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溶剂的物化性质表

各类溶剂的物化性质表

各类溶剂的物化性质表
各类溶剂的物化性质表

各类溶剂的物化性质表

溶剂分子量M

沸程

101.3kpa

\℃

凝固点

密度

g/ml

折光指数

n D20

粘度

(20℃)mp

a*s

蒸气压

20℃ kpa

闪点℃

脂肪烃

石油醚82.2 42-62 -150 0.653 1.370 0.46(25

℃)

31.0 <0

200# 132 144-165 <-20 0.743 1.415 0.7 4.0 -2

戊烷72.2 35-38 -130 0.632 1.358 0.45(25

℃)

65 <20

己烷86.2 65-70 -95 0.664 1.372 0.46(25

℃)

20.0 -22

庚烷100.2 94-99 -91 0.684 1.387 0.62(25

℃)

8.5 -4

脂环烃

环己烷84.2 80.5-81.5 6.5 0.778 1.426 0.94 10.4 -17 甲基环己烷98.2 101-103 -126 0.769 1.423 0.68 5.1 -4 乙基环己烷112.2 132 -11.3 0.79 19 四氢化萘132.2 200-209 -31 0.969 1.539 2.2 0.024 74 芳香烃

苯78.1 79.8-80.8 5.5 0.879 1.501 0.65 10.1 -11 甲苯92.1 110-111 -95 0.873 1.499 0.61 2.9 6 二甲苯106.2 137-142 -25 0.874 1.489 0.65 0.9 25 异丙苯120.2 169.3 -96 0.862 1.492 0.73 0.5 46 氯化烃

二氯甲烷84.9 40.2 -96 1.326 1.424 0.44 47.5

三氯甲烷119.4 61.2 -64 1.488 1.445 0.58 21.0

氯乙烷64.5 12.5 -138 0.924 1.379 0.96 133.0 -43 2-氯丙烷78.6 36.2 -117 0.859 1.378 0.29 -36 1,2-二氯乙

99.0 83-84 -36 1.254 1.444 0.74 8.2 13 1,1,1-三氯

乙烷

133.4 74 -32 1.332 1.738 1.1 13.5

1,2-二氯丙

113.0 97.0 -100 1.155 1.442 0.85 5.6 12 三氯乙烯131.4 86.7 -86 1.446 1.477 0.58 7.3

全氯乙烯165.9 121 -23 1.629 1.506 0.88 1.9

醇类

甲醇32.0 64.6 -98 0.791 1.329 0.61 12.8 10

乙醇46.1 78.

-114 0.789 1.361 1.19 5.9 13

丙醇60.1 97.2 -127 0.804 1.386 2.26 1.9

23

溶剂分子量M 101.3kpa

\℃℃g/ml n D20

(20℃)mp

a*s

20℃ kpa

闪点℃

异丙醇60.1 82.4 -88 0.786 1.377 2.20 4.2 13 丁醇74.1 117.7 -80 0.810 1.399 3.00 0.67 35 异丁醇74.1 107.7 -108 0.802 1.396 3.76 1.2 28 2-乙基丁醇102.2 149.5 -15 0.833 1.421 5.6 0.16 58 环己醇100.2 160.8 20 0.949 1.456 62.5 0.06 67 甲基环己醇114.2 160-195 -38 0.925 1.465 62.5 0.06 67 苯甲醇108.1 205.2 -15 1.043 1.539 0.61 0.002 96

甲基苯甲醇122.2 -200-205 21.5 1.008 0.959-1.5

25

11.2 0.003 90

双丙酮醇116.2 168 -56 0.946 1.424 3.6 0.10 67 酮类

丙酮58.1 56.2 -95 0.791 1.359 0.33 24.1 -19 甲乙酮72.1 79.6 -86 0.805 1.379 0.40 0.1 -14 甲基丁基酮100.2 127.2 -57 0.808 1.403 0.63 1.3 23 二乙酮86.1 100-102 -41 0.814 1.391 0.47 1.3 4 环己酮98.1 153-156 -26 0.946 1.451 2.2 0.35 43 异佛尔酮138.2 210-216 -8 0.920 1.477 2.6 0.04 85 酯类

