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天线无线信道仿真与建模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350.80 KB
- 文档页数:4
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关键词无线信道,信道建模,信道仿真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1)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4)1.3 无线信道研究意义 (6)第二章无线信道衰落与建模 (8)2.1 电磁波传播机制 (8)2.1.1 反射 (8)2.1.2 绕射 (8)2.1.3 散射 (9)2.2 电磁波衰落 (10)2.2.1 自由空间传播 (10)2.2.2阴影衰落 (11)2.3 小尺度衰落 (12)2.3.1 小尺度衰落的影响因素 (13)2.3.2 多径效应 (13)2.3.3 时延扩展和相干带宽 (14)2.3.4 多普勒扩展和相干时间 (15)2.4 无线信道建模 (16)2.4.1 基于统计测量的建模方法 (17)2.4.2 基于传播预测的建模方法 (17)第三章Suzuki信道模型 (19)3.1 高斯功率谱 (20)3.2 莱斯过程与瑞利过程 (23)3.3 对数正态过程 (25)3.4 信道仿真 (26)3.5 正弦波叠加法 (27)3.6 仿真参数计算 (33)第四章 Jakes信道仿真 (37)结论 (41)附录 (43)第一章绪论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中国主导定制的TD-LTE-Advanced正式成为4G(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之后,中国移动通信的4G进程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4G技术能提供100Mbps~150Mbps的下行网络带宽,意味着下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8。
75Mbs。
这样的高速无疑是令人惊叹的。
于此同时,回顾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能发现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发展速度。
1897年,马可尼(Marconi)在英格兰海峡里为世人展示了无线电为行驶着的船只保持连续不断的通信。
这种在运动中保持通信的能力,得到了世人的关注的同时,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最初,是单向通信系统,也就是无线寻呼系统。
通信仅仅是单向进行,这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通信需求以及渴望。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线网络,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军事侦察、健康状况监测等领域。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是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信道建模是WSN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
一、信道建模的意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各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无线信道来进行传输。
而信道建模的作用就是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无线传输信道,预测信道的性能以及评估通信质量。
信道建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性能评估和网络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信道建模的准确性是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常工作的前提。
二、无线信道建模的方法无线信道建模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几何模型、统计模型、物理模型等等。
其中,统计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无线信道建模。
统计模型通过测量不同环境下的信号参数,并基于这些参数构建概率模型来描述信道的变化。
这种方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物理建模,可以快速获得较为准确的信道参数,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还有基于仿真的信道建模方法。
仿真方法能够快速地构建大尺度、复杂环境的信道模型,并可以通过改变信号参数和环境条件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信道。
与理论模型相比,仿真方法更具可塑性,可以应对更多的信道条件和环境。
三、无线信道的噪声模型在考虑信道建模的时候,噪声模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噪声是指信道中的任何非预期、非信号的干扰,通常来自于其他电子设备、人造电磁干扰、自然干扰等。
信道噪声的强度会直接影响到接收信号的质量,因此噪声模型是信道建模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使用中,常用的噪声模型有高斯噪声模型(Gaussian Noise Model)、脉冲噪声模型(Impulse Noise Model)等。
高斯噪声模型假设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可以用随机变量的均值和协方差来描述;脉冲噪声模型则假设噪声是由一些脉冲干扰构成的,可以用脉冲冲击的时间、幅度、位置等参数来描述。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建模技术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情况下进行信息交流。
而这种无线通信的关键则是通过无线信道来传输数据。
无线信道的建模技术对于设计和优化无线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建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无线信道建模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无线信道建模技术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信道行为。
根据不同的建模方法和应用场景,无线信道建模技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统计建模:统计建模方法基于实际信道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通过统计学方法来描述信道的统计特性,如信号功率、幅度衰减、时延等。
常用的统计建模方法包括概率密度函数、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等。
