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mt生产工艺

mmt生产工艺

mmt生产工艺

Mmt生产工艺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制备工艺,具有高效、

环保和可控的特点。下面是对mmt生产工艺的详细介绍。

首先,mmt生产工艺的原材料主要是蒙脱土和有机改性剂。

蒙脱土是一种自然矿物,由硅酸盐、氧化铝和水合物等组成,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有机改性剂是对蒙脱土进行表面改性的物质,可以增强蒙脱土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mmt生产工艺的步骤如下:首先是蒙脱土的分离和

净化。将原料蒙脱土进行筛分、洗涤和干燥处理,去除杂质和水分,得到纯净的蒙脱土颗粒。然后是蒙脱土的改性处理。将蒙脱土和有机改性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机械研磨或溶液混合处理,使有机改性剂分散均匀地吸附在蒙脱土的表面上。接着是改性蒙脱土的分散和干燥。将改性过的蒙脱土颗粒加入溶剂中进行分散处理,使其溶解得更加均匀。然后将分散的溶液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含有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固体产物。最后是固体产物的压制和烧结。将含有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固体产物进行流变性调整,然后进行压制成型和烧结处理,得到最终的mmt纳米材料。

总的来说,mmt生产工艺是通过蒙脱土的分离、改性、分散、干燥、压制和烧结等工艺步骤,将蒙脱土与有机改性剂相结合,制备出高效、环保和可控的mmt纳米材料。这种工艺可以广

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MMT

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1、产品名称:MMT 化学名称: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化学分子式:C6H7Mn(CO)3 存在形态:液态(如图所示)2、理化性质KT9298理化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外观橙色透明液体锰含量(20℃)m/m ≥24.4 密度(20℃)g/m3 1.36~1.38 纯度% ≥98 水份mg/kg ≤200 凝固点(初始)℃≤-1 闭口闪点℃≥80 溶解性汽油易溶KT9262理化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外观橙色透明液体锰含量(20℃)m/m ≥15.1 密度(20℃)g/m3 1.10~1.12 纯度% ≥62 水份mg/kg ≤200 凝固点(初始)℃≤-22 闭口闪点℃≥30 溶解性汽油易溶3、烃类对CMT 的感受性: ? 烷烃>烯烃>芳香烃? 低辛烷值燃料油>高辛烷值燃料油? 研究法>马达法? 抗爆效率是四乙基铅的两倍? 在汽油中加入18mg/L剂量MMT的辛烷值改进效果与汽油中调合MTBE8%-10%的辛烷值改进效果相当4、作用机理: 作用机理与四乙基铅相似,即在燃烧条件下分解为活性氧化锰的微粒,由于其表面的作用,破坏汽车发动机中已生成的过氧化物,导致焰前反应中过氧化物的浓度降低,同时有选择的中断一部分链反应,从而阻碍自动着火,减缓了释出能量的速度,使燃料的抗爆性提高。其中,液态产品中加入了一定助剂,能有效防止抗爆主剂的分解凝聚;同时,助剂能在汽油燃烧后将抗爆主剂燃烧产生的金属氧化物导出机外和促进汽油燃烧完全,减少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燃烧室积炭,提高产品综合使用性能。5、性能特点: (1) 提高汽油辛烷值在汽油中加入万分之一MMT,锰含量不超过18mg/L,可提高汽油辛烷值2~3个单位。(2) 提高汽车动力性、降低油耗经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监测中心发动机架试验表明:加有MMT的90#无铅汽油与不含MMT的90#无铅汽油相比,