甲酸异丁酯74.1 97.5 -96 0.875 1.386 0.67 4.4

醋酸甲酯88.1 55-57 -98 0.932 1.362 0.37 22.6 -13 醋酸乙酯102.1 76-77 -84 0.900 1.372 0.45 10.3 -5 醋酸丁酯116.2 124-128 -77.9 0.880 1.394 0.74 1.11 23 醋酸异丁酯116.2 114-118 -99 0.871 1.390 0.69 1.8 19 碳酸乙烯酯88.1 246.7 36.4 1.332 1.415 1.68 0.001 145 碳酸丙烯酯102.1 243.4 -54 1.205 1.422 2.76 0.004 130 丁内酯86.1 204 -42 1.124 4.436 2.0 0.09 98 醋酸丙酯102.1 101-102 -92 0.888 1.385 0.59 3.1 10 醋酸戊酯130.2 146-149 -100 0.876 1.403 0.92 0.6 40 醇醚类

乙二醇单甲

76.1 124.5 -85 0.966 1.402 1.98 0.83 38 乙二醇单乙

90.1 134-137 <-80 0.930 1.408 2.08 0.5 43

乙二醇单丙醚104.2

149.5-15

3.5

-90 0.911 1.414 2.42 0.13 49

二乙二醇甲

120.2 194.2 -85 1.021 1.424 4.0 0.03 90 二乙二醇乙

162.2 224-234 -68 0.956 1.431 5.85 0.01 105 醚类

溶剂分子量M 101.3kpa

\℃℃g/ml n D20

(20℃)mp

a*s

20℃ kpa

闪点℃

二乙醚74.1 34.5 -116 0.714 1.353 0.24 58.8 -40 二丁醚130.2 142.2 -95 0.769 1.399 0.7 0.65 25 甲基叔丁基

88.2 55.3 -109 0.740 1.369 0.36 27.1 -28 四氢呋喃72.1 66 -108 0.888 1.407 0.61 17.3 -21.5 其它类

二甲亚砜78.1 189.0 18.5 1.100 1.478 1.99 0.06 95 硝基甲烷61.0 101.2 -29 1.139 1.381 0.65 3.7 33 硝基乙烷75.1 114.0 -90 1.052 1.391 0.68 2.08 29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性质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水(最大) >甲酰胺>乙腈>甲醇>乙醇>丙醇>丙酮>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甲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异丙醚>二氯甲烷>氯仿>溴乙烷>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环己烷>己烷>煤油(最小)。 甲酰胺 分子式HCONH 2 ,透明油状液体,略有氨臭,具有吸湿性,可燃。能与水和乙醇混溶,微溶于苯、三氯甲烷和乙醚。相对密度1.133(20/4℃)。沸点210℃。熔点2.55℃。闪点175℃。折射率nD(25℃)1.4468。燃点>500℃。粘度(20℃)2.926mPa?s。 毒性本品低毒。对皮肤和粘膜有暂时刺激性。小鼠经口LD50大于1000mg/kg。 乙腈;甲基氰 结构式CH 3 CN。分子量41.05。无色透明液体,有醚的气味。相对密度(20℃/4℃)1. 7822,凝固点-43.8℃,沸点81.6℃、闪点5.6℃。折射率1.3441.粘度(20℃)0.35mPa?s,表面张力(20℃)19.10×10-3N/m,临界温度274.7℃,临界压力4.83MPa。能与水、甲醇、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以及各种不饱和烃相混溶。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易燃,爆炸极限3.0%-16%(vol)。有毒人LD50380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mg/m3。贮存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 甲醇 结构式为CH 3 OH,分子量32.04。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相对密度(20℃ /4℃)0.7914,凝固点-97.49℃,沸点64.5℃.闪点(开口)16℃,燃点470℃,折射率1.3285,表面张力22.55×10-3N/m,蒸气压(20 ℃)12.265kPa,蒸气相对密度1.11,粘度(20℃)0.5945mP a?s,溶解度参数δ=14.8,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苯、氯仿等有机溶剂混溶,甲醇对金属特别是黄铜有轻微的腐蚀性。易燃,燃烧时有无光的谈蓝色火焰。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6.0%-36.5%(vol)。纯品略带乙醇味,粗品刺鼻难闻。有毒。饮用7-8g可导致失明,饮用30-100g就会死亡。空气中甲酵蒸气最高容许浓度5mg/m3。 乙醇 结构式为C 2H 5 OH,分子量46.07。无色透明液体,有酒的醉香气味,也有刺激性 的辛辣昧。工业乙醇含量为95%,相对密度(20℃/4℃)0.793。凝固点-114℃,沸点78.32℃,闪点(开口)16℃,燃点390-430 ℃.折射率1.3614,粘度(20℃)1.41mPa?s,表面张力(20℃)22.27×10-3N/m,比热容 (20 ℃)2.42kJ/(kgK),蒸气压(20 ℃)5.732kPa,溶解度参数δ=12.7。溶于苯、甲苯。与水、甲醇、乙醚、醋酸、氯仿任意比例混溶。能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和若干无机化合物。与铬酸、次氯酸钙、过氧化氢、硝酸、硝酸铂、过氮酸盐及氧化剂反应剧烈,爆炸极限4.3%-19.0%(vol)。具有吸湿性,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微毒,有麻醉性,饮入乙醇中毒剂量75-80g。致死剂量为250-500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880mg/m3。

