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

浅析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

浅析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
浅析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

浅析共性技术的内涵与评判标准

内容摘要:共性技术概念有很强的政策性,其内涵受到一个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常见的定义是从共性技术研究所处的研发阶段、影响范围和涵盖范围三个方面进行。共性技术的特征决定了共性技术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技术的资助方式和组织形式。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竞争前技术和应用研究等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共性技术内涵评判标准

共性技术(在环保、卫生和国防等公益领域也存在共性技术,可称为公益共性技术。本报告只研究以竞争为目的的产业共性技术政策问题。)在国际上通用的英文称谓为“Generic Technology”。“Generic”意为“非特有的,一般的,普通的,通用的”,也有“非商标的,非专利的”的含义(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第717页。)。可见,在字面意思上,“Generic Technology”指“非仅用于特殊用途的非专有的通用技术”。为了避免在称谓上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本报告仍将其译为“共性技术”。尽管有国际通用的称谓,而且许多国家也将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作为科技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性技术定义。值得注意的是,WTO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也没有“Generic Technology”一词(有人认为WTO补贴与反补贴协议中规定的产业研究(Industrial research)指的就是共性技术研究。见李国杰:“‘扩胸’与‘收

腹’:对中科院计算所现状的分析与反思”;中国科学院站论坛。)。

关于共性技术含义的探讨有两点需要说明:

首先,共性技术的定义更多来自对政策实践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分析。虽然Tassey(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经济学家,是对共性技术的政策问题进行较早研究的学者之一。)等人将共性技术概念纳入基础设施范畴进行了界定,但各国政府对具有共性特征的技术研究的资助远远超过了Tassey定义的范围。因此

只有从各国政策实践中总结,才能更好地揭示共性技术的内涵。

其次,共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研究不作严格区分。严格来讲,“共性技术”表述的是技术的属性,而“共性技术研究”则是一种行为,两者意义并不等同。但各国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中,并非总是对两者严格区分:有些国家定义了什么是共性技术,而有些国家界定的却是什么是政府支持的共性技术研究。为了更全面地总结共性技术特征和相关政策,本报告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

一、共性技术的概念

由于共性技术概念具有多样性和很强的政策性,因此本报告将从各国给定的定义和各国政策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共性技术的概念。此外,为了能给出一个较准

确全面的定义,还要分析共性技术的特征。

(一)不同国家给出的定义

国际上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共性技术给出了多种定义。常见的是分别从共性技术研究所处的研发阶段、影响范围(外部性)和涵盖范围三个方面进行界定。

1.从研发阶段出发的定义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Tassey给出的共性技术研究的概念。Tassey认为,共性技术研究是技术研究开发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证明有潜在市场应用价值的一种产品或过程的概念,从而能在进入后续的应用性更强的研发前降低大量的技术风险。共性技术研究阶段的任务是概念证明,该阶段始于基础研究

成果,止于实验室原型。

Tassey定义的共性技术研究是在实验室中对基础研究成果进行概念证明,并通常以实验室原型为最终成果表现形式。Tassey认为这一阶段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介入。而在技术概念已得到实验室证明后,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就被降低到足以吸引私人部门进行后续开发的程度,这一任务就可以交由市场完成了(Gregory Tassey: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Tassey定义的共性技术。一个是运用固态物理学原理(属基础科学)证明集成电路执行记忆功能的技术概念。共性技术研究与后续研发的区别在于:共性技术研究是证明以硅为基础的化合物具有充当电子开关的功

能,从而为后续的晶体管开发和商业应用提供共性基础。另一个例子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共性技术研究,如重组DNA和蛋白质合成技术,导致了大量的新药物、化学、农业等方面的应用R&D。

第二种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定义。NIST在先进技术计划(ATP)中将共性技术定义为:科学现象的一个概念、要素或进一步的观察,其具有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一项共性技术需要后续的研究开

发来实现商业应用(同上页注。)。

美国的“混合贸易与竞争法案”明确了ATP计划的共性技术支持计划的性质。该法案规定:ATP计划的目标是帮助美国创造和应用共性技术及其研究成果,使重大的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能迅速商业化,并提升制造技术。ATP计划通过补贴和合作协议的方式,加速各种竞争前共性技术的开发,以帮助美国提高其竞争

地位,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2.从影响范围出发的定义

日本使用了一套标准来判断一项技术是否处于研究开发的共性阶段(generic phrase)。该技术必须具有:(1)产业化前景;(2)高技术风险;(3)大量潜在的市场应用;(4)大的预期经济影响(Gregory Tassey: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

虽然我国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共性技术概念,但国内现有的定义也多是由影响范围出发的。如,一种较普遍的看法是:共性技术是指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或未来可能被广泛采用,其研发成果可共享并对一个产业或多个产业及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类技术(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还有一种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官方的观点,即:共性技术是对整个行业或产业技术水平、产业质量和生产效率都会发挥迅速的带动作用,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类技术(徐冠华于1999年12月16日在“全国CAD,CIMS应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对共性技术范围的界定

对共性技术的涵盖范围,国际上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核心问题是对某些也表现出“共性”特征的技术,是否应包括在共性技术之列。特别是测试和测量等产

业技术发展所必需的,但又存在严重市场失灵的技术。

Tassey将测量和测试等技术称为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定义区别开来。他认为这些基础技术通常是产业标准的基础,如果广泛应用有很好的经济价值。但

