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812.44 KB
- 文档页数:17
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专业介绍
以下是关于智能交通技术专业介绍,希望能够帮到你
1.培养目标:为智能交通行业,重点是公路交通、城市道路交通、人工智能等智能交通领域,拓展至安全防范领域,培养具有较强的现场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相应智能交通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集成、施工、运行维护等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系统集成与施工中的现场勘察、联合设计、智能设备选型、组织施工、交工验收、文件编制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课程设置:监控系统与技术、智能楼宇技术、交通管理与控制、现代传感器技术、智能交通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制图CAD、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Python程序设计、网络设备管理、交通工程等课程。
3.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从事与智能交通相关的工作。
主要在智能交通集成与施工企业,从事公路、城市道路、人工智能等智能交通系统的项目整体方案设计、系统集成、施工与运维等工作,入职的职业岗位是项目实施助理工程师或者运维技术员,升迁的职业岗位是项目实施工程师、运维工程师、项目总工或项目经理。
毕业生还可以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智能交通系统和安防系统的使用与维护工作以及在相关的设备生产和销售企业从事研发、生产和售后服务等工作。
警务交通技术专业任职资格考试大纲第一章总则基本要求了解:制定目的,适用范围。
理解:工作原则。
熟悉并能够运用:职责分工。
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制定目的适用范围中级掌握工作原则高级掌握职责分工第二章车辆和驾驶人基本要求了解:机动车登记制度,号牌的规定,应当办理机动车登记的情形,强制保险制度,机动车驾驶证,驾驶培训,驾驶人的管理。
理解:申请机动车登记,专用车辆的外观要求,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的结构、登记凭证等。
熟悉并能够运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动车报废,机动车驾驶证的审验,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的处理。
考试内容第一节机动车、非机动车基本级掌握机动车登记制度机动车号牌的规定强制保险制度申请机动车登记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查中级掌握应当办理机动车登记的情形专用车辆的外观要求高级掌握机动车报废不得擅自改变机动车的结构、登记凭证等第二节机动车驾驶人基本级掌握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处理中级掌握机动车驾驶证审验高级掌握机动车驾驶培训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管理第三章道路通行条件基本要求了解:交通信号的定义及管理。
理解:道路、停车场、配套设施的管理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危及交通安全行为,道路施工安全的管理。
考试内容基本级掌握交通信号的定义交通信号的管理危及交通安全行为的管理中级掌握危及交通安全行为的管理高级掌握道路施工安全的管理道路、停车场、配套设施的管理要求第四章道路通行规定基本要求了解:道路的划分及通行,专用车道的通行,机动车限速的规定,非机动车行驶规定,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通行规定,非机动车停放,畜力车的通行,行人的通行,特殊群体的通行规定,高速公路的限速规定。
理解:车辆、行人通行规定,交通管制的规定,同车道行驶机动车的通行规定,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的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的通行规定,机动车载物通行规定,机动车载客、载货通行的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乘车人的安全要求,乘车人的要求。
熟悉并能够运用:机动车发生故障的处理,专用车辆通行规定,高速公路、中心城区的通行规定,机动车的停放,高速公路发生故障的处理。
智能交通专业课程
智能交通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专业领域,主要涉及到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智能交通专业可能涉及的一些课程:
1.交通工程基础:介绍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包括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内容。
2.智能交通系统:重点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包括智能交通管理、智能交通控制、智能交通监测等内容。
3.交通数据分析与处理:介绍如何采集、处理和分析交通数据,包括传感器数据、GPS 数据、交通摄像头数据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优化交通系统。
4.交通模拟与仿真:介绍交通系统的模拟与仿真技术,包括微观交通仿真、宏观交通仿真等内容,以及如何利用仿真技术来评估交通系统的性能和制定优化方案。
5.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在交通管理、交通预测、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应用。
6.智能交通安全:介绍智能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包括交通事故预防、交通安全管理、智能交通设备的安全性等内容。
7.交通规划与管理:介绍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城市交通规划、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政策制定等内容。
8.车联网技术:介绍车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车辆间通信、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车辆自组网技术等内容。
智能城市规划专家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智能城市规划专家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智能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以确保其具备从事智能城市规划工作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智能城市的概念与发展 1、 智能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发展趋势 2、 智能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区别与联系 3、 国内外智能城市的典型案例分析 (二)智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1、 智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2、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在智能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3、 智能城市规划的流程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
(三)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1、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