MMT汽车燃油添加剂

MMT汽车燃油添加剂 简介 MMT是Methylcyclopentadienyl Manganese Tricarbonyl的缩写,学名叫“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是一种汽车燃油添加剂,炼油厂用它,可以提高燃油的品质,降低成本,简单地说,买进一吨原油,炼油厂可以很容易地生产出更多的90、93、97号汽油。 1959年美国Ethyl公司在市场上推出了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MMT),作为四乙基铅的辅助抗爆剂使用,该抗爆剂能有效地提高汽油,特别是高石蜡烃组成的汽油的辛烷值。1990年Ethyl公司以Hitec3000作为MMT商品使用牌号。 国外合成MMT的方法有高温高压两步合成法、常温常压两步合成法、高温高压一步合成法等。Ethyl公司1957年公开的专利US2818417报道的一种合成MMT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在氮气保护下,于反应器中加入四氢呋喃和金属钠,然后缓慢滴加新鲜蒸馏的甲基环戊二烯(MCP),再加入氯化锰粉末,反应后以减压蒸馏将生成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锰中间体分离出来,再将分离产物移入高压釜,通入CO进行羰基化,最后将得到的产物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MMT)加以蒸馏提纯。MMT的产率以氯化锰计为65.6%,以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锰计为77.8%。此后该公司就MMT的生产工艺又申请了多项专利:1958年公开的专利US2839552以氨基钠代替金属钠,与甲基环戊二烯(MCP)反应生成甲基环戊二烯基钠,再使之与氯化锰反应,制备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锰,然后再进行羰基化,得到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MMT);1990年公开的专利US4946975用双甲基环戊二烯基锰、醋酸锰以及三乙基铝为原料,将形成的中间混合物进行羰基化,制备MM T;1991年公开的专利US5026885将无水醋酸锰、甲基环戊二烯(MCP)、甲苯和三乙基铝加入配有搅拌器、冷凝器、气体进口和液体采样管的高压釜内,密封高压釜后分两次充入CO,反应后用10%的盐酸溶液水解产物,以戊烷萃取MMT。

CA6140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主要是φ60H12的孔. 3。铣16H11的槽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

16H11mm 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 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 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 (2) 16H11mm 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 0.08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二、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二)基面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是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而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 取φ25021.00 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 块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 主要应该考虑基准重合的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

甲级资质咨询机构可研报告-高纯甲基环戊二烯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项目可行性报告

证书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 1000吨/年高纯甲基环戊二烯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编号: 公司 二○一三年十月

1000吨/年高纯甲基环戊二烯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院长: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公司 二○一三年十月

主编单位: 项目负责人: 参加编制人员:工艺: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总图:高级工程师 土建:注册一级结构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电气: 高级工程师 给排水: 技术经济:高级工程师 投资估算:高级工程师

1000吨/年高纯甲基环戊二烯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 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选题的必要性 1、项目所处技术领域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1000吨/年高纯甲基环戊二烯生产新工艺的中试研究”,主要针对原间歇法工艺存在的不足,开展半连续法清洁生产高纯度甲基环戊二烯新工艺中试研究,并最终在江西师大化工有限公司建立1000吨/年中试装臵。本项目属化工新材料领域。 甲基环戊二烯(简称为MCPD)是一种重要的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一方面MCPD是合成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的关键原料,能否稳定得到高纯(含量≥97%)且价廉的MCPD 是能否大规模生产高纯度(98%)MMT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另一方面,除普通级(含量≤95%)的MCPD在传统医药和农药领域消耗外,近年来,利用高纯度MCPD与马来酸酐反应制备的甲基内亚甲亚四氢苯酐(MNA),由于具有熔点低、超低黏度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作新一代电子封装材料。 目前,我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正逐步推广以更低烯烃、更低硫含量为特点的新的汽油标准(相当于欧Ⅲ汽油标准),因此必须在石油加工装备和加工工艺上进行重大改进。如此一来,国内现采用的石油加工专用化学品就面临淘汰,相对应就必须大力发展针对欧Ⅲ汽油新标准的新一代石油加工专用化学品。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作为一种石油加工专用化学品,能有效提高汽油辛烷值,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简称MMT,1953年由雅富顿公司研制开发成功,1974年开始作为抗爆添加剂应用于美国含铅汽油中。1995年,美国EPA批准MMT可用于无铅汽油。炼油界认为添加MMT可以有效、经济地提高汽油辛烷值,降低炼厂操作苛刻度,有助于减少汽油中芳烃、烯烃等含量,可以降低汽车CO、NOx等污染物排放。 为获得EPA的批准,雅富顿公司进行了包括126辆汽车的行车试验和数千种包括MMT 对发动机、汽车排放控制系统、对尾气催化器影响、人体健康、环境影响、锰的排放分析和暴露模型等试验。最终于1995年7月11日,美国EPA批准雅富顿公司MMT用于传统无铅汽油的申请。 MMT在世界各地的发展: (1)加拿大 加拿大是目前世界上MMT用量最大的国家,自1977年以来一直没有中断使用MMT,尽管在1997年6月由于汽车制造商的反对,发生了限制MMT贸易的禁令,但经过有关司法程序,加拿大政府在1998年解除了有关禁令,并赔偿了乙基公司在此期间的损失。MMT 在加拿大二十多年的成功应用,为该添加剂在世界各地的推广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2)俄罗斯 俄罗斯1997年颁布了无铅汽油国家标准ГОСТP51105-97, 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标准规格中,标准80号汽油:锰含量≤50mg/L;普通91号汽油,高级95号汽油和超级98号汽油:锰含量≤18mg/L。 (3)法国 法国环境部于1999年3月28日批准MMT用于铅替代汽油和无铅汽油。 英国 英国铅替代汽油BSI标准(草案)中,锰用量为7~36mg/L (4)中国 1996年,雅富顿公司开始在中国介绍MMT。1997年从年中开始,中国的各大城市陆续发布汽油无铅化公告,这给MMT在中国的应用带来机遇,也给炼油厂带来了可替代铅的抗爆剂选择。 1999年6月,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发布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规定车用汽油中的锰含量为不大于18mg/L。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12月28日发布了《车用无铅汽油