由于基础技术具有很强的外部性,所以也往往导致民间研发投资不足。

与此相反,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AIST)则将共性技术定义为:在标准化、测量和标准化技术方面的基

础性研究(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AIST)::s:///_e/guide/sisin/)。在后文分析中可见,日本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际上具有与美国NIST相类似的职能,其部分

任务(NIST几乎是全部任务)是从事测试测量和标准化技术研究。

实际上,Tassey也承认,由于测量测试等技术具备着很多共性技术特征,所以与“共性技术”的区分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在很多情况下两者交织在一起。鉴于政府在所谓“基础技术”研发中发挥了与共性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作用,

本报告对两者不作严格区分,将测量测试等技术纳入共性技术范围之中。

(二)各国在实践中界定的共性技术

从美、日,欧等国的政策实践看,政府资助的共性技术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共性技术的内涵受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首先,不同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对共性技术内涵的认定有所不同。科技和经济实力越强的国家,共性技术研究的市场失灵越发生在应用研究的早期阶段,政府对共性技术的认定就越倾向于技术研发的早期,离商业化开发也越远,技术的原始创新性越强。反之,政府对共性技术的认定就越向后,越靠近商业开发这一端,技术的创新性就越低。如,美国就倾向于把共性技术研究定位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之间的阶段,而韩国则把共性技术研究放在应用研究甚至更靠后的层次上。

其次,一国在不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阶段,共性技术的实际内涵也不一样。日本就是一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以技术引进和模仿为主,经济和技术实力较弱,共性技术的市场失灵主要发生在试验发展阶段。因此,国家实施的是技术追赶战略,政府资助的共性技术研究多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而且多是单一行

业应用。80年代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也有了更强的研发能力,共性技术失灵开始集中体现在和美国一样的应用研究早期阶段,日本政府的共性技术资助行为与美国越来越相似,不仅资助的研究阶段前移至应用研究早

期,而且资助重点也转向多行业应用,共性技术的创新性也相应提高。

2.高技术领域的共性技术研究受到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特殊重视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是政府支持的主要共性技术领域。如,美国先进技术计划(ATP)支持的共性技术多集中在化学与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与

电子学两大领域。3.强调能够产业化,且有重大商业回报

强调共性技术的市场导向是美、日、欧等国政府的共同标准。美国ATP计划声称资助所有技术领域中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日本在资助项目选择标准中也

强调了技术不仅要具有产业化前景,而且要有大的预期经济影响。

但政府并不一定要求资助项目在短期内就能够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回报,这取决于项目所处的研发阶段。以美国ATP计划为例,ATP资助的项目从完成研究到进入商业化阶段一般需要5至7年,有62%的项目至少在完成2年后才计划商

业化,这符合ATP计划激励长远的、高风险项目研究开发的宗旨。

4.应用面广是政府资助共性技术的一项重要标准

美国ATP计划要求,申请资助的技术要具有能被应用于广泛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潜力;日本政府要求申请技术有大量潜在的市场应用。但应用面“广”到什

么程度,是在一个行业还是可以多行业应用,各国并没有规定。

但总的来看,发达国家更重视能在多产业中应用的共性技术,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强调的是行业内共性技术。可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紧要和现实的任务

是重点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

(三)共性技术的主要特征

共性技术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共性技术有很强的外部性,因此导致较严重的市场失灵。共性技术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可以在一个行业甚至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正因如此,单个公

司不愿意或很少投资于共性技术研究。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会导致共性技术

研究的投入严重不足。

其次,共性技术研究处于竞争前(pre-petitive)阶段。从研发阶段看,共性技术研究跨越了应用研究和竞争前的试验发展两个阶段。都要在共性技术这个

“平台”上进行后续的商业开发,最终形成专有的产品和工艺。

最后,共性技术研究往往要求研究者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能力,而这常常是单

个或研究组织所不具备的。

正是由于共性技术具有用途广泛、可通过后续研发产生可观的增加值、且单个不具有多学科研究能力的特点,从而为进行合作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政府可以利用共性技术研究的“竞争前”特点,积极鼓励和促成间、与科研机构,与高校进行研究合作。同时,共性技术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技

术的资助方式和组织形式。

二、适于我国的共性技术定义

从各国实践经验可以看出,支持共性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最重要的是抓住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影响面广的特点,从本国国情出发,在不违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支持本国产业进行共性技术研究,为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奠定技术基础。

因此,本报告认为:共性技术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或多个行业中得以广泛应用的,处于竞争前阶段的技术。共性技术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共性技术研究成果上,可以根据自己生产或产品的需要进行后续的商业化研究开发,形成间相互竞争的技术或产品。根据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和外部性大小,可以将

共性技术划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共性技术和基础性共性技术。

关键共性技术是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技术,这类技术影响面最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明显。基础性共性技术是指测量测试和标准等技术,这类技术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必需的基础性技术手段。此外的共性技术被称为一般共性技

