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摘要:在报刊、电视、网络之后,手机文化后来居上成为现代社会的时尚元素,风靡全球,被称为“第五媒体”,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手机作为时尚新潮的标志,已经成为青年学生生活中的必需品。所谓的手机文化,就是指以手机为传播媒体,以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文学、手机电影、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广告、手机报等为主要内容的寓娱乐性、时效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多元化文化形态。[2]有专家称,如果手机的普及率超过15%必将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可预计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手机媒体更是备受关注。当今社会,手机文化是一把刃剑,它属于社会生活的范畴,伴随着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它的影响也成了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的文化融会贯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方式,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军和时尚的领头者更容易生活在手机文化的漩涡里。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已成瘾,呈现了“三高”状态:使用率高、普遍率高、话费高。经大量的科学实证分析,手机的使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机文化大学生影响

一、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飞跃,花样繁多的手机一举成为大学生一代的宠儿。手机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工具,它在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其功能正在由原来的打电话、发短信向手机上网转变。用手机观看体育赛事、阅读手机报、关注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等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3]随着4G 时代的到来,手机网络逐渐代替电脑网络已经为人们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轨迹,由于手机可移动性强、体积小、可方便携带、价格便宜等优点,决定了手机很可能超越电脑成为将来的互联网终端。手机通过与互联网的连接迎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个性化强、便捷性强时尚性强、隐蔽性强的特点必将给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这一课题,规其弊,用其利,不仅是对手机的发展趋势给予指导,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

1、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是大学生传递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进入高等院校,远离亲人朋友,手机就成了大学生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的唯一媒介。现在的校园里,手持高档手机边走边打电话的大学生屡见不鲜,在大学生的交际圈里手机发挥着卓越的贡献,稍后出现了与此相关的诸多新名词,例如:“手机党”“电话粥”“手机控”……都是对手机文化对现代大学生影响之深的最好诠释。大学生时期是人格独立具体的实践期,波动的情绪和个性的张扬往往容易造成交往过程中的矛盾,比如:师生关系疏远、宿舍同学关系紧张等等一系列的矛盾,面对面的表示道歉可能有的青少年大学生觉得会有些不好意思,这是用手机信息发一句“不好意思”“对不起”“谢谢”之类的话更容易让大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手机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促进了大学生与外界的交往,沟通了彼此的友谊,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

(2)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在手机“网络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手机以其可移动性强的优势,占据了更宽阔的大学生市场。当今的大学校园,已经是无线网络全面覆盖,80%的大学生正在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甚至,在大学的校园里不会用手机上网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嘲笑,在他们的眼里使用手机上网就好像每天饿了就要吃饭一样理所应当,不会上网的学生自然成了大家眼中的“外星人”。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他们通过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手机新闻等一系列的途径获取生活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娱乐新闻。手机上网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及时的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秒秒钟的时间就知世界各地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目前,国产4G实现了高速上网,打开网页的时间比3G时代更是快了不少,满足了大学生高节奏追求信息的需求。同时,手机文化又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从广度和深度去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为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查漏补缺的可能,学校的教学任务生动具体的呈现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的寻求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这样,手机就能发挥其在教学领地的重要作用,从广度和深度去延伸教学内容!手机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为大学生获取知识财富开辟了广阔新颖的途径!

(3)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的缓解心理压力

日常生活中,手机发挥着重要的娱乐功能、通讯功能,成为最为依赖的工具,

不管是接打电话还是收发信息,它都是最便捷的沟通途径。许多大学生表示,手机的使用使他们的生活不再孤单,与亲友沟通频率的增加使他们消除了孤独寂寞,拓展了他们的交际圈!同时,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既确保了隐私的保密性又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加上手机功能日趋完善,手机软件的各种更新,宣泄情绪的小游戏也博得了大学生一笑,所以说手机文化的发展缓解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工作。

(4)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

手机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和移通信网络为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移动QQ、电子邮件、短信、手机通话等功能已成功突破传统人际交往单项模式,为青少年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社交空间,实现了多对多、一对多、一对一的关系。他们之间通过手机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交织在日常生活里,使得个人与社会接触频繁而密切。通过这些互动关系,可以使得大学生在任意时间与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进行交流,创造了更多相互接触的机会,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缩短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从而加快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转变。[5] (5)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与家人联系的加强

在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了青少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东西手机使用越来越频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校园学生手机拥有率更是高的惊人,它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必备的通讯工具,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习、健康、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伸过方面,手机成了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外出求学让大学生远离家这个温暖的港湾,手机媒介便捷了与父母的沟通,千里传音,让我们知道远放的父母一切安好,也让家长们通过手机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动向,而且通话的过程可以避免对宿舍其他同学的打扰,并且个人通话的隐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是宿舍固定电话不能比拟的,这样便捷的交流全都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与手机文化的飞速发展!