2. 几何建模:几何建模方法基于物理几何学原理来描述无线信道中的传播路径和障碍物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几何建模可以分为确定性几何建模和随机几何建模两种类型。
确定性几何建模假设信道中存在具有确定位置和形状的障碍物,通过几何学方法来分析信号的反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进而建立信号传输模型。
几何建模方法可以分为射线追踪法、物理光学法和几何光学法等。
随机几何建模假设无线信道中的障碍物是随机分布的,通过概率图谱模型、泊松点过程等方法来描述信道的随机性质。
3. 仿真建模:仿真建模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信道传输过程来得到信道传输特性。
仿真建模可以是基于物理模型的仿真,也可以是基于统计模型的仿真。
常用的仿真建模工具有MATLAB、NS-3等。
二、无线信道建模技术的应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建模技术在许多应用场景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传输性能评估:无线信道建模技术可以用于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包括信号质量、信号功率、误码率等指标。
通过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可以预测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并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
2. 链路预测:无线信道建模技术可以用于链路预测,即根据当前的信道状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信道变化。
面向5G通信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随着5G时代的到来,快速、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成为网络建设的关键。
而这其中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
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能够评估无线信道的性能,并对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本文将从无线信道的特性、建模方法、仿真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无线信道的特性无线信道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在空气中传递的无线电磁波。
其性质具有随机性、时变性、多径传播、衰落和噪声等特点。
1. 随机性无线信道依赖于传输距离和环境,因而其传播路径不确定,且受到人造和自然噪声的影响。
一个无线信道能够体现很多的随机变量,如接收信号功率、相位、时间延迟和多径等。
2. 时变性无线信道时刻都处在不停变化之中,信道的不稳定性影响到了信号的传输质量。
这种不稳定性主要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障碍物、人造噪声、电磁干扰等都可能导致信道的时变。
3. 多径传播多径传播是指无线信号在传递时经历多次反射、折射、绕射等物理现象。
多径效应导致信道的复杂度增加,影响通信设备的收发性能。
4. 衰落衰落是指电磁波经过传播路径时,因信号的反射、折射、散射等多种机制造成的信号功率的损失。
这种损失会导致信道的质量下降。
5. 噪声噪声是指电磁环境中除了信号以外的随机电磁干扰信号。
噪声会对无线信道的性能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对噪声进行建模和仿真。
二、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无线信道的建模是指将无线信道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抽象成为数学模型,以便于分析无线信道的特性和性能。
常见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有解析法、经验法和仿真法。
1. 解析法解析方法是基于物理原理,根据信号的物理特性和传播特性,数学上建立的物理模型。
它的优点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物理解释和更为准确的结果。
代表方法有弗瑞斯公式、莱斯分布和射线跟踪法等。
2. 经验法经验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以最小二乘法等数学方法求解出无线信道参数的估计值。
该方法优点是建模速度快,缺点是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较高。
2020/07/DTPT——————————收稿日期:2020-05-150引言在过去30多年间,移动通信经历了从语音业务到移动宽带数据业务的飞跃式发展,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而人们对无线通信数据业务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促进了5G 的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在2015年的日内瓦ITU-R 大会上5G 被正式命名为IMT-2020。
5G 涉及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时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连接等场景。
技术挑战包括0.1~1Gbit/s 的用户体验速率,数十Gbit/s 的峰值速率,一百万每平方公里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等。
为满足更多样化的场景和更极致的性能体验,稀疏码分多址(SC⁃MA )、多图样分割多址(PDMA )、用户共享接入(MU⁃SA )等新型多址技术、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和全频谱接入都被认为是5G 的关键使能技术。
MIMO 技术已经在4G 系统中广泛应用,面对5G 在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等方面的性能挑战,天线数量进一步增加将是MIMO 技术继续演进的重要方向。
