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63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教研室:汽车检测任课教师:邓家林注:1、教师每次课需携带教学任务书;2、教学任务书交教研室存档,系部检查,教务处抽查。
备课纸故的发生。
二、汽车ABS系统理论基础1.汽车的制动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强制地减速以至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性的能力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评价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1)制动效能—汽车在行驶中,强制减速以至停车的能力称为制动效能。
即汽车以一定的初速度制动到停车所产生的:★制动距离★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2)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仍能按指定方向的轨迹行驶,即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称为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2.汽车制动时车轮受力分析(1) 制动蹄与制动鼓(盘)压紧时形成的摩擦力矩Mμ通过车轮作用于地面的切向力——Fμ(2)地面制动力制动时地面对车轮的切向反作用力——FX(3)地面制动力Fμ、制动器制动力FX及附着力Fφ之间的关系附着力——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Fφ。
附着力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及路面的抗剪强度。
●汽车ABS系统工作原理一、汽车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1.基本组成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ECU执行机构——制动压力调节器2.工作原理:制动时ECU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当车轮将要被抱死的情况下,ECU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控制制动器的制动力车轮不被抱死。
二、汽车制动系统(ABS)的控制方式1.控制通道:能够独立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的制动管路2.按控制形式分:独立控制;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按低选原则一同控制。
3.按控制通道数目分:单通道、二通道、三通道、四通道。
4.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对两个车轮实施一同控制时,如果以保证附着力较大的车轮不发生制动抱死为原则进行制动压力调节,称这两个车轮是按高选原则一同控制。
车辆工程技术58车辆技术0 前言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汽车中的重要系统,其肩负着汽车的安全性,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条件也在发生改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的递增,这更加需要确保汽车的内部结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知识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大幅度提高制动时的安全性。
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构成1.1 车轮速度传感器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构成包含很多系统,主要具体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分析。
第一点,车轮速度传感器,通常情况下车轮的左右前轮,或者是左右后轮内部都安装相应的传感器,他主要是为了检测各个车轮的转速以及车轮打滑出现的几率,而汽车制动能否安全稳定直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为了降低不必要事故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要选择正确的传感器进行安装,也要确保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零件的完整性[1]。
第二点,很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传感器失灵而致使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个车轮速度推定计算车身速度的方法,来检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一个车轮的转速。
1.2 防抱制动系统执行元件 防抱制动系统执行原件,也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汽车能否安全运行,具体我们做好以下分析。
首先,工作人员在配管中安装设主泵和车轮分泵的过程中,他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目的是为了调节通向各车油轮油缸的制动油压,以此来实现控制制动力的目标,确保汽车能够安全稳定行驶。
同时为了监视整个汽车系统的工作状况,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相将相应的制动油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借助控制指令第一时间传送到ABS执行原件中去,且发挥援建的最大化作用。
其次 ECU往往是根据汽车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车轮速度信号,进一步去推算当前汽车行驶过程中整个车身的速度,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监测各个车轮的运转状况,这样才能够确保汽车制动的安全稳定性。
什么是ABS防抱死系统“ABS”中文译为“防锁死刹车系统”。
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ABS是常规刹车装置基础上的改进型技术,可分机械式和电子式两种。
现在中高档的家用轿车都装备有ABS,那么它有哪些好处呢?传统的汽车制动系统虽然可以产生足够的制动力,使汽车减速和停车,但在泥泞或冰雪路面上行驶时,由于轮胎和路面的附着力减小,车轮制动时容易抱死产生滑移,使汽车失去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和转向操纵能力,并且使制动力降低。