mmt两步法工艺

mmt两步法工艺 MMT两步法工艺是一种用于合成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的方法,该工艺具有高效、环保和易操作等优点。本文将详细介绍MMT两步法工艺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原理 MMT两步法工艺是通过将蒙脱土(MMT)与聚酰亚胺(PI)进行两步反应,最终合成出具有优异性能的聚酰亚胺纤维。具体原理如下:1. 第一步反应:在溶剂中将蒙脱土进行分散,然后加入聚酰亚胺单体进行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单体分子与蒙脱土表面活性位点发生反应,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物。 2. 第二步反应:将第一步反应得到的有机-无机杂化物经过热处理,使其进一步聚合和交联,形成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链。热处理过程中,有机-无机杂化物中的单体分子之间发生缩合反应,形成聚合物网络结构。 二、步骤 MMT两步法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蒙脱土:将蒙脱土粉末加入溶剂中,通过超声处理使其分散均匀。 2. 与聚酰亚胺单体反应:将聚酰亚胺单体加入蒙脱土溶剂中,搅拌

反应一定时间,使单体与蒙脱土表面发生反应。 3. 过滤和干燥:将反应液经过滤,去除杂质,然后将固体产物进行干燥,得到有机-无机杂化物。 4. 热处理:将有机-无机杂化物进行热处理,使其进一步聚合和交联,形成聚酰亚胺纤维。 5. 纤维处理:对得到的聚酰亚胺纤维进行后处理,如切割、热处理等,以达到所需的性能。 三、应用 MMT两步法工艺合成的聚酰亚胺纤维具有以下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优异的力学性能:MMT两步法合成的聚酰亚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韧性,能够满足高强度、高刚度要求的应用场景。 2. 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在高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适用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作条件。 3. 优异的耐化学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较好的耐酸碱性和耐溶剂性,能够在恶劣的化学介质中长期稳定工作。 4. 电性能优异:MMT两步法合成的聚酰亚胺纤维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和较高的介电常数,可用于电子器件领域。

