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核心

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掌握测定金属

电阻率的实验

原理、实验器

材。

进一步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

电路的设计思想,会根据不同情

况设计电路图。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

保持很好地交流、合作,准确记

录数据,认真进行数据处理。

了解本实验需要测的

物理量及所用的器材

和方法;能进行分组分

层、自主合作探究,能

综合信息进行数据处

理。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一、刻度尺

1.设计原理

常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一般为1 mm,使用时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根据待测物的大小和所需达到的测量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3)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以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4)观察示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并与刻度线正对。

(5)读数时,应估计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二、游标卡尺

1.结构及作用

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较精密的仪器,它的主要部分由一根主尺和一根游标尺(或称副尺)构成,如图所示。

2.原理(以十分度为例)

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__mm,副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它们的总长度等于9 mm,因此副尺上每一个分度比主尺的最小分度小0.1 mm。当副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时,副尺上的第一条刻线、第二条刻线……依次与主尺的1 mm刻线、2 mm刻线……分别相差0.1 mm、0.2 mm……,副尺上第十条刻线正好对齐主尺上9 mm刻度线,这种游标卡尺可以准确到0.1__mm,其他不同准确度的游标卡尺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见表格

游标卡尺

精度(mm) 测量结果[n为游标卡尺上正对刻度左侧的小格数](mm)

小格数

刻度总长度

(mm) 主尺与游标卡尺每小格长度差(mm)

1090.10.1+0.1n

20190.050.05+0.05n

50490.020.02+0.02n

(1)校零位:使卡脚并拢,查看游标与主尺零刻线是否对齐,否则加以修正。

(2)测量:将待测物放在两测量爪之间(注:测一般物长用外测量爪,测孔径等物体内部长度时,用内测量爪,测深槽或深筒时,用游标后的深度尺窄片),移动游标,使测量爪刚好与物体接触即可读数。

(3)读数:①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L0。

②看游标上第几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从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为KΔL,式中K为与主尺某刻线对齐的游标第K条刻线,ΔL为游标卡尺的精度。

③得读数为L0+KΔL。

4.注意事项

(1)不管是10分度的游标卡尺,还是20分度、50分度的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均不需要向后估读一位。

(2)读数时要使视线与尺垂直,避免产生视差。

(3)使用卡尺时应防止撞击,切不可用游标卡尺量度毛坯,以免损伤测脚。

(4)测脚必须紧靠工件,用制动螺丝把游标尺固定后再读数。

三、螺旋测微器

1.结构及作用

2.测量原理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它是一种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常用的螺旋测微器,用它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0.01__mm,它的测砧A 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微调旋钮D′、测微螺杆F 是连在一起的,并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__mm,即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者后退0.5 mm,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分,每一小格表示0.01 mm,这也就是螺旋测微器的精度,读数时再估读一位,即可测到0.001 mm,故也叫作千分尺。

3.使用方法

(1)校准零位:测量前使测微螺杆F和测砧A并拢,可动刻度E的零刻度与固定刻度B的轴向线应在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处对齐,否则应加以修正。

(2)测量:旋动旋钮D,将测微螺杆F旋出,把被测的物体放入A、F之间的夹缝中,转动D,当F将要接触物体时,再轻轻转动微调旋钮D′,当听到“嗒、嗒…”的声音时(表明待测物刚好被夹住),然后转动锁紧手柄使F止动。

(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数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

测量值(毫米)=固定刻度数(毫米)(注意半毫米刻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

一位)×0.01(毫米)

4.注意事项

(1)测量时,当F将要接触被测物体时,要停止使用D,改用D′,以避免F和被测物体间产生过大的压力,这样,既可以保护仪器又能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2)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要准确到0.01 mm,估读到0.001 mm,即测量结果若用mm为单位,则小数点后面必须保留三位。如在测量中发现可动刻度中某刻度线正好与固定刻度的水平线对齐,则最后一位读数要补上一个零。如某同学读出的读数为“6.32 mm”,肯定有效数字是错的,正确的应读成6.320 mm。

实验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会正确使用。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及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R=U

I)。电路原理图如图所

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算出横

截面积S(S=πd2 4)。

(3)由电阻定律R=ρl

S,得ρ=

RS

l=

πd2R

4l=

πd2U

4lI,求出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待测金属丝、电源(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

四、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实验原理中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量长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

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1)特别注意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也要估读)

(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3.电阻R的测量

(1)平均值法:可以用每次测量的U、I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2)图像法:可建立U-I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I值描点作出图像,利用图像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4.电阻率的计算

将测得的R、l、d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公式ρ=RS

l=

πd2R

4l中,计算出金属导线

的电阻率。

六、误差分析

1.金属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2.电流表外接法,R测

3.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系统误差)。

七、注意事项

1.为了方便,应在金属导线连入电路前测导线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导线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2.测量电路应选用电流表外接法,且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3.为准确求出R的平均值,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采用U-I图像法求出电阻。

4.滑动变阻器用限流式接法就可以满足该实验的要求。

核心要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例1]现用最小分度为1 mm的米尺测量金属丝长度,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为________mm。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如果受条件限制,身边只有米尺1把和圆柱形铅笔1支。如何较准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请简述测量方法。

解析观察本题图示,注意金属丝的起点不在“0”处,所以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982.0 mm-10.0 mm=972.0 mm。由于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用mm刻度尺不易测量,故采用放大法测量: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匝金属丝,用毫米刻度尺测出

该N匝金属丝的宽度D。由此可以算出金属丝的平均直径为D

N

答案972.0金属丝直径测量方法见解析

[例2](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

(2)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题中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8 mm,可动刻度读数为47.0×0.01 mm=0.470 mm,所以读数为8 mm+0.470 mm=8.470 mm。

(2)游标卡尺的读数=主尺读数(整毫米数)+游标尺读数(对齐格数×精度),题中游标卡尺的主尺部分的读数为20 mm,对齐格数为第12条,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05 mm,所以读数为20 mm+12×0.05 mm=20.60 mm。

答案(1)8.470(2)20.60

[针对训练1]用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如图所示,木板的长度应记为________cm。

解析因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所以应估读到小数点后的第2位。木板的长度是10 cm+4 mm+估计值,记作10.41 cm。(或10.42 cm、10.40 cm均可) 答案10.41(或10.42、10.40均可)