化学品理化性质检测

化学品理化性质 闪点的测定 快速平衡闭杯法 ISO 3679-2004 闪点EC440-2008.A.9 自燃温度(固体)固体相对自燃温度EC440-2008 A.16 熔点 化学品测试方法102熔点/熔点范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ISBN7-80163-712-7)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02 熔点/熔点范围 EC440-2008 A.1熔点/冰点 沸点 化学品测试方法103沸点(国家环保总局2004,ISBN7-80163-712-7) 沸点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 103 沸点EC440-2008 A.2 相对密度(固体/液体) 化学品测试方法109液体和固体密度(国家环保总局2004,ISBN7-80163-712-7 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09液体和固体密度 相对密度EC440-2008 A.3 蒸气压 蒸气压EC761-2009 A.4 蒸气压OECD 化学品测试准则104 化学品测试方法104蒸气压(国家环保总局2004,ISBN7-80163-712-7) 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EC440-2008 A.5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15 化学品测试方法115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国家环保总局2004,ISBN7-80163-712-7)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SY/T5370-1999 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 分配系数EC440-2008 A.8 OECD化学品测试准则107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 化学品测试方法 107分配系数(正辛醇/水)—摇瓶法(国家环保总局2004, ISBN7-80163-712-7) 水溶解度 水溶解度EC440-2008 A.6

十六种常见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目录 目录 (1)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2) 表2 丙酮物质特性表 (3) 表3 盐酸物质特性表 (4) 表4 硫酸物质特性表 (5) 表5 过氧化氢物质特性表 (6) 表6 次氯酸钠物质特性表 (7) 表7 1,1-二氯-1-氟乙烷的特性 (8) 表8 聚乙二醇物质特性表(以PEG200为例) (9) 表9 乙二酸(草酸)物质特性表 (10) 表10 亚硫酸氢钠物质特性表 (11) 表11 氢氧化钠物质特性表 (12) 表12 聚合氯化铝物质特性表 (13) 表13 FR-110 物质特性表 (14) 表14 L-1110物质特性表 (15) 表15 CF-5物质特性表 (16) 表16 表面活性剂物质特性表 (17)

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盐酸、硫酸和丙酮属于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 表1涉及化学品目录 序号物质名称用途危险性类别火灾危险性分类有毒危害程度分级 1 丙酮 第3.1类 低闪点液体 甲类Ⅳ级(轻度危害) 2 盐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3 硫酸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4 (双氧水)过氧化 氢 第5.1类 氧化剂 乙类/ 5 NaOCl (次氯酸钠 溶液[含有效氯> 5%]) 第8.3类 腐蚀品 / Ⅲ级(中度危害) 6 1,1 - 二氯-1 - 氟 乙烷(HCFC-141b) 第6.1类 毒害品 / Ⅲ级(中度危害) 7 聚乙二醇/ 乙类第六项Ⅳ级(轻度危害) 8 乙二酸第6.1类 毒害品 / Ⅳ级(轻度危害) 9 NaHSO3 第8.1类 酸性腐蚀品 / / 10 NaOH 第8.2类 酸性腐蚀品 / / 11 PAC(聚合氯化 铝) 第8.1类酸 性腐蚀品 / / 12 FR-110 / / Ⅱ级(高度危害) 13 L-1110 / / / 14 CF-5 / / / 15 表面活性剂(Poly 化学成分油脂类 东西) / / /