2、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从精神层面分析,首先,手机文化易使大学生形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大学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但是消费易情绪化,思想不够成熟。。在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大学生会盲目的购置手机,频繁的更换机型,走品牌路线,消耗话费,从而追求虚荣,适应潮流,从而缓解自身在群体中的恐惧感和孤独感。

然而,大学生还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这样,更容易使他们形成爱慕虚荣、攀比、从众,而消费缺乏理性的错误的消费观和人生观。其次,容易让大学生形成有缺陷的人格,一些大学生为了能买更好的手机,或者交高额的手机话费,将父母供给的学费少交或者不交,用学费来支付自己这些开销,然后他们会编造各种谎言来欺骗学校和父母学费或遗失或被盗,然后请求他们给予更多的补助和支援。如果他们的请求没有得到回应,就有可能选择违法犯罪作为出路。这时的大学生,他们的人格已经发生严重扭曲。与此同时,由于手机沟通使双方看不到真实的表情和神态,部分青年学生可能带着虚假的面具来与人交往,他们不愿意展现真实的自我,长此已久,他们会形成虚假的人格。最后,手机文化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离,电话推销、作弊信息、骚扰信息、淫秽的色情信息、虚假的诈骗信息以及反动的政治信息在大学生中间广为传播,由于大学生的分辨能力差,防卫意识薄弱,消极文化的巨大冲击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2)手机文化诱发大学生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社会的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道德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在手机文化作为一种新媒体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时候,道德的失范使得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助长了社会的不公,增加了社会道德风险,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手机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今天,大学生攀比乘风,各种高档手机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时下流行的一定是校园最火的,换机频率好像也在大学生中展开了激励的竞赛,他们争先恐后的走在时尚的前沿,追求着手机行业的高精尖。与此同时,每月高额的手机费用也成为大学生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学生为了支付高额的手机费不惜去抢劫、偷盗,更有甚者进行手机监听、恶意欠费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诱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手机文化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

手机隐蔽性的特点助长了高校大学生在课堂中的隐形旷课行为,例如:听歌、看电子书、玩手机游戏等种种“形在神不在”隐形旷课行为,使得高校课堂的有信度大打折扣,学生的专业素养受到极大冲击,沉迷手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成了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手机短信也助长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使得大学生的诚信度降低,缺乏理想和斗志,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这都与手机文化在大学校园的传播息息相关。此外,手机的普及为过哦笑大学生逃课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手机传递消息方便快捷,一个信息或者一个电话就可以告诉逃课

的同学老师在点名,使得逃课的同学可以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就助长了同学们的侥幸心理。

(4)手机文化使大学生产生交往障碍

手机交往的便捷性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交往障碍,变得更为孤僻。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随着他们身心的不断成熟,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交往和生活的方式。其中一部分性格较为内向的青少年,由于总是喜欢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仅仅依靠手机来与外界交往和联系,会变得更加孤僻。更有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本身就患有交往恐惧症,然而内心又极度的渴望来自朋友的关心和爱护,于是就选择了网上交友这种方式,在虚拟的世界里营造自己现实里实现不了的梦想,即使不在网络里也会通过手机来与网友保持联系,长期一来,他们会越来越融不进正常的交往圈子,交往的障碍越来越大。还有一些学生每天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发送短信和手机聊天上,这让他们没有时间参加其他的社会活动,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5)手机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手机文化给大学生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他们主要反映的就是:骗人信息、骚扰电话、垃圾短信这几类。在健康方面,手机工作的时候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些电磁辐射会对学生的眼睛、心脏和神经系统有极坏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同学每天会将手机带在身边,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手机也是放在枕边,这些坏习惯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上,部分大学生使用手机成瘾,对手机产生了严重的心理依赖,情绪变化多样,向极端发展,这就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他们会不时的拿出手机翻看,经常误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是自己的手机在响,如果外出不带手机,这部分学生会心神不宁,焦躁不安,生怕漏接电话,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节奏。

三、改善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方法和措施

3、手机文化消极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在手机文化背景下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它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必须从社会宏观环境、高校、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克服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不利影响,并利用手机文化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4]陈永福.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1)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宏观监控力度

政府是代表国家服务大众的社会性机构,针对社会上存在的手机使用道德的缺失,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运用国家权力进行切实可行的监管,树立社会主义道德的权威。[6]政府应尽快建立完善监控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严厉打击不法之徒,抑制不健康手机文化的传播以及利用手机文化的违法犯罪行为。从源头着手,规范手机文化市场参与者的发送行为,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来控制和截断不良手机文化传播,增加手机过滤功能,过滤掉各种不良信息。信息产业部门还应不断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充分了解手机、通信的有关知识,及时向他们公布有关信息,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

(2)学校加强教育和引导,树立用机新风尚

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引导,积极跟进,适当规范,把手机的消极影响转化为积极影响,充分利用手机新媒介的各种全新优点,拓宽大学生的学习轨迹,培养大学生科学使用手机的良好品质!

