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 格式:doc
- 大小:730.50 KB
- 文档页数:23
水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8.6图1海堤外坡插砌条石加糙断面(单位:mm ,其中高程、水位为m )25025050046387.906.706.98M7.5浆砌条石M7.5浆砌块石丁砌条石厚400碎石垫层厚2005.43(P=3.33%设计潮水位)4.583.73本文通过介绍福建省莆田市某海堤外坡强化加固3种设计方案,并加以比较,确定插砌条石加糙为该段海堤除险加固方案。
阐述了插砌条石加糙在海堤消浪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及优越性。
一、某海堤工程概况某海堤位于莆田市兴化湾内,加固长度2.2km ,工程等级为3级,防潮标准30年一遇;海堤加固实施三面护砌,允许越浪设计;30年一遇高潮位为5.43m 。
①工程现状。
海堤堤顶高程即防浪墙顶大多在6.99m 左右,堤顶平均宽度2.4m ,堤顶及内坡均无护砌,杂草丛生,内坡坡度1∶1~1∶2.3;外坡为带平台的复式斜坡,平台高程4.43~4.59m ,平台以上边坡坡度1∶1.7~1∶2.5,平台以下边坡坡度1∶3~1∶3.25。
②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状堤顶高程不能满足防潮标准要求,堤顶宽度小,堤身单薄,且堤顶及内坡均未护砌,预防越浪能力不强,达不到“冲而不决、漫而不溃”的设防要求。
二、外坡加固设计方案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以下简称《规范》)可知,斜坡加糙有利于波浪的破碎及减小波浪爬高。
斜坡加糙有上凸式加糙和下凹式加糙2种型式。
上凸式加糙是采用条石插砌或混凝土消力墩来破碎波浪以达到消浪效果;下凹式加糙则是采用栅栏板下凹的空腔来增加坡面糙率以达到消浪效果。
初始设计方案有3种,分别是条石插砌加糙、栅栏板加糙、不加糙。
1.插砌条石加糙护面海堤外坡平台以上坡面采用丁砌条石护砌,厚度40cm ,加糙凸高25cm (即垂直坡面凸起砌筑条石,凸起条石面积占总面积的25%),护坡下设碎石垫层,厚度20cm ,外坡坡比为1∶2.0。
饶平县小红山段海堤加固方案探讨郭鹏【摘要】饶平县小红山段海堤由于连续暴雨导致临海侧浆砌石挡墙发生塌方.为保证安全度汛,加固方案采用钢筋砼挡墙形式取代原浆砌石挡墙结构形式,未拆除的旧浆砌石挡墙采用钢筋砼外包形式进行加固,并巧妙利用钢筋砼托板将迎海面贴坡墙和防浪墙浇筑成整体,不但防护了海浪对原有贴坡浆砌石的拍打和撞击冲刷,而且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和进度.【期刊名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17)001【总页数】4页(P9-11,31)【关键词】饶平县;小红山段;海堤加固;方案探讨【作者】郭鹏【作者单位】广东建科水利水电咨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5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6.314饶平县位于广东省最东部,状如芭蕉叶,东部与福建省的平和县、诏安县相连,北中和西北部与大埔县毗邻,西部与潮安县、澄海市接界,南临南海,隔海与南澳县相望。
全县总面积2003km2,其中陆地面积1670km2,海域面积533km2。
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渐倾斜。
小红山段海堤分布在饶平县黄冈镇及汫洲镇,总长3.012km。
其中,黄冈镇小红山段海堤全长2.141km,堤轴线南北走向,方向南偏西,面向南海,保护农田0.47万亩、人口6.3万人;汫洲镇小红山段海堤全长0.871km,堤轴线东北向西南,保护农田0.81万亩、人口6.5万人。
此处海堤地面高程变化不大,地面高程约在3.5m~5m之间,迎海面有浆砌石挡墙,堤顶宽度为4m~5m。
饶平县海堤多数兴建于20世纪60-70年代,限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技术水平,工程原有设计及建设标准偏低,筑堤质量较差,加上饶平县是洪涝、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的地区,海堤工程除受台风破坏外,常遭受暴雨与风暴潮破坏,工程许多部位损坏严重,部分工程设施严重老化、启闭设施简陋,隐患增多,以至于大部分建筑物带病运行,影响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6年1月,连续暴雨导致小红山段海堤临海侧浆砌石挡墙发生塌方15m(桩号:1+160~1+175),且多处浆砌石挡墙松动,局部崩塌,急需加固处理。
粘土心墙在海塘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10-24T14:57:28.49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作者:朱子云陈承浩万伟石圣[导读] 粘土心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大坝工程中的防渗结构,具有造价经济、防渗性好等诸多优点。
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浙江省温州市 325009摘要:七都岛北堤和西堤全长6131.1m,于2006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建设,原施工图明确回填土采用粉细砂土,控制粘粒含量不大于15%,渗透系数≤1×10-4cm/s。
施工中受回填料条件限制,堤身主体回填料为天然吹砂,吹砂料透水性强,渗透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为提高堤身土体抗渗能力,经参建各方共同研究,决定施工时在堤身中增加粘土心墙,以确保堤身渗透稳定。
关键词:七都岛标准堤;吹填砂;变更;粘土心墙;渗透稳定粘土心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大坝工程中的防渗结构,具有造价经济、防渗性好等诸多优点。
在海塘工程中,由于沿海地区闭气土料的缺乏,也可采用粘土心墙结构进行防渗闭气,往往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七都岛位于瓯江江心,与温州市杨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永嘉县乌牛码道隔江相望,四面环江,平面形状呈菱形,全岛陆域面积为12.75km2,东西两端长约6km,南北宽约2.5km,环岛沿江岸线长17.8km。
