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类型划分
- 格式:docx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20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立地类型划分及立地质量评价高英旭【摘要】Dumping years was the main factor to effect the gangue weathering degree, soil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on type and growth condition.The opencast dumping site in Haizhou can be divided by four site type according to dumping years, such asⅠ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more than 5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50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better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was higher than the other type of gangue pile.It had a lot of adaptive plant and the good condition of carrying manual vegetation recovery.Ⅱ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30~5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40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well-formed and physical index was lower thanⅠclass and higher thanⅢ、Ⅳtype gangue pile.It was suitable for shrub of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and arbor species.Ⅲ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10~3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25 cm, the soil structure was ordinary.The soil aeration was worse.It should be taken some auxiliary measures to carry vegetation recovery.Ⅳclass dumping years of gangue pile was less than 10 years, the weathering layer thickness was below 10 cm.It had high ground temperature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henomenon and little soil granular structure.It was unable to carry the vegetation recovery.%排矸年限是影响矸石风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植被种类及生长状况的主导因素,因此,按照排矸年限可将海州露天矿排土场划分为四种立地类型:Ⅰ类矸石山排矸年限>50 a,风化层厚度50 cm,土壤结构较好,物理理化指标均高于其他类型矸石山;适生植物种类较多,具备了进行人工植被恢复的良好条件。
森林经营规划方案1.1立地分类与评价1.1.1立地分类立地类型的划分立足于显著影响林木生长因子的正确选择,划分因子分级的科学合理,生产应用的直观、简捷原则。
根据贵州大学林学院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地貌、岩性、成土母岩、坡位、土壤(腐殖质)厚度对林木生长影响尤为显著,所以该我省立地类型划分采用类型区-类型亚区-类型小区-类型组-类型五级划分系统。
1、立地类型区:以大地貌为划分依据,属黔东南山地丘陵立地区。
2、立地类型亚区:以中地貌和岩性为依据,划分为锦屏榕江变质岩、碎屑岩低山丘陵立地亚区与剑河、雷山变质岩碎屑岩低山丘陵立地亚区。
3、立地类型小区:以小地貌为划分依据,分中山(海拔>1201m)小区、低中山(海拔1001-1200m)小区、低山(海拔小于≤1000m)小区、山前丘陵小区和丘陵(一定连续区域内山体相对高差<100m的山地)小区。
4、立地类型组:划分依据为岩性(成土母岩),分砂页岩、碳酸岩、变质岩三个组。
5、立地类型:以坡位和土层(腐殖质)厚度为划分依据,分上部薄土层(腐殖质)、中部中土层(腐殖质)和下部厚土层(腐殖质)类型。
划分结果详见附表5-1表5-1 xx县林地立地类型分类表1.1.2立地评价依据土壤容量因子和质量因子进行评价,可把11个立地类型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立地条件较好的有5个类型,面积29751.6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8.95%;稍好的有5个类型,面积45436.33公顷,占59.49%;中等的有1个,面积1188.26公顷,占1.56%。
详见表5-2。
表5-2 立地条件等级面积分布表单位:公顷1.2.1组织目标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目标是按照定向培育、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经营森林,建立与森林分类经营相适应的森林经营体系和科学的森林经营模式,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完善森林结构,不断增加并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2组织原则森林经营类型的组织原则为:分类经营、科学管理的原则;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的原则;生态和经济兼顾、最佳效益的原则;优化结构、规模经营的原则。
