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matlab仿真huffman编码在jp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崔微微(推荐文档)

用matlab仿真huffman编码在jp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崔微微(推荐文档)

用matlab仿真huffman编码在jp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崔微微(推荐文档)
用matlab仿真huffman编码在jp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崔微微(推荐文档)

用matlab仿真huffman编码在jpg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1.jpg图像的定义:

JPEG是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的缩写,文件后辍名为".jpg"或".jpeg",是最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能够将图像压缩在很小的储存空间,图像中重复或不重要的资料会被丢失,因此容易造成图像数据的损伤。尤其是使用过高的压缩比例,将使最终解压缩后恢复的图像质量明显降低,如果追求高品质图像,不宜采用过高压缩比例。但是JPEG压缩技术十分先进,它用有损压缩方式去除冗余的图像数据,在获得极高的压缩率的同时能展现十分丰富生动的图像,换句话说,就是可以用最少的磁盘空间得到较好的图像品质。而且JPEG是一种很灵活的格式,具有调节图像质量的功能,允许用不同的压缩比例对文件进行压缩,支持多种压缩级别,压缩比率通常在10:1到40:1之间,压缩比越大,品质就越低;相反地,压缩比越小,品质就越好。

比如可以把1.37Mb的BMP位图文件压缩至20.3KB。当然也可以在图像质量和文件尺寸之间找到平衡点。JPEG格式压缩的主要是高频信息,对色彩的信息保留较好,适合应用于互联网,可减少图像的传输时间,可以支持24bit真彩色,也普遍应用于需要连续色调的图像。

2.huffman编码

huffman编码是一种高效的无失真信源编码方法,所得到的码字具有最短的平均码长。

3.用matlab仿真用huffman编码对一图像进行压缩的例子

(1)编码思路:先将一个模拟图形进行抽样量化,像素量化成九个灰度级。然后进行huffman 编码,最后进行压缩率的计算。

(2)编码程序如下:

% 图像的huffman编码过程

%将模拟图形进行抽样量化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Dimens = 256; % 矩阵维数,假设矩阵为方阵即256*256

src_size = Dimens^2; % 矩阵元素的个数

gray_level = 9; % 灰度级

src = randn(Dimens); %产生模拟图像矩阵,满足正态分布,零均值,方差为1 src_one = reshape(src,1,src_size);

src_max = max(src_one);

src_min = min(src_one);

quan = linspace(src_min,src_max,gray_level); % 产生均匀量化区间

src_d = []; % 数字矩阵

for row = 1:Dimens % 逐点量化

for vol = 1:Dimens

diff = abs(src(row,vol)-quan);

[min_diff,min_index] = min(diff);

quan_gray = min_index -1;

src_d(row,vol) = quan_gray;

end

end

% prob数组保存图像中各灰度出现的概率

prob = [];

for src_value=0:(gray_level-1)

index = find(src_d==src_value);

i = src_value + 1;

prob(i) = length(index)/src_size;

end

% huffman编码

p = prob;

n=length(p);

q=p;

m=zeros(n-1,n);

for i=1:n-1

[q,l]=sort(q);

m(i,:)=[l(1:n-i+1),zeros(1,i-1)];

q=[q(1)+q(2),q(3:n),1];

end

bre=zeros(n-1,n);

bre(n-1,1)=0+j; %虚部表示当前的二进制数的位数,以下类似bre(n-1,2)=1+j;

for time=1:n-2

loc_1 = find(real(m(n-time,:))==1);

prebit = bre(n-time,loc_1);

bre(n-time-1,1) = (real(prebit)*2 + 0) + j*(imag(prebit)+1);

bre(n-time-1,2) = (real(prebit)*2 + 1) + j*(imag(prebit)+1);

loc_not1 = find(real(m(n-time,:))>1);

bre(n-time-1,3:3+time-1) = bre(n-time,loc_not1);

end

[m1,index] = sort(m(1,:));

code = bre(1,index);

code_data = real(code);

code_bits = imag(code);

disp(['gray level',' ', 'huffman code']);

for i = 1:length(code)

disp([num2str(i-1),' ' ,num2str(dec2bin(code_data(i)))]); end

code_binary = dec2bin(code_data);

%逐点编码

out = [];

for row = 1:Dimens

for vol = 1:Dimens

now_gray = src_d(row,vol);

now_code = code_binary(now_gray+1,:);

now_bits = code_bits(now_gray+1);

now_code = now_code(end-now_bits+1:end);

out = [out, now_code];

end

end

%计算压缩比

real_bitnum = length(out);

bitnum_no_huffman = src_size*nextpow2(gray_level);

comp_ratio =bitnum_no_huffman/real_bitnum;

Hshannon = (-1)*prob*(log2(prob))';

disp(['comp_ratio = ',num2str(comp_ratio)]);

disp(['Hshannon = ',num2str(Hshannon)]);