通过大规模天线,基站可以在三维空间形成具有高空间分辨能力的高增益窄细波束,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复用能力,改善接收信号强度并更好地抑制用户间干扰,大大提高系统基于大规模MIMO 技术的5G 无线信道建模及仿真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5G Wireless Channel Basedon Massive MIMO Technology关键词:Massive MIMO;5G;信道建模;无线仿真doi :10.12045/j.issn.1007-3043.2020.07.009文章编号:1007-3043(2020)07-0046-06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要:作为5G 关键技术之一,Massive MIMO 技术通过提供更灵活的空间复用能力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篇一一、引言无线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它支持着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优化其设计,对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及仿真研究,以期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建模1. 信道类型与特性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如视距信道、非视距信道、多径信道等。
这些信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和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
为了准确描述信道的传播特性,需要建立相应的信道模型。
2. 信道建模方法(1)统计性信道模型:基于实测数据的统计性信道模型,能够反映信道的统计特性,如多径效应、衰落等。
(2)确定性信道模型:根据电磁波传播理论,建立信道的物理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信道的传播特性。
三、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研究1. 仿真软件与工具为了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仿真研究,需要使用专业的仿真软件和工具。
这些软件和工具能够模拟无线通信系统的各种环境和条件,以便对信道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2. 仿真流程(1)根据信道模型设定仿真参数;(2)建立仿真环境,包括传播环境、干扰因素等;(3)进行仿真实验,记录数据;(4)分析仿真结果,优化信道模型。
四、信道建模与仿真的应用1. 信号处理与优化通过信道建模与仿真,可以更好地理解信号在信道中的传播过程,从而对信号进行处理和优化,提高通信质量。
2. 系统设计与优化信道建模与仿真能够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限制,从而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同时,仿真结果还可以为实际系统的部署和运维提供参考。
五、研究展望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 更加精确的信道模型:随着电磁波传播理论的不断完善,需要建立更加精确的信道模型,以更好地描述信道的传播特性。
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信道建模与仿真中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建模与仿真的效率和准确性,为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多天线信道建模技术
多天线信道建模技术是一种用于描述无线信道传输的数学模型,其核心是利用多个接收和发射天线来提高通信质量。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无线信道中的衰落、多径效应和干扰等问题,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多天线信道建模技术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空间域和时间域。
在空间域中,多个天线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被用来描述信道,而在时间域中,信道的变化随时间变化被用来描述。
在多天线信道建模技术中,最常用的模型是瑞利模型和莱斯模型。
瑞利模型适用于描述多径信道,在该模型中,信号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多个反射和散射,从而产生多个时延和幅度不同的信号。
而莱斯模型适用于描述直射路径信道,在该模型中,信号只经过一个传输路径,但由于天线之间的距离变化,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会随时间变化而呈现出随机性。
多天线信道建模技术应用广泛,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如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和卫星通信等。
该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 1 -。
基于集群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信道特性建模与仿真无线网络是现代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无线网络中,信道特性对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准确的信道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是提高无线网络性能的关键之一。
基于集群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信道特性建模与仿真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信道建模、信道损耗、多径衰落、干扰和误码率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建模和仿真,我们可以评估和优化无线网络的性能,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首先,信道建模是进行无线网络仿真的基础。
无线信道的特性非常复杂,包括衰落、传播延迟和多径效应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信道模型,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无线信道特性,例如室内、室外和移动环境等。
常用的信道建模方法包括统计建模、几何建模和物理建模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
其次,信道损耗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信道损耗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距离、频率和障碍物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信道损耗模型,我们可以评估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传输质量。
常用的信道损耗模型包括自由空间模型、二次路径模型和衰落模型等,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多径衰落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经过多个路径导致的衰减现象。
多径衰落对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移动环境下。