2、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构建与应用 3、 智能交通、智能能源、智能水务等专项规划中的智能技术应用 (四)智能城市的空间规划 1、 智能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布局 2、 土地利用规划与智能技术的融合 3、 城市公共空间的智能化设计 (五)智能城市的生态与环境规划 1、 智能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2、 环境监测与智能管理 3、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智能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六)智能城市的社会与人文规划 1、 智能城市中的人口发展与社会服务规划 2、 文化传承与创新在智能城市规划中的考量 3、 公众参与智能城市规划的途径与方法 (七)智能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 国内外智能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 2、 政策导向对智能城市规划的影响 3、 智能城市规划中的伦理与道德问题 (八)智能城市规划的项目管理与实施 1、 智能城市规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2、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3、 智能城市规划的绩效评估与监测 三、考试形式 (一)笔试 1、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形式,考查考生对智能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考试:提供实际的智能城市规划案例,要求考生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教案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智能交通技术及其应用领域;2. 掌握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3. 能够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智能交通技术概述- 智能交通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智能交通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 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与数据采集技术;- 通信与网络技术;-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控制与优化技术。
3. 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 车辆检测与识别技术;- 交通信号控制技术;- 路网状况监测与评估技术;- 交通数据挖掘与预测技术。
4. 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案例- 城市交通拥堵缓解;- 交通安全管理;- 交通流量调度;- 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智能交通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智能交通技术的相关问题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方法1.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检测学生对智能交通技术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实践报告:要求学生完成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案例的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进行综合性的考核,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教材选用《智能交通导论》;2. 多媒体教具:计算机、投影仪等;3. 实验设备:智能交通仿真实验系统。
六、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6个教学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七、教学参考资料1. 王晓宏,李强,陈彦富. 智能交通导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以上为《智能交通技术与应用》教案内容。
交通工程学研究生考核大纲一、课程概述1.1 课程背景:介绍交通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发展历史和研究领域,以及相关的交通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
1.2 课程目标:明确研究生在学习交通工程学方面的预期目标,包括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科研素养。
1.3 授课方式:确定课程的教学模式,可以包括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学术讨论等形式。
二、课程内容2.1 交通规划与管理:介绍城市交通规划原理、方法和实践,以及交通管理的相关技术和制度。
2.2 交通工程设计:包括道路设计、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工程材料等内容,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知识。
2.3 交通运输系统:介绍公共交通、物流运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案例。
2.4 交通信息技术:探讨交通智能化、交通大数据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
三、考核要求3.1 学术知识水平:对于交通工程学理论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掌握程度。
3.2 科研能力:进行科研项目设计、实施和成果发表的能力。
3.3 专业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交通工程领域的专业设计、规划和管理实践。
3.4 学术素养:具备批判性思维、学术诚信、学术沟通等学术素养。
四、考核形式4.1 课堂表现: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4.3 期末论文:学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课程设计或综合实践,并撰写学术论文。
4.4 学术报告:学生根据研究成果或实践项目进行学术报告,包括口头报告和书面材料。
五、参考教材5.1 交通工程学理论教程5.2 交通规划与管理案例分析5.3 交通信息技术应用指南5.4 交通运输系统设计与实践六、教学态度6.1 严谨求实:注重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6.2 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6.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在科研、设计和实践项目中进行创新尝试和探索。
七、其他说明7.1 本大纲为参考大纲,详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以实际课程教学计划为准。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知识技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安全、舒适、便利性的不断追求,汽车智能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领域。
汽车智能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车载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别介绍汽车智能技术的专业知识技能。
一、车载智能系统车载智能系统是指安装在汽车内部的一系列智能设备和系统,旨在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驾驶辅助功能。
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嵌入式系统和人机交互界面。
嵌入式系统是车载智能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和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
嵌入式系统需要具备高性能的处理能力、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可靠的硬件设备。
开发和维护嵌入式系统需要掌握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硬件电路设计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专业知识。
人机交互界面是车载智能系统与驾驶员或乘客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纽带,其设计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安全性。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人类的感知、认知和操作特点,同时还要兼顾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需求。
掌握人机交互设计原理、图形界面设计技术和用户体验评估方法等专业知识对于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车载智能系统至关重要。
二、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实现车辆无人驾驶的目标。
自动驾驶技术需要依赖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以及精确的环境感知和决策能力。