为使车轮制动力保持在最佳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希望制动时车轮处于抱死和滚动的临界状态。
防抱死制动系统由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装置(ABS ECU)和液压执行装置三部分组成。
车轮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轮转速,并将此信息传送给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利用此信息计算车速和轮速,计算汽车的减速度,并与控制装置中预先编制好的理想减速度曲线相比较,如果控制装置判断出减速度太快或车轮即将抱死时,它就发出指令给液压执行机构。
液压执行机构根据来自控制装置的指令迅速的对汽车制动器轮缸起作用,通过保持、释放或重新提供液压的循环,反复作用,每秒能重复10次以上,使车轮的滑移率保持在最佳范围,以避免车轮抱死。
在正常制动过程中,防抱死制动系统与常规液压制动兄系统相同,由制动总泵对制动器轮泵施加液压。
但在紧急制动时,控制装置能快速的对车轮转速做出判断并与汽车减速度进行比较,如果车轮即将抱死,那么控制装置将向液压执行装置传送信号来调节管路压力。
大多数防抱死制动系统都设计成无论驾驶人踩在制动踏板上的力有多大,制动液压管路中得压力都将维持在防止车轮抱死的安全水平上。
目前生产的防抱死制动系统,其控制方式有四轮控制或仅控制后桥上的两个车轮,而典型的四轮控制通常采用单独控制每个前轮和同时控制两个后轮的控制方式。
搜配360网说所有的防抱死制动系统都具有自我保护功能,即一旦控制装置出现故障时,ABS控制功能立即闭锁,系统立即恢复至常规制动功能,使汽车不会因控制装置失效而丧失制动能力。
2、ABS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由电控单元ECU、液压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和车轮速度传感器等组成。
一、ABS系统电控单元ECU(一)概述ABS系统电子控制部分可分为电子控制单元(ECU)、ABS模块、ABS计算机等,以下简称ECU。
70年代中期之前,电子控制单元正处于开发阶段,当时的ECU是由运算放大器、晶体管、电阻及电容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模拟电路构成。
模拟电路存在的问题较多,元件数量多、组织生产难度大、噪声难以控制、零点漂移大,集成度很低的分立式ECU的外形尺寸也很大。
目前的ECU主要是由集成度、运算精度都很高的数字电路组成。
由于ABS装置目前已从高级轿车开始逐步向家庭轿车普及,因此,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各种车型的ABS装置。
各种新开发的ABS几乎都是采用微型电子控制的ECU。
最初的模拟电路约由1000个电子元件组成,现在的ECU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元件数量缩减到70个左右,大大减少了ECU的重量、体积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率。
随着生产技术及汽车电路可靠性的提高,从原来的穿体安装结构发展到表面安装结构,体积更小。
(二)ECU的基本结构ECU由以下几个基本电路组成:①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
②运算电路。
③电磁阀控制电路。
④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
各电路的联接方式如图1-1~图1-3所示。
图1-1 四传感器二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2 四传感器三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3 四传感器四通道系统ECU模块图1、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安装在各车轮上的车速传感器根据轮速输出交流信号,输入放大电路将交流信号放大成矩形波并整形后送往运算电路。
不同的ABS系统中轮速传感器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每个车轮都装轮速传感器时,需要四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要求有四个。
当只在左右前轮和后轴差速器安装轮速传感器时,只需要三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成了三个。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掌握ABS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
3. 通过实验验证ABS系统在紧急制动时的性能。
4. 提高对汽车制动系统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一种能够防止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抱死的电子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驾驶员紧急制动时,ABS系统通过检测车轮转速,实时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保持一定的滑动率,从而保证车轮在制动过程中始终处于滚动状态,避免车轮抱死,提高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
三、实验设备1. 汽车ABS实验台2. 车轮转速传感器3. 制动压力传感器4. 数据采集系统5. 计算机软件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汽车停放在平坦、干燥的场地上,确保车辆稳定。
(2)连接实验设备,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制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
(3)检查各传感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 实验操作(1)启动汽车,使发动机运行在稳定状态。
(2)打开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数据。
(3)进行紧急制动操作,观察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的变化。
(4)重复实验操作,记录不同制动强度下的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数据。
3. 数据分析(1)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绘制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分析车轮转速和制动压力的变化规律,验证ABS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车轮转速变化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车轮转速迅速下降,当车轮即将抱死时,转速下降至最低点。
