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共1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7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理论综述摘要关键词一、引言二、中日韩三国的研究成果(一)中国的研究成果1. 基于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及外贸战略的研究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是因为自由贸易区区域内关税下降,直接促进了缔约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
贸易的静态效应可以用贸易的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来考察。
创造效应主要反映在缔约国之间废除了贸易壁垒而带来贸易的创造效果上,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税但保留了对非同盟成员的关税,从而产生了差别关税;在差别待遇的影响下,某一同盟成员把原来向非成员国的低成图1东亚区域贸易合作中最终产品的静态效应图如图1所示,横轴表示进口数量,纵轴表示商品价格,Ph表示本国价格,Pp 表示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价格,Pw表示非成员国的价格。
在该国结成自由贸易国之前,其进口价格为Pw,该国进口量为M2M3,此时,关税收入为c+d,消费者剩余为f,参加自由贸易区后,进口量为M1M4,消费者剩余增加了a+b+c+e 的量。
该国由此获利a+b,即贸易的创造效应。
但该国失去的关税收入为c+d,其中c部分转移到消费者,而d部分则代表非成员来源地与较高成本的成员国来源地之间的成本差异,即贸易的转移效应。
因此,该自由贸易区的净收益取决于b+d-e的大小。
当本国对贸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本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贸易商品的成本差别越大、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同种商品的成本差别越小,则贸易创造大于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H-O模型,假设各国的自然禀赋不一,各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密集程度也不一样,各国将集中使用自己最丰裕的要素生产自己最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中日韩三国的要素禀赋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国是劳动力要素相对丰裕的国家,而日本、韩国则是资金、技术相对丰裕的国家,三国之间的贸易品存在较大的成本差异。
最终产品的生产是由一系列的中间产品构成的,中间产品又可以区分出不同的要素密集度。
如果构建自由贸易后,日本、韩国的企业可以大规模地将中间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发挥中国的成本优势。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标签: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结构什么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是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
设想中,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
中日韩自贸区构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于2002年首次被提出,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先同意开展相关民间研究。
在之后的约7年时间里,中日韩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并初步得出积极结论。
中日韩民间研究小组通过各自独立的模型测算,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如果提升中日韩贸易自由化程度,中日韩经济增速都可进一步提高,其中韩国受益最为明显。
中日韩任何两国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收益都小于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效果。
此外,对中日韩企业的问卷调查也获得正面反馈。
有专家认为,具体就中日韩三国的情况而言,中日韩从宏观经济联系和微观企业往来层面都具备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初步条件。
有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探讨和互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离最终成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这期间,充分论证和务实推进的态度很关键。
中日韩自贸区结构中日韩均为亚洲重要经济体,其经济总量占亚洲的约七成。
在过去10年间,中日两国贸易和中韩两国贸易的结构逐渐趋同。
在中日两国贸易方面,中国对日本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其中很大比例是加工贸易方式,大部分为日本在华企业产品出口,属产业内和公司内贸易。
而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也逐步从初级产品转变为工业半成品或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也日益普遍。
中日韩产业优势的不同带来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基础。
相对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的竞争优势目前仍主要集中于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日韩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条件是否能够延续,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日韩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如何通过制度设立将成本降至最低,都需要深入思考。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中日韩2024年自由贸易协定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本协定的定义1.2 相关术语的解释第二条自由贸易区范围2.1 货物贸易自由化2.2 服务贸易自由化2.3 投资自由化第三条关税减让与贸易便利化3.1 关税减让3.2 贸易便利化措施第四条非关税措施4.1 技术性贸易壁垒4.2 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4.3 贸易救济措施第五条贸易政策对话与协调5.1 定期对话机制5.2 贸易政策协调第六条经济合作与发展6.1 产业合作6.2 科技创新合作6.3 区域一体化进程第七条投资保护与促进7.1 投资保护7.2 投资促进第八条知识产权保护8.1 知识产权的保护8.2 知识产权的执法与合作第九条竞争政策与公平贸易9.1 竞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9.2 公平贸易原则第十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环境保护合作10.2 可持续发展战略第十一条贸易与气候变化11.1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1.2 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第十二条争端解决机制12.1 争端解决机构的设立12.2 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第十三条协定生效与终止13.1 协定生效条件13.2 协定终止条件第十四条附则与修正14.1 附则内容14.2 修正程序与条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本协定的定义本协定是指中日韩三国政府为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发展,于2024年签署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
1.2 相关术语的解释(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指根据本协定设立的,涵盖中日韩三国全体领土的自由贸易区。
(2) “货物”:指本协定第二条所述的货物贸易范围内的所有商品。
(3) “服务”:指本协定第三条所述的服务贸易范围内的所有服务。
(4) “投资”:指本协定第七条所述的投资领域的所有投资活动。
第二条自由贸易区范围2.1 货物贸易自由化自协定生效之日起,中日韩三国相互之间对货物的进口和出口取消所有歧视性关税和数量限制措施,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障碍和期待[摘要]从中国的角度考虑,化工、汽车、机械等制造业部门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主要障碍,但少数敏感产品所形成的障碍是可以克服的。
中国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总体上持积极态度,希望通过扩大开放来提升国民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效率。