[针对训练2]如图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内径时的示数,其示数为()

A.2.90 cm

B.2.9 cm

C.2.27 mm

D.2.27 cm

解析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2 cm,游标尺上第7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读数为0.1×7 mm=0.7 mm=0.07 cm,所以最终读数为: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为:2.2 cm+0.07 cm=2.27 cm;故选D。

答案 D

[针对训练3]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的读数是________mm。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18.0 mm=0.18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0.680 mm。

答案0.680

核心要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1.两种接法的特点

(1)限流式接法耗能低,但电压调节范围小;

(2)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大,并且可从零开始变化。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其应用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图

闭合开关前滑片位置滑片在最左端,以保证滑

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

值最大

滑片在最左端,开始时R

两端的电压为零

负载两端的电压调节范

R

R0+R

U~U 0~U

通过负载的电流调节范

U

R0+R

U

R0~

U

R 12

压U AB=8 V。

(1)当S断开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2)当S闭合时,移动滑片P,R2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解析(1)S断开时,滑动变阻器R1为限流式接法,R1的下部不接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最上端时,R1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因此R2获得的最大电压等于8 V,当滑片P在最下端时,R1与R2串联,此时R2两端的电压最小,U R2=R2

U AB=

R1+R2

4.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4.8~8 V。

(2)当S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1为分压式接法,当滑片在最下端时,R2两端电压为0,当滑片在最上端时,R2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 V,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为0~8 V。

答案(1)4.8~8 V(2)0~8 V

方法总结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的两个端点不能同时接入电路,否则电流将从金属杆流过而将滑动变阻器短路。

2.限流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小,而分压式接法电压调节范围较大(电压最小值从0开始),在具体应用中要根据题目要求合理选择。

[针对训练4] (多选)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若将a、c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

B.若将a、d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减小

C.将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式接法接入电路时,必须连入三个接线柱

D.将滑动变阻器以分压式接法接入电路时,必须连入三个接线柱

解析若将a、c两端连在电路中,aP部分将连入电路,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aP部分的导线长度变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将增大,A正确;若将a、

d两端连在电路中,也是aP部分将连入电路,则当滑片OP向右滑动时,aP部分的导线长度变长,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将增大,B错误;A、B两个选项中均为限流式接法,可见在限流式接法中,a、b两个接线柱中任意选一个,c、d 两个接线柱中任意选一个,接入电路即可,C错误;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中,a、b两个接线柱必须接入电路,c、d两个接线柱中任意选一个,接入电路即可,D正确。

答案AD

核心要点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原理

欧姆定律给了我们测量电阻的一种方法,由R=U

I可知,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

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就可求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2.电流表的两种接法

内接法外接法

电路

误差分析

电压表示数

U V=U R+U A>U R

电流表示数I A=I R

R测=

U V

I A>

U R

I R=R真

电压表示数

U V=U R

电流表示数I A=I R+I V>I R

R测=

U V

I A<

U R

I R=R真

误差来源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3.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R A、R 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的情况,当R x≫R A时,采用内接法,当R x≪R V时,采用外接法,即大电阻用内接法,小电阻用外接法,可记忆为“大内小外”。

(2)公式计算法

当R x>R A R V时,用电流表内接法,

当R x

当R x=R A R V时,两种接法效果相同。

(3)试触法:适用于R x、R V、R A的阻值关系都不能确定的情况,

如图所示,把电压表的可动接线端分别试接b、c两点,观察两

电表的示数变化,若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对电路影响大,应选用内接法,若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变化,说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对电路影响大,所以应选外接法。

[例4]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 x约为200 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 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 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甲或图乙所示。

计算结果由R x=U

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若将图

甲和图乙中电路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 x1和R x2,则________(填“R x1”或“R 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 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 x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解析R x约为200 Ω,R x

R V

=200 Ω

2 000 Ω

=0.1,R A

R x

=10 Ω

200 Ω

=0.05,所以采取电流表内

接法测量更准确,即用图甲电路测量,R x1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因为R x1=U

I

R真=U R

I R

,U>U R,I=I R,则R x1>R真;因为R x2=U

I

,R真=U R

I R

,I>I R,U=U R,

则R x2<R真。

答案R x1大于小于

主编点评内接法的误差来自电流表的分压,外接法的误差来自电压表的分流,哪个误差小就选哪一个。

[针对训练5]在电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测量电学元件的电阻值,如:小灯泡、金属丝、电流表内阻、电压表内阻、待测电阻等。利用伏安法测量某电阻的阻值,有如下实验器材:

①待测电阻,阻值约为100 Ω

②电流表(量程0~0.3 A,内阻约0.125 Ω)

③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约5 kΩ)

④电源15 V

⑤滑动变阻器(阻值0~10 Ω,允许最大电流2 A)

⑥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条

请根据器材的规格和实验要求尽量减小误差,用铅笔画出实验电路图,再连接线路图。

解析 因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只有10 Ω,采用限流接法时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故应采用分压接法。待测电阻约为100 Ω,R R A

>R V

R ,故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

故原理图如图所示。根据原理图画出对应的实物图如图所示。

答案 见解析

核心要点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原理及操作

[例5] 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所用金属电阻丝的电阻约为30 Ω。现通过以下实验测量该电阻丝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出电阻丝的直径为d 。

(2)实验中能提供的器材有开关、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 电压表V 1(量程为0~3 V ,内阻约为3 kΩ) 电压表V 2(量程为0~15 V ,内阻约为15 kΩ) 电流表A 1(量程为0~100 mA ,内阻约为5 Ω) 电流表A 2(量程为0~0.6 A ,内阻约为0.1 Ω) 滑动变阻器R 1(0~5 Ω) 滑动变阻器R 2(0~1 kΩ) 电源(电动势为4.5 V ,内阻不计)

为了便于调节电路并能较准确地测出电阻丝的阻值,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

(3)如图所示,将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柱a 和b

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触头的另一端为接线柱c,当用手按下触头时,触头才与电阻丝接触,触头的位置可在刻度尺上读出。实验中改变触头与电阻丝接触的位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I保持不变,分别测量出多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L与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请在图中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部分已连好的线不能改动。(要求: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和能进行多次测量

)

解析(2)由于电源电动势为4.5 V,所以电压表应选V1,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为

