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39
超声造影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张俊莹【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 CEUS) in staging diagnosis of early endometrial carcinoma. Methods 90 cases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20 cases of endo-metrial benign lesions were examined by CEUS;the sequence of IL-17 gene in 90 cases of endometrial cancer and the surrounding tissues and 20 cases of normal or benign lesion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 SP method) . Results Cytoplasm was the main site of IL-17 expression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tissues. It was positive or weakly positive in cancerous tissues and peripheral tissues,but not expressed in endometrial tissues without lesion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IL-17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age,lesionsize,differentiation process in many aspec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the lymph node negative group,the expression of the gene sequence of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0. 05).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giogenesis in IL-17 high expression group increased,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V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compared the 2 sets of dat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25);and time intensity curve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IL-17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speed up the downhill" and"high contrast enhanced ultra sound" had positivecorrelation,compared the 2 sets of data,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5). Conclusion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L-17,which is evident in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metastasis,suggests that the form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 is highly likely to be affected by IL-17.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L-17 in patien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EUS and TIC are effective in staging diagnosis of early endometrial carcinoma and have clinical value.%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所体现的价值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90例子宫内膜癌和2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IL-17在9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周边组织、20例正常或良性病变组织中的基因序列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进行检测.结果细胞质为IL-1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主要表达场所,其在癌组织及周边组织表达阳性或是弱阳性,但不表达于未发生病变的内膜组织.IL-17的表达水平在患者年龄、病变组织大小、分化进程多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相较于淋巴结阴性组,该基因序列的表达发生概率在淋巴结转移组则明显偏高(P<0.05).子宫内膜癌微血管生成在IL-17高表达组增多,其表达水平和MVD正相关,取2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IL-1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时间-强度曲线"速升速降"型和超声造影"高增强"模式均呈现正相关,取2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血管化促使IL-17的高表达,明显体现在子宫内膜癌并且发生转移的患者体内,表明子宫内膜癌形成过程极有可能受到IL-17的影响.IL-17在患者体内的高表达与高增强超声造影、TIC的结合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较为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7(032)012【总页数】4页(P2070-2073)【关键词】超声造影;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IL-17【作者】张俊莹【作者单位】12500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大有年轻化趋势,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欧美国家此病发病率已跃居首位[1]。
中华养生保健CHINESE HEALTH CARE 第39卷第15期2021年11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组别例数完全控制部分控制病情稳定病情进展疾病控制率观察组302(6.67)18(60.00)6(20.00)4(13.33)26(86.67)对照组300(0.00)9(30.00)7(23.33)14(46.67)16(53.33) 2尢7.937P0.005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组别例数恶心呕吐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总发生率观察组301( 3.33)1( 3.33)1( 3.33)0(0.00)3(10.00)对照组305(16.67)3(10.00)3(10.00)2(6.67)13(43.33)2尢8.523P0.004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KPS评分分别为(62.02±5.61/分、(63.33±5.6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2, P=0.371);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KPS评分分别为(80.91±6.63)分、(73.22±6.52)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530,,=0.000)。
3讨论肺癌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该病无传染性,但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其病因十分复杂,与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饮食、遗传、肺部病史、吸烟等密切相关,该病在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部疼痛等,晚期患者可出现发热、痰中带血或咯血、霍纳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诸多不良症状叫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死亡率也非常高,因而在临床中要高度重视对该类患者的治疗。
但该病很难治愈,许多临床实践都表明,常规化疗方案在基因未突变和其他分型肺癌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的疗效则十分有限。
究其原因在于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体内癌细胞数量大幅增加叫许多研究显示,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其身心健康叫吉非替尼能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转移和生长进行控制,缩短癌细胞的生长周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病情,且吉非替尼的安全性非常高,患者用药后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
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与超声检查的关系 子宫内膜癌是子宫内膜原发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占据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左右,近些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几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年轻女性。针对特殊性,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子宫内膜癌的超声检查工作。
子宫内膜癌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根据子宫内膜的分型以及表现等,肿瘤经过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展后,演变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由于患者的年龄范围大,因此囊括了育龄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等,其中围绝经期女性的比例比较高,发病年龄在50岁左右。此外依据内膜增生过长的案例,可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肥胖等现象。考虑到实际病变范围和弥漫型情况等,在肿瘤浸润侵犯中,可能对宫颈产生影响。