他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首先,高校的管理者自身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青少年大学生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正面灌输和正确引导。坚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现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时效性。其次,高校的领导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主题鲜明、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手机文化这一主题,切实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再次,高校要坚持全员育人,积极营造和净化良好的高校手机文化氛围和环境。高校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加强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为核心的高校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具体采用手机文学大赛、手机文化艺术节、手机短信书写大赛、优秀手机博客评选等形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接受健康有益的手机文化的意义和乐趣,从而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最后,高校管理者要坚持多行并举。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管理制度建设,制定手机使用的有关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将大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上来。

(3)大学生加强学习,提高自我防卫意识

当代的大学生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个人与国家、社会联系起来,发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与防卫意识,人情并抵制手机

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为自己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扫除障碍。[1]作为青少年大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该购置何种机型及手机品牌,选择何种资费套餐,更不能去攀比手机功能、手机外观、手机价格,切实做到使用手机消费不影响日常生活消费,不增加家庭负担。

注释:

[1] 刘博.第三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前瞻及对策思考[J].网路富,2008(02).

[2]焦晓云.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干预[J].现代教育科学,2010(S1).

[3] 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社),2010(05).

[4] 陈永福.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5] 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

[6]戴晋.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0.

[2] 戴晋.大学生手机使用道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3] 韩文娟.大学生手机依赖置表的编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1.

[4] 李利娜.手机短信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5] 曾伟.3G手机上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浙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

[6] 国青松.微博文化的冲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 陈永福.手机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8] 李勇.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J].新闻界,2011(05).

[9] 郭镇之,吴玫.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上)[J].新闻界,2011(05).

[10] 潭亮.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5).

[11] 张虎.手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探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12).

[12] 刘博.第三代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前瞻及对策思考[J].网路富,2008(02).

[13] 郑美红,郭宝平.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新闻识,2011(02).

[14] 黄明,闫淑楠.浅谈手机上网对当代大学生之影响[J].科技信息,2009(14).

[15] 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社),2010(05).

[16] 苗山根.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应对策略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

[17] 李亚玲.手机文化研究期待提升[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10).

[18] 夏光富、衰满.手机文化的特性与手机文化的产业化[J].新闻界,2007(04).

[19] 赵莉.手机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20).

[20] 庄伟.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J].新闻爱好者,2010(12).

[21] 焦晓云.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干预[J].现代教育科学,2010(S1).

[22] 农冬云.手机时代青少年思想教育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8(06).

[23] 徐晓娟.运用校园手机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7).

[24]John Tribbia.Mobile Phone Cultures[J].Technology and culture,2009(07).

[25]Wilken,R.Mobile Phone Cultures[J].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 LIA,2009(08).

致谢

论文完成之际,感慨颇多,几年的大学生活,我学到了许多受益终身的东西,也遇到了颇多的良师益友,在我的求学路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引!

首先向我的指导老师王文征副教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自2013年的下半年有幸在王文征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着手这篇论文的写作,这对于丝毫没有经验的我是个不小的挑战。与王文征老师的第一面,就让我觉得毕业论文的写作肯定让我收获满满,这让我有了足够的信心迎接之后的挑战。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王老师担负着比我们更沉重的担子,她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论文的圆满完成,更教育我们作为一名老师不仅仅要学术上成功,对待学术严谨认真,谦虚博学的品质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王老师在写作方法、思路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我许多受益匪浅的意见和建议,使得我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更新完善文章。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知有多少次遇到困难把半夜熟睡的老师惊醒,布置有多少次是在老师的节假日频频请教,带着对王文征老师的一丝愧疚和万分的感谢,我在这里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在这里,我还要真挚的感谢我的朋友张洁同学和张俊霞同学,正是在她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机房的阿姨也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悉心的指导,正是她们的无私才有了我论文的完成,在此对它们致以深沉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衡水学院对我的栽培,感谢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有给予我无私帮助的老师们、同学们,我的大学生涯随着论文的成稿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她们是我大学生活里照我前行的那盏灯!

谨以这篇文章献给所有关注过和正在关注我的人!

2016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2016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b已经看过了c可能会看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的问卷调查 调查小组:商务1302班 成员: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2014年5月 目录

一、调查主题 二、案列重现 三、调查背景 四、调查目的 五、调查人员 六、调查方法 七、调查对象 八、调查人员安排 九、调查问卷 十、调查统计 十一、调查分析 十二、调查总结和反馈一、调查主题:

手机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二、案例重现: 案例一:武汉七成大学生曾在课堂手机上网称课堂太枯燥 新华网3月22日电“老师讲课太无聊,幸好我有手机能上网。”自从上个月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武昌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陈就把自己的QQ签名给改了。“现在课堂上看闲书的人少了,不想听老师讲课就拿手机上网,我有好多同学都是这样。”他说。 记者于是在华中师大、中南财政大等武汉6所高校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的千余大学生中,超过七成曾经在上课时间使用手机上网,而其中超过一半人是在网上聊天。 案例二:因寂寞无聊四川八成大学生上课玩手机 噼噼啪啪!大学课堂上少闻“沙沙”写字声,手机按键声却不绝于耳……记者获悉,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师生们近日就此在省内各高校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不已,竟有82.5%的大学生坦承每天上课其心思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如今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该份调查报告中看到,此次调查在省内近10所高校抽样进行,有网络问卷及传统问卷两种方式,男女性别比率分别为46.6%和53.3%。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大学生中,竟有82.5%的同学承认每天上课都在玩手机,而无心听课;34.2%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开着手机,而65.7%的同学认为上课应该把手机关了,因为这样不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调查最终版