常用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

乙酸 Acet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醋酸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601 UN编号:2789 包装分类:Ⅱ包装标志:20 熔点(℃):16.7 沸点(℃):118.1 相对密度(水=1):1.05 相对密度(空气=1):2.07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17.0 爆炸下限(%):4.0 分子式:C2H4O2 闪点(℃):39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 船型:3 舱型:2G 溶解性:溶于水、醚、甘油,不溶于二硫化碳 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酸味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抗溶性泡沫、干粉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应急措施:057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氢氯酸,盐镪水,焊锡药水 英文:chlorichydro Acid 国内危规编号:81013 UN编号:1789 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 熔点(℃):-114.8(纯洁) 沸点(℃):108.6(20%) 相对密度(水=1):1.20 相对密度(空气=1):1.26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分子式:HCl 闪点(℃):无意义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D 船型:3 舱型:1G 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 外观性状:无色或微黄色发烟液体,有刺激的酸味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危险特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大事发生中和反应,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 硫酸 Sulfu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007 UN编号:1830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 熔点(℃):10.5 沸点(℃):330.0 相对密度(水=1):1.83 相对密度(空气=1):3.4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分子式:HSO4 闪点(℃):无意义 危险性类别:8.1类酸性腐蚀品污染类别:C 船型:3 舱型:2G 溶解性:与水互溶,溶于碱液 外观性状:无色透明油状液体 灭火方法:砂土、干粉、二氧化碳,禁用水、 危险特性:能易燃物和有机物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氢气。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与水放出大量热。 应急措施:057 硝酸 Nitric Acid 其它名称:中文: 英文: 国内危规编号:81002 UN编号:2031 包装分类:I 包装标志:20 熔点(℃):-42(无水) 沸点(℃):86(无水) 相对密度(水=1):1.50(无水) 相对密度(空气=1):2.17 稳定性:稳定聚合性:不聚合 爆炸上限(%):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

常见有机溶剂极性表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 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水(极性最大) > 甲酰胺 > 乙腈 > 甲醇 > 乙醇 > 丙醇 > 丙酮 > 二氧六环 > 四氢呋喃 > 甲乙酮 > 正丁醇 > 醋酸乙酯 > 乙醚 > 异丙醚 > 二氯甲烷 > 氯仿 > 溴乙烷 > 苯 > 氯丙烷 > 甲苯 >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环己烷 > 己烷 > 庚 烷 > 煤油(极性最小) 有机溶剂的极性根据官能团和对称性可初步判断,具体的需参照极性参数,如下

表示有机溶剂的极性,关系到其物理化学性质、如介电常数、偶极矩或折射率。这种表示方法把所有的溶剂看作是连续作用的介质,而不是看作由各个分子组成的非连续统一体,并且未考虑到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特殊的相互作用。

溶剂油MSDS

200#溶剂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3-丁二酮 化学品英文名称:2,3-butanedione 中文名称2:二乙酰 英文名称2:diacetyl 技术说明书编码:1060 CAS No.:431-03-8 分子式:C4H6O2 分子量:86.0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2,3-丁二酮431-03-8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