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立地分类与评价的立地要素原理与方法-分类系统(2009-04-02 10:21:58) 顾云春转载分类:林业生态标签: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立地纲立地目杂谈第二节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根据上述立地要素原理的立地分类原则、依据,结合我国森林立地条件分异复杂的特点,立地分类往往采用多级系列的要求,特提出下列5级分类单位的分类系统。
为了避免与区划相混,按立地要素划分的各级分类单位均不采用“区”、“亚区”、“地区”、“地带”等带有区划色彩的名词。
立地要素方法的立地分类系统为:?(1)立地系列(site series)(2)立地纲(site type class)(3)立地目(site order)(4)立地类型组(site type group)(5)立地类型(site type)(立地亚型)(site subtype)?(1)立地系列。
是立地分类中的最高级单位,巨地貌尺度上的立地形态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诸分类单位的集合。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可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等系列。
山地系列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等山系及江南丘陵、南岭山地等。
平原系列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相同的系列内部有许多相似的特征。
如山地系列均具起伏的立地形态结构,立地基底多为不同特性的母岩,是发展用材林的主要基地。
在平原系列中,地下水位的高低,夹沙层的有无,是否有滞水层等对立地特性的影响较大,通常营造防护林。
(2)立地纲。
立地系列以下的次级分类单位。
在同一立地系列内,生物气候条件相似,主要是水热条件大致相同,具有共同的气候演替顶极,林分潜在生产力相近的分类单元划为同一立地纲。
原生植被的植被型是立地纲的主要指示者。
例如,落叶阔叶林指示着暖温性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指示着亚热性湿润气候。
森林培育学:是林木种子、苗木、造林更新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的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期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人工林:在无林地或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造林,在林地上人工更新,在低产低效林地上人工改造所营建的森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人工林产量构成:立地条件,抚育管理,遗传品质立地质量: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与树种相关联(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立地条件: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所有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类型: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相似地段的总称立地指数:林分在基准年龄尚峰的优势木高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分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林木分级:将林分内林木的生长状况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
林分改造:不符合经营要求的产量低、质量差的林分改造的综合营林措施,使其转变为生产优质木材和其他多种产品并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优良林分。
抚育采伐: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变的伐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适地适树:使森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混交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初始密度: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总数自然稀疏:由于对光、水和营养等条件的个体间的竞争,随着生长的进行,个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处于劣势的个体逐渐枯死,随着群落的生长而个体的密度逐渐降低自然整枝:幼林郁闭后,处于树冠基部的枝条因光照不足逐渐枯落的现象种植点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极其排列方式主伐:是对成熟林分进行的采伐作业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
附表6 造林地立地类型表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代码立地类型特征地类丘陵山地阳坡半阳坡缓斜坡中厚层土1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缓斜坡薄层土2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陡坡中厚层土3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阳坡半阳坡陡坡薄层土4阳坡半阳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缓斜坡中厚层土5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缓斜坡薄层土6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陡坡中厚层土7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阴坡半阴坡陡坡薄层土8阴坡半阴坡,坡度>25°,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脊部薄层土9 