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调查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消费对象也在时刻发生转移,大学生作为整体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再是只想呆在“象牙塔”里读书的传统形象,而是正在更多的融入社会,对手机消费的追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手机市场在大学校园也正在逐日蓬勃发展,正成为广大手机厂商必争之地,各种性能、各种品牌、各种价格的广告让我们眼花缭乱,那么,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现状到底怎样,其购买行为差异等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调查与探讨。 本次调查的目的便是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所以我们特意对此进行了调查并且进行了分析。 2.调查主题: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 3.调查目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手机市场在大学校园也逐日蓬勃发展,细分男女生之间对手机的不同购买行为,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拓和利用大学生手机市场,为手机的生产以及销售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4.调查的内容:我们这次调查从大学生众多消费中选取不同性别之间对手机购买行为的差异,不是因为其他消费对大学生生活和工作不重要,而是手机购买行为差异这一个特殊消费项目是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亮点,也是产生问题较多的消费项目。通过调查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的性别差异,可以反映出他们的消费观念及相关问题。 5.调查对象:广东省各大高校在校生 6.调查方式:网上问卷以及实地调查问卷 7.调查时间:2012年07月02日(发问卷)至2012年07月06日(收) 二、购买行为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手机购买行为性别差异,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么是购买行为,购买行为的类型有哪些,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事先了解,所以我们也进行了购买行为分析。 1.购买行为的类型 (1)复杂型购买行为。品牌差异大,程度高的购买行为。 (2)和谐型购买行为。品牌差异小,消费者介入程度高的购买行为(3)多变型购买行为,品牌差异大,消费者介入程度低的购买行为(4)习惯性购买行为。品牌差异小,消费者介入程度低的购买行为 2.购买行为的变化 (1)的变化。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并不单纯在于商品使用上的功能与价值。这一点在年轻一代身上特别明显。在使用价值之上,重视附加心理价值的商品不断增加。使人心灵丰富的、变美的、变快乐的、变新的、变珍贵的商品往往受青睐。 (2)品牌忠诚度。在上加上品牌,良好的品质、强势广告等都会使消费者持续性地购买商品。如果能让消费者接受的商品与相结合,就可能确保品牌忠诚度。 (3)普通意识与个性化。因为别人有、别人使用很快乐,自己也想跟着消费,即所谓。的普及使多数人受到相同的刺激,身旁的人都买了,而自己还没买显得很不自在。一旦收入增加,也希望能模仿原来不可能的上层消费,与一般人一致就觉得比较安心。这种心态对平常的生活影响更远。 3.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 (1)影响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 动机:需要引起动机,消费者购买动机是消费者内在需要与外界刺激相结合使主体产生一种动力而形成的。 感受:消费者购买如何行动,还要看他对外界刺激物或情境的反映,这就是感受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感受指的是人们的感觉和知觉。 态度:态度通常指个人对事物所持有的喜欢与否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倾向。作为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营销人员应该注重对消费者态度的研究。 学习:学习是指由于经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即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的实践中,逐步获得和积累经验,并根据经验调整自己购买行

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

手机对大学生影响 谈到手机,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工具,在学生人群中也将越来越广泛,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必要的。所以我们学生应怎样使用手机才更合理,更有利于学习将成为热门话题。在此我们应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避免手机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让手机在我们生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其实,总的来说,我认为手机的发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加面向社会化,促进和时代的交流,预示着时代文明的进步,同时,它也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下面就是我认为手机对大学生的一些利弊的看法。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成为了我们情感交流,互相倾诉的一个重要工具。而且现在毕竟是个信息的时代,每天当无聊的时候手机的娱乐上网功能总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道每天的一些时政以及社会的一些发展态势,这些快捷获取信息的手段,在这个日益进步的时代中使得我们不会和社会完全脱节,还有就是手机拍照功能,MP3,MP4功能都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加丰富,充满了滋味。 但是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更加完善化,娱乐化,时尚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序列的危害,慢慢的,我发现手机成为了我们炫耀的一种工具,成为了一种满足我们虚荣心的一种工具。与此

同时手机的娱乐化,无线上网更是给同学们上课不认真听讲找到了一个借口,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不甚枚举,有些同学认为上课无聊,于是他们开始掏出手机看小说,上网,聊天,这样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道德准则也不断的沦丧。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来说,手机的普及化使得我们大学生生活更加社会化,交流更加密切化的,使得我们更加乐观的面对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危害,最重要的是大学生自己对待手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使用观,不盲目追求时尚,正确引导自己合理使用手机成为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总结一个观点,我认为手机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陷阱。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