常见有机溶剂的性质大全

溶剂的定义 溶剂(solvent)这个词广义指在均匀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一种过量存在的组分。狭义地说,在化学组成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并能溶解其他物质(一般指固体)的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固体溶解的液体。溶解生成的均匀混合物体系称为溶液。在溶液中过量的成分叫溶剂;量少的成分叫溶质。 溶剂也称为溶媒,即含有溶解溶质的媒质之意。但是在工业上所说的溶剂一般是指能够溶解油脂、蜡、树脂(这一类物质多数在水中不溶解)而形成均匀溶液的单一化合物或者两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这类除水之外的溶剂称为非水溶剂或有机溶剂,水、液氨、液态金属、无机气体等则称为无机溶剂。 溶解现象 溶解本来表示固体或气体物质与液体物质相混合,同时以分子状态均匀分散的一种过程。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是描述液体状态的一些物质之间的混合,金与铜、铜与镍等许多金属以原子状态相混合的所谓合金也应看成是一种溶解现象。所以严格地说,只要是两种以上的物质相混合组成一个相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溶解,生成的相称为溶液。一般在一个相中应呈均匀状态,其构成成分的物质可以以分子状态或原子状态相互混合。 溶解过程比较复杂,有的物质在溶剂中可以以任何比例进行溶解,有的部分溶解,有的则不溶。这些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其影响的因素很多,一般认为与溶解过程有关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相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与不同分子或原子间的引力的相互关系(主要是范德华引力); ⑵分子的极性引起的分子缔合程度; ⑶分子复合物的生成; ⑷溶剂化作用; ⑸溶剂、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⑹溶解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组成类似的物质相互容易溶解,极性溶剂容易溶解极性物质,非极性溶剂容易溶解非极性物质。例如,水、甲醇和乙醇彼此之间可以互溶;苯、甲苯和乙醚之间也容易互溶,但水与苯,甲醇与苯则不能自由混溶。而且在水或甲醇中易溶的物质难溶于苯或乙醚;反之在苯或乙醚中易溶的却难溶于水或甲醇。这些现象可以用分子的极性或者分子缔合程度大小进行判断。纤维素衍生物易溶于酮、有机酸、酯、醚类等溶剂,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这类溶剂中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纤维素衍生物在纯溶剂中不溶,但可溶于混合溶剂。例如硝化纤维素能溶于醇、醚混合溶剂;三乙酸纤维素溶于二氯乙烷、甲醇混合溶剂。这可能是由于在溶剂之间,溶质与溶剂之间生成分子复合物,或者发生溶剂化作用的结果。总之,溶解过程能够发生,其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应低于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才有可能实现。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多少,彼此间存在着相对量的关系,通常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⑴质量分数 即混合物中某一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符号为ω。 物质B的质量分数(ωB)=物质B的质量(mB)/溶液的质量(m) 例如:氯化钠的质量分数ω(NaCl)=15%,即表示100g该溶液中含有NaCl 15g。 ⑵体积分数 通常用于表示溶质为液体的溶液浓度(略) ⑶物质的量的浓度

最新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性质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化 性质

推荐答案 2006-3-4 00:20 【中文名称】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称】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点(℃)】-95 【沸点(℃)】110.8 【闪点(℃)】4.4(闭式) 【蒸气压(Pa)】907(0℃);2920(20℃);74194(100℃)【折射率】1.4967 【性状】 无色易挥发的液体,有芳香气味。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于制造糖精、染料、药物和炸药等,并用作溶剂。 【制备或来源】 由分馏煤焦油的轻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轻汽油馏分而制得。 【其他】 化学性质与苯相像。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1.2~7.0%(体积)。 二甲苯分子量106.16。无色透明液体,芳香气味。有三种异构体:邻二甲苯(o-Xylene),相对密度(25℃/4℃)0.87599,凝固点-25.3℃,沸点144.4℃,折射率1.50295,闪点(闭口)17.4℃,燃点500℃,粘度(25℃)0.75mPa·s;间二甲苯(m-xy1ene),相对密度(25℃/4℃)0.8599,凝固点-47.87℃,沸点139.1℃,闪点(开口)25℃,燃点527.8℃。折射率1. 4946;对二甲苯(p=xy1ene),相对密度(25℃/4℃)0.8567,凝固点13.26℃,沸点138.35℃,闪点(闭口)25℃.折射率1.49325。 一般的二甲苯是混合二甲苯.为邻二甲苯(10%一15%)、间二甲苯(45%-70%)、对二甲苯(15%-25%)及少量乙苯的混合物,相对密度(20 ℃/4℃)约为0.86,溶解度参数δ=8.8-9.0。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水。易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 09%-6.6%(vol)。有毒,毒性比苯和甲苯为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00mg/m3。 二甲苯可用作溶剂和稀释剂。贮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 二甲苯根据来源和制法分为石油二甲苯和焦化二甲苯。石油二甲苯是石油轻馏分经予加氢精制,催化重整和分离所得;焦化二甲苯是粗苯经过洗涤、分馏所得。

