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中“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8.63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英语委婉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摘要:通过对委婉语在实际中运用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英汉委婉语在涉及范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
本文主要分析英语委婉语的特性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中英文化委婉语对比委婉语作为语言应用和日常语言现象经常的出现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包括每一个社会,每一个语言应用团体和每一个社会阶层。
Enrighi(1985)曾经说过:“一种没有委婉语的语言就像一个有缺陷的交际工具一样。
”Hugh Rawson(1981)也提到过:“委婉语如此深深潜入我们的语言,以致我们中间没有谁——即使那些自诩为直截了当的人——能够在不使用委婉语的情况下过完一天。
”所以委婉语作为在语言运用当中的一面镜子即反射出了社会现象也反映了文化现象。
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同社会心理和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社会的发展、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文化。
委婉语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学习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指导意义。
1委婉语的产生及发展英汉委婉语起源于禁忌,但是发展却有着自己的方式,在修辞方面、语用方面和行为心理学方面都有涉及。
在修辞方面,委婉语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修辞方式,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委婉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最初对委婉语的研究是在修辞学领域展开的,在修辞学当中,委婉语被看作一种修辞格,称“婉转”。
如比较英汉委婉的修辞方式,相同的方法有:借代、隐喻、拟人、低调、折绕、顿绝等;有所不同的是汉语的委婉方式更加灵活,如析字和藏字等。
近几年,也将委婉的概念扩展到了句子甚至到了篇章的层次。
但是,修辞方面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修辞的任务在于那些为了增加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现象”,所以在修辞方面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停滞在修辞效果方面,对其的界定也不是很明确,对其的本质特征揭示的也不够深刻。
2委婉语在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目的2.1避讳目的在英语中,还有一类词汇表“战争”、“政治”或是“称谓”等,可能人们不认为有避讳的必要。
收稿日期:2007203212作者简介:顾维勇(1957—),男,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第7卷 第2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VOL.7,NO.22007年6月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Jun .,2007从文化视角探究英语“死”义的委婉表达与汉译顾维勇(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17)摘 要:西方文化中,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不同于东方文化,他们十分忌讳说死,他们提倡人生来平等,对基督教笃信无疑,相信人死后可安眠升天,视“死”为回到上帝的怀抱;同时,西方文化受到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面对死亡诙谐调侃有加。
诚然,由于文化交流,语言也有不断趋同融合的现象。
对于英语“死”的各种委婉表达,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表达采用不同的译法。
关键词:西方文化;英语翻译;死亡的委婉语;“死”义汉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65(2007)02—0101—07英语中有大量与“死”有关的委婉表达,比如美国英语中t o cr oss the Great D ivide /go the Great D ivide 意为“死”。
Great D ivide,亦指Conti 2nental D ivide,即:北美大陆分水岭:从阿拉斯加延伸到墨西哥的一系列山脊,它构成北美大陆的分水线。
其中大部分沿落基山脉的山峰分布,在美国常被称为大分水岭,所以美国人用Great D ivide 表示“生死关头”。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死”有大量不同的委婉表达法。
此前,不少的学者对此命题作过许多研究和探索,比较系统的有冯庆华在他的《实用翻译教程》中翻译“表达中的选词”的角度分类列举了汉英有关“死”义的不同词语。
再如黎昌抱和吴锋针撰文“英汉‘死亡’委婉语对比研究”从委婉语的角度对“死”进行了对比分类。
死亡委婉语中的隐喻作者:张霞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9期摘 ; 要:概念隐喻认为,人类的语言是隐喻性的,隐喻无所不在。
人们倾向于用隐喻的手法来表征抽象的概念因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隐喻性的,语言的隐喻表述与隐喻概念是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试图用隐喻的思维来理解和分析汉语死亡委婉语,探究这些汉民族死亡委婉语中的隐喻。
关键词:死亡 ; ;委婉语 ; ;隐喻一、隐喻对隐喻的探索与研究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一直以来,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进行研究。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人们就开始从修辞的角度研究隐喻。
近些年,隐喻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修辞领域,它已经从修辞学扩展到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又从语言学进一步延伸到语义学和语用学。
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莱考夫和约翰逊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对隐喻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此前,从亚里士多德《诗学》及《修辞学》直到近年来的语言哲学及语用学,两千多年来的隐喻研究始终保持着一种“共识”,即将隐喻当成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当成一种字面上的变异,当成只有诗人或者演说家可以掌握的语言技巧。
与传统的隐喻理论不同,莱考夫和约翰逊的隐喻理论则认为,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性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方式。
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焦点和重点,是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工具。
二、委婉语委婉语是指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我们在对话中遵循着礼貌原则,希望谈话双方的心情保持愉快,避免尴尬或产生不好的联想,但是,有些事情又是我们所无法回避的。