通过建立合适的多径衰落模型,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信号传播特性。
常用的多径衰落模型包括瑞利衰落模型和莱斯衰落模型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干扰是无线网络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降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建立合适的干扰模型,我们可以评估系统中存在的干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扰抑制。
常用的干扰模型包括热噪声模型、同频干扰模型和异频干扰模型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误码率是指传输过程中错误比特率的指标,它是评估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无线多径信道建模与仿真分析摘要:对于无线通信,衰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而不同形式的衰落对于信号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本文在阐述移动多径信道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信道模型下多径时延效应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不仅针对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多径衰落引起的多径效应进行仿真,而且进一步阐述了多径效应的影响。
本文运用MATLAB语言对有5条固定路径的多径信道中的QPSK系统进行BER性能仿真。
关键词:多径衰落信道;瑞利/莱斯分布;码间干扰;QPSK;MATLAB仿真;BER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所有移动通信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的研究中,移动无线信道的特性是研究各种编码、调制、系统性能和容量分析的基础。
因此,如何合理并且有效地对移动无线信道进行建模和仿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移动无线信道无线信道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信道。
无线传播环境是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因素。
信号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各种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反射、衍射和散射,这样就使得到达接收机的信号是许多路径信号的叠加,因而这些多径信号的叠加在没有视距传播情况下的包络服从瑞利分布。
当多径信号中包含一条视距传播路径时,多径信号就服从莱斯分布。
在存在多径传输的信道中,由于各路径传输时间延迟不一致,以及传输特性不理想,加上信道噪声的影响,使得接受信号在时间上被展宽,从而延伸到临近码元上去,使得符号重叠,这样的信道会造成码间干扰。
2 多径衰落信道建模为刻画多径衰落信道人们提出了各種各样的模型,几乎都使用了随机过程来描述衰落。
描述多径的模型有两类,离散多径模型(有限数量的多径分量)和散射多径模型(多径分量的连续体)。
在移动无线信道中,第一类模型通常用于移动无线信道的波形级的仿真,而第二类模型通常用在窄带调制的对流层信道。
在两种情况下,信道都被建模为具有复低通等效响应的线性时变系统。
如果有N 个离散的多径分量存在,则信道的输出是5个被延迟和衰落的输入信号之和。
因此(7)冲激响应为:(8)其中,为多径分量的数量,而和是在时刻第K条路径的复衰落和延迟。
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简介【摘要】研究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并建立信道模型,是构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
本文介绍了无线信道建模的研究方法及其分类,并介绍了几种经典的信道模型。
【关键词】无线通信;信道建模;研究方法0 引言一切无线通信都是基于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信息传输的。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主要有直射、反射、散射和漫射四种方式,其结果使得到达接收机的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相比产生了一些变化。
因此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会受到无线信道的制约,研究无线信道的传播特性也就成了构建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1]。
1建模方法的分类一般来说,可以将建立无线信道传播模型的方法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统计测量法,该方法是信道建模的主流方法,可细分为参数化的统计建模方法和基于物理传播的建模方法等。
统计测量方法通过在各种典型传播环境中进行的信道测量工作,从大量的测量数据中获取信道的特征表达,从而得到与系统参数以及环境参数有关的经验公式。
经验模型的优点在于运算量小,易于仿真和刻画信道特征,但是易受到测试条件的限制,如信号带宽、天线配置与架设及测试环境等,信道与测试设备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也难以分离。
另一类是是电磁场预测法,这类方法依据电磁波传播理论给出无线信道的确定性模型,目前主要有射线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矩量法等方法。
这类建模方法是在己知无线传播环境的具体细节情况下,利用电磁波传播理论或者光学射线理论来分析并预测无线传播环境的。
与统计模型不同的是,确定性模型不用需要大量广泛的测量,而是需要指定环境的诸多细节以便对信号的传播做出准确的预测。
由于计算量所限,确定模型方法大多应用于室内范围的信道建模。
2基于测量统计的经验模型2.1参数化统计建模方法参数化统计建模方法将接收信号描述为许多电磁波的迭加,以构建信道衰落的特征。
建模中考虑到达空间上一系列点的主波,这些主波包括视距传播的射线和有主要物体反射或散射的射线,将这些射线用幅度、时间、空间三维坐标上的脉冲序列来表示。
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并通过仿真方法来验证和分析这些模型。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络中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一、无线信道的特性无线信道是指无线通信中传输信号的媒介,其特性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无线信道的主要特性包括衰落、多径效应、路径损耗、干扰和噪声等。
在进行无线信道建模和仿真时,需要准确描述这些特性,以便更好地了解无线信号的传输行为。
二、无线信道建模方法无线信道建模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分析信号在无线信道中传输的过程。
