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doc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

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

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 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

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

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能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

七、教学用具:

多媒体、表格等

八、教学过程

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教学

导入

由荧光猪的图片导入,提问:猪为什么会发光

进一步引导:基因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遗传信

息的转录思考: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

二、遗传信

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息的翻译

教师指出:在 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

物质── RNA充当信使。

探究一: RNA为什么可以充当媒介的呢

RNA适于做 DNA的信使的原因:

也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也能携带遗传信息。

2.RNA一般为单链,比 DNA短,能通过核孔,

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中。

活动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有中间

物质传递信息。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问题,并填写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课文,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小组讨

论,以小组发言。

学生思考,回答。

意图

设计新情景,引入

新内容的学习。

通过阅读课文,进

一步提高学生自学

能力。

教师导学,进一步

掌握知识要点。

并利用教材中的图

解,引导学生通过

观察、思考、归纳

获得知识。

教师导学,帮助学

生掌握知识要点。

两种核酸( DNA和 RNA)在化学元素、基本单

位、化学组成、结构和分布等方面的区别( 1)、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学生跟随教师讲

解,理解翻译的过

程。

利用图解,引导学

生通过观察、思

考、归纳获得知

识。

DNA RNA

组成元素

基本单位

碱基

结构

分布

分子大小

另外,教师补充: RNA的在细胞中有三种:mRNA(信使 RNA),tRNA(转运 RNA),rRNA(核糖体 RNA)。

探究二 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

观看动画,阅读教材63 页,回答以下问题:

1、概述转录的过程

2、转录的单位是什么

3、 DNA的两条链都能转录吗

4、 DNA链完全解开吗

5、在转录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有什么特殊情况

转录:图示 P63 图 4-4 以 DNA为模板转录 RNA的

图解。利用动画:显示转录过程。

探究三、m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

的呢

思考: mRNA的 4 种碱基如何决定20 种氨基酸

提出:mRNA上每 3 个相邻的碱基决定 1 个氨基酸。

小结: 64 种密码: 61 个编码控制 20 种氨基酸合

成,另外 3 个(UAG、UAA、UGA)不编码任何氨基

酸,而是合成蛋白质的终止信号又称终止密码。

继续设疑:是谁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

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的————引

出 tRNA

课件显示: tRNA的结构示意图,特别注意反密码

子的种类和读取的方向(61 种,从携带氨基酸

的那一端开始读取)

再多媒体展示:翻译的演示动画, 了解翻译的过

程,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A.翻译的场所在哪里

B.翻译的起始位点是哪里

D.肽链是如何形成的

E.如何在短时间内由一条 mRNA合成许多条相

同的蛋白质

教师结合演示动画,重点分部讲述翻译的过程,

并总结翻译的实质:将 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为

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

九、课堂小结:

基因的表达过程可概括为:

转录翻译

DNA(基因 )mRNA蛋白质

十、板书设计:

一、转录:

1、概念:

2、场所:模板

原料

3、条件:能量

4、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过程:

6、结果:

7、特点:

二.翻译

1、概念:

2、场所:

模板:

原料:

3、条件:能量:

酶:

运载工具:

4、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5、过程:

6、结果:

7、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三、中心法则

十一、教学反思

基因工程的应用和蛋白质工程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课 题】专题一——基因工程——第 1.3 基因工程的应用第 1。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 3.认
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4.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 5.简述蛋白质
工程的原理。 6.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
一、知识预习: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
(如




等),以及

利用植物生产
等方面。
2、目前防治作物虫害的发展趋势是从某些生物中分离出
,将其导

中,使其具有
。用于杀虫的基因主要是



等。
3、引起植物生病的微生物称为
,主要有


等。抗病转基因植物所采用的基因,使用最多的是

;抗真菌转基因植物中可使用的基因有


4、目前科学家利用一些可以调节
的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抗盐碱和
能力;将鱼的
导入烟草和番茄,提高其耐寒能力;将
导入
作物,使作物抗除草剂。
5、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生物中的
的含量、延长贮存时间、改变花色等,
从而提高作物品质。
6、动物基因工程可用于




7、基因工程药物包括




等。
8、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手段是
,这种方法是把
导入病人体
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
的目的,可分为