(联合论坛·北京)一、中国与日本、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障碍中国的化工、汽车、机械等行业相对于日韩处于竞争劣势,在与日韩建立FTA后可能面临进口冲击。
这些敏感产业是中国与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FTA)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化工中日韩三国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强,但是三国之间相比较,中国要明显弱于日本和韩国。
2006年,中、日、韩三国化工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计算公式:RCA=(Xij/Xit)/(Xwj/Xwt),其中Xij是I国j类产品出口,Xit是i国全部商品出口,Xwj是世界j类产品出口,Xwt是世界全部商品。
RCA 大于1说明该类产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分别为0.43、0.84和0.92。
资料来源:根据WTO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7的数据计算。
从化工产品的双边贸易看,中国对日本和韩国都是大量逆差,而且逆差值呈快速扩大趋势。
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3~2006年,中国对日本的逆差从62亿美元增加到101亿美元,对韩国的逆差从59亿美元增加到119亿美元,分别增长了63%和101%。
据WTO的《2006年世界关税报告》,中国化工产品的平均关税率为6.7%,略高于韩国的5.8%,明显高于日本的2.5%。
为了实行进口替代,中国近年来大量投资于石化工业,努力扩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能力,但由于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落后于日韩,一旦建立FTA,从日韩的进口可能进一步加速增长,国内企业的新建产能难以得到充分利用,特别是高端产品的市场空间将受到较大挤压,一些企业可能因达不到经济规模而亏损。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投资条款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合同主体1.2 自由贸易区1.3 投资1.4 货币第二条:投资范围2.1 投资领域2.2 投资限制2.3 例外情况第三条:投资待遇3.1 国民待遇3.2 最惠国待遇3.3 投资保护第四条:投资促进4.1 信息交流4.2 投资咨询4.3 投资便利化第五条:投资保护与争端解决5.1 保护投资5.2 争端解决机制第六条:税收政策6.1 税收优惠6.2 税收信息交换第七条:贸易便利化7.1 海关程序7.2 贸易监管7.3 物流与运输第八条:知识产权保护8.1 知识产权范围8.2 保护措施8.3 侵权责任第九条:环境保护9.1 环境标准9.2 环境影响评估9.3 环境保护措施第十条:竞争政策10.1 竞争法规10.2 垄断行为10.3 透明度第十一条:金融服务11.1 金融市场准入11.2 金融监管11.3 金融合作第十二条:商务与劳动力流动12.1 商务旅行12.2 劳动力流动12.3 职业资格认证第十三条:合作机制13.1 定期会谈13.2 工作小组13.3 信息共享第十四条:合同的生效、修改与终止14.1 生效条件14.2 修改程序14.3 终止条件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解释1.1 合同主体1.2 自由贸易区本合同所述自由贸易区是指根据本合同建立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和韩国在内的区域,在此区域内,各方承诺相互提供平等待遇,逐步实现货物、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1.3 投资投资是指合同主体在任何一方的领土内,以取得或者控制企业的股份、股权、财产或者其他利益为目的,进行的资本转移或者设立、收购、扩建企业等经济活动。
1.4 货币本合同所述货币是指人民币、日元和韩元,各方以其境内自由兑换货币进行投资和交易。
第二条:投资范围2.1 投资领域各方同意在自由贸易区内,相互开放投资领域,除非根据本合同规定或者双方协商确定的限制性领域。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是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
设想中,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的三国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一、自由贸易区的概念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它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我国的经济特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具有“自由贸易园区”的某些特征,但目前我国尚无与“自由贸易园区”完全对应的特定区域。
中日韩自由贸易四大影响第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促进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其中,对GDP的促进作用约为0.4%,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约为1%,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也约为1%。
四大影响应当说促进作用较为有限,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关税的降低对内需的影响是间接的,需要价格、收入等变量进行传导,二是目前大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的存在导致中国的实际关税水平大大低于名义水平。
第二,关税水平的大幅度降低并不会对财政收入产生消极影响,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关税水平的降低将导致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税率下降的不利影响;二是内需的增加,消费、投资的提高,使得消费税、增值税的税收有所增加。
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会导致国内价格水平的下降,但是影响幅度有限,CPI 约下降0.05个百分点,不会造成通货紧缩。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一)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1951年,法国、前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订《巴黎公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由此拉开了欧洲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大幕。
目前,欧洲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货币同盟,正在向完全的经济一体化迈进。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虑,提出了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1986年美国与加拿大开始谈判,1989年1月1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
1993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宣布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并于1994年正式启动。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1989年11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式成立。
据WTO资料显示,到2008年5月,向GATT/WTO通报的区域贸易协定(RTA)有394个,其中符合GATT1947或者GATT1994第二十四条规定的RTA 有307个,符合授权条款的RTA有25个,符合GATS第五条的RTA有62个,而至今仍生效的RTA 有205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80%以上是在最近十年出现的。
(二)抵御外部性危机凸显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国际市场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不平衡,防范市场风险的机制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发生危机后会迅速扩散到全世界。
面对金融危机,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问题,而各国为维护经济安全,更应该相互协作,团结起来。
东北亚的日本和韩国经济虽然发达,但国内的经济体制存在着问题,预防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差,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证明。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凭借日本经济强国的实力,韩国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优势及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来风险的入侵。
日韩自由贸易谈判及其课件内容提要:2002年以来,日韩自由贸易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目前,根据日韩两国共同确认的基本原则,双方以2005年前签署FTA为目标,正在就贸易自由化、方便化、全面经济合作、纠纷解决等主要内容进行谈判。