初中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辩论赛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 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许多学生把时间荒废在发短信上,你来我往,没完没了,时间便在这指间悄然流逝,话费也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殆尽。有同学甚至在课上发短信,荒废了自己的学业不算,还要影响上课纪律,使得老师停止讲课,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种无聊的事上。更有甚者,把手机作为考试作弊的工具。 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①短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②不良信息,玷污心灵。据了解,北京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10%以上是黄色短信息,部分学生甚至把相互转发“黄段子”当作时尚。 ③助长学生攀比成风。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这样会让学生把父母当成靠山,不思进取。 ④额外增加父母负担。学生购买手机的资金全部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父母,另外,还有每月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话费也需要家长掏腰包。以一年计算,家长花在孩子手机上的费用至少要500元。对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家庭来说,给孩子买手机等于是给家长增添了新的负担。 ⑤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 ⑥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 ⑦手机对人有辐射。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过早地让学生使用手机会助长他们奢侈浪费和盲目攀比之风。班内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一些学生不比学习,而是比谁的手机更高档。攀比的结果是,手机档次越来越高,而一些买不起手机的学生会感到自卑,甚至一些学生为了得到一部手机而去偷盗、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参考

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参考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 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一、手机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手机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在手机“网络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手机以其可移动性强的优势,占据了更宽阔的大学生市场。当今的大学校园,已经是无线网络全面覆盖,80%的大学生正在通过手机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手机与互联网的连接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他们通过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手机报、手机新闻等一系列的途径获取生活信息,了解国家大事、娱乐新闻。手机上网开拓了大学生的眼界,使他们能及时的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秒秒钟的时间就知世界各地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目前,国产4G实现了高速上网,打开网页的时间比3G时代更是快了不少,满足了大学生高节奏追求信息的需求。同时,手机文化又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出现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从广度和深度去延展课堂教学内容,为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查漏补缺的可能,学校的教学任务生动具体的呈现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的寻求知识,激发求知的欲望!这样,手机就能发挥其在教学领地的重要作用,从广度和深度去延伸教学内容!手机文化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助推器,为大学生获取知识财富开辟了广阔新颖的途径! 2、手机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手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是大学生传递情感的桥梁和纽带,进入高等院校,远离亲人朋友,手机就成了大学生与家人和朋友联系的唯一媒介。在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东西手机使用越来越频繁,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校园学生手机拥有率更是高的惊人,它俨然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必备的通讯工具,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学习、健康、生活等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伸过方面,手机成了连接父母与孩子的桥梁,外出求学让大学生远离家这个温暖的港湾,手机媒介便捷了与父母的沟通,千里传音,让我们知道远放的父母一切安好,也让家长们通过手机了解大学生的基本动向,而且通话的过程可以避免对宿舍其他同学的打扰,并且个人通话的隐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这是宿舍固定电话不能比拟的。大学生时期是人格独立具体的实践期,波动的情绪和个性的张扬往往容易造成交往过程中的矛盾,比如:师生关系疏远、宿舍同学关系紧张等等一系列的矛盾,面对面的表示道歉可能有的青少年大学生觉得会有些不好意思,这是用手机信息发一句“不好意思”“对不起”“谢谢”之类的话更容易让大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发展。手机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促进了大学生与外界的交往,沟通了彼此的友谊,扩大了他们的交际圈。 3、手机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让大学生生活更加方便。校园基本实现无线全覆盖,大学生利用手机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同学们可以通过手机看电视电影玩游戏。同时随着手机软件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方便。例如手机淘宝的出现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美团等O2O的出现我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点餐送餐到楼下,快的打车优步的出现我们可以在出门前就预定好车节省了我们的时间……这一切的便利都来于手机的发展。 二、手机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在便利大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①手机作弊。基于手机强大的通讯能力及实时信息收发功能,很多大学生将其作为考试作弊的主要工具之一,手机作弊现象不但有失考试的公平公正,更会使他人心理失衡,有些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因此有可能踏人手机作弊的怪圈,并有意无意的吸引更多人的加入,在大学考场上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校园正常的学习秩序。②不良学术风气的形成。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谈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谈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11级新闻二班1111380035 王垠沃随着手机价格的降低和功能的逐渐强大,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不例外,手机一定是人手一个,有的同学还有两个甚至三个,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渐增大。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既有利又有弊。 手机的利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便利了学习和工作。拿我自己来说,每当我遇到不会的英语单词,我就会拿起手机上网查单词的含义,这取决于手机的便携性和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的特性。 2、可以用来与家人朋友联系。我的家乡离这里很远,离开家乡几千里地来上大学,父母会想我,我也想我的父母,所以以目前来说我与家人之间的联系只能靠手机,声音传情吧。还有每逢重大节日的时候,我都会给朋友们群发祝福短信,虽然有QQ,但我总觉得通过QQ传递的祝福没有通过短信传达的真诚。 3、可以丰富日常生活。比如空余时间我可以用手机听听歌,玩玩游戏,上网聊天,无聊的时候我的手机就是我最好的解闷工具, 4、可以了解新闻,增长见识。比如近期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辽宁号载舰航母的研制成功,都是通过手机了解到的。 可以说,手机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哪天谁忘了带手机,就整天心神不安一场焦虑。后来我找到了专业术语,这就叫手机焦虑症。我不时的看手机,总有手机振动的幻觉;经常害怕手机自