随后,ABS系统通过调整制动压力,使车轮转速逐渐回升,保持在一定的滑动率范围内。
2. 制动压力变化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制动压力先迅速上升,随后在ABS系统的控制下,制动压力在车轮即将抱死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下降,使车轮转速回升。
3.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验证,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性能和行车安全。
目录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 (1)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1)2、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分类 (3)二、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6)1、ABS的基本组成 (6)2、传感器 (6)3、电子控制单元(ECU) (7)4、执行器 (8)5、ABS警示装置 (10)三、博世(BOSCH)ABS系统制动调节过程 (10)1、常规制动(ABS不工作)时 (10)2、ABS工作时 (10)四、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检修 (11)1、检修ABS的注意事项 (11)2、ABS故障检修的一般步骤 (12)3、ABS主要部件的检修 (12)五、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13)1、故障案例一:雷克萨斯RX300 多功能车ABS故障 (13)2、故障案例二:桑塔纳2000GSI 轿车ABS故障 (14)3、故障案例三:别克君威轿车 ABS故障 (15)六、结束语 (16)七、参考文献 (17)汽车ABS的结构与检修摘要:本文介绍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分类,解释了系统基本组成与其工作原理,并对博世ABS系统的控制过程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检修ABS的一些注意事项,最后选取了日常维修工作中比较典型的几个故障案例进行评述,希望能为广大维修人员提供点帮助。
关键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基本组成;工作原理;案例分析.ABS(Anti-locked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
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既有普通制动系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以获得最好的制动效果。
一、电控防抱死系统的发展及分类1、电控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制动防抱理论的制动系统首先是应用于火车和飞机上。
摘要ABS 系统是一项在80年代末才兴起应用的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般轿车的必装件了。
装件了。
据统计,汽车突然遇到情况发刹车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驾驶者往往会一脚将刹车踏板踩到底来个急刹车,这时候的车子十分容易产生滑移并发生侧滑,即人们俗称的“甩尾”,这是一种非常容易造成车祸的现象。
造成汽车侧滑的原因很多,例如行驶速度,地面状况,轮胎结构等都会造成侧滑,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汽车在紧急制动时车轮轮胎与地面的滚动摩擦会突然变为滑动摩擦,轮胎的抓地力几乎丧失,的抓地力几乎丧失,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此时此刻驾驶者尽管扭动方向盘也会无济于事。
针对这种产针对这种产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生侧滑现象的根本原因,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汽车专家就研制出车用ABS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这样一套防滑制动装置。
使使用该装置可以减小制动距离,保证制动过程中转向操纵依然有效。
尤其紧急制动,能充分利用轮胎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能力,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效能。
为此保证汽车的ABS 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系统在突发情况下的正常工作,对对ABS 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的了解以及及时对ABS 系统的故障维修与保养就变的十分的重要。
本文重点分析了北京现代——伊兰特轿车ABS 系统的常见故障、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法,最后介绍了ABS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系统的保养和合理使用。
关键词:关键词:ABS ABS 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系统;侧滑;紧急制动;检修;保养目录摘要摘要ABSTRACT 目录目录绪论绪论第一章第一章 ABS 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原理1.1 ABS 系统的发展系统的发展1.2 ABS 系统的优点系统的优点1.3 ABS 系统的分类系统的分类1.4 ABS 系统的控制原理系统的控制原理1.5 ABS 系统的组成部件系统的组成部件1.6 ABS 系统的调压方式系统的调压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ABS 系统系统2.1 ABS 系统的结构图系统的结构图2.2 ABS 系统电子控制图系统电子控制图2.3 北京现代—伊兰特的故障诊断伊兰特的故障诊断2.3.1故障诊断注意事项故障诊断注意事项2.3.2制动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2.3.3故障代码表故障代码表2.3.4ABS 系统放气方法系统放气方法第三章第三章 ABS 维护与保养维护与保养3.1ABS 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3.2维修技术参数维修技术参数第四章第四章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1 案例1 4.2 案例2 总结总结谢词谢词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绪论ABS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nti-lock Braking System)中文名称为防抱死刹车系统。