例如死亡。
死亡作为一种自然规律,不可避免,但又让人充满悲伤,面对这一话题,我们常常选择使用委婉语。
“死”最早见于甲骨文中。
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澌也,人所離也。
从歺从人。
委婉语应用种种赵静内容摘要作为英语词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语委婉语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
多年来许多语言学家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研究。
本文作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语用学角度对委婉语应用种类进行探索性研究。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学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因此,它真是地反映了英语民族历史文化生活,因而与英语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首先从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学概念入手,分析委婉语的定义、分类、构成及委婉语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接着探索委婉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
其次分析英语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及交际功能。
英语委婉语的产生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使人们内心世界焦虑、矛盾、恐惧及羞耻的外部表现,通过对语言禁忌、传统道德、社会常规、心理因素及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分析研究,解释委婉语产生的文化动因。
通过对其应用功能的分析,揭示出委婉语在语言中所担负的重任。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的重点将侧重于分析研究委婉语的构成原则,构成手段以及主要的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委婉语进行了分析。
当然,语言是不断变化的,委婉语也要随着时间,文化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动因遵守违反交际语境特点应用AbstractAs an indispensable and natural part of English language, English euphemism has been arousing wide interest. Many linguists and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linguistic phenomenon from different angles. Based on their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will have an explor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using English euphemisms.English euphemism as a linguistic concept is also a cultural phenomenon. Therefore, it has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it truly reflects the life and values of English people through history. In the thesis, firstly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definiti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euphemism and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uphemism, language and culture. Secondly, trying to analyze cultural motivations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explain that English euphemisms have strong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that they are outward visible signs of our inward anxieties, fears and shames. By tracing them, it impossible to see that taboo, traditional morality, social conventi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religions arecultural motiva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s, and it is possible to see the great role which they play in speech interaction.English euphemism will be one important rhetoric method, this article will stress with emphasis on the analytical study euphemism constitution principle, aspects and so on constitution method as well as main application scop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the euphemism. Certainly, the language is changes unceasingly, the euphemism must along with the time, cultural and the situation change changesKey Word: English euphemism motivation observe violate communication context characteristics application英语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 (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者善辞令)。
- 192-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研究英语委婉语构成方式及功能探析江西省新余学院外国语学院/周伟【摘要】委婉语是在人类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委婉语属于间接言语行为。
委婉语的使用有助于交际双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并分析英语委婉语的功能。
对英语委婉语的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加深对委婉语的认识和了解,促进人际之间的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 构成 功能委婉语是交际双方在言语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是指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使用一些比较婉转、间接的言语表达来代替一些不方便直言的或忌讳的词语。
在英语中,委婉语对应的单词是“euphemism ”。
从英语语言学的角度看,委婉语属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间接言语行为。