I max=U R x

=3

30A=0.1 A=100 mA,所以电流表应选A1;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

电路中的最大电阻为R max=E

I A

3

=4.5

0.1

3

Ω=135 Ω,所以变阻器应选R1,且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3)由于待测电阻满足R2x<R A R V,可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又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连线图如图所示

答案(2)A1R1(3)电路图如解析图所示

[针对训练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出待测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 x。

(1)请写出计算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ρ=________(用上述测量的字母表示)。

(2)若实验中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时,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分别如图

甲、乙所示,则金属丝长度的测量值为l=________cm,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d =________mm。

甲乙

(3)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不论使用电流表内接法还是电流表外接法,都会产生系统误差。按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可以消除由于电表内阻造成的系统误差。

利用该电路进行实验的主要操作过程是:

第一步:先将R2的滑片调到最左端,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1闭合,闭合开关S1,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不超过量程),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I1。

第二步:保持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变,将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2闭合,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2、I2。

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 x的表达式R x=________________。

答案(1)πd2R x

4l(2)36.50(36.48~36.52均可)0.797(0.796~0.798均可)(3)

U1

I1-

U2

I2

核心要点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

[例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待测金属丝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约为50 cm。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中某一次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应为________mm(该值接近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2)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x。实验所用器材为电池组(提供电压为3 V)、电流表(内阻约0.1 Ω)、电压表(内阻约3 kΩ)、滑动变阻器R(0~20 Ω,额定电流2 A)、开关、导线若干。

某小组同学利用以上器材正确连接好电路,进行实验测量,记录数据如下:

次数1234567

U/V0.100.300.70 1.00 1.50 1.70 2.30

I/A0.0200.0600.1600.2200.3400.4600.520

x

“乙”)。

(3)下图是测量R x的实验器材实物图,图中已连接了部分导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一端。请根据(2)所选的电路图,补充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4)这个小组的同学在坐标纸上建立U、I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图中已标出了与测量数据对应的4个坐标点。请在图中标出第2、4、6次测量数据的坐标点,并描绘出U-I图线。由图线得到金属丝的阻值R x=________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算出金属丝电阻率约为________。

A.1×10-2Ω·m

B.1×10-3Ω·m

C.1×10-6Ω·m

D.1×10-8Ω·m

(6)任何实验测量都存在误差,本实验所用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有多个正确选项)。

A.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由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C.若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U-I图像处理数据求金属丝电阻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 mm+39.8×0.01 mm=0.398 mm。

(2)由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R x的阻值大约为5 Ω。由题知R x≪R V,故电流表外接。若滑动变阻器接为限流式接法,电路中最小电流值I min=U

≈0.12 A,则

R x+R+R A

R x两端的电压最小值U min=I min R x=0.6 V,而从实验数据可知R x两端电压可为0.10 V,因此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3)实物图如图甲所示

(4)图线应过原点,选尽可能多的点连成一条直线,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明显偏离的点应舍去,如图乙所示。

图线的斜率反映了金属丝的电阻,因此金属丝的电阻值R x≈4.4 Ω。

(5)根据R x=ρl

S

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 x S

l

=πR x d2

4l

3.14×

4.4×(0.398×10-3)2

4×0.5

Ω·m≈1.09×10-6Ω·m,故选项C正确。

(6)系统误差是由仪器的某些不完善或实验方法不够完善等产生的,其测量结果总是偏大或偏小;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图像法来减小偶然误差。

答案(1)0.398(0.395~0.399均正确)(2)甲(3)见解析图甲(4)见解析图乙4.4(4.3~4.7均可)(5)C(6)CD

方法总结

(1)实物连接时,注意导线不能相交叉,并且要注意闭合开关时,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电压要为零。

(2)对螺旋测微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①以毫米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要有三位有效数字,特别是最后一位估读数字为零时,不能省略。②在读数时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

[针对训练7]某同学想要了解导线在质量相同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选取了材料相同、质量相等的5卷导线,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导线的直径如图所示。读得直径d=________mm。

(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及相关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电阻R/Ω121.050.023.910.0 3.1

导线直径d/mm0.8010.999 1.201 1.494 1.998 导线横截面积S/mm20.5040.784 1.133 1.753 3.135

满足反比关系,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写出R与S应满足的关系。

(3)若导线的电阻率ρ=5.1×10-7Ω·m,则表中阻值为 3.1 Ω的导线长度l=________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图可知,导线直径d=1 mm+20.0×0.01 mm=1.200 mm。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发现RS2=常量,所以R与S不满足反比关系。

(3)R=ρl

S

,则l=RS

ρ

,查表知R=3.1 Ω时S=3.135 mm2,

把数据代入上式解得l=19 m。

答案(1)1.200(2)不满足R与S2成反比(或RS2=常量)(3)19

1.(仪器读数)一位同学在实验中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长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游标卡尺示数为________cm,螺旋测微器示数为________cm。

解析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0 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尺读数为0.05×10 mm=0.5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主尺读数+游标尺读数=10 mm+0.50 mm=10.50 mm=1.050 cm;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0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44.6 mm=0.446 mm,所以最终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可动刻度读数=10 mm+0.446 mm=10.446 mm=1.044 6 cm。

答案 1.050 1.044 6(1.044 3~1.044 8)

2.(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现在要测量一段电阻丝的电阻率ρ,其阻值R x约为0.5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 A。现有如下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A(量程0.6 A,内阻约为0.6 Ω)

电压表V(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待测电阻丝R x(阻值约为0.5 Ω)

标准电阻R0(阻值5 Ω)

滑动变阻器R1(5 Ω,2 A)

滑动变阻器R2(200 Ω,1.5 A)

直流电源E(输出电压为6 V)

开关S、导线若干

(1)图为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测量电路的一部分,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________(选填“R1”或“R2”),并采用________接法;