mmt汽油抗爆剂的生产工艺 -回复

mmt汽油抗爆剂的生产工艺-回复 MMT汽油抗爆剂是一种用于汽油中的添加剂,它能够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减少引擎的爆震现象,从而提高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本文将详细介绍MMT汽油抗爆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准备、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和纯化等步骤。 1. 原材料准备 MMT汽油抗爆剂的主要原材料是甲基铜(MeCu),它是一种有机铜化合物。生产中需准备甲基苯、铜粉和试剂盐酸等原材料。甲基苯是生产甲基铜的基础化合物,铜粉用于反应过程中的金属还原反应。试剂盐酸则用于反应过程中的酸性催化。 2. 反应过程 (1)先将甲基苯加入反应釜中,并加入部分盐酸进行酸催化,产生亚甲苯的甲基化反应。该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以保证产物质量。(2)将铜粉加入反应釜中与亚甲苯进行金属还原反应,生成甲基铜。反应中需加热控制温度,并不断搅拌以保证反应充分。 (3)将余下的盐酸加入反应釜中进行酸性调节和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甲基铜盐。反应后需过滤除去固体杂质。 3. 产品分离和纯化 (1)将反应产物经过凝固分离,分离甲基铜盐结晶固体和溶液,并通过

过滤的方法去除顺丁烯二酸和顺丁烷二酸等杂质。 (2)经过分离的甲基铜盐溶液进一步进行结晶纯化,通过控制温度和溶剂浓度,使甲基铜盐结晶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 (3)纯化后的甲基铜盐溶液经过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得到干燥的MMT汽油抗爆剂。这一步通常采用物理方法,如真空蒸馏。 综上所述,MMT汽油抗爆剂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反应过程、产品分离和纯化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得到高品质的MMT汽油抗爆剂,用于提升汽油的抗爆能力,提高机动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需要注意的是,生产过程中需遵循安全规范和环保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锻制管件生产工艺流程(1)1

威青线三四类地区改造 工程用锻制管件制造工艺规范 MPS-WQX -E-A 编制: 审核: 批准: 河北沧海管件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零九年四月三日

目录 1、前言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 4、符号 5、生产工艺流程与包装运输 1、前言 1.1本文件为威青线三四类地区改造工程所用锻件制作专用文件,由沧海管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编制。 1.2本文件的编制引用了“威青线三四类地区改造工程管件技术规格书”和国内外有关标准。 1.3本文件制定基于公司现有的设备、辅助设备、锻床与模具条件下确定的工艺参数,如设备、工装及其它条件改变工艺参数也将改变。

1.4本文件的实施,任何人未经技术部的同意,不允许更改。 1.5本文件如有更改依技术部的更改通知单为准,本文件由开技术部编制并负责解释。 2、适用范围 2.1本技术文件适用威青线三四类地区改造工程所用锻件的生产制造与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试验标志及储存等。 2.2本文件规定了材料的选择、移植,材料的检验、生产制造等。 3、引用标准(标准不局限于此) 3.1威青线三四类地区改造工程管件技术规格书 3.2 MSS SP-75-2004 严格试验的锻钢管件技术规范 3.3 ASME B16.9 工厂制造的钢制对焊管件 3.4 GB228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5 GB/T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3.6 JB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7GB6479 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 3.8GB5310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3.9 GB6654 压力容器用调质钢板 3.10GB50251 油气输送管道规范 3.11GB150 压力容器 4、符号 DN 公称直径 mm D 外径 mm R 曲率半径 mm T 接口壁厚 mm t1 弯头外弧侧壁厚 mm Q 端面偏移 mm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简介

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简介 作者:刘亚斌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3D打印技术的原理,对各种3D打印技术的介绍及行业技术方向发展。 关键词:3D打印;成型工艺;3D打印机 做设计,看得见摸不着?直接开模风险大,设计不合理怎么办? 一、原理与方法 3D打印(3D printing),即增材制造,是快速成型一种。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 3D打印技术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是指增材成型技术,从成型工艺上看3D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成型方法通过快速自动成型系统与计算机数据模型结合,无需任何附加的传统模具制造和机械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原型,这使得产品的设计生产周几大大缩短,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二、几项主流的3D打印技术及技术动态 几类成型方式参数对比 1、LOM:分层实体成型工艺 分层实体成型系统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原材料存储与运送部件、热粘压部件、激光切系统、可升降工作台等部分组成。 历史最为悠久的3D打印成型技术,也是最为成熟的3D打印技术之一。 在产品概念设计可视化、造型设计评估、装配检验、熔模铸造等方面应用广泛. 2、SLA立体光固化成型工艺(立体光刻成型) 该工艺最早由Charles W.Hull于1984年提出并获得美国国家专利,是最早发展起来的3D 打印技术之一。