术。政府对这三种共性技术应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

三、共性技术与其他技术名词的区别与关系

在国内外讨论中,共性技术还经常与关键技术、竞争前技术、应用研究等概念相混淆。实际上,共性技术与这些概念有着本质不同。

共性技术研究不同于应用研究,也不等于试验发展。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是从研究开发阶段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划分。而界定共性技术研究不仅要从研发阶段的角度,还要考虑到技术本身是否具有共性特征。不能在一个行业或多个行业得到普遍应用的应用研究或试验发展就不是共性技术研究。共性技术研究既可能处于应用研究阶段,也可能处于试验发展阶段,这取决于技术本身的特性

和政府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而作出的界定。

共性技术是竞争前研究开发活动,但两者也不等同。所谓“竞争前”是在以阶段划分研发过程的基础上,再加上“竞争前”这一限定条件。如果不具备共性特征,竞争前研发活动同样不是共性技术研究。

共性技术研究则一定是处于竞争前的,具体处于竞争前的哪个阶段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共性技术也不等同于关键技术。所谓关键技术是从一项技术对某、产业或国家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程度进行的定义。关键技术可能会具有共性特征,这要视具体的技术和产业特点确定,具有共性特征的关键技术是共性技术。而共性技术并不完全是从重要性角度进行界定的,这是与关键技术的本质不同。如果按重要程度划分,共性技术可分为关键共性技术,一般共性技术和基础性共性技术。因此,共性技术并不一定是关键技术。

论文在线 :s://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的概念 产品创新是指在产品技术变化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是一个全过程的概念,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过程,也包括新产品的商业化扩散过程。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这是因为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要达到自己的目标,都要通过向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实现。而在科技高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要使自己的产品为市场所接受,就必须根据市场的需要和需求的变化坚持进行研究开发,不断地推出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新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在竞争中获胜。也就是说产品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本。 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类,其中最简洁也是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把产品创新分为,重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但我们在这里主要从进行更细的划分,分为五类: 1、结构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又叫综合性创新,它的突出特征是能形成新产业的创造以及老产业的重塑,并且往往能塑造产品、市场、企业和用户之间新的联结方式。这种创新界定了产品和工艺的基本结构,为以后的竞争和创新勾画了基本框架。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有IBM 计算机的360系统和WINDOWS操作系统等。 结构性创新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以前产业对新技术的结构性支配;其次,是设计概念的持久性,这种创新所产生的设计概念将在产业未来很长时间内占主导地位;第三,是科学的作用,虽然基于科学突破的创新是支撑主导设计的基础,但主导设计本身并不是科学所激发的,它是技术与市场需要巧妙结合的产物。 2、空缺创造式创新 这类创新是对产品进行稳定、细腻的细化、改进或改变,使之支撑新市场向纵深发展。在某些情况下,空缺创造式创新只涉及较小的技术变化。因此,对生产系统和技术知识的影响是渐进性的但这类产品创新也常常能导致意义重大的新产品引入、以产品特性为基础的剧烈竞争、技术的细致改进甚至变迁。总之,空缺创造式创新的核心是使用现有技术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这类创新中较突出的例子是索尼公司的“随身听”,它把轻便式耳机与便携式录音机结合起来.在个人音响产品市场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空缺市场。因为空缺创造式创新引起的种种变化都是建立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之上的,从而提高了它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

绩效考核评分标准说明 一、考核方法: 员工考核从业绩、能力、态度三方面进行考核,总分共计130分; 1.1 业绩考核:Ⅰ类、Ⅱ类员工参照各部门月度工作计划并依据各个部门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周工作计划、总结”、“月工作计划、总结”进行考核。 1.1.1考核指标除C类“工作质量”基数为20分外,其余基数均采用10分制评分。 a、重要性基数:反映各项工作内容的相对重要程度;针对直属上级分配强调重要性的工作任务,为完成指标的重中之重。 工作日)为标准。 c、工作质量:反映工作计划的完成好坏 d、工作饱和度:反映月度工作任务较多或较少 1.2 能力考核:通过员工的工作行为,观察、分析、评价其具备的工作能力; a、专业技能:包括任职者具有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b、逻辑思维能力:任职者具有工作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归纳、总结、分析和判断等; 实际的新观点、新方法,如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等。特别鼓励员工多参与培训,同时强调培训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共享,也是锻炼讲师的组织能力,口才,团队精神。有利于打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学习型团队。所以需要多鼓励讲师挺身而出,在工作考评上给予 1.3 态度考核:通过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和行为,考察其工作责任感和工作态度。考核项目包 括:纪律性、团队协作、敬业精神、奉献精神。 a、纪律性:通常反映任职者的违规、违纪情况; 充分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善于自我学习,乐于接受培训;要求任职者能够以部门和公司的利益为重,在部门、公司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好的处理,具有全局观念。 二、考核结果 2.1 考核结果分A(出色)、B(优良)、C(常态)、D(需改进)、E(较差)、F(差)、G(极差)七个等级,按现有全体员工总人数为基数进行等级划分来配比优劣员工数额; 2.2 被考核员工如月度考核评分在E(含)以下,均须由本部门负责人、人事行政经理分别进行绩效面谈工作;并由部门负责人填写《员工绩效改进计划表》,以此形式帮助被考核员工在后期的工作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质量; 2.3 连续二个月考核为E类(较差)者、在年度中累计五次出现D类(需改进)以下者(含D类),将予以调岗、降级、淘汰(解聘或劝退)等方式处理; 2.4 公司每月评出A类(出色)、B类(优良)级别的优秀员工各壹名,如出现多名达标者,将由考评小组进行匿名投票评选出A类(出色)、B类(优良)各壹名,由公司予以绩效奖励。总监、副总级高层管理人员不列为考核范围,其他员工按“绩效考核结果等级分布表”(见附表一)的标准发放或扣除绩效工资。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推荐下载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国内外对技术创新概念的不同理解,重点对技术创 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以及技术创新对我国现代建设的重要影响。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新概念,内涵,核心 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在20世纪初期,美 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从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和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打破了经济理论研究上的僵局。他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和概念框架来系统地研究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 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Business Cycles”)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在熊彼

