配。
这种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弄到手而经营的方式,在西周后期逐渐得到普及,随着小土地所有制的发展,西周后期的领主及土地所有者和农民之间,开始建立个人性的即以个人为单位的关系。
●《周武王与洛邑》(内田吟风博士颂寿东洋史论集)1978年)●《西周时代的裁判制度》(《神户大学文学部创立30周年纪念集》1979年)等有关金文的论考,都是非常有影响力。
在这些新出土的金文的考释中,其深度和力度都是显而易见的。
610~ 614Ⅳ《中国古代国家的支配结构---西周封建制度与金文》1.时间:1987年伊藤先生出版了《中国古代国家的支配结构---西周封建制度与金文》一书。
6142.意义:这本书既是伊藤先生几十年来研究金文和西周史的一个总结,也是日本的中国古史研究中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6143.《中国古代国家的支配结构》(由五章和四篇附论构成)●第一章节:何谓西周金文---恩宠与忠诚主要探讨的是金文本质的意义。
深入分析认为,西周金文所显示的是受到恩赏或任命的人,对君主的恩615~ 620宠而发誓忠诚的东西,像通说那样,它是由受到恩宠者制作的。
金文中所见到的恩宠与忠诚或可以称为保护与服从的相互关系,并非单单表现在王与诸侯、领主层之间,也表现于诸侯、领主层与农民层,乃至于手工业者之间,可以说西周社会和国家的整体性规范,是当时最基本的关系。
●第二章节:西周封建制度之形态---是前述《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中第二部第3章节的进一步展开。
论述了采邑的机能是通过让采邑主对土地和民的支配而使它奉仕于周王朝,贵族对采邑的支配,只是获得了征收田租的权力,采邑也不是只由纯粹的农耕地所构成,它还包括山林、河泽等。
还有采邑主所具有的兵力,是有义务按照周王的要求从军外证的。
●第三章节:土地与农民的支配---从金文中来看,所见的土地与民的关系及其支配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当时对公邑和采邑的支配,主要是基于土地特别是耕地而进行的,其原则是农民被束缚、固定在耕地上,。
采邑的领主缴纳给王的赋税和劳役或战时出兵的人数、车马数等,都是按照田的规模,亦即以耕作其田的农民的人数为基准而被决定的,即“公田”上的劳动地租形式和农民自己经营的耕地上的实物地租形式。
显然比较而言后者无论从地租形态还是农业经营来讲,后一形态处于较进步的阶段。
公邑和采邑是通过里君和邑长被支配的,日常性的生活则受里和邑这一地缘共同体的规则的制约。
大约从共王时期开始,随着土地转让、交易的出现,以及少量土地的入手,产生了一些新的土地所有者和地主式的经营形态,以前的那种通过土地来支配民的政治理念,逐渐地变成了通过民来支配土地,从而使本来是管理土地的“司土”,在西周末期变成了“司徒”,同时也使得本来是管理民力的“司工”的职掌,变得不明确了。
西周这种对土地和民的支配的变化,意味着西周本来的封建制度逐渐走上了崩坏,这对理解春秋以后的支配形态是很有意义的。
●第四章节: 行政与支配---是关于司土、司马、司工这三方面的。
其中司土的职掌是有关土地及土地的区划等,司马管理的是军事,司工是管理作为劳动力的农民。
这些参有司从周初开始就已经存在,是周王朝中心性的行政机构,不但在王朝设有参有司,在领主之下也设有参有司。
虽其职掌的权利是不同的,但是确实密不可分的,也很复杂化很混乱的。
同时,随着土地和民的支配形态的变化,司土变为司徒,司工职掌的空洞化,这种以参有司为中心的行政机构的混乱,明显地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崩溃。
●第五章节:裁判所意味着的政治结构---讲的是有关诉讼、裁判及其所反映的政治结构的特色问题。
接着分析了诉讼和裁判的程序与过程,论述了原告、被告及其两者的代理人问题。
情况不同采取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