常用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包括几何模型、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等。
1. 几何模型几何模型是通过对无线信道的传输路径进行几何描述来建模的方法。
其中常用的模型有几何扩散模型和射线跟踪模型。
几何扩散模型基于微观尺度上的路径传播理论,将信号的传输路径描述为扩散过程。
射线跟踪模型则通过追踪无线信号在环境中的传播路径来模拟信号的传输特性。
2. 统计模型统计模型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对无线信道进行建模的方法。
其中最常用的模型是瑞利衰落模型和纯多径模型。
瑞利衰落模型适用于描述直射路径较弱或完全不存在的室内环境,而纯多径模型则适用于室外环境和复杂多径环境。
3. 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通过模拟无线信号传播的物理规律来建模的方法。
常用的物理模型有衍射模型和散射模型。
衍射模型适用于描述信号在障碍物周围的传播情况,而散射模型则适用于描述信号与物体表面发生散射的情况。
三、无线信道仿真技术无线信道建模是为了对信号的传输特性进行描述,而无线信道仿真技术则是为了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和分析这些模型。
无线信道仿真技术可以分为离散事件仿真和连续时间仿真两类。
离散事件仿真是将无线信道的传输行为划分为离散的时间步进,通过事件触发机制来模拟和计算信道响应。
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一、引言无线通信系统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信道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对通信质量和系统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对无线信道进行准确的建模和仿真成为了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前提。
二、无线信道建模1. 环境因素的考虑a. 地形地貌b. 天气状况c. 建筑物和障碍物的位置和高度2. 信号传播特性a. 多径效应i. 多径衰落ii. 多普勒效应b. 阴影衰落c. 干扰和噪声三、无线信道仿真1. 仿真方法a. 统计建模i. 离散时间模型ii. 连续时间模型b. 几何仿真i. 射线追踪方法ii. 波场方法2. 常用工具和软件a. MATLABb. NS-3c. OPNET四、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步骤1. 收集环境数据a. 地图数据b. 天气数据c. 人流量数据2. 设定信道模型a. 路径损耗模型b. 衰落模型c. 噪声模型3. 选择仿真方法和工具a. 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建模或几何仿真方法b. 根据可用资源选择合适的仿真工具和软件4. 构建仿真场景和参数设定a. 设定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拓扑和节点分布b. 设置通信协议和参数c. 添加干扰源和噪声5. 运行仿真并分析结果a. 运行仿真,并收集相关数据b. 分析仿真结果,评估系统性能6. 优化与改进a. 根据仿真结果,合理优化系统设计和参数设置b. 通过仿真验证改进效果五、总结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的关键步骤。
通过准确的信道建模和仿真,可以评估系统性能、定位问题并优化系统设计,提升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效果。
因此,对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视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无线通信系统应用广泛,从普通的电话通话到移动网络游戏,无线通信系统巳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但是,由于无线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多种干扰和衰落等因素,无线通信信道传输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对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进行建模,以便于研究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表现和评估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一、信道建模在建立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信号强度衰减、多径衰落、频率选择性衰减和信道噪声等。
(一)信号强度衰减信号强度衰减一般是指频率不变的正弦波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距离、传输介质、传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号功率的衰减情况。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如果传输距离越远,传输介质阻尼越大、传输环境越复杂,则信号衰减量就越大。
针对信号强度的衰减问题,我们通常会采用衰减因子来描述信号的衰减情况。
例如,对于自由空间传输的信号,一般都会采用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模型进行衰减模型的建立。
自由空间衰减模型是指空气介质中或真空中传输的电磁波的信号强度随着传输距离的变化,所遵循的一种对数函数关系。
该模型的数学公式为: P_loss = P_t - 20log(d) - 20log(f) + 20log(4π/c)其中,P_loss表示信号功率的损耗量,P_t表示传输距离为1米时的传输功率,d表示传输距离,f表示传输信号的频率,c表示光速。
(二)多径衰落除了信号强度衰减之外,多径衰落也是无线通信系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所谓多径衰落,就是指同一个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多条路径,从而使接收端收到的信号出现时间相位差异,从而导致信号在接收端叠加而产生的衰落现象。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多径衰落一般是指地面反射、衍射和绕射等多种不同的信号传播路径所导致的衰落。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多径衰落模型。
摘要移动通信最近几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无线信道的研究也成了当前通信行业的主题,特别是对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果。