【MSDS】危险化学品管理规定-三氯氧磷理化特性

三氯氧磷-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三氯氧磷 英文名称:phosphorus oxychloride 别名:氧氯化磷;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CAS No.:10025-87-3 分子式:POCl3 分子量:153.33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包装类别:O52 包装方法:闭口厚钢桶,采用2~3毫米厚的钢板焊接制成,桶身套有两道滚箍。螺纹口、盖、垫圈等封口件配套完好,每桶净重不超过300 公斤;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全开口钢桶;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安瓿瓶外普通木箱。 三氯氧磷-理化性质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9.0%。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辛辣气味。 熔点(℃):1.2 沸点(℃):105.1

相对密度(水=1):1.6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蒸气压(kPa):5.33(27.3℃) 闪点: 燃烧热(kJ/mol):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S):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 溶解性: 禁配物: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醇类。 三氯氧磷-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磷、磷烷。 灭火方法: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禁止用水。 三氯氧磷-管理方法 操作的管理: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烟雾和蒸气释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常用有机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46.07 (3)结构式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2 (3)引燃温度(℃):363 (4)爆炸下限(%):3.3 (5)爆炸上限(%):19.0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 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4O (2)相对分子质量32 (3)结构式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 (6)沸点(℃):64.8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1 (3)引燃温度(℃):385 (4)爆炸下限(%):5.5 (5)爆炸上限(%):44.0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4H8O2 (2)相对分子质量88.10 (3)结构式 CH3-C-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 (6)沸点(℃):77.2 (7)相对密度(水=1):0.90 (8)相对密度(空气=1):3.04 (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4 (3)引燃温度(℃):426 (4)爆炸下限(%):2.0 (5)爆炸上限(%):11.5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2Cl2 (2)相对分子质量84.94 (3)结构式H2CCl2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 (6)沸点(℃):39.8 (7)相对密度(水=1):1.33 (8)相对密度(空气=1):2.93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危险类别: (1)燃烧性:可燃 (2)闪点(℃): (3)引燃温度(℃):615 (4)爆炸下限(%):12 (5)爆炸上限(%):19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doc

项目 标识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甲烷理化特性表 内容 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 危险货物类别第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 74-82-8 UN 编号19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 (℃)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kPa) ℃ ) 相对密度 (水=1) (-164 ℃) 临界温度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临界压力 (MPa) 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稳定性 闪点 (℃) -188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条件 爆炸下限 (V/%)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上限 (V/%) 15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包装与储存运输 毒性与健康 危害性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接触极限 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 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类别052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中国 MAC(mg/m 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 3):300 TLVI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 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 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吸入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常用有机溶剂性质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 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分子量不大,常温下呈液态。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它存在于涂料、粘合剂、漆和清洁剂中。经常使用有机溶剂,如,苯乙烯、全氯乙烯、三氯乙烯、乙烯乙二醇醚和三乙醇胺。 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 毒性有机溶剂具有脂溶性,因此除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机体内外,尚可经完整的皮肤迅速吸收,有机溶剂吸收入人体后,将作用于富含脂类物质的神经、血液系统,以及肝肾等实质脏器,同时对皮肤和粘膜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同有机溶剂其作用的主要靶器官和作用的强弱也不同,这决定于每一种有机溶剂的化学结构、溶解度、接触浓度和时间,以及机体的敏感性。 ①神经毒性。以脂肪烃(正己烷、戊烷、汽油)、芳香烃(苯、苯乙烯、丁基甲苯、乙烯基甲苯)、氯化烃(三氯乙烯、二氯甲烷),以及二硫化碳、磷酸三邻甲酚等脂溶性较强的溶剂为多见。有机溶剂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中毒性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人可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嗜睡、无力、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消瘦,以及多汗、情绪不稳定,心跳加速或减慢、血压波动、皮肤温度下降或双侧肢体温度不对称等表现;第二种为中毒性末梢神经炎。大部分表现为感觉型,其次为混合型。可有肢端麻木、感觉减退、刺痛、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表现;第三种为中毒性脑病,比较少见,见于二硫化碳、苯、汽油等有机溶剂的严重急、慢性中毒。 ②血液毒性。以芳香烃,特别是苯最常见。苯达到一定剂量即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往往先有白细胞减少,以后血小板减少,最后红细胞减少,成为全血细胞减少。个别接触苯的敏感者,可发生白血病。 ③肝肾毒性。多见于氯代烃类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2类