七都岛北堤和西堤全长6131.1m,于2006年经省水利厅批准建设,共分为5个标段。
北堤位于东江沙~老涂北~三十段,设2个标段;西堤位于七都岛西端头,设3个标段。
2 水文地质概况瓯江河口属强潮河口,潮差大,潮汐属正规半日潮,一日两高两低,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
根据实测龙湾站资料表明,多年平均高潮位2.58m,多年平均低潮位-1.92m,平均潮位0.36m。
七都环岛标准堤地质条件划分为5个区,北堤位于a区和b区,西堤位于a区和e区,地基土划分为7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杂填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细砂混淤泥、淤泥质粘土、粘土、细砂混淤泥、淤泥质粘土。
浅论海塘加固工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袁文喜;曾甄;毛丹红【摘要】从设计角度出发,结合新近颁布实施的<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 435-2008),论述了海塘加固工程设计过程中需重视的相关问题,为海塘加固工程的实施做好技术支撑.【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年(卷),期】2010(000)006【总页数】2页(P20-21)【关键词】海塘;加固;设计【作者】袁文喜;曾甄;毛丹红【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2;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11 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浙江连续遭受1994年17号和1997年11号2次强台风侵袭,给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千里海塘、保千万生灵”的决策,全省建成了约1 400 km的标准海塘,大幅提高了浙江沿海地区防御台风暴潮的能力,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
然而历经10 a运行,部分建于软土地基上的海塘出现较大的沉降变形,同时还存在一些标准不配套的沿塘水闸和防御能力偏低的非标准海塘,故进一步对海塘实施加固、完善和配套日显重要。
新时期,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组织实施以海塘、江堤和民房加固为主要内容的“强塘固房”工程,并写入了省委全会决定和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省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
按照“强塘固房”工程要求,今后5 a要加固沉降30 cm以上及较严重变形等一线海塘548 km和配套闸站371座,投入资金35.7亿元。
在海塘工程设计技术规范方面,浙江省在1989年颁布的《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第一册基础上,根据1994年17号和1997年11号台风暴潮灾害以后海塘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修订补充,并于1999年颁布实施新的《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 (上、下册)》,沿用至今。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期安排方案 (5)1工期 (5)2影响工程工期的主要因素分析 (5)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4保证工期的措施 (6)四、工序衔接措施 (13)1本标段工程施工总顺序 (13)2工序衔接措施 (13)五、进度控制点设置 (16)1编制原则和依据 (16)2总工期及主要节点工期目标 (16)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安排 (16)4施工进度计划关键线路 (17)六、施工方案 (17)1总体施工部署 (17)2施工测量控制 (22)3临时围堰施工 (27)4海堤基槽土方开挖施工 (32)5海堤基础处理强夯施工 (35)6海堤堤脚混凝土管沉井预制安装及混凝土蹬脚块现浇施工 .. 38 7海堤堤心开山石渣、护底大块石、二片石找平层、碎石垫层、碎石及中粗砂反滤层抛理施工 (41)8海堤护坡干砌条石、大块石护坡施工 (44)9浆砌料石、块石施工 (45)10海堤排水涵洞施工 (47)11海堤背海侧回填土施工 (50)12石质铺装面层施工 (51)13木栈道施工 (51)14栏杆施工 (52)15海堤慢行道路施工 (52)七、施工平面布置、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及机械设备满足工程保证措施 (64)1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64)2主要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65)3机械设备满足工程保证措施 (67)八、劳动力组织体系及劳动力调配安排 (69)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 (69)2劳动力计划调配安排 (72)九、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5)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75)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81)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十、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93)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93)2主要危险源辩识清单 (95)3安全措施 (99)4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101)十一、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安排措施 (108)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109)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09)十二、附图 (117)附图一: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18)附图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9)一、编制依据1 XXX海堤整修加固工程二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三、工期安排方案 (5)1工期 (5)2影响工程工期的主要因素分析 (5)3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6)4保证工期的措施 (6)四、工序衔接措施 (13)1本标段工程施工总顺序 (13)2工序衔接措施 (13)五、进度控制点设置 (16)1编制原则和依据 (16)2总工期及主要节点工期目标 (16)3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安排 (16)4施工进度计划关键线路 (17)六、施工方案 (17)1总体施工部署 (17)2施工测量控制 (22)3临时围堰施工 (27)4海堤基槽土方开挖施工 (32)5海堤基础处理强夯施工 (35)6海堤堤脚混凝土管沉井预制安装及混凝土蹬脚块现浇施工 .. 38 7海堤堤心开山石渣、护底大块石、二片石找平层、碎石垫层、碎石及中粗砂反滤层抛理施工 (41)8海堤护坡干砌条石、大块石护坡施工 (44)9浆砌料石、块石施工 (45)10海堤排水涵洞施工 (47)11海堤背海侧回填土施工 (50)12石质铺装面层施工 (51)13木栈道施工 (51)14栏杆施工 (52)15海堤慢行道路施工 (52)七、施工平面布置、机械设备配置计划及机械设备满足工程保证措施 (64)1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64)2主要施工设备及试验检测设备配置计划 (65)3机械设备满足工程保证措施 (67)八、劳动力组织体系及劳动力调配安排 (69)1施工现场组织机构及人员准备 (69)2劳动力计划调配安排 (72)九、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75)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75)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81)3主要分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83)十、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 (93)1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93)2主要危险源辩识清单 (95)3安全措施 (99)4施工专项安全措施 (101)十一、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及现场安全文明施工安排措施 (108)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109)2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109)十二、附图 (117)附图一: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18)附图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19)一、编制依据1 XXX海堤整修加固工程二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补充文件。
附录A海塘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浙江水利 ICS 93.140 P ××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DB33/T ×××—20××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afety assessment for sea dike project (征求意见稿)
20××-××-××发布 20××-××-××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II 目 次 前 言…………………………………………………………………………………Ⅰ 1 范 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5 安全评价程序………………………………………………………………………3 6 工程质量评价………………………………………………………………………3 7 防潮标准复核………………………………………………………………………4 8 结构稳定复核………………………………………………………………………5 9 渗流安全复 核………………………………………………………………………5 10 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评价…………………………………………………………6 11 运行管理评价………………………………………………………………………6 12 安全类别评价标准…………………………………………………………………6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海塘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8 附录B(资料性附录) 直立塘陡坡上(带防浪墙)越浪量计算………………… 9 I
前 言 本标准于2010年x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库管理总站、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 ××× ××× ××× 1
总说明书一、概述(一)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和标准1、莆田市后海围垦管理局与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签订的设计合同;2、《防洪标准》(GB 50201-94);3、《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5、《福建省围垦工程设计技术规程(试行)》(1992.12)。
