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是指在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划、安全、环保等方面

要求的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指导。民用建

筑的设计标准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包括了建筑结构、建

筑设备、建筑材料等多个方面。

首先,民用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外观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建筑外观

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符合美学的要求,还要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外观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形状、立面处理、色彩搭配等因素。此外,还要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

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外墙材料,以确保建筑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其次,民用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民用建筑

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居住、办公、商业、教育、医疗等。建筑设计

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的布局和空间分配。

例如,居住建筑要考虑户型设计、采光与通风,而商业建筑要考虑商

铺的大小、进出口的位置等。建筑功能的规划要合理、灵活,以适应

不同使用需求的变化。

此外,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筑结

构是建筑的骨架,它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师在进行建

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

同时要考虑建筑的荷载、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选用等因素。通过科

学合理地设计建筑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另外,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设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建筑设

备包括电气、水暖、通风、空调等系统设备。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备

的设计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功能齐全,操作方便,而且要符合相应的

能源消耗和节约要求。例如,在绿色建筑方面,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要

求使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建筑材料

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设计师在选择

建筑材料时,需要根据建筑的性质和功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

材料,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隔音性等特点。此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环保性,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外观、功能、结构、设

备和材料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民用建筑的

安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民用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标准,以

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合规性。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民用

建筑设计标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设计师和建筑从业人员的标准意

识和专业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美观、舒适的建筑环境。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 01、建筑高度问题 新规范:4.5.2 -2 非本标准第4.5.1 条第3款、第4款控制区内建筑,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坡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附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解读:非常令人失望的一条!!! 原本希望此次消防与规划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能够统一。

但是很遗憾,建筑师仍然要在24m高度上被规划和消防部门反复蹂躏! 02、转弯半径问题 新规范:5.2.2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解读:一个转弯半径15年都没有搞定? 2005年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就极笼统,新标准仍然是这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 能不能明确地告诉大家: 普通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6.0m 重型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9.0m 特种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8.0m 03、楼梯平台宽度问题

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 1.2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解读:条文说明中这张配图非常令人失望,净宽度需考虑墙体面层的厚度是很好的进步。 但实际生活中平台处的扶手对搬运大件物品的干扰是很微小的,把净宽度控制到仅有20cm左右的小扶手处真是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有人会把扶手大大地深入平台? 总之,设计师应该注意:平台处的扶手尽量做小!! 04、所谓的“协调”可能是个大杀器 新增部分: 4.1.3 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群体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组织与塑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尺度、色彩以及空间组合关系应与周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条文说明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条文说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成为保障建筑安全和舒适性的重要依据。为了统一各地民用建筑设计标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条文说明。 1.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寿命、承载荷载、地震力等因素,并采用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此外,对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应进行特殊的结构设计。 2. 空间布局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合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舒适性要求。例如,居住建筑应根据户型结构、采光、通风等因素进行布局设计,确保每个房间都具备良好的居住功能。办公建筑应考虑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合理分配办公区域和公共区域。 3. 建筑物理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物理设计涵盖了建筑的热、湿、噪声和光照等方面。热工设计应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舒适性,采用适当的隔热、保温、通风和空调等措施。噪声设计应考虑建筑周围环境噪声和内部噪声控制,采用隔音和吸声技术。光照设计应保证室内采光充足,并合理利用自然光。 4. 消防安全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设计应符合国家建筑消防规范和标准。建筑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通道、灭火器材、消防报警系统等,以便发生火灾时能及时疏散人员和进行灭火。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蔓延的风险。 总之,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包括建筑结构、空间布局、建筑物理和消防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安全、舒适和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建筑设计师应严格遵守这些标准条文,并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规定 篇一: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3 套内空间 3.1 套型 3.1.1 住宅应按套型设计,每套应设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3.1.2 普通住宅套型分为一至四类,其居住空间个数和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3.1.2的规定。 表3.1.2 套型分类 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3.2 卧室、起居室(厅) 3.2.1 卧室之间不应穿越,卧室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下列规定:1双人卧室为10m2; 2单人卧室为6m2; 3兼起居的卧室为12m2。 3.2.2 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2。 3.2.3 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2.4 10m2。