SLA工艺以光敏树脂作为材料,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紫外激光将对液态的光敏树脂进行扫描从而让其逐层凝固成型,SLA工艺能以简洁且全自动的方式制造出精度极高的几何立体模型. 3、SLS: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 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R.Dechard于1989年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的,随后C.R.Dechard创立了DTM公司并于1992年发布了基于SLS技术的工业级商用3D打印机Sinterstation。 在国内也有许多科研单位开展了对SLS工艺的研究,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滨湖机电产业有限公司、北京隆源自动成型有限公司、湖南华曙高科等。 4、FDM:熔融沉积成型工艺 国内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殷华公司、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都是较早引进FDM技术并进行研究的科研单位。 5、3DP:三维印刷工艺 三维印刷工艺(Three-Dimension Printing,3DP),该技术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Emanual Sachs教授发明于1993年,3DP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喷墨打印机,是形式上最为贴合“3D打印”概念的成型技术之一。3DP工艺与SLS工艺也有着类似。 6.LSF:激光立体成形技术 首先在计算机中生成零件的三维CAD模型,然后将该模型按一定的厚度分层“切片”,即将零件的三维数据信息转换成一系列的二维轮廓信息,再采用激光熔覆的方法按照轮廓轨迹逐层堆积材料,最终形成三维实体零件或需进行少量加工的毛坯。 从LSF技术的原理来看,其成形思路与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e,RP)技术完全一致,即采用全新的增材制造原理实现零件的成形。因此,它具有一些与RP技术相同的特点,如柔性好(无需专用工具和夹具)、高度集成、加工速度快等。 二、盘点国外金属3D打印机及技术特点: (一)、德国EOS,代表机型EOSINT M280金属3D打印机 可使用材料:不锈钢材料、钴铬钼合金MP1、钴铬钼合金SP1、马氏体钢、钛合金、纯钛、超级合金IN718、铝合金。

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环氧油脂开环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明明;成取林;潘保凯;赵杰;安腾奇;蒋惠亮 【摘要】采用盐酸、硫酸、硝酸对蒙脱土(MMT)进行改性,制得系列酸改性催化剂,并用XRD、FHR、N2-吸附脱附、热重分析仪对其进行表征,以环氧大豆油和异辛醇开环反应为探针实验,考察了其在开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比较了其与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催化剂加入量为环氧大豆油质量5%、异辛醇与环氧键物质的量比为3:1、90℃反应12 h的条件下,无机酸改性MMT催化效果优于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MMT-H2SO4(0.5)和MMT-HNO3 (2)催化效果最佳,转化率分别达到98.06%和97.73%.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16(041)002 【总页数】4页(P58-61) 【关键词】蒙脱土;催化剂;改性;开环反应 【作者】王明明;成取林;潘保凯;赵杰;安腾奇;蒋惠亮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如皋双马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如皋226571;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45;TQ426