西周时代的官制、军制上的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不单是官制上的上下关系,而且还结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上下级之间有同族乡党的问题,也包含了契约式的关系。
当时的军政组织,有两层重迭的结构关系:1)王通过任命权和间接的裁判权而构成对各集团长的支配关系;2)各集团长和其下属所建立的务实性的集团关系。
王对集团内部即官职的内部直接性的介入,不为当时的通念所认可,它显示了西周时代王权的界限。
第四节考古学与通史性的著述Ⅰ考古学对于战后的日本中国古史学界来说,真正的大家能手,研究先秦史是不能不涉及考古学的。
伊藤先生几十年的来的研究,正体现了这一点。
体现:●1962年,伊藤道治所撰写的有关考古学方面的论文,已上溯到了新石器时代。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房屋住址和墓葬的考察,来阐述当时的血缘组织、村落构成及其宗教意识,从而说明史前到殷代的变化。
●1963年,伊藤道治发表了《先秦时代的城市》考古调查发掘的齐、燕、晋、周等城市遗址,分析了这些城市前后的发展变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每每因政治、军事上的因素而膨胀发展,统一后政治上的因素被消除,这些城市当然走向衰退、萎缩。
●1967年,也是利用甲骨文和考古学两方面对殷代的宗教思想、国家结构、经济组织和阶级分化等进行了综合性的全面叙述,除了考古学遗址、遗迹以外,还了解包括殷周的青铜器和铜器纹饰的研究。
中国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不光叙述了夏商周时代文化发展的大脉、青铜器器种和纹样的时代变化,还结合了社会政治、宗教和文化的变迁,阐述了青铜器在殷代、西周及春秋战国不同时代所具有不同性格特征。
这种不同的性格特色,分别用“神灵的世界”和“政治的世界”这两个小标题作概括,并详细地叙述了从商代到周代再到战国,中国青铜器所经历的由宗教性的祭器,走向政治性的象征物,再走向日常性的器具这样的三大演化阶段。
在叙述西周铜器的政治意义时,指出西周中期以降铜器的器种以鼎、盨等食器为中心而非像殷代以酒器为中心。
关于鼎与铜器在西周中期以后由宗教走向对宴餙的重视,成为政治性的象征物是一致的。
621~ 629Ⅱ通史性著述伊藤先生对考古学的研究,除上述之外,还体现在通史性著作之中。
由于时刻注意着考古学的新发现,新动向,促使着伊藤先生经常敏锐地思考着一些新问题,新概念。
体现:●1976年伊藤先生在《每日新闻》(10月1日文刊)提出“河江文明”这一新概念,新史观,以代替以往“黄河文明”的提法。
这一提法强调了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的多样性,并对形成政治性统一的殷王朝的性格提出了新问题。
●1974年伊藤先生与贝冢先生合作撰写了《中国历史》本书从“传说的圣王”、“原中国人及其文化”、“农耕社会的形成”分别叙述了新石器文化及其村落结构和史前社会的演进。
还讲了春秋时代各国的兴衰消长及其思想文化和社会改革诸问题。
由于是通史,只能采用概述的方法,但是它驾驭了新发现的考古资料的概述,特别是有关于西周时代的部分,与以往的概说相比,更是面目一新的东西。
●1977年初出版的《中国社会的成立》,是伊藤先生为讲谈社“新书东洋史”这套不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史丛书撰写的一册通史性著作。
书中区别于其他日本股市研究学家从农民与国家的关系着眼,看待殷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与变局。
此外,伊藤先生还编写了一些通俗性、启蒙性的读物。
如《图说中国的历史》(第一卷),《图说世界的历史》第一卷《古代文明的兴衰》、第二卷《亚洲国家的展开》等。
630~ 632第五节馀说关于伊藤先生:伊藤道治的著述颇为丰富,上面主要是就其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论作作介绍。
上述著述都是伊藤先生在大学任教之余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