传感器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它包括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和校准技术等专业知识对于保证自动驾驶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控制系统是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它负责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决策,并控制车辆的行驶。
掌握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路径规划和障碍物避让等技术对于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至关重要。
三、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交通系统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通信息采集、交通数据分析和交通控制三个关键环节。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是车辆工程的专业学位课程的选修课,本课程是一个集中运用汽车工程、人工智能、微电子、自动控制、通信与平台等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课程, 通过学习环境感知、控制执行、信息交互等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实现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对智能汽车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知识目标1.1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知识:1.2了解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前景:1.3掌握各种智能网联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规范:1.4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应用;1.5熟悉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技术的规范及要求;1.6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产生、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关键技术,并且掌握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能够依据国家标准及技术规定,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维保及智能网联汽车的安装、检测;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能够查阅维修资料,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为主,以课堂测验、课内实验为辅。
课堂教学将利用MOOC平分和雨课堂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着重于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达到用所学智能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使用各种智能汽车的专用工具、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熟悉人机交互技术、自动寻迹技术、ADAS整车在环虚拟仿真测试等。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车载网络终端系统的故障,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
2019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单独招生 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 一、考试性质 2019年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单独招收行业内成人考生的考试(以下简称单招考试),是由从事交通行业的社会成人和中等职业学校交通类相关专业往届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二、考试依据 (一)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人社厅发﹝2009﹞66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2009年5月25日公布施行。 1.维修电工(职业编码:6-07-06-05)。 2.电子设备装接工(职业编码:6-08-04-02)。 (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确定和最新颁布施行的电气工程、电子装配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信息产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的《电子设备装接工国家职业标准》、《电子元器件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自 2005 年 2 月 22 日起施行。 三、考试方法 单独招生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试两个组成部分。 技能考试总分700分,其中专业知识考试200分,技能操作考试500 分。 四、考试内容与评分方法 以形成的行业内从业成人从业能力为立足点,实现技能考试内容与行业内从业成人从业技能的需要相互兼容,在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运用各个层面,充分融合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职业技能要素,合理运用专业知识考试、技能操作测量手段,将 专业知识融入技能操作考试内容,将技能操作融入专业知识考试内容。 第一部分 专业知识考试内容与评分办法 一、智能交通平台基础 1.能描述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结构; 2.能理解分析智能交通系统相关运用技术。 二、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1.能正确认知智能交通出行者信息系统主要框架和内容; 2.能清晰描述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践体系; 3.能熟练描述城市智能公交系统的构成与实践。 三、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 1.能正确认知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能正确描述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监控、收费、通信系统的设备布设与维护。 四、车载与导航系统 1.能正确认知车载与导航系统的构建与技术; 2.能清晰描述车载与导航系统设备与维护。 五、智能交通系统标准 1.能正确认知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经济评价; 2.能清晰描述智能交通系统标准; 3.能清晰描述智能交通的综合运用。 六、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直流电路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 1.识记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电能的概念; 2.理解电路在有载、开路、短路状态时的特征; 3.运用欧姆定律进行各种计算。 (二)简单直流电路 1.理解等效电阻、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计算; 2.运用简单混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路中各点电位值的计算和任意两点间的电压计算、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测试方法; 3.综合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混联电路的特征及电位值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决一般的电路问题; 4.综合运用基尔霍夫电流及电压定律分析计算电路; 5.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理想电压源、理想电流源的概念、电路结构特征及电源的外特性;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6.运用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来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七、电容、电感及正弦交流电 1.识记电容器、电感的概念及平行板电容器计算公式; 2.