无线信道模型分为自由空间模型、无线视距模型和经验模型,本文首先研究了无线信道模型的特点,建立了无线信道的的模型,对自由空间模型和经验模型Okumura-Hata 模型、COST-231 Hata模型以及COST231-WI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将其用Matlab软件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无线信道、Hata模型、COST231-WI模型AbstractMobile communication several years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recently which progresses by leaps and bounds, The people have also become the current correspondence profession subject to the wireless channel research. Specially has also received many scholars' attention to the wireless channe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Has also yielded the very big result in this domain research. Wireless channel model is divided into free space model, the wireless line of sight and empirical model, this paper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model is established radio channel model, on the free space model and empirical model Okumura-Hata model, COST-231 Hata model and COST231-WI model were compared, using Matlab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Keywords: Wireless channel, Hata model, COST231-WI model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和建模仿真的发展状况 (4)1.1.1 无线通信的发展 (4)1.1.2 信道建模仿真技术的发展概况 (4)1.2 本文研究的内容 (5)第二章无线信道的概念和无线信道的模型 (6)2.1 无线信道的概念 (6)2.1.1 无线信道的定义 (6)2.1.2 无线信道的特点 (6)2.2 无线信道的模型 (15)2.2.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15)2.2.2 无线视距传播模型 (17)2.2.3 无线信道经验模型 (19)第三章无线信道建模仿真及结果分析 (30)3.1 Matlab软件介绍 (30)3.2 路径损耗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0)3.2.1 自由空间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0)3.3 经验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2)3.3.1 Okumura-Hata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2)3.3.3 COST-231 Hata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4)3.3.5 COST231-WI模型仿真及结果分析 (36)结论 (39)参考文献 (41)附录 (42)中英文翻译 (42)Matlab程序 (49)致谢 (54)第一章 绪论1.1 无线通信的发展和建模仿真的发展状况1.1.1 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通信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公元1901年,当年的12月12日,意大利科学家列莫·马可尼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无线电通信。
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性能分析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5G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然而,在5G通信系统中,无线信道的建模与仿真性能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面向5G通信系统的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性能分析的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无线信道建模的概念。
无线信道是指无线通信中传输信号的媒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
因此,准确地对无线信道进行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在5G通信系统中,由于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通信,信道传输特性变得更加复杂。
因此,建模工作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殊情况,以更好地反映实际通信环境。
无线信道建模方法主要分为统计方法和物理方法两种。
统计方法是通过采集实际信道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到信道模型。
物理方法则是基于无线传播理论,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对信道进行建模。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5G通信系统中,传统的统计方法可能不再适用。
由于毫米波通信的特殊性,传统的统计方法很难获得足够的数据进行分析。
因此,物理方法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显得更加重要。
物理方法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准确地预测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性能分析的相关工作。
首先是无线信道建模方面。
在进行无线信道建模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干扰等因素。
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和仿真工具,可以模拟出不同通信环境下的无线信道,从而提供给系统设计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例如,可以使用莱斯衰落模型、戴利衰落模型等来模拟不同类型的信道环境。
在仿真性能分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无线信道建模得到的模型,结合合适的仿真工具,对5G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例如,可以通过计算误码率、传输速率、信号质量等指标,来评估5G通信系统在不同信道环境下的性能表现。
