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 2019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 2019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 2019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18 2019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

范家屯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Al-27 Mn-55 Cu-64 C-12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4分)

293Lv的叙述错误Lv的名称为鉝。关于1.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已确定第116号元素116( ) 的是B. 中子数177 A. 原子序数116

D. 相对原子质量116 293

C. 核外电子数D 【答案】【解析】质子数质量数- B.中子数=,故【详解】A.第116号元素Lv的原子序数为116A正确;核电荷数,可知核外电子数为=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93-116=177,故B正确;C.原子序数=代表该原子的质量数,一种元素有多种核素,质量数指的是质子与中.293正确;116,故CD子质量的和,不同核素的质量数不同,即一种元素可以有多个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为各核错误;素的平均相对质量,所以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有一个数值,两者近似相等,故D 。故答案为D

HNO2.下列关于浓与浓HSO的叙述正确的是423B.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 A. 常温下都不可用铝制容器贮存

溶液质量均减轻在空气中长期露置,C. 露置于空气中,溶液浓度均降低 D.

C 【答案】【解析】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常温下浓硝酸和浓硫AlA试题分析:.常温下,Fe、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反应,浓硫酸与铜在常温下不项错误;酸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AB.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所以露置在空气中溶液浓度会降低,而浓C.B 反应,项错误;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溶液的质量D.项正确;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的浓度降低,C CD减轻,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液的质量增加,项错误;答案选。【考点定位】考查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 1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性质,难度不大,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注意浓硫酸和硝酸的特性。①常温下,Fe、Al在浓硝酸、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②常温下浓硝酸能与铜较快反应,浓硫酸与铜在常温下不反应;③浓硝酸易挥发,且见光易分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3. 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将待检物取出少量放入试管中,然后( )

A. 加热,用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C. 加入碱溶液,加热,再滴入酚酞溶液

D. 加入苛性钠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检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检验铵盐的方法是:加入碱,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此物质为铵盐,故D正确。

考点:考查物质的检验等知识。

a值为和B ( ) 4.A ab A. b+n -m B. b-m- n C. b+n+m D. b-n+m m+n-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C 【答案】【解析】【详解】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获得n-m+,故合理选项a-m=b+n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所以a= b+n+mA电子形成阴离子,B和ab是C。

( )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A.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氯气和氯离子都显黄绿色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C. D.

B 【答案】【解析】- 2 -

【详解】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不相同,A错误;

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不稳定,容易从外界获得1B.Cl子-,所以氯离子比氯原个电子变为

多一个电子,B正确;

C.氯气有毒,而氯离子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用于调味,没有毒性,C错误;

D.氯气是黄绿色有毒的气体,而氯离子无色,与阳离子共存于物质中,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正确的是

C.

B.

A.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能形成4对共用电子对,所以CS的电子式为2,A 项错误;B.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还有一对孤对电子,电子式为,C项错误;D.MgClNH则水是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为,B项错误;C.23是由离子键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项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电子式的正误判断。

7. 化学与环境、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春节燃放爆竹对环境无污染

B. “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

C. 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 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无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燃放烟花爆竹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A项错误;B.“酸雨”是由大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的,B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 3 -

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C项正确;D.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

放大气污染物氮氧化物有关,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环境污染与防治。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 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A.O、F元素最高价为零,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不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故A错误;

B.第六周期元素种类有32种,第七周期未排满,若排满也是32种,只有四、五周期含有18种元素,故B错误;

C.副族元素全是金属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氢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不是金属元素,除氢元素外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为碱金属元素,故D错误。

故选C。

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H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入水3

B. NO和NH均可用排空气法收集3

C. 盛液溴的瓶加少量水或防止液溴的挥发

D. NH遇到挥发性强酸就能冒白烟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一氧化氮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化合成二氧化氮,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而氨气可用排空气法收集。B错误

考点:考查氨气的性质

- 4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B. 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

C. 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D.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CH与HO,24若为原子则属于同种元素,A项错误;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所以同一元素的核素种数由中子数决定,B项正确;C.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C项正确;D.分子显电中性,离子带电,两种粒子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如果一种为分子则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一种为离子则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等,这样就与题设矛盾,所以不可能为一种分子一种离子,正确,D项正确;答案选选A。

【考点定位】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核素等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同位素、核素等,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同位素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一类的原子总称为元素,元素的研究对象是原子;②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③互为同位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④两种粒子,质子数一样,离子带电,离子的电子数一定和质子数

不一样,分子不带电,分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一定相等。

11. 下列晶体或分子中,含有化学键类型有差异的一组是

A. NH、NO

B. NaCl、KF

C. NaOH、Ca(OH)

D. MgO、HO 22232D 【答案】【解析】都是由离子B 都是由极性共价键构成的极性分子。错误。、试题分析:A. NHNO.NaCl和KF23中含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属于离子晶和在.键构成的离子晶体。错误。C NaOHCa(OH)2是共价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非极O 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D体。错误。MgO2 2性共价键。含有化学键类型有差异。正确。- 5 -

考点:考查关于物质中的化学键类型的知识。

12. 已知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钡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

B. 钡可以从KCl溶液中置换出钾

碱性:KOH>Ba(OH)>NaOH

+2++D.

氧化性:C. K>Ba>Na2D 【答案】【解析】项不正确;钾A钡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钡比钠活泼,钡与水反应时比钠与水反应剧烈,项不正确;金属越活泼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B比钡活泼,钡不能从KCl中将钾置换出来,项不正确;金属越活泼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D项正确。弱,C

) 分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二.选择题( 13. 随着碱金属、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降低A.