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森谷正规提出,技术创新就是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经济实力等等。 国内学者也对创新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浙江大学的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广义而论,它不仅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本身,而且包括成果

工作共性指标考核制度

范文:________ 工作共性指标考核制度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工作共性指标考核制度 一、根据县政府《关于印发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任务考核办法的通知》(政办〔xx〕19号)精神,制订本考核细则。 二、考核内容及分值 按政办〔xx〕19号文件精神,共性指标共9项,总分值为15分。考核内容及分值根据责任单位职能及工作任务作适当调整。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考核内容和分值:县政府部署(督办)工作落实情况(3分)、县长批示件办理(2分)、依法行政(2分)、应急管理(2分)、信息工作(2分)、政务公开(2分)、县长热线和民生热线(网络发言人)办理(2分)。 (二)县政府工作部门、直属单位;中央、省驻单位考核内容和分值:县政府部署(督办)工作落实情况(2分)、县长批示件、县长热线和民生热线(网络发言人)办理(3分)、依法行政(2分)、应急管理(1分)、窗口建设(1分)、信息工作(2分)、政务公开(2分)、民意测验(2分)。 三、评分办法 (一)县政府部署(督办)工作落实情况。 对县政府部署(督办)的单项工作(不在县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内的),责任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办结,并及时上报结果的,得满分;每超时办结一次,乡镇人民政府,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扣0.3分;县政府工作部门、直属单位;中央、省驻单位扣0.2分,扣完为止。 (二)县长批示件、县长热线和民生热线(网络发言人)办理情况。 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及时上报结果的,得满分;每超时办结一次, 第 2 页共 5 页

“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必经之路? 现在有许多讨论认为缺乏核心技术给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瓶颈。依赖他人的核心技术,一开始开始以成本优势进入制造环节的中国企业,正逐步面临盈利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而对中国市场的认识日益成熟的跨国公司在市 场上发起的新一轮攻击,将种种忧虑烘托得更加沉重。如何发展核心技术?缺乏核心技术果真中国企业发展的最致命的症结吗? 核心技术应该是业界同类产品中起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很多情况下所谓核心技术是受到专利保护的。由于这样的关键性技术是产品中不可缺的部分,自己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必须花钱买来才能完成产品制造。例如彩电产品中的显像管。把握了“核心技术”的企业一般享受相对高额利润。反之,靠购买技术来完成产品制造者则受制于人,利润空间有限。 技术分为产品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国内现在大家普遍讨论的是产品技术。而生产制造技术也可能成为“核心技术。” 例如我国家电企业由于对生产技术缺乏掌握,不得不从依赖于国外进口生产线。这里我们主要围绕产品进行讨论。 当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产品设计的标准化,或称为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也就是说市场上所有的同类效用的产品开始具有类似的结构。例如,所有个人电脑都有中央处理器,主板,显示器,机箱,以及键盘等。产品标准设计中最关键部分,通常也是技术含量最大的部分,便是通常所说的核心技术,例如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 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来实现。例如60年代,尽管美国彩电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索尼仍然通过技术突破而推出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在业界领导了核心技术。但这并不是偶然的。从50年代开始,索尼就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而一系列为家庭电子消费研发出来的产品,成功地帮助索尼积累了技术实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核心技术是企业研发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的结果。 掌握核心技术有不同的途径。能够在设计标准中的某个环节上建立产业标准(Industry Standard)的企业有很大的机会掌握核心技术,即使这企业的技术并非业界最好的技术。例如,微软与英特尔间结成的微英同盟(Wintel)是通过建立产业标准来掌握核心技术的。从技术的角度上来说,APPLE的操作系统也许比微软的好,但是微软能够通过树立一个产业标准从而确立其核心技术拥有者的地位。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我国现阶段的企业将其大部分的利润分给了掌握技术的外国大公司。实际上,我们应该清晰地懂得,许多情况下,这些“掌握着技术的大公司”应该称作“掌握着产业标准的大公司。” 通过创新来掌握核心技术也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技术/产品创新不光要求企业的耐心,而且要求企业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去面对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潜在危险。1960年代,索尼引以为自豪的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历时7年才开发成功,而且其开发所消耗的资源几乎导致索尼的破产。1992年,华为在自身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研制程控交换机时,任正非做出了背水一战式的承诺:失败了我就从这楼上跳下去。 掌握产业标准需要技术实力,但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眼光,和调动其他同一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围绕自己的产品发展的能力。当年IBM为了迅速占领个人电脑市场,将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外包费了因特尔和微软,结果造成莫大遗憾,并因此改变了整个产业的力量对比布局。造成了微软和英特尔一统天下的结