这些性能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系统设计者进行优化和改进,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进行无线信道建模与仿真性能分析时,我们还需考虑到通信系统所具备的特定要求。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在现代无线通信中,信道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还影响着物理层协议和无线网络的设计。
因此,对于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进行分析与建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
一、信道特性的概念和分类无线信道是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空间。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信号的传输路径和其它无线设备周围环境的状态都是随时变化的。
因此,在分析无线信道的特性时必须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传输距离、场强、多路径传播、多路径干扰等等。
从信道特性的角度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信噪比(SNR)、信道衰落、多径传播、时延扩展、多径干扰、频率选择性衰落等。
二、信道特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无线信道的特性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在实际研究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分析。
1. 经验模型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实验数据来构建和验证信道模型的。
最常用的经验模型包括了NLOS模型、LOS模型、室内信道模型等。
虽然这种方法非常实用,但是其准确度常常受到实验条件和参数设置的影响。
2. 理论模型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数学理论和物理模型来研究信道特性和传输机制的。
比如,可以采用瑞利衰落模型、多径干扰模型等理论来进行分析。
3. 实测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实际测量来获取信道特性的各种参数。
它可以提供非常实际的数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难度较大。
三、信道特性建模的意义通过对信道特性的分析和建模,可以为无线网络的设计、优化、故障排除等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数据。
在模型中预测一个无线网络的性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各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并能够快速和准确地识别无线网络中的故障点和问题所在。
同时,在建模过程中,还可以提高我们对信道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推进了信道传输技术的发展,为实现高速、高效、安全的无线通信打下了重要基础。
四、总结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特性分析和建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关系到信号的传输质量和无线网络的性能。
在分析和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研究,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网络技术
《电信网技术》年月第,期口
多天线无线信道仿真与建模方
法
杜加懂林辉摘要多入多出技术由于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系统容量和通信质量而被和系统所采用选择合适的信道仿真模型对于刚试技术在系统中的性能也就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信道各种仿真与建模方
法
关键词信道模
型
引言新一代移动通信风将可以提供高达灯甚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支持的业务从语
音到多媒体包括实时的流媒体业务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这些业务的需要而动态调整但是又要求所
花费用尽可能的低这就需要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有限的频谱上实现通信的高速率大容量和高质量技术充分开发了无线信道的空间特性可以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
频带利用率系统容量和业务的可靠性现在技术已经被的高速下行分组接人技术无线局域网和无线城域网标准所采用任何无线通信系统的标准都需要指定一个信道模型作为性能评估和比较的基础而该模型必须充分体现出目标应用信道的各种特性由于技术优势是建立在空间特性的利用上所以的信道模型必须充分模拟信道的各种空间特性信道模型的发展在早期信道模型研究中为简化分析通常假设天线阵列周围存在大量散射物且天线元间距大于半波长不同天线的信道衰落是不相关的在仿真中通常利用中的信道来模拟信杜加恤北京交通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研究生在读林辉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道各个信道是独立产生相互之间独立即相关系数为零随着信道研究的发展和趋于成熟人们发现随着信道相关性逐渐增强信道的容量将急剧下降当信道存在相关性时早期部分将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时性能将急剧降低甚至于不能正常工作而在现实环境中具有相关性或相关性强的信道环境又大量存在所以在信道的研究中要考虑建立接近实际信道环境的信道模型下面简要介绍在以及系统中采用的信道模型在中提出的信道模型是为载频带宽系统设计的它是基于散射随机假设建立的信道模型基本原理是利用通过统计得到的信道特性如时延扩展角度扩展等来得到信道
系数并通过在公式中引人天线间距得到信道之间的相关性主要定义了种场景即市郊宏小区市区宏小区和市区微小区在中采用的也是这种信道模型只不过实现方法从原来的基于几何统计法简化成为相关矩阵法在未来系统中所采用的信道模型是信道模型的扩展扩展保持简便性和向后
兼容性即信道模型要能够向后兼容这