6、《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8、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1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1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二)项目的背景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中部,台湾海峡西岸,东北依省会福州市,西南与泉州市接壤,东南濒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
后海围垦位于莆田市东南端的兴化湾内,海堤堤线西起北高镇冲沁村的龟山,东至青屿头连接埭头镇潘宅村的尾厝山,海堤全长2537m,朝向为NE27°/ NW10.7°,海堤保护面积3.03万亩,保护人口6.5万人,保护区内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是我市重要的万亩堤之一。
后海垦内西防洪设施道路改造工程位于后海垦区内,是连接垦区防汛备料场与海堤的重要防汛道路,该道路的建设,对提高垦区防灾减灾效果、完善垦区内交通状况、改善垦区内养殖条件、促进垦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测设情况我院成立了由院副总工程作为项目技术指导的强有力设计小组,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勘察,对道路现状以及沿线的地形、地貌和水系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获得了较为详实的基础资料;并组织勘测人员进入工地,对沿线影响范围内的地形进行勘测,在此基础上结合我院广泛收集的资料,拟定设计工作大纲,院副总工程署组织各专业负责人进行方案协调,经过全院上下的一致努力,完成了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
某围填海工程项目海堤结构设计费晓璐宗婧慧摘要:本文根据某海域气象、水文资料,进行海堤结构的设计,最终通过业主需求、工程投资、施工速度、占用海域面积等方面考虑,确定合适的海堤设计方案。
关键词:海堤;堤顶高程;结构形式;方案比选一、前言海堤是围海工程的主体,是保护围区的最有利的屏障,也是海岸防护的主要工程措施。
对于整个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就海堤结构设计进行研究,针对某海域进行的围填海工程的特点,确定断面结构、海堤堤顶高程、护面块体和护底块石设计,并结合业主需求、工程投资等情况,在两个对比方案中最终确定最经济合适的方案。
二、气象条件2.1水文条件2.1.1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1.27m (高潮累计频率10%)设计低水位:-0.17m (低潮累计频率90%)极端高水位:2.50m (五十年一遇高潮位)极端低水位:-0.81m (五十年一遇低潮位)2.1.2设计波浪要素工程海域全年主要是混合浪,出现频率达到78%,其中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出现的频率可达64.4%;其次为风浪,出现频率为21.4%;而全年纯涌浪出现频率仅0.6%。
工程海域的常浪向是SE,次常浪向为SSE。
ESE、SE、SSE这三个方向的最大波高较为接近,是该海域的强浪向。
次强浪向为S,最大波高2.6m。
根据工程区域进行波浪测点获取的波浪资料,海堤结构设计采用某测点处波向SE的波浪要素为主要计算依据。
2.2地质条件2.2.1围填海区域地质条件据现场钻孔揭露及附近地表工程地质调查表明,拟建场区未发现全新活动断裂及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区内分布有礁石等不利埋藏物,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以进行本工程建设。
2.2.2地基土性质及评价表2 工程地质评价表由此可见,本次勘察场地内虽存在工性能较差的软弱地层,如①3中砂混淤泥质土和② 黏土,但由于其埋藏较深且厚度相对较小,当海堤采用混合式结构或斜坡式结构时,其地基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仍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可不进行特别的地基处理措施。
昌邑市潍河入海口防潮堤工程设计刘玉凤;王涛【摘要】昌邑市现有防潮堤大多难以达到50年一遇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抵御风暴潮的要求,制约了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依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及理正岩土软件,经计算得出该防潮堤断面满足防洪、渗流、稳定要求。
项目区内规划的防潮堤总体建成后,可为昌邑市沿海地区开发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昌邑市;防潮堤;渗流;稳定【作者】刘玉凤;王涛【作者单位】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潍坊261031;潍坊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潍坊261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22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端,总面积1 812 km2。
其沿海地区属潍北滨海平原,位于沂沭断裂带北端中部,断裂结构发育,系新生界第三系砂岩、黏土岩、玄武岩及潍河冲积的第四系和沿海地区的海积亚沙土及粉沙,海岸线平直,多沙洲,泥质滩涂广泛发育,滩涂宽度 5~10 km,滨海地面高程在-0.3~1.3 m,滩涂高程在1.3~3.5 m之间。
海底坡度小,且有6条大中型河流入海。
沿海水下平坦,以强堆积为特征,构成平坦的水平浅滩和海底平原。
昌邑市沿海区域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经济实力较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已成为潍坊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多年来,昌邑市沿海由于屡受风暴潮灾,沿海地区遭受了较大经济损失。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防潮工作十分重视,但因受财力物力所限,防潮工程不完善,标准低等,昌邑沿海地区遭受风暴潮侵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此,必须修建昌邑防潮堤工程。