(3)matlab运行结果如下:

gray level huffman code

0 11000000

1 1100001

2 11001

3 111

4 0

5 10

6 1101

7 110001

8 11000001

comp_ratio = 1.9087

Hshannon = 2.0186

基于DCT的数字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实验三基于DCT的数字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兰州大学信息学院08级通信工程一班赵军伟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等内容 实验目的:掌握基于DCT变换的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步骤;通过使用MATLAB,对同一幅原始图像进行压缩,进一步掌握DCT和图像压缩。 实验要求: 1、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己动手独立完成,2人为1组。 2、上机过程中由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后方可做其他内容。 3、完成实验报告:按照实验的每个题目的具体要求完成 二、基本原理或方法 (一)图像压缩基本原理 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图像,以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减少图像存储的容量,在信息论中称为信源编码。图像压缩是通过删除图像数据中冗余的或者不必要的部分来减小图像数据量的技术,压缩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解压缩过程就是解码过程。压缩技术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前者在解码时可以精确地恢复原图像,没有任何损失;后者在解码时只能近似原图像,不能无失真地恢复原图像。 假设有一个无记忆的信源,它产生的消息为{ai},1≤i≤N,其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记为P(ai)。则其信息量定义为: 由此可见一个消息出现的可能性越小,其信息量就越多,其出现对信息的贡献量越大,反之亦然。 信源的平均信息量称为“熵”(entropy),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取以2为底的对数时,单位为比特(bits):

根据香农(Shannon)无噪声编码定理,对于熵为H的信号源,对其进行无失真编码所可能达到的最低比特数为,这里为一任意小的正数,因此可能达到的最大压缩比为: 其中B是原始图像的平均比特率。 在图像压缩中,压缩比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可以定义压缩比为: (二)图像压缩的基本模型 图像编码包括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就是利用预测模型或正交模型对图像信号进行变换;后一个阶段是利用已变换信号的统计特性,对其分配适当的代码来进行编码传输。 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结构分别如图(a)、(b)。 在发送端,输入的原始图像首先经过DCT变换后,其低频分量都集中在左上角,高频分量分布在右下角(DCT变换实际上是空间域的低通滤波器)。由于该低频分量包含了图像的主要信息,而高频分量与之相比就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可以忽略高频分量,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将高频分量去掉就要用到量化,这是产生信息损失的根源。 “量化”的主要任务是用有限个离散电平来近似表达已抽取出的信息。在此采用均匀量化,通过改变程序中的量化因子Q的值以得到不同压缩比的图像。Huffman编码时,首先对经DCT变换及量化后的图像收据扫描一遍,计算出各种像素出现的概率;然后按概率的大小指定不同长度的唯一码字,由此得到一张Huffman表。编码后的图像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的码字,而码字与量化后像素值的对应关系记录在码表中。生成的一维字符矩阵即为实际中要传输的序列,压缩后

眼图

眼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 2、掌握眼图在衡量基带传输系统性能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用SystemView 模拟示波器观察眼图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 在实际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 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 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 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通常眼图可以用如图3 2 所示的图形来描述:

由此图可以看出 (1) 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 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4) 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 (5) 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 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四、SystemView 仿真框图 仿真图如下图所示: 参数设置 系统时钟No. of Sample: 501; Sample Rate: 1000Hz; No.of System Loop: 1 器件参数 矩形脉冲0 1V; 100Hz; Offset 0; 0deg

基于DCT的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通信专业课程设计一 太原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DCT的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姓名____ 学号_ 班级_ 学院____ 指导教师____ 2010年12月31日

太原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院(直属系):时间: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DCT的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主要研究内容 掌握DCT变换实现图像压缩的基本方法,在不损害图像信源的有效信息量的情况下保证图像的质量,在MATLAB环境中进行图像压缩技术的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实验法与观察法,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对图像的DCT变换,观察图像结果进而实现对DCT变换的研究。 主要技术指标(或研究目标) 利用DCT变换编码方法进行图像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及通信质量。 教研室 意见 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目录 摘要.............................................................................................................................................II 第1章绪论. (1) 第2章DCT变换概述 (2) 2.1DCT函数介绍 (2) 2.2DCT变换介绍 (2) 2.2.1DCT变换原理 (2) 2.2.2DCT变换编码的步骤 (3) 第3章程序运行及结果分析 (5) 3.1程序代码 (5) 3.2运行结果分析 (7) 第4章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眼图形成理论研究