间接言语行为是了解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探讨英语委婉语的功能,对促进交际双方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促进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委婉语一词(euphemism)源自希腊语,eu 是前缀,意思是good 即好的意思,pheme 是词根,意思是speech 即话语或说话的意思。
Euphemism 的字面意义就是“好听的话”。
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理想的言语交际效果,就用委婉语代替比较忌讳或不便直说的言语表达,用委婉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便于对方能够接受自己的言语表达方式,营造和谐的言语交际氛围,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对英语委婉语的分析可以从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分析的理论中,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的语言学家Grice 提出来的。
在Grice 的会话含义理论中,Grice 指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都有互相合作,促进言语交际顺利进行的愿望。
为了促进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言语交际双方通常都会遵循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四个准则,分别是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作者:杨敏王庆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9期【摘要】委婉语在人际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委婉语是一种违反合作原则的间接言语行为,有助于顺利交际。
【关键词】语用学;委婉语;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一、引言委婉语(euphemism)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表达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语,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
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英语中的euphemism是从古希腊语借用而来的。
其中eu-即“good”(好);phem(e)即“speech”(言语)或“saying”(说话),意思是“to speak with good words or in a pleasant manner”(以好听的言词或令人愉快的方式来说话)。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Extended Four Edition)将euphemism定义为“(example of the)use of pleasant,mild or indirect words or phrases in place of more accurate or direct ones:“Pass away” is a euphemism for “die”。
可以说,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较为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语用学是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
束定芳(1995)根据Grice和Leech的理论,阐述了委婉语的使用与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三个原则(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自我保护原则)的关系,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有关委婉语的问题。
徐海铭(1996)在他的《委婉语的语用学研究》一文中,运用语境理论、会话合作原则、关联理论对交际中委婉语的选择、理解及应遵循的原则(礼貌原则和保护面子原则)进行论述,并对交际中策略委婉语进行了讨论。
刍议英汉委婉语的异同作者:吕林来源:《硅谷》2008年第23期[摘要]了解委婉语有利于加深对中西语言与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减少交际中的障碍,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试从英汉几种主要委婉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委婉语相似性相异性中图分类号:HO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210159-01一、引言委婉语的历史悠久,它是一种与人类社会文明史不断同步发展的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交际过程中,人们根据礼貌原则常用含蓄、文雅、婉转、无刺激性的语言代替生硬、直率、粗俗、恐惧、带刺激性的语言,帮助交际者克服交际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淡化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委婉语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
这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在表达形式以及所蕴涵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二、英汉委婉语的相似性(一)有关“死亡”的委婉语不管哪个民族都把死亡看得非常神秘,也非常忌讳说“死”。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不说“死”字,似乎“死神”就不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因此,人们往往用“死”的委婉语代替“死”字。
因此英汉语中有着大量有关“死”的委婉语。
英语有:be at rest , be asleep in the Arms of God, answer the final call, depart to God, be out of pain, breathe one's last, pay one's last debt, settle one's account, be no more, throw up the cards, etc。
汉语中有“老了,没了,逝世,病故,作古,辞世,去世,不在了,上西天,升天,心脏停止跳动,去见马克思”等。
英文委婉语的应用分析——以《绝望主妇》为例摘要:委婉语是在交际和交流中的一种文雅的语言表达形式,使得双方能够顺利完成交际的同时又能够让双方对此次交际感到愉快。
本文选用交际语境顺应论为理论指导,以《绝望主妇》中存在的大量委婉语为语料,通过分析《绝望主妇》中语言使用者的个人感受、语调变化,及其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的顺应情况,来探究委婉语在实际应用中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情境下做出的一种语言选择。
关键词:顺应论;《绝望主妇》;委婉语英国语言学家Hugh Rawson提到“委婉语在我们的语言中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中很少有人,甚至那些以直言不讳为荣的人,能一天不使用委婉语”[[1]]。
随着语言环境地不断变化,在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下研究委婉语能更加系统地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他指出:“交际活动中的任何环节,都是一种潜在的语境关系顺应。
”[[2]]本文以美剧《绝望主妇》为语料,选取1-8季中的经典语句进行分析,在顺应论的基础上对委婉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一、引言Enright表示,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的润滑剂,“没有委婉语,世界的运转会因摩擦而停止,人间将充满仇怨。