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脊部中厚层土1山脊部,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沟谷11山沟谷,一般土层厚度≥25厘米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侵蚀沟12土壤水蚀严重,土层厚度≥25厘米,褐土、棕壤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粗骨性土13阳坡、半阳坡石质山地、裸岩难利用地平地流动沙丘(地)14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小于10%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半固定沙丘(地)15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10—30%之间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固定沙丘(地)16表层土壤质地为壤沙、沙壤、沙土,植被盖度在30%以上荒地、荒沙、无立木林地草甸土17表层土壤质地为壤土草甸土,分布在村屯、河岸周围荒地、无立木林地中轻度盐土18含盐量在0.1-0.4%之间,植被盖度在30-50之间荒地、无立木林地。
第三章水土保持防护林规划设计第一节立地条件与立地分类1、立地条件*:凡是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形条件等)统称为立地条件。
2、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把立地条件及林木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归并成立地条件类型,这一过程叫立地分类。
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2)立地类型划分依据: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
3.划分的方法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综合法;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四、中国的立地分类系统立地类型区、立地类型亚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第二节造林类型表的编制和应用二、编制造林类型表的原则和依据原则:1.适地适树适功能原则2.科学性和实用性3.生物、生态、经济兼顾的原则4.综合性原则主要依据:1.立地条件类型的侵蚀特征及其宜林特性。
2.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学特性。
3.造林技术总结、各种造林试验示范科研成果。
4.县级林种结构与布局规划5.主要树种水源林水保林的产量密度图,收获预测表、生长过程表等专业数表。
6.有关造林苗木质量规格、造林技术规范与规定。
7.其他有关的专业调查资料。
三、编制造林类型表的内容与作法造林类型表是在某种立地类型和防护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采取的一整套造林技术措施。
编制造林类型表的主要内容包括:造林类型名称、编号、适宜立地类型、造林树种、混交类型、混交方式、配置图示、整地方式与规格主要内容编制的作法要求:1.造林类型名称编号:2.造林树种的选择:3.适宜立地类型号4.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5.造林密度6、整地方式四、应用造林类型表作作业设计调查小班立地条件,确定立地类型根据立地类型,结合当地对林种布局的要求,确定造林类型根据立地类型和造林类型,对号入座,第三节林分经营(措施)类型表编制一、林分经营类型的概念在林种区划下,对一定的林班和小班进行归类,组成一定的经营单位,即把森林类型相同和经营目的相同的小班组成统一的经营单位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
第39卷第6期 2016年11月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eation and Des vo1.39.No.6
November.2016
文章编号:1006—6993(2016)06—0025—02 乌海市海南区立地类型划分及分布规律
刘文中 (内蒙古乌海市林业局,乌海016000)
摘 要:文章对乌海市海南区立地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并对乌海市海南区今后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林 业经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组;立地分类系统;植物群落类型 中图分类号:¥758.5 文献标识码:B
l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海南区位于乌海市南部,东与鄂尔多斯市鄂托 克旗相连,西隔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与宁夏回族自 治区石嘴山市、陶乐县毗邻,北与海勃湾区相接。其 地理坐标为北纬39。15 ~39。32 ,东经106。40 ~107。 09 ,南北长约45km,东西宽约20km,总土地面积 1004.95kin 。 1.2地形地貌 海南区地处黄河大湾以南。鄂尔多斯高原西部 边缘的中生代大型内陆凹陷盆地和黄河以西阿拉善 盾地的交汇处。黄河由南向北流经中部谷地穿乌海 市而过,将乌海市分成河东、河西两部分。河东即为 海南区,有卓子山;河西有贺兰山。均呈南北走向, 形成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的槽形地势。黄河沿 岸形成宽约4~8km的黄河冲积一洪积阶地.该地段 地势较平坦,相对高差20~90m,占全区总面积的 0.6%。由于受乌兰布和沙漠及库布齐沙漠的侵蚀及 风积,北部形成沙漠化地带。
2 立地类型的概念及分类依据 根据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结合乌海地区自 然特点,采用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两级分类系统。 立地类型组是指具有相似生态条件、水热条件 的立地类型的组合。在丘陵山地主要依据地形,如 坡位、坡向等;在平原则主要依据地表、地下水条件 或土壤的理化性质来划分。 立地类型是指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 相同,林地生产潜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组合。并构成一
