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
- 格式:pdf
- 大小:36.12 MB
- 文档页数:22
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华南花岗岩类是一种普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地质岩石,在许多地质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性质的岩石,所有这些岩石都可能具有复杂的地球化学过程。
本文将讨论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并讨论其形成的可能性。
华南花岗岩类是由一组原素组成的,包括硅、氧、铝、钠、钙、镁、锰、锶、钾、硫等元素,它们反映了古洋海洋的特征。
根据化学成份,华南花岗岩类可分为埃苏拉花岗岩、比拉花岗岩、考米花岗岩、坦普里花岗岩、马达加斯加花岗岩和特拉维斯花岗岩等几种类型,可用于分析洋海洋环境及火山喷发模式。
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它们的普遍特征是硅、氧、铝和钠等元素含量相对较高,而钙、镁、锰、锶、钾和硫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
在一般的华南花岗岩中,硅、氧和铝的组成比例最高,分别约为70%,占所有元素的90%以上,其次是钠和钙,分别占所有元素的3%至5%和2%至3%。
如果加入镁、锰、锶、钾和硫,总体含量很低,分别占所有元素的0.5%至2%。
另外,一般情况下,华南花岗岩类pH值一般在5.5至6.5之间。
由于华南花岗岩类的化学成份差异大,有许多可能的形成机制。
研究表明,海洋熔岩的液体化反应是形成华南花岗岩类的主要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通过质量变化、渗透、弥散、溶解等方式调节华南花岗岩类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使得华南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组成有所不同。
另外,不同的火山活动也可能影响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例如火山熔岩中某些元素的溶解度可能比液体反应更高,因此可能影响华南花岗岩类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之,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多种形成机制可能影响其地球化学特征。
现代研究方法均可用于解决形成华南花岗岩类的可能性,以及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如何变化的。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加深对古洋海洋环境及火山活动发育模式的了解。
内蒙古赤峰北部晚侏罗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刘昊;杨欣德;郝彬;刘贵权;李勇锋【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1(017)003【摘要】Comparis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ranite from northern Chifeng, Inner Mongolia with various type of granit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discrimination show that most of the Chifeng granite belongs to I-type granite, and a small number of A-type with. It i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high-K and alkali. The trace elements is rich in Ba, Th, K and other 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 (LILE), while the high field strength elements (HFSE) Nb, Ti, etc. Are relatively depleted, which appear strongly depleted in Sr and P. LREE fractionation significantly, no significant fractionation of heavy rare earth. Significant negative Eu anomalies (δEu between the 0. 3-0. 843), REE patterns show significant Eu anomalies for the right-wing pedigree. Integrating the outcome of this paper and previous studies, we infer that the granite formed under the stretching and thinning environment. In this process, reducing the pressure and the upwelling of asthenosphere partial melting of the crust plays a role, so as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granite.%通过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花岗岩地球化学数据与国内外各类型花岗岩资料的对比和判别,认为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花岗岩以I型为主,少数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具有高钾和富碱的特点,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Ba、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高场强元素(HFSE) Nb、Ti等则相对亏损,其中Sr和P出现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未见明显分馏.Eu有明显的负异常(δEu值在0.30 ~0.88之间),稀土模式呈现为明显的Eu异常右倾谱系.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初步认为在造山后的伸展减薄环境中,压力的降低和软流圈的上涌对地壳的部分熔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而为研究区花岗岩的形成提供了条件.【总页数】9页(P286-294)【作者】刘昊;杨欣德;郝彬;刘贵权;李勇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8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4【相关文献】1.