(3)根据你在(1)(2)中的选择,在图甲上完成实验电路的连接;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知识点+练习】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知识点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游标卡尺 1.结构和原理如图: 2.分类和读数: (1)1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 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小0.1 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0.1毫米位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此位置便是0.1毫米乘以几.其读数准确到0.1 mm. (2)2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5 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5 mm.读数时先从主尺上读出厘米数和毫米数,然后用游标读出毫米以下的数值:游标的第几条刻线跟主尺上某一条刻线对齐,毫米以下的读数就是几乘0.05毫米.其读数准确到0.05 mm. (3)50分度的游标卡尺.游标上相邻两个刻度间的距离为0.98 mm,比主尺上相邻两个刻度间距离小0.02 mm.这种卡尺的刻度是特殊的,游标上的刻度值,就是毫米以下的读数.这种卡尺的读数可以准确到0.02 mm. 螺旋测微器 1.构造:如图 2.原理和读数: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为0.5 mm(在中线的上侧);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前进(或后退)0.5 mm.在可动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条刻线,所以相邻两条刻线间代表0.01 mm.读数时,从固定刻度上读取整、半毫米数,然后从可动刻度上读取剩余部分(因为是10分度,所以在最小刻度后应再估读一位),再把两部分读数相加,得测量值. 3. 注意: (1)看半刻度是否漏出,固定刻度上刻度值是以mm为单位. (2)可动刻度要估读,小数点后应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知识点二测量导体的电阻率 【实验目的】 1.学会用伏安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 用刻度尺测一段金属导线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d,用伏安法测导线的电阻R,

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课题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课型新课时 3 学习目标 1.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2.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利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率。 德育目标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很好地交流、合作,准确记录数据认真进行数据处理。 重点、难点掌握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合作探究随堂 手记 一、自主学习区 实验1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一、游标卡尺 1.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 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mm。 2.精度:对应关系为10分度mm,20分度mm,50分度mm。 3.读数:若用x表示由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线对齐的游标 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达为(x+K×精度) mm。 二、螺旋测微器 1.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 进或后退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mm,即螺旋 测微器的精确度为mm。读数时估读到毫米的千分位上,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mm)=

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实验二 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会正确使用。 2.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及伏安法测电阻。 3.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R =U I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用 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用 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积S (S =πd 2 4)。 (3)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ρ=RS l =πd 2R 4l =πd 2U 4lI ,求出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 、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待测金属丝、电源(学生电源)、 。 四、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待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实验原理中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量长度:用 测量接入电路中的待测金属丝的有效长度,重复测量3次,并记录。 4.求电阻: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触头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 5.拆除实验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 1.金属丝直径的测量 (1)特别注意半刻度是否露出。 (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 (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也要估读) (2)把3次测量结果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测量电阻率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内容。电阻率 用来描述物质阻止电流流动的能力,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准确测 量电阻率对于理解材料特性以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 几种高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 一、细丝电阻器法 细丝电阻器法是一种简单而又精确的方法,适用于测量导体的特定 部分的电阻率。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根长度较长、直径较细的、电阻率已知的细丝。比如可以 使用铜细丝。 2. 将细丝固定好,形成一个平行电路。可以将细丝缠绕在一个绝缘 材料上,以防短路。 3. 测量细丝的长度和直径。使用显微镜和卡尺等仪器可以精确测量。例如,假设细丝的长度为L,直径为d。 4. 通过细丝上通过电流I可以获得电压V。计算电阻率的公式为:ρ = (π * d² * R) / (4 * L * I),其中R为测量到的电阻值。 5. 根据测量值计算得出物质的电阻率ρ。 细丝电阻器法的优点是使用简单、准确度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 注意保持细丝电路的平行和固定,以及对长度和直径的测量要准确。 二、悬线法

悬线法是常见的测量电阻率的方法之一,适用于测量导体的整体电阻率。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横截面积已知的导线,比如可以使用均匀截面积的铜导线。 2. 将导线固定在两个绝缘材料上,形成一个悬挂状态。 3. 对悬线处注入稳定电流,测量电流值I。 4. 测量悬线两端的电压差V。 5. 计算导线的电阻率ρ,公式为:ρ = (V * A) / (I * L),其中A为导线的横截面积,L为导线的长度。 悬线法的优点是可以测量导线的整体电阻率,操作相对简便。在实验时,需要注意保持导线的悬挂和固定状态,并且对电流和电压的测量要准确。 三、桥式测量法 桥式测量法是一种较为精密的测量电阻的方法,常用于测量材料样品的电阻率。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电阻桥仪器,其中包括一个未知电阻R_x和一个标准电阻(已知电阻)R_s。 2. 连接电路,并通过调整电桥上的电位器使得电流通过电路达到平衡状态。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核心 素养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掌握测定金属 电阻率的实验 原理、实验器 材。 进一步掌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 电路的设计思想,会根据不同情 况设计电路图。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实验过程中 保持很好地交流、合作,准确记 录数据,认真进行数据处理。 了解本实验需要测的 物理量及所用的器材 和方法;能进行分组分 层、自主合作探究,能 综合信息进行数据处 理。 实验一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一、刻度尺 1.设计原理 常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一般为1 mm,使用时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及最小刻度值,根据待测物的大小和所需达到的测量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3)通常测量时,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使用零刻度线已被磨损的刻度尺时,则可以让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4)观察示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垂直,并与刻度线正对。 (5)读数时,应估计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二、游标卡尺 1.结构及作用 游标卡尺是测量长度的较精密的仪器,它的主要部分由一根主尺和一根游标尺(或称副尺)构成,如图所示。