两条途径。
9、基因工程的实质是将一种生物的
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使后者产生本不能
产生的
,进而表现出
。其缺点是在原则上只能生产
,而天然蛋白质的
符合
的需要,
却不一定完全符合
的需要。
10、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
及其与
的关系作为基
础,通过

,对
进行改造,或制造
,以满足
的需求。
11、蛋白质工程的途径是:预测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
→推测应有的
→找到相对应的

12、蛋白质工程具有
的前景,但

-1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案(苏教版 )

4.3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 (2)DNA与RNA的异同。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5)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四、板书设计: 一、转录 a.场所:细胞核 b.过程;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c.目的:传递遗传信息。 二、翻译 a.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 b.过程: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c.目的:传递遗传信息 三、中心法则 四、教学过程: 导言 1.什么是基因? 2.基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3.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媒介是什么? 学生大胆地回答:(略) 教师给予鼓励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位于细胞核中,而蛋白质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此过程需要信使RNA作为媒介,那么信使RNA怎样完成任务呢? 学生活动: (1)阅读教材P14。 (2)观察基因表达的多媒体课件。 讨论提纲: (1)基因表达整个过程分几个阶段?分别叫什么? (2)转录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 (3)翻译的场所、过程和目的是什么? 教师指导: a.整个过程是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的。 b.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过程。 c.翻译是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过程。 学生回答:(略) 教师鼓励

教师精讲: 1.转录中模板DNA链的碱基是A、G、C、T是如何与信使RNA中碱基A、G、C、U互补配对呢? (1)请学生答出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2)板书DNA的一条链,显示信使RNA的形成过程;即: 从形成过程可看出,是mRNA中的U碱基与DNA分子中的A碱基进行配对。 (3)通过转录,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就传递给了信使RNA。 2.翻译过程中mRNA上的碱基是如何决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的? (1)请学生先答出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以及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即:一般有20种;蛋白质多样性是由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决定的。 (2)思考:氨基酸有20种,而信使RNA只有四种碱基(A、C、C、U),如何决定20种氨基酸呢? 逻辑推理: 一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4种,41=4,不行; 两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16种,42=16,不行; 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只能决定64种,43=64,足够有余。 教师简介密码子的发现过程: 1961年英国的克里克和同事用实验证明一个氨基酸是由信使RN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决定的。美国年轻的生物化学家尼伦伯格和同事用人工合成方式,首先阐明了遗传密码的第一个字---UUU,即决定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1967年科学家已将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全部破译。投影显示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表并解说。 (3)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到达核糖体并按一定排列顺序形成蛋白质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5~16并回答:需要一种搬运工具搬运--即另一种RNA(转运RNA,即tRNA)。 教师出示转运RNA模型图并讲解:转运RNA种类很多,但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1种氨基酸。这是因为在转运RNA的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另一端有3个碱基,能专一性地与信使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例如:信使RNA上的三个碱基AAA就是一个密码,转运RNA中转运赖氨酸的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UUU,只有它才能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由于核糖体中的信使RNA中有许多密码子,每个密码子与转运特定氨基酸的转运RNA能够碱基配对,这样它才能对号入座。也就是说一种转运RNA在哪个位置上对号人座是靠转运RNA的三个碱基去识别。而位置则是信使RNA按遗传信息预先定了的(如下图) 突出强调: a.信使RNA的遗传信息即碱基排列顺序是由DNA决定的。 b.转运RNA携带的氨基酸(如赖氨酸、丙氨酸)能在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的哪一个位置上是由信使RNA决定的,归根到底是由DNA的特定片段(基因)决定的,由于DNA分子的多样性,就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图版必修二。讲述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的表达”。本节是从本质上阐述生命现象的理论,是分子遗传学的核心。本节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材前后联系 “基因的表达”这部分内容,(1)从物质上看,讨论的是生命特有的两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现象中的关系。学习过程需要生物学第一模块《分子与细胞》的知识作为基础,其中密切相关的内容有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中关于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等。(2)从结构上看,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在细胞基本结构的不同区域中完成的,因此,还需要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作为基础。(3)从功能上看,细胞代谢过程都是性状的体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从这一点上说,本节内容有有助于对生命最基本特征的理解,这涉及第一模块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中,关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及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中有关细胞增殖、分化等内容。 另外,本节教材与生物学第三模块《稳态和环境》的学习也有密切的联系。因为生命许多特有的调节活动都是基因——酶——性状或基因——蛋白质——性状的具体体现。 就本册而言本节有利于从本质上理解染色体变异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对第二单元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本质作进一步理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三、教学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 40 学分:2.5 理论学时: 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 术课程代码:B7700005先开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 学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执笔人:朱新 产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是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晶体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是融合了生物信息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由于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学科的边缘性,所以本课程在介绍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基本基本技术和原理的同时,兼顾学科发展动向,讲授基因组与蛋白组学中的热点和最新进展,旨在使学生了解现代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理论的新进展并为相关学科提供知识和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上的应用及典型研究实例,熟悉从事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的重要方法和途