防抱死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全称是Anti-lock Brake System,即ABS,可安装在任何带液压刹车的汽车上。
它是利用阀体内的一个橡胶气囊,在踩下刹车时,给予刹车油压力,充斥到ABS的阀体中,此时气囊利用中间的空气隔层将压力返回,使车轮避过锁死点。
当车轮即将到达下一个锁死点时,刹车油的压力使得气囊重复作用,如此在一秒钟内可作用60~120次,相当于不停地刹车、放松,即相似于机械的“点刹’。
因此,ABS防抑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摩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
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汽车与地面产生最大摩擦力并不是在车轮完全被抱死,即完全没有转动、只有滑动的时候,而是在既有转动又有滑动的某个时候。
摩擦力与“滑移率”的关系,如图车轮与地面附着力和滑移率的关系所谓滑移率实际上就是汽车在行驶的某一段时间内,其行驶的路程总是由轮子滚动的路程和滑过的路程两部分组成的(未制动时,因滑动很小而可忽略不计),而汽车滑行路程和它行驶的总路程之比就称为滑移率,即:滑移系数=离某一时段汽车行驶总距离同一时段车轮滚动的距离某一时段汽车行驶总距-实验证明当滑移率在15%-20%时,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有较大的数值。
因此,为了取得较好的制动效果,制动系统不能把车轮抱死,而是适当的抱紧使其还有一定的转动。
这也就是说,制动夹紧力并不是愈大愈好,而是要恰到好处。
为了能使液压夹紧力“恰到好处”就必须对液压动力进行控制,而且控制的依据便是滑移系数。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需要随时把车速(总距)和轮速(滚距)信息传给中央处理器(CPU),计算出滑移率后再去控制液压夹紧力,使得滑移率总是在理想的状态(15%-20%)。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与电控行车稳定系统(ESP)自 2013 年 4 月起A14.00.5 4.010.016.0ws=白色sw=黑色ro=红色rt=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v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蓄电池, 端子 15 供电继电器A蓄电池J329端子 15 供电继电器SA5保险丝架 A 上的保险丝 5SC13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13SC14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14SC20保险丝架 C 上的保险丝 201接地带,蓄电池 - 车身379接地连接 14,在主导线束中382接地连接 17,在主导线束中507螺栓连接(30),在蓄电池保险丝座上605接地点,在上部转向柱上670接地点 2,在左侧 A 柱上B273正极连接(15),在主导线束中B281正极连接 5(15a),在主导线束中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A1B315rt/sw7rt/gr 37**3**2*3737ws=白色sw =黑色ro =红色rt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vi =淡紫色ge =黄色or =橘黄色主继电器J271主继电器J623发动机控制单元SB2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SB8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8SB13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13SB23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23T40a 40 芯插头连接T94a94 芯插头连接B315正极连接 1(30a),在主导线束中*仅适用于带 1.8 l 发动机的汽车*2仅适用于带 2.0 l 发动机的汽车*3仅用于带 1.4 升发动机的汽车ws=白色sw=黑色ro=红色rt=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v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ABS 控制单元, 右后 ABS 排座椅液阀, 左后 ABS 排座椅液阀J104ABS 控制单元N135右后 ABS 排座椅液阀N136左后 ABS 排座椅液阀SB30保险丝架 B 上的保险丝 30T3838 芯插头连接T40a40 芯插头连接B283正极连接 7(15a),在主导线束中B318正极连接 4(30a),在主导线束中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ws=白色sw=黑色ro=红色rt=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v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ASR 和 ESP 按钮, 真空传感器, ABS 控制单元, 按钮照明灯泡, 右前 ABS 进液阀, 右后 ABS 进液阀, 左后 ABS 进液阀, ABS 回流泵E256ASR 和 ESP 按钮G608真空传感器J104ABS 控制单元L76按钮照明灯泡N99右前 ABS 进液阀N133右后 ABS 进液阀N134左后 ABS 进液阀T4f 4 芯插头连接T18a18 芯插头连接3644377G 45G 46B513B512B473B478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rt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vi =淡紫色ge =黄色ABS 排座椅液阀, 左前 ABS 进液阀, 左前 ABS 排座椅液阀G45右前转速传感器G46左后转速传感器J104ABS 控制单元N100右前 ABS 排座椅液阀N101左前 ABS 进液阀N102左前 ABS 排座椅液阀T2n 2 芯插头连接T2o 2 芯插头连接T3838 芯插头连接B478B512B513G 47G44B510B511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rt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vi =淡紫色ge =黄色驶控制转换阀 1, 动态行驶控制转换阀 2, 