2.原理(以十分度为例) 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__mm,副尺上有10个等分刻度,它们的总长度等于9 mm,因此副尺上每一个分度比主尺的最小分度小0.1 mm。当副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时,副尺上的第一条刻线、第二条刻线……依次与主尺的1 mm刻线、2 mm刻线……分别相差0.1 mm、0.2 mm……,副尺上第十条刻线正好对齐主尺上9 mm刻度线,这种游标卡尺可以准确到0.1__mm,其他不同准确度的游标卡尺的原理也是一样的。 见表格 游标卡尺 精度(mm) 测量结果[n为游标卡尺上正对刻度左侧的小格数](mm) 小格数 刻度总长度 (mm) 主尺与游标卡尺每小格长度差(mm) 1090.10.1+0.1n 20190.050.05+0.05n 50490.020.02+0.02n (1)校零位:使卡脚并拢,查看游标与主尺零刻线是否对齐,否则加以修正。 (2)测量:将待测物放在两测量爪之间(注:测一般物长用外测量爪,测孔径等物体内部长度时,用内测量爪,测深槽或深筒时,用游标后的深度尺窄片),移动游标,使测量爪刚好与物体接触即可读数。 (3)读数:①以游标零刻线位置为准,在主尺上读取整毫米数L0。 ②看游标上第几条刻线与主尺上的某一刻线对齐,从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的小数为KΔL,式中K为与主尺某刻线对齐的游标第K条刻线,ΔL为游标卡尺的精度。 ③得读数为L0+KΔL。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一章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1.游标卡尺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1)构造:主尺、游标尺(主尺和游标尺上各有一个内、外测量爪)、游标卡尺上还有一个深度尺.(如图所示) (2)原理:利用主尺的最小分度与游标尺的最小分度的差值制成. 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见的游标尺上小等分刻度有10个、20个、50个的,其规格见下表: 刻度格数(分度)刻度总 长度 1 mm与每小 格的差值 精确度(可 精确到) 109 mm 0.1 mm 0.1 mm 2019 mm 0.05 mm 0.05 mm 5049 mm 0.02 mm 0.02 mm (3)用途:测量厚度、长度、深度、内径、外径. (4)读数:若用x表示从主尺上读出的整毫米数,K表示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的游标的格数,则记录结果表示为(x+K×精确度) mm. 2.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1)构造及原理 如图所示,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可动刻度E、旋钮D和微调旋钮D′是与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的,并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 mm,即旋钮D每转一周,测微螺杆F前进或后退0.5 mm,可动刻度分成5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0.01 mm. (2)使用方法 当A与F并拢时,可动刻度E的零点恰好跟固定刻度B的零点重合,逆时针旋转旋钮

D ,将测微螺杆F 旋出,把被测物体放入A 、F 之间的夹缝中,再顺时针旋转旋钮D ,F 快要接触被测物时,要停止使用旋钮D ,改用微调旋钮D ′,直到听到“喀喀”声. (3)读数方法 L =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估读一位)×分度值. 注意:①以毫米为单位时,小数点后面要有3位有效数字,特别是最后一位估读数字为零时,不能省略. ②在读数时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已露出. 二、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1.实验原理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R =U I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积S (S =πd 2 4 ). (3)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ρ=RS l =πd 2R 4l =πd 2U 4lI ,求出电阻率. 2.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及导线、被测金属丝、电池、滑动变阻器. 3.实验步骤 (1)测直径: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丝上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 (2)连电路:按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 (3)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 电阻丝长度的测量工具应选用刻度尺.需要注意,在测量电阻丝的长度时,测量的并不是电阻丝的总长度,而是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 .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 (4)电阻的测量: 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 读取多组电压、 电流值, 通过U -I 图像求得电阻 R . 4.数据处理 电阻R 的数值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 (1)计算法:利用每次测量的U 、I 值分别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11章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第1课时实验: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

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1课时实验: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课后训练巩固提升 双基巩固学考突破 1.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金属圆管的内、外壁直径,游标卡尺的示数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由图可读出,圆管内壁的直径为 cm,圆管外壁的直径为 cm,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圆管横截面的面积。 答案:2.232.99 解析:题图甲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2 mm,游标尺读数为3×0.1 mm=0.3 mm,所以最终读数为22 mm+0.3 mm=22.3 mm=2.23 cm。题图乙中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29 mm,游标尺读数为9×0.1 mm=0.9 mm,所以最终读数为29 mm+0.9 mm=29.9 mm=2.99 cm。 2.(1)使用游标为1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物体的尺寸,得到图甲中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由于遮挡,只能看到游标的后半部分,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cm。(2)从图乙中可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 mm。 甲 乙 答案:(1)5.45 (2)0.520 解析:(1)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刻度,游标尺长度是9 mm,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与游标尺对齐的刻度读数为59 mm,游标尺上第5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9×5 mm=4.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9 mm-4.5 mm=54.5 mm=5.45 cm。 (2)d=0.5 mm+2.0×0.01 mm=0.520 mm。 3.两组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如下图中的①、②、③、④所示,电流表量程为0.6 A, 电压表量程为3 V。所示读数为①、②、③、④。 ①

② ③ ④ 答案:①0.10 A②0.24 A③2.0 V④0.3 V 解析:电流表量程为0.6 A时,最小刻度为0.02 A,所以①表示数为0.10 A,②表示数为0.24 A;电压表量程为3 V,最小刻度为0.1 V,所以③表示数为2.0 V,④表示数为0.3 V。 4.图甲、图乙和图丙分别是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长度,图甲读数为,图乙读数为,图丙读数为。 答案:4.120 cm0.990 mm 1.510 mm 解析:题图甲主尺上读数为4.1 cm,游标尺上第10格与主尺刻度对齐,精确度为0.02 mm,故读数为41 mm+0.02×10 mm=41.20 mm=4.120 cm。题图乙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为0.5 mm,可动刻度上读数为49.0×0.01 mm,故读数为0.5 mm+49.0 mm×0.01=0.990 mm。题图丙中固定刻度读数为1.5 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0 mm,长度为1.510 mm。 选考奠基素养提升 1.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步骤如下: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l= mm。 甲 乙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 mm。 答案:(1)50.15 (2)4.700

物理必修三11.3《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出自2019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一章第3节。2004版人教版高中物理书中并没有单独列出一节来介绍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只是在选修3-1的附录中提及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但考试大纲中关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还有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是必考实验之一。新教材作出这样的调整,对教学有了更好的指导作用,更有逻辑性。 初中已经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规则,精确到mm,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但如果要提高测量的精度,则需要更精密的测量工具,由此引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接着实验2结合电路知识,顺理成章地完成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毫米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规则,也对累积法测量微小量有一点初步认识,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也比初中有所提升,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逐步递推,可以顺利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结合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电阻定律,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探究素养和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认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知道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二)科学思维 理解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原理,并能准确读数。 (三)科学探究 1. 基于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微小长度。 2. 结合电阻定律和测量工具的使用原理,设计测量导体电阻率的实验,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生分组合作,使用测量工具、连接电路、处理数据,最终完成实验,形成合作意识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 1.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2. 设计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 五、教学难点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六、教学流程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章节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 册章节(14)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1.在“测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中,经测量得该金属丝接入电路的长度为 l ,金属丝的直径为d ,金属丝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分别为U I 、, 则金属丝的电阻率可表示为2π4d U Il ρ=。由表达式分析对电阻率的测量误差 影响最大的是( ) A.金属丝的直径 B.金属丝两端的电压 C.流过金属丝的电流 D.金属丝的长度 2.有一未知电阻x R ,为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先后用图甲、乙两种电路进行测试,利用图甲测得的数据是“2.8 V 5.0 mA ”,而用图乙测得的数据是“ 3.0 V 4.0 mA ”,那么测得的该电阻较为准确的情况是( ) A.560Ω,测得阻值偏大 B.560Ω,测得阻值偏小 C.750Ω,测得阻值偏小 D.750Ω,测得阻值偏大 3.某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分别采用了甲、乙两种电路测量,关于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