3.3 厨房 3.3.1 厨房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一、一类和二类住宅为4m2; 二、三类和四类住宅为5m2; 3.3.2 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3.3.3 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2。 3.3.4 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3.4 卫生间 3.4.1 每套住宅应设卫生间,第四类住宅宜设二个或二个以上卫生间。每套住宅至少应配置三件卫生洁具,不同洁具组合的卫生间使用面积不应小于下列规定: 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3m2; 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2; 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2; 4、单设便器的为1.10m2。 3.4.2 无前室的卫生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起居室(厅)或厨房。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标准是指在满足国家和地方规划、安全、环保等方面 要求的基础上,对民用建筑的设计进行规范化的要求和指导。民用建 筑的设计标准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还包括了建筑结构、建 筑设备、建筑材料等多个方面。 首先,民用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外观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建筑外观 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符合美学的要求,还要与周围 环境相协调。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外观时,需要考虑建筑的高度、形状、立面处理、色彩搭配等因素。此外,还要根据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 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外墙材料,以确保建筑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其次,民用建筑设计标准对建筑功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民用建筑 的功能多种多样,包括居住、办公、商业、教育、医疗等。建筑设计 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建筑内部的布局和空间分配。 例如,居住建筑要考虑户型设计、采光与通风,而商业建筑要考虑商 铺的大小、进出口的位置等。建筑功能的规划要合理、灵活,以适应 不同使用需求的变化。 此外,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筑结 构是建筑的骨架,它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师在进行建 筑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国家和地方的建筑抗震、防火等安全要求, 同时要考虑建筑的荷载、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选用等因素。通过科 学合理地设计建筑结构,可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另外,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设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建筑设 备包括电气、水暖、通风、空调等系统设备。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备 的设计时,需要确保设备的功能齐全,操作方便,而且要符合相应的 能源消耗和节约要求。例如,在绿色建筑方面,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要 求使用节能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还对建筑材料提出了严格要求。建筑材料 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设计师在选择 建筑材料时,需要根据建筑的性质和功能,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 材料,并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防火性、隔音性等特点。此外,还要注重建筑材料的环保性,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标准涵盖了建筑的外观、功能、结构、设 备和材料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民用建筑的 安全性、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民用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标准,以 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合规性。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民用 建筑设计标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设计师和建筑从业人员的标准意 识和专业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美观、舒适的建筑环境。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2022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2022 民用建筑的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和指导原则,目的是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美观性。下面是一个关于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的文章,大约有2022个字。 民用建筑统一设计标准 民用建筑是指供人们居住、工作、学习、娱乐等日常生活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在设计民用建筑时,需要遵循一些统一的设计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民用建筑设计标准。 一、建筑结构设计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建筑物的结构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它包括以下方面: 1. 承载力标准:建筑物需要承受一定的荷载,包括人员、设备和自然荷载等。因此,建筑结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荷载情况进行计算和设计,确保建筑物的承载力满足要求。 2. 抗震标准: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需要考虑抗震性能,采取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抗震措施,如加固墙体、设置防护装置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 防火标准:防火是建筑安全的重要方面。民用建筑需要符合

相关的防火标准,如设置防火墙、选择防火材料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疏散时间和安全通道。 二、室内设计标准 室内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建筑物内部空间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它包括以下方面: 1. 功能布局:民用建筑的室内空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的布局。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和面积需要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如厨房、卧室、客厅等。 2. 照明设计:室内照明对居住和工作环境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需要充分考虑照明条件,选择合适的灯具和照明方式,保证室内空间的亮度和舒适度。 3. 通风设计: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民用建筑时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设置,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三、外立面设计标准 外立面设计标准是指在设计建筑物外立面时需要遵循的一些规范。它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筑比例:建筑物的外立面需要与整体建筑比例和周围环境相协调。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风格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形式,使建筑物看起来稳定和谐。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高层住宅建筑的安全、舒适和便利而制定的规定。以下是关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一、建筑结构 1. 高层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安全、牢固和抗震性。 2. 建筑结构应根据建筑的高度和重要性级别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在高层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应考虑结构荷载、抗风性能、振动控制等因素。 二、消防安全 1. 高层民用建筑的消防系统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消防规范和标准,包括消防设施、疏散通道、烟雾探测器等。 2. 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消防栓、灭火器和自动喷水系统等,以提供有效的火灾控制和灭火设施。 3. 疏散通道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通道宽度应足够,门窗应易于打开,并且标明疏散途径的指示。