1眼图概述 1.1 串行数据的传输 由于通讯技术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以太网技术的爆炸式应用和发展,使得电子系统从传统的并行总线转为串行总线。串行信号种类繁多,如PCI Express、SPI、USB等,其传输信号类型时刻在增加。为何串行总线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呢?相比并行数据传输,串行数据传输的整体特点如下: 1 信号线的数量减少,成本降低 2 消除了并行数据之间传输的延迟问题 3 时钟是嵌入到数据中的,数据和时钟之间的传输延迟也同样消除了 4 传输线的PCB设计也更容易些 5 信号完整性测试也更容易 实际中,描述串行数据的常用单位是波特率和UI,串行数据传输示例如下: 图串行数据传输示例 例如,比特率为3.125Gb/s的信号表示为每秒传送的数据比特位是3.125G比特,对应的一个单位间隔即为1UI。1UI表示一个比特位的宽度,它是波特率的倒数,即1UI=1/(3.125Gb/s)=320ps。现在比较常见的串行信号码形是NRZ码,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对于串行数据信号,我们的工作均是针对NRZ码进行的。 1.2 眼图的形成原理 眼图,是由于示波器的余辉作用,将扫描所得的每一个码元波形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眼图。眼图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体现了数字信号整体的特征,从而可以估计系统优劣程度,因而眼图分析是高速互连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核心。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

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目前,一般均可以用示波器观测到信号的眼图,其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将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就称为眼图。示波器一般测量的信号是一些位或某一段时间的波形,更多的反映的是细节信息,而眼图则反映的是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两者对比如下图所示: 图示波器中的信号与眼图 如果示波器的整个显示屏幕宽度为100ns,则表示在示波器的有效频宽、取样率及记忆体配合下,得到了100ns下的波形资料。但是,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分析这么短的时间内的信号并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信号在每一百万位元会出现一次突波(Spike),但在这100ns 时间内,突波出现的机率很小,因此会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要衡量整个系统的性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然是不够的。设想,如果可以以重复叠加的方式,将新的信号不断的加入显示屏幕中,但却仍然记录着前次的波形,只要累积时间够久,就可以形成眼图,从而可以了解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如串扰、噪声以及其他的一些参数,为整个系统性能的改善提供依据。 分析实际眼图,再结合理论,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一个状态组发生的次数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屏幕上,八种状态形成的眼图如下所示:

最常用的matlab图像处理的源代码

最常用的一些图像处理Matlab源代 码 #1:数字图像矩阵数据的显示及其傅立叶变换 #2: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 #3:采用灰度变换的方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 #4:直方图均匀化 #5:模拟图像受高斯白噪声和椒盐噪声的影响 #6:采用二维中值滤波函数medfilt2对受椒盐噪声干扰的图像滤波 #7:采用MATLAB中的函数filter2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均值滤波 #8:图像的自适应魏纳滤波 #9:运用5种不同的梯度增强法进行图像锐化 #10:图像的高通滤波和掩模处理 #11:利用巴特沃斯(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12:利用巴特沃斯(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对受噪声干扰的图像进行平滑处理 1.数字图像矩阵数据的显示及其傅立叶变换 f=zeros(30,30); f(5:24,13:17)=1; imshow(f, 'notruesize'); F=fft2(f,256,256); % 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只能处矩阵维数为2的幂次,f矩阵不 % 是,通过对f矩阵进行零填充来调整 F2=fftshift(F); % 一般在计算图形函数的傅立叶变换时,坐标原点在 % 函数图形的中心位置处,而计算机在对图像执行傅立叶变换 % 时是以图像的左上角为坐标原点。所以使用函数fftshift进 %行修正,使变换后的直流分量位于图形的中心; figure,imshow(log(abs(F2)),[-1 5],'notruesize');

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图像压缩I=imread('cameraman.tif'); % MATLAB自带的图像imshow(I); clear;close all I=imread('cameraman.tif'); imshow(I); I=im2double(I); T=dctmtx(8); B=blkproc(I,[8 8], 'P1*x*P2',T,T'); Mask=[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B2=blkproc(B,[8 8],'P1.*x',Mask); % 此处为点乘(.*) I2=blkproc(B2,[8 8], 'P1*x*P2',T',T); figure,imshow(I2); % 重建后的图像 3.采用灰度变换的方法增强图像的对比度I=imread('rice.tif'); imshow(I); figure,imhist(I); J=imadjust(I,[0.15 0.9], [0 1]); figure,imshow(J); figure,imhist(J);

实训单用SIMULINK观察眼图

用SIMULINK观察眼图项目单 班级:组员: 相关知识: 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眼图如下所示: 眼图的“眼睛” 张开的大小反映着码间串扰的强弱。“眼睛”张的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 当存在噪声时,噪声将叠加在信号上,观察到的眼图的线迹会变得模糊不清。若同时存在码间串扰,“眼睛”将张开得更小。与无码间串扰时的眼图相比,原来清晰端正的细线迹,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线,而且不很端正。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 眼图对于展示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从中看出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强弱,有助于直观地了解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评价一个基带系统的性能优劣;可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 ( 1 )最佳抽样时刻应在“眼睛” 张开最大的时刻。 ( 2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可由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斜率越大,对定时误差就越灵敏。 ( 3 )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最大信号畸变。 ( 4 )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应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 5 )在抽样时刻上,上下两分支离门限最近的一根线迹至门限的距离表示各相应电平的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 6 )对于利用信号过零点取平均来得到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表示零点位置的变动范围,这个变动范围的大小对提取定时信息有重要的影响。 任务三:搭建下面的模型:

眼图分析

清风醉明月 slp_art 随笔- 42 文章- 1 评论- 20 博客园首页新随笔联系管理订阅 眼图——概念与测量(摘记) 中文名称: 眼图 英文名称: eye diagram;eye pattern 定义: 示波器屏幕上所显示的数字通信符号,由许多波形部分重叠形成,其形状类似“眼”的图形。“眼”大表示系统传输特性好;“眼”小表示系统中存在符号间干扰。 一.概述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每个码元将重叠在一起,最终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码元不完全重合,眼图的迹线就会不清晰,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反映了码间串扰的强弱。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通常眼图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图形来描述,由此图可以看出:

(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率越大,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 (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二、眼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眼图?” “眼图就是象眼睛一样形状的图形。 图五眼图定义” 眼图是用余辉方式累积叠加显示采集到的串行信号的比特位的结果,叠加后的图形形状看起来和眼睛很像,故名眼图。眼图上通常显示的是1.25UI的时间窗口。眼睛的形状各种各样,眼图的形状也各种各样。通过眼图的形状特点可以快速地判断信号的质量。 图六的眼图有“双眼皮”,可判断出信号可能有串扰或预(去)加重。 图六“双眼皮”眼图

一种基于MATLAB的JPEG图像压缩具体实现方法

一种基于MATLAB的JPEG图像压缩具体实现方法 说明:该方法主要是对FPGA硬件实现编码的一个验证,MATLAB处理时尽量选择了简单化和接近硬件实现需要。 JPEG编码解码流程:BMP图像输入、8*8分块、DCT变换、量化、Zig_Zag 扫描、获取DC/AC系数中间格式、Huffman熵编码、DC/AC系数Huffman熵解码,反zig_zag扫描、反量化、反DCT变换、8*8组合、解码图像显示。 下面根据具体代码解释实现过程。 1.BMP图像输入 A=imread('messi_b.bmp'); %读取BMP图像矩阵 R=int16(A(:,:,1))-128; %读取RGB矩阵,由于DCT时输入为正负输入, G=int16(A(:,:,2))-128; %使得数据分布围-127——127 B=int16(A(:,:,3))-128; 通过imread函数获取BMP图像的R、G、B三原色矩阵,因为下一步做DCT 转换,二DCT函数要求输入为正负值,所以减去128,使得像素点分布围变为-127~127,函数默认矩阵A的元素为无符号型(uint8),所以如果直接相减差值为负时会截取为0,所以先用int16将像素点的值转为带符号整数。网上很多都提到了第一步的YUV转换,但是由于MATLAB在实验时YUV转换后色差失真比较严重,这里没有进行YUV转换。个人理解为YUV转换后经过非R/G/B原理显示器显示效果可能会比较好,或者如果图像有色差可以选择YUV调整。为了方便,读入的图像像素为400*296,是8*8的50*37倍,所以代码里没有进行8*8的整数倍调整。 2. 8*8分块 R_8_8=R(1:8,1:8);%取出一个8*8块 这里以R色压缩解码为例,后边解释均为R色编码解码过程,最后附全部代码。R_8_8为: 3.DCT变换 R_DCT=dct2(R_8_8); 使用MATLAB函数dct2进行DCT变换,也可使用DCT变换矩阵相乘的方法,即R_DCT=A* R_8_8*A T,其中A为DCT变换矩阵。R_DCT为:

眼图测量

眼图——概念与测量(摘记) 中文名称: 眼图 英文名称: eyediagram;eye pattern 定义: 示波器屏幕上所显示的数字通信符号,由许多波形部分重叠形成,其形状类似“眼”的图形。“眼”大表示系统传输特性好;“眼”小表示系统中存在符号间干扰。 一.概述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每个码元将重叠在一起,最终在示波器上看到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码元不完全重合,眼图的迹线就会不清晰,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反映了码间串扰的强弱。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通常眼图可以用下图所示的图形来描述,由此图可以看出: (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率越大,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

(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 (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 (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二、眼图的一些基本概念 —“什么是眼图?” “眼图就是象眼睛一样形状的图形。 图五眼图定义” 眼图是用余辉方式累积叠加显示采集到的串行信号的比特位的结果,叠加后的图形形状看起来和眼睛很像,故名眼图。眼图上通常显示的是1.25UI的时间窗口。眼睛的形状各种各样,眼图的形状也各种各样。通过眼图的形状特点可以快速地判断信号的质量。 图六的眼图有“双眼皮”,可判断出信号可能有串扰或预(去)加重。 图六“双眼皮”眼图 图七的眼图“眼睛里布满血丝”,这表明信号质量太差,可能是测试方法有错误,也可能是PCB布线有明显错误。