目录 2.1类易燃气体 表-氢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 表-甲烷[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 表-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 表-液化甲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 表-液化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5) 表-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6) 表-液化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7) 表-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8) 表-正丁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9) 表-环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0) 表-液化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1) 表-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2) 表-异丁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3) 表-丁二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4) 表-乙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5) 表- 1,1-二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6) 表- 1,1,1-三氟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7) 表-氟乙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8) 表-二氟氯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19) 表-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0)

表-甲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2) 表-乙烯基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3) 表-三甲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4) 表-乙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5) 表-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6) 2.2类不燃气体 表-氧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7) 表-液氧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8) 表-空气[压缩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29) 表-氮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0) 表-液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1) 表-氦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2) 表-液氦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3) 表-氖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4) 表-液氖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5) 表-氩气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6) 表-液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7) 表-一氧化二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8) 表-二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39) 表-二氧化碳[液化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0) 表-六氟化硫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41)

常用有机溶剂

常用有机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46.07 (3)结构式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2 (3)引燃温度(℃):363 (4)爆炸下限(%):3.3 (5)爆炸上限(%):19.0 二、甲醇(methyl alcohol,Methanol) 1. 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4O (2)相对分子质量32 (3)结构式CH3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5)熔点(℃):-97.8 (6)沸点(℃):64.8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11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11 (3)引燃温度(℃):385 (4)爆炸下限(%):5.5 (5)爆炸上限(%):44.0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acetic ester)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4H8O2 (2)相对分子质量88.10 (3)结构式 CH3-C-OCH2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5)熔点(℃):-83.6 (6)沸点(℃):77.2 (7)相对密度(水=1):0.90 (8)相对密度(空气=1):3.04 (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碱类。 危险类别: (1)燃烧性:易燃 (2)闪点(℃):-4 (3)引燃温度(℃):426 (4)爆炸下限(%):2.0 (5)爆炸上限(%):11.5 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H2Cl2 (2)相对分子质量84.94 (3)结构式H2CCl2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5)熔点(℃):-96.7 (6)沸点(℃):39.8 (7)相对密度(水=1):1.33 (8)相对密度(空气=1):2.93 (9)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10)禁忌物:碱金属、铝。 危险类别: (1)燃烧性:可燃 (2)闪点(℃): (3)引燃温度(℃):615 (4)爆炸下限(%):12 (5)爆炸上限(%):19 丙酮,阿西通(acetone)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C3H6O (2)相对分子质量58.08 (3)结构式H3COCH3 (4)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芳香气味,极易挥发。 (5)熔点(℃):-94.6 (6)沸点(℃):56.5 (7)相对密度(水=1):0.80 (8)相对密度(空气=1):2.00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危险类别: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应急措施

(1)苯:别名纯苯、净苯、氢化苯。 1)性质及用途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易燃液体。 一般包装:易燃液体,小开口钢桶。 稳定性和危险性:易燃,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易着火、爆炸。蒸汽比空气重,可扩散到相当远距离。 毒理学指标:急性中毒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状态,严重者可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皮肤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主要用途:用作溶剂及合成苯的衍生物、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 2)安全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佩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3)应急措施 急救措施:对于急性中毒者,应迅速将中毒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立即脱去被苯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清洗污染处的皮肤,注意保暖。