该工程位于入潍河口桩号12+950处,设计加固长度1 300 m。
1 现状防潮堤存在的问题风暴潮是昌邑市北部沿海成灾最大的自然灾害,特大风暴潮每3年左右发生一次,有记载的特大风暴潮有近百次。
风暴潮灾害使沿海地区渔业、盐化等生产遭受严重经济损失。
由于防潮堤始建标准低,历经多次风暴潮袭击,现状堤身损毁严重,且现有的防护堤达到50年一遇标准的不足20%,远远不能满足抵御风暴潮灾害的要求,制约了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2022)编制工作大纲《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二○○六年二月目录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1)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4)(一)编制依据 (4)(二)编制原则 (4)(三)合用范围 (5)(四)技术路线 (5)(五)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 (6)三、主要章节内容及专题研究 (7)(一)主要章节内容 (7)(二)拟开展的专题研究 (15)四、进度计划 (17)(一)总体计划 (17)(二)分年度计划 (17)五、经费预算 (18)(一) 《规范》编制预算费用 (19)(二)专题研究预算费用 (19)(三)总预算费用 (19)六、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20)(一)编制单位及编制组人员组成 (20)(二)工作分工 (20)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达3.2 万km ,其中陆地海岸线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包含沿海10 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8 万km ,岛屿海岸线1.4 万km。
几万公里的海岸堤防保卫着我国沿海省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保卫着沿海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向来走在全国的前列。
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仅重要城市的GDP 就占全国城市GDP 的1/3 以上,其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总水平。
可是,随着沿海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防潮、防洪形势的要求,表现在海堤标准普遍偏低,且缺乏统一的海堤设计建设标准,以致各地在进行海堤设计建设时水平参差不齐,其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合用、经济合理,严重制约了海堤的安全和规范化建设。
为保卫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我国海堤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海堤设计质量和水平,很有必要即将开展《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行业有关的施工和管理标准,为全国的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9.04•【字号】苏政办发[2010]109号•【施行日期】2010.09.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0〕10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编制的《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九月四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省发展改革委、省沿海办)实施沿海滩涂围垦开发是国务院批准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为科学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着力提高滩涂资源开发效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基准期为2008年,规划期到2020年。
一、条件与基础(一)滩涂资源概况江苏大陆海岸线长约954公里,其中粉砂淤泥质海岸线长884公里,约占海岸线总长的93%,是江苏最主要的海岸类型。
中部近岸浅海区发育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南北长约20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
江苏沿海地区独特的动力地貌蕴育了(二)围垦的历史与成效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历史悠久。
经历了兴海煮盐、垦荒植棉、围海养殖、临港工业等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多个阶段,开展了较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活动。
自11世纪范公堤修筑以来,共垦植开发了近3000万亩沿海滩涂。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海造地,1951年-2008年累计匡围滩涂207个垦区,总面积412万亩。
滩涂围垦开发的成效。
通过滩涂围垦,增加了大量土地,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形成各类农业用地约209万亩,其中,增加耕地86万多亩。