素,硫铵,复合肥等),撒施后,用扫帚将停留在苗木上的肥料清扫干净,随后立即浇水(或喷淋)。
追肥易在傍晚进行,叶面追肥浓度为0.1%~0.2%,严禁在午间高温时施肥。
3.5.2浇水浇水要适当适量,播种或移植后随即浇透水,在出苗期和幼苗期要多次适量勤浇,保此时持培养基质湿润;速生期应量多次少,在基质达到一定干燥程度后再浇水;生长期后要控制浇水,封冻前要浇2~3次透水,以防生理干旱。
3.5.3除草掌握“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水渠上无杂草,人工除草在基质湿润时连根拔除,要防止松动苗根。
3.5.4病虫害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发生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及时拔除病株。
3.5.5其他管理措施在干旱寒冷地区,不耐冻的容器苗要防寒、防生理干旱的措施。
樟子松越冬时,要覆盖8~10cm厚的土层。
4出圃4.1出圃规格(1)容器苗出圃规格根据树种、培育期限及造林立地条件等确定。
(2)其他要求:除上述规定外,还必须根系发达,已形成良好根团,容器不破碎,苗木长势良好,苗木直,色泽正常,无病虫害,合格苗才能出圃造林。
4.2苗木检验容器苗出圃必须进行检验。
4.3起苗运苗起苗应与造林时间相衔接,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要注意保持容器内根团完整,防止容器破碎。
严禁用手提苗颈;在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运输损耗率不得超过2%。
参考文献[1]韩玉林.现代园林苗圃生产与管理研究.中国农业,2008:128-149.[2]翟金玲.林木育苗技术百问百答.化学工业,2017,10:140-141.收稿日期:2019-10-20作者简介:渠晓敏(1976-),女,汉族,山西朔州山阴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林业技术科设计和档案整理工作。
浅谈立地类型划分与适地适树朱玉凤(桑植县林业局湖南张家界427100)摘要:从适地适树、立地条件类型、立地条件、林业区划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从而说明了适地适树与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在造林中的重要性。
立地类型名词解释
立地类型(专有名词)
立地是指造林地或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体、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称为立地条件。
在自然界,立地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
严格的讲,地球上没有两块绝对相同的造林地或林地,总是有某些微小差别。
但这种变化总还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还不足以引起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方面质的不同,完全可以将其界线划分出来。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林地归并到一起,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立地分类。
而立地质量评价是指对造林地或林地某树生产力水平的评估。
立地分类的基本原则:
立地分类应遵循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科学性即要求立地分类所依据的因子能正确地反映立地的本质和特征,符合各地立地变化的实际情况,并能用它们做出正确的立地质量评价和生产力预估;实用性即在划分方法上要力求容易掌握,特别是划分的立地类型便于认识和运用,所依据的立地因子直观性强、稳定可靠,即在野外凭感官就可直接准确鉴定,而且不易受天气影响而改变。
立地类型划分 (二)立地类型划分 1、坡向图制作
(1)坡向初级分布图生成 打开ArcMap程序,并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表面分析→坡向(图23),生成马连滩坡向初步分级分布图(图24)。
图23 坡向提取工具 图24 马连滩坡向提取结果 (2)坡向分类
利用中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功能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向分布结果进行分类。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重分类→重分类工具,弹出对话框(图2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26),根据“坡向方位界定标准”(表 3),对调查区坡地的坡向进行分类,先重分类为3类:0-112.5°、112.5-292.5°、292.5-360°,点击确定。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向),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根据表3,0-112.5°和292.5-360°为阴坡,112.5-292.5°为阳坡,在新添加的字段中输入阴坡或阳坡(图27),得到重分类结果(图28)。
表3 坡向方位界定标准 坡向Aspect 方位Orientation 方位角azimuth angle(°)
阳坡 Sunny Slope 南 South 157.5 - 202.5 东南 Southeast 112.5 - 157.5 西南 Southwest 202.5 – 247.5 西 west 247.5 - 292.5
阴坡 Shady Slope 北 North 337.5 - 22.5 西北 Northwest 292.5 - 337.5 东北 Northeast 22.5-67.5 东 East 67.5- 112.5
图 25打开重新分类工具 图 26分类方法确定 图 27坡向属性编辑 图 28坡向重新分类结果 (3)去除小斑块