泄露处置: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带防毒面具和手套,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用雾状水扑灭小面积火灾,驱散蒸汽及泄漏的液体,用活性炭、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后排入废水处理系统。 消防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进行消防。 环境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管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气体速测管。 (2)乙基苯:别名乙苯。 1)性质及用途理化性质: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不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和危险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毒理学性质:乙苯毒性较低,但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比甲苯强。吸入、食入或经皮肤吸收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咳嗽、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腹痛、视力模糊、肌肉抽搐或肢体痉挛等症状,很快昏迷不醒,甚至死亡。大量乙苯泄漏进入水中时,由于比水轻,漂浮在水面。可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死亡,被污染水体散发出异味。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和用作溶剂。 2)安全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罩(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渗透工作服。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有机溶剂分类 一、烃类溶剂 1.烃 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烃。根据结构将烃类分为脂肪烃和芳香烃。脂肪烃包括脂肪链烃和脂环烃。开链结构的脂肪烃根据结构的饱和程度分为饱和链烃(烷烃)和不饱和链烃(烯烃和炔烃)。芳香烃是含有苯环特殊结构的烃类。根据具体结构分为单环芳烃、多环芳烃和稠环芳烃。 烃类溶剂根据来源分为两类: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叫石油溶剂油,简称溶剂油;由化工原料合成或精制得到的成分单一烃类溶剂是烃的纯溶剂。纯溶剂价格较高,通常只用于一些特殊用途中。 2.溶剂油 石油是由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经过分馏处理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产品。根据沸,抿范围通常把石油产品分为石油醚、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和沥青。其中沸点范围在30~90℃以戊烷和己烷为主要成分的石油醚和沸点范围在40~200℃烃分子含碳数在4~12的汽油,有很好的溶解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常做溶剂使用,称为溶剂油或溶剂汽油。近年来还开发出相当于煤油乃至轻柴油馏分做高沸点溶剂油,拓宽了溶剂油的概念。煤油是石油分馏时,沸点在175~325℃范围的馏分,由于馏程长所包含的烃类成分复杂。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做溶剂使用,如美国干洗业使用的干洗溶剂汽油(stoddard solvent)实际上是一种不易燃的煤油溶剂。因此广义上溶剂油包括多种沸程范围的烃类混合物以及己烷、苯、甲苯、二甲苯纯烃类溶剂。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本书介绍的溶剂油是指由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类混合物溶剂。 (1)溶剂油按沸程分类根据分馏过程的沸程,溶剂油大致分为三类:把沸程在100℃凋以下的称为低沸点溶剂油,如工业上的6号抽提溶剂油,沸程为60~90℃;把沸程在100~150℃的称为中沸点溶剂油,如橡胶溶剂油,沸程在80~120℃;把沸程高于150℃的称为高调沸点溶剂油,如油漆溶剂油,沸程为140—200℃,油墨溶剂油干点达360℃都属于高沸点溶剂油。从沸程范围看,溶剂油大多数属于汽油馏分。 (2)溶剂油的化学成分溶剂油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有开链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由于烯烃化学性质活泼、安定性差,不适合作溶剂使用,所以一般溶剂油中含烯烃很少,成分以其他三类烃为主。 低沸程溶剂油,如6号抽提溶剂油,120号橡胶溶剂油,200号油漆溶剂油中主要成分是烷烃和环烷烃。有时称为脂肪烃类溶剂,脂肪烃溶剂油成分有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由于不同结构烷烃的溶解性能不同,所以又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进一步分类,如以支链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溶剂油,称为异构烷烃溶剂油,它的溶解性能优于一般脂肪烃溶剂油而高沸程溶剂油中甲苯、二甲苯等芳烃含量较大称为芳烃类溶剂油,如近年兴起的高沸点芳烃溶剂油主要成分就是分子中含9个碳原子的芳烃。 溶剂油的性能与其化学成分有密切关系,由于烃类的溶解能力顺序为:芳烃>环烷烃> 链烷烃。所以相同沸程的溶剂油中含链烷烃、环烷烃多的比含芳烃较多的溶剂油苯胺点高、贝壳松脂丁醇值低,溶解能力差。 纯芳香烃溶剂油虽然溶解能力强,但毒性也大,因此目前工业上出现用高芳香烃溶剂油和低芳香烃溶剂油来代替苯、甲苯、二甲苯等纯芳香烃溶剂使用的趋势。这样虽然溶解能力稍有降低,但降低了溶剂油的毒性,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为降低溶剂油的毒性,各国对溶剂油中的芳香

溶剂常识

常用的溶剂相关知识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 1.理化性质: (1)分子式 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 46.07 (3)结构式 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7)相对密度(水=1):0.79 (8)相对密度(空气=1):1.59 (9)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10)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2.健康危害 (1)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2)健康危害: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然后抑制。(3)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4)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黏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机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3. 急救措施: (1)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冲洗。 (2)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4)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4.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一般不需防护。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5.危险类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