建设了海淡水养殖、工厂化设施养殖、粮棉种植、畜牧业及林业生产基地,特别是“九五”以来实施两轮百万亩滩涂开发工程,有效增加了农业供给,有效推进了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有力支持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万顷沙联围海堤加固工程生态设计WU Huanqiang;LI Yuanhui【摘要】基于南沙区万顷沙联围十八至十九涌湿地西区堤围加固工程,秉承近自然的生态景观理念,采用生态、自然、环保的植物景观营造及防渗加固措施,既恢复了海岸带的生态景观体系,增强了海堤的防灾能力,又提升了区域环境品质,丰富了城市景观面貌,对类似加固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生态;海堤;防渗;加固;设计应用【作者】WU Huanqiang;LI Yuanhu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1.11 概述[1]该工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新区万顷沙联围十八至十九涌湿地西区,加固范围从十八涌西水闸至十九涌西水闸,全长为1.434 km。
堤后为南沙新区湿地公园,距堤脚约10 m处分布中国海事分站和中国边防分站等重要设施。
现状堤顶高程为3.4~3.77 m(珠基,下同),堤顶宽为3~4 m土路,陡墙式断面临海侧为浆砌石重力挡墙,底部侧有抛石基础;背海侧为斜坡土堤。
堤防年久失修,防洪(潮)标准低,堤顶高程不足,堤身单薄、堤顶路窄,临海侧浆砌石挡墙砂浆脱落严重,墙背整段被掏空,堤基渗漏,缺乏美观等,严重危及该区域防洪安全,制约南沙新区发展。
本次加固设计秉承“近自然”生态理念、整体景观理念和绿色环保理念,以城市防洪(潮)为主,结合城镇(市)交通、环境美化、旅游景观、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进行加固[2],海堤防洪(潮)标准达到50年一遇,提升圩内湿地公园环境品质,丰富城市景观面貌。
南沙新区规划的目标定位为“岭南水乡、钻石水城”,万顷沙联围位于规划珠江东片区,以粤港澳深化合作的各类综合功能为主,规划范围内的建设工程要高标准、高质量、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
项目建设应采取水安全与水景观、水文化、水生态的融合,实现与水共生、跨专业合作的治水理念。
《防洪标准》(GB50201-201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2010)《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JTS154-1-2011)《海港水文规范》(JTS145-2-2013)《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50290-98)《土工合成材料》(GB/T17630-17642-199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2014)《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范》(GB/T 18314-2001)《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01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范》GB50289-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松山路:(1)建设规模松山路为东西向主干道,西侧与拟建设的岐鹤南路相接,向东止于松山环路,全长为3.822公里。
道路规划红线为40米,道路设计宽度40米,为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为50公里/小时。
松山路沿线有两座桥梁,分别在桩号K0+260处设置一座6*30米预制预应力箱梁桥跨小获溪。
在K0+610处设置一座1*10米空心板梁桥跨规划河道。
工程内容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综合管线、路灯照明、交通及绿化等。
(2)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道路设计车速: 50公里/小时;3)路面: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4)路面横坡:车行道1.5%,人行道1.0%;5)路面设计荷载:BZZ-100;6)路线交叉:平面交叉;7)设计地震裂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8)道路构筑物设计荷载:城-A级;9)设计洪水频率:城市内涝控制水位(10年一遇)暂按 3.0米;10)道路构筑物设计荷载:城-A级;桥梁设计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取值;11)桥梁结构安全等级:一级;12)桥梁设计基准期:100年;13)环境类别:II类,地下水地表水具有腐蚀性,桥梁基础采用Ⅱ类环境类别条件设计。
1 堤顶高程计算新会区*****达标加固工程位于沙堆镇,全长16.95km,本次加固堤段长13.293km。
加固堤段共分为四小段,其中第一段长9.21km(0+000~9+210),第二段长2.57km(11+200~13+770),第三段长0.636km(14+617~15+253),第四段长0.877km(15+800~16+677)根据《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和《防洪标准》(GB50201-94),*****相应的防潮(洪)标准在重现期50~20年之间。
本次*****达标加固,结合围内实际情况,堤防按3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加固,确定为3级堤防。
1.1堤顶高程计算公式*****堤顶高程设计根据《海堤设计规范》(SL435-200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堤顶高程等于设计洪(潮)水位+堤顶超高,而堤顶超高等于波浪爬高和安全加高之和,故:Z p=H p+Y=H p+R p +A式中:Z p——设计频率的堤顶高程,m;H p——设计频率的洪(潮)水位,m;Y ——堤顶超高,m;R p——按设计波浪的累积频率为p的波浪爬高值,m;A——安全加高值,m。
1.2波浪爬高风要素(1)设计风速由测量图可知,*****主要风向为E~ESE,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查《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附录E“广东沿海地区国家气象站设计风速资料”表E.0.2~E.0.9,查取新会区气象站的风速资料见表1.2-1。