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1G44右后转速传感器G47左前转速传感器J104ABS 控制单元N225动态行驶控制转换阀 1N226动态行驶控制转换阀 2N227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1T2m 2 芯插头连接T2p 2 芯插头连接T3838 芯插头连接B511B390B383ws =白色sw =黑色ro =红色rt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vi =淡紫色ge =黄色制动压力传感器 1, ABS 控制单元, 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2G201制动压力传感器 1J104ABS 控制单元J540机电式驻车制动器控制单元N228动态行驶控制高压转换阀 2T3030 芯插头连接T3838 芯插头连接B383连接 1(驱动系统 CAN 总线,High),在主导线束中B390连接 1(驱动系统 CAN 总线,Low),在主导线束中JB390B390B383B7090.350.350.5 1.00.5ws=白色sw =黑色ro =红色rt =红色br =褐色gn =绿色bl =蓝色gr =灰色li =淡紫色vi =淡紫色ge =黄色仪表板中的控制单元, 车载电网控制单元, 数据总线诊断接口, 制动摩擦片指示灯, ABS 指示灯, ASR 和 ESP 指示灯,轮胎压力监控显示指示灯J285仪表板中的控制单元J519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33数据总线诊断接口K32制动摩擦片指示灯K47ABS 指示灯K155ASR 和 ESP 指示灯B340,在主导线束中B383,在主导线束中B390,在主导线束中B397,在主导线束中B406,在主导线束中,在主导线束中B709连接 1(仪表板低频 CAN 总线),在主导线束中B3350.350.50.51090.350.750.75109ws=白色sw=黑色ro=红色rt=红色br=褐色gn=绿色bl=蓝色gr=灰色li=淡紫色vi=淡紫色ge=黄色or=橘黄色制动信号灯开关, 制动液液位警告信号触点, 左前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 仪表板中的控制单元, 制动系统指示灯F制动信号灯开关F34制动液液位警告信号触点G34左前制动摩擦片磨损传感器J285仪表板中的控制单元J540机电式驻车制动器控制单元K118制动系统指示灯T2q 2 芯插头连接T2r 2 芯插头连接T4ao 4 芯插头连接T3030 芯插头连接T3232 芯插头连接368接地连接 3,在主导线束中371接地连接 6,在主导线束中640接地点 2-,在发动机舱内左侧B335连接 1(54),在主导线束中B350正极连接 1(87a),在主导线束中B379连接 1(制动摩擦片磨损显示),在主导线束中。
2、ABS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由电控单元ECU、液压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和车轮速度传感器等组成。
一、ABS系统电控单元ECU(一)概述ABS系统电子控制部分可分为电子控制单元(ECU)、ABS模块、ABS计算机等,以下简称ECU。
70年代中期之前,电子控制单元正处于开发阶段,当时的ECU是由运算放大器、晶体管、电阻及电容等分立元件组成的模拟电路构成。
模拟电路存在的问题较多,元件数量多、组织生产难度大、噪声难以控制、零点漂移大,集成度很低的分立式ECU的外形尺寸也很大。
目前的ECU主要是由集成度、运算精度都很高的数字电路组成。
由于ABS装置目前已从高级轿车开始逐步向家庭轿车普及,因此,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适合各种车型的ABS装置。
各种新开发的ABS几乎都是采用微型电子控制的ECU。
最初的模拟电路约由1000个电子元件组成,现在的ECU采用专用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元件数量缩减到70个左右,大大减少了ECU的重量、体积和成本,提高了可靠性和生产率。
随着生产技术及汽车电路可靠性的提高,从原来的穿体安装结构发展到表面安装结构,体积更小。
(二)ECU的基本结构ECU由以下几个基本电路组成:①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
②运算电路。
③电磁阀控制电路。
④稳压电源、电源监控电路、故障反馈电路和继电器驱动电路。
各电路的联接方式如图1-1~图1-3所示。
图1-1 四传感器二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2 四传感器三通道系统ECU模块图图1-3 四传感器四通道系统ECU模块图1、车速传感器的输入放大电路安装在各车轮上的车速传感器根据轮速输出交流信号,输入放大电路将交流信号放大成矩形波并整形后送往运算电路。
不同的ABS系统中轮速传感器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每个车轮都装轮速传感器时,需要四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要求有四个。
当只在左右前轮和后轴差速器安装轮速传感器时,只需要三个,输入放大电路也就成了三个。
abs防抱死工作原理
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是一种车辆安全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以维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以下是ABS的工作原理:
1.传感器监测车轮速度:
ABS系统通过安装在每个车轮上的传感器来监测车轮的速度。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每个车轮的旋转速度。
2.比较车轮速度:
ABS控制单元会不断比较各个车轮的速度。
当系统检测到某个车轮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车轮,表明该车轮即将抱死。
3.制动压力调节:
一旦系统检测到某个车轮即将抱死,它会迅速调整该车轮的制动压力。
这通常通过抑制或释放制动液压压力来实现。
4.防抱死控制:
ABS系统能够快速而反复地调整每个车轮的制动力,使制动力处于最佳状态,防止车轮抱死。
这个过程通常在毫秒内完成。
5.保持车辆稳定:
防抱死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通过防止车轮抱死,驾驶员仍能保持对车辆的操控,避免因制动时车轮抱死而导致的失控情况。
6.重复监测和调整:
ABS系统持续监测车轮的速度,根据实时情况调整制动力。
这个过程在制动时持续进行,确保车辆在紧急制动情况下始终保持最佳操控性。
通过这种方式,ABS系统能够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避免了传统制动系统可能导致的车辆失控和打滑问题。
这使得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车辆,提高了行车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