A.若选择甲图,测量值偏大 B.若选择乙图,测量值偏大 C.若被测电阻x R与电流表内阻接近,应该选择乙图误差较小 D.若被测电阻x R与电压表内阻接近,应该选择甲图误差较小 4.用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连接方式,现测量阻值约为10Ω的电阻。使用的电流表内阻为100Ω。使用的电压表内阻是10kΩ,关于测量电路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且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B.应采用电流表内接法测量,且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且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D.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测量,且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5.如图所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为3 V,内阻为1 kΩ,测量时发现电压表的量程过小,在电压表上串联一个阻值为1 kΩ的定值电阻0R,最后电压表示数为2.00 V,电流表示数为0.10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R略大于40 Ω B.x R略小于40 Ω C.x R略小于20 Ω D.x R略大于20 Ω 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除了电源和开关外,还要用到的测量仪器及工具的组合为( )

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2020-2021学年高一物理(2019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解析版)

第三册 第十一章 电路及其应用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一、单选题 1.有I 、II 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 1:L 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 1:S 2=2:3,电阻之比为 R 1:R 2=2:5,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 .2:3 B .3:4 C .4:3 D .8:3 【答案】C 【解析】根据 L R S ρ = 解得 RS L ρ= 则 122245533 ρρ=⨯⨯= 故选C 。 2.某待测电阻约100Ω左右,电压表内阻为3000Ω,电流表内阻为0.2Ω,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选择电流表何种接法,测量误差较小,测量值比真实值相比如何( ) A .内接法,比真实值偏大 B .外接法,比真实值偏大 C .内接法,比真实值偏小 D .外接法,比真实值偏小 【答案】A 【解析】内外接法的选择依据是比较相对误差的大小,将待测电阻的阻值与电流表、电压表的阻值相比较得 V 30x R R = A 500x R R =

由于 V A x x R R R R < 即电流表分压产生的误差远小于电压表分流产生的误差,故采用内接法。采用内接法测量时得到的电流是准确的,电压是偏大的,所以测得的电阻值偏大. 故选A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由U R I =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均不变 D .由U R I =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答案】C 【解析】A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A 错误; BD .电阻的定义式 U R I = 是用比值定义的,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无关,故BD 错误; C .电阻率与材料的长度无关,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不变。故C 正确; 故选C 。 4.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导体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形成的。已知一段粗细均匀的铜线中通过的电流为2A ,设每个铜原子提供一个自由电子为载流子,电子的电量为191.610C -⨯。另外还有一些可供选择的物理量:阿伏伽德罗常数0N ,铜的摩尔质量μ,铜线的长度L ,铜线的电阻R ,铜线的质量m ,铜线两端的电压U 。则为估算出电子定向运动的速度,从以上物理量中应该选用的是( ) A .0N 、μ、m 、R B .μ、m 、U 、R C .0N 、μ、m 、L D .μ、m 、L 、R 【答案】C 【分析】 可设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和导线中自由电子从一端定向移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t ,求出导线中自由电子的数目,根据电流的定义式推导出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再解得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自由电子的数目等于摩尔数与阿弗加德罗常数的乘积,摩尔数等于质量除以摩尔质量。

202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同步培优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第3节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十一章3 合格考训练 (25分钟·满分60分) 1.(8分)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 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解析:实验中应测量出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而不是全长;金属丝的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金属丝与电压表并联,电压表对它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A操作错误。 2.(8分)(2021·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 (1) 用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根金属丝的长度,由图可知其长度是_7.2__ 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其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__8.694__ mm。 解析:金属丝的长度:7 mm+0.1 mm×2=7.2 mm;金属丝的直径:8.5 mm+0.01 mm×19.4=8.694 mm。 3.(8分)(2021·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由甲、乙两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0.900(0.899~0.901均可)__mm,长度为__4.240__cm。 解析: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0.5 mm+40.0×0.01 mm=0.900 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4.2 cm+8×0.05 mm=4.240 cm。

4.(10分)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利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螺旋测微器示数及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都如图所示,则可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是__1.400__ mm ,金属丝的电阻值是__11.4__Ω(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除此以外,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__接入的金属丝的长度__,电路选择电流表__外__(选填“内”或“外”)接法。 解析:金属丝的直径:d =1 mm +0.01×40.0 mm =1.400 mm 。 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5.0 V 和0.44 A 。由欧姆定律得:R =5.0 0.44 Ω≈11.4 Ω。 由R =ρl S 得金属丝的电阻率ρ=RS l ,故除了电阻R 、金属丝横截面积S 需要测量外,还 需要测量接入的金属丝长度l 。 由于金属丝电阻较小,为减小误差,实验中应采用电流表的外接法。 5.(13分)(2020·山东物理模拟)某同学为了测量一根铅笔芯的电阻率,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该铅笔芯的电阻。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 1、A 2,电阻箱R 1、滑动变阻器R 2、待测铅笔芯R x 、电源E 、开关S 及导线等。操作步骤如下: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达到最大;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阻值;记录两个电流表A 1、 A 2的示数分别为I 1、I 2。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电流表的内阻可忽略,则电流表示数I 2=__1 2__I 1时,电阻箱的阻值等于待测笔芯 的电阻值。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笔芯的直径,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笔芯的直径为__1.000__mm 。 (3)