新会国家气象站位于银洲湖海堤的中间位置,距岸边最近距离约1km,由于银洲海堤位于潭江和虎跳门水道出海口,除新洲围局部堤段外,其余堤岸没有直接临海,根据虎跳门水道在2003年“伊布都”台风影响期间的实测风速比较,本设计阶段堤防按距新会气象站的距离、地形和下垫面特性以及实测风速进行设计风速的修正换算,见表1.2-2。
风向重现期(年)2 5 10 20 30 50 100 200N-NNE 11.2 17.3 21.4 25.2 27.5 30.3 34.0 37.8NE-ENE 8.0 13.6 17.3 20.8 22.8 25.3 28.8 32.2E-ESE 7.1 12.7 16.4 20.0 22.1 24.6 28.1 31.6SE-SSE 8.2 13.8 17.4 20.9 22.9 25.5 28.9 32.3S-SSW 6.9 12.6 16.4 20.0 22.1 24.7 28.2 31.8SW-WSW 7.4 13.1 16.9 20.6 22.7 25.3 28.8 32.3W-WNW 5.8 11.5 15.3 18.9 21.0 23.6 27.1 30.6NW-NNW 9.5 15.7 19.8 23.8 26.1 28.9 32.8 36.6位置风速沙堆农业基地风速订正系数最大平均风速(m/s)18 1.13瞬时最大风速(m/s)32.9 1.37 (2)风区长度根据万分之一航测地形图,可得知*****各桩号风区长度见表1.2-3:桩号 0+000 0+500 1+000 1+500 1+780 2+000 2+280 风区长度(m)580 510 500 350 500 550 250 桩号 2+500 3+000 3+300 3+500 4+000 4+500 4+900 风区长度(m)500 540 500 530 500 570 530 桩号 5+000 5+500 5+630 5+950 6+450 6+560 6+950 风区长度(m)500 560 250 660 750 300 550 桩号 7+450 7+950 8+000 8+450 8+650 8+950 9+160 风区长度(m)600 500 250 230 300 260 200 桩号 9+210 9+500 9+690 9+900 10+500 11+000 11+400 风区长度(m)180 160 170 300 230 500 500 桩号 11+500 11+650 12+000 12+500 13+000 13+400 13+490 风区长度(m)400 300 360 400 280 320 150 桩号 13+770 14+000 14+500 14+620 15+000 15+030 15+400 风区长度(m)260 250 300 300 380 400 460 桩号 15+700 15+900 16+100 16+400 16+650 16+800 16+950 风区长度(m)460460450500560600630(3) 风区平均水深根据《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的规定,风区平均水深计算公式如下:0ΔΔΔ∑∑h H X X d d P i ii++=式中:d ——风区平均水深,m ;i d 、i X ——水深图上每二点间平均深度及二点间的距离,m ;H p ——设计频率潮位,m ;Δ0h ——水深图深度基准面与珠江基面之差值,m 。
附录C 波浪要素计算C.0.1 不规则波对应平均波周期的波长L 可按式(C.0.1)计算。
22th2g T d L Lππ=(C.0.1)式中 L ——波长,m ; T ——平均周期,s ;g ——重力加速度,g=9.81m/s 2; d ——水深,m 。
波长L 可通过试算确定,也可根据0/d L 值查附录D 中0/L L 之比值求得。
C.0.2 …… C.0.3 ……2cos cos i ie iF F αα=∑∑ (C.0.3—1)式中 i F ——在设计主风向两侧各45 º范围内,每隔α∆角由计算点引到对岸的射线长度,m ;i α——射线0F 与设计风向上射线i F 之间的夹角,(º),0i i αα=∆计算时可取()7.50,1,2,,6i α=︒=±±± ,初步计算时也可取()150,1,2,3i α∆=︒=±±±,如图C.0.3所示。
C.0.4 风浪要素可按莆田海堤试验站公式计算确定, 其计算应按式(C.0.4—1)和式(C.0.4—2)进行。
()()0.4520.7220.720.0018/0.13th 0.7th 0.13th 0.7/gF g Hgd gd υυυυ⎧⎫⎡⎤⎪⎪⎛⎫=⎢⎥⎨⎬ ⎪⎡⎤⎝⎭⎢⎥⎪⎪⎣⎦⎢⎥⎣⎦⎩⎭ (C.0.4—1)0.5213.9g Tg H υυ⎛⎫= ⎪⎝⎭(C.0.4—2)式中 g ——重力加速度,g =9.81m/s 2;H ——平均波高,m ;T ——平均波周期,s ;F ——风区长度,m ; υ——设计风速,m /s ;d ——风区的平均水深,m 。
附录E 波浪爬高计算E.0.1 单一坡度的斜坡式海堤在正向规则波作用下的爬高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本条所列公式适用于下列条件: 1)波浪正向作用。
2)斜坡坡度1:m ,m 为1~5。
3)堤脚前水深()1.5 5.0d H =~。
4)堤前底坡1/50i ≤。
2 正向规则波在斜坡式海堤上的波浪爬高如图E.0.1所示,可按式(E.0.1—1)~(E.0.1—5)计算1R K R H∆= (E.0.1—1)()()()111.24th 0.432 1.029R M R R M=+-⎡⎤⎣⎦ (E.0.1—2)1/21/212th L d M m H L π-⎛⎫⎛⎫= ⎪⎪⎝⎭⎝⎭(E.0.1—3)()1422.49th 14sh md d L R d LLπππ⎛⎫⎪=+ ⎪ ⎪⎝⎭(E.0.1—4) ()()3.321.09exp 1.25R MM M =- (E.0.1—5)式中 R ——波浪爬高,m ,从静水位算起,向上为正; H ——波高,m ; L ——波长,m ;1R ——1K ∆=、1H =时的波浪爬高,m ; ()1m R ——相应于某一/d L 时的波浪爬高最大值,m ; M ——与斜坡的m 值有关的函数; ()R M ——爬高函数;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确定。
表E.0.1 糙渗系数K ∆E.0.2 在风直接作用下,单一坡度的斜坡式海堤正向不规则波的爬高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适用条件与E.0.1条相同。
2 正向不规则波的爬高可按式(E.0.2)计算。
1%11%V K K R H R ∆= (E.0.2)式中 1%R ——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m ;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确定;V K ——与风速υ有关的系数,可按表(E.0.2—1)确定 1R ——1K ∆=、1H =时的波浪爬高,m ;由式(E.0.2—2)确定,计算时波坦取为1%/L H ,L 为平均波周期对应的波长。