径。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思维方式、启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善于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科研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蛋白质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篇基因组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第一节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基因组学发展的历程; 第三节基因组学的分子基础; 第四节基因组学的应用前景。 本章重点: 1. 基因组学的概念及主要任务; 2. 基因组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 1.基因组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基因组学与生物的遗传改良、人类健康及生物进化。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基因组学的应用发展。 第二章人类基因组计划(1学时)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诞生; 第二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竞赛;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测序存在的缺口; 第四节人类基因组中的非编码成分;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的概观; 第六节人类基因组多样性计划。 本章重点: 1.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 2. 人类基因组多样性。 本章难点: 人类基因组序列的诠释。 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和讨论 思考题: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题名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的合成 三维目标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2.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异同 重点目 标 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难点目标遗传信息的的转录过程 导入示标 播放2分钟《侏罗纪公园》电影。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目标三导学做思一:思考1: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 1、细胞中的两种核酸的比较 DNA RNA 组成元素C、H、O、N、P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 化学组成 一分子磷酸 脱氧核糖 A、T、C、G 一分子磷酸 核糖 A、U、C、G 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一般单链结构 功能 编码复制遗传信息,控 制蛋白质合成 传递遗传信息,并通过蛋白质表 达出来 分布 细胞核的染色体,线粒 体,叶绿体 细胞质的核糖体 2、RNA的在细胞中有三种(观察图4-3) 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rRNA(核糖体RNA) (1)信使RNA(mRNA):单链结构,由DNA转录而来,其碱基序列包含遗传信息,因将DNA中遗传信息转录下来故名。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

(2)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头端特定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尾端连接特定的氨基酸,在蛋白质合成中运输氨基酸,所以叫做转运RNA。 (3)核糖体RNA(rRNA):与核糖体结合,是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做思二:思考2:DNA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给mRNA的呢? 3、转录: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解。 (1)定义:转录是在内进行的,是以DNA双链中的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过程。(2)过程:(分4步) ①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②游离的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结合。 ③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mRNA分子上。此处用到RNA聚合酶。 ④合成的mRNA从上释放。而后DNA双链恢复。 (3)小结: 复制、转录过程比较 复制转录 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 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中场所 主要在细胞核,少部分在线 粒体和叶绿体 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 模板DNA的两条链DNA中的链 条件特定的酶和ATP 过程DNA解旋,以两条链为模板,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 两条子链,子链与对应模板 链螺旋化 DNA解旋,以一条链为模板,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 mRNA(单链),进入细胞质与 核糖体结合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全保 留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通过校园网进入数据库例如维普期刊数据库、CNKI、超星电子图书等。完成 A、任选一题,检索相关资料,截取检索过程图片,做成一个ppt文件(50分)。 B、写综述形式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格式,字数不限,正文字体小四),做成word文件(50分)。要求:按照自己的思路组织成文件,严禁抄袭。 写明班级学号,打印纸质版交给老师。 1、对检索课题“磷酸对草莓生长和开花的影响”检索中文信息。提示:磷酸的化学物质名称是“Phosphonic acid ”普通商业名称是“ethephon”, 2、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 3、红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4、HPLC法测定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中L-谷氨酰胺的释放度 姓名:朱艳红 班级: 11生科师范 学号: 11223074 学科教师:张来军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的影响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11生科师范2班朱艳红 11223074 摘要 20世纪末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相继产生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迅速发展,对药学科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在简介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核心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新药研发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研发 The impact of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drug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Genomics and proteomics had emerged one after the other. Driven by Soaring development of the omits,pharmaceutical industry presents a new vision,all human life faces a promising future. On the basis of proteomics Introduction to basic concepts, core technology, reviewed the genomics and proteomics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new drugs. Keywords:Genomics; proteomics; drug development