2018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满分答案_自主创新的内涵与意义

自主创新的涵与意义 交卷时间:2018-06-26 09:38:10 100.0 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答对101010 答错000 未答000 得分30.0040.0030.00 单选题 1?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3.0分) A. 排除创新障碍 B. 制定创新方案 C提升学习能力 D.推广创新经验 我的答案:A答对 2. “科学无”是()的重要观点。( 3.0分) A.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 B.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 C加州大学伯克里分校客座助理教授Henry Chesbrough D.美国学者熊彼得 我的答案:A答对 3.2003年国际上学者提出开放创新概念,其主要强调的是( )。(3.0 分) A.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开放创新的差距 B. 创新资源外占有率不均衡的现象 C. 企业自有技术与外部技术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D. 技术上完全引进的行为我的答案:C答对 4. 自主创新的基础是()。(3.0 分) A. 制度创新 B. 文化创新

D.方法创新 我的答案: A 答对 5. 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用比较优势进行对等贸易交换的核心条件是()。(3.0 分) A. 完全开放的市场 B. 完全竞争的市场 C完全封闭的市场 D.半竞争的市场 我的答案: B 答对 6. 自主创新是指()。(3.0 分) A.根据自我现实情况,进行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研发过程 B?通过拥有先进技术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的过程 C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 D根据自己的思路对引进的产品进行外形上的改变 我的答案:C答对 )。(3.0 分) 7. 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是( A. 机关 B. 个人 C企业 D.国家 我的答案:C答对 8. 在企业诸多方面的创新中,()是灵魂。(3.0 分) A.管理创新 B产品创新 C制度创新 D?战略创新 我的答案: D 答对 9. 创新的前提是要具有()。(3.0 分) A. 创新方法 B. 创新意识 C创新条件

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点

第十二章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进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进展的产业结构格局。本章研究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它对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第一节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一、技术创新的由来 创新一般是指人的制造性劳动及其成果。技术创新的概念是由“创新”的概念衍生而来的。对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从技术变革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展的阻碍方面进行的。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制造相对剩余价值“必须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以提高劳动生产力”②。资本家通过使用新机器以降低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这实际上确实是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技术创新的本意所在。· 受马克思创新思想的阻碍,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于1912年在《经济进展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并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看成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猎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的过程。他还提出了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发新的市场;

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纳新的组织方法。 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创新进行新的认识,不仅深化了技术创新的概念,而且衍生出“社会创新”、“制度创新”等相关的概念。例如:德鲁克 (P.Drucker,1909一 )从治理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给予资源以新的制造财宝能力的行为,并以此把创新划分为制造经济价值的“技术创新”和制造社会价值的“社会创新”;诺思从经济学角度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认为经济进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 技术创新对经济与社会的进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世纪50年代,日本把“技术创新”翻译成“技术革新’:,认为“技术革新确实是开发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它应是包括从研究开发到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我国沿用“技术革新”概念直至90年代初。1995年,随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进展,为回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科技进步的源泉,是现代产业进展的动力。”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把建立、健全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1996年,国家科技部等单位实施了“技术创新示范工程”。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大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此,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迅速进展。 二、技术创新的本质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自然辩证法论文技术创新的内涵与核心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内涵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的基础上,重点对技术创新的内涵和核心的介绍。技术创新理论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一体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创新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 关键字:技术创新,内涵,核心 一、国内外对于技术创新概念的观点 “创新”概念而被引入经济学体系且使之成为一个很有影响的理论功于约瑟夫·熊彼特。自熊彼特在20世纪初提出“创新”概念及其创新理论后 ,技术创新经历了50年代和60年代的开发性研究、70年代至80年代的系统研究和80年代至今的综合研究几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 ,学术界对技术创新的内涵进行了反复争论和探讨 ,给出了不同概念。熊彼特关于经济增长非均衡变化的思想首先反映在其1912年德文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此书在1934年译成的英文版中,使用了“创新”一词。熊彼特在1928年首篇英文版著作《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了创新是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或者说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样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在1939年出版的《商业周期》一书中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理论。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也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力。关于技术创新定义的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技术

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或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最后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1]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提出,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商业化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方法、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过程的一系列活动;[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技术创新是一种设想成为在工业或商业活动过程中销路好的产品或改进的产品的交换;德鲁克认为,创新的行为就是赋予资源以创造财富的新能力。森谷正规提出,技术创新就是因技术的推广而开辟了新的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创造足以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新的经济实力等等。 国内学者也对创新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管理学领域,清华大学的傅家骥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3]浙江大学的许庆瑞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泛指一种新的思想的形成,得到利用并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广义而论,它不仅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本身,而且包括成果的推广、扩散和应用过程。西安交通大学的汪应洛教授认为,技术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体系,使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以获得潜在的经济效益。西安交通大学李垣教授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者借