”[[3]]Verschueren认为交际语境下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是不会起到单独作用的。
换言之,语言选择并非一成不变。
语言使用者实际上是委婉语使用的关键,他们在接受一定的语境知识后,可以根据所处的环境有选择地表达自己。
二、委婉语的交际语境顺应及其在《绝望主妇》中的应用1.语言使用者。
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
Verschueren认为听话人的角色转变会对说话人的话语选择起到根本性的影响。
[[4]](1)说话人的角色顺应话语的运作并不局限于当前语境。
相反,语境在话语运作过程中随着话题的变化和说话人角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换句话说,说话人角色的变化也会影响他在语言上的表达。
在《绝望主妇》第一季第二集中,Susan13岁的女儿询问Edie和Xavier的关系。
顺应论视角下《绝望的主妇》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摘要: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本文运用顺应理论对美剧《绝望的主妇》中的委婉语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委婉语的选择是顺应交际目的和语境的的动态顺应过程。
关键词:顺应论委婉语交际目的语境委婉语是人们语言交际的最重要策略之一,在交际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近几年美国热播的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中的日常对话幽默并且委婉,为研究英语委婉语提供了较好的语料,因此笔者尝试从此剧中选取语料并利用顺应理论对其加以分析。
一、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顺应”理论由jef verschueren首次提出,他认为语用学不是和音位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等平衡的学科,而是一种功能性理论,即“对语言任何一个方面的功能性综观”。
语言综观的核心内容是顺应论,即语言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语言选择和顺应的过程,语言的三个特性是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语言顺应包括语境适应、语言结构适应、适应的动态性和突显性。
顺应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运用此理论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电视剧《绝望主妇》中的英语委婉语。
二、美剧《绝望的主妇》中英语委婉语的顺应《绝望主妇》共有28季180集,本篇文章主要选取第五季中部分人物对话作为语料并从交际目的和交际语境两个方面来探讨英语委婉语的顺应性。
1.顺应交际目的委婉语主要有三种交际目的:禁忌目的、礼貌目的和欺骗掩饰目的。
(1)顺应禁忌目的委婉语可以代替禁忌语。
当人们谈及死亡和疾病、生理现象、性行为等禁忌话题时常常使用委婉语来代替禁忌语。
在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中,susan 和eddie在一次交谈中遇到ed时,eddie的委婉话语”i’’ve gotten to know him quite well”,”we’’re kinda...doing it”使得susan知道了两人曾经发生过性关系,这种委婉含糊的说法缓和了谈及这种话题时的尴尬气氛,顺应了避免使用禁忌语的目的。
216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委婉语英汉对比——以《红楼梦》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为例文/王宝莹现理想交际目的的语言风格。
委婉语能够将人类的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现实中的委婉语多种多样,无穷无尽。
二、《红楼梦》中关于“死亡”的文化负载词翻译人们普遍承认《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所达到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在传统文化方面。
在文化研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文化负载词。
它是国家或民族文化所特有的,并且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许多学者认为文化负载词可以用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向世界的传播,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死亡”在许多不同语言和文化中都是禁忌之一。
古人对死亡一无所知,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惧,所以他们会在使用语言时尽量避免提及“死亡”这个词。
这一现象与语言拜物教息息相关,在古代,当时的人们对语言和语言所反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单词也就等同于它所代表的概念。
所以,他们相信这些话有一定的魔力,一旦一句话被说出来就可能会成为现实。
因此,“死亡”是一个禁忌。
但是死亡是人类全都不可改变的结局,“死亡”这个词在现实中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它需要被其他表达代替,于是人们就创造了用来代替死亡的委婉语。
在英汉这两种语言中全都存在着大量用来代替死亡的委婉语。
据统计,英语中代替死亡的委婉语的数量大概为400个,而汉语中则有近500个。
自古以来,无论在东西方,“死亡”这个词总是被人们回避着的。
英国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在《死亡》一书中说过:“男人害怕死亡,就像孩子害怕在黑暗中行走一样;并且正如孩子们与生俱来的恐惧会随着听到的恐怖故事而增加,另一个也是如此。
”在追求好运和避免灾难的心理的驱使下,人们通常不习惯也不情愿直接的使用“死亡”这个词,他们通常选择用委婉的方式来代替。
XXXXXX学院专科生毕业报告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年级:类别:分院:完成时间:Abstract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专科生毕业报告论文题目: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agmatic Function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英汉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AbstractEuphemism, cosmetic words, is not only a lingual phenomenon, but also a cultural and social phenomenon. It is like a mirror, reflecting the values, aesthetic conceptions and moral concepts in some extent. Euphemis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It is like lube that avoids hurting the other party’s feeling. It oils the human relationsh ip in communication and helps to save face of communicators. If people make full use of euphemism, it can accelerate and facilitate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features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And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polite