三、室内设计 1. 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设计应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包括室内空间的布局、照明、通风、隔音等。 2. 室内装修材料和家具应符合相关的安全、环保标准,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3. 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维护,以及合适的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 四、设备设施 1. 高层民用建筑应有足够的水、电、煤气等基础设施,以满足住户的生活需求。 2. 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包括线路设计、保护措施、接地系统等。 3. 水系统应有稳定的供水和排水设备,满足住户的日常用水需求,并有相应的防水措施。 五、环境保护 1. 高层民用建筑应根据相关的环保要求,采用低碳、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 建筑设计应考虑到周边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避免对自然环境

民用建筑设计设计统一标准(一)

民用建筑设计设计统一标准(一) 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为什么需要统一标准? •提高建筑质量:统一标准可以确保建筑设计符合基本要求,提高建筑质量和安全性。 •降低成本:遵守统一标准能够减少重复工作,降低设计和施工的成本。 •促进可持续发展:统一标准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统一标准的内容 1.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风格:明确规定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风格和特点,确保建筑外观符合相关要求。 •建筑布局:确定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确保使用功能的便利性和空间的舒适性。 •建筑尺度:规定建筑高度、面积等尺度要求,确保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

2. 结构设计标准 •结构材料:明确不同部位所需的材料种类和强度要求,确保结构的持久稳固性。 •结构形式:规定不同建筑类型的结构形式,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适应性。 •抗震设防:规定不同地区的抗震设防要求,确保建筑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3. 生活设施标准 •供水和排水:规定供水和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确保供水质量和排水效果良好。 •通风和空调:明确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标准,确保室内环境的舒适和健康。 •电气和照明:规定电气和照明系统的安全和节能要求,确保用电安全和照明效果合理。 统一标准的效益 •提高设计质量:统一标准避免了个体设计师主观意识的差异,提高了设计质量和一致性。 •降低施工风险:统一标准确保建筑结构安全可靠,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优化资源利用:统一标准推动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优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进行业发展:统一标准有利于建筑行业规范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总结 民用建筑设计的统一标准对于保证建筑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统一的设计标准,可以确保建筑符合基本要求,提高设计和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统一标准还可以推动行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各方应共同努力,积极推进民用建筑设计的统一标准化工作。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1.结构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建 筑结构设计规范。这些规范通常包括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地震抗力、抗风 能力等要求。 2.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民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布置满足使用 者的需要。不同功能区域如客厅、卧室、厨房等应根据其特定用途进行分区,并采取合适的空间划分和通行设施。 3.通风与照明:民用建筑的室内通风与照明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如明 亮度、日光照度等要求。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通风设备也应满 足相应安装要求。 4.消防安全:民用建筑应考虑消防设施的布置与设计,如灭火器、报 警器、疏散通道等。建筑的材料和结构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以减少火 灾的蔓延。 5.供水与排水:民用建筑的供水与排水系统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供 水质量和供水量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雨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6.建筑节能:民用建筑应考虑节能设计,如选择合适的建筑保温材料、采用高效节能设备、进行合理的能源利用等。 7.建筑隔音与隔热:民用建筑应考虑隔音与隔热的设计,避免外界噪 音和热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合理的隔音与隔热设计能提供更加舒适的居 住环境。