2023-2024学年高二上物理: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物理: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一位同学在某次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摆球的直径,记录结果为11.75mm,则该同学使用的测量工具可能为. A.10分度的游标卡尺B.20分度的游标卡尺 C.50分度的游标卡尺D.螺旋测微器 2.下图中,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分别为() A.螺旋测微器的读数:5.195mm;游标卡尺的读数是:58.13mm B.螺旋测微器的读数:5.695mm;游标卡尺的读数是:58.65mm C.螺旋测微器的读数:5.195cm;游标卡尺的读数是:58.13cm D.螺旋测微器的读数:5.695cm;游标卡尺的读数是:58.65cm E.螺旋测微器的读数:5.1950mm;游标卡尺的读数是:58.130mm 3.在下列测量长度的仪器中能够精确到0.01mm的是() A.毫米尺度B.10分度游标卡尺 C.20分度游标卡尺D.50分度游标卡尺 E.螺旋测微器 4.杨光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材料的直径如图所示,示数为D=()mm(注意第一根半刻度线已经露出) A.0.4200B.1.420C.0.92D.0.920 5.下列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分别为() A.1.22cm、6.86mm B.1.220cm、6.860mm C.12.20mm、6.360mm D.12.20cm、6.36cm 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准备测量一段长度约100cm的电阻丝的电阻率,需要先测量电阻丝的长度,下列工具应该选用() A.程实同学文具盒里边的直尺 B.游标卡尺 C.螺旋测微器 D.实验室的直尺 二.实验题(共4小题) 7.兴趣小组测量某农庄喷水口的内径D ①下列测量图中,测量方式正确的是。 ②如图为正确测量得到的结果,由此可得喷水口的内径D=mm. 8.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零件的内径时,应选用图1中的(选填“A”、“B”或“C”)部位来测量。正确操作后,读取读数前,为防止游标尺滑动,应转动图1中的(选.填“D”、“E”)旋钮。 第1页共10页第2页共10页

新教材高二物理人教版必修三 课后精练 第十一章第三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新教材高二物理人教版必修三课后精练第十一章第三节实验:导体 电阻率的测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在“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 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 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 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 二、填空题 2、如图所示的电路叫作分压电路,当A B 、端获得电压 、之间的电压为U时,利用它可以在C D U的范围是________。 CD 三、计算题 3、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个导体的长度。游标尺上有10等分刻度,测得的读数如图所示,该导 体的长度是多少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个圆柱导体的直径,测得读数如图所示,则该圆柱导 体的直径是多少? 4、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纯净水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某市对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质量进行了抽测,结果发现有不少样品的电导率(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是检验纯净水是否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合格。 (1)你认为不合格的纯净水的电导率是偏大还是偏小?

(2)为了方便测量纯净水样品的电阻,将采集的水样装入绝缘性能良好的塑料圆柱形容器内,容器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如图所示。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测量纯净水样品电阻的电路,注意合理选择电表的量程。 5、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某种金属丝的电阻率时,用刻度尺测得金属丝长度为60 c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为0.635 mm,两电表的示数分别如图所示(电压表量程0~3V,电流表量程0~0.6A)。请计算,该金属丝的电阻率是多少。 四、实验题 6、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实验中需要测出其长度和直径。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长度,游标尺有刻度部分总长为________mm,每一分度为 _______mm,与主尺上最小分度相差_______mm;如图甲所示,金属丝长度L=_______mm;(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其直径D=________mm。 7、(1)图甲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mm,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mm。

11.3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时设计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1 mm)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来提高测量精度的。不管游标尺上有多少个小等分刻度,它的游标尺上刻度部分的总长度比主尺上的同样多的小等分刻度少1 mm。常用的游标卡尺有10 分度、20 分度和50 分度三种。 2.游标卡尺的种类 (1)10 分度游标卡尺 游标尺上有1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9mm,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0.1 mm,可精确到0.1mm (2)20 分度游标卡尺 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19mm,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0.05 mm,可精确到0.05mm (3)50分度游标卡尺 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49mm,每小格与1 mm的差值0.02 mm,可精确到0.02mm 3.游标卡尺测距原理及读数 50分度:测量值=主尺读数+n×0.02 20 分度:测量值=主尺读数+n×0.05 10 分度:测量值=主尺读数+n×0.10 3.游标卡尺的使用 当外(内)测量爪一侧的两个刃接触时,游标尺上的零刻度线与主尺上的

零刻度线正好对齐。 用游标卡尺测量外径 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径 将被测物体夹(套)在这两个刃之间,把主尺读数和游标尺读数综合起来,就是被测物体的长度。 用游标卡尺测量深度 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图 2.螺旋测微器的测距原理 当旋钮 D 旋转一周,螺杆 F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 B 的螺距是 0.5 mm ,圆周上的可动刻度 E 有 50 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每旋转一格,对应测微螺杆 F 前进或后退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可准确到 0.01 mm 。 3.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mm)(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 是否超过半刻度?(是) L= 2 + 0.5 + 46.0 ×0.01mm= 2.960 mm 4.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物体的微小尺寸时,先使F 与A 接触,E 的左边缘与B 的零刻度线对正;将被测物体夹在F 与A 之间如图所示。 旋转D ,当F 快靠近物体时,停止使用D ,改用D ′,听到 “喀喀”声 mm .=mm .0105050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导体电阻率是描述导体材料电阻程度的一种物理量。在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制造中,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测量方法和数值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原理和常用方法。 一、导体电阻率的定义和意义 导体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和单位截面积的导体材料的电阻。它是导体材料特有的物理性质,反映了导体对电流通过的阻碍程度。导体电阻率的数值越小,导体的导电能力越强。 导体电阻率在电路设计和电子设备制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测量导体电阻率,可以评估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选择合适的导体材料。同时,导体电阻率也是计算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基础参数。 1. 电桥法测量 电桥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导体电阻率的方法。它利用电桥平衡条件来确定未知电阻的数值。具体操作时,将待测导体与已知电阻相连,通过调节电桥的变阻器,使电桥平衡,然后根据平衡时的电桥条件计算导体电阻率。 2. 四引线法测量 四引线法是一种精确测量导体电阻率的方法。它通过在测量电路中引入两组相互独立的引线,使测量电流和电压经过不同引线传输,