理解电容器的串联、并联性质及计算等效电容;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关系; 4.识记正弦交流电基本物理量(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角频率、周期、频率、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概念; 5.运用相关概念进行各种计算; 6.理解正弦交流电路中感抗、容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阻抗; 7.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8.理解RL、RC、RLC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9.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10.综合运用RLC串联知识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 八、晶体二极管及二极管整流电路 1.识记二极管单向导电性,二极管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2.理解晶体二极管的结构、分类、型号及识别; 3.理解二极管整流电路原理; 4.运用滤波电路和硅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原理进行分析计算。 九、晶体三极管和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 1.识记晶体三极管的结构、分类、符号及性质; 2.识记晶体三极管的放大条件、放大作用和电流分配关系; 3.理解晶体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共发射极接法)及其三个工作区域的划分; 4.理解晶体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并掌握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的判别; 5.理解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作用; 6.理解单级共发射极电路的工作原理; 7.运用相关知识计算静态工作点。 十、直流稳压电源 1.识记直流稳压电源的作用、分类、组成等基本概念; 2.理解带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运用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构成简单应用线路。 十一、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1.识记数字电路的基本特点和逻辑函数的概念; 2.理解逻辑功能的常用表示方法(逻辑函数式、真值表和逻辑波形图); 3.理解与门、或门、非门三种基本逻辑门电路基本概念、逻辑功能,逻辑符号、逻辑函数式和真值表,并能根据输入信号波形画出输出信号波形; 4.运用组合逻辑门电路的特点,掌握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真值表、逻辑函数表达式; 5.综合运用给定的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式及化简,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6.识记时序电路组成及应用常识。 十二、电子装配操作知识 (一)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 1.理解晶体三极管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电路的分析与判断; 2.运用相关知识掌握静态工作点与波形失真的关系。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 1.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运用线性集成运放的相关知识分析或计算电路; 3.理解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4.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判断振荡电路的类型和掌握其工作原理。 (三)电子装配常识 1.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块的判别方法; 2.识记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3.识记典型单元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十三、试卷结构、答题要求、评分办法 (一)专业知识考试的试卷结构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60%,智能交通系统30%,职业素质10%。 (二)专业知识考试答题要求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项中,有1个备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请将其选择项的标注字母填写到本题的括号里,若未选、错选均不得分。 2.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题后的括号中打“×”或“√”,若是判断填写错误或不进行判断填写,不得分。 3.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 根据题目要求,回答符合题目的问题,回答全面得满分,不全面的酌情给分,完全不沾边的不得分。 (三)专业知识考试方式及时间 闭卷考试,时长100分钟。 十四、题型示例及专业知识考试样卷(详见附件1) 第二部分 技能操作考试内容与评分办法 一、电子装配技能操作考试内容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集成块的判别方法,能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测。 2.理解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用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 3.能读懂典型单元电路原理图、装配图。 4.熟知典型单元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如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放电路、功放电路、振荡器电路、稳压电路、555电路、门电路、触发器电路、计数器电路等。 5.能根据电路原理图(装配图)按照工艺要求组装电路。 6.能运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对某单元电路进行规定项目的测量、调试及故障排除。 7.安全文明操作。 二、操作设置、技能要求、评分办法 (一)操作设置 1.考试分为元件识别与检测、焊接装配、电子产品功能测试、闭卷答题等形式,考生为一人一工位。 2.考试用时为120分钟,其中包括元件识别与检测、焊接、测试、答题等测试; 时每人用时不得超过5分钟,考生轮换着进行测试。
(二)技能要求 1.元器件识别与检测:五环电阻值的读取、电解电容极性和好坏的判断、二极管、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配分 备注 电子装配 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100
该项目总配分为500分
焊接装配 200
电子产品功能测试 100 电路相关内容问答 60 安全文明操作 40 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元件管脚的识别及好坏的判断,直流电源的电压及正负极的判断。 2.焊接装配:根据电路原理图按照工艺要求组装电路,元件安装位置正确,焊点标准,通电运行。 3.电子产品功能测试:能正确连接测量系统,测量电压,频率、波形等参数。 4.电路相关内容问答:典型单元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电路的功能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5.仪器的使用:数字示波器常用功能的使用;信号发生器与电路板的连接和使用;指针式万用表的使用。 6.操作要安全文明。 (三)评分办法 1.识别和检测元器件(共100分,每空4分)。 2.焊接装配(200分) (1)元器件引脚(30分):引脚加工尺寸及成形应符合装配工艺要求,不满足要求每处少2分。 (2)元器件安装(50分):每漏装或错装一个元件少5分,每虚焊或桥接一处少3分,每损坏一个元器件少3分。 (3)焊点(80分):表面要光滑、干净。不满足要求的每处少5分。 (4)安装质量(20分):集成电路、二三极管等及导线安装均应符合工艺要求,元器件安装牢固,排列整齐,无烫伤和划伤,整机清洁无污物,不满足要求每处少1分。 (5)常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操作要安全文明(20分):工具使用正确10分,工具轻拿轻放5分,电烙铁摆放安全5分。 3.产品功能测试(50分):每位考生使用数字示波器总时长为5分钟。 4.电路相关内容问答(共130分,每题26分):包含元件作用、元件(电路)工作状态、电路实现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5.安全文明操作(20分):工具摆放有序,保持桌面整洁,考试结束后整理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