内蒙古赤峰北部晚侏罗世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J], 郝彬;杨欣德;张明洋;谢乘飞2.大兴安岭北部斯木科地区晚侏罗世斑状正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刘世伟;孙国胜;王清海;晋瑞香;何欣;刘承先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地区晚侏罗世花岗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邝著华4.兴安地块东北部晚侏罗世C型埃达克质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意义 [J], 赵院冬;车继英;许逢明;朱群;王奎良5.大兴安岭北部上其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J], 王粉丽;王海鹏;鲁红峰;于海峰;陈垚;杨欢;杨宾;仲米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大坪金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的
报告,600字
本文将对云南省大坪金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其对地质意义进行综合报告。
云南省大坪金矿区二长花岗岩的有机成分主要是石榴子石、橄榄油宝和辉长岩等;无机成分主要有铝、钼、钨、锗、铅、钒、铁、硅、磷、钙、锰及元素稀土等成分。
由二长花岗岩分析可知,其原生矿物主要以内禀钙镁岩质矿物构成,特点是中等大小的石榴子石、橄榄油宝粒、辉长岩石榴子石般的明晰的晶体,以及中小尺度的微粒组成;在其中还可以显示出大量的碎裂碎片、含水玻璃、微观流纹岩、粒间膏体等特点,表明具有一定的深部温度条件形成的,有金矿石的动力作用。
二长花岗岩中的元素组成特征显示其具有较强的基性改造作用,碱性元素比例高,其中SiO2,CaO,MgO,K2O比例比较高,而铝,铁,钙,硅等元素含量较低。
地质意义上,由分析可知,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一种特定深部热液环境,具有一定的金矿石动力作用,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对探讨金矿的成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云南省大坪金矿区的二长花岗岩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形成背景以及地质意义对研究深部金矿非常重要,有着不可缺少的参考价值,应予以重视。
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的报告,600字
报告题目: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吉林省中部地区
本报告主要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深入了解当地风化作用及其产生的环境地质意义。
根据现有研究,吉林省中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是五大类:水、氧、碱地、碱溶液以及其它杂质。
首先,水分元素含量较高,对矿物成分影响较大,例如地层卤水的存在,会给矿物析出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氧化作用会使地表反应性元素,如Pb、Cd、Cu等显著
增加。
同时,氧化作用可以使风化岩体的结构得到重组,并
可能造成岩石颜色的变化。
碱地和碱溶液是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风化的两个主要环境因子。
碱地作用会使沉积物中硫酸根和碳酸根等指标元素含量发生变化,而碱溶液作用则会使特定族群元素,比如F、Cl、NO3等,显著增加。
此外,吉林省中部地区花岗质岩石的风化还会受到其它杂质的影响。
例如植物碳、粉尘以及人造和自然材料,都可能对岩石的孔隙结构带来表面强度和吸附性的变化,影响风化过程。
综上所述,吉林省中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风化地球化学特征以
水、氧、碱地及碱溶液四大类最为显著,但其它杂质也具有一定影响力。
此外,由于地层水温、地表反应性元素活度、碱地及碱溶液作用等环境因子对花岗质岩石风化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强调这些环境因子的影响及其在地质意义方面的深入研究。
内蒙古东乌旗沙麦地区花岗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摘要利用地球化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东乌旗沙麦地区花岗岩岩体进行研究。
通过对样品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整理分析,结合该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岩石学特征,认为沙麦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进而得出沙麦花岗岩为受俯冲组分(镁铁质岩浆)影响而形成的壳幔型混合花岗岩的结论。
关键词地球化学;花岗岩;高分异演化;壳幔型混合花岗岩1 区域地质背景沙麦岩体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内蒙古东乌旗境内(图1a)。
沙麦岩体大地构造位置属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东乌旗华力西中期褶皱带,二连—东乌旗复背斜的北翼(内蒙古区域地质志,1991;聂风军等,2007),地处大兴安岭成矿省二连-东乌旗-嫩江晚古生代-中生代铁、铜、钼、铅、锌、金、银成矿带(徐志刚,2008)。
1.第四系;2.中生代地层;3.古生代地层;4.中生代花岗岩类;5.古生代花岗岩类;6.古生代超基性岩;7.新生代玄武岩;8.断裂2 岩石学特征沙麦岩体呈北东向展布,呈岩株产出(图1)。
组成岩体的花岗岩以中细粒花岗岩为主。
在沙麦岩体中节理构造,其延展方向与区域构造方向吻合。
岩石呈球形风化明显(图2a),在沙麦岩体中常见有粗粒的花岗岩岩脉侵入到中细粒花岗岩中(图2b)。
岩石表面风化程度弱,从具有层节理和流面的岩石出露情况来看岩体的剥蚀程度较浅。
中细粒花岗岩(图2a):风化面灰白色,新鲜面浅肉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成分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暗色矿物较少。
镜下鉴定(图2c、d),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暗色矿物较少,主要为黑云母。
副矿物为磁铁矿。
石英:它形粒状,无色,正低突起,无解理,大小为0.5mm~4mm,干涉色为I级黄白,含量25%~28%。
斜长石:多呈自形-半自形粒状、板状,1-5mm,无色,见一组解理,正低突起,干涉色为I级灰白,发育有聚片双晶、卡纳复合双晶,偶见环带,含量约为12%~15%。
花岗岩研究一、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根据花岗岩化学成分划分为准铝(metaluminous)、过铝(peraluminous)和过碱性nous)和亚碱性(peralkaline)的成分分类。