functions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As an important rhetoric means to harmoniz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uphemisms are widely used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verbal communication. However, in different context, euphemisms perform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Based on different pragmatic functions of euphemism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parts with Chapter Four and Five as its core: The first chapter focuses on the origin and definitions of euphemism.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of euphemism in many ways. The third chapter talks about the social functions of euphemism from the angle of pragmatics. The fourth chapter forms the basis of the whole research by connecting euphemism with politeness and face-saving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centers on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The last chapter concludes the whole thesis. Appropriate use of English euphemism can contribute a lot to successful message exchange.【Key Words】euphemism, pragmatic functions, verbal communication摘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
浅析英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姓名:刘雅婷学号:2013303010324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发现在某些场合使用某些词语会引起人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至于委婉语,就是人们使用一些比较文雅含蓄以及模糊的词来替代那些较为粗鲁直接让人尴尬的词。
本文主要是针对英语委婉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日常应用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来源于希腊。
词头“eu-”本意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为“speech”(言谈),整个的意思即“good words”(吉言)。
一般来说,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而采用的较为含蓄,迂回且动听的词语,均属于委婉语的范畴。
1. 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死亡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是禁忌语之一,对死亡的未知和害怕也使得对死亡的委婉语格外的多。
其中,英语的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深受宗教以及个人感情的影响。
1.1 宗教影响众所周知,西方人大多都信仰基督教,是基督教虔诚的教徒。
而很多有关于死亡的委婉语表达,我们常常可以在圣经中找到答案。
作为基督教徒,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然后按照自己的模样用泥土创作了亚当。
所以,人们用to return to dust/earth(回归尘土)来表达死亡,表示人最终都要归于尘土。
这跟中国的一句俗语“尘归尘,土归土”某种意义来说是同样的意思。
另外一个宗教原因就是原罪说了。
西方人相信,人生而有罪,我们必须要通过经历一系列的磨难去赎罪,所以死亡又叫做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还清自然的债务,意为赎罪)).离开这个世界之后,每个人都要拿着自己的记录自己善恶的账本给上帝,交由上帝来审判。
所以the last judgment(最后的审判)和to hand in one’s account(交账)也可用来代指死亡。
如果上帝决定宽恕你的罪过,就是cancel one’s account(取消账户)。
2010年第3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69期)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SON) N0.3 2010
General No.69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谷苗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和反映,委婉语的使用是英语中的一个普遍现泉。文章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委婉语, 首先介绍了委婉语的构成,然后阐述了在现代英语中委婉语的扩展定义。和传统的定义不同,委婉语是一种问接言语行为,需要不同 的语境来完成。最后介绍了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功效。 关键词:委婉语;扩展定义;语用功效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898(2Ol0)03—oolO—02
一、
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和载体,委婉语是英语语言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社会环境下英语委婉语的 学习,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思维、语言和文化。 国内外对委婉语传统的研究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委婉语的句法构成。第二,委婉语的修辞。第 三委婉语的社会心理学。如今更多的学者更关注的 是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英语中的委婉语可以追溯到 《圣经》。在古希腊祭祀时,人们一般都讲吉利话, 即用委婉语。当时已有“雅词”(Genteel Vocabula ry)和“秽词”(Obscene Vocabulary)之分,其中“雅 词”就是委婉语的前身。当人们遇到悲哀、痛苦的 事情时,会使用委婉语来避讳心理的不愉快和给对 方造成的尴尬场面。 二、现代意义的委婉语 传统意义上的委婉语是有关上帝的指禁忌语及 奉承语。现代意义上的委婉语不仅指这种语言本 身,它是一种间接语言行为并且还涉及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领域,从军事到政治,从学校到家庭。委婉语 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到今天。现代社会语言中, 判断一个词是否是委婉语需要看其语境。从某种程 度上说,它是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事实上,委婉语也 是一种间接语言。在某种情况下,说话者想让听者 根据共有的文化背景去理解他的意思。比如当一个 人说,“Could I ask where the restroom is”(请问洗 手间在哪里?)他不是再问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请求。 他间接的要求是要去厕所。 三、委婉语的语用功效 委婉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在人们语言中 的尴尬场面,给交流创造了更舒适的空间。 (一)情感功效