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中国石油测井公司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 用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 2005-10-17 1版 本报讯(记者郭立杰王斐)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EILog—05,已经在长庆油田完成测井作业4井次。专家称,装备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陈耕总经理评价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开发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蒋洁敏副总经理说,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的研发成功,打破了外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垄断。 测井是油气勘探开发的主体工程技术之一,测井装备是取得真实可靠的地下地质信息的必备手段。国际上跨国公司为求得发展主导权,非常重视测井装备的研究开发和升级换代,形成技术和市场的良性循环。而在国内,为油田勘探和开发服务的测井先进装备都是引进的,国产装备整体上比较落后,突出表现为型号多、品种杂、水平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精度、高可靠、高效率装备系统的迫切需要。 必须用自主创新为中国制造赢得尊严,用自主创新提高中国石油测井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很快,公司从湖北、陕西、河北3个省抽调50多名科研技术和管理骨干集中到西安,成立了重大科研项目组,展开了测井成套装备研发的大会战。 自主创新的突破口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测井成套装备研制成败的关键,还在于重大技术难点的突破。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原有技术优势,解决了密度滑板和微球极板复用后出现的新问题,实现了密度微球探测器的成功组合,这在国内是首创。 测井成套装备是一个大系统,井下部分由电法、声波、放射性等十多种下井仪器组成,地面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并对井下大量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运算,现场出图,现场解释,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技术部门对发生的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分析,共列出170多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逐条加以整改。为了解决信号传输不稳的问题,项目组成员克服急躁情绪,最终从改进程序、改进安装方式入手解决了根本问题,为成套装备的后续试验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过近两年的潜心研究,测井成套装备通过了20多井次现场试验,尤其是后期连续6口井的试验,均一次下井测井成功;在温度150℃的井底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仪器工作稳定;测井曲线重复性良好,与引进成像测井装备对比一致;一次下井取全所有常规测井资料,大大减少占井时间,仪器轻便,减轻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在泉241—49井中,所测曲线的重复性和一致性都非常好,现场的国内外专家评价说,从没有见过国产仪器测出这么好的曲线。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及内涵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及内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竞争状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变原有依靠廉价资源相对优势进行市场竞的模式,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并谋求发展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在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今天,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重要性越来越的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及市场状况。中国在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过程中,资源稀缺,产品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下企业逐渐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中国企业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渐转向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开发自有新技术,新工艺来改善和提高企业有的技术水平 随着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以自主知识产权 核心的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应用正成为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响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专利许可、技术标准、植物新种保技术,使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推动经济 会的快速发展中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因此,要想在经济发展中不受制人,在企业发展中获取长期利润,只有进行创新,从而获取自主知识产和专利,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 自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概 以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说法不一。傅家骥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1. 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这个定义将企业技术创新义为包含了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重在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性”、“市场性”、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可见,利益因素贯穿了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_1_缪沾

!! 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我曾经说过,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技术创新无疑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技术创新理论体系却还处于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阶段,因为对技术创新的概念等一些重要问题,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观点。有鉴于此,作者拟以本文进行一些深入探讨。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起源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历代经济学家都公开或隐含地指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技术变革和组织变革是紧密联系的。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第一章中,就谈到了技术变革和经济增 长,提出了"$世纪科学研究上的专业分工增加的趋势以及机械业创新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科学在技术变迁中的作用。 卡尔?马克思则可以被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美国%?&?谢勒在《 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一书中说:马克思不同于"#世纪中期其他的经济学家,他察觉到资本主义基本的天才在于它能够把资本积累和不断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内森?罗森伯格在《技术进步的历史编年学》一文中明确指出,熊彼特正是在马克思有关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和有关技术进步的连续性质以及演进性那里得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最初启示。 然而,到了!’世纪上半叶,对于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研究的经济学家却廖廖无几。在多数经济学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中,基本上将技术和制度变化视为外生变量,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012134打破了理 摘 要: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然而,在技术创新的概念、战略、方式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上至今都 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4在技术创新概念方面,回顾归纳了围绕技术创新定义的争论,提出了作者的定义和理解;(!4在技术创新战略方面,分析了争议的原因在于划分标准不同,用比较方法对各种划分标准进行扬弃,综合和提炼后,将技术创新战略分为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个大类,在分别对这两种战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战略的几个选择原则;(54在技术创新方式方面,导出了技术创新方式的概念并分析其与技术创新战略的区别与联系,将技术创新方式分为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委托创新、逆生创新等四类,在对这些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技术创新方式选择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技术创新;概念;战略;方式;研究中图分类号:%’6!7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89""6$(!’’"4’:9’’!!9’8 收稿日期:!’’"9’:9"" 连载 !!!!!!!!!!!!!!!!!!!!!!" " " " 缪 沾 (云南省建材科研设计院,昆明6:’!!"4 关于技术创新概念的研究 ;"<