由于花岗岩通常具有较高的Si02含量,一般岩浆岩中的拉斑、钙碱性和碱性系列的划分在花岗岩研究中并不经常被采用。
所以花岗岩的系列划分时只用投K2O-SiO2 和ANK-ACNK就可以了。
碱性-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和准铝质-过铝质这些系列的划分,是因为通过大量数据证明,这些划分对岩石成因等方面有一些指示意义。
例如:钙碱性花岗岩石是岛弧岩浆活动产物,碱性和过碱性与板内背景有关,过铝质花岗岩石(ACNK要大于1.1)是沉积岩深熔作用形成,尤其是大陆碰撞时期。
二、花岗岩的成因分类MlSAMlsA(即M、I、S和A型)是目前最常用的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
其英文分别是I(infraerustal或igneous)、s(supraerustal或sedimentary)、A(alkaline,anorogenie 和anhydrous)和M(mantle derived)。
分类依据:花岗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划分,及火成岩、沉积岩、碱性岩和有地幔参与成分的源区。
A型特征及成因A型:岩石学和实验岩石学(Clemensetal.,1986;patino Douce,1997)证据表明,A型花岗岩形成温度高,而且部分A型花岗岩形成压力还很低(即较浅部的中上地壳)。
因此,正常的I或者S型花岗岩经分异作用是形成不了A型花岗岩的。
A型花岗岩都表现出低Sr、Eu和富集Nb、Zr等元素的特点,反映其源区存在斜长石的残留(形成的压力较低),因此它也不可能是慢源岩浆分异而来(在极端情况下,慢源岩浆的强烈结晶分异可能会产生有限的低Sr、Eu的碱性岩石,但此时应与大规模的镁铁质岩石伴生),或来源于镁铁质源岩的部分熔融。
A型花岗岩的最重要之处是,如果浅部地壳能够发生高温部分熔融,显然暗示其深部存在热异常,而这大多只会在拉张情况下出现。
滇西镇康木厂a型花岗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a型花岗岩是滇西乡康木厂村的一种新类型的变质岩,主要由灰绿色的玄武岩母岩经过火成改造而成,其岩石结构精细,入射折射较大。
岩石显微镜下表现出细小纤维状的玄武岩岩石,呈色缤纷,呈受拓撞流动结构,岩质受微量使用也显著。
a型花岗岩的熔性指标为较好的火成岩矿物,成分数据软硅质熔性矿物,轻硅石,铁锆石,钾长石,钙铝矿和辉石组分占绝大多数。
矿物的显微组成的岩石化学成分表明,以硅酸盐为主,相对分析结果表明此岩属超镁铁质花岗岩。
另外,此岩中还含有微量稀土尤其是高氧化物稀土,它们对岩石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氧化物比例会对岩石结构产生巨大的影响。
通过岩石显微镜及电子探针分析表明,a型花岗岩具有块状稳定的岩质形体,岩石颗粒晶体基本玄武岩类似,岩石型性由粗晶和非晶组成,非晶岩粒强度较大,有受流状拓撞构造,岩石型性及粘结力受到微量元素的影响,同时,岩石的密度值依据矿物组合及岩石的拓撑状态也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同的拓撑状态。
总的来说,a型花岗岩是一种经历变质的新型构造,其岩石型性细小结构受到微量元素影响,且其组成矿物构成也受到特殊火成改造,稀土元素贡献面积比例偏大,对不同结构中影响都很大,从而使得这一岩石类型不断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新疆白山地区碰撞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疆白山地区碰撞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新疆白山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弧形碰撞带,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弧形碰撞带花岗岩的特征和形态。
碰撞带花岗岩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岩石,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也显得非常重要,这可以为研究碰撞带构造提供重要的信息。
碰撞带花岗岩的总体成分分析表明,其中钙长石为主要矿物组成,其中钙长石含量高达71.00%,长石含量也达到19.76%,其它成分为乞力马扎罗长石、黑云母、辉长石、闪长石和雪贝石,因此碰撞带花岗岩相当粗壮,又有一定的抗冲击性。
碰撞带花岗岩的元素成分定性显示,SiO2 含量最高,达到60.27%,其次是CaO含量,约为15.05%,另外,碳酸盐类元素的含量也很高,铝离子含量约为7.68%,钠离子含量达到3.96%,磷离子含量为2.62%,这些元素表明碰撞带花岗岩具有较强的耐蚀性。
碰撞带花岗岩的元素成分定量分析表明,碰撞带花岗岩元素组成为钙矽铝组合,钙和硅元素的含量较高,两者的比值为1.24,铝元素的含量为4.4%,此外,还有其他重要的元素包括镁、锰、钾、钠、铁、铬和钡等,镁、锰、钾、钠、铁、铬和钡等元素的含量比较低,在总量中占比较小。
碰撞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混合物是一种偏长石型成分,在碰撞带花岗岩中钙比硅偏高,铝比较低,是研究钙矽铝类岩石组合的重要材料。
在此基础上,周沿以碰撞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进行花岗岩的成因、构造演化和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碰撞带的演化过程。
综上所述,新疆白山地区碰撞带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总体成分和元素成分等丰富多样,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更好地理解碰撞带构造形成和演化的规律。
新疆地区碱性花岗岩类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碱性花岗岩类有用元素进行相关研究与分析。
通过先进的仪器对波孜果尔碱性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岩石成因与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花岗岩类岩石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为:三类岩石均表现出低钾过碱性的特点,为具中等SiO2含量的花岗岩类。
三类岩石为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且可能是同一期次岩浆活动中形成的。
推测岩浆分异演化顺序是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
稀土总量较高,以轻稀土较富集及重稀土亏损为特征。
具有明显Eu 异常的”V”型模式曲线。
Eu负异常,微弱的Ce 负异常。
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Cs、Th、U,贫Sr、Ba,其Rb/Sr、Rb/Ba 比值较高。
Nb、Ta、Zr、Hf 等高场强元素含量较高。
标签:新疆花岗岩类元素地球化学岩石研究1引言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野外样品采集,结合实验室优越的电子设备条件,在专家的指导下,选择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作为研究对象。