一种基于MATLAB的JPEG图像压缩具体实现方法

一种基于MATLAB的JPEG图像压缩具体实现方法说明:该方法主要是对FPGA硬件实现编码的一个验证,MATLAB处理时尽量选择了简单化和接近硬件实现需要。 JPEG编码解码流程:BMP图像输入、8*8分块、DCT变换、量化、Zig_Zag 扫描、获取DC/AC系数中间格式、Huffman熵编码、DC/AC系数Huffman熵解码,反zig_zag扫描、反量化、反DCT变换、8*8组合、解码图像显示。 下面根据具体代码解释实现过程。 1.BMP图像输入 A=imread('messi_b.bmp'); %读取BMP图像矩阵 R=int16(A(:,:,1))-128; %读取RGB矩阵,由于DCT时输入为正负输入,G=int16(A(:,:,2))-128;%使得数据分布范围-127——127 B=int16(A(:,:,3))-128; 通过imread函数获取BMP图像的R、G、B三原色矩阵,因为下一步做DCT 转换,二DCT函数要求输入为正负值,所以减去128,使得像素点分布范围变为-127~127,函数默认矩阵A的元素为无符号型(uint8),所以如果直接相减差值为负时会截取为0,所以先用int16将像素点的值转为带符号整数。网上很多都提到了第一步的YUV转换,但是由于MATLAB在实验时YUV转换后色差失真比较严重,这里没有进行YUV转换。个人理解为YUV转换后经过非R/G/B原理显示器显示效果可能会比较好,或者如果图像有色差可以选择YUV调整。为了方便,读入的图像像素为400*296,是8*8的50*37倍,所以代码里没有进行8*8的整数倍调整。 2.8*8分块 R_8_8=R(1:8,1:8);%取出一个8*8块 这里以R色压缩解码为例,后边解释均为R色编码解码过程,最后附全部代码。R_8_8为: 3.DCT变换 R_DCT=dct2(R_8_8); 使用MATLAB函数dct2进行DCT变换,也可使用DCT变换矩阵相乘的方法,即R_DCT=A*R_8_8*A T,其中A为DCT变换矩阵。R_DCT为:

眼图

眼图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眼图 英文名称:eye diagram;eye pattern 定义:示波器屏幕上所显示的数字通信符号,由许多波形部分重叠形成,其形状类似“眼”的图形。“眼”大表示系统传输特性好;“眼”小表示系统中存在符号间干扰。 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概念 成因 码间串扰 概念 眼图是指利用实验的方法估计和改善(通过调整)传输系统性能时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一种图形。观察眼图的方法是: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像人的眼睛,故称为“眼图”。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成因 眼图的成因:由于示波器的余辉作用,扫描所得的每一个码元波形将重叠在一起,从而形成眼图。 码间串扰

眼图的“眼睛”张开的大小反映着码间串扰的强弱。“眼睛”张的越大,且眼图越端正,表示码间串扰越小;反之表示码间串扰越大。当存在噪声时,噪声将叠加在信号上,观察到的眼图的线迹会变得模糊不清。若同时存在码间串扰,“眼睛”将张开得更小。与无码间串扰时的眼图相比,原来清晰端正的细线迹,变成了比较模糊的带状线,而且不很端正。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眼图对于展示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性能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可以从中看出码间串扰的大小和噪声的强弱,有助于直观地了解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评价一个基带系统的性能优劣;可以指示接收滤波器的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 1 )最佳抽样时刻应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2 )对定时误差的灵敏度可由眼图斜边的斜率决定。斜率越大,对定时误差就越灵敏。( 3 )在抽样时刻上,眼图上下两分支阴影区的垂直高度,表示最大信号畸变。( 4 )眼图中央的横轴位置应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5 )在抽样时刻上,上下两分支离门限最近的一根线迹至门限的距离表示各相应电平的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可能发生错误判决。( 6 )对于利用信号过零点取平均来得到定时信息的接收系统,眼图倾斜分支与横轴相交的区域的大小,表示零点位置的变动范围,这个变动范围的大小对提取定时信息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MAtlab图像压缩编码

数字图像处理 题目基于LBG算法的矢量量化 图像压缩编码实验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在航天、军事、气象、医学、多媒体等领域中经常需要大量存储和传输各种静态图像和视频图像。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和减少存储空

间,必须采取有效的压缩编码算法消除图像中所包含的各种冗余信息并在给定的失真条件下使用尽量少的比特数来描述图像。要想得到好的性能编码,仅采用标量量化是不可能的,而矢量量化(VQ)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其突出优点是压缩比大以及解码算法简单,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压缩领域。本实验采用LBG算法得图像压缩所需要的码书,通过码书实现图像压缩编码。大量实验结果表明:LBG算法对初始码书依赖性大,对于给定的码字大小,码书越大,压缩比越低,但重建图像质量越好;码书相同时码字较小的编码性能较优。 关键字:矢量量化(VQ)、LBG算法、码书、压缩比、码字