样就保持了模型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信道扩展是因为在系统中带宽扩大到一所需要的抽样频率也大大提高每条链路能分辨的延迟数目也随之增大模型条延迟路径不再满足系统的需要在欧盟仆项目中采用的是信口道模型它的原理以及建模方法同一样采用的是射线叠加法它利用信道的统计特性在移动台和基站周围撒散射体组来模拟实际电磁波的反射折射等从而实现对实际信道的模拟在丹佛举行的第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由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联合提交的关于吐信道模型此信道模型是从矶江信道模型发展而来只是对于应用场景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以及各个场景的参数做了相应的改动其基本的建模方法并没有发生变化采用的是基于几何统计建模方法在未来信道的建模中在静态考虑各个信道之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还会引人移动台以及散射体移动对信道的影响也就是所说的动态信道建模随着移动台和散射物体的移动接收和发射角度即和会时时发生变化信道的角度功率谱的改变会使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发生相应地改变动态建模就是要跟踪这种变化从而更加精确地模拟实际环境中信道仿真模型建立方法以信道模型主要分类即统计性模型经验模型确定性模型和半确定性模型统计性模型统计性模型是基于信道各种统计特性建立的信道模型在实际传播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具有相同或相似传播特性的小区对这些小区进行实际测量归纳出信道各种重要的统计特性如时延扩展角度扩展等及信道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利用这些统计信息建立适用范围较广的空间信道模型典型方法如基于试验测量的冲激响应法这是一种完全随机的方法统计性模型的优点在于模型的复杂度较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缺点是和实际的信道有较大偏差这是因为模型的各种参数是用各自统计特性随机生成随机生成的参数和实际测量的参数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差别这类模型主要有李氏模型离散均匀分布模型高斯广义稳态非相关散射模型等确定性模型随着移动用户和移动业务的增加微蜂窝微微蜂窝系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系统的小区半径大大减小小区间的统计相似性消失从而使传统的统计模
型失效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精确的电波传播预测
模型来分析这些系统内电波传播特性确定性模型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建立起来的确定性模型是基于实际环境测量建立的信道模型它要求得到信道环境的详细信息如建筑物和自然界物体石头树木等精确的位置大小以及分布等确定性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如果传播环境的详细信息可以得到那么无线传播就可以看成一个确定过程它可以确定空间任一点的各种空时特性这类信
道模型主要用于小区规划确定性模型实现方法主要有射线跟踪技术几何绕射和一致性劈绕射理论的方法以及时域有限差分法目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几何光学和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的射线跟踪技术射线跟踪的基本思想是将发射点视为点源其发射的电磁波作为向各个方向传输的射线对每条射线进行跟踪在遇
到阻碍物时按反射折射或绕射来进行场强计算在接收点将到达该点的各条射线合并从而实现传播预测射线跟踪可以得到每条路径的幅度时间延迟和到达角以预测信号电平时域色散和信道冲激响应随之一系列参数如功率延迟谱均方根延迟扩展和相关带宽等就可确定射线追踪技术还能够结合天线的
辐射图分别考虑辐射图对每条射线的影响射线追踪法虽然能很精确地模拟出空间信道但是它需要对特定的环境生成电子地图然后对每个位
置计算无线电传播特征建立数据库供仿真程序调
用这就会造成沉重的计算负担并且实际中难于获得详细的地形和建筑的数据库从而使射线追踪法实现困难
射线追踪法主要有镜像法射线发射的射线追踪技术和射线管的射线跟踪技术等
半确定性模型由于统计性模型误差较大而确定性模型复杂性较高实现较为困难等原因出现了介于两种模型之间的半确定性模型半确定性模型是综合上述两种模型优
点发展起来的一种低复杂性又能较好符合于实际环境的一种信道模型半确定性模型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基于几何统计的信道实现方法和相关矩阵法网络技术《电信网技术》年,月第期口基于几何统计法基于几何统计法是对确定性模型中的射线追踪法的一种简化它不需要详细知道信道环境和对特定
的环境生成电子地图它根据一定的统计特性在基站和移动台周围随机散布散射体组对于每一个散射
体
组中散射体要符合测量统计出来特定角度延迟功率
谱每个散射体组对应信道模型中的一条路径而组中散射体反射散射和绕射到接收端的射线就组成路径中的各条子路径用射线跟踪法来确定每
条射线的角度时延等信道参数在接收端将这些射线迭加起来就得到了信道冲激响应迭加公式如下仍艺艺几‘‘截‘一不一截夕一。一
、
是第条路径中第条子路径的路
径损耗和相位是第‘条路径时延是第条
子路径相对于中心延迟的时延偏转。为第
路径角度扩展是第条子路径相对于中心角度。的角度偏转
基于几何统计法的优点通过增加还是移出直射路径可以很方便地在
和之间切换
考虑了时延扩展角度扩展和正态阴影衰落的相互关系包括各自内部的关系模型受到载频和几何结构的限制很少并且可
以根据信道参数的变化做出及时改变
通过固定信道参数可以简化模型也容易产生信道相关矩阵向信道相关矩阵法过渡基于几何统计法的缺点由于大量随机参数的存在需要大量仿真来获得足够和准确的统计特性模型是基于片段的它不能对信道特性动态变
化的信道进行建模
基于几何统计法的信道模型有信道模
型
信道模型信道模型相关矩阵法相关矩阵法体现了空间信道之间的相关性它利用实际测量的数据或信道统计信息得到空间信道的各种参数路径时延出入射角等然后由这些参数推出信道空间相关矩阵假设的实际信道矩阵为那么信道间相关矩阵为“表示矩阵转置如果通过得到引入模型的相关性矩阵而根据矩阵论相关知识可以得到二将该矩阵乘以独立衰落随机变量组成的列矢量得到模型信道氏护明那么该信道的相关阵为垃二二猛韶孺其中表示单位阵从该等式上可以看出就相关性意义上与是等价的由上面推导也可以看出相关矩阵法建立的信道模型育断尺好地体现出信道相关胜建立信道的相关矩阵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功率相关矩阵法和信道协方差矩阵法相关矩阵法的优点模型可以更加紧凑地表示因为许多影响信道的变量被信道相关矩阵包含只留下少量变量需要考虑由于相关矩阵已经包含了许多的影响信道因素在计算相关矩阵之前这些因素已经确定只有少量变量如阴影衰落小尺度衰落等需要在每次实现的过程中随机产生信道相关矩阵在模型中只需计算一次有效减少了计算量相关矩阵法缺点必须为每种天线结构构造出相关矩阵因为天线结构不同相关矩阵也不同和信道矩阵相差较大没法平滑过渡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相独立两者之间共同的统计特性没有保留大范围参数像时延扩展角度扩展等随时间变化这在模型中难于表现因为这些参数在模型中包含在信道相关矩阵中并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改变比较困难相关矩阵法模型主要有信道模型和信道模型在实际的仿真评估中除了那些对于空间角度特别敏感的技术相关矩阵法产生的信道模型能满足大多数技术的需求对技术性能也能做出较好的评估结束语本文主要介绍了模型建模方法并说明了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各种方法在各个标准组织中的
使用情况由于自身的优势在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必然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信道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