8.人机工程学设计:民用建筑的设计应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原则,使得 使用者能够方便、舒适地使用建筑物。例如,合理设置手扶梯、电梯、楼 梯等交通设施。 9.残疾人友好设计:民用建筑应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提供无障碍 设施和便利设施,如无障碍通道、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等。 10.美学与环境友好性:民用建筑的设计应符合美学要求,统一建筑 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同时,建筑物的设计也应考虑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涵盖了结构设计、空间布局、通风照明、消防安全、供水与排水、建筑节能、隔音与隔热、人机工程学设计、残疾 人友好设计以及美学与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这些规范旨在确保民用建筑的 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功能性,提供舒适、安全、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民用建筑是指供居住、办公、商业、娱乐等民用目的所建造的建筑物。民用建 筑设计的统一标准对于保障建筑质量、提高建筑安全性、促进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民用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功能、建筑节能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建筑的安全、实用、美观和环保。 首先,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筑 结构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建筑在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建筑结构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到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以确保建筑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其次,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还应当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的 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在制定统一标准时,应当对建筑材料的选用、使用规范、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以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还应当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和使用需求。建筑的功 能性和实用性是设计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统一标准中应当对建筑功能布局、空间设计、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规范,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最后,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还应当注重建筑节能和环保。建筑的能源消耗和 环境影响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设计标准中应当对建筑节能技术、环保材料、绿色施工等方面进行规范,以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也是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统一标准的制定,才能够保证民用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于民用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是指为了规范民用建筑的设计,统一设计标准和规范的一套标准体系。这一标准体系包含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原则、建筑结构、空间布局、照明通风、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等等。统一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民用建筑的设计质量,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首先,民用建筑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的设计应符合科学、合理、经济、实用的原则。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要求,合理确定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布局和外观形象。同时,在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其次,民用建筑的建筑结构应符合力学原理和建筑工程的规范要求。结构设计应考虑自然力、人为力和荷载力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合理分配各种力的受力部位和力的传递路径。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和构件设计应满足耐久性、水平和抗震要求。 另外,民用建筑的空间布局应注重功能的区分和灵活性的设计。建筑物内的功能区域应根据功能和使用要求进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面积和尺寸。同时,要考虑人流和物流的合理运行,使得空间能够灵活调整和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此外,照明通风设计是民用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设计要满足舒适、节能和安全的要求,合理布置光源,设计适当的开关控制系统。通风设计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污染物的积聚,保证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健康和舒适。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卫生和环保的要求。确保供水系统的稳定供 应和水质卫生安全,同时考虑节约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确保有效排除 废水和废物,防止污水外溢和污染环境。 最后,民用建筑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消防安全。建筑物应设置适当 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通道、灭火设备和火灾报警系统等,以提高火灾发 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疏散安全性。 总之,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是建筑行业规范建筑设计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各个方面的设计要求的统一,提高了建筑设计的质量,保证了建筑 物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统一标准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提高了 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设计能力。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 以主体结构拟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合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2023合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合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2023以下合用于临时性建筑。 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 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 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涉及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 第1.0.8条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一、建筑物除有固定座席或有尺寸排列并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均应按有关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 二、公共建筑中为主体使用部分派置的辅助面积,当其面积与主体使用部分相接近,并有也许与主体使用部分同时开放作其它用途时,则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和数量,应按两部分人数叠加计算。