一、实验原理 矢量量化: 当把多个信源符号联合起来形成多维矢量,再对矢量进行标量量化时自由度将更大,同样的失真下,量化基数可进一步减少,码率可进一步压缩。这种量化叫矢量量化。 LGB 算法: 一种有效和直观的矢量量化码书设计算法——LBG 算法(也叫GLA 算法)是由Linde 、Buzo 和Gray 于1980年首先提出来的。该算法基于最佳矢量量化器设计的最佳划分和最佳码书这两个必要条件,且是Lloyd 算法在矢量空间的推广,其特点为物理概念清晰、算法理论严密及算法实现容易。 针对训练矢量集为{}110,,,-=M x x x X ,其LBG 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给定初始码书{}) 0(1)0(1)0(0)0(,,,-=N y y y C ,令迭代次数 0=n ,均失真∞→-)1(D ,给定相对误差门限)10(<<εε。 步骤2:用码书)(n C 中的各码字作为质心,根据最佳划分原则把训 练矢量集X 划分为N 个胞腔{}) (1)(1)(0)(,,,n N n n n S S S S -= ,)(n i S 满足 {} X v y v d y v d v S n j N j n i n i ∈==-≤≤ ),,(min ),(|)(1 0)()( 步骤3:计算平均失真 ∑ -=-≤≤=1 )(1 0) (),(min 1M i n j i N j n y x d M D 判断相对误差是否满足 ε≤--)()()1(/)(n n n D D D 若满足,则停止算法,码书)(n C 就是所求的码书。否则,转步骤4。

眼图

眼图 在实际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当传输N元码时,会显示两N-1只“眼睛”。眼图是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在无码间串扰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 图1 眼图的一般描述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由此可知,眼图能直观地表明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可评价一个基带传输系统性能的优劣。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和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通常眼图可以用图1所示的图形来描述。 由图1可以看出:(1)眼图张开的宽度决定了接收波形可以不受串扰影响而抽样再生的时间间隔。显然,最佳抽样时刻应选在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2)眼图斜边的斜率,表示系统对定时抖动(或误差)的灵敏度,斜边越陡,系统对定时抖动越敏感。(3)眼图左(右)角阴影部分的水平宽度表示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称为零点失真量,在许多接收设备中,定时信息是由信号零点位置来提取的,对于这种设备零点失真量很重要。(4)在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宽度表示最大信号失真量。(5)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区间隔的一半是最小噪声容限,噪声瞬时值超过它就有可能发生错误判决;(6)横轴对应判决门限电平。 为了研究噪声和信道带宽引起的信号失真与眼图关系,我们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SystemView仿真电路来观察。

基于MATLAB 的图像压缩处理其实现

基于MATLAB 的图像压缩处理及其实现 一.图像压缩的概念 从实质上来说,图像压缩就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及方法对数字图像的原始数据进行组合和变换,以达到用最少的数据传输最大的信息。 二.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 图像数据之所以能被压缩,就是因为数据中存在着大量冗余信息,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不相干信息,这为数据压缩技术提供了可能。 数据压缩技术就是利用数据固有的冗余性和不相干性,将一个大的数据文件转化成较小的文件,图像技术压缩就是要去掉数据的冗余性。 图像数据的冗余主要表现为:图像中相邻像素间的相关性引起的空间冗余;图像序列中不同帧之间存在相关性引起的时间冗余;不同彩色平面或频谱带的相关性引起的频谱冗余。 由于图像数据量的庞大,在存储、传输、处理时非常困难,因此图像数据的压缩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图像的编码质量评价 在图像编码中,编码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怎么样以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存储或传输一幅图像,同时又让接收者感到满意,这是图像编码的目标。对于有失真的压缩算法,应该有一个评价准则,用来对压缩后解码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常用的评价准则有两种:一种是客观评价准则;另一种是主观评价准则。主观质量评价是指由一批观察者对编码图像进行观察并打分,然后综合所有人的评价结果,给出图像的质量评价。而对于客观质量评价,传统的编码方法是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SE)和峰值信燥比(PSNR)准则的编码方法,其定义如下 MSE= (1) PSNR=101g( (2) 式中:Nx,Nr图像在x方向和Y方向的像素数,f(i,j)——原图像像素的灰度值,f(i,j)--处理后图像像素的灰度值。对于主观质量,客观质量评价能够快速有效地评价编码图像的质量,但符合客观质量评价标准的图像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主观质量,原因是均方误差只是从总体上反映原始图像和压缩图像的差别,但对图像中的所有像点同等对待,因此并不能反映局部和人眼的视觉特性。对于图像信号,人眼是最终的信号接受者,因此在压缩时不仅要以MSE作为评价标准,还应当考虑到人的主观视觉特性。