高中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第3节蛋白质工程学案3

第三节蛋白质工程 1.简述蛋白质工程。 2.蛋白质的分子设计。(难点) 3.蛋白质工程的应用。(重点) 1.蛋白质工程 (1)依据:蛋白质的精细结构和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 (2)改造对象: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蛋白质的DNA编码序列或直接对蛋白质进行有目的的改造。 (3)产物: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具有优良特性的蛋白质分子,也就是产生新的蛋白质。 (4)本质:改造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结构。 2.蛋白质的分子设计 (1)小范围改造 对已知结构的蛋白质进行少数氨基酸的替换。 (2)蛋白质拼接组装 对不同来源的蛋白质进行拼接组装。 (3)蛋白质从头设计 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出发,设计制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蛋白质。 3.蛋白质工程的基础 蛋白质工程的基础是基因工程。所以蛋白质工程又叫第二代基因工程。 [合作探讨] 蛋白质分子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基本流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探讨1:构建新的蛋白质模型是分子设计的关键环节,你认为构建蛋白质模型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构建蛋白质模型的依据是控制这种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探讨2:通过DNA合成形成的新基因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表达? 提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等受体细胞中,新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指导合成新的蛋白质。 探讨3:有的学者认为,蛋白质工程本身也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有力工具。你是怎么看待的? 提示:这些学者认识恰当,蛋白质结构直接影响其功能活性,要想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工程就是有力工具,利用这种工具可以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探究功能的改变而做出相应的科学结论。 [思维升华] 1.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2.蛋白质工程的目标 是根据人们对蛋白质功能的特定需求,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子设计。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要对蛋白质的结构进行设计改造,最终还必须通过改造基因来完成。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 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 1.下列关于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流程中正确的是( ) ①蛋白质分子结构设计②DNA合成③预期蛋白质功能④根据氨基酸序列推出脱氧核苷酸序列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doc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学习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类,以及它与DNA 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3)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三、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各种对比表及flash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质的合成是根据这张蓝图用蛋白质构建起来的。要解决 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研究“基因的表达” O l)\A上的基 因表达出来,表现恐 一、遗传提出问题: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龙的特性。信息的转问题情境:基因(DNA)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 录合成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的,在细胞核的基因如 何控制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呢? 教师指出:在DNA和蛋白质之间,有一种中间物学生思考: 质能够作为传达DNA信息的信使,科学家发现此有中间物质 物质就是RNAo 问题情境:RNA又是如何解读DNA的信息呢? 解决问题的途径: 传递信息。 1.看图并列表比较:两种核酸(DNA和RNA)在看图表分析 化学元素、基本单位、化学组成、结构、功能和比较核糖与 分布等方面的区别脱氧核糖的 2.看图了解:三种RNA的结构及功能。区别,DNA 3.图示P63图4-4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图与RNA的区 解。利用视频:显示转录过程。讲解DNA-mRNA别,通过图 的转录过程。形和CAI课讲述: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昔酸与供转录用件的演示,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XA聚合认识遗传信 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niRNA分子。息的转录过 设问:DNA的碱基与RNA的碱基如何互补配对? (强调A-U)转录与复制过程有何异同? 小结: 程。 场所:细胞核;模板:DNA解旋,以其中一条学生思考 链为模板; 原料:4种核糖核昔酸(A、U、C、G);条件:ATP、酶(RNA聚合酶);完成小结。 目 通过问题 的步步深 入,学生推 理分析,形 成结论。 结合图解、 讲述、CAI 课件,认识 转录的过 程。 巩固知识。