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形成自有品牌资料

2005. 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 通过自主创新,获得核心技术,形成自有品牌 金山软件有限公司 金山公司创建于1988 年,发展至今,已是国内最知名的软件企业之一,是中国领先的应用软件产品和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十七年来,金山一直不断地为客户带来创新性的技术和产品,树立了中国软件产业最耀眼的品牌。今天,金山软件已经运行在全世界超过5000 万台个人、政府、企业的电脑上。其产品线覆盖了桌面办公、信息安全、实用工具、游戏娱乐和行业应用等诸多领域,自主研发了适用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级用户的WPS Office 、金山词霸、金山毒霸、剑侠情缘等系列知名产品。金山在应用软件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方面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营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目前,金山已经发展到1200 人的规划,年营业额 1.8 亿元人民币。 一、通过自主创新提升金山的核心竞争力一段时期以来,软件产业空心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各企业,尤其是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空心化导致产业缺乏核心技术,形成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从而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后劲。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拥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金山公司便显得特别突出。目前,金山公司在其主营业务中拥有的核心技术包括:桌面办公系统中的文字处理与排版引擎、电子表格计算引擎、信息安全中的“蓝芯”查杀病毒引擎、网络游戏中的万人同时在线网游服务器引擎、2D/3D MMORPG 游戏客户端引擎等等。基于这些核心技术,金山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强势品牌产品,包括WPSOffice2005 桌面办公系统、金山毒霸、剑侠情缘 网络版I/II 、封神榜、幻想春秋、等等,在用户和业内形成强烈影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金山公司能够拥有如此众多的核心技术,是其长期重视自主研发与创新的结果。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制是金山的体制创新的研发管理体制、扁平化的企业结构业务高度复杂的金山公司,采取了矩阵式管理模式。即:事业部管业务、研究院管研发。在日常研发过程中,不设立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研发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有限的研发管理规章制度,是为了确保多人参与的大型项目开发以文档为基础,减少对具体个人的依赖。 在研发工作中,公司鼓励员工广泛接触各类同类型产品,深入分析、博采众长。不搞过大的开发组,对任何大项目都进行分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及内涵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及内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经济竞争状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变原有依靠廉价资源相对优势进行市场竞争的模式,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并谋求发展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在市场竞争不断升级的今天,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的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及市场状况。中国在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过程中,在资源稀缺,产品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差异化竞争的市场环境影响下,企业逐渐认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中国企业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逐渐转向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开发自有新技术,新工艺来改善和提高企业现有的技术水平。 随着技术创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成果及其应用正成为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专利许可、技术标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技术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和应用先进技术,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付出越来越大的代价。因此,要想在经济发展中不受制于人,在企业发展中获取长期利润,只有进行创新,从而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拥有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来参与市场竞争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自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企业技术创新”概念以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界定,说法不一。傅家骥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

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这个定义将企业技术创新定义为包含了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重在强调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性”、“市场性”、创造“社会经济效益”,可见,利益因素贯穿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 弗里曼(Freman,1992)从技术创新对象特征的角度,将创新活动分为不同层次,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产品创新主要指公司、大学或政府实验室中有意识的R&D新产品的生产和对旧产品的一些非连续性的质变性的创新。过程创新是指持续发生的小的量变性的创新,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制造设备和固定资产的更新、生产工艺的改善等。 借鉴以上定义,我们将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式及模式选择上,结合企业现实的经济环境及其他外部特征,对企业内部资源调整的同时,应充分理解技术创新的含义与特点,更要深刻意识到技术创新过程所存在的困难与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来规避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 (一)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考核指标定义及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定义及计分标准 一、网络运行共性考核指标 1、基础通信类投诉每万用户投诉比 计分标准: 根据2012年分公司的万投诉比完成情况,设定2013年考核规则如下: ?万投诉比≧6.0时,未完成活动目标,不得分; ?万投诉比在(3,6)时: (若实际完成值未改善的,则得分=满分×60%) ?万投诉比在(2,3]时: (若实际完成值未改善的,则得分=满分×80%) ?万投诉比≦2.0时,要求持平。 1)万投诉比在(1,2]时,增幅超过5%,扣0.1分,在此基础上累计每超过1%,扣0.1分,扣完为止; 2)投诉比≦1时,增幅超过10%,扣0.1分,在此基础上累计每超过1%,扣0.1分,扣完为止。 注:基础通信类投诉不包含家客投诉。 2、自动路测结果无线网络质量全面领先竞争对手 指标定义:现场测试“语音综合接通率”、“语音综合掉话率”、“数据下载速率500kbps以上占比”3项指标与竞争对手对比,其中:语音综合接通率=(现场测试主被叫总接通次数/现场测试主叫总试呼次数)*100%;

语音综合掉话率=(现场测试总掉话次数/现场测试主被叫总接通次数)*100%; 数据下载速率500kbps以上占比=(数据下载速率500kbps以上采样点数量/数据下载速率总采样点数量)*100%; 指标要求:不劣于竞争对手 指标来源:现场测试 计分标准:每单项指标劣于1个竞争对手,扣除满分的20%,多项指标劣于竞争对手或单项指标劣于多个竞争对手时,累计扣分,扣到0分为止。 3、GSM室分超闲小区比例 指标定义:GSM室分超闲小区比例=室分超闲小区数量/室分小区数量 室分超闲小区数量:GSM室分小区24小时语音总话务量<3Erl且24小时数据总流量(上下行相加)<1MB小区数量; 室分小区数量:GSM小区配置明细,“覆盖室内”字段为“室内”的小区数量 指标要求:下限值6%,达标值1%。 指标来源:网优平台。 考核时段:24时段。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1), 1487-149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d3389860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d33898605.html,/10.12677/ass.2017.611208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the Technologic Innovation Model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Changlin W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8th, 2017; accepted: Nov. 22nd, 2017; published: Nov. 29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s a result, this paper regards that the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re a process of co-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Dynamism, Connotation Evolution, Enterprises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王昌林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9日 摘要 文章从当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特征的演化发展,认