表E.0.2—1 系数V K3 对于其他累积频率的爬高R ,可用累积频率为1%的爬高R ,%乘以表E.0.2—2中的换算系数K 确定。
表E.0.2—2 系数F KE.0.2 ……E.0.3 海堤为单坡结构型式且01m <<时,波浪的爬高计算可按式(E.0.3)估算。
01%F V F R K K R H K ∆= (E.0.3)式中 F ——下角,波浪爬高累积频率,%;F R ——波浪爬高累积率为F 的波浪爬高值,m ;K ∆——与斜坡护面结构型式有关的糙渗系数,可按表E.0.1确定;V K ——与风速u 及堤前水深d 有关的经验系数,可按表(E.0.3—1)确定;0R ——不透水光滑墙上相对爬高,即当1K ∆=、1H =时的爬高值,可由斜坡m 及深水波坦()00/1%L H 查表E.0.2—2确定;1%H ——波高累积率为1%F =的波高值,当1%b H H ≥时,则1%H 取用b H 值;F K ——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可按表E.0.3—3确定,若所求F R 相应累积率的堤前波高H 已经破碎,则1F K =E.0.4 对带有平台的复合式斜坡堤的波浪爬高计算(见图E.0.4),可先确定该断面的折算坡度系数,再按坡度系数为e m 的单坡断面确定其爬高值。
折算坡度系数e m 可按式(E.0.4—1)~式(E.0.4—3)计算。
1 当0m m m ∆=-=下上,即上、下坡度一致时:1 4.0W e b d K L m m ⎛⎫=- ⎪⎝⎭上 (E.0.4—1)2 当0m ∆>,即下坡缓于上坡时:()20.30.11 4.5W e b d m m m K L m ⎛⎫=+∆-∆- ⎪⎝⎭上(E.0.4—2)3 当0m ∆<,即下坡陡与上坡时:()20.50.081 3.0W e b d m m m K L m ⎛⎫=+∆+∆+ ⎪⎝⎭上(E.0.4—3)4 系数可按式(E.0.4—4)计算。
13b B K L=+ (E.0.4—4)式中 m 上、m 下——平台以上、以下的斜坡坡率;W d ——平台上的水深(见图E.0.4,当平台在静水位以下时取正值;平台在静水位以上时取负值;W d 表示取绝对值),m ;B ——平台宽度,m ; L ——波长,m 。
5 折算坡度法适用于 1.0 4.0m =~上, 1.5 3.0m =~下, /L=m0.025+0.025W d ,0.05<B/L 0.25≤的条件。
E.0.5 …… E.0.6 ……221(0.470.023)b L m Hmd H +=+ (E.0.6)式中 H 、L ——堤前的波高及波长(计算1%R 时,H 取1%H ),m ;m ——计算破碎水深中所用坡度系数,一般取用m 下。
附录F 越浪量计算F.0.1 ……2 当斜坡式海堤堤顶无防浪墙时,如图F.0.1—1所示,堤顶越浪量可按式(F.0.1—1)计算。
1.7221/31/31/31.5th 2.8lnCAPH H dq AKT H H-⎡⎤⎛⎫⎛⎫⎥=+-⎪ ⎪⎥⎝⎭⎝⎭⎦(F.0.1—1)式中q——越浪量,即单位时间单位堤宽的越浪水体体积,m3/(s.m);CH——堤顶在静水面以上的高度,m;A——经验系数,可按表F.0.1—1确定;AK——护面结构影响系数,可按表F.0.1—2确定;PT——谱峰周期, 1.33PTT=;3 斜坡堤顶有防浪墙时,如图F.0.1—2所示,堤顶的越浪量可按式(F.0.1—2)计算。
'1/32/1/311/3exp(0.5)20.07C H HAPHbBKH TQ-=21/33th 2.8lndH⎡⎤⎛⎫⎥⎪⎥⎝⎭⎦+-(F.0.1—2)式中B——经验系数,可按表F.0.1—1确定。
附录G 波浪作用力计算G.1 直立式护面G.0.1 当1/2/3d d >,且8T<,2d H <,1/10i ≤或8T≥, 1.8d H <,1/10i ≤时,直立式海堤护面上波浪作用力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 本条中的波高H 均是指F H 频率F 的取值应按表6.1.3确定。
2 如图G.l.1—1所示波峰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以下规定计算:图G.1.1—1 波压力分布图1)静水面以上高度H ,处的波浪压力强度为零。
2)静水面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1)计算。
12s p K K Hγ=(G.1.1—1)式中 1K ——水底坡度的函数,应按表G.1.1—1确定;2K ——波坦的函数,应按表G.1.1—2确定。
表G.1.1—1 系数1K 表G.1.1—2 系数2K3)静水面以上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直线变化。
4)静水面以下深度/2Z H =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2)计算。
0.7z s p p = (G.1.1—2)5)水底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3)和式(G.1.1—4)计算。
0.6(/ 1.7)d s p p d H =≤ (G.1.1—3) 0.5(/ 1.7)d s p p d H => (G.1.1—4)3 如图G.1.1—2所示,波谷作用下的波浪力可按以下方法计算: 1)静水面处波浪压力强度为零。
2)在静水面以下,从深度/2Z H =至水底处的波浪压力强度应按式(G.1.1—5)计算。
0.5p H γ= (G.1.1—5)G.1.2 对于堤前水深2F d H ≥的直立式海堤,波浪力可按JTJ 213的有关规定计算。
G.2 斜坡式护面G.2.1 对于斜坡式海堤,当护面层采用混凝土板时,护面板的稳定应取决于上、下两面波浪力与浮力的作用。
G.2.2 在1.5 5.0m ≤≤的条件下,作用在整体或装配式平板护面上的波压力应按图G.2.2分布,最大波压力2p (kPa )应按式(G.2.2—1)计算。
212p k k p H γ= (G.2.2—1)10.85 4.80.028 1.15HH k m L L ⎛⎫=++- ⎪⎝⎭ (G.2.2—2) 式中 γ——水的容重,kN /m3;2k ——系数,可按表G.2.2—1确定;p ——斜坡上点2的最大相对波压力,如图G.2.2所示,可按表G.2.2—2确定;H ——波高,本条中均指1%H 。
表G.2.2—1 系数2k表G.2.2—2 斜坡上最大相对波压力p最大波压力2p 作用点2的垂直坐标2Z (m )应按式(G.2.2—3)确定。
(()2211Z A A B m=+-+(G.2.2—3)式中 B ——沿坡方向(垂直于水边线)的护面板长度。
系数A 和护面板长度B (m )应分别按式(G.2.2—4)和式(G.2.2—5)计算。
2210.470.023L m A H H m+⎛⎫=+ ⎪⎝⎭(G.2.2—4)()0.950.840.25H B H m L ⎡⎤=+-⎢⎥⎣⎦ (G.2.2—5)图 G.2.2 中3Z (m )即为波浪在斜坡上的爬高,是压力零点。