高中生物知识点题库 蛋白质工程与基因工程的区别GZSW150

1.限制酶可辨识并切割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下图为四种限制酶BamHⅠ、EcosR Ⅰ、HindⅢ及BglⅡ的辨识序列及每一种限制酶的特定切割部位。 其中哪两种限制酶切割出来的DNA片段末端可以互补结合,其末端互补序列是() A.BamHⅠ和EcoRⅠ;末端互补序列:—AA TT— B.BamHⅠ和HindRⅢ;末端互补序列:—GA TC— C.BamHⅠ和BglⅡ;末端互补序列:—GATC— D.EcoRⅠ和HindⅢ;末端互补序列:—AATT— 答案:C 解析:BamHⅠ和BglⅡ切出的黏性末端碱基能互补配对,互补序列都含有—GA TC—。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2.基因工程生产人体糖蛋白时,自然状况下的大肠杆菌不宜作为受体细胞,因为它缺少()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需氧呼吸所需酶C.高尔基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答案:A 解析:糖蛋白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3.ω-3脂肪酸是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它对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糖尿病等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科学家从一种线虫中提取出相应基因,然后将该基因导入猪胚胎干细胞,以期得到富含ω-3脂肪酸的转基因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线虫中提取目的基因需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此酶作用于氢键 B.构建重组DNA时,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只能是胚胎干细胞 C.将含ω-3脂肪酸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后,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导入成功的受体细胞 D.培育转基因猪需利用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核移植技术 答案:C 解析:限制性内切酶不是作用于氢键,而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受体细胞可以是胚胎干细胞,也可以是受精卵。培育转基因猪未涉及核移植技术。 题干评注: 问题评注: 4.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顺序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②若想通过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生产紫草素,需由愈伤组织分化为植物体 ③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可进行基因诊断 ④限制酶基因只存在于微生物体内,通常用鸟枪法来获得 ⑤质粒的复制既能在自身细胞中完成,也能在宿主细胞内完成 A.①②⑤ 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时,可通过蛋白质中氨基酸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完整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学习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中间物质──RNA的基本单位、化学组成和种 类,以及它与DNA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分布等方面的异同; (2)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3)比较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4)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5)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教学重难点: (1)理解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3)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三、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各种对比表及flash动画 演示,化抽象为具体,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内容抽象复杂,插图多,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学中,在处理主干知识和侧枝内容的关系时,要做到合理分配时间,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注意将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又要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仔细分辨并揣摩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并能将不同的插图内容与教学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插图的处理上,还应分清主次和轻重。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揭示转录与翻译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插图达到形象和直观的教学效果,还应配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作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文字信息与图形信息结合起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一、知识归纳 1.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名称作用参与的生理过程应用限制性核酸内切 酶 切割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工程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基因工程 DNA聚合酶在脱氧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脱氧 酸 DNA复制 RNA聚合酶在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核糖核苷 酸 转录 解旋酶使碱基间氢键断裂DNA复制及转录 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逆转录及基因工程 特别注意: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多数来自原核生物;作用特点:主要切割外源DNA,对自身的DNA不起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作用结果:形成DNA片断末端。 (2)各种酶都具有专一性,特别是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碱基之间切开。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获取目的基因 ①基因文库:是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通过 克隆而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②基因组文库: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就叫做基因组文库。 ③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就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PCR技术与DNA复制的比较 比较项目PCR技术DNA复制 相 同 点 原理DNA双链复制((碱基互补配对)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条件模板、ATP、酶等 不 同 解旋方式DNA在高温下变性解旋解旋酶催化 场所体外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

点 酶 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 酶) 细胞内含有的DNA聚合酶结果 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DNA 片段 形成整个DNA分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 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③构建方法 生物 种类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常用 方法 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Ca2+处理法受体 细胞 体细胞受精卵原核细胞 转化 过程 将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 的TDNA上→农杆菌→导 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受体细 胞的DNA→表达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 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 →显微注射→受精卵发育→ 获得具有新性状的动物 Ca2+处理细胞→感受态 细胞→重组表达载体与感受 态细胞混合→感受态细胞吸 收DNA分子特别注意:受体细胞中常用植物受精卵或体细胞(经组织培养)、动物受精卵(一般不用体细胞)、微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但要合成糖蛋白、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则必 需用真核生物酵母菌──需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一般不用支原体,原因是它营 寄生生活;一定不能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是它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不能合成 蛋白质。