183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5期总第611期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摘 要:委婉语是较为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十分重要,是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的反映。在社交中,不愉快的事情难以避免,人们经常使用委婉语表达内心想法。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语用学的理论角度对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解读委婉语的主要特点和语用功能,旨在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委婉语教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关键词:委婉语;语用功能;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作者简介:王朝萍(1992-),女,贵州兴义人,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知与语用、英语教学。
一、引言随着语言文化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人们对于和谐社交关系的需求使得委婉语的使用越来越多。委婉语源于希腊语中的“eu”(表示“好”的意思)和“pheme”(表示“言辞”或“说法”的意思)。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不冒犯人的或令人愉快的词语来代替一个更直白、更冒犯人的词语,从而用善意的词语来传达信息。也有其他学者进行了如下定义:为了避免可能失去的面子,要么是自己的面子,要么是冒犯他人的面子,要么是观众的面子,或者是第三方的面子,而选择的一种表达。尽管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定义,这些定义的核心要义是一样的,即是使用间接的、礼貌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内心想法。在社交中,委婉语可以让听者的感受更好,同时能保全双方面子。委婉语在日常交流中广泛使用,关于委婉语的研究空间较大。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关于委婉语的特点和功能,主要从词汇层面开展得较多,实际上委婉语与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因此很有必要从语用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语用角度对委婉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解读委婉语的主要特点和语用功能,更好地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加以运用,通过委婉语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发现尽管委婉语在具体语境下与合作原则相悖,事实上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内在要义的,同时遵循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委婉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将其主要特点和语用功能阐释清楚十分必要,对其正确理解与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自英国作家George Blount在16世纪80年代提出“euphemism”并将其定义为对坏词的一种好的或有利的解释以来,委婉语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重点关注了委婉语的词汇、语法特征。传统上,委婉语被认为是一种与隐喻、转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列的修辞手段。一些语言学家不赞同这样的分类。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将委婉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探讨,李国南认为委婉语与其说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如说是一种交际效果。1981年,英国语言学家Hugh Rawson编辑了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这是部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是英国和美国语言学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1983年,美国学者J. S. Neaman 和C. C. Silver出版了他们的著作Kind Words, 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这是对委婉语发展历史的详细描述,该著作对委婉语进行了深入探讨。1985年,D. J. Enright出版了另外一部著作Fair of Speech: the Uses of Euphemism,这是一本关于委婉语的文集,
摘要:从语用学的角度,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语境理论、距离原则、动听原则和模糊理论对英语“死亡”委婉语进行了分析,为英语“死亡”委婉语的名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期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重视这些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它们,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学;合作原则;语境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它在人类交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些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英语委婉语进行了研究。
归纳起来,主要有5个方面:(1)研究历史及演变;(2)界定其定义;(3)探讨其构成手段;(4)从语言学角度研究;(5)从语用学角度研究。
笔者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专门分析研究的文章。
而笔者认为,英语中关于“死亡”的委婉语数量很多,它在一定层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社会文化、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等,它是我们了解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视角。
对它进行研究还可以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
因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所体现的一些语用学原则,希望人们可以加深对它以及西方社会的认识,也可以在言语交际中更好地、正确地选择使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上处以绞刑,人们就用一些与白杨树有关的温和的、甚至是好听的表达委婉说出这些人的死,如“to be a cottonwood blossom”、“to decorate a cottonwood”、“riding under a cottonwood limb”。
(2)得体准则。
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
如将人死后称为“to becamea land owner”、“go to Heaven/paradise”、“be with God、rest/be in Abraham‟8 bosom”等。