子宫内膜癌的分期呈现不同的类型,根据新的分期标准可知,肿瘤局限在宫体内,在不同分期中,肿瘤侵犯宫颈的间质,在不同的分期需要注意的是掌握肿瘤的浸润程度。盆腔淋巴结以及腹主动脉转移后,在不同的分期呈现不同的类型,依据肿瘤侵及和其他反应等,需要了解阳性指标。肿瘤侵犯可能存在累积的现象,以及直肠黏膜和远处转移情况,在肿瘤侵及或者直肠黏膜中,呈现的是远处转移,涉及到的是腹腔内或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等。在新型的分期标准中,了解腺体的类型。在整个检查中出具阳性检查报告,不要改变分期。FIGO标准形式比较复杂,将子宫内膜癌实施简单的分期后,了解病变的局限性。
子宫内膜病变的分类和诊断 子宫内膜病变的分类比较特殊,依据子宫内膜病变的实际情况,在子宫内膜病变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子宫内膜病变的实际反应。依据内膜的病变组织情况,需要掌握的是来源分类和实际指标等。在病变分析中,其他因素可能产生影响。根据子宫内膜病变和损伤性变化等,需要注意的是做好妊娠对应的病变和医源性病变分析工作。在子宫内膜病变中,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等也属于上皮源性改变。依据不同的病变和临床表现等,要求明确不典型增生的类型,做好指导工作,提升可行性。
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和超声关系 在临床研究中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是个全面的过程中,依据超声关系和诊断流程等,需要注意的是明确诊断流程和实际要求。考虑到不同的类型和诊断注意事项等,需要实施排空性分析。在测量中,垂直在宫体腔的长轴。在双层内膜厚度测定中,判断肌层的浸润程度。在测量中,肌层的内膜分界线和肿瘤的延长位置设定是重点,在正常的部位对比中,了解宫颈受累和肌层的血流情况。根据实际分期和具体指标等,做好超声的检查和诊断等工作。子宫内膜癌指的是原发在子宫内膜上一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现象。根据现有治疗和要求等,需要了解不同影响因素的指标,做好测试工作。自供方内膜癌的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不同层次分析中,需要注意的是明确淋巴结转移情况。
19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3期结构影响的,它使用范围较广,这可以很好的反映出那些病变位置,将结果应用数据清晰地展示出来[4]。
由此在脑梗死诊断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我们也采用的是MRI检查。
由研究结果进行数据比对可以得知:经过CT和MRI 检验结果,MRI在发病24小时之后患者的检出状况是最为良好的,P<0.05。
MRI对于微小直径的病灶检验状况明显是高于CT的,P<0.05。
原因分析:按照原因对其进行分析,CT和MRI均是临床救治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检验技术。
它针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有着一定的应用优势,其可以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患状况提供有效的CT或者MRI 诊断依据。
在CT扫描仪中,其主要是通过患者病灶X射线吸收量和正常脑组织X射线吸收量去对其做出检验。
但是对于早发性组织缺血或者微小病灶检验效果,这却是较差的。
对于发病超过24小时的病灶检验,其状况十分良好。
而MRI检测可以按照实际参数,对患者的脑回路状况进行分析。
其成效较好,且可以结合磁共振对患者脑细胞电信号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它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尽早的发现病灶位置,并为后期的检验治疗提供一定的标准[5]。
由上述分析可得,CT与MRI是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最为常用的两种方法。
它们的使用效果降为良好,但是相较于CT来讲,MRI在24h以内的检测以及病灶确定状况更具可靠性。
【参考文献】[1]刘凤娟.比较MRI与CT影像检查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63.[2]李想,郁开朗.颅脑MRI与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价值比较[J].现代医学,2018,46(10):1165-1169.[3]米克热娜依·买买提江.颅脑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7):79-80. [4]孔玉明.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22):2267-2269. [5]金志文.用CT与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177-177.子宫内膜癌属于临床常见妇科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高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
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意义分析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容易受到病变的组织之一,常见的病变包括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这些病变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危害,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及早发现和精准诊断子宫内膜病变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子宫内膜检查方法包括宫颈取样、B超、CT、MRI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缺点,影响准确性和诊断效果,比如说致盲性等。
而超声检查则由于其非侵入性、安全性、简便性和低成本等优势,成为一种常用的及早发现和及时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检查方法。
超声检查也可根据其检查方法的不同进行分为常规超声、阴道超声、宫腔镜超声等多种形式。
其中,阴道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直接观察到子宫内膜的厚度、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盆腔内脏器的情况,其高频探头可接近子宫腺体和子宫口,直接观察到子宫内膜的情况,更加敏感、准确,也比其他方法更加容易接受患者。
同时,阴道超声还可行组织活检,通过活体病理学诊断方法进一步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宫腔镜超声则适用于那些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其探头较其丝菌细,能穿过宫颈到达子宫腔内,更直接地观察子宫内膜情况,更加清晰,也有助于处理子宫内膜病变的情况。
总体而言,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意义非常大。
它能够及早发现和准确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对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在病情的观察和随访过程中,超声检查仍然具备一定的检测价值。
此外,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的来说,超声检查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一种诊断方法,不仅准确性高,而且并不会对患者产生伤害,是目前诊治子宫内膜病变的较好的检查手段之一。
对所有的患有子宫内膜病变的女性来说,进行超声检查要重视,在相应的医生指导下及时处理病情,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生活。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L. 2022, Vol.20, No.07 Total No.153Clinical Value of Abdominal Ultrasound, 【通讯作者】张 茜·137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07月 第20卷 第07期 总第153期 道和穹隆处,同时缓慢旋转探头以对患者子宫和子宫内附件行全方位检查,探头频率为7MHz。
MRI检查方式,采用Philips公司Achieva 3.0 TX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检查,对患者子宫横截位、矢状位进行检查,并且对患者子宫冠状位进行扫描(如图1~图2)。
子宫内膜癌采取《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中分期标准。
较 阴道超声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腹部超声和MRI检查;MRI 检查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腹部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图1~图2 典型病例MRI影像学表现12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诊断结果均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检出情况和相关图像清晰值。
检查结果清晰度评分,总共10分,得分越高越好,0~3分为差,4~6分为一般,7~10为清晰。
1.4统计学方法 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
清晰程度评分计量资料以(χ-±s)的形式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均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准确率、分期符合率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记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腹部超声、阴道超声与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情况比较 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出48例子宫内膜癌,准确率为73.84%(48/65),误诊率为26.13%(17/65);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出61例子宫内膜癌,准确率为93.84%(61/65),误诊率为6.15%(4/65);MRI检查诊断出53例子宫内膜癌,准确率为81.53%(53/65),误诊率为18.4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