植物油具有易生物降解、对环境友好等特性,并且具有低挥发性、较高倾点以及良好的润滑性能,因此植物油是制备环境友好型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潜在原料[1-3]。然而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键,容易被氧化,导致植物油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较差。为了改善植物油的缺点,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氢化[4]、环氧化[5]、酯 交换[5-6]、环氧-开环等。其中环氧植物油与醇的开环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开环催化剂一般为无机强酸和强碱,如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等,这些催化剂存在腐蚀设备和废水排量大的缺点[7-8]。天然蒙脱土是层状硅酸盐黏土矿物,具有良 好的吸附性能、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层间阳离子可交换能力,是一种良好的催化剂载体[9-12]。本文以钠基蒙脱土为载体,用不同浓度的硝酸、硫酸、盐酸溶液进行改性得到固体酸催化剂,用于环氧大豆油与异辛醇的开环反应,考察了其在开环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以期为环氧植物油开环反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1 实验材料 环氧大豆油(自制,环氧值为6.18%),氢氧化钠、硝酸、硫酸、盐酸、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异辛醇为化学纯,钠基蒙脱土(MMT,型号SMF-HV)。 FTLA-20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D8Advance型X射线衍射仪,ASAP2020全 自动比表面积及微孔物理分析仪,TGA/DSC1/1100SF型热重分析仪,电热恒温 干燥箱,恒温油浴锅。 1.2 实验方法 1.2.1 催化剂的制备 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硝酸、硫酸、盐酸溶液。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MMT置于 100 mL的烧瓶中,然后按1∶12比例加入一定体积已配好的酸溶液,在50℃下 搅拌反应24 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用去离子水洗涤至滤液为中性,110℃下干 燥12 h,得固体粉末,研磨过100目筛,即可得到硝酸、硫酸、盐酸改性MMT

PMMA复合材料合成与制备

PMMA复合材料制备与合成 摘要:PMMA复合材料制备是采用本体聚合原理来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改变预聚合温度以及引发剂的用量来确定实验的最佳反应方案是30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85℃水浴下,偶氮二异丁腈(AIBN)0.015g作用下预聚合30min。采用预聚浆体模腔浇注法来制备试样,并通过对所制试样进行冲击性能、透光率、硬度等物性测试来对其表征。从物理化学光学方面全面了解PMMA复合材料的基本特征和性能,总结PMMA复合材料在现代化生活中重要角色以及中国国情下的PMMA材料发展。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膨润土本体聚合引发剂 一、PMMA复合材料简单理解 聚丙烯酸酯类透明塑料一般系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即PMMA),其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活性高而且易于均聚和共聚的单体,它主要用于制造有机玻璃,也是广泛用于制造模塑料、工程塑料、涂料及粘合剂等的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简称MMA)的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片状物俗称为有机玻璃,它是目前塑料中透明性最好的品种。俗名特殊处理有机玻璃。亚克力的研究开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2年丙烯酸的聚合性始被发现;1880年甲基丙烯酸的聚合性为人知晓;1901 年丙烯聚丙酸脂的合成法研究完成;1927年运用前述合成法尝试工业化制造;1937年甲基酸脂工业制造开发成功,由此进入规模性制造。二战期间因亚克力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及透光性,首先,被应用于飞机的挡风玻璃,坦克司机驾驶室的视野镜。1948年世界第一只压克力浴缸的诞生,樗着压克力的应用进入了新的里程碑。20世纪80年代,中国压克力(亚克力)有机玻璃年销售量不足2万吨,消费市场不以建筑业为主。进入90年代以来,PMMA 在建筑业中的市场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消费量增长很快,2000年已达到8.5万吨,其中浇注板2.9万吨、挤出板2.5万吨、模塑料3.1万吨(不包括挤出板用模塑料)。预计今后几年中,中国压克力有机玻璃市场发展速度年均将保持在6%以上。预计到2005年,中国压克力有机玻璃的市场容量为11万吨,其中建筑业约占60%~70% 有机玻璃有良好的热塑加工性能,易于加工成型,它的化学性能也很稳定,能耐一般化学腐蚀,低浓度的酸、碱对它的作用很小。有机玻璃成型后的边角废料经加热裂解会还原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又可回收之后再用于聚合,避免了原料的浪费。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其结构简式为: C5H8O2;( PMMA)聚合机理不同,其分子构型及性能也有所不同。自由基引发

三通制造工艺规范.介绍

热压三通制造工艺规范

目录 1 前言 (3) 2 适用范围 (3) 3 引用标准 (3) 4 符号 (4) 5工艺流程 (4) 6 钢板制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 (5) 7 小口径无缝三通生产作业指导书 (7) 8 检验和试验(批次试验除外) (8) 9 标志、储运。 (13) 10 附件(按技术协议及用户要求选择性提供下列资料) (14)