三、使用人数无控制的公共建筑,应按也许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 第二章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规定 第一节建筑基地 第2.1.4条相邻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与空地 一、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线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规定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期,则相邻基地边界线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二、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规定。 三、除城市规划拟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线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第2.1.5条基地通路出口位置 车流量较多的基地(涉及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二、距非道路交叉口的过街人行道(涉及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沿线不应小于5m; 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沿不应小于10m; 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旨在为建筑师、设计师和其他参与者提供指导原则,以确保民用建筑物的设计满足安全、功能和美学要求。本文将阐 述民用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和要求。 一、建筑设计原则 1.功能性设计:在设计民用建筑物时,首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性。 建筑物应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合理的使用空间和便利的功 能设施。 2.安全设计:建筑物的安全性是设计的核心要素。设计师应充分考 虑火灾安全、结构稳定性、自然灾害抵御以及通风、照明等方面的安 全要求。 3.可持续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使用 可再生材料、推崇节能设计和绿色建筑理念,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 耗和环境的影响。 4.美学与文化遗产保护: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布局应具备美学特点,并考虑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设计应兼顾现代风格和传统文化,体现 人文关怀。 5.可访问性设计:建筑物应设计为适应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无障碍设施和合适的空间规划能够 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二、民用建筑设计要求 1.空间规划:合理的空间规划是民用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师应将功能需求与空间分配相结合,确保每个区域都具有明确的功能目的。 2.建筑结构:民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满足承重要求和抗震能力。结构设计师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选择适当的材料和结构形式。 3.电气与供暖系统:民用建筑物的电气和供暖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安全要求和能源效率标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应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和宜人的室内温度。 4.采光与通风:民用建筑物应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质量和使用者的舒适度。设计师应选择适当的窗户、天窗和通风设备。 5.绿化设计:在建筑物周围或内部增加合理的绿化装饰,能够提高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设计师应根据场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结合景观设计理念。 6.安全设备: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应安装合适的安全设备,如消防系统、报警器等。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从功能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美学和可访问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原则。设计师在实践中应结合具体项目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制定出满足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遵循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目的为保证建筑符适合用、安全、卫生等根本要求,特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务必遵守的共同规矩。第1.0.4条建筑耐久年限: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以下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第1.0.5条民用建筑高度与层数的划分一、住宅建筑按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二、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三、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管住宅或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第1.0.6条建筑热工设计建筑物热工设计应与地区气候相适应,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规定,全国划分为以下四个地区:酷寒地区(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的地区。寒冷地区(Ⅱ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10℃、≤0℃的地区。温暖地区(Ⅲ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0℃,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火热地区(Ⅳ区):累年最热月平均温度≥+28℃的地区。第1.0.7条设计根本原则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以下根本原则:一、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二、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化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四、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将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五、俭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六、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七、表达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八、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九、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第1.0.8条无标定人数的建筑一、建筑物除有固定座席或有尺寸排列并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建筑均应按有关专项建筑的设计规范核算并标明人数。二、公共建筑中为主体使用部分派置的辅助面积,当其面积与主体使用部分相接近,并有可能与主体使用部分同时开放作其它用途时,则该建筑物的安全疏散出口宽度和数量,应按两部分人数叠加计算。三、使用人数无操纵的公共建筑,应按可能最多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度和数量。 其次章城市规划对建筑的要求 第一节建筑基地 第2.1.1条基地与道路红线一、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其连接部分的最小长度或通路的最小宽度,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制定的条例。二、基地与道路红线连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操纵线。如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操纵线。三、除符合本章第2.2.3条规定外,建筑物均不得超出建筑操纵线建造。第2.1.2条基地高程一、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操纵标高设计。二、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第2.1.4条相邻基地边界限的建筑与空地:一、建筑物与相邻基地边界限之间应按建筑防火和消防等要求留出空地或通路。当建筑前后各自已留有空地或通路,并符合建筑防火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限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二、建筑物高度不应影响邻地建筑物的最低日照要求。三、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接基地边界限的建筑不得向邻地方向设洞口、门窗、阳台、挑檐、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第2.1.5条基地通路出口位置*车流量较多的基地(包括出租汽车站、车场等)、其通路连接城市道路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一、距大中城市主干道交织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点量起不应小于70m;二、距非道路交织口的过街人行道(包括引道、引桥和地铁出入口)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三、距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0m;四、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等建筑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五、当基地通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六、与立体交织口的距离或其它特别状况时,应按当地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办理。第2.1.6条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电影院、剧场、文化消遣中心、会堂、博览建筑、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在执行当地规划部门的条例和有关专项建筑设计规范时,应保持与以下原则一致: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四、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应避免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织口;五、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六、绿化面积和停车场面积应符合当地规划部门的规定。绿化布置应不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应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第2.1.7条停车空间*新建或扩建工程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经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认:在建筑物内、或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设置停车空间。 其次节建筑突出物*第2.2.1条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二、地下建筑及建筑基础。三、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基它地下管线。第2.2.2条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一、在人行道上空:1、2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4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3、3.50m以上允许突出阳台、凸形封窗、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减1m,并不应大于3m。二、在无人行道的道路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窗扇、窗罩、突出宽度不应大于 0.40m;2、5m以上允许突出雨棚、挑檐,突出宽度不应大于1m。三、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稳固的结合。四、建筑物和建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