动关机;甚至晚上睡觉都开着手机。 我们前面说过,任何事情有利就会有弊,前面说了手机的四点好处,当然它也有坏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挤占学习时间,,影响身体健康,养成不良习惯。部分 大学生尤其是刚接触手机和网络的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上网没有节制,挤占了学习时间,打乱了正常的学习计划,致使这部分学生成绩每况愈下,荒废了学业,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自习室,图书馆使用手机的现象已十分严重。 由于手机网络的移动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上网,一部分自制力稍差的同学甚至是在课堂上也随心所欲的玩网游,网聊,看网络小说,严重影响课堂秩序。这些做法不仅使此类学生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上课时的情绪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其他同学的学习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无法能够使自己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对大学生的学习危害十分严重。 2、助长不良学习风气。手机上网为大学生逃课、考试作弊 提供了便利条件。手机上网传递信息方便快捷,使用手机上网联络的功能可以很快的告知逃课的同学老师点名的消息,使得逃课学生能及时返回课堂,这无形中助长了同学逃课的侥幸心理。由于手机体积小,隐蔽性好,不少大学生甚至利用手机考试作弊,而且作弊的方式也由传统的利用手机短信传送答案发展到利用手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报告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 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文采用总体描述和抽样调查的方法, 展示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现状, 分析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同时对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问题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希望能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有一定帮助,并通过此次活动唤醒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认知、大学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些大家耳熟能详,而谁又能给出准确理解?对于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御,酒令,歇后语等中华传统文化又会怎样呢?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根基,但因为诸多原因,传统文化呈现出很大的断层. 青年一代,当出生时,就已经处于文化的断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么不了解, 要么有严重的误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又缺乏全面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极为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我们进行此次调查,旨在唤醒大学生,学校,乃至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强调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大学生作为当今时代的中坚。 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及重要意义 1. 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也包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既包括中国古代教育,也包括中国古代文学;既包括中国古代艺术,也包括中国古代史学;既包括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也包括中国古代宗教与中国古代哲学。 2.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意义:探索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了解与探究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国当代与未来的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当代和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和创新,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培养诚信的高尚情操。 三.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世界多元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唯有高擎中华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才能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大学的时间是宝贵而又有限的,作为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更能增强爱国情怀.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情况, 我们对不同大学学生进行了采访与问卷调查.本课题从"认同,知晓,态度"三个大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探析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探析 摘要:“全球化”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全球化、社会的转型和网络的普及给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与传统革命文化完全不同的很多新符号的冲击。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道课题。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认同;文化适应;大学生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的概念在西方诞生。“全球化”绝非只是一个纯经济性质的运动,同时也是一个通过经济的扩张而推行其政治理念和文化价值的历史过程。因此,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全球化、社会的转型和网络的普及给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与传统革命文化完全不同的很多新符号的冲击,成为青年人新的自我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青年个体被置于一系列新知识、新语言、新习性和新背景的认同和表达中,并且其中“总是包含着将其他意义带入了我们自己所有的意义之中”[1]。因此,在社会变革过程中,青年大学生们面临着个人文化身份如何构建的问题。良性的文化身份认同与构建,能使广大学子在自我和他者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游刃有余,进而促进整个文化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共生、共荣。相反,如果这种文化认同与构建存在缺失,必将导致青年大学生面临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产生身份准确阐释的焦虑,由此引发价值观的动摇甚至缺失。因此,如何引导青年学生以自觉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全球化语境,在积极的适应中理性地建构自身的文化认同,就成为当前教育界面临的一道课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对大学生群体的审视 1.全球化语境对本土文化及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上全球化或趋同化现象,它使得西方的(主要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念渗透到其他国家。而在对大学生的影响上,外来文化已构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的巨大冲击,加上青年学生惯有的心理逆反,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都有退化的可能[2]。全球化给大学生的生活开辟了新天地,使他们有机会分享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异域文化正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信息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抢占信息传输主体以及对信息传输工具的成功研发,使美国在媒体传播领域占有无与伦比的优势。美国信息时代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主导整个媒体,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美国大力加强了对外传播的力度,通过广播、报刊等媒体以及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等各种文化产品,形成了美国的“话语霸权”地位。在大量的信息输出过程中,美国通过饮食文化、影视文化和电脑软件文化等,逐渐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面对美国等西方大国强大的价值观输出攻势,一些青年学生的本土文化感情正在逐渐淡化,逐渐以西方文化时髦为标准,崇尚西式价值观,而对自己的历史、语言文字等不以为然,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在逐渐淡化。 2.大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主体”构建的关键时期——“个人化—反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题目: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046910128 经贸1001 经济学类 T V Ot m 姓 学 班 专 手 名 口, 号 级

