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42.76 KB
- 文档页数:3
国土资源管理的关键性问题分析【摘要】土地资源管理为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城市化脚步的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等,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
面对众多问题,我们一定要抓住问题的根本,高效的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现我国建设的平稳增长及持续发展。
本文从发展用地与耕地保护、国土资源依法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对应的阐述,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问题思考1 国土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地少人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用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十三亿人口,同时确保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是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成绩。
目前,随着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耕地的锐减等现象,国土资源管理的形势日益严峻。
其重点问题集中在土地保护政策与发展、立法与执法等方面矛盾的激化。
1.1 土地保护政策与国家建设发展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土资源管理为我国的城市建设、乡镇城市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日益严峻的用地形势与耕地保护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冲突。
一方面,受一些不正确的发展观念、政绩观念的影响。
部分地区不惜牺牲环境保护、土地节约利用、大片耕地等换取短暂的发展机会。
导致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断的膨胀,甚至难以控制。
另一方面,耕地面积的锐减,违规、违法用地的猖獗,导致了我国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制度等基本国策执行难。
严重危害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效,致使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明显不足。
1.2 国土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的若干问题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很重视立法工作,坚持走依法治国道路。
在国土资源管理方,我国的立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虽然一直受到重视,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第一,法律对于国土资源管理总体规划的法律地位描述不完善。
致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在实施土地审批、监管等工作时权限受到限制(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无权限制人身自由、无权处理执法中的财产问题等),不利于土地使用监督执法。
土地制度改革思路和对策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征地制度不合理、政府垄断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城镇化进程、消费需求扩大、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职能转变,并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应按照渐进式改革思路分步推进改革:近期应打破政府垄断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局面、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完善征地制度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远期可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多元化。
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土地使用权我国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法律法规及制度不完善,土地市场建设滞后,现行土地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1、农村土地产权不完整。
农村土地名义上归集体所有,但实际所有权虚置,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仅限于耕种权、部分收益权和极少量的处置权。
由于土地权能残缺,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并影响土地利用效2、农村土地流转制不健全,近年来,不少地区开始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部分地区试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但都存在行政推动、市场化程度低、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多处于禁止流转之列。
这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并引发撂荒、“空心村”等现象。
3、征地制度不合理。
与国外征地必须用于公共利益、必须按照市场价格补偿、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比,我国征地制度存在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政府征用土地既可用于公共目的,也可用于经营目的,公益性用地的界定范围过宽。
部分地区出现的“圈地运动”与此不无关系。
二是征地补偿标准没有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三是征地程序不完善,农民只能被强制接受征地,尚未建立起保障农民利益的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
4、对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实行行政审批和指标控制。
《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垂直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亟需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
本文将分析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的现状及困境1. 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在机制设计、权力配置、职责划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应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2.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保护措施不到位,使得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3. 监管力度不足国土资源管理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
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尚待提高。
信息共享不畅、数据不准确、系统不兼容等问题制约了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三、对策研究1. 完善体制机制(1)优化权力配置和职责划分,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权责,提高管理效率。
(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
2. 协调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1)制定科学的国土规划,合理安排资源开发与保护。
(2)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绿色发展。
(3)采取多元化措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3. 加强监管力度(1)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
(2)加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3)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监管合力。
4. 提高信息化水平(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和数据处理能力。
国土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国土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形象”为目标,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为主线,按照“增素质、练精兵、强基层、打基础”的总体要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加强教育、锻造队伍,有力推动了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健康开展。
一、不断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国土资源管理运行新机制
体制是工作的载体,机制是工作的保障。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国土资源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是不断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们努力在创新管理体制、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体制。
围绕建立集中统一的城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成立了市中区分局、任城区分局,机构、编制、人员全部上收到市政府管理,经费纳入市政府预算,实现了城区国土资源工作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围绕加强新形势下征地用地管理、国土资源信访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征地管理科、信访科和信息管理中心,组建了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
第1 页。
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探析摘要: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的土地面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名的,但是由于土地的总量大,在我国进行土地管理的时候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我国的土地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当下土地制度下的制度问题以及功能的实施,为此,文章当下的土地管理效果进行评估,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土地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中国学术界和业界共同认为1986年是中国大陆地区土地管理制度开始建立的关键性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里发生了三件事: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名发布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
从此开始了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的历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实施全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这项土地管理制度建立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今后怎么改革?本人就此发表个人管见,以就教同行。
1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现状我国对于土地的管理制度化开始于1986年,在这一年,我国的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同时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成立了国家土地管理局,下文详细的介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下的土地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内务部地政司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管理。
第二个阶段,我国政府将土地管理发展到一个分级管理的阶段,土地管理的只能分散到各个农村和城市的政府手中,农业部门主要开展对于农村土地的管理工作,交通部门主要从事铁路建设用地,交通部门主要管理交通建设用地,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对自身领域内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管理。
第三个阶段是土地的统管时期,这一时期,行政统管部门行使对于全国土地的工作职能,对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可用土地进行了一致的统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