工程师必须懂得眼图分析方法解读

信号完整性分析基础系列之一 ——关于眼图测量(上) 汪进进美国力科公司深圳代表处 内容提要:本文将从作者习惯的无厘头漫话风格起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眼图测量的相关知识:一、串行数据的背景知识; 二、眼图的基本概念; 三、眼图测量方法; 四、力科示波器在眼图测量方面的特点和优势。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一、二部分。下篇包括三、四部分。 您知道吗?眼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47年前。在力科于2002年发明基于连续比特位的方法来测量眼图之前,1962年-2002的40年间,眼图的测量是基于采样示波器的传统方法。 您相信吗?在长期的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少有工程师能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眼图的测量原理。很多工程师们往往满足于各种标准权威机构提供的测量向导,Step by Step,满足于用“万能”的Sigtest软件测量出来的眼图给出的Pass or Fail结论。这种对于Sigtest的迷恋甚至使有些工程师忘记了眼图是可以作为一项重要的调试工具的。 在我2004年来力科面试前,我也从来没有听说过眼图。那天面试时,老板反复强调力科在眼图测量方面的优势,但我不知所云。之后我Google“眼图”,看到网络上有限的几篇文章,但仍不知所云。刚刚我再次Google“眼图”,仍然没有找到哪怕一篇文章讲透了眼图测量。 网络上搜到的关于眼图的文字,出现频率最多的如下,表达得似乎非常地专业,但却在拒绝我们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数字互连系统中,完全消除码间串扰是十分困难的,而码间串扰对误码率的影响目前尚无 法找到数学上便于处理的统计规律,还不能进行准确计算。为了衡量基带传输系统的性能优劣,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示波器观察接收信号波形的方法来分析码间串扰和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Y轴,并且当示波器的水平扫描周期和码元定时同步时,适 当调整相位,使波形的中心对准取样时刻,在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很象人的眼睛,因此被称为眼图(Eye Map)。 二进制信号传输时的眼图只有一只“眼睛”,当传输三元码时,会显示两只“眼睛”。眼图是 由各段码元波形叠加而成的,眼图中央的垂直线表示最佳抽样时刻,位于两峰值中间的水平线是判决门限电平。 在无码间串扰和噪声的理想情况下,波形无失真,每个码元将重叠在一起,最终在示波器 上看到的是迹线又细又清晰的“眼睛”,“眼”开启得最大。当有码间串扰时,波形失真,码元不完全重合,眼图的迹线就会不清晰,引起“眼”部分闭合。若再加上噪声的影响,则使眼图的线条变得模糊,“眼”开启得小了,因此,“眼”张开的大小表示了失真的程度,反映了码间串扰的强弱。由此可知,眼图

清华大学高等数值计算(李津)实践题目二(SVD计算及图像压缩)(包含matlab代码)

第1部分 方法介绍 奇异值分解(SVD )定理: 设m n A R ?∈,则存在正交矩阵m m V R ?∈和n n U R ?∈,使得 T O A V U O O ∑??=?? ?? 其中12(,, ,)r diag σσσ∑=,而且120r σσσ≥≥≥>,(1,2, ,)i i r σ=称为A 的 奇异值,V 的第i 列称为A 的左奇异向量,U 的第i 列称为A 的右奇异向量。 注: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m n ≥,(对于m n <的情况,可以先对A 转置,然后进行SVD 分解,最后对所得的SVD 分解式进行转置,就可以得到原来的SVD 分解式) 方法1:传统的SVD 算法 主要思想: 设()m n A R m n ?∈≥,先将A 二对角化,即构造正交矩阵1U 和1V 使得 110T B n U AV m n ?? =?? -?? 其中1200n n B δγγδ??? ???=?????? 然后,对三角矩阵T T B B =进行带Wilkinson 位移的对称QR 迭代得到:T B P BQ =。 当某个0i γ=时,B 具有形状12B O B O B ?? =? ??? ,此时可以将B 的奇异值问题分解为两个低阶二对角阵的奇异值分解问题;而当某个0i δ=时,可以适当选取'Given s 变换,使得第i 行元素全为零的二对角阵,因此,此时也可以将B 约化为两个低 阶二对角阵的奇异值分解问题。 在实际计算时,当i B δε∞≤或者() 1j j j γεδδ-≤+(这里ε是一个略大于机器精度的正数)时,就将i δ或者i γ视作零,就可以将B 分解为两个低阶二对角阵的奇异值分解问题。