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技术创新空间相对减小,要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细分市场,了解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关手机的消费行为,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以加大对市场的开拓,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大学生的手机消费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心重要问题,作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将会加大影响到学生当前和以后的发展。大学生手机消费是一个充满巨大活力和空间的市场, 也是手机产业面临激烈市场竞争所必需拓展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特征,围绕品牌、质量、价格、功能、外观来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手机产业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影响因素营销策略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移动通信市场增长加速,其突出代表就是手 机的普及急剧上升,从而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活力的手机产业。但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国产品牌手机与外国品牌手机的争夺市场之战愈演愈烈,使得手机产业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本文以郑州地区的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的手机消费行为开展调查研究,揭示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我国手机产业应对手机消费低龄化趋势,制定相应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1.1选题背景 在手机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消费群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消费主力军。纵观今 日的校园,大学生几乎每人一部手机已成事实,甚至在发达地区的初中校园里,也出现高的手机普及率。手机作为一个 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 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超过了报子、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 身必备的物品。有人说,当今大学生的三大件是手机、mp3、数码相机。

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 摘要: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分为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学生调查报告,另一部分是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报告的实数据分析,最后是结合调查报告,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一点关于使用手机的一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影响调查分析分析比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通讯方式也越来越方便快捷。因为手机的方便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手机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多,手机已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了,而且还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如娱乐,信息查询等。面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手机的价格也相应的下降了许多,对于上大学的我们来说,大部分人都不是本市人,而且还需要寄宿在学校,为了更方便的跟家人沟通,跟同学们交流,几乎上人手一部,手机在我们大学生活中非常的普及。 我们小组做这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了解手机给大学生生活上带来了哪些影响,当然包括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希望由此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引导大家正确的使用手机,最大限度的消除手机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此,我们小组在我们学校(河南工业大学)对80人做了“手机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的调查。下放调查问卷80份,收回78份,有效率为97.5%,参与调查的学生都是拥有手机的人。 此次的调查问卷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实事数据及

问题,关于此部分,文件会附注再次分析报告的最后,第二部分就是调查报告的问题分析论文,第三部分会针对问题给大学生提一点建议,这里是报告的内容。 一问卷的实事数据及问题:(附注在报告的最后) 二关于手机对大学生生活影响问题调查的分析报告 事实数据样本的基础是随机抽选出学校里各年级大学生的男女 生的问卷调查表。对于大学生问卷调查表旨在了解学生平时生活上手机的使用情况,以及手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上影响的情况。这份调查问卷着重于手机情况、使用情况、学习影响、生活影响的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80份,回收78份,总回收率达到97.5%。在对所有这些问卷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拟从以下两个角度切入,总体分析、分年级对比分析。 在来自78分的问卷调查中进行抽查分析,当问到学生手机价位时,29%回答:300-600,40%的回答:600-1000,21%回答:1000-1500,其余是1500以上的,说明了学生消费水平适中,可能受我们居住的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的影响,大多数学生持有的手机价位相对较低。当问到经常使用手机吗,79%回答经常。如果几天不玩手机的话,34%学生会老想着,10%会感觉很空虚,只有45%学生没感觉,可见手机已经在学生生活中有了很大的影响,几乎要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等,2-3小时与3-5小时占得比例接近,且占大多数。当问到上自习时会不会带手机,65%同学会带,22%的同学带了不玩,而只有5%的同学上自习不会带手机,且大多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方案

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的调查方案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愤青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形形色色的愤青,构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地图。愤青的文化归属感是一个国家文化归属感的重要部分,但,当代愤青是否面临着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现在的愤青们,还没有搞懂我们的传统,传统就一钱不值了;还没有看清楚真相,就开始愤怒了;还没有明白自己的血脉,就准备来生投奔外国了。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缘于一种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危机,于是他们可能变成虚无主义者,以无信仰为信仰,无追求为追求,无文化为文化,于是没心没肺,不清不楚,真善美尽数失落,释儒道皆告无缘,最终沦为空心菜一样的一代愤青。二.调查目的 1. 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度以及广度 2. 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 3.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看法。 三.调查对象: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及其他各高校。 四.调查内容及工具 1.调查工具:问卷准备访谈卡片 2.调查内容: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及态度。 五.人员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查方案,在学校内进行本次调研需要的人员安排具体配置如下:调查问卷与工具准备:2名 调查人员: 3名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3名 调查报告撰写:1-2名 六.调查方法及具体实施 以问卷调查为主,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完成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调查人员的培训等相关工作后,就可以开展具体的问卷调查了。把调查问卷平均分发给各调查人员,统一选择中餐或晚餐后这段时间开始进行调查(因为此时学生们多刚呆在宿舍里,便于集中调查,能够给本次调查节约时间和成本)。调查员在进入各宿舍时说明来意,并特别声明在调查结束后将赠送被调查者精美礼物一份以吸引被调查者的积极参与、得到正确有效的调查结果。调查过程中,调查员应耐心等待,切不可督促。调查员可以在当时收回问卷,也可以第二天收回 2.以访谈为辅助调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由于调查形式的不同,对调查者所提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访谈前调查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列出调查所要了解的所有问题。调查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占据主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 题目: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完成人及学号:危军() 冯琦() 曹攀() 张金鸣() 指导老师:蒲伟芬 2015年5月23日

