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八章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八章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八章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八章复习

初三化学第八章复习

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八章复习

1. 溶液的导电性原理

2. 酸、碱、盐的概念

3.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4.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5.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二. 重点和难点

1.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2. 酸、碱和盐的通性

3.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4.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 教学过程

1.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⑴盐酸

物理性质:纯净的浓盐酸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中生成白雾。质量分数为37%~38%,密度为1.19克/厘米3。

化学性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某些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用途:化工产品、金属除锈,某些试剂和药物。

⑵硫酸

物理性质: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常用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

化学性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某些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反应;与某些盐反应。

用途: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化肥、农药、金属除锈。

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

2. 酸、碱和盐的通性

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1+盐1===金属2+盐2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酸性氧化物+碱===盐+水

酸+碱==盐+水

酸1+盐1===酸2+盐2

碱1+盐1==== 碱2+盐2

盐1+盐2 ====盐3+盐4

3.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有水生成,三种情况只要有一种情况存在就可以发生。对于碱和盐、盐和盐的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必须是可溶的。

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经常要联系酸、碱、盐的溶解性。通常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易溶,AgCl、BaSO4、CaCO3、BaCO3、Mg(OH)2是白色沉淀,其中AgCl、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Cu(OH)2是蓝色沉淀,Fe(OH)3是红褐色沉淀。

4.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可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氢之后的金属不能。另外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典型例题】

例1. 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进行验证食醋具有酸的某一条通性的实验,

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木炭

B. 大理石

C. 铁钉

D. 铁锈

分析:酸的通性有5条,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4、与碱反应;5、与某些盐反应。A木炭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酸反应。大理石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铁钉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铁锈是金属氧化物可与酸反应。答案为A。

例2. 今有失去标签的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盐酸溶液,用一种试剂可鉴别它们。学生甲用一种酸溶液,学生乙选的是钾的正盐溶液,学生丙得知氯化钡溶液为中性,选用了一种有色物质的溶液。这三个学生都成功了,推断他们各选的试剂。

分析:鉴别物质首先要弄清物质间的差别,这三种物质盐酸是酸,碳酸钠和氯化钡是盐,区别它们的特征离子 H+ CO32- Ba2+,甲学生使用一种酸,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盐酸和氯化钡必须靠酸中的酸根来区别,故甲选硫酸。乙从它们的特征离子分析应选择碳酸钾,分别有气体、沉淀。盐酸呈酸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丙选紫色石蕊试剂。答案为甲是硫酸,乙是碳酸钾、丙是紫色石蕊试液。

例3. 下列选项中的两种或三种物质,在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可能同时生成的是

A. H2O CO2 CuO

B. H2,O2

C. H2O CO2 Ca(NO3)2

D. NaOH CuCl2

分析:A、碱式碳酸铜加热可得到。B电解水可得到,C、 CaCO3与硝酸反应可得到,D、两物质不能共存。答案为D。

例4. 下列物质因有毒而不能用于烹调食物的是

A. 乙醇

B. 醋酸

C. 氯化钠

D. 亚硝酸钠

分析:乙醇是饮用酒的成分,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生活用盐是氯化钠,亚硝酸盐有毒。答案为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