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18.38 MB
- 文档页数:137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其主要特点是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也有灌木和草本。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因而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 如鼠、貉、眼镜猴、长臂猿、避役、树蛙等。
与树栖攀援生活相适应,这些动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一系列特征,例如, 松鼠等动物具有弯曲而锐利的钩爪,足掌上有发达的足垫;眼镜猴等动物的指(趾)端具有特殊的吸盘; 避役的趾成对合呈螯伏;卷尾猴等动物具有缠绕性的长尾巴,可以缠绕在树枝上, 将身体悬挂起来。
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性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脱敌害。
由于森林中地下树根密集,土壤很潮湿,不利于动物挖洞和穴居, 因而森林中挖洞和穴居的动物比较少见。
森林中的鸟类大都把巢筑在树杈上或树洞里,这显然要比在地面上筑巢安全得多。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种群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作用:1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
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2 、生态效益:它能调节生物圈中氧气与二氧化碳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有“绿色水库”之称;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
草原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年降雨量较少。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
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密度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也有少量的灌丛。
由于降雨稀少,乔木是非常少见的。
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那里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中国的森林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共有森林15 894.1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
中国森林类型众多,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
据“中国植被”(1980)对天然乔灌林的分类,中国划分有森林210个群系(formation)、竹林36个群系、灌林与灌丛(不含半灌丛及草丛)94个群系。
此外,还有许多人工栽植营造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更丰富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这是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持点。
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温带山地垂直带谱、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谱,北半球纬度最高的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类型,种类最丰富的落叶松属(Larix)、松属(Pin us)、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栎类(Quercus)森林,中国还有世界上罕见的高生物量的雅鲁藏布江峡谷云杉林。
在这多种类型的森林中,栖息着丰富多样的野生动物。
据统计,中国有6347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类581种,鸟类1244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376种,它们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
这些动物中,许多为中国特有或主要分布在中国,如全世界有雉类276种,中国就有56种,占20%,其中19种为中国所特有。
其他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牛、毛冠鹿等动物也为中国所特有。
中国现有原生性森林已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区。
按森林外貌划分,针叶林和阔叶林面积约各占一半,前者49.8%,后者占47.2%,其余3%为针阔叶混交林,现分述如(1)针叶林针叶林在中国分布广泛,但作为地带性的针叶林则只见于东北和西北两隅以及西南、藏东南的亚高山针叶林,其余的则常为次生性针叶林,如各种次生松林,更多的则是人工营造而成,如杉木林等。
这些针叶林不仅植物组成丰富,而且还栖息着大量的动物种类,成为众多特有种类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
游和华南等地。
其中,华北落叶松林和四川、云南等地的山地森林生
态系统最为发达。
2. 草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和长江流域,包括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等地。
其中,内蒙古草原是全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草原生态系统之一。
3.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中国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等地。
其中,沙漠和戈壁沙漠是中国最大的荒漠生态系统。
4.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江南、华南和河北等地。
其中,长江中下游湿地和洞庭湖湿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5. 水生生态系统类型:中国水生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
其中,长江水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分布规律表明,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类
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从地形到气候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规律。
森林的分类和分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还是碳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
合理了解和分类森林的类型以及它们的地理分布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森林的分类系统以及它们在世界各地的分布情况。
一、森林的分类森林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组成和植被类型等因素被广泛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森林分类方法:1.经纬度分类- 热带森林:位于赤道附近,气候通常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高,植被丰富多样。
- 温带森林:位于赤道以北或以南的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植被常以针叶树为主。
- 寒带森林:位于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长期低温,植被矮小,以苔藓和地衣为主。
2.气候分类- 雨林:分布在年降雨量较高的地区,树木高大茂盛,植被层次分明。
- 季雨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气候季节性,植被适应干湿交替的特点。
- 针叶林:通常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受寒冷气候的影响,树木一般为针叶树种。
- 草原:降水量较少,相对植被矮小,以草为主。
3.植被分类- 阔叶林:植被以阔叶树种为主,常见于温暖而湿润的地区。
- 针叶林:植被以针叶树种为主,适应寒冷气候的特点,常见于北方地区。
- 混交林:植被组成多样,既有阔叶树种,又有针叶树种,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二、森林的分布1.南美洲南美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是该地区最著名的森林之一。
亚马逊雨林位于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北美洲北美洲的森林类型丰富多样,从阿拉斯加的冷杉林到加拿大的针叶林,再到美国的温带落叶林,各种类型在此地区均有分布。
3.欧洲欧洲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地区。
北欧国家拥有广阔的针叶林,而东欧国家则以阔叶林和混交林为主。
4.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森林类型丰富多样。
西伯利亚的针叶林、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山针叶林等都是该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
5.非洲非洲的森林分布主要集中在赤道附近的中非地区,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是生物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比较旺盛、生物生产力和现存量最大、稳定性程度较高和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
它具有抗御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等作用。
因此,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应予以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要实例类型和特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
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
世界热带雨林分为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其特点主要有: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②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③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④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⑤茎花现象很常见;⑥寄生植物很普遍;⑦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⑧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等。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
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大,分为四个植被亚型,即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林业基础知识:认识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意义。