划分结果中存在大量面积很小,在实际生产中没有意义的斑块,可合并到邻近的大斑块中。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图29),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0)。将上一步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 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向”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29 图30 (4)矢量化 将去除小斑块的坡向图矢量化,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xiang” (图31)。确定输出矢量(图32) 图31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 图32 转换成矢量结果显示 2、坡度图制作
(1)坡度因子初步提取 在ArcMap中,加载调查区(马连滩)DEM数据。打开ArcToolbox,选择Spatial Analyst 工具→表面分析→坡度工具(图33),生成马连滩坡度初步分级分布图(图34)。 图33 坡度提取工具 图34 坡度提取结果 (2)坡度分级分级 利用重分类的功能(重分类)对上一步生成的坡度分布结果进行分级。选择Spatial Analyst工具→→工具,弹出对话框(图35);点击对话框中“分类”按钮,弹出对话框(图36),按照“坡度因子等级表”(表4),对上步初步提取的坡向进行分级,此处分为2类。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度),字段类型选择为“文本”(图37),得到分级后的结果(图38)。
图35 坡度分级工具 图36 坡度重新分级设置 表4 立地类型划分坡度因子等级 坡度等级Slope Ranking 坡度 Slope Degree (°)
平缓坡Gentle 0 - 15 斜坡Incline 16 - 25 陡坡Steep 26 - 35 暂不可造林地Temporarily unavailable afforestation land
> 35 图37 坡度属性编辑 图38 坡度分级结果 (3)去除小斑块 将重分类的结果去除小斑块,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打开“众数滤波”对话框(图39)。选择重分类的结果进行输入“要使用的相邻要素数”选项中选择“FOUR”,“替换阈值”选项中选择“MAJORITY”,点击确定。查看属性表(打开属性表)中“坡度”字段,若没有,则需重新添加(添加字段)。 图39 (4)矢量化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栅格转面)工具(图40)。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 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podu”。确定,输出矢量(图41)。 图40 栅格转换矢量工具 图41 坡度图层栅格转矢量结果 3、坡位图制作 (1)山脊沟底线的提取 ①提取坡向数据 点击DEM数据,使用表面分析工具中的坡向(Aspect)工具,提取DEM的坡向数据层,命名为A。
②提取坡度数据 点击数据层A,使用表面分析中的坡度(Slope)工具,提取数据A的坡度数据,命名为SOA1。 ③生成反地形DEM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由路径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用最大高程值H(此处H=1376.93)减去DEM,公式为:1335.57-“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数据层,即反地形DEM,命名为R-DEM。
④基于反地形DEM数据求算坡向值 利用反地形DEM数据,并使用空间分析工具的Aspect工具,求算R-DEM的坡向值。
⑤求算反地形坡向变率 利用SOA法求算反地形的坡向变率,对上一步求出的R-DEM坡向值再求算坡度值Slope,即得到反地形的坡向变率,记为SOA2。
⑥消除坡向变率误差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中的栅格计算器,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SOA=((“SOA1”+“SOA2”)-Abs(“SOA1”-“SOA2”))/2,即可求出没有误差的坡向变率SOA。
⑦ 求算坡向平均值 再次点击初始DEM数据,使用空间分析工 具集中的栅格领域计算工具,Spatial Analyst工具→邻域分析→ 块统计;设置统计类型为平均值(Mean),领域的类型为矩形,大小为11×11,记为B。
⑧求算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由Spatial Analyst工具→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公式为C=“DEM”-“B”,即可求出正负地形的分布区域。
⑨求算山脊线 使用空间分析工具集中的栅格计算器,公式为Ridge=(“C”>0)&(“SOA”>85.5),即可求出山脊线。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2)。 图42 山脊线提取 图43 沟底线提取 ⑩求算沟底线
同样,键入公式Valley=(“C”<0)&(“SOA>86.5),即可求出沟底线。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对山脊线中小斑块进行删除(方法同坡向坡度图层中小斑块的删除,图43)。
(2)地形部位的生成 ①数据格式转换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面→栅格转ASCII,以Ascii格式导出原始DEM,以及经过小斑块删除的山脊线、沟底线图层。 ② 地形部位的生成 打开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Regional Topo. Attr.→Relative Position Index(图44),以Ascii格式输入DEM、山脊线、沟底线。
图44 SimDTA相对位置指数计算模块 ③分类 按照表5的参数在AcrGIS中对地形部位进行分类(方法同坡向和坡度)。右键重分类后的图层,点击“打开属性表”→“添加字段”,添加字段(如坡位),字段类型选择“文本”(图45),得到坡位分级结果(图46)。 图45 坡位属性编辑 图46 坡位分级结果
④ 转换成矢量 将重分类后的地形部位,利用ArcToolbox中Spatial Analyst 工具→栅格综合→众数滤波工具,去除小斑块(方法同坡向和坡度),将去除小斑块后的地形部位转换成矢量。
在ArcToolbox中按照路径:转换工具→由栅格转出→栅格转面,打开栅格转换矢量工具(图47)。指定输入输出路径;选中“简化面”单选框;“字段”选项中选择“坡位”。确定,输出矢量,得到shapefile格式的地形部位矢量图(图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