这是出于礼貌,给对方留有面子,也有可能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等。
(3)赞誉准则。
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
如对为国家或事业而献身的人给予崇敬和赞美,称他们是“to lay down one‟S life”、“to make the Illtimate/l船t sacrifice”、“to be present at the last roll call”、“to fire one‟s last shot”礼貌原则为死亡委婉语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死亡委婉语的礼貌功能也使得尖锐的社会问题显得缓和与轻松。
1礼貌原则2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Leech⋯提出了一套各社会、各群体共享的普遍性的“礼貌原则”,它包括6个准则:策略准则(Tact Maxim)、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英语死亡委婉语则体现了这些准则。
如:(1)同情准则。
即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
如西方国家以前多将犯人吊在白杨树Grice[2]根据会话的内容提出了合作原则,他认为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中存在着一个总的合作原则。
为了成功的交际,双方都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它包括4条准则:数量准则(适量)、质量准则(正确)、关系准则(关联)、方式准则(简明)。
但人们有时会出现违反某条准则的情形。
这时,违反准则的一方可能有言外之意,另一方要能领会“话外话”。
英语“死亡委婉语”就故意违反了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这些准则,而这恰恰是为了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如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死亡委婉语从本质上说违反了这一准则,如将死亡称为“to be on vacation”,“to take a one way ride/trip”等。
另外,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要求讲话要有关联,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和歧义。
而死亡委婉语往往委婉含蓄,如将死亡称为“to cancel olae‟s account”、“to return to dust/earth”、“to turn one‟s toes to daisies”等,这样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其实隐含着其他的目的,即遵循礼貌原则,维护他人的面子,保持他人的尊严。
3语境理论言语交际中的参与者不是任意地、毫无节制地选择交际语码的;相反,语码的选择与交际目的、交际语境密切相关。
语境包括显性语境和潜性语境:前者指交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参与者、话题、面部表情等可感知的具体直接的物理因素;后者指交际参与者的文化背景、伦理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和所处社会地位等精神因素。
英语中死亡委婉语的运用与语境休戚相关。
如在西方很多国家,人们信奉基督教,就将死称为“to be called to God”、“go home feet first”、“go to one‟s last home‟‟等。
西方文化也崇尚为正义献身和爱国主义,对为国家或事业而献身的人给予崇敬和赞美,如“awake to immortal life”、“go to glory”、“make(pay)supreme sacrifice”,而对敌人、罪犯或不值得尊敬的人的死用带有贬义色彩的委婉语,如“to be done for”、“to kick the bucket”、“to kick off”、“to yield up the ghost”、“to drop /slip off the hooks”等。
4距离原则奥格登与理查兹提出了语义三角理论,认为词与所指之物之间是通过概念来传递的,任何语言符号都是音义结合的双面体,音义结合是任意的"J。
但人们往往把语言符号与它所指之物等同起来。
用委婉语替代用来指禁忌事物的禁忌语实际上依靠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
禁忌语之所以被禁忌,就是人们把它与所指事物等同起来,要消除这种对等的联想,根本的办法之一是拉开这两者之问的距离,换一种说法。
委婉语就拉开了与所指事物的距离。
这一原则称为“距离原则”。
如在英语中,人们就用不同的词汇委婉指出死亡,金融方面如“to set one‟S account”、“to cash in one‟s checks”、“to pass in one‟s checks”、“pay day”、“the final paid off”,旅行方面如“to buy a one way ticket”、“to take a one way ride”、“to hop the last rattler”,体育运动方面如“to strike out”、……to take a count”、“the final kick off”、“to jump the last hurdle”,航海方面如“to coil up one‟s ropes”、“to hit the rocks”、“to slip one‟s ropes”等。
这些表达消除了和死亡的直接对等联想,拉开了两者的距离,对说者和听者来说似乎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5 动听原则奥格登与理查兹提出的语义三角理论认为词与所指之物之间是通过概念来传递的。
动听原则就利用了这一理论。
所谓动听,并不指声音本身美妙动听,而是指它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伴随意义,能给人一种好的联想MJ。
如“to be on vacation”、“shuffle off oneg mortal coil”、“go to Nirvana”,人们将死亡称为在旅行,摆脱了尘世的烦扰,是去了极乐世界,这就减轻了人们对死亡的心理压力。
西方很多国家信奉基督教,信奉上帝,因此,人死后就是“go up”、“check in”、“rest in peace”o6模糊理论模糊语言,特别是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语用价值。
模糊限制语的重要功能有会话含义的可取消性和言语表达的间接性。
Brown和Levinson指出:说话人在表达一种有可能被听话人理解为是一种威胁或粗鲁的话语时,一个礼貌策略就是使用模糊语言,它是交际双方实施礼貌策略,使交际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手段¨1。
如在指死亡的时候,人们不方便直接说“die”,就用“pass away'‟、“fall asleep‟‟、“become one with nature‟‟等一些模糊的表达来替代,从而达到一种很好的交际效果。
英语中的“死亡”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语境理论、距离原则、动听原则和模糊理论都为英语“死亡”委婉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人们应该了解、重视这些委婉语,在社会交际中正确选择、使用它们,从而避免在交际中可能产生的误会和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1]Leech G N.Principles of pragmaties[M].London:Longmall,1983:132.[2]Griee H P.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308—309.[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7一108.[4]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1989(3):28—34.[5]周红,陈锋.模糊浯言的礼貌表达功能——从遵循礼貌原则角度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