了解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于合理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森林生态系统,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赤道地区,气候湿热,年降雨量丰富。
这种生态系统以高度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为特点,拥有广阔的绿色植被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之一,为全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寒冷,季节性降雨。
这种生态系统以针叶树种(如松树、云杉)为主,适应了较低的温度和较少的水分。
温带针叶林对于土壤保护和水源涵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木材和纸浆等重要的经济资源产地。
三、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降雨较为充足。
这种生态系统以落叶乔木(如橡树、枫树)为主,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也是人类进行休闲和旅游的理想场所。
四、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气候寒冷,降雪较多。
这种生态系统以低矮的灌木和苔藓为主,适应了极端的寒冷条件。
北方针叶林是北极熊、驯鹿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维持极地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是由人为植被造林形成的,以经济树种为主。
人工林对于保护天然森林和满足人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能够提供木材、纤维等经济资源,并有利于水土保持和二氧化碳的吸收。
六、火灾后恢复林生态系统火灾后恢复林生态系统是指在火灾破坏后,经过自然或人工干预进行恢复的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需要在物种选择、栖息地恢复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
通过对以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森林的多样性和其对环境的重要性。
云南森林生态系统介绍云南植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居全国首位,据《云南植被》(1987)记载,共划分12个植被型、34个植被亚型、169个群系、209个群丛。
包含了从热带雨林至寒温性针叶林及高山草甸。
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分别占全国的41.4%、54.8%、30.2%。
1热带雨林1-1湿润雨林该亚型是云南热带型最强的雨林类型,分布区域高温多湿,干湿季节不明显。
森林群落茂密,终年常绿、树木高大,物种种类多样,板根、茎花、大型木质藤本、附生植物均发达。
主要分布于河口、金平、屏边、江城、绿春等县300~500米的局部区域。
1-2季节雨林季节雨林-望天树林该亚型属于云南季风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具有地域代表性。
分布地热量丰富,群落组成的热带树种高大,其外貌终年常绿,种类繁多,结构复杂,生长茂密,板根、茎花、藤本及附生植物丰富。
主要分布于文山州南部、红河州南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南部、临沧市南部和德宏州海拔900米以下的部分区域。
以绒毛番龙眼-千果榄仁群系最为常见,分布也较广。
1-3山地雨林山地雨林该亚型属热带雨林向亚热带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过度的一种湿润性森林。
其组成树种以热带性质的为主,兼有亚热带性质的种类混生,群落林冠较为整齐,板状根、老茎生花、藤本植物也有所见。
分布于文山州南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普洱市、德宏州、临沧市海拔800~1000米局部区域,部分受逆温影响的山地,可上升到1500~1800米的局部区域。
2热带季雨林2-1半常绿季雨林该亚型属于云南热带北缘、干季季节较长的区域生长的一类植被,分布与季节雨林交错,其上层乔木分布有落叶成分,而常绿乔木叶片小且呈现厚革质。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的、富宁、麻栗坡、勐腊、沧源、耿马、梁河、龙陵、施甸、新平、景东、景谷、隆阳、盈江、瑞丽等县区市。
2-2落叶季雨林落叶季雨林该亚型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的澜沧江、怒江、元江、把边江、藤条江等地河谷及其支流两岸海拔400~1300米的区域。
森林知识点总结一、森林的类型1. 常绿森林:常绿森林通常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着绿叶。
常绿森林的树木种类丰富,植被茂密,气候潮湿。
2. 针叶林:针叶林以针叶树为主要植被,通常分布在寒冷的地区,如北极地带和高山地区。
针叶树的叶片呈针状,有利于排水和保持水分。
3. 阔叶林:阔叶林的特点是以阔叶树为主要植被,如橡树、枫树等。
阔叶林通常分布在温带地区,四季分明,树木在秋季落叶。
4.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是世界上植被最茂盛的生态系统之一,生物多样性极高,通常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每年雨量充沛。
以上是主要的几种森林类型,每种类型的森林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组成,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森林的生态系统1. 森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2. 森林植被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大气的气候调节和空气质量改善。
3. 森林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提供食物和庇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4. 森林的土壤储存了大量的有机质,对水质净化和水资源保护有着重要作用。
5. 森林还对土壤侵蚀、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起着重要的防护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三、森林的保护1.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保护森林,我们需要在利用森林资源的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避免过度砍伐和破坏森林生态环境。
2. 森林保护区的建设:建立和扩大森林保护区,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人工造林和植树造林: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人工造林,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资源量,减少森林面积减小的问题。
4. 加强森林防火和防灾工作: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并控制森林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
5. 禁止非法砍伐和盗伐:对于非法砍伐和盗伐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加大对于森林资源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类
分类如下:
一、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由热带树木组成的高大茂密、终年常绿的生态系统类型。
雨林的特征是物种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多,有老茎生花和板根等雨林的特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一些藤本植物可以杀伤附主,成为雨林中的“绞杀者”,这也是雨林特有的现象。
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主要分布在北纬22°-40°之间。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处于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温和,四季分明。
三、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又称夏绿阔叶林,通常是指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夏季盛叶冬季落叶的阔叶林,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欧,并向东伸延到欧洲东部。
四、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
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种森林群落的总称,包括各种针叶纯林、针叶树种的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在地球上构成一条壮观的针叶林带。
五、稀树疏林生态系统:
典型的稀树疏林分布在非洲,由金合欢、猴面包树等稀疏乔木和广阔的草原组成。
概念编辑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
是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物质交换、能量流动的自然生态科学。
2内容编辑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森林中的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少量灌木和草本植物。
森林中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
森林中的动物由于在树上容易找到丰富的食物和栖息产所,因而营树栖和攀缘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活的种类特别多,如犀鸟、避役、树蛙、松鼠、貂、蜂猴、眼镜猴和长臂猿等。
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
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
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3组成编辑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
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高的生态系统,对陆地生态环境有决定性的影响。
4格局过程编辑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复杂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更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形成了分化、分层、分支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
认识和揭示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稳定性、动态演替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发生与维持机制、多功能协调机制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管理与调控,需要以对生态过程、机制及其与格局的关系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是了解森林生态系统这一复杂的巨系统的根本,不仅需要长期的实验生态学方法,更需要借助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