一、调研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2、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3、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也在逐步地跨入国际行列,各国文化在国际范围中广泛传播,并影响着其他文化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民族文化的传承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所以大学生在民族文化的世代传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各种文化思潮不断冲击和影响着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已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所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对本国优秀文化有重要意义,从调研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寻找让广大大学生重视并更好的吸收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1、调查方式:为使调查范围涵盖面更广,我们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问卷调查主要采取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 2、问卷主要包含已下主要内容 (1)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是否感兴趣 (2)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主要来源 (3)当代大学生对于最近中国传统文化风靡全球,怎么看 (4)当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 (5)当代大学生认为该如何去加强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等 3、调查时间: 2015.5.20-2015.5.23

大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1)

大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1)

大学生手机消费调查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调查目的 1、通过购买手机的情况大致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档次、品牌偏好、购买关心要素、选购意向,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2、了解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心理需求,获取有关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重要信息(看法、建议)。三组员分工 活动阶段名称内容负责 人 活动前相关文当撰写活动策划,市场

期准备调查 具体事项的安排 物料准备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并印刷 活动中期执行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 问卷调查 活动后期整理资料对市场调查问卷进 行整理 活动总结撰写调查报告 四、调查方式:现场问卷调查(300份) 五、调查对象: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四所高校学生 六调查内容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二)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三)购买手机的目的 (四)每月话费支出 (五)学生手机使用的分析 (六)手机满意度的分析 七调查总结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据此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手机的拥有率高达98、3%。从调查中我们还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占55%;手机价格在1000元以下与1500-2000元的各占20%;少数的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占5%。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 (二)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您准备的2018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古语有云: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牢记历史,方能开创未来。因此,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临床药学三班特此成立红色足迹追忆团,分别到沈阳三大高校:鲁迅美术学院、沈阳药科大学和东北大学通过调查问卷和采访的形式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进行了调研。其中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活动的态度、学校和社会对红色文化宣传程度、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宣传红色文化的途径喜爱程度排名等。 我们将调查问卷分别根据性别和是否是党员分类,结果显示性别对沈阳市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并不大,而党员则明显比不是党员的同学对高红色文化的认同感、了解度高出很多。 调查结果分析 总共做了2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198份,其中男性99人,女性79人;党员48人,非党员150人。前两题是针对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分别为 1 / 17

1.您的性别是?( ) a 男 b 女 2.您是党员吗?( ) a 是 b 不是 第三题开始为对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调查。 3.会去看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吗? a非常想看 b已经看过了 c可能会看 d不想看 4.经常参加红色旅游吗? a经常(一年多次) b偶尔(一年一次) c 很少(几年一次) d 不参加 通过三四两道题,能够看出沈阳各所高校的大学生对于我国红色文化基本常识的摄入缺乏主动,对切身体会红色文化缺少积极性。 5.如果去红色景点旅游,是因为? a欣赏怡人的风景 b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c没什么目的,放松放松 综合4、5题的调研结果,由下图可以看出:对于去红色景点旅游频率,一年一次和几年一次占大多数,而红色旅游越频繁的人群其旅游目的越是倾向于领略红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 6.[多项选择题]对于红色旅游(参观遗址,学习继承革命精神)您的看法是? a是学习革命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一种方式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可以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已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推动着中国的发展,在世界文化领域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国以及许多西方国家的学校都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孔子、老子、庄子等古代先哲的思想,也是西方哲学家们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本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圣诞节、情人节在中国流行起来;麦当劳、肯德基、披萨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食品;西装成为各种正式场合的服装……但是,却仍有人不知道重阳节,不清楚过年吃饺子这一习俗的由来,不了解唐装、汉服是什么样子……我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此次调查,正是对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进行统计和了解。 调查时间:2014年4月15日至2014年5月1日 调查对象: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其中问卷的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共回收问卷90份,其中网上参与问卷77人,回收实体问卷13份。此调查报告以这90份问卷为主要资料来源。 一、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 1.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识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比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不管怎么说,每个人都肯定对这一问题有初步的、直观的、笼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首先考虑的是从宏观上把握大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以便使我们对此问题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现状看法、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个人偏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预期和传统文化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四个方面展开的。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总体上并不看好。 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图1可以看出有近一半的同学对传统文化发展现状持一般的态度,但却有四成认为传统文化发展状况比较差,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确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以传统文化艺术(以戏曲为例)来调查。 由图2可以看出,对这一问题持一般态度和很小态度的与图1中是基本相互对应的。因此,传统文化的发展还有待提高。 (2)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掌握程度不太乐观。 从图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本校学生对传统文艺(包括书法、国画、传统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