现有资料显示,地质工作者对拜城地区的区域地质普查工作在日益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拜城波孜果尔地区的地质工作还有待详尽。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碱性岩的重要进展之一是认识到碱性岩与富碱岩类常常具有空间上紧密共生、形成时间相近、呈带状展布的特点,由此提出富碱岩带概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2009年5月开始开展的“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铌、钽矿地质详查”工作。
对波孜果尔铌钽矿矿床地质、矿体地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赋存铌、钽矿的碱性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较少。
2碱性花岗岩类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挑选出特征性岩石样品24个,包括石英二长闪长岩5个,花岗闪长岩3个,石英二长岩16个。
粉碎至200目。
主量元素是在本单位地质分析测试研究中心测试分析,全分析(12 项),仪器型号:飞利浦PW2404X 射线荧光光谱仪。
八达岭花岗杂岩的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八达岭花岗杂岩位于八达岭地区,由121个侵入体组成,划分为8个超单元,岩性上从基性岩到酸性岩(包括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二长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等)。
八达岭花岗岩也是国内最早报道有埃达克岩的岩体之一,通过作者的初步研究发现八达岭花岗杂岩具有不同时代四种类型的花岗岩(高Sr低Yb的埃达克型、低Sr高Yb的浙闽型、极度贫Sr高Yb的南岭型和高Sr高Yb的广西型),这具有了让我们进行对比研究的前提,因此本文将八达岭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1.本文首次从八达岭花岗岩中识别出印支晚期的花岗岩(203 Ma、202 Ma、198 Ma)。
本文将其从八达岭花岗杂岩中解体出来,命名为花塔岩体。
该岩体出露在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北。
花塔岩体十分特殊,是一类在自然界出露较少的高温花岗岩类。
2.对八达岭花岗岩做了 17件锆石U-Pb年龄分析和60件地球化学分析,从大量的资料中,本文对八达岭花岗岩重新进行了分类,讨论了它们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3.八达岭花岗岩包括了三类花岗岩,时代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埃达克型的二长花岗岩(146~130Ma),浙闽型的花岗岩(150~143Ma,133~130Ma)和南岭型花岗岩(157~140Ma,128Ma)。
4.八达岭地区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反映了地质过程中地壳厚度发生的变化:在203~198Ma期间,八达岭地区地壳厚度正常,出现的花岗岩以广西型为主。
在157~140Ma期间,地壳厚度较薄或正常。
144~140Ma期间,八达岭地区出现埃达克型、浙闽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可能反映了地壳厚度发生了变化,地壳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开始加厚了。
140~130Ma期间,以埃达克型花岗岩为主,说明八达岭地区处于加厚地壳背景,为中国东部高原的一部分。
133~130Ma期间,有埃达克型和浙闽型花岗岩出露,说明在这个年龄时段地壳开始垮塌了。
I 内蒙古固阳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摘要 研究内蒙古固阳县二叠纪侵入的花岗岩的化学组成,包含其成分的来源、含量、分布、种类及化学变化。 岩石地球化学是近代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各类岩岩石中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用于探讨岩石源区、岩石成因、岩石演化和岩石产出的构造环境等方面基础理论问题。 本区岩浆活动从色尔腾山期到燕山期均有,以侵入活动为主,喷发活动主要集中于中元古代白云鄂博期,为一套中酸性—基性火山岩建造,另外还广泛发育一套钾玄岩。侵入岩类型齐全,分布广,侵入于白云鄂博群中,接触带普遍混合岩化,该区出露的岩浆岩,按成分可分为超基性岩、碱性基性岩类和酸性岩类。 火成碳酸岩的最大岩体为赋矿白云石碳酸岩体,其次为侵入的碳酸岩墙。酸性岩类包括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花岗岩、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及酸性岩脉;而黑云母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主要呈岩基状侵位。将本区闪长质一花岗质岩石侵位时代归为泥盆纪、二叠纪、三叠纪以及侏罗纪等多期次。
关键词:内蒙古;固阳县;二叠纪;岩石地球化学 II
Inner Mongolia Guyang County granite rock geochemistry
Abstract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ner Mongolia County of Guyang Permian intrusive granite, contains the source, content, distribution, types and chemical changes. Rock geochemistry is a cross subject of modern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Research on various types of rock in the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for the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s of rock source area, rock genesis, evolution of rock and rock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The magmatic activity of this area from the SERTENGSHAN period to Yanshan period are mainly intrusive activities, volcanic activity, mainly in the Mesoproterozoic Baiyunebo period, built as a set of acid - base volcano rock, also widely developed a set of shoshonite. Intrusive rock types, wide distribution, invasion to Baiyunebo