基于小波包的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基于小波包的图像压缩及matlab实现 摘要:小波包分析理论作为新的时频分析工具,在信号分析和处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它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图像分析、数据压缩、语音识别与合成等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平面图像可以看成是二维信号,因此,小波包分析很自然地应用到了图像处理领域,如在图像的压缩编码、图像消噪、图像增强以及图像融合等方面都很好的应用。本文将对小波包分析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作以简单介绍。 关键词:小波包图像处理消噪 1.小波包基本理论 1.1 小波包用于图像消噪 图像在采集、传输等过程中,经常受到一些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产生噪声使得图像发生降质,图像消噪的目的就是从所得到的降质图像中去除噪声还原原始图像。图像降噪是图像预处理中一项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其作用是为了提高图像的信噪比突出图像的期望特征。图像降噪方法有时域和频域两种方法。频率域方法主要是根据图像像素噪声频率范围,选取适当的频域带通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比如采用Fourier变换(快速算法FFT)分析或小波变换(快速算法Mallat 算法)分析。空间域方法主要采用各种平滑函数对图像进行卷积处理,以达到去除噪声的目的,如邻域平均、中值(Median)滤波等都属于这一类方法。还有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lee滤波、Kuan滤波等。但是归根到底都是利用噪声和信号在频域上分布不同进行的:信号主要分布在低频区域。而噪声主要分布在高频区域,但同时图像的细节也分布在高频区域。所以,图像降噪的一个两难问题就是如何在降低图像噪声和保留图像细节上保持平衡,传统的低通滤波方法将图像的高频部分滤除,虽然能够达到降低噪声的效果,但破坏了图像细节。如何构造一种既能够降低图像噪声,又能保持图像细节的降噪方法成为此项研究的主题。在小波变换这种有力工具出现之后,这一目标已经成为可能。 基于小波包变换消噪方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小波分析的多尺度特性,首先对含有噪声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然后对得到的小波系数进行阈值化处理,得到

眼图基本原理祥解

1眼图基本概念 1.1 眼图的形成原理 眼图是一系列数字信号在示波器上累积而显示的图形,它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眼图上可以观察出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影响,体现了数字信号整体的特征,从而估计系统优劣程度,因而眼图分析是高速互连系统信号完整性分析的核心。另外也可以用此图形对接收滤波器的特性加以调整,以减小码间串扰,改善系统的传输性能。 用一个示波器跨接在接收滤波器的输出端,然后调整示波器扫描周期,使示波器水平扫描周期与接收码元的周期同步,这时示波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就称为眼图。示波器一般测量的信号是一些位或某一段时间的波形,更多的反映的是细节信息,而眼图则反映的是链路上传输的所有数字信号的整体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示波器中的信号与眼图 如果示波器的整个显示屏幕宽度为100ns,则表示在示波器的有效频宽、取样率及记忆体配合下,得到了100ns下的波形资料。但是,对于一个系统而言,分析这么短的时间内的信号并不具有代表性,例如信号在每一百万位元会出现一次突波(Spike),但在这100ns 时间内,突波出现的机率很小,因此会错过某些重要的信息。如果要衡量整个系统的性能,这么短的时间内测量得到的数据显然是不够的。设想,如果可以以重复叠加的方式,将新的信号不断的加入显示屏幕中,但却仍然记录着前次的波形,只要累积时间够久,就可以形成眼图,从而可以了解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如串扰、噪声以及其他的一些参数,为整个

系统性能的改善提供依据。 分析实际眼图,再结合理论,一个完整的眼图应该包含从“000”到“111”的所有状态组,且每一个状态组发生的次数要尽量一致,否则有些信息将无法呈现在屏幕上,八种状态形成的眼图如下所示: 图眼图形成示意图 由上述的理论分析,结合示波器实际眼图的生成原理,可以知道一般在示波器上观测到的眼图与理论分析得到的眼图大致接近(无串扰等影响),如下所示: 图示波器实际观测到的眼图 如果这八种状态组中缺失某种状态,得到的眼图会不完整,如下所示:

基于DCT的图像压缩编码算法的MATLAB实现.

摘要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压缩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从众多的图像压缩编码标准中选取了基于DCT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编码算法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比分析各种软件特性选取了MATLAB进行实验仿真。 首先说明了图像压缩在现代通信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讲述了MATLAB及其图像处理工具箱的相关知识,并对基于DCT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介绍了JPEG压缩编码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详细介绍了编码中DCT变换、量化、熵编码和霍夫曼编码等模块的原理和数学推导以及各模块的功能分析。最后应用MATLAB进行了实验仿真并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CT变换的JPEG图像压缩方法简单、方便,既能保证有较高的压缩比,又能保证有较好的图像质量,应用MATLAB仿真出来的结果较好的反应了其编码算法原理。 关键词JPEG图像压缩;DCT;MATLAB;图像处理工具箱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1.1 离散余弦变换 (2) 1.1.2 预测技术 (3) 1.2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3) 1.2.1 图像编码技术发展历史 (3) 1.2.2 图像编码技术的现状 (4) 1.3MATLAB及其图像处理工具箱 (4) 1.4论文组织结构 (5) 第2章图像压缩编码理论算法 (6) 2.1DCT变换的思想来源 (6) 2.2基于DCT的JPEG图像压缩编码步骤 (8) 2.2.1 颜色空间的转换和采样 (8) 2.2.2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9) 2.2.3 DCT系数的量化 (12) 2.2.4 量化系数的编排 (13) 2.2.5 DC系数的编码 (14) 2.2.6 AC系数的编码 (15) 2.2.7 组成位数据流 (16) 2.2.8 DCT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 (19) 2.3JPEG2000压缩算法 (19) 2.3.1 小波变换 (20) 2.3.2 (20) 2.3.3 (21) 2.3.4 (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