1前言 1.1本文件为热压三通专用文件,本文件的编制引用了项目技术规格书和国内外有关标准。 1.2本文件制定基于公司现有的设备、辅助设备、工装与热压(拔)制条件下确定的工艺参数,如设备、工装及其它条件改变工艺参数也将改变。 1.3本文件的实施,任何人未经技术部的同意,不允许更改。 1.4本文件如有更改依技术部的更改通知单为准,本文件由技术部编制并负责解释。 2适用范围 2.1本技术文件适用于热压三通的生产制造与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试验标志及储存等。 2.2本文件规定了材料的选择、移植,材料的检验、生产制造等。 2.3本文件适用于500t、2500t、3000t型液压机设备及附属工装加工工具。 3引用标准 3.1 GB/T 12459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 3.2 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eqv ISO 6892) 3.3 GB/T 229 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eqv ISO 148)3.4 GB/T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ASTM E112) 3.5 GB 50251-2003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3.6 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7 JB 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3.8 JB 470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 3.9 ASME B16.9 工厂制造的锻钢对焊管件 3.10ASME Ⅱ铁基材料

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版到章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考试救星 (以下为要考的题目) 1- 11 在图1-30中,注有加工符号的表面为待加工表面,试分别确定应限制的自由度。 1- 12 根据六点定位原理, 试用总体分析法和分件分析分析法, 分别分析图1 - 31中6种定位方案 所限制的自由度,并分析是否有欠定位和过定位,其过定位是否允许? 2- 4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图 2-80a 、b 、c 所示误差是什么原因,分别 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少或消除? 答:a )主要原因是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弯曲变 形,产生鼓形圆柱度误差。主要采用提高工件刚度的 方法减小这类误差,例如采用中心架或者跟刀架,减 小切削力的作用点到支承之间的距离,以增大工件在 切削时的刚度。 b )主要原因是机床在切削力作用下变形,产生 马鞍形的圆柱度误差。主要采用提高机床部件刚度的 方法减小这类误差,例如加工中采用支撑套,增大机 床的刚度。 c )主要原因是机床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造成的误差。 主要采用减小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 平行度误差来减小这类误差,或者采用校正装置补偿该误差产生的影响。 2- 5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 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答: D:工件直径; △ Dy, △ Dz 工件直径误差; △ y:导 轨 在水平面内的弯曲; △ z :导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 车刀垂直安装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垂直方向。 因此导 轨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的影响较大 车刀垂直安装: z 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在卧式车床中: y 方向为误差敏感方向 0.25 ,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 0.45mm,若本工序形 状精度规定允差0.01mm,问至少进给几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由于每进给一次,误差复映系数为: ;= = 0.2^ n 一3时,.;:=0.016岂0.02 因此至少进给3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3- 10横磨工件时(图3 — 83),设横向磨削力 Fy=100N ,主轴箱刚度 K j =5000N / mm 尾座刚度 K wz =4000N /mm 加工工件尺寸如图示,求加工后工件的锥度。 A, = sA ―* g — A. / 我 解:已知g g / m ,为保证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差 0.01mm,贝U : 0.01 0.45 二 0.02 2-8设已知一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 2 式中:k m —材料系数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2.1. 方料: 式中: 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 T 机 = k B H 2

2.2.棒料: 式中D —棒料外径 mm 2.3. 管料: 式中d 0—管料 内径;mm 2.4..方管: 式中:H —方管外形高 mm ;H 0—方管内腔高mm ; B 0—方管内腔宽mm ; 3.吊料时间: 4.装卸料时 间及其它时间: T 机 = D 24 T 机= D —d 02 24 10000 T 机= H — H 0*B 0 20 8000 T 吊= L 1 000 T 装卸 L D

综上所述: 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 2=1(n=1);k 2=0.55(n=2)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剪板单件工时定额: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剪板工时系数表 =0.12+ 1 800 8 40 T = k * a + b a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