基因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

问: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答: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生物科学进入了人类后基因组时代,即大规模开展基因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以功能基因组学为代表的后基因组时代主要为利用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 基因组研究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以全基因组测序为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struc tural genomics和以基因功能鉴定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代表基因组分析的早期阶段,以建立生物体高分辨率遗传、物理和转录图谱为主。功能基因组学代表基因分析的新阶段,是利用结构基因组学提供的信息系统地研究基因功能,它以高通量、大规模实验方法以及统计与计算机分析为特征。 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又往往被称为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它利用结构基因组所提供的信息和产物,发展和应用新的实验手段,通过在基因组或系统水平上全面分析基因的功能,使得生物学研究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转向多个基因或蛋白质同时进行系统的研究。这是在基因组静态的碱基序列弄清楚之后转入基因组动态的生物学功能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基因功能发现、基因表达分析及突变检测。 基因的功能包括:生物学功能,如作为蛋白质激酶对特异蛋白质进行磷酸化修饰;细胞学功能,如参与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递途径;发育上功能,如参与形态建成等采用的手段包括经典的减法杂交,差示筛选,cDNA代表差异分析以及mRNA差异显示等,但这些技术不能对基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包括基因表达的系统分析,cDNA微阵列,DNA芯片等。鉴定基因功能最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基因表达被阻断或增加后在细胞和整体水平所产生的表型变异,因此需要建立模式生物体。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

. 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一、知识归纳分子相关的酶1.与DNA作用参与的生理过程应用名称基因工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基因工程DNA连接酶DNA片段连接两个DNA复制在脱氧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脱氧酸DNA聚合酶转录RNA聚合酶在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核糖核苷酸 DNA 解旋酶复制及转录使碱基间氢键断裂 逆转录及基因工程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特别注意:,DNA(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多数来自原核生物;作用特点:主要切割外源不起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作用结果:形成DNA片断末端。对自身的DNA)各种酶都具有专一性,特别是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2 的碱基之间切开。.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2 (1)获取目的基因 ①基因文库:是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通过克隆而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②基因组文库: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就叫做基因组文库。 ③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就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PCR技术与DNA复制的比较 比较项目PCR技术DNA复制 原理DNA双链复制((碱基互补配对)相原料同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点条件模板、ATP、酶等 解旋方式解旋酶催化DNA在高温下变性解旋不主要在细胞核内场所体外复制同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细胞内含有的酶DNA聚合酶点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DNA片段形成整个DNA分子结果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③构建方法 资料Word .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案例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2《遗传和进化》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案例 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陈慧荣邮编:225700 一.【背景】 【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地点】兴化市第一中学 【年段】高一 【时间】 2010年5月 二.【设计意图】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有非常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案例中多处创设特有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回答,以便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采用大量的问题,步步设置疑问,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设计目的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物学中的分子遗传学部分,对高中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由于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在教学时,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现代教学方法,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将转录和翻译两个动态大的过程联系起来,看做一个整体,共同组成了基因的表达过程,让学生明白在生物体内,在生命科学中,生物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组成一个有机体的整体的观点。 三.【内容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主要叙述了基因的两大功能之一——遗传信息的表达,是紧接着DNA分子的复制的内容,同时对后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比如基因突变,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等。 2.教学重点、难点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转录和翻译既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因为该部分内容在生物学中承前启后,既联系了前面的DNA的复制,又导出了基因突变的知识,并且这一部分知识非常抽象,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很难处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学习的遗传物质的复制,为这一节的学习打好了基础,并且学生在知道了遗传物质的一个功能之后,对它的另一个功能有着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这一部分知识抽象,以学生现在的认知水平不容易深刻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困难。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讲解学习

“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知识归纳及试题例析一、知识归纳 名称作用参与的生理过程应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工程 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基因工程 DNA聚合酶在脱氧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脱氧酸DNA复制 RNA聚合酶在核苷酸链上添加单个核糖核苷酸转录 解旋酶使碱基间氢键断裂DNA复制及转录 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逆转录及基因工程特别注意: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来源:多数来自原核生物;作用特点:主要切割外源DNA,对自身的DNA不起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作用结果:形成DNA片断末端。 (2)各种酶都具有专一性,特别是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碱基之间切开。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获取目的基因 ①基因文库:是将含有某种生物不同基因的许多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通过克 隆而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不同基因。 ②基因组文库:基因文库中含有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就叫做基因组文库。 ③部分基因文库:含有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就叫做部分基因文库,如cDNA文库。 比较项目PCR技术DNA复制 相 同 点 原理DNA双链复制((碱基互补配对) 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条件模板、ATP、酶等 不 同 点 解旋方式DNA在高温下变性解旋解旋酶催化 场所体外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 酶热稳定的DNA聚合酶(Taq酶)细胞内含有的DNA聚合酶 结果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DNA片段形成整个DNA分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 ①构建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 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②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等。 ③构建方法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教案浙科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 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教案浙科必修2 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知识内容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DNA的功能 a a DNA与RNA的异同 b b 转录、翻译的概念和过程 b b 遗传密码、中心法则 b b 基因的概念 b b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 b 课时要求 1.比较DNA与RNA的异同。 2.概述转录的过程和特点。 3.概述遗传信息 翻译的过程和特点。4.说明遗传密码并能熟练查阅密码子表。5.说明中 心法则,概述基因概念。 美国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科学家们利用一只困在琥珀中的、曾吸食过恐龙血的蚊子体内的恐龙DNA制造出了大量的恐龙,并建立了一个恐龙的“侏罗纪公园”。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性状是由蛋白质体现的,基因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所以,我们推测基因应该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基因是怎样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一、DNA的功能、转录 1.DNA的功能 (1)携带遗传信息:以自身为模板,半保留地进行复制,保持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2)表达遗传信息:根据DNA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2.DNA与RNA的比较