避免了引线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低电阻材料的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度。 3. 电阻箱测量 电阻箱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电阻的仪器。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将待测导体与电阻箱相连,测量电流和电压,从而计算出导体的电阻率。电阻箱测量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一般导体的测量。 三、导体电阻率的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率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温度和杂质等。 1. 导体材料的物理性质 导体的电阻率与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晶格结构有关。常见的金属导体通常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而非金属导体的电阻率较高。 2. 温度 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使导体原子振动加剧,电子与原子碰撞增多,电阻增加。 3. 杂质 杂质是导体电阻率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杂质的存在会导致导体电子与杂质原子碰撞增多,电阻增加。因此,高纯度的导体电阻率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名称: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实验方法: 1.电阻的测量: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改变01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多组02电压、03电流值,通过04U -I 图像求得电阻R 。 2.电阻丝有效长度的测量:电阻丝长度的测量工具应选用05刻度尺。需要注意,在测量电阻丝的长度时,测量的并不是电阻丝的总长度,而是接入电路的06有效长度l 。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07平均值。 3.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因为电阻丝比较细,所以直接用08刻度尺测量就会产生比较大的误差,应选用09游标卡尺或10螺旋测微器测量。 实验步骤 1.用螺旋测微器(或游标卡尺)在电阻丝的三个不同位置上各测一次直径d ,并记录。 2.依照实验电路图用导线把器材连好,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 3.用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反复测量三次,并记录。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电阻丝长度l /m 电阻丝直径d /m 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 测量次数 1 2 3 电压U /V 电流I /A 5数据处理: 可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做此实验。取一段金属电阻丝连接到实验电路中,只要测出01电阻R 、02长度l 和03直径d ⎝ ⎛⎭ ⎪⎫S =πd 2 4,就可以计算出该电阻丝所用材料的电阻率,即ρ=SR l =04πd 2R 4l 。

注意事项: 1.在测量电阻丝的长度时,测量的并不是电阻丝的总长度,而是接入电路的有效长度l。反复测量多次,得到有效长度的平均值。 2.电流控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金属丝温度过高,导致电阻率在实验过程中变大。 3.开关S闭合前,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闭合电路后电阻丝两端电压为0的位置。 误差分析: 1.电阻丝直径、长度的测量带来偶然误差。 2.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系统误差)。 3.U、I的测量带来的偶然误差。 4.为了方便,应在电阻丝连入电路前测电阻丝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且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5.测电阻时,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电阻率随温度而改变。 6.为准确求出R,应多测几组U、I数值,然后求R的平均值,或通过U-I图像求出电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1.在测定阻值较小的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并要求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在测量其电阻时应选择的电路是图中的() 解析:选D金属的阻值较小,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应该用电流表外接法,题干中要求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故滑动变阻器要采用分压式接法,D正确。 2.读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图甲读数为________ mm;图乙读数为________ cm。 解析:甲图读数为:2 mm+32.0×0.01 mm=2.320 mm 乙图读数为:13.5 mm+37.0×0.01 mm =13.870 mm=1.387 0 cm。 答案:2.320 1.387 0 3.现有一合金制成的圆柱体。为测量该合金的电阻率,现用伏安法测量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阻,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用游标卡尺测量该圆柱体的长度。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甲和乙所示。 (1)由图读得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_ mm,长度为____________ cm。 (2)若流经圆柱体的电流为I,圆柱体两端之间的电压为U,圆柱体的直径和长度分别用

D 、L 表示,则用D 、L 、I 、U 表示的电阻率的关系式为ρ=________。 解析:(1)圆柱体的直径为1.5 mm +34.2×0.01 mm =1.842 mm ;长度为42 mm +8×0.05 mm =42.40 mm =4.240 cm 。 (2)由欧姆定律R =U I 和电阻定律R =ρL S , 联立得ρ=RS L =US IL =πD 2U 4IL 。 答案:(1)1.842(1.841~1.844均可) 4.240 (2)πD 2U 4IL 4.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为d =________ mm 。 (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该金属丝的电阻(阻值约3 Ω)。 可选用的器材规格如下: 电源E (电源电压为3 V ,内阻不计); 电流表A(0~0.6 A ,内阻约0.5 Ω); 电流表G(0~10 mA ,内阻为50 Ω); 滑动变阻器R 1(阻值0~5 Ω,额定电流2 A);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0~1 kΩ,额定电流1 A); 定值电阻R 3=250 Ω; 定值电阻R 4=2 500 Ω; 开关S 和导线若干。 ①为了便于操作,并使测量尽量精确,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R 应选________。 ②某次测量时电流表G 的读数为5.0 mA ,电流表A 示数为0.50 A ,计算R x 的准确值为R x =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示数为0.5 mm ,可动刻度示数为30.0×0.01 mm =0.300 mm ,螺旋测微器示数为0.5 mm +0.300 mm =0.800 mm 。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教案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以及金属丝电阻率的测量。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是利有一定的局限性,进入高中阶段,安排要学习更为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电阻率的测量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知道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科学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能掌握不同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理解螺旋测微器比游标卡尺的精度更高。 科学探究:知道电阻率的意义,掌握电阻率的测量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难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待测物体、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初中我们都学过长度的测量,还记得测量工具是什么? 如果要测量一个微小量,该如何测量呢,比如 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该如何测量呢? 这就用到这节课学习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了。 实验1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一)游标卡尺 1.介绍游标卡尺的结构。

2.游标卡尺的用法。 测量外径时,用外测量爪卡住待测物体; 测量内径时,用内测量爪撑住待测物体;测 量深度时,用深度尺抵住待测物体。 3.游标卡尺的分度。 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1mm ) 与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来 提高测量精度的。常用的游标卡尺有10分 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游标尺上标的 并不刻线的条数,而是小数部分读数的数字。 如图如果把它两当成10分度的游标卡尺那就错了。所以 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要看游标尺上的刻度的条数。 思考:它的测量原理是怎样的呢? 4.原理 以10分度游标卡尺为例,游标尺上有10 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9mm ,所以每一分度 mm 9010mm 9.=,与主尺上的一格小0.1mm ,这就是它精度的由来了,即10分度的精度就是mm 1010 mm 1.=。 测量爪并拢时主尺和游标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它们的第一条刻度线相差0.1 mm ,第二条刻度线相差0.2mm ……当量爪间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0.1mm 时,游标尺向右应移动0.1mm ,这时它的第一条刻度线恰好与主尺的1mm 刻度线对齐,而其他刻度线都没有对齐。同样当游标尺的第五条刻度线跟主尺的5mm 刻度线对齐时,说明两量爪之间有 0.5mm 的宽度… 游标尺上的刻度线越多,游标尺单位刻度与1mm 的差距越小,测量的精确程度就越高。如20分度游标卡尺它的精度就是 mm 05020mm 1.=。50分度的游标卡尺它的精度就是 mm 02050 mm 1.=。分度越大精度就越高。 5.读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