group, contact with widespread migmatization, the area exposed magmatic rocks, components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ultramafic rocks, mafic alkaline and acidic rocks. The largest igneous rock in carbonate rocks for ore-bearing dolomite carbonatites, followed by the carbonatite dyke intrusion. Acidic rocks including coarse grained biotite granite, hornblende biotite granite, fine grained biotite granite and acidic dikes; and biotite granite and granite batholith two mainly in the form of emplacement. The dioritic a granitic rock emplacement age of Devonian, Permian, Triassic to Jurassic period. etc. Key words:Inner Mongolia; Guyang County; Permian; rock geochemistry ; I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 绪论..........................................................................................................................................................1 1.1 选题依据及前人研究基础..........................................................................................................1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 1.3 国内花岗岩研究新进展...............................................................................................................1 1.4 花岗岩研究的新趋向..................................................................................................................1 1.4.1 “动力学” 研究与基础地质..........................................................................................2 1.4.2 岩石地球化学................................................................................................................2 1.5 完成的工作量..............................................................................................................................2 2 区域地质背景..........................................................................................................................................3 2.1 区域地质概况..............................................................................................................................3 2.2 花岗岩种类及构造特征..............................................................................................................3 3花岗岩形成及其大地构造环境.................................................................................................................5 3.1花岗岩与大地构造的成因联系.....................................................................................................5 3.2花岗岩的构造成因分类.................................................................................................................6 3.3花岗岩的物质成分演化趋势.........................................................................................................7 4 研究区花岗岩岩石特征..........................................................................................................................8 4.1 花岗岩样本采集地点..................................................................................................................8 4.2 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分析..........................................................................................................9 4.2.1镜下鉴定.............................................................................................................................9 4.2.2 镜下鉴定分析..................................................................................................................16 结论..............................................................................................................................................................17 致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