种类DNA RNA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戊糖脱氧核糖核糖 特有碱基T U 共有碱基A、G、C 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多呈单链结构 真核生物中的分布主要在细胞核中,少量在线粒 体、叶绿体中 主要在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 体、核糖体中,少量在细胞核中 3.遗传信息的转录 (1)概念:是指遗传信息由DNA传递到RNA上的过程,转录的结果是形成RNA。 (2)过程 第1步:DNA双链解开,DNA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 第2步:游离的核糖核苷酸随机地与DNA链上的碱基碰撞,当核糖核苷酸与DNA的碱基互补时,两者以氢键结合。 第3步: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结合的核糖核苷酸连接到正在合成的RNA分子上。 第4步:合成的RNA从DNA链上释放,DNA双链恢复。 (3)三种转录产物及其功能 ①mRNA:传达DNA上的遗传信息。 ②tRNA:把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上。 ③rRNA: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特别提醒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的RNA产物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转移到细胞质中用于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教案1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中心法则”的概念及发展。 (2)DNA与RNA的异同。 (3)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4)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5)遗传信息和“密码子”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说。 (2)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2)认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中心法则的理解与体会。 难点: (1)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积极思维”,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讨论来理解遗传密码的破译。 2.合理组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 3.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 四、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1)仔细阅读教材,了解各个知识点间的内在关系,能简洁、清晰地概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收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相应素材,去感知基因表达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 (1)将本节知识及时进行归纳、粊和总结。

(2)将教材中的图片制作成课件或动画,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3)收集学生感受的到或亲历的遗传现象生活实例,分析其本质原因,突破“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听说过“马无夜草不肥”吗?减肥瘦身的人晚上节食效果好,这些都与生物体内的一种促进脂肪堆积的蛋白质BMALI有关,这种蛋白质的量在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2 点含量较高,而白天很少。 教师:DNA分子是怎样控制遗传性状的呢?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认为,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那么,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师: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表现。基因是怎样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呢?就是这节课所要学的内容。(课件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从基因到蛋白质 阅读课本P68-P72边做边学相关内容,并结合图4-10、图4-12和图4-14,思考并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问1〗对基因概念的理解要点是什么? 【讲述】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 A片段。此概念有三个要点: 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②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举例:紫茉莉红花的基因控制红花性状,开红花。狗的直毛有直毛基因控制;人的黑发有黑发基因控制。 ③基因是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单位。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故基因是结构单位。例如: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 〖问2〗基因不同的实质是什么? 【讲述】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人教版第二册《遗 传与进化》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分为2个课时的 内容。 2、教材作用:承上启下。上一章中是对基因本质的探索,得 出了基因的本质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本章节是将 对基因如何表达指导蛋白质合成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下一章 节基因突变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的欲望强烈。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本节教学内容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解释中心法则。 (2) 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基因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四: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认知和区分相关概念: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密码子与反密码子;(尤其是翻译的过程更复杂,一定要让学生理解透彻并熟练掌握。)2、教学难点 (1)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2)计算问题:基因(DNA)碱基、RNA碱基和氨基酸的对应关系,以图解方法解决。 五:说教法: 1、指导学生预习,发挥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完成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表达的教学。 2、创设问题情境。结合教材有关转录和翻译的图解、找学生上讲台来,以游戏的形式用模型展现转录的具体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直观教学。基因的概念是通过对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复习引出并点拨来完成的。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应以mRNA为纽带,把基因的碱基与氨基酸联系起来,让学生最终理解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种类、数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