核心技术及创新点

核心技术及创新点 本实用新型核心技术是一种用于弹币机的转动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弹币机内部的转盘主支架,在所述的转盘主支架下部连接有中奖口下币组件,在所述的中奖口下币组件上套设有可转动的中奖口转动套,在所述的转盘主支架上设有可驱动所述中奖口转动套转动的电机组件,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上设有多个可供代币通过的中奖口,所述的中奖口与中奖口下币组件相互连通,在所述的中奖口与中奖口下币组件之间设有可使从中奖口进入的代币落入中奖口下币组件的挡币圈,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内设有转动内罩,在所述的转动内罩外壁上设有多个可检测代币是否落入所述中奖口的检测板,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下端设有可检测落在中奖口外的代币的得分记录光电盘。 创新点: 一种用于弹币机的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在弹币机内部的转盘主支架(1),在所述的转盘主支架(1)下部连接有中奖口下币组件(2),在所述的中奖口下币组件(2)上套设有可转动的中奖口转动套(3),在所述的转盘主支架(1)上设有可驱动所述中奖口转动套(3)转动的电机组件(4),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3)上设有多个可供代币通过的中奖口(31),所述的中奖口(31)与中奖口下币组件(2)相互连通,在所述的中奖口(31)与中奖口下币组件(2)之间设有可使从中奖口(31)进入的代币落入中奖口下币组件(2)的挡币圈(5),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3)内设有转动内罩(6),在所述的转动内罩(6)外壁上设有多个可检测代币是否落入所述中奖口(31)的检测板(61),

在所述的中奖口转动套(3)下端设有可检测落在中奖口(31)外的代币的得分记录光电盘(7)。 1、制定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报告 2、建立的研发投入核算体系 3、开展的产学研合作的研发活动(与各大中院校、中科院的证明) 4、设有研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5、建立的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吸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主座,连接主座内设置有一空间,连接主座上设置有进气装置及出气装置,出气装置上连接有一吸力风机,所述吸力风机安装在一筒状结构内,筒状结构上设置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通过筒状结构的隔音效果降低吸力风机的噪音,以改善娱乐环境,保持游艺参与者的兴致。

管理指标考核评分表

附件2-1: 项目管理指标考核评分表-计划、安全、质量管理表单编码:F-ZS-GG-204 表单说明: 受检项目部:日期:年月日 考核项目评分标准 标 准 分 数 扣 减 分 数 扣分说 明 实 得分 数 计划管理 ①编制项目策划书(包含目标、经营、施组),《项目策划书》经工管公司工程总监及工管 公司总经理审定签字后有效; 4 ②施工总进度计划、专项施工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计划须经监理方、甲方签字后有效; 2 ③工程进度符合月进度计划的为满分;关键节点不符合的按延误时间长短评分,延后进度 计划须书面报告原因及编制具体纠偏措施,总进度落后须做出严谨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并经 监理方、甲方同意; 3 ④合理编制劳务计划(包括总计划和月度计划),安排进场时间及时、合理; 4 ⑤合理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包括总计划和月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经审核后的深化 图纸; 4 ⑥合理编制《资金总计划》和《资金月收支表》,定期总结分析资金情况,做好项目资金 动态管理; 4 ⑦合理编制《在建工程月报》,月报必须如实反映进度、现场质量验收及安全文明等情况, 以便工管公司及时掌握项目各方面情况,并制定相应合理措施; 4 ⑧保证工程联系单、签证单、申请单、索赔单、会议纪要、影像资料的有效性、完整性、 真实性(经工程总监审核),并及时上报工管公司; 2 ⑨过程管理中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实际情况与计划间不符的偏差采取相应的调整和纠偏措 施。 3 安全文明管理①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检查管理办法》和《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示范图册》; 5 ②安全措施:施工用电、登高作业、消防安全、临边及洞口防护、机具设备等,安7

深圳核心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深圳核心技术创新的经验和启示 1.我国面临的问题 总体上讲,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不高,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机制。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国各个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个别产业在国际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发 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多数产业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末端,技术水平、劳动生 产率和工业增加值率都还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也很低。 首先,我国产业技术中的核心专利技术少。我国近半数发明专利申请来自国外,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移动通讯、无线电传输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高技术领域, 美国、日本拥有的专利占世界专利总量的90%左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仅仅 占有10%左右。 其次,我国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装备,特别是高端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 我国作为工业品的出口大国,生产装备特别是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差。装备制造业 虽然规模较大,但真正体现行业竞争力的高精尖加工工艺和重大技术装备仍然比较 薄弱。市场急需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装备和产品严重短缺,一些国民经 济和高技术产业领域所需的重要装备依赖进口。中国的高端医疗设备、半导体及集 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从国外进口;石化装备的80%,轿车制造装 备、数控机床、先进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的70%依赖进口①。我国每年8万多亿元 的固定资产投资,有70%是用于购置设备,而其中又有60%依赖于进口。目前,我 国技术的对外依存度超过5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技术需要从国外引进。 (二)引进技术消化再创新能力薄弱,引进技术没有与自主创新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结 合起来 我国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长期缺乏足够重视,只引进而不消化吸收,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04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技术引进与消化吸 收的经费比例仅为1∶0.15,而日韩两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均保持在1∶ 5~8左右。近几年,一些重点产业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还有相对下滑的趋势。例 如,2004年软件产业消化吸收比只有1/16,低于2000年的1/10;纺织行业的消化 吸收比只有1/35,并且在1998至2003年间,消化吸收比最好的年份也只有1/20 ③。由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薄弱,严重 影响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薄弱,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和新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