B. 碱金属和卤素单质的密度都依次变大

C. 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D. 碱金属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D 【答案】【解析】错;碱金属和卤素单质试题分析:碱金属熔沸点逐渐降低,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都逐渐升高,A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错;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有的元素有反常,B错;随着碱金属原子半径的增大,金属性增强,金属单C 卤素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对。考点:碱金属、卤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氢键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A.

B. NH的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其分子间能形成氢键3

C. 常温下状态由气态到固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作用力在逐渐增大BrClI、、222

D. 最外层能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6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氢键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而不是化学键,A项错误;B.H-N键的键能较大,所以NH的稳定性很强,与氢键无关,B项错误;C.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3大,范德华力越大,则常温常压下,卤素单质从F→I由气态、液态到固态的原因是范德华力22逐渐增大,C项正确;D.最外层电子达稳定结构的微粒不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也可能是处于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或阳离子,D项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氢键的形成条件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浓硝酸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检验亚硫酸钠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是否变质可以先加硝酸溶液,再加氯化钡溶液来检验

③锌与稀硝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④足量铁与稀硝酸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说明稀硝酸不能氧化⑤浓硫酸滴到纸张上变黑,2+ Fe

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⑥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都能形成酸雨,酸雨的pH等于5.6()

A. ①③④ D. ①②⑤⑥ C. ①

B. ①②C 【答案】【解析】①浓硝酸具有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通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故①正确;②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不能用硝酸酸化,故②错误;③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任何金属反应都不产生氢气,故③错误;④铁与硝酸反应首先生成硝酸铁,溶液呈浅绿色由过量的铁与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所致,故④错误;⑤浓硫酸的雨水为酸雨,故⑥错误;5.6滴到纸张上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⑤错误;⑥pH小于 C正确的选项只有①,故选。

16. 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错误的是()++32+—>MgAl半径:A. FNa>>Se 沸点:B. HO< HS < H222 SO>HHClOC. 酸性:>HPO42443- 7 -

D. 熔点:SiO>NaCl>CO 22【答案】B

【解析】

>Na试题分析:A、四种微粒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半径:F>+3+—+2Mg

>Al,A项正确;B、水中含有氢键,故沸点最高,B项错误;C、都是最高价含氧酸,故非金属

性越强酸性越强,C项正确;D、SiO是原子晶体,NaCl是离子晶体, CO是分子晶体,22故熔点:

SiO>NaCl>CO,D项正确;答案选B。22考点:考查物质性质的递变性

17.A、B两元素为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若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B元素的原子序

数可能为( )

①x+1 ②x+8 ③x+11 ④x+18 ⑤x+25 ⑥x+32

A. ①③ D. ②④⑥ C. ①③⑤

B. ②④C 【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

构,分周期分别讨论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值。【详解】第二主族元素有铍、镁、

钙、锶、钡、镭,第三主族元素有硼、铝、镓、铟、铊等,,所以①可能;第四周期的钙与第二

周期的铍与硼、第三周期的镁与铝的原子序数均是相差1族元素原子族和第ⅢA10镓、第五周期

的锶与铟,中间均相隔过渡的个金属元素,所以ⅡA个元素,加上副族元素中包含镧系序数相差

11,③可能;第六周期的钡与铊之间的IIIB15族族剩余的9个元素,所以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

原子序数相差25,⑤可能;第七周期的ⅡA。所以答x+11、x+25元素原子序数可能为族元素原

子序数相差也是和第ⅢA25;所以Bx+1、项。C案选择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

均依次减弱HIHBrHClB. HF、、、 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D. 元

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8 -

【答案】D

【解析】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存在着静电作用,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A错。HF、HCl、HBr、HI

中含有的共价键分别为H—F、H—Cl、H—Br、H—I,键能逐渐减弱,故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

原性依次增强,B错。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从左向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C错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元素周期律,D正确。

19.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线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几乎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50mL8mol·L A. 8.7g-1硝酸反应铜与100mL12mol·L B. 19.2g -1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

·L的硫酸中5.4gC. 常温下,将铝片投入

-1 20mL18mol 的-1溶液中加热

50mL18mol·LHSOD. 将足量的Cu置于42B 【答案】【解析】-1,0.4mol0.1mol和试题分析:A、8.7g二氧化锰与50mL8mol·L浓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错误;二氧化锰不能氧化稀盐酸,A理论上二者恰好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稀盐酸,1-Cu铜与100mL12mol·L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3mol、1.2mol,则根据方程式19.2gB、、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钝化,C可知二者恰好反应,OB正确;++4HNO=Cu(NO)2NO↑+2H23232、铜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D不能完全消耗,C错误;错误,答案选B。浓度降低,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D 考点:考查物质之间反应有关判断

的并分别倒立在

水槽里,NO气体,在体积相同的三个烧瓶中分别盛20.标准状况下,NH、HCl和23充分溶解后烧瓶内三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设烧瓶内液体未扩散到水槽里) B. 2∶2∶3A. 1∶1∶1 C. 3∶3∶2 D. 2∶2∶1A 【答案】【解析】-1溶1/22.4 mol·LHCl,则设圆底烧瓶容积为1 LNH、溶于水形成1 L溶液,其浓度为NO。23,的物质的量为HNO溶液,生成形成+NOO+H于水发生反应3NO2HNO 2/3L HNO2/3 mol33322-1,所以得到的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HNO1/22.4 mol·L3- 9 -

比为1∶1∶1,故选项A正确。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盛有NO烧瓶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先假设烧瓶的体积为1L,NO与HO222

反应:3NO+HO=2HNO+NO,体积减少2/3,即溶液体积是2/3L,溶液中溶质为HNO,其物质3223-1 1/22.4mol·L2/3mol,即物质的量浓度为。的量为

元素的原子内层电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其中XY、Z、W、21. 短周期元素X、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