在谈判过程中,如何弥合分歧、消除疑虑,乃是日韩FTA谈判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实质性进展。
一、日韩FTA谈判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日韩FTA谈判的基本原则根据《日韩FTA共同研究会报告书》,为使FTA给双方带来最大限度的期待效果,日韩两国在谈判FTA时将共同信守下述基本原则:(1)框架性。
日韩FTA包括两国经济关系的所有领域,即以日韩经济关系的所有领域为对象,特殊领域也不能排除在外。
首先,在所有商品贸易领域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相互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也采取自由化、方便化措施。
其次,充分考虑经济合作对促进和推动贸易自由化的作用,在促进贸易和投资、竞争、科学技术、运输、广播、环境、人才培养等广泛的领域,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推进经济合作。
(2)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自由化。
短期内,日韩FTA虽然可能会对两国的某些领域产生消极的不利的影响,但根据关贸总协定第24条的规定,包括农业等敏感领域在内,双方将在所有领域实现有意义的实质性的自由化。
特别是在废除关税、非关税壁垒和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将采取必要的措施,废除关税的时间也不超过WTO规定的限度。
(3)扩大相互利益。
日韩FTA是加强两国经济关系的新途径,对双方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都有好处。
为此,双方首先以实现经济联合为目标,通过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方便化和全面的经济合作,确保双方的共同利益。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日韩两国在迅速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将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
另外,通过推进现行的结构改革,双方将废除各种与国际惯例不一致的非效率的制度和惯例。
(4)与WTO保持一致。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进东北亚经济共同发展
董丹
【期刊名称】《集团经济研究》
【年(卷),期】2005(000)10X
【摘要】所谓自由贸易区,一般是指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
济政策和手段而开辟的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为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而普遍采用的方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区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有逐渐增多和扩大的趋势,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董丹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7
【相关文献】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J], 耿丽平;
2.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进东北亚经济共同发展 [J], 董丹
3.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第三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民间高层论坛综述 [J], 徐洪才
4.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J], 王迎;陆雪婷
5.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J], 廖海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华人民某某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中华人民某某国政府(“中方”)和大韩民国政府(“韩方”),以下简称“缔约双方”:认识到双方长期的友谊和牢固的经济贸易关系,以及期待着加强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确信自由贸易区将为货物和服务创造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市场,以及稳定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从而提升双方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深信自由贸易协定将给各缔约方带来共同利益,并有利于扩大和发展国际贸易;建立双方间明确和互利的贸易规则;期待着通过扩大双方间的贸易和投资,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稳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升双方公共福利水平;注意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组成部分,更加密切的经济伙伴关系可以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致力于促进和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同意达成协议如下:第一章初始条款和定义第一节初始条款第1.1条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与《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十四条和《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五条相一致的基础上,缔约双方特此建立自由贸易区。
第1.2条目标缔约双方缔结本协定的主要目标包括:(一)鼓励缔约双方之间贸易的扩大和多样化;(二)消除缔约双方之间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壁垒,便利缔约双方之间货物和服务的跨境流动;(三)促进缔约双方市场的公平竞争;(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及(五)为进一步促进双边、地区和多边合作建立框架,以扩大和增强本协定利益。
第1.3条与其他协定的关系缔约双方确认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和双方均为成员的其他现存协定项下的现存权利和义务。
第1.4条义务X围缔约双方应确保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本协定条款在各自领土内的效力,包括确保其地方政府遵守本协定项下的所有义务和承诺。
第1.5条地理X围一、就中国而言,本协定适用于中国全部关税领土,包括领陆、内水、领海、领空,以及根据国内法和国际法,中华人民某某国可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领海以外区域;以及二、就韩国而言,本协定适用于韩国行使主权的领陆、领水和领空,以及根据国内法和国际法,韩国可行使主权权利或管辖权的包括海床和毗连底土的领海以外水域。
CHAPTER 1INITIAL PROVISIONS AND DEFINITIONSSection A: Initial ProvisionsArticle 1.1: Establishment of a Free Trade AreaConsistent with Article XXIV of GATT 1994 and Article V of GATS, the Parties hereby establish a free trade area.Article 1.2: ObjectivesThe Parties conclude this Agreement, among others, for the purposes of:(a) encouraging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rade between the Parties;(b) eliminating the barriers to trade in, and facilitating the cross-bordermovement of, goods and services between the Parties;(c) promoting fair competition in the Parties’ markets;(d) creating new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e) creating a framework for furthering bilateral, regional and multilateralcooperation to expand and enhance the benefits of this Agreement.Article 1.3: Relation to Other AgreementsThe Parties affirm their existing rights and obligations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under the WTO Agreement and other existing agreements to which both Parties are party.Article 1.4: Extent of ObligationsThe Parties shall ensure that all necessary measures are taken in order to give effect to the provisions of this Agreement in their respective territories, including ensuring that their respective local governments observe all obligations and commitments under this Agreement. Article 1.5: Territorial Application1. With regard to China, this Agreement shall apply to the entire customs territory of China, including land, internal waters, territorial sea and air space, and any area beyond itsterritorial sea within which it may exercise sovereign rights or jurisdi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domestic law; and2. With regard to Korea, this Agreement shall apply to the land, maritime, and air space over which Korea exercises sovereignty, and those maritime areas, including the seabed and subsoil adjacent to and beyond the outer limit of the territorial seas over which it may exercise sovereign rights or jurisdic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and its domestic law.Section B: DefinitionsArticle 1.6: Definitions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Agreement, unless otherwise specified:Anti-Dumping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 and Trade 1994,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 customs authorities means:(a) for China,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China or its successor; and(b) for Korea, the Ministry of Strategy and Finance and the Korea CustomsService, or their respective successors;customs duties includes any customs or import duty and a charge of any kind impo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importation of a good, including any form of surtax or surcharge in connection with such importation1, but does not include any:(a) charge equivalent to an internal tax imposed consistently with Article III:2 ofGATT 1994, in respect of like, directly competitive, or substitutable goods ofthe Party, or in respect of goods from which the imported good has beenmanufactured or produced in whole or in part;(b) duty imposed pursuant to a Party’s law consistently with Chapter 7 (TradeRemedies);(c) fee or other charge in connection with importation commensurate with the costof services rendered;1For greater certainty, customs duty includes an adjustment tariff imposed pursuant to Article 69 of Korea’s Customs Act.(d) premiums offered or collected on an imported good arising out of anytendering system in respec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quantitative importrestrictions or tariff rate quotas; and(e) duty imposed pursuant to any agricultural safeguard measure2taken under theAgreement on Agriculture,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Customs Valuation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Implementation of Article VII of the GATT 1994,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days means calendar days;existing means in effect on the date of entry into force of this Agreement;GATS means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GATT 1994 means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1994,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goods of a Party means domestic products as these are understood in GATT 1994 or such goods as the Parties may agree and includes originating goods of that Party;Import Licensing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Import Licensing Procedure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Joint Commission means the Joint Commission established under Article 19.1 (Joint Commission);measure includes any law, regulation, procedure, requirement or practice;originating means qualifying under the rules of origin set out in Chapter 3 (Rules of Origin and Origin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person means a natural person or a juridical person, or any other entity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domestic law;Safeguard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Safeguard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SCM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ing Measure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2Korea shall not apply such measure to the liberalized products under this Agreement. For greater certainty, the liberalized products means the tariff lines of which base rates are zero or those that are duty-free after phase-out period according to its Schedule to Annex 2-A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Customs Duties).SPS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TBT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 e,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TRIPS Agreement means the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which is part of the WTO Agreement